也谈品德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品德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摘要]要全面实施品德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教者可以观照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调整教学内容,可以把握时代的脉搏来补充教学内容,还可以捕捉课堂生成来深化教学内容。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品德教材;创造性;生活;时代;课堂

新课程的教材观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一定的实践性的特点。要全面实施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对创造性使用教材作了以下一些思考、探索与实践。

一、观照生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现实的、不断生成的活的课程,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和热点问题引进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如《心中有“规则”》一课,本课第一部分内容是以2003年4月中华民族抗击“非典”为例,阐述了规则的力量,、告诉我们战胜“非典”要靠规则,社会的正常运行也要靠规则。违反规则也许可以给个人带来暂时的方便,但从长远看,违反规则往往害人又害己。回忆着当年那惊心动魄的场景,不禁想到我们更为熟悉的甲型HINI流感。

HIN1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让大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HINI来谈谈规则,将更有感触。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热烈地谈论起了HIN1。学生在温习巩固防控HINI的有效措施的同时也深深地懂得了只有每个人自觉遵守有关规则,才能换来全社会人民的幸福安康。培养学生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的课程必须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基本教育任务:教会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就如这一课,教者大胆果断地化文本内容为教学的辅助内容,而去积极地观照学生当前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世界中去学习做人,学习有道德地生活,如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样切实有效地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

二、把握时代,合理补充教学内容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及时合理地补充相关的时事材料,赋予教材新鲜的、灵动的、现实的内容,使教学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

如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时,笔者补充了2009年湖北“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接力送薪的感人故事。当讲到哥哥孙水林为了实现对农民工“春节前发放工钱”的承诺而不幸遭遇车祸时,同学们纷纷为孙水林的守信而赞叹。当讲到他的弟弟孙东林忍着失去亲人的剧痛,千方百计筹钱完成哥哥的遗愿时,同学们被深深地震撼了,部分同学甚至眼睛都有些红了。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都领会到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知,什么是值得我们坚守和尊敬

的品德。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信义兄弟”为榜样,做一个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之人。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已经完全实现了。

品德课程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中“信义兄弟”的补充材料紧扣时代脉搏,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灵魂的高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捕捉生成,即时深化教学内容

品德课堂是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其真实生活的体现,只有紧紧地抓住学生真实的道德问题,才能让学生自主地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的内化。

如上《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外公生了胃癌,妈妈不让我告诉他,这不是不诚信了吗?”这一质疑超出了笔者对课堂的预设,但仔细一想,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很有指导意义。于是,笔者没有简单地直接表态,而是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认为,既然现在讲诚信,就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外公;有的学生则坚决反对,认为那样做会加速外公病情的恶化……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笔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没有害处,相反还对人有益,这跟诚信是两码事。虽然这一讨论占去了课上很多时间,但如何真正做个诚信的人,对学生来说肯定是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了。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品德课程就是强调通过对学生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和反思,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建构优良的道德品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可以做到以上三点之外,还包括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辅、教具的自主开发。在教学时,笔者常常制作一些教具,如“优点树”、“爱心卡”、“哭脸和笑脸”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上课时使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其次,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像多媒体课件、教学展示仪等现代化设备,经常利用可大大增强品德课堂的教育性。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一言精辟地对教材意义做了准确的定位。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对教科书应当最有发言权,我们在实施中要结合自身的阅历、经验与能力,对教科书进行超越与重新建构,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服务。正如鲁洁教授所说,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教材才能处于被“激活”状态,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