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PPT课件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ppt课件
3. 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 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 的发展。
19
偏误分析的局限
1. 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语言在实际运用中会 产生许多变体;且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标准不同。
用类推的办法 不适当地套用
目的语新的现象
1. *我们下周回去美国。(带趋向补语的动词,其宾语如不 能因动作而移动位置则必需放在动词预取向不予之间, 此处为趋向补语的过度泛化。)
2. *他们父子俩在驴子上骑。
3. *他很朝三暮四。
4. 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两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 状语的过度泛化)
5.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形容词重叠后不能再用 “很”修饰,此处为副词“很”的泛化)
6. 他在看看电视呢。(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此处 为动词重叠的过度泛化。)
7.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天”前边不需用量词,此处为 10 量词的泛化。)
文化因素 负迁移
“李!”“王?” “老小子,你还没死啊?” “走好!”
学生错误的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研究学 生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步骤等的资料。
2
偏误类别
• 语内偏误——指第二语言内部的发展偏误。
• *He can sings.(过渡概括) • 他很高。→他比我很高。(忽视规则的局限性) • 他在家吗?→*我不知道他在家吗?(规则不完全)
• 语际偏误——就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是对比分析 的重要内容。
11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12
过度泛化
迁移
简化
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精品课件6偏误分析
10844002 陈文婧
主要内容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二、偏误分析的过程 三、偏误的分类 四、偏误分析与教学 五、偏误分析的发展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偏误分析的提出 错误和偏误 国内偏误分析的情况
偏误分析的提出
对比分析预测性失效,行为主义遭受质疑 弱假设 Corder( 1967)《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
错误和偏零星的,没有规律,也 不代表缺乏能力,而是由于心不在焉、饥 饿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造成的,相当于常 说德口误或笔误。出现失误后,当事人很 快就会意识到,也能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偏误(error)则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代 表的是语言能力的不足,学习者认为这是 自己语言系统的一部份,一般也不能改正。
三、偏误的分类
分类标准多样,还未有统一 意见
Corder 学习者语言系统 Dagneaux (1998)偏误出现的层次:形式、 语法、词汇语法、词汇、语域、词汇羡余/缺 失/顺序、风格。这里使用了计算机语料库的 方法 偏误出现的原因:过渡泛化、迁移、简化 Burt&Kiparsky(1974)交际角度:全局错误 (涉及句子成分之间和分句间关系的错误)、 局部错误(句子成分内部错误)对理解影响更 大的,改正后更能促进理解的是高等级错误, 更需要改正。全局错误一般高于局部错误。这 对指导教学中的纠错比较有用。
结语
并没有像对比分析那样独占一段时期,形 成独立的理论 倾向把偏误分析作为调查和研究一个具体 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习者的特殊形式提 供一个全面的解释。 在中介语分析中大量使用,引入了中介语 概念,注重三种语言间的关系,而不是只 看偏误和目的语。
第三讲-偏误分析-(2)PPT课件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will be radical differences in both what is learnt and how it is learnt.
.
21
五、“自然环境的SLA”与“教学环境的SLA”
Naturalistic SLA是指在自然环境进行的语言 习得;
第一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
1
第一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科的发端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四节 教学观念的转变与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学科的确立 第五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的现状
.
2
.
3
参考书目
王建勤(主编) 199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 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28
思考题:
1、如何区分下列概念:母语、目的语、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2、如何区分第二语言习得、外语习得与 “教学指导”的习得、“无教学指导”的 习得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3、区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这两个 概念的意义何在?
.
29
思考题:
4、如何看待“习得”与“学习”这两个 过程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对立的过程还 是彼此联系的过程?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 得的概念区分开来。
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 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 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 交际的工具。
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英语在这 种环境下应该称作第二语言。
.
18
Ellis 1994对SLA的定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除了⋯以外, 也⋯”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7页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衰落。
80年代中期以来,偏误分析开始复苏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普遍重视,现在一些学者们依然运用偏误分析,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并对学习者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1]一、偏误分析产生的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每个教师在每节课上都或多或少地在给学生纠错。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第二语言的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要素之中,通常把这种差距称为“偏误”。
应用语言学家科德Corder发表的《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一文中,对“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s)进行了区分。
[2]失误具有偶然性,指口误、笔误等的错误。
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与语言能力无关。
犯错误的人大多数往往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在必要时纠正这些错误。
如把本书说成了本子,这是偶然发生的。
而“偏误”则具有系统性,是语言能力的范畴。
出现“偏误”的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所出现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如:他刚跟我这里走,这种偏误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规律的、有系统性的偏误。
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发生偏误规律的过程,包括偏误是怎样产生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偏误,等等。
因此,偏误分析可以使我们发现习得规律并帮助我们预测和避免偏误,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二、偏误的类别(一)语音偏误学生学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
对各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说,学习语音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困难。
在日常交际中,准确发音才能让听者理解,否则交际就难以进行。
以渤海大学韩国学生为例,韩国学生在发“f”音时有很大的困难,他们发出的音像是介于“f”和“h”的音,教师在教这个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挤出,这样就发出“f”的音了。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资料ppt课件
❖ 发展中的对比分析尝试做这方面的研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不同研究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迁移类型偏误 的统计(Ellis,198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对比分析对学习者语言难点的预测并不完全可靠。 ❖ 根据难度等级,应该属于哪一级? ❖ 汉语有声调,英语没声调 ❖jqx
❖ 3.语言迁移不是简单的行为过程,而是由人主动参 与的心灵过程;
❖ 4.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母语干 扰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 5.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相近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 6.第一语言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别。这种相似的存在反而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偏误。 ❖ 比如:印欧语没有声调,越南语有声调。 ❖ 越南人发声调容易,发到位难。 ❖ 越南语有两个降调,32,331.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第六章 偏误产生的根源及教学对策 PPT课件
他没有带我们去那家餐厅吃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偏误教学对策 (三)偏误的讲解
大多数学习者都不能补充完整。 教师给出正确的形式:“他没有带我们去那家吃饭,因为他嫌那 家的味道不怎么样(服务不太好/价格太高)。” “嫌”的使用格式是:嫌(+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 教师介绍一句俗语,写在黑板上,但删掉其中的目标词,让学习 者填写出来:儿不____母丑,狗不____家贫。 教师再进一步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接着把对这句俗语 的解释写在下面,同样删除目标词,让学习者填写: 无论母亲有多丑,孩子都不会______他的母亲,无论家里有多穷, 狗都不会______它的主人。 这样学习者便会很好地体会到“嫌”和“嫌弃”的用法之别。
谢谢!
嫌+谓词性成分√
跟……见面√
嫌+名词性成分×
见面+宾语×
“见面” 是不及物动词
本章小结
词汇偏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中介语的状态。汉语的词汇偏误类型表现在各个方面, 从中也可以看出词汇教学的核心地位。偏误的产生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包括母语或目的语的负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因素;外因是 指由教师、教材、词典等导致偏误的外部园素。纠正偏误或对偏误 进行预警是减少偏误率、提高正确率的两条必由之路。
一、偏误产生的根源 (二)目的语的负迁移
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的程度随着目的语水平的逐渐提高而 减弱,相应地,受目的语影响的程度却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学习者把有限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进行类推而造成偏误的现象,称 为目的语的负迁移,也叫过度泛化(over generalization)。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谢谢大家!
偏误的类别
• 训练偏误——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 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 *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 *王林觉得他自己受了亲人的爱。 • *我热爱我的男朋友。
•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 而出现的偏误。
偏误类别
系统前偏误: 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改正。→容忍。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偏误的类别 • 语际偏误——就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
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过度泛化
迁移
简迁迁化移移
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
1. 他气得不说话。 他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2.她到学校了,她穿了新衣服。 她穿着新衣服到学校去了。
3、他不高兴了,他走了 他不高兴地走了
语言 转换
回避
求助 于权
威
预先制 作的模
式
认知和 人格特
点
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
面研究不够充分;对语言表达的偏误分析较多,对语言 理解的偏误分析较少。 3. 偏误来源本身也很复杂,可能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4. 偏误分析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忽略了中介语的 正确部分。
• 1、运用分析
• 运用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 部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 其次,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也要有实事求是的 估计。偏误是否严重,要根据其语言环境进行判定。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偏误
01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02
例
1
句
2
分
3
析
4
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5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第六章 汉语词汇偏误的类型 PPT课件
四、搭配偏误 (八)词性误用
(1)*这段时间天气特别差,接连狂风,小雨 。
此句中的“狂风”和“小雨”都是名词,不可以做谓语,应改为 “刮大风”和“下小雨”。
(2)*我在心里再三地跟她抱歉了。
“抱歉”是心理动词,可以构成“对……感到抱歉”的形式,而 “道歉”是动词,常常跟“向”“跟”连用,构成“向
(跟)……道歉”的形式,此句中的“抱歉”应改为“道歉”。
九、“了”字冗余偏误
(1)*小时候,我家住在岸上,附近有一条波浪很宽的大河, 所以常听了崩公的号子,常看了船上的白帆。
表示经常性的行为后不能用“了”。原句中的“常听了”“常看了” 应换成“常常听到”和“常常看到”。
(2)*这段时间天气特别差,接连下雨了。
在有状语强调的情况下,句子往往不用“了”,本句强调“接连”, 不强调情况变化,故不用“了”。
第六章 词汇偏误分析
第一节 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 第二节 汉语词汇偏误的类型 第三节 偏误产生的根源及教学对策
第二节 汉语词汇偏误的类型
词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产生偏误的主 要方面。 “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 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 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鲁健骥
五、重叠偏误
(1)*我们互相谈一谈自己的苦恼。后来,我决定来中国留 学。
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过去时态形式是“V了V”,此句中“后来”表 明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谈一谈”应改为“谈了谈”。
(2)*海平静时,非常安安静静。
形容的重叠形式不可以加程度副词,因为重叠就表示了较高的程 度,“非常安安静静”应改为“非常安静”或“安安静静”。
六、方位短语偏误
(1)*到家的时候,我的狗在门等我。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偏误分析(课堂PPT)
三、词汇文化内涵偏误
• (一)两种文化都有的事物,但在不同的语言中表 现此种事物的词语感情色彩不同。
• 有些事物,两种文化都有,但是表现这些事物的感 情色彩却大为不同。在某些时候,汉语词语有感情色彩, 而外语词语没有;或是外语词语有感情色彩,而汉语词 语却没有感情色彩。在某些时候,汉外词语都有感情色 彩,但色彩却完全相反。
范围。 • 美国女学生给老师写信是:“亲爱的XX老师。”
15
• (四)有些汉语和外语词语貌似相同,实际意义不同。 • 1.汉语本身的词语貌似相同,但意义大不相同。 • 一个巴掌拍不响 和 孤掌难鸣 • 从表面上看,差不多,但意义上大为不同。 • (五)汉语特有的词语 •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一些事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为其 • 他文化所没有。 • 如“麻将”。外国人对这些事物没有感性认识,很难理解这些词 • 语的含义。 • 这类词语很多,如:打退堂鼓、算盘、三九天(三伏天)、文革、黑 五类、老油条、灌米汤、
14
• (三)汉语和外语中有些词语看起来形式相同,但使用范围和频率不同。 • 一些初学汉语的人在使用汉语是照搬本民族语习惯,往往会造成很多理
解偏误。 • 1.关于“亲爱的”和“我爱你” • 汉语和很多外语中都有“亲爱的”和“我爱你”。但在汉语中这两个词
大多用于恋人和夫妻之间。 • 在英语中这组词不仅可以用于( 夫妻、恋人之间,而且还可以用于很广的
类。——《留学生汉语词语表达偏误的类型及教学策略》
而汪红梅先生则认为,词性偏误与搭配偏误同属于词汇 的用法偏误。 ——《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偏误分析》
3
1. “纷纷”——副词词性的偏误
例: 老师也给我们纷纷的作业和各种各样的任务。
“纷纷”本是副词,这里当作形容词使用,显然是不 妥当的。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3、我的家乡很多下雪 我的家乡很少下雪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 :副词的用法 局部性偏误:反义词辨析不清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副词的不了解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很多”和“很少”表面上是个意义对立、用法相同的两个词语,只要能用“很 多”,就可以按相同的用法使用“很少”.但这是一种误解.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的,“书”归“我”所
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公交车”被省略的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 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 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 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1、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对外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根据偏误的来源分类
• 规则偏误:学习者对汉语语法规则掌握不牢
• 词汇偏误:学习者对汉语词汇掌握不牢
• 语境偏误:学习者没有充分理解语境
对外汉语语法偏误产生的原因
学习者的母语影响
• 母语与汉语语法规则的差异
• 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的认知因素
• 学习者的年龄、智力、学习动机等
• 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
教学因素
可编辑 DOCS SMART CREATE
对外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CREATE TOGETHER
可编辑 DOCS
01
对外汉语语法偏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什么是对外汉语语法偏误
语法偏误是指学习者在使用汉语时,出现的语法错误
• 句子结构错误
• 词序错误
• 词语搭配错误
语法偏误反映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 初级学习者:常见的语法错误
提高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效果的建议
改进教学方法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优化教材编写
• 教材内容要系统全面
• 教材要贴近学习者的需求
⌛️
提高教师素质
•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语法知识
• 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需求
•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那个女孩漂亮”→“那个女孩很漂亮”
• “这杯水热”→“这杯水很热”
03
形容词误代案例分析
• “这个苹果大红色”→“这个苹果是红色的”
• “那个女孩高漂亮”→“那个女孩很漂亮”
• “这杯水烫热”→“这杯水很热”
04
对外汉语语法偏误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三讲-偏误分析-(3)PPT课件
• 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 言文化大学1997年
• 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09
.
2
第一讲 思考题
• 1.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有哪些,你在教 学中会选用哪几种,为什么?
• 2.第二语言教学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 3.谈谈你对国内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认识。
.
问题: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孩子习得母语的
是一样的吗?
.
16
•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 于西欧,主要是德国和法国。
• 2、代表人物:德国的 贝利兹 (M.Berlitz) 法国的 古安(F.Gouin) 英国的 艾克里斯 (C.E.Eckerley)
.
10
• 2、语法翻译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 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 起源于一种共同的 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 表的概念 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词汇的 语音和书写形式。因此通过两种语言词汇 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掌握另一 种语言。
.
11
• 3、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
• (1) 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 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 和听力的教学。
.
5
概念术语界定
• 教学法流派,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
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
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
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
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一种教学法流派的形成除
了受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政治、经济等因素的
影响外,更直接地受这一阶段的语言学理 论、心
.
8
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5、我们正在公园散散步呢 我们正在公园散步呢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动词的重叠式 局部性偏误:动词的重叠式和一般式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动词的重叠式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散散”是动词重叠形式,动 词重叠式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示尝 试、短时、轻微等意思.在这个句子 里,“散散步”应该是表示短时间地散 步.然而,短时间也是持续性的,而 “正在”是表示动作在进行中.这是 两个矛盾的范畴,不可同现.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
的,“书”归“我”所有;(2)是存在句,表示某个地方 存在着某个东西——桌子上存在着两本书.两个句子最 重要的区别在于(1)的主语是拥有者,(2)的主语是 处所,而处所通常是地方(北京、中国、外面、旁边等) 或者是“名词+方位词”(桌子上、屋子里、树下、房 后等).
这是一种误解.
(1)这两个词真正对立的情况只有做谓语的时候:
商店里的顾客很多/很少.
(2)做定语时用法上就有些不同了:
屋子里有很多人.(很少×)
屋子里只有很少的人.(“很少”一般要带“的”)
(3)“很少”是个副词,表示不经常,跟“经常”构成反义词,
而并不跟“很多”构成反义词,因为“很多”没有副词的身份:
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 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 “公交车”被省略的时候: 我等三个小时了 (此时“了”在句尾)
我很少/经常逛商店.(很多×)
“很少下雪”中的“很少”就是副词,若想说相反的意思,只
能说“经常下雪”,却不能说“很多下. 雪”.
5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
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 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 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 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 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 共存.
.
3
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
1
.
2
例 句
分 析
1、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
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 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 比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7
The End
.
8
.
4
3、我的家乡很多下雪 我的家乡很少下雪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 :副词的用法 局部性偏误:反义词辨析不清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副词的不了解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很多”和“很少”表面上是个意义对立、用法相同的两
个词语,只要能用“很多”,就可以按相同的用法使用“很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