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评论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理性预期学派是一种主张人们的行为是理性、基于预期的经济学学派。
其理论的成立离不开一些假定前提。
首先,理性预期学派基于人类普遍的理性行为假定。
这种假定认为人类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尽可能地聪明地利用信息和资源,以最大化个人或组织的利益。
这种假定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假设理性定理,即人们会选择最终目标,以及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最佳手段。
这种假定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自然也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核心假定之一。
其次,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基于他们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的。
例如,当一个人购买某种商品时,他会考虑到其未来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这种假定是理性预期学派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这种假定,人们不仅基于过去经验和信息做出决策,更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来评估市场和经济环境。
第三,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类具有某种方式来预判未来的事件和结果。
这种观点与信息不对称不同,即人们可以通过不可知的来源来预测未来。
这种观点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批评,因为它暗示着人类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而这显然不是真实的情况。
然而,在经济模型中,这一假定可以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实用效果。
此外,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类常常极度简化或者缩小其预期,以便使事情变得更可预测和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只侧重于最主要或者最显然的事件,并将其他因素忽略或简单化,以便归纳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种假定再一次体现了人类的趋向于在经济决策中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的特点。
总之,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是经济学家基于一些假定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基于预期的。
这些假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在经济学中的大多数行为,从而为预测市场的变化和理解经济中的基本原理提供了支撑。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理性预期学派是一种宏观经济学派,它强调市场主体具有理性的预期,并通过反应市场信息进行决策。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前提的基础上。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些假定进行浅析。
一、市场主体的理性预期假定理性预期学派的核心假定是市场主体具有理性的预期。
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能够明智地利用可用的信息,使他们的预期接近真实的市场情况,并且市场预期能够反映出所有的信息,包括政策的变化、心理因素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变化等。
这一假定前提为理性预期学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它认为市场参与者不是盲目的行动者,而是在市场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因此,市场预期是具有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不受主观偏见和随机性的影响。
二、市场的自我调节假定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是自我调节的,能够在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下自我调整,达到市场平衡。
这一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以利益为驱动的,他们会根据市场变化和信息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市场的自我调节假设还包括市场价格的反应迅速和灵敏,市场力量的平衡和自我调整,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充分竞争等。
这一假定前提为理性预期学派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释,它认为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市场活动的变化和调整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政策的中性性假定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经济具有政策的中性性。
这一假定前提认为,市场价格能够清晰反映出市场信息,不会受到政府政策和控制的干扰。
政府的干预只会短暂地引起价格波动,但最终不会影响市场的长期平衡。
这一假设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只会在短期内改变市场的行为,但不会改变市场的趋势和基本状况。
政府干预的实行会因为市场反应的问题而无法实现其预期的效果。
因此,政策的有效程度被认为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理性预期学派将市场主体的理性预期、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政策的中性性三个假设作为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假定前提。
这些假定前提为解释市场活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理性预期学派的一点认识.doc
对理性预期学派的一点认识摘要: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上无法解决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滞胀等问题时,理性预期学派随之崛起,它通过理性预期假设,并运用模拟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主张自由经营,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对此可进行辨证的舍取。
关键词:理性预期学派;预期;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导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理论,约翰·穆斯和罗伯特·卢卡斯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
进入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普遍陷入“滞胀”局面:一方面,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实使凯恩斯主义进退失居: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扩大财政开支和货币发行,增加社会总需求,这又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若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缩减财政开支和货币发行,控制社会总需求,而这又会加深经济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危机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成果1 、理性预期假设。
穆斯认为所谓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适应性预期就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
而理性预期与这种适应性预期根本不同,它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这种预期之所以称“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
经济行为主体在进行理性预期时是主动的,在事先掌握了充分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对所获得的有关信息作了明智的处理。
因此,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不易于被市场中的假象所迷惑。
该假说包含三种情形:信息是稀少的,而且,一般说来经济制度没有浪费信息;预期的方式特殊地依赖有关的经济制度;公众的预测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无重大的影响,公众的预测仅仅反映经济制度的运行趋势.总之,理性预期暗示人们不会重复预期错误。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一、学派代表人物领袖和奠基者: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生于纽约,其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193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做研究生,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并受芝加哥大学聘请教授经济学理论。
1948年升任芝加哥大学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77年。
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期间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曾经在1980、1988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
他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弗里德曼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以他为核心的货币主义者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下,主张以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
核心论点: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货币流通速度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长期内相当稳定;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社会的商品和老物的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结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同正比例变动。
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流通中的作用,即货币的支付职能3、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三、弗里德曼的基本理论观点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质疑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质疑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学派。
这个学派的出发点是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人能做出理性预期,由此得出了著名的政策无效论。
其基本观点是,如果宏观经济政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可以正确地预期到在某种形势下政府会采取的措施,并提前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政策实施之后无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政策起不到决策者预期的作用。
如果宏观经济政策是随机的,人们无法正确预期到,也无法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政策就起到了作用。
但这种作用靠的是欺骗人民。
政府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当随机性经济政策无法借骗人起作用时,这种政策不仅不能稳定经济,反而会成为经济不稳定的根源。
这种观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以2004年诺奖获得者普雷斯科特和基德兴德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也属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他们论述了市场机制的内在稳定性,证明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来自外在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本身。
??????他们还从更广泛角度分析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决策者规律会出于政治原因而出台某种政策,这就会引起政治性经济周期??????这就人为地制造了经济波动。
另一个问题是决策者言与行往往不一致,即所值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当决策者事先说和以后实行的政策不一致时,就会使人们不相信决策者,作出不正确的预期,并按这种预期行事,引起波动。
”“许多经济学家还从操作层次探讨了宏观调控的实际困难。
例如,经济形势的判断与预期,政策实施后见效的时间长短,等等。
这些思想影响着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做法。
”{引自梁小明的【宏观调控的功与过】,2005年1月24日第三版【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上是梁小明先生所精辟的概括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于政府对市场和经济的干预的态度,逻辑推理和论证,以及在实际干预之中,所产生的许多问题。
而无论是逻辑推理,还是指出实际上所必然产生的问题,都是为了证明:政府不应该对市场和经济进行干预。
所以,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在政府与经济和市场的关系之中,是主张政府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和市场的。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第一篇: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Tag:经济学一、制度主义的兴起及流派划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后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自发平衡的市场理论与经济现实严重脱节,正统经济学日益丧失解释力。
造成这种脱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两大缺陷,一是孤立的个人主义假设,一是完美的市场假设。
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新古典经济学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有机的经济过程加以处理,随机和偶然因素被排除在分析体系之外,使得经济理论发展为一门类似于数学、物理学的学科。
凯恩斯主义革命引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思想,然而其后的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形式化处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想,却丢弃了凯恩斯关于风险、不确定性与预期等革命性的思想。
并且,新古典综合的这种理论范式在后来很长时间里都作为经济学的主流得以保持与巩固,使得整个经济理论的根基并未有根本性的触动。
(注:参阅贝尔和克里斯托尔主编《经济理论的危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制度经济学就是在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创始人凡勃仑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早期实用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生物学等多种视角漫谈经济和社会问题,将经济分析的核心转向制度,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制度主义方法。
20世纪初,凡勃仑的制度分析曾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
凡勃仑所开创的制度分析学派,在康芒斯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光大。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度经济学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一大学派,不仅成为经济学界的主要力量,也对政府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时期发生的这一事件被称为“制度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制度学派及其他一些非主流学派被忽视,直到60年代,制度主义重新兴起。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摘要:20世纪70~90年代产生的理性预期学派在当时极为引人关注,它的理性预期、基本假定、主要观点与基本政策主张思想为当时处于“滞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出其困境提供了极大的借鉴意义。
而其理论基于假定而发展,研究其前提假定,有利于更精确把握其思想,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理性预期;经济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处于重中之重地位,却一路坎坷,应不应该发展市场经济及如何发展一直困扰着中国人。
在改革开放进行的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在经历着变化,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理性预期学派的诞生,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启迪意义。
研究理性预期学派的思想,有助于借鉴其有益成分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泛滥,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世界性灾难。
而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普及,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矛盾得以缓解,资本主义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
但随着凯恩斯理论弊端的显露,资本主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滞涨”阶段,出现大量失业和经济停滞。
应对此种状况,诸种希借平和方式解决经济危机的学说、学派兴起。
其中有支持国家干预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等,也有主张自由放任的“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接下来笔者就理性预期学派浅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理性预期学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斯在1961年提出的,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较大反响。
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困境,凯恩斯理论破产,理性预期学派得以发展,卢卡斯将理性预期这一概念引入宏观经济理论,由此引发了一场革命,将自由经济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理性预期学派更为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七八十年代宏观经济领域最主要的突破性成果之一。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前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以理性经济人为主体,主张通过理性分析经济现象,寻求经济发展规律,预期未来经济发展走向,从而更好地从事经济活动做出决策,规避风险,维护并发展自身利益。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理性预期学派是经济学中的一种主流理论派别,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合理解释来预测市场变化。
该学派的理论框架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前提的基础上,以下将对其假设前提进行浅析。
1. 预期理性假设预期理性假设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核心前提。
该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具有足够的信息和计算能力,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和历史数据来准确预测未来的事件和市场变化。
这意味着,人们的预期不会出现显著的偏差,在所有的预测中,人们都会使用最佳的信息和技术来进行预测。
该假设的核心思想是,市场参与者使用理性的方式来预测市场变化,并调整他们的行为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自己的利益。
如果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是合理的,那么市场会自我调整以反映正确的定价与价值。
2. 即时调整假设即时调整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快速反应和调整自己的决策。
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可以对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性质、变化和趋势来调整自己的投资或购买行为。
该假设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具有灵活、应变和可调整能力的事实,并支持市场调整以反映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创造了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
3. 资源限制假设资源限制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在作出决策时,受到有限的资源和信息的限制。
人们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变量,包括成本、收益、风险、偏好等因素,以及其他限制,例如时间、金融和管理资源。
该假设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情况,即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局限和限制。
这就意味着个人的决策和行为必然是有限制的,而且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
4. 某些偏好类型假设某些偏好类型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具有一定类型的偏好,如风险规避、利润最大化等,这种偏好是根据个人独特的背景、信仰和历史经验形成的。
偏好在市场参与者作出决策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和行为。
这种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是有标准性的,并会考虑其个人偏好来做出决策,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过程可能受到自己偏好的干扰和影响。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美国人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美国人,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经济学家之一。
卢卡斯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
下面是关于理性预期的理论和主张的简要评论:第一:理性预期理论把对预期形成问题的分析纳入经济学领域,是对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它强调理性预期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的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行为,同时强调经济决策应建筑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之上,这对于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还提出正确处理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的关键。
第二:理性预期与社会总需求,把理性预期纳入需求决定的分析,是经济理论上的进步,它把分析的着眼点放在人们的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决定上,从分析具体的消费行为和具体的投资行为中推导出社会总需求,就使得对总需求的分析真正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
(它强调预期的理性特征,强调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人可以通过理性预期使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符合经济运行趋势。
)200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J-赫克曼和丹尼尔-L-麦克法登,以奖励他们发展广泛应用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中对个人和住户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是,对赫克曼奖励他对分析选择性样本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对麦克法登奖励他对分析离散抉择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这两位经济学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可称为微观计量经济学。
如所周知,早年计量经济学主要都用在宏观经济学上,即主要研究以国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问题,即个人、住户和企业的经济行为问题;例如,决定个人在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选择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不同的劳动市场和教育计划对个人收入和就业有什么激励影响等等。
这类问题以前很少有人研究。
其原因之一是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不容易找到。
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或理性预期学说,其代表人物有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萨近特等。
与货币主义学派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反对政府实施相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其政策主张所依据的理论却与货币主义不同。
货币主义为了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复活了萨伊定理,认为在自发条件下,价格机制会自发地使供给等于需求,但是,并没有针对凯恩斯对新古典学派的批判提出新的理论。
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实践之所以失败,原因是他们的政策的理论基础错了,对资本主义作了错误的理解。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解决宏观经济政策疑难理论问题的钥匙,还在微观经济之中;关键的问题是:企业家或者生产者能否预知未来,能否对未来发生的事件在当前做出合理的预期。
凯恩斯反对新古典学派的均衡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企业家不能预知未来,不能对未来做出理性的预期。
凯恩斯认为,从企业进行投资和生产,到产品被生产出来提供到市场,有一个相当长的间隔时期。
为了使当前计划的投资和生产能在未来给自己带来收益,生产者和投资者必须对未来进行预期,包括对价格的预期和对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
前者是短期预期,后者是长期预期。
毫无疑问,如果企业家都能够准确预知未来,因而使当前的投资和生产刚好满足未来消费的需要,资本主义就不会发生危机。
但是,凯恩斯认为这很难做到,困难不在于短期,而在于长期。
他认为,企业家的短期预期主要是依据过去的经验做出的,短期内的决策错误很容易得到调整,因此,在短期内,这种主要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决策的做法是合理的,也不会产生的大的问题。
但是,就长期而言,这种做法却可能导致不利的结果。
在长期中,过去的经验变成了成规,人们往往根据成规行事。
但是,未来的市场却是变化的。
依据成规做出长期预期和长期决策,在未来被发现与事实不服合时,很难改正。
从凯恩斯关于预期的理论中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市场安排是基于企业家个人对未来的预期的,但是未来实际上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理性预期学派理论及其对我国现实经济的几点思考
( )建立经济 理论体系的启发 一 理 性 预 期学 派是 在 西 方 二 十 世 纪六 七 十年 代经济滞胀的背景下产生 的。 而他的 理 论 基 础 就 是 “ 性 预 期 ” 理 性 预 期 对 于 理 。 任何成熟的经济理论都是必要 的基础 因素 之一 。 经济人” 为有 理性 的微观经济活 “ 作 动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 过程 中必须进行理 性 的预期 与判断 , 才能做 出合乎 自身利益 最优化 的决 策。而我国的经济实践 ,从计 划 经济 走 向 市 场 经 济 , 宏 观 调 控 走 向 发 从 挥 微 观 个 体 的积 极 作 用 , 一 个 不 断 发 展 是 不 断 创 新 的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也 需 要 理 论 而 的不断完善 与发展。到 目前为止 ,我 国没 有一套 自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来指导实践 的经济 活动 ,这是一个 迫在眉 睫的大事 , 并 且 现 时 的 经 济 矛 盾 是 理 论 滋 生 的 土壤 。 所 以 , 们 应 该 在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我 建设的实践 中,建立 自己的理 论体系。 微 观 的 理 性 预 期 是 一 个 基 本 发 展 趋 势。但从国际和国 内的情况看 ,没有绝对 的 自由也没有绝对 的干预 , 而是寻找一个 适当的度 ,根据现实的经济 发展状 况,把 两者相结合 ,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 。理性 预期学派 中有其合理 的成分 , 但他把经济 自 由从 凯 恩 斯 的 干 预 推 向 另一 个 极 端 , 这 在 现 实 中是 行 不 通 的 。 以我 们 在 建 立 经 所 济 理 论 中 , 既 要 注 重 经 济 个 体 的 理 性 预 期 ,也 要 注 重 国 家 宏 观 调 控 的 理性 预 期 , 而不是彻 底排斥宏观调控 。 例如最近提倡 的使用环保袋取代塑料 袋 以治理 日益严重的 白色污染 的举措 , 就 是消 费 者 和 企 业 在 理性 运 用 资源 的 基 础上 提 出的主张 , 政府 利用 自己有 关的一 些权 利部 门和资源进行大范围宣传和倡导 , 以 引导这 种趋势得 以尽快实施 。 ( ) 二 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理性 预期学派 , 揭示 出了凯恩斯宏观 经 济 学 缺 乏微 观基 础 , 以及 违 背 理 性 人 假 定 的根 本 性 缺 陷 。 而 从 理 论 上 让 人 们 认 从 识 到 了凯 恩 斯 主 义 政 策 上 的 原 因 所 在 , 而 我国在改革开放 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的 过 程 中 , 社 会 主 义 宏 观 经 济 学 缺 乏 对 必要的微观分析基础在不同程度上始 终存 在着 。 个理论 中主要的 问题不解决 ,不 这 仅对 于我 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是一个 很大的缺憾 , 而且必然还会影响到缺乏坚 实微 观分析基础 的宏观经济学及宏观经济 政 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 从而必然制约我
合理预期学派分析
合理预期学派概述一、合理预期学派的特点我们要知道,理性预期学派就是假设任何的经济主体其对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预期都是符合常理的。
这包括两个点,带一个点是假设买家的行为准则是以商品效用最大化换取商品,商家的行为准则是以利润最大化换取商品效用最大化;二是假设预期是“完整的”,即经济主体利用过去和现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合理地将其组织成预期。
第二个点是“市场持续清洁假说”。
市场清洁是指当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在供求之间达到平衡时,其供给正好等于需求,该商品或生产要素不再存在于市场上。
最后,合理预期学派认定相关的政策是不会起好的效果的,理性预期学派则把自由主义立场放在第一位,并且相信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难以避免的是在合理预期学派建立之后,也引起了各方的批评。
二、合理预期学派的观点、看法与主张其实,理性的预期理论的理论体系是站在J.M.凯恩斯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一般均衡模型的肩膀上的。
我们假设每个经济行为者对未来事件都有合理的预期。
这种“合理预期假说”作为理论前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假定买方以收入为最大效用,而商人以利润最大化为行动标准;二是所谓的“完全预期”假说,它假定任何经济行为者所期望的未来情况。
当做出当前的决策时,总是完全准确的符合未来的实际情况。
由此可见,“合理期望假说”与新古典主义综合与货币主义所采用的“自适应期望假说”是相反的。
因为后者假设经济行为者对未来形势的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调整,以适应现有形势。
但在任何特定时期,它们对任何经济变量未来的预期完全取决于过去和现在价值的加权平均值。
合理预期的第二个前提是,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即各类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根据供求情况相应变化,在每种产品和每一种生产要素中,最终都会有一个价格在市场上实现各自的供求平衡,包括劳动力的供求始终是均衡的,充分就业,但事实上,存在着失业,只限于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及所谓的自愿失业。
合理预期理论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将"合理预期假设"与货币主义者"自然率假设"结合起来,从而断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和短期都不存在。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理性预期学派是经济学的一种理论方法,主要假定个体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具有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的假定前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性行为假设: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在决策过程中是理性的,即个体会根据自身信息以及以往的经验来做出最优决策。
个体会根据自己对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2. 信息对称假设: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在决策过程中有完全的信息对称,即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信息,并且没有信息的滞后或失真。
个体在做决策时可以准确地了解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等。
4. 稳定性假设: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的行为是稳定的,即个体不会频繁改变自己的决策行为。
个体会根据自己对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不会频繁地改变自己的预期。
个体的经济行为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的预期也是相对稳定的。
理性预期学派的假定前提包括个体的理性行为假设、信息对称假设、预期一致性假设和稳定性假设。
这些假设为经济学家研究个体在经济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预期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际经济活动中,这些假设可能并不完全成立,个体的行为和预期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结果需要经过实证分析来验证其有效性。
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及其评析
预 期学 派应 时而 生 。美 国经 济学家 约翰 ・ 穆思 首先 提 出 了理性 预期 的思 想 ,他 认为 “ 理性 预 期 ”是 指经济 活 动 当事 者 的预 期 由于相 同 的信息 背景 ,趋 向于一致 的预 期结 果 。随 后萨 金 特 、 莱士 、巴罗等 人也相 继发 表论 文 ,系统 阐述理 性预 期问题 ,而 19 年 诺贝 尔经济 华 95 学 奖获 得者— — 芝加哥 大学 的经 济学 家 罗伯特 ・ 卢卡斯 无 疑是 该学 派的核 心 ,他在 17 年 90
所利 用的信 息超过 该单 个变 量过去 的 数据 。 人们 的预期 要受 到现在 或者过 去 的信息 的影 响 ,
一
旦 新的 信息 出现 ,人们会 及时 调整 其预期 ,这就 是理 性预 期 。理性 预 期学派 大 量运 用 数 其次 ,其提 出 了人们 的预期 能够影 响 经济行 为 ,这 与事 实是 吻合 的 。经济 的运 行既 受
卢卡斯 在 阐述 他的理 性预 期理 论做 了如 下理论 推理 :()信 息的有 限性 对于 公众 或政 1
府 是同 等的 ,政 府在 信息 占有 上并 不比 公众有 什 么优势 ,相 反 ,由于 公众 长期 的经验 ( 对
政府 政 策的理 解和把 握 ) 使得 公众 在信 息的 占有 上了其在 政策制 定过程 中不可能 使用完 全的信 息 ( 尽管 政府 占有完全 的信息 ) ,
会对 政 策形成 合理 的预期 ,并采 取相 应的 对策 和措 施来抵 消这 种政 策的 影响 。理 性预 期学 派 与新 古典 经济学 有一 个共 同的 重要假 定 ,即人都 是理性 的 人 ,他们 能够在 充分 信息 的基 础 上对 经济 变动作 出 明智的 反应 。根据约 翰 ・ 思 的定义 ,有理性 的 人在形 成 经济变 量的 穆 预 期时 ,会 充分 利用 同决 定该变 量有 关的 所有 可获 得的信 息 ,由于经 济活动 的 当事人 总能 预期 到政 策行 为及 其后果 ,政 策将 归于 无效 。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理性预期学派是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强调经济主体在作出决策时会基于理性判断和对信息的准确预期。
该学派的理论假设有以下几个前提。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理性。
理性行为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作出决策,而不受情绪、偏见或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个体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现实环境中的经济变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期,并基于预期作出决策。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具有完全信息。
个体可以获得和处理市场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并准确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和影响。
这意味着个体能够充分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以及其他相关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并据此做出理性的决策。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具有一致的预期。
个体的预期在理性的基础上是一致的,即相同的信息可以导致相同的预期。
个体之间基于共享的信息和类似的分析方法,对于未来的经济变量的走势具有相似的预期。
第四,理性预期学派假设个体能够灵活调整预期。
个体能够根据新的信息和观察到的现象,对原有的预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个体可以及时获取新的信息,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市场是处于均衡状态的。
个体的理性行为会推动市场向均衡状态发展,即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个体的预期和实际结果一致,市场价格和数量达到最优解。
需要指出的是,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完全适用。
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可能受到情绪、偏见和限制性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的决策并非完全理性。
市场往往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中,不容易达到均衡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假设只是对经济现象的部分解释,而现实经济中还存在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
浅析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假定前提1. 引言1.1 理性预期学派的定义理性预期学派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个体的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理性和信息完备的假设。
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合理地利用手头的信息和预期未来的事件,以最大化自身效用为目标。
这种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和信息来做出最优选择,从而推动市场的价格和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的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市场领域。
通过对理性预期学派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和市场的运行机制,为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持。
1.2 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理性预期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之间的学术讨论。
这一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和随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代表性的学者有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桑帕特、约翰·库克和罗伯特·巴罗等。
这些学者通过对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假设。
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经济学家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宏观经济模型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时的有效性。
他们认为,传统模型过于简化和理想化了经济主体的行为,忽视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所具有的理性和信息获取能力。
他们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经济中的种种现象。
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标志着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力从传统的宏观经济模型转向了更加注重微观基础和个体决策的模型。
这一学派的理论贡献和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经济行为与经济结果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为后续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是指在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人们的行为是基于理性的假设。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做出决策时,人们会根据自己对未来的合理预期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经济学说史第十八章理性预期学派
2. 市场出清
该学派主张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能够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达
到均衡状态。
1. 强调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会根据 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做出预期,这些预 期是理性的,能够反映经济活动的内 在规律。
3. 政策无效性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经济主体能 够理性预期到政策的变化,政策的有 效性会受到影响。
在市场出清状态下,市场上的商 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相等,市 场处于均衡状态。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经济主 体能够做出理性预期,市场出清 原理能够实现,即使存在外部冲 击或政策干预。
自然率假说
01 自然率假说认为,经济中存在一个自然增长率, 这个增长率是由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 素决定的。
02 自然率假说认为,政府政策无法改变这个自然增 长率,因为经济主体能够做出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及
03
其贡献
卢卡斯及其经济计量模型
卢卡斯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经济计量 模型,该模型将理性预期假说引入到宏观经济模型中,以解释和预测经 济行为。
卢卡斯的经济计量模型强调了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状况的理性预期,认 为经济主体会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形成对未来的预期,并据此做出最优决 策。
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与影响
理性预期学派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主要在于对不完全信息和非理性行为的看法。新凯恩斯主 义强调政府干预和稳定经济的必要性,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市场能够自我调节,政府干预可能引发 副作用。
理性预期学派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促使后者重新审视其理论假设和政策主张,促进经济学界 对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深入探讨。同时,理性预期学派也吸收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些观点和方 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理论。
罗伯特鲁卡斯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1937-)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著名经济学家,美国人,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
战后大约30年里,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经济学。
但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困境之后,凯思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便失灵了。
出现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为凯恩斯学派以外的其他经济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其中包括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是其代表经济学家之一。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下:1)理性预期假设;2)中性假说和非中性假说;3)自然率假说;4)政府行为。
其次,理性预期学派分析方法上主要具有个性特点:1)预期的形成本身成为经济分析的对象;2)把经济活动当事者基于理性预期所可能采取的对策作为研究的对象;3)坚持新古典的信条;4)同时在此学派的理论中,还大量运用数学方法。
下面是关于理性预期的理论和主张的简要评论:第一:理性预期理论把对预期形成问题的分析纳入经济学领域,是对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它强调理性预期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的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行为,同时强调经济决策应建筑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之上,这对于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还提出正确处理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的关键。
第二:理性预期与社会总需求,把理性预期纳入需求决定的分析,是经济理论上的进步,它把分析的着眼点放在人们的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决定上,从分析具体的消费行为和具体的投资行为中推导出社会总需求,就使得对总需求的分析真正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
(它强调预期的理性特征,强调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人可以通过理性预期使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符合经济运行趋势。
)第三:理性预期与社会总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预期学派评论
班级:092031 学号:09203105 姓名:冀腾飞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进入“滞胀”阶段:不仅要面临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滞不前的困境,还要面对物价持续上涨的局面。
而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局面使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不攻自破,在实践中处于两难的境地,难以自圆其说。
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通过用理性预期的方法说明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理性预期学派应运而起,并走向兴盛。
1995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小罗伯特·卢卡斯。
这一事件表明,理性预期学派已取代了货币主义的地位,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广泛关注,并且引发了经济学理论研究上的一场重大革新。
1961年,理性预期学派的先驱者约翰·弗雷泽·穆恩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中发表了一篇讨论证券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文章《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
在该文章中最先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针对美国战后经济严重的“滞胀”情况,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基本无效的前提下,卢卡斯和托马斯·萨金特意识到这种滞胀情况和穆恩对股票市场的不可预测性的理由是一致的。
因此,卢卡斯做了大量的扩展性工作,他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原则出发,运用理性预期,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理性预期理论。
因其意在重新发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并在重点放在宏观分析上,故又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在他和萨金特、罗伯特吧·巴罗、尼尔·华莱士等一大批富有朝气的青年经济学家的积极推动下,美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统的凯恩斯学派在他们猛烈的冲击下节节败退,理性预期学派声誉蒸蒸日上,盛极一时。
¹自然率假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也就是说,可以把理性预期学派看作是货币主义的一个分支。
更有经济学家认为理性预期学派是一种激进的货币学派。
而卢卡斯理论的基本内容有:理性预期假说;宏观经济模型与宏观控制的困难性;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学派计量经济模型的缺陷四大部分。
理性预期学派的先驱者穆斯认为,经济学中存在着四种预期,他们分别是静态预期,非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其中,静态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完全依照以前的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的走势,认为未来的价格和前一期的价格是完全一致的;非理性预期是指以以前的经济走势为参考,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适应性预期是指利用过去预期与实际间的差距来校正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理性预期指理性预期者在事前做出的与未来实际情况一致的预期。
理性预期和其他预期对于预期和现实两者关系的观点的区别突出体现在理性预期考察的重点是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的一致性。
而理性预期至少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对某一经济变量的预期值必须是该变量的数学期望值。
这一期望值即是该变量可能在长时期出现的平均数值的最精确的估计;第二,求出某一经济变量的数学期望值时,经济当事人必须有效地掌握和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第三,可以利用的信息包括有关的理论与模型,某一经济变量的理性预期值,必须与预期者根据自己所使用的经济模型推算出来的数值相等。
同时,卢卡斯指出,一旦人们发现错误,会立即做出正确的反应,调整至与有关变量的实际值相一致的水平。
总的来说,它是指预期者在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信息的前提下,对未来做出的既符合长期数学平均值,又与应用理论、模型进行推论和运算出来的结果相一致的判断。
²
卢卡斯根据由弗里德曼所提出的“自然年失业率”,建立了自己的宏观经济模型。
认为总产量和就业的实际水平和自然水平不同的事件类型同包括系统地对商业周期发展做出反应的货币和财政活动无关。
该模型不仅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连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都不复存在。
与传统经济学不同,卢卡斯并没有把经济周期作为一种非均衡现象来研究,因为得出结
论:就业波动的幅度取决于生产者意识上的短期相对价格变动的程度。
这样当货币存量增加时,预期的一般价格水平比实际水平低。
生产者容易将这一部分未预见到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误认为是他们相对价格的短期上涨而增加生产,总产量和就业因此而显著增加,反之,当预期的一般物价水平比实际水平高时,生产者误认为他们相对价格暂时下跌,厂商减产,工作休闲,经济进入衰退期。
这样可以看出,卢卡斯认为,当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比较稳定时,政府可以利用扩张政策可以制造短期的“繁荣”。
³
卢卡斯高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大旗,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计量经济模型都是错误的。
卢卡斯指出,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模型中,同一个经济当事人在不同的函数或方程中有自相矛盾的行为;认为凯恩斯学派现有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测是必然错误的,必须进行修改或更换。
最重要的是,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一项经济政策是否成功要看该政策是否增加了社会福利,而不像同凯恩斯学派那样,以社会生产总量是否增加,作为判断政策是否成功的依据。
理性预期学派源于货币学派,却自立门户。
所以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
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方法,观点和政策上。
从方法上来看,货币学派采用了马歇尔常用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而理性预期学派采取了一般均衡分析法,即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
所以要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要在各元素普遍联系的条件下逐一研究。
货币学派认为预期在短期内一半是不正确的,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获取信息的不完全性,短期内的预期可能存在失误,但是暂时的,非系统的。
从观点上来看,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不同之处存在于对“货币中性”和“自然失业率”的不同看法。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只在长期内是中性的,即在长期内货币的多少只影响物价水平而不影响实际产量和就业。
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依然存在着“中性”。
货币学派认为当失业率稳定于自然失业率时,在长期内,失业率会保持不变,稳定在该水平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但在短期内,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改变失业状况。
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当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后,由于预期的理性性,人们在认识到经济波动时,会采取相应措施。
从而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政府所采取的任何政策措施都无法改变自然失业率的状况。
从政策上来看,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其中货币学派认为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稳定货币供应量,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让市场的价值规律起作用,从而使物价保持稳定。
但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政府是采取预先宣布政策,还是突然采取措施,他们都是基本无效的。
政府应该不干预市场,让市场自行运转。
理性预期学派作为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学派,在理论基点,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上有所不同。
从理论基点上来讲,凯恩斯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设持否定态度。
而理性预期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新经济学假设前提。
从而得出结论,在理论基础点上,理性预期学派同凯恩斯学派保持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从理论学说出发,二者同样具备着分歧,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其就业理论的核心。
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只能实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而造成低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而理性预期学派在其理性预期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与凯恩斯主义截然不同的货币理和论失业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是按照一定原则的,而在理性预期的条件下,当政府提高货币增长率时,人们可以预测到利率的变动,从而使名义利率同幅上涨,导致实际利率不受影响。
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数量和利率成反比的关系相区别。
并且,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不存在凯恩斯所坚持的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那种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政府干预经济是无效的。
在政策主张上,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有效需求是不足的,因而产生失业和经济危机。
要摆脱经济危机,消除失业,就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
从而得出结论,政府干预经济是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
其主要手段是财政和货币政策。
与此同时,
凯恩斯还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从而增加国内就业。
而理性预期学派的核心就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主张政府制定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借此消除政策规则的任意变动性。
并且认为政府的政策目标只能针对通货膨胀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杰《卢卡斯和理性预期学派:宏观经济学的革命》金阳学刊1996年第四期
2 课件第六章非理性预期学派
3 朱鲍华林勇《罗伯特卢卡斯与理性预期学派述评》南方经济1996年第二期
4 黄熙《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比较分析》《经济师》2001年第九期
5 张光《凯恩斯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比较谈》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