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

合集下载

从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从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从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重要议题,可以借鉴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对比来进行研究。

在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首先,借鉴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可以推动中国选举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提高。

例如,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电子登记和在线投票系统,有效避免了假票和选民舞弊问题。

在中国,可以通过提升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如公开候选人资格审查、选民登记和票数统计等环节的公开,以确保选举的公正性。

此外,加强选举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对候选人和选民的培训和教育,也是提高选举制度公正性的关键措施。

其次,西方选举制度中注重政党竞争的模式,可以提供中国选举制度的参考。

在西方国家,政党是选举的主体,选举结果直接影响政府组成。

相比之下,中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更注重个人的选拔,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可以考虑在中国选举制度中引入政党竞争的机制,以加强政府的稳定性和责任性。

这可以通过增加政党的参选资格、加强政党组织建设和候选人培训等方式来推进。

另外,西方选举制度的特点是突出选民的自治性。

选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判断选择合适的候选人或政党。

相比之下,中国选举制度中的特点是党委领导下的民主选举。

因此,可以考虑在中国选举制度中加强选民的自治性,例如尊重选民的个人选择和意愿,鼓励选民积极参与选举,提高选民对选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最后,通过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对比,可以借鉴西方选举制度中的优点,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完善中国选举制度。

必须强调的是,选举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同时,中国的选举制度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以实现选举制度的科学和可行。

总的来说,通过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对比研究,可以为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借鉴。

这需要关注选举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政党竞争的机制、选民自治性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进和完善。

探讨选举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探讨选举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探讨选举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第一章选举制度的起源选举制度是人类政治发展的产物,早期的选举方式多为原始的投票形式,例如古希腊时期的直接选举和罗马时期的集会选举等。

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渐渐发展,选举制度在形式和程序上也不断地演变。

第二章选举制度的发展在现代史上,选举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变革。

19世纪初,美国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选举制度变革,即“杰斐逊式民主主义”的出现。

该制度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公正、开放和竞争。

在欧洲,选举制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帝国式选举到社会民主党式选举的转变。

第三章选举制度的特点选举制度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选举制度必须公正、平等、公开和有竞争。

其次,选举制度需要具有透明度和监督机制,能够防止选举过程中不正当的行为和作弊。

再次,选举制度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民的意愿。

第四章选举制度的分类选举制度按照其实行方式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票制、转移选票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制等多种形式。

单票制的特点是每个选民只有一张选票,赢得选举的候选人是获得绝对多数选票的人。

转移选票制则是每个选民要按顺序投票,当投票数达到一定时候,就会被剔除掉,直到最后只有一个候选人获胜。

比例代表制则是将选举结果按照各党派获得的得票率分配议席。

混合制则是单票制和比例代表制的结合,既可以按照选民的地域分配代表席位,也可以按照各政党获得的得票数分配议席。

第五章选举制度的现代趋势当前,选举制度的现代趋势是社交化和数字化。

十年来,社交媒体及其工具已经成为政治行动的重要发动机制。

通过社交媒体,政治团体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政治信息推送到选民面前,随时随地获得触达选民的能力。

同时,数字化也深刻地改变了选举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加快了选举结果的通知速度。

结论选举制度是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未来,选举制度的发展方向将会更加数字化和社交化,但对公正和平等的要求永远不会改变。

中美两国选举制度

中美两国选举制度

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存在一些差异,下面是对两国选举制度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概述:
中国选举制度:
1.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选举活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2.在国家层面,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其代表由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选举产生。

3.候选人在中国的选举中一般是经过组织提名和审查后确定的,在选举过程中通常没有竞
选对手。

4.中国的选举注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参与,例如工会、妇女组织、青年团体等有一定
的代表席位。

美国选举制度:
1.美国采用的是共和制民主选举制度,选举活动由政党和独立候选人主导。

2.美国最高权力机关是总统以及国会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

3.美国的候选人经过党内初选或党派会议确定,并通过普选方式竞选。

选民可以自由选择
投票给他们认为合适的候选人。

4.美国选举有明确的选举日程和程序,选民可以通过登记投票来行使选举权。

此外,美国
也鼓励选民通过邮寄或提前投票等方式参与选举。

总体而言,中国选举制度更加强调集中式的组织和领导,选举过程相对较为简洁。

而美国选举制度则更注重多党竞争、选民自由选择和公开透明的选举程序。

两国的选举制度在政治体制、党派竞争以及选民参与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外选举制度

中外选举制度

中外选举制度中外选举制度一、概述选举制度是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中外选举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特点。

本文将从选举制度的定义、分类、演进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定义选举制度是指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由公民或代表团体依据自由、平等、秘密和直接或间接等原则,选出国家机关或政党组织领导人等公职人员的制度。

三、分类1. 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指公民直接行使投票权,选出公职人员的方式。

如美国总统选举。

2. 间接选举间接选举是指通过代表团体行使投票权,最终决定公职人员产生的方式。

如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

3. 复合式选举复合式选举是指既有直接投票又有间接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如德国联邦总统产生。

四、演进历程1. 中华民族传统民主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宗法社会中“家长治国”、“宗法选举”等制度。

2.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晚清时期形成了“公议选举”、“同盟会选举”等制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逐步完善了代表团体的产生方式。

4. 台湾地区在1949年后形成了“普选制度”,并逐渐完善了选举规则和程序。

5. 日本在二战后接受美国的改革,实行了普选制度,并逐步完善了选举管理机构和程序。

五、中外选举制度比较1. 程序规范中国的选举程序规范性较强,如全程监督、公开透明等原则得到广泛贯彻。

而一些西方国家的选举程序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和不规范现象。

2. 投票方式中国采用间接投票方式,即由代表团体行使投票权。

而一些西方国家采用直接投票方式,即由公民直接行使投票权。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3. 选民参与率中国的选民参与率较高,通常能够达到90%以上。

而一些西方国家的参与率则相对较低,如美国的参与率仅为50%左右。

4. 候选人资格中国的候选人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年龄、政治观点等。

而一些西方国家的候选人资格要求相对较低,只需满足一定的法律规定即可参选。

六、结论中外选举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特点。

对西方选举的看法

对西方选举的看法

对西方选举的看法
对于西方选举,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

首先,选举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之一,它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选择。

在选举过程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

其次,西方选举具有竞争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选举中,不同的政党和候选人会就政策和议题进行竞争,这种竞争有助于促进民主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在西方选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选举过程中可能存在舞弊和不公正的行为,这可能会影响选举的结果和信任度。

另一方面,有些候选人可能会通过煽动性言论和行为来获取选民的支持,这种情况下选举结果可能不一定能够反映出公正的选民意愿。

总的来说,西方选举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尊重人民的选择和意志,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选举的公正、透明和民主。

- 1 -。

西方政治制度 杨建成 精讲班 第三章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   杨建成  精讲班  第三章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主讲老师:杨建成选举制度是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制度,是由一系列关于选举的法律、法规和规则构成的整体,其具体内容包括选举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如选民与候选人的资格、选区划分、竞选规则、投票计票等。

选举制度是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与议会制度、政党制度共同构成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三大支柱。

西方各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但又各有特色。

第一节西方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选举制度的产生在现代西方国家,选举是指享有政治权利的本国公民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选择和推举国家公职人员的活动,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选举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过。

选举在原始公社的氏族组织中曾广泛存在,氏族所有成年男女通过氏族会议的形式,以公开、平等、直接的方式来选举氏族首领并决定氏族一切重大问题。

原始公社的这种选举作为人类社会选举制度的萌芽,是一种"古代自然形成的民主制"。

进人奴隶社会后,选举活动范围虽然大大缩小,但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选举的制度化程度却相当高,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产生军事领袖、执政官或保民官,这些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世纪的欧洲,在漫长的君主制统治下,选举政治只有零星的存在,如12世纪,许多通过暴力或金钱手段从封建主手中获得自治权的城市,通过特定的选举制度,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作为城市的管理机构;13世纪到16世纪,英法等国家召开的封建等级会议中,也有由市民推选产生的代表参加。

从1295年开始,英国的议会除了贵族和僧侣外,还有了由"选举"产生的市民代表。

法国1302年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贵族和僧侣代表直接在各司法管辖区召开的大会上选举产生,而第三等级即市民等级的代表则通过乡和市镇两级选举产生。

中世纪选举市民代表的方法为后来西方选举制度的创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一时期的选举活动与近现代选举制度仍存在着本质差异。

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YOUR LOGO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中西选举制 度的概述
03.
中西选举制 度的主要差 异
04.
中西选举制 度差异的原 因
05.
中西选举制 度的相关性
06.
中西选举制 度的未来发 展趋势
选举组织和程序
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
美国:两党制,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 选举
英国:议会制,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 选举
法国:总统制,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 选举
德国:议会制,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 选举
日本:议会制,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 选举
选举制度的公正 性直接影响政治 稳定
选举制度的透明 度有助于维护政 治稳定
选举制度的有效 性有助于促进政 治稳定
选举制度对民主发展的作用
选举制度是民主 政治的基础
选举制度可以保 障公民的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
选举制度可以促 进政治竞争和民 主监督
选举制度可以推 动政治改革和民 主进步
选举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西选举制度差异的原因
04
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 文化传统深厚, 注重集体主义和 稳定
西方:历史较短, 文化传统较为开 放,注重个人主 义和自由
中国:儒家思想 影响深远,强调 社会秩序和道德 规范
西方:基督教文 化影响深远,强 调个人自由和权 利
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
政治体制:中 国实行社会主 义制度,西方 国家实行资本

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摘要:政治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党,国家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政党的领袖。

一定意义上说,西方政党选举制度也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近代选举制度在与封建势力长期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一起产生、发展、完善。

现代西方政党选举制度,既继承了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又结合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发生了一些转化。

研究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原则、方式与程序、功能,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西方政党;选举制度;启示政治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党,世界政治本质上是政党政治。

国家的政治领袖通常也就是政党的领袖。

西方的选举实际上是两个或多个政党之间的竞争。

因此,一定意义上说,西方政党选举制度也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近代选举制度在与封建势力长期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一起产生、发展、完善。

现代西方政党选举制度,既继承了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又结合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发生了一些转化。

一、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演变与形成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其发源地在古希腊。

古希腊的城邦制形式由于国家小、人口少,比较容易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

在这之后,西方各国的国王选举与教皇选举留下了选举方面的宝贵遗产。

由于历史久远、资料缺乏等原因,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关于西方政党选举制度历史演变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的研究。

从国家范围来说,又主要集中于对英法美政党选举制度的研究。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其选举制度的产生也最有代表性。

在英国,最早的选举制度是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其核心的规定是:由联合起来的大封建主负责选出一个由25人组成的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国王是否遵守宪章。

这往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在这之后,1343年英国国会分为贵族院和平民院;1647年、1649年,英国军队中的平等派曾两次提出关于普选权的问题,但是都遭到当时执政的克伦威尔政府的压制;1688年英国人引以为荣的“光荣革命”后,英王威廉三世在1689年、1701年被迫接受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这些文件主要确认了议会是超越于国王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宣布国会议员实行直接的“自由选举”,确立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

中国及美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及美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选举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在坚持和加强党内集中统一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推进党内选举制度建设。

从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到1928 年的六大,再到1945 年的七大,以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内选举制度也经历了从萌芽、初步形成到确立的历史发展进程。

1.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是党内选举制度萌芽阶段2. 从党的六大到七大召开之前是党内选举制度初步形成阶段3. 从党的七大到新中国成立是党内选举制度形成和确立阶段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选举制度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我国也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是党内选举制度逐步发展阶段2.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三中全会”前是党内选举制度遭遇挫折阶段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选举制度的恢复、发展和完善1978 年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深刻认识到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在内的党的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且找到了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正确路径。

30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党内民主有了很大发展,党内选举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恢复、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历史进程。

1.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党内选举制度恢复和发展阶段2. 从党的十二大之后到十六大之前是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发展阶段3.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是党内选举制度创新发展完善阶段四、党内选举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90 年来,党在党内选举制度建设的探索中,既走过一些弯路,遭遇过一些挫折,更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

回顾和考察党内选举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西方国家选举权的发展简况

西方国家选举权的发展简况

西方国家选举权的发展简况
在1832年第一次选举改革前,英国人民的选举权是极为可怜的。

那时的选举制度极为混乱。

例如,在有些城镇,不少成年男人可参加选举,但在有些城镇中,能参加选举的成年男人不足百分之一。

此外,选举权之有无,在有的城镇取决于财产,有的则以自治机关的成员资格为转移。

当时,下议院议员也不是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选出的,而是每一郡每一自治城市,不论人口多少、面积大小,都有两个席位。

工业革命以后,这种不平等情况更加突出。

那些仅有少数居民的衰败城镇,甚至一个已陷人海中的城镇,在下院还拥有两个席位,而像曼彻斯特、伯明翰这样一些新兴的大工业城市,也仅有同样数额的席位。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及其启示2023-11-09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国选举制度及其特点•西方选举制度及其特点•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原因•中西选举制度差异的启示与借鉴•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其选举制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政治体系的优缺点,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对于国家治理和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探讨其产生原因、影响和启示。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

收集关于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出其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研究目的和方法02中国选举制度及其特点中国选举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举制度,这是中国选举制度的起源。

古代科举制度自清朝末期以来,中国的选举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

近现代选举制度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国选举制度的主要特点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中国的选举制度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即人民选举出代表,代表再选举出上一级代表。

差额选举中国的选举制度实行差额选举,即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这样可以增加选举的竞争性和透明度。

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优势中国的选举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同时,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选举的竞争性和透明度,有利于选民行使自己的权利。

不足中国的选举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一些代表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一些选民可能存在投票意愿不高等问题。

此外,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一些地区和群体的投票率可能存在差异。

中国选举制度的优势与不足03西方选举制度及其特点西方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从封建选举到现代选举西方选举制度经历了从封建选举到现代选举的演变。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
2
3
虽然中西方选举制度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即公 民参与政治决策、享有基本权利和义务、监督政府工作等
同时,中西方选举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 民需求
4
-
T/卡通
选举制度的比较
选举程序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选举程序比 较如下
中国选举制度:中国选举制度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 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国家 机关领导人员。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 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对它所通过的决议 负责并监督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的选举
与公共事务等权利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法律保障 比较表明了两种不同的法律 保障方式:一种是强调基本 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障;另 一种是强调参与权利和参与 义务的法律保障。两种法律 保障方式各有优缺点,但都
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1
总之,中西方选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包括选举程序、规则、 法律保障等方面
20xx
中西方选举制度 比较
目录 / CONTENTS
-
选举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选举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以markdown格式回复,约1000字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选举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选举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选举的程序、规则和法律保障。选举制度是 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途径。选举制度的比较可以从选举的程序、 规则、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选举规则比较表明了两种不同的提名方式和监督方式:一种是差额提名 和监督,即通过差额选举和公开的竞选活动进行提名和监督;另一种是等额提名和监督, 即通过等额选举和监督权与提案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名和监督。两种提名方式和监督方 式各有优缺点,但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西方当代选举制度

西方当代选举制度

2013年《比较公共行政》课程论文题目: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摘要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并随其变化而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过奴隶主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总体而言,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已经相对成熟,特别是选举制度,已成为人类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而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完善与发展,通过本文对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关键词:西方中国当代选举制度政治制度目录(示例)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研究目的和意义 (5)2****** (6)2.1****** (6)2.2****** (7)2.3****** (8)3****** (9)3.1****** (9)3.2****** (10)3.3****** (10)4结论与建议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我们讲“西方”,在地理概念上主要指西欧北美地区,在政治概念上泛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指近现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它是在同中世纪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此外,它是西方国情和政治文化的产物,代表了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文明和发展道路。

我们把制度定义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行为规则,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

事实上,政治制度并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也不只是档案架上陈列的文字条例,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

关于“政治制度”的界说,古往今来,众多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早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学》中写道:“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

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历史

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历史

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历史一、引言选举制度是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则。

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直接选举到现代的间接选举,再到现代的直接选举,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变革。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历史,以期为读者了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早期选举制度的起源西方选举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城邦政治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选举则是公民大会的主要职能之一。

古希腊的选举制度以直接选举为主,即公民直接参与选举,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官员。

这种选举制度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精神,也为后来的西方选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中世纪选举制度的演变中世纪时期,选举制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随着封建制度的兴起,选举权逐渐被贵族阶层所掌握。

在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中,选举权被限制在少数富有的市民手中,而广大民众则被排除在选举之外。

这种选举制度体现了封建制度的等级观念,与古希腊的民主选举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随着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现代选举制度逐渐形成。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民主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了代表自己利益的官员,建立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随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法国,建立了现代选举制度。

现代选举制度以间接选举为主,即选民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或代表,再由议员或代表选出政府官员。

这种选举制度体现了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则,成为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现代选举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选举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首先,选民的资格得到了更加明确的界定,选举的程序和规则也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

其次,为了保障选民的自由和权利,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选举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电子投票等新型选举方式也逐渐兴起,为选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投票方式。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主发展。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选举制度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选举方式、选举组织机构、选举参与和选举结果四个方面,阐述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首先,选举方式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重要差异之一、西方国家一般采用“多党制”和“相对多数选举制”来进行选举,即各个政党根据自己的纲领和政策进行选举竞争,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

而中国则采用“一党制”和“相对多数选举制”,即只有一个执政党参与选举,候选人需要在选举中赢得多数选民支持才能当选。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差异。

西方国家强调个体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倡导政党竞争,多元并存。

而中国强调集体利益和稳定,政党竞争相对较少。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选举制度时,要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寻求适合的方式和模式。

其次,选举组织机构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另一个差异。

在西方国家,选举由独立的选举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例如美国的联邦选举委员会,英国的选举管理委员会等。

这些机构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而在中国,选举由政府组织和管理,缺乏独立的选举管理机构。

这导致了中国选举过程中缺乏独立监督和公众参与,容易出现不公正现象。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选举监督机构的独立性,确保选举的公正和公平。

再次,选举参与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又一差异。

在西方国家,选举普遍推行宽松的选民资格,鼓励选民积极参与选举。

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候选人,并行使一人一票的选举权。

而在中国,选民资格受到一定的限制,选民选择候选人受到较多的局限。

例如,中国的民族地区有较高的选区门槛,选民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才能参选。

这导致了选举公众参与度不高,容易出现民众对选举的冷漠和不信任。

因此,我们要通过放宽选民资格的条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选举,提高选举的民主性和代表性。

最后,选举结果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重要差异。

第六讲比较选举制度

第六讲比较选举制度
多元方式 20个
国家 170
共和制 132个
君主制 38个
直接选举 91个
间接选举或非选举 41个
多数选举制 61个
二轮多数 49个
混合及其他方式 10个
其他 12个
(四)无记名投票原则
按选举法的规定,根据自己的意愿秘密填写选票和 投票,他的选举意愿向所有人保密,也无须记名。 秘密投票有助于选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角度分析)
1、选举是目前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府和议会合法存在 的重要依据,也是表现公众意愿的最好的外部形式。
2、选举制度确立了公职人员的任期轮换制。也就是 在职者有一定的任期限制,以便选民据法律规定的时间 ,重新挑选新的候选者。
3、选举制度有助于形成广泛的民主意识,从而促进选 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加强。
中农村和城市的比例从8:1修改为4:1。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原则
一、选举原则
(一)普遍原则
普遍选举权原则是指每个拥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 义务的公民都拥有选举与被选举权。普遍选举权原则 是选举制度最根本的原则。尽管这一原则在各国都得 到承认,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具体问题 和情况,因而很难全部实现。
1、广播与走访 19世纪30年代,全国巡回竞 选与广播是最主要的方法与 媒介。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温暖了 当时的美国人。
2、电视竞选广告
1952年,艾森豪威尔第一次 使用电视广告,至今已经成 为惯用竞争手段。
3、电视新闻报道
电视竞选的重要 性,展示自己人 性魅力的一面。
4、电视辩论是竞选者展现自己的的大好机会
例如,早在1990年德国的关于从波恩迁都柏林的 议会辩论以及表决记录至今仍能从其官方网站上 查询,该记录长达500多页,囊括了所有议员的 相关发言,记载了各事项的表决结果,清楚地记 载了每个议员的投票决定。谁反对,谁支持一目 了然,并且每一名议员的支持和反对的理由都有 记录,公众可以自由查询。

中国选举制度和西方选举制度

中国选举制度和西方选举制度

中国选举制度和西方选举制度2008年3月5日至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

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温家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争夺愈演愈烈,两名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之间的“口水仗”也越打越凶。

美国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奥巴马八日在怀俄明州初选战胜希拉里,将两者名下承诺党代表数的差距再次拉大。

共和党经过党内选举,麦凯恩最终胜出,成为共和党党内最终总统候选人。

以上两则新闻是近期中美两国最受关注的国家大事。

一则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选举;二则是美国的2008大选。

中国与美国,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国制度与国情的差异决定了两国选举制的不同。

在美国大选中,共和党经过党内选举,麦凯恩最终胜出,成为共和党党内最终总统候选人。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

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

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美国的两党制,最终无论是谁成功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无论他们在演讲时讲得有多么的好听,能使人们的生活过的多么的民主,多的美好,但在选举之后,当上总统之后,都将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行事,不会有脱离利益的民主。

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日益分化,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利益追求千差万别,甚至针锋相对。

任何一项政府政策的出台,都将涉及到社会上的不同利益群体,各个利益群体都希望得到有利的政府政策。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一、选举制度的概念当今对选举制度的通行定义为: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二、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和逐步完善( 一)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完善。

西方国家现代选举制度是西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资产阶级经过与封建王权进行长期抗争后的胜利成果。

西方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主权在民”思想对西方资产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确立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统治,根据“主权在民”的思想,资产阶级创造了代议制的形式,让人民选举代表机构,由它来行使人民委托给它的权力。

( 二) 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完善在中国,选举制度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一个近代“舶来品”,发展至今也不过 100 年左右的历史,并曲折发展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1949 年 12 月2 日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程序、投票方式等作了规定。

1953 年,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选举法诞生,并在 1979 年、1986年、1995 年对选举法进行了三次修改,使之切实符合中国民主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比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西方的政治体制截然不同,但选举制度总的趋势是进步的: 统治阶级由不实行选举制度到普选制; 由间接选举制到直接选举; 从强制投票到自由投票等; 同时选举制度逐步通过法律法规变得规范,规定了选民条件、选民的登记条件、被选举人的提名条件、选举程序等。

三、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比较( 一)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国对于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较为宽松,只与国籍、年龄和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有关,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西方中的政体系与选举制度

西方中的政体系与选举制度

西方中的政体系与选举制度作为全世界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西方在政体系和选举制度方面树立了一些成功的典范。

在西方政体系中,常见的有议会制、总统制和联邦制。

每种制度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下面将逐一探讨。

议会制度议会制度是指国家政治权力依照选民意志分别在议会和政府两部分中实现的一种政治体制。

在议会制度中,议会是核心,政府是议会的产物。

议会负责制定法律,监督政府,由议会首相或议长领导,而政府则是执行机构,首相或者总理要从议会中选出。

议会制是西方国家中最为常见的政体制度之一。

这种制度中政治权力分散,议会和政府在权力分工上具有明显的区分。

此外,议会制度还能够体现出选民意志,保障政治民主化。

例如英国议会制度,表现出它的成功。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核心,议会下设上下两院。

上议院为贵族院,下议院为普通公民选举的下院。

议会之间相互制衡,各自拥有独立的权力范围,并在不同程度上监督彼此。

这样,英国的对外政策、立法、政府组成等许多重要决策都是通过议会达成的。

总统制度作为与议会制度并列的另一种政治体制,总统制度则是在总统指导下,由由国民直接选举出来的代表人物来遵循制定的宪法开展政治活动。

在总统制度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总统选举直接、行政权力强,决策快速,有更强的独立和行使国家主权的能力。

美国总统制可以被看作总统制的代表。

美国总统除了向国会报告政府工作和国情之外,政府行政权力也是由总统统一统筹。

在国际交往方面,美国总统有权签订条约,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总统制的优势是行政效率高、政治稳定性强、独立性大。

其同时,它也存在着风险。

如果总统经常换人,将影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联邦制度联邦制度是另一种政治体制,与两种前述的体制截然不同。

在这种体制下,各州、城市等行政区域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仍被约束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

联邦制度可以保障国家统一,同时为地方自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制度可以通过让地方政府参与国家政治和立法过程的方式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比较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

比较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

比较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选举是一种公共选择,是公共领域活动的一部分,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选举道路开始铺展。

我国在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民主选举是无论如何避免不了的,选举政治是我国实现人民主权的根本和基础。

当前我国的选举由国家法律统一加以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中央和地方党委实行领导,个地方人大常委会具体组织。

如何搞选举与中央的态度和国家的政治气候有密切关系,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有很大关系,选举作为公民社会表达意愿的方式,决定着基层政权、人民代表的素质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党组织的工作评价。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从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选”和“荐”不能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例如奴隶社会的王室贵族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继承高官显职,从而控制奴隶社会统治权的王位及贵族的世袭特权是世卿制。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主要通过军功和养士这两条途径把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吸收到新的政权机构中来。

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和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通过品评,把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和下下九等。

而后的科举考试取士制度与以前选官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扩大了选举的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

1905年,随着专制主义王权的没落,科举制度也被扫进了垃圾堆,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以及官员的朝上心态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观,官官相护的官僚体制也是如此。

先有国再有民的心理使各级官员认为只要巴结好了上司,就可以高枕无忧,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后遗症。

毫无疑问,这种现象与选举有关,和我国公民社会不发达,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社会力量的缺失有关。

从选举方式来看,当前我国选举可分为两种:一是县、乡级人民代表以及“村官”等的直接选举;二是间接选举,指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和设区市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选举制度是民主国家政治生活之根本,缺乏民主选举,政治生活也就毫无意义。

选举是基本政治生活的保障,也是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前提。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演变历程进行分析对比,着重探讨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无论其社会制度还是意识形态,都必须依据其国情而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选举制度,在形式以及内容上尽管还不够完善,但所确立的许多民主原则为更加完备的选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标签:选举制度;政治制度;制度差异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民主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政治权利的存在,人们不愿意自己权利的行使受到阻挠,因而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民主制度的国家。

在不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国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家之间的选举制度存在著明显差异,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选举制度的差异尤为明显。

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在选举制度上不可能完全趋于一致。

尤其是目前,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存在于经济、文化等领域,也渗透到了政治领域。

所以,现在我们很有必要对东西方之间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因素——选举制度的发展做出调查,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本国在选举制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建立一套更完善的选举制度,更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落到实处。

一、英国英国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封建斗争,最终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即君主立宪的原则。

君主的权力依宪法受到制约,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宪法对国家制度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主要根据三个基本原则:议会主权原则,即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议会立法不受限制;法治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和公民同样受到法律制约;惯例原则,即宪法惯例与宪法法案具有同等的宪法效力。

这三个规定也就更进一步地确立了民主制度在英国的形成及发展。

也可以这样来说,这三个规定确立了英国的三权分立原则,更加有效地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崛起,原来的政治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

原有的封建因素对政治制度中的选举制度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他们亟须政治制度的改革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制度上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议席的分配不均衡。

工业革命后,由于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强大,原来的选举制度中的议席分配已完全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产阶级要求增加席位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进一步维护资产阶级的自身利益,也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议席的买卖。

议席的买卖严重扰乱了选举制度的秩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选举的不平衡性。

议席的买卖大多数操纵在掌握大量财富的资本家手中,普通的群众无法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选举权在大资产阶级手中的垄断,也更加加剧了选举的不公平性。

第三,选举制度中的财产和居住地的限制。

选举制度上的财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选举制度的发展。

如税法制度的存在就在很多方面限制了部分消费水平或生活收入较低的下层群众。

而选举制度在居住地的限制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选举制度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大量的无产阶级群众居无定所,这就决定了他们无法拥有选举的权利。

第四,选举方法不能完全表达选民的意愿。

当时的英国采取的是议会选举的方法。

在议会中占大多数议席的是大资产阶级,而大资产阶级代表的是资产阶级贵族的利益。

所以他们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自然也不会顾及小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等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英国在选举制度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也促成了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1.1832年改革为了进一步革除选举制度中的弊端,英国政府于1832年进行了针对选举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其主要的措施有:(1)重新分配议席。

(2)降低选民的财产限制。

(3)实行选举注册制。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选举制度的公平性,但还是没有完全取消相关的限制,如没有实行有房就有选举权的制度。

2.1867年改革这次改革实现了有住宅并居住一年以上的公民拥有选举权,使城市选民超过了农村,直接动摇了奴隶主贵族在社会中的地位。

改革法案通过的最直接后果是一部分工人获得了选举权,新增选民有一半是工人。

工人从此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在从前只能是统治阶级发言的政治舞台上公开声辩了。

这次改革另一个重大影响是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两党制。

政党利用改革实现自己的利益,改革也影响到政党政治。

原有的政党区别已基本消失,两党都已变成资产阶级政党。

3.1872—1885年改革1872年通过了《秘密投票法》,1884年通过了《人民选举法》,1885年通过了《议席重新分配法》。

使工人和农业人口获得议席并且严格按人口数量分配议席,这也更进一步促进了选举法的发展。

4.20世纪以后1928年通过了《国民参政(男女平等)法》,承认了30岁以上妇女具有选举权,取消了复数投票制。

通过了《男女平等选举法》。

1969年将选民的最小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最终确立了普选制。

二、美国美国历史短暂,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

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

1620年,他们乘“五月花”号到北美并在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

在11月21日于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与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签署共同遵守《五月花号公约》。

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法规等,奠定了自治政府的基础。

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越来越多的白人后裔不满足于现行的统治,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

在建国前,由于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3个殖民地中有3种选举制度。

这三种制度为:(1)自治殖民地:总督由议会选举产生,两院议员由自由民选举产生。

(2)业主殖民地:总督由英王批准,上议院由任免产生。

(3)直辖殖民地:总督和上院由英王直接任命,下议院由选举产生。

这些制度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83年独立战争后,美国联邦政府于1787年颁布《1787年宪法》,重新确立了选举制度。

其宪法规定:(1)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2)参议院参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每州2名,实行各州代表权平等原则,与各区人口无关。

(3)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代表按照人口数量分配。

《1787年宪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但其遗留的历史问题也是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的。

其遗留的主要历史问题有:(1)选举资格的财产限制,同时把选举权力的大部分留给各个州。

(2)黑人没有选举权。

(3)妇女没有选举权。

(4)普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美国政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为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1.关于选民的财产问题19世纪前期,杰克逊执政期间,取消了选举在财产方面的大部分限制。

1964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24条取消了选举的纳税资格限制。

这就说明美国在选举问题上完全取消了财产的限制。

2.关于黑人的选举资格问题《1787年宪法》颁布时,没有明确黑人的选举权问题。

刚开始,黑人享有三分之二的选举资格。

1872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5条赋予黑人行政选举权,但在文化程度、财产、纳税等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

1924年,美国的选举权问题对黑人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对黑人获得完全的选举资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1965年,《投票权法案》的颁布进一步保障了黑人的选举权利,使黑人开始了从二等公民到参与政治的转变。

3.关于妇女的选举权问题19世纪20年代,美国妇女为争取自己的政治选举权兴起了女权运动。

1869年,美国怀俄明州开始承认妇女的选举权。

1914年,美国12个州开始实现了男女平等的选举权。

1920年,宪法修正案第19条最终在美国确立了男女平等的选举权。

4.普选问题1965年,美国选举法把选民的最小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

到197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26条最后确定选民的最小年龄标准为18岁。

至此,美国实现了普选制。

三、法国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自此,法国大革命掀开序幕。

法国大革命历史长且曲折反复,但最终彻底清除了封建势力,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1791年,法国制定了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实行半总统制,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重新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男子普选制、直接秘密投票制,使法国的民主选举制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945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

1974年,选民最小年龄降到18岁,从而实现了普选制。

四、俄国(苏联与俄罗斯联邦)沙皇俄国时期,俄国实行的是封建的农奴制,人民没有什么民主可言。

十月革命后,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规定全俄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其代表大会由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州苏维埃代表大会组成。

但是,在代表比例方面其反映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性。

如市代表每2.5万人中选出一个代表,州代表每12.5万人中选出一个代表。

其宪法还规定,在大会闭会期间,由大会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代为行使权力。

其中规定公民具有广泛的选举权,取消了在选举资格上的性别、信仰、民族、居住年限、财产等限制,且规定一切剥削阶级没有选举权。

1918年至1933年苏联的选举制度发展有其显著的特点。

(1)有限的普选制。

在当时的苏联,剥削阶级普遍没有选举权。

这也说明了苏联当时的选举制度是维护无产阶级的选举权的。

(2)人民内部的平等性。

对于人民外部的剥削者来说是没有什么选举权的,只在人民内部存在平等的选举权。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这样的选举制度在当时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

(4)公开投票制。

这种选举方式不利于保护选举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不利于选举的公平。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规定:(1)取消选举制度上的一切限制。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普选。

(2)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取消了城乡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3)匿名投票代替公开投票,保护候选人。

1977年实行一人一票的方式,直接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相结合。

1988年6月,苏共中央实行选举制度改革,实行差额选举。

1993年俄罗斯“十月事件”后成立了新的国家代表权力机关——联邦会议,并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由叶利钦主持制定的新宪法,开始实行议会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