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方药饮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芫荽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清热,利尿。 应用 1.小儿痘疹令速出:芫荽150g,水煎服。 2.小肠积热,小便不通。 3.芫荽为日常生活常用的调味品,芳香开胃,小儿出麻疹未透,
可以芫荽煎汤外洗(头面部不洗),促进外周血液循环;而使皮 疹出透。日常食之可温暖脾胃、健胃助食,适于寒性体质、 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常用养生方如芫荽汤。
1
感冒
中医药学将感冒的临床表现归属为表证
中医将感冒常分为风寒、风热两证型。
① 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口渴,周身酸痛,舌质淡,苔簿白。多见于冬春气 候较冷的季节。
② 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 口干,咽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一般多发生 在春末秋初,天气较热的季节。
7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微汗为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苔 薄白、脉浮紧。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方剂。
临床运用:
1.本方证之辩证要点是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多用 于冬春季无汗的重感冒及流感而有上述症状者。
以增强发汗作用,如麻黄汤。 2.表实咳喘。由于外邪束肺所致之咳喘,寒配杏仁,
如三拗汤;热喘配生石膏、甘草、如麻杏石甘汤。
5
(二)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主治与应用: 1.外感风寒、无汗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
与麻黄相须为用,促使发汗解表。 2.外感风寒,有汗表虚证。与白芍配伍,调和营卫以疗表虚邪
注意:麻黄汤发汗力强,不宜用于表虚自汗、体虚外感、产后及
出血病人。
8
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微汗出。 功能: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
干呕、口不渴、脉浮缓。 临床运用; 1.本方应用广泛,除用于风寒表虚证外,亦常用于一切杂病之
表虚自汗。如妇女任娠恶阻、病后、产后营卫不和,或气血不 调之时而微热、时而微寒、脉缓有汗者。
9
风寒感冒常用中成药
1.风寒感冒冲剂:主要用于发热恶寒的感冒初起。 2.荆防冲剂:主要用于恶风寒重者或风寒感冒较重者。 3.感冒软胶囊
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 主治: 散风解热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身烧、鼻塞流涕、 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
喉肿痛。
10
生姜 来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之根茎。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与作用: 1.外感风寒表证。以生姜合红糖煎服;或伍用其它辛温
解表药。 2.胃寒之呕逆。常合半夏同用。若胃热之呕吐常合竹茹、
黄连。 3.尚能健胃助消化,并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用量:3-9克。
11
葱白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用】 1.风寒感冒:葱白头与豆豉合煎。 2.阴寒腹痛、腹泻、痢疾:可单用煮汤,或配伍应用。近代用于细菌性痢疾、
肾结石。 【现代研究】 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和C以及矿物盐、钙、镁、铁。 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蒜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另外从葱中提炼出一种葱素,用于心血管硬化治疗。 常吃葱,虽脂多体肥,但胆固醇不高,并且体质强健。
13
葱姜红糖汤
【配方】生姜六片,葱白(带须)四根,红糖适量,浓煎 热服。
【效用】适合于风寒感冒者,
14
姜糖苏叶饮 【配方】生姜6g,紫苏叶3g,红糖适量,沸
水适量。 【制法】 生姜切丝,苏叶捻碎和红糖放入瓷 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趁热频频饮用,适合用治风寒感冒, 胃寒型呕逆,泄泻,腹胀疼痛,以及因吃鱼 虾所致的轻微食物中毒症状。
实之外感证,解表而无大汗之弊。 3.风寒湿痹,邪阻经络所致之肢节疼痛,尤以肩臂疼痛为佳。
以防风、附子、羌活、桑枝为伍。
6
(三)紫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经。 用量:3-9克。 功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风寒感冒。由于本品有行气宽中之功,故外感风
寒兼有脾胃气滞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藿香配用。 2.鱼蟹中毒所致腹痛吐泻。可单用或配生姜、白芷合用。
疹作痒,痈肿疮毒,痄腮,风水
18
(二)桑叶 性味:甘、苦、寒。入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证。常与菊花、薄荷、前胡、银花、桔梗、牛蒡子等配伍,如桑菊饮。 2.燥热伤肺、干咳无痰。合石膏、麦冬、天花粉以清燥润肺止咳。 3.目赤肿痛、羞明眵多。合菊花、石决明、车前子。 4.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合女贞子、枸杞子以滋补肝肾。 5.肝阳上亢,眩晕。合菊花、黄芩。 参考:桑树的嫩枝名桑枝,能祛风热、利关节,多用于风湿痹痛;桑树的根皮名桑白皮,
及清热解毒药合用。如银翘散。 2.用于风热上攻头目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常配菊花、荆
芥、桔梗。 3.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及风疹瘙痒等。常伍用蝉蜕、葛根、
浮萍。
17
牛蒡子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肺、 胃经。 功 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 肿解毒 主 治:治风热咳嗽,牙痛,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
15
辛凉解表药、方剂、饮食
本类药物多性凉味辛、辛能发散,凉能解热, 故用风热外感之表证。
本类药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退热和镇痛 作用,其发汗作用多数不明显。
16
(一)薄荷: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发疹毒。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有表热证者。多与其它辛凉解表药
2
解表药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
特点: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 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
类型
治法
解表药
风寒表证
辛温解表
温性
风热表证
辛凉解表
凉性
3
辛温解表药、方剂、饮食
4
(一)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外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常配伍用桂枝
表证:六邪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 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证主要见于 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表证证侯: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以恶寒(或恶风)、 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并见、头身疼痛、脉浮、苔 薄白为主要表现,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 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芫荽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清热,利尿。 应用 1.小儿痘疹令速出:芫荽150g,水煎服。 2.小肠积热,小便不通。 3.芫荽为日常生活常用的调味品,芳香开胃,小儿出麻疹未透,
可以芫荽煎汤外洗(头面部不洗),促进外周血液循环;而使皮 疹出透。日常食之可温暖脾胃、健胃助食,适于寒性体质、 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常用养生方如芫荽汤。
1
感冒
中医药学将感冒的临床表现归属为表证
中医将感冒常分为风寒、风热两证型。
① 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口渴,周身酸痛,舌质淡,苔簿白。多见于冬春气 候较冷的季节。
② 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 口干,咽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一般多发生 在春末秋初,天气较热的季节。
7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微汗为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苔 薄白、脉浮紧。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方剂。
临床运用:
1.本方证之辩证要点是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多用 于冬春季无汗的重感冒及流感而有上述症状者。
以增强发汗作用,如麻黄汤。 2.表实咳喘。由于外邪束肺所致之咳喘,寒配杏仁,
如三拗汤;热喘配生石膏、甘草、如麻杏石甘汤。
5
(二)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主治与应用: 1.外感风寒、无汗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
与麻黄相须为用,促使发汗解表。 2.外感风寒,有汗表虚证。与白芍配伍,调和营卫以疗表虚邪
注意:麻黄汤发汗力强,不宜用于表虚自汗、体虚外感、产后及
出血病人。
8
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微汗出。 功能: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
干呕、口不渴、脉浮缓。 临床运用; 1.本方应用广泛,除用于风寒表虚证外,亦常用于一切杂病之
表虚自汗。如妇女任娠恶阻、病后、产后营卫不和,或气血不 调之时而微热、时而微寒、脉缓有汗者。
9
风寒感冒常用中成药
1.风寒感冒冲剂:主要用于发热恶寒的感冒初起。 2.荆防冲剂:主要用于恶风寒重者或风寒感冒较重者。 3.感冒软胶囊
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 主治: 散风解热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身烧、鼻塞流涕、 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
喉肿痛。
10
生姜 来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之根茎。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与作用: 1.外感风寒表证。以生姜合红糖煎服;或伍用其它辛温
解表药。 2.胃寒之呕逆。常合半夏同用。若胃热之呕吐常合竹茹、
黄连。 3.尚能健胃助消化,并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用量:3-9克。
11
葱白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用】 1.风寒感冒:葱白头与豆豉合煎。 2.阴寒腹痛、腹泻、痢疾:可单用煮汤,或配伍应用。近代用于细菌性痢疾、
肾结石。 【现代研究】 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和C以及矿物盐、钙、镁、铁。 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蒜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另外从葱中提炼出一种葱素,用于心血管硬化治疗。 常吃葱,虽脂多体肥,但胆固醇不高,并且体质强健。
13
葱姜红糖汤
【配方】生姜六片,葱白(带须)四根,红糖适量,浓煎 热服。
【效用】适合于风寒感冒者,
14
姜糖苏叶饮 【配方】生姜6g,紫苏叶3g,红糖适量,沸
水适量。 【制法】 生姜切丝,苏叶捻碎和红糖放入瓷 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趁热频频饮用,适合用治风寒感冒, 胃寒型呕逆,泄泻,腹胀疼痛,以及因吃鱼 虾所致的轻微食物中毒症状。
实之外感证,解表而无大汗之弊。 3.风寒湿痹,邪阻经络所致之肢节疼痛,尤以肩臂疼痛为佳。
以防风、附子、羌活、桑枝为伍。
6
(三)紫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经。 用量:3-9克。 功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风寒感冒。由于本品有行气宽中之功,故外感风
寒兼有脾胃气滞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藿香配用。 2.鱼蟹中毒所致腹痛吐泻。可单用或配生姜、白芷合用。
疹作痒,痈肿疮毒,痄腮,风水
18
(二)桑叶 性味:甘、苦、寒。入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证。常与菊花、薄荷、前胡、银花、桔梗、牛蒡子等配伍,如桑菊饮。 2.燥热伤肺、干咳无痰。合石膏、麦冬、天花粉以清燥润肺止咳。 3.目赤肿痛、羞明眵多。合菊花、石决明、车前子。 4.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合女贞子、枸杞子以滋补肝肾。 5.肝阳上亢,眩晕。合菊花、黄芩。 参考:桑树的嫩枝名桑枝,能祛风热、利关节,多用于风湿痹痛;桑树的根皮名桑白皮,
及清热解毒药合用。如银翘散。 2.用于风热上攻头目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常配菊花、荆
芥、桔梗。 3.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及风疹瘙痒等。常伍用蝉蜕、葛根、
浮萍。
17
牛蒡子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肺、 胃经。 功 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 肿解毒 主 治:治风热咳嗽,牙痛,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
15
辛凉解表药、方剂、饮食
本类药物多性凉味辛、辛能发散,凉能解热, 故用风热外感之表证。
本类药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退热和镇痛 作用,其发汗作用多数不明显。
16
(一)薄荷: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发疹毒。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有表热证者。多与其它辛凉解表药
2
解表药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
特点: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 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
类型
治法
解表药
风寒表证
辛温解表
温性
风热表证
辛凉解表
凉性
3
辛温解表药、方剂、饮食
4
(一)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外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常配伍用桂枝
表证:六邪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 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证主要见于 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表证证侯: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以恶寒(或恶风)、 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并见、头身疼痛、脉浮、苔 薄白为主要表现,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 咽喉痒痛、微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