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盐业行业的战略环境分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盐业行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谢云山

摘 要:当前,我国盐业行业正处于大变革阶段,传统的盐业管理

体制正在瓦解,新的更具竞争力和效率的盐业管理制度正在构建。在

这种大背景下,文章详细阐述了我国盐业行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

境,分析了我国盐业行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盐业的未来发展

提出建议。

关键词:盐业管理体制 战略环境 竞争和效率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5)03-292-02

中国盐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制盐技术在历史上曾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世界矿业有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盐

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产盐大国,其中海盐产量居世界

首位。近几年我国盐产量稳定在3000万-3500万吨,每年向国家上缴

利税超过10亿元。盐业生产企业1300多个,全行业职工40万人(其中

产区32万人)。盐的质量稳定提高,氯化钠含量全国平均达96%。品

种发展到30余种。2001年实际销量2600万吨左右,其中食盐700万

吨左右,工业盐约1800万吨,农牧盐6万吨,出口50万吨。根据国家提

出的消除碘缺乏病的要求,食盐全部加碘,目前加工供应磺盐600多万

吨。

我国长时期以来一直实行严格的食盐专营制度,然而随着加入

WTO后,保护期截止目的逐渐临近,传统的盐业管理体制将发生重大

变化,这将对我国盐业行业的总体发展和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如

何了解最新盐业信息,分析国际、国内盐业行业的战略环境,将是我国

盐业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之所在。

一、国际盐业市场特征分析

1.盐业市场产大于销。目前,国际盐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局部地

区有所偏差。从供给角度来看,美国是世界上盐产量最大的国家,2001

年其产量达451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1%左右;中国盐产量居第二

位,2001年产盐3200万吨,占15%;德国居第三位,2001年产盐1580

万吨,占7.4%。

从需求角度来看,世界上盐最主要的消费地区是北美、亚洲和中

东,这些地区的需求量占据了总需求量的90%左右,不过北美、西欧地

区的盐市场已经比较成熟,需求趋于饱和,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而广

大发展中国家,盐的需求量则呈稳定增长态势。一方面,非洲一些国家

由于盐资源较少,对盐特别是食盐的需求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另

一方面,环太平洋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猛,吸引大量外来资本,对盐的

需求量也会增加。因此,虽然世界盐业整体产大于销,但2000年世界盐

需求量仍然增加了约2000万吨(需求量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地区以及其

他发展中国家),且增长势头仍在继续。据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世

界盐业需求量预计将以2%~3%的年速度增长,需求重心也将从北美、

西欧移到亚太地区。

2.世界各国政府对食盐都实行严格管理。国外很多国家没有食盐

专营制度,但政府仍对食盐实行集中统一经营,主要采取“政府专卖

制”、“垄断产销制”、“行业联合组织”等模式。这些模式与中国的专营

制度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比如美国实行产销一制,盐厂生产,有6家公

司负责销售,各公司与用户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再向所属盐厂下达生产

计划,以销定产,产、销保持绝对均衡,比我国的计划管理还要苛刻。日

本实行委托专卖,由大藏省授权专卖事业部统一管理,全国实行统一价

格和包装。

3.世界盐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的盐资源储量是非常丰富的。几

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盐矿或日晒场。不过盐资源分布不均匀,北

美、西欧、亚洲和大洋洲等大国产量较多,而非洲、东欧等国以及日本则

产盐较少。目前世界上盐的出口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而进口区域主要在东南亚、非洲和日本。比如,越南盐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从印度进口。日本盐的自给率仅为15%,远远低于美国的87%和英国的103%,因此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其主要进口对象为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近年来,中国成为该行业的一匹黑马,特别是在解决了盐内黄砂含量高的问题后,质量大幅提高,现在与日本盐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且成本平均每吨便宜5000日元,成为日本盐业强有力

的竞争对手。美国盐的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但仍从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等国进口大量的盐,盐的进口量是其出口量的11倍多。

4.西方发达国家制盐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低。发达国家井矿盐装置趋向大型化、自动化,大多数采用钛材及其它耐腐蚀材料,矿山开采已熟练采用“水压定向连通”、“井下卤水净化”,“废井综合利有”等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如玻利维亚、马里等国制盐装置非常简单,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从而造成制盐成本相差较大。以海盐为例,澳大利亚出口盐离岸价为13.0美元/吨,美国出厂价为16.0美元/吨,中国出厂价为2

5.3美元/吨。

5.工业用盐占盐产品构成中较大比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食盐在盐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小,大量的盐还是用于化工业。据美国地质(USGS)2001年的一份报告,美国国内生产的盐,41%用于化学工业, 34%用于融冰控制,8%用于消费支出,6%用于普通工业,4%用于农业,4%用于食品加工,2%用于出口和其他,1%用于基本的水处理。

6.盐业生产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质。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盐的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各国盐的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美国制盐公司从1970年的50多家减少为2001年的30家公司68家工厂。其中9家公司、15家工厂分别占了全美国产量的89%和65%。

二、国内盐业市场特征分析

1.盐业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的盐按大类可分为海盐、井矿盐和湖盐,以海盐为主。沿海10个省市区(除上海以外)都有不同规模的盐业(海盐)生产,盐场总面积36.78公顷,生产能力2550万吨,海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8%。井矿盐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江西、湖南、河南、安徽、云南等8个省,生产能力930万吨,井矿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4%。湖盐主要在内蒙、青海、新疆等省区,生产能力480万吨,湖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2001年已建成大中型场(厂)58个,能力、产量和工业总产值约占全行业的70%。其中,年产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海盐场4个,30万吨以上的真空制盐厂8个。

2.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海盐区大中型盐场实现了从纳潮、制卤、结晶、收盐、运输的机械化。井矿盐采用了由矿山到真空制盐的生产线,专业设备成龙配套,引进了部分先进设备和技术,不少精制盐厂已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加碘盐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从国外引进和自行研制了一批自动化、半自动化先进加碘设备和包装设备,加碘盐加工、包装水平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建成了盐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向盐业信息管理现代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严格的盐业管理体制。国家对盐业实行归口管理。盐产品实行总量控制、“一盐两制”,对工业盐实行市场经济、对食盐实行专营。原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具体主管全国盐业行业工作,中国盐业总公司具体管理全国食盐的产、销、存,为全国食盐专营的主体。全国31个省、区、市设盐务管理局(盐管办、专卖局)管理地方盐业公司专营食盐。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全国盐业行业管理、盐政执法监督;负责发放食盐定点生产证书和运输准运证,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管理部门发放批发许可证;配合国家计委提出食盐年度计划建议草案,在计划下达后组织实施;配合质检总局和卫生部加强对食盐产品的质量检查和监督;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4.中国特色的食盐加碘制度。中国是碘缺乏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从1991年以来,中国在控制碘缺乏危害方面取得了令世界振奋的成就。1993年,“国务院消除碘缺乏病协调领导小组”成立,由卫生部、轻工总会等20余个部委的领导组成,并先后出台(下转第29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