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课件第8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融资缺口模型及应用 (三)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一)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和策略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思想 二、负债管理思想 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
一、资产管理思想
1、资产管理理论沿革 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是金融机 构的主要代表,间接融资是经济活动中最主要 的融资方式。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为主,资金 供给相对宽裕,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被认为 是独立于银行决策之外。商业银行管理的中心 是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 利性。
同时商业银行还利用主动负债来不断适 应盈利性资产的战略性扩张。
• 商业银行运用负债管理策略使银行降低 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扩大了收益性 资产,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它的出 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 取性,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然而, 负债管理也给银行增加了风险,因而只 有较大银行才有能力承受大量“购买” 资金所增加的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
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 想
• 负债管理思想被商业银行普遍接受后,金融创 新出现浪潮,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采 取显性和隐性的方式提高资金价格,利率限制 实际上被冲破了。
•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各国先后取消或放松 利率管制,银行界甚至整个金融界出现金融自 由化浪潮,种类繁多的浮动利率资产和浮动利 率负债品种纷纷涌现。
• 意义:突破期限因素考虑。
二、负债管理思想
• 作为广义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阶段,负
债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资
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 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 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 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背景
• 在西方各国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利率管制的年代,金 融市场上较高的利率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造成很大冲 击,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的巨大压力。在这种状况下, 商业银行若不调整资金配置策略,一味地强凋从资产 方考虑资金配置组合,必将使银行陷入严重的困境。
• 商业银行争取到在金融市场上主动融资权的同 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即利率风险。在市场利 率波动的环境下,资产和负债的配置
•
• 状态极有可能对银行利润和经营状况产生很 大影响。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开始把目标转向 如何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保持净利息 正差额(net Interest margin)和控制正的自 有资本净值(net worth),其管理思想是资产 负债联合管理。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
• 由美国金融学家于1949年在《定期贷款与银 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二战后,鼓励消 费的经济政策使的消费品市场对生产企业的设 备更新提出要求。
• 基本思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 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 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 关。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 贷款的偿还是有保障的,银行按照各种期限合 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出可控制的规律性, 同样可保障银行的流动性。
• 严格来讲,负债管理作为资金配置管理 的—·个阶段并无系统的理论,下面用图 示来描述负债管理的思想(实线表示对流 动性有直接影响,虚线表示对流动性有 间接影响)。从图中可看出,如果银行遇 到突然提存或贷款对流动性的需要,在
资产管理方法下主要依赖变现二级准备
金来满足。然而在负债管理阶段,流动
性则依靠在货币市场上购买资金来补充,
核心思想:资金来源的水平和 结构是银行不 可控制的外生变
量,银行应主要通过资产方面 项目的调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 原则和经营目标。
2、资产管理思想主要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根据资产管理思想和策略提出的顺序,包 括:
----商业性贷款理论 ----资产可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the commercial loan theory)
• 产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借款需求急剧增加 ----1918年莫尔顿在“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
文中提出。
• 主要内容:流动性要求仍然是商业银行需特别 强调的,但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 换性的资产。
• 意义;突破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 用的狭窄限制,扩大了资产组合的范围。
预期收入理论(The
程.可划分为资产管理思想阶段、负债管理 思想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阶段。
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前述第三 个阶段,强调在利率波动的环 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敏 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 行的目标净利息差额,或者通 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 期,来维持银行正的资本净值。
主要内容
(一)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 发展
• 理论产生背景 18世纪英国,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
• 主要观点:商业银行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 持高度的流动性;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 商企业周转性贷款。
• 缺点:忽视活期存款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单一 业务,不利银行发展。
• 意义:第一次明确了资金配置的重要原则。
资产可转换性理论(the shiftablity theory)
• 银行负债管理思想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从
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创可转让大面额定期存款单到 以后涌现的各种含息的交易性存款,使得银行家们意 识到,如果必需的资金总是能通过在货币市场上“购 买”即可得到时,银行不必一定把自己的资金配置限 定在被动性负债限度内和储备过多的低收益流动性资 产。
• 负债管理一改传统流动性管理中严格期 限对称的原则和追求盈利性时强调存款 制约的原则,不再主要依赖维持较高水 平现金资产和出售短期证券来满足流动 性需要,而是积极主动在货币市场上 “购买”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和不断 适应目标资产规模扩张的需要。
第8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商业银行按一定
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银行流动性、 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它既不单纯站 在资金运用。如信贷、证券投资等角度.也 不单纯站在资全来源,如资本金、存款、借 款等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 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按其经历的过
(一)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和策略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思想 二、负债管理思想 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
一、资产管理思想
1、资产管理理论沿革 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是金融机 构的主要代表,间接融资是经济活动中最主要 的融资方式。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为主,资金 供给相对宽裕,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被认为 是独立于银行决策之外。商业银行管理的中心 是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 利性。
同时商业银行还利用主动负债来不断适 应盈利性资产的战略性扩张。
• 商业银行运用负债管理策略使银行降低 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扩大了收益性 资产,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它的出 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 取性,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然而, 负债管理也给银行增加了风险,因而只 有较大银行才有能力承受大量“购买” 资金所增加的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
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 想
• 负债管理思想被商业银行普遍接受后,金融创 新出现浪潮,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采 取显性和隐性的方式提高资金价格,利率限制 实际上被冲破了。
•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各国先后取消或放松 利率管制,银行界甚至整个金融界出现金融自 由化浪潮,种类繁多的浮动利率资产和浮动利 率负债品种纷纷涌现。
• 意义:突破期限因素考虑。
二、负债管理思想
• 作为广义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阶段,负
债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资
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 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 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 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背景
• 在西方各国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利率管制的年代,金 融市场上较高的利率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造成很大冲 击,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的巨大压力。在这种状况下, 商业银行若不调整资金配置策略,一味地强凋从资产 方考虑资金配置组合,必将使银行陷入严重的困境。
• 商业银行争取到在金融市场上主动融资权的同 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即利率风险。在市场利 率波动的环境下,资产和负债的配置
•
• 状态极有可能对银行利润和经营状况产生很 大影响。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开始把目标转向 如何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保持净利息 正差额(net Interest margin)和控制正的自 有资本净值(net worth),其管理思想是资产 负债联合管理。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
• 由美国金融学家于1949年在《定期贷款与银 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二战后,鼓励消 费的经济政策使的消费品市场对生产企业的设 备更新提出要求。
• 基本思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 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 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 关。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 贷款的偿还是有保障的,银行按照各种期限合 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出可控制的规律性, 同样可保障银行的流动性。
• 严格来讲,负债管理作为资金配置管理 的—·个阶段并无系统的理论,下面用图 示来描述负债管理的思想(实线表示对流 动性有直接影响,虚线表示对流动性有 间接影响)。从图中可看出,如果银行遇 到突然提存或贷款对流动性的需要,在
资产管理方法下主要依赖变现二级准备
金来满足。然而在负债管理阶段,流动
性则依靠在货币市场上购买资金来补充,
核心思想:资金来源的水平和 结构是银行不 可控制的外生变
量,银行应主要通过资产方面 项目的调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 原则和经营目标。
2、资产管理思想主要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根据资产管理思想和策略提出的顺序,包 括:
----商业性贷款理论 ----资产可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the commercial loan theory)
• 产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借款需求急剧增加 ----1918年莫尔顿在“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
文中提出。
• 主要内容:流动性要求仍然是商业银行需特别 强调的,但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 换性的资产。
• 意义;突破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 用的狭窄限制,扩大了资产组合的范围。
预期收入理论(The
程.可划分为资产管理思想阶段、负债管理 思想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阶段。
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前述第三 个阶段,强调在利率波动的环 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敏 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 行的目标净利息差额,或者通 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 期,来维持银行正的资本净值。
主要内容
(一)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 发展
• 理论产生背景 18世纪英国,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
• 主要观点:商业银行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 持高度的流动性;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 商企业周转性贷款。
• 缺点:忽视活期存款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单一 业务,不利银行发展。
• 意义:第一次明确了资金配置的重要原则。
资产可转换性理论(the shiftablity theory)
• 银行负债管理思想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从
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创可转让大面额定期存款单到 以后涌现的各种含息的交易性存款,使得银行家们意 识到,如果必需的资金总是能通过在货币市场上“购 买”即可得到时,银行不必一定把自己的资金配置限 定在被动性负债限度内和储备过多的低收益流动性资 产。
• 负债管理一改传统流动性管理中严格期 限对称的原则和追求盈利性时强调存款 制约的原则,不再主要依赖维持较高水 平现金资产和出售短期证券来满足流动 性需要,而是积极主动在货币市场上 “购买”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和不断 适应目标资产规模扩张的需要。
第8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商业银行按一定
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银行流动性、 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它既不单纯站 在资金运用。如信贷、证券投资等角度.也 不单纯站在资全来源,如资本金、存款、借 款等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 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按其经历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