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食盐氯化钠与硝酸钾PK溶解度

中考题:食盐氯化钠与硝酸钾PK溶解度
中考题:食盐氯化钠与硝酸钾PK溶解度

【中考题原创】

食盐与硝酸钾PK溶解度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背景资料】有一天,海水中的食盐与硝酸钾在一起PK谁的溶解能力要超强。食盐先说:“我的溶解能力要大,20℃时在每50g水中可以最多溶解18g”。而硝酸钾接着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10℃时的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9g”。那么究竟是谁的溶解能力强些呢,此刻我们一起给他们评评理。可是我们的答复是两者之间没法比,因为食盐与硝酸钠的比较标准不统一,它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可比性。正确的较量方法是在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水中,再看谁溶解得最多。即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溶质多少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只有通过统一标准,增强他们的可比度,这时氯化钠与硝酸钾才心服口服。

知识链接: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理解概念要注重四个要素:⑴一定温度;⑵100 g溶剂(水);⑶饱和状态;⑷溶质克数(实质)。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在20℃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 g,即可达到饱和状态。

中考创题: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温度高于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C.t1℃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D.t2℃时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2.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P点的意义是。

⑵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⑶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答出一种即可)。

3.KNO

3

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下左图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m”或“n”)。

⑵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⑶10℃时,131g 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⑷如上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E.浓硫酸

参考答案:1.B;2.⑴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⑵150;⑶降低温度、增加溶质A或蒸发溶剂)。3.⑴m;⑵34.0 g <X< 37.0 g;⑶3.1g;⑷CD

【教学资源】

探究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一、探究情景:化学兴趣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注意观察,发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受很多因素影响。于是果果与实验室老师联系,邀请你与他们到学校实验室里一起探究:

二、探究问题: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三、探究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烧杯、铁架台、托盘天平、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药匙、石棉网、颗粒大小不同的硝酸钾固体、蒸馏水。

四、探究步骤: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五、探究结论分析:

⑴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分别有:升高温度、加大可溶物的表面积、搅拌都有利于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⑵升温或搅拌可加速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使溶质分子扩散速率加快;固体颗粒越小,固体与溶剂接触面的表面面积越大,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离子)接触机会越多,所以固体溶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快。

六、探究应用:

我们在家里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于是,探究如下:

⑴从我们能想到的可能因素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三个因素,并预测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则因素①温度:你的猜想是温度升高食盐溶解加快;因素②晶体颗粒大小,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因素③搅拌,说明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⑵从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我们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搅拌影响: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 毫升水,分别取2g 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在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教学资源】

溶解能力大比拼

【师】(创设情境)有一天,海水中的食盐与硝酸钠在一起PK谁的溶解能力要超强。食盐说:“我的溶解能力要大,20℃时在每50g水中可以最多溶解18g”。硝酸钠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10℃时的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g”究竟是谁的溶解能力强些呢,大家给他们评评理吧。

【生1】(评价)没法比,食盐与硝酸钠的比较标准不统一。

【生2】我也同意,它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可比性。

【师】(引导)如果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如何才好呢?

【生】应该在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水中,再看谁溶解得最多。这才是我们提出溶解度的背景,确定了温度与溶剂量,即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溶质多少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

【师】(板书并讲解)

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定义要素:(t℃)(100 g水)(最多)(溶质克数)

2.单位:g(克)

3.表示方法:例如20℃时,S(NaCl)=36g,即在20℃时,氯化钠在100 g水中最大溶解36 g,即可达到饱和状态。

【生】(学科间渗透,大胆发现)我们还可以用数学函数研究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X坐标轴,溶解度为Y坐标轴,通过测量每种溶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在连接成一条曲线,于是我们将其称为溶解度曲线。

【师】下面请大家分别准确画出氯化钠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再作一番比较,自然我们就能做好一个出色的公证人了。

【课堂练习】10℃时,20 g水中最多溶解15 g X,30℃时50 g水中溶解40 g Y则可达到饱和状态,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

A.X>Y B.X<Y

C.X=Y D.无法比较

答案:D。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1. (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 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3. (2017重庆B 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 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 g 甲物质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 (2017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2℃时,KNO 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 3溶液的浓度  B. t 1℃时,在50 g 水里加入 15 gKNO 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 g 溶液  C. t 1℃时,往180 gNaNO 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 3溶液 D. 若KNO 3中混有少量NaNO 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5. (2016孝感)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 b > c  B. P 点表示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学习资料)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 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2.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甲溶液仍饱和 B.两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A B.t1℃时,将25克物质放入100克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 C.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D.从B溶液中结晶出B的最好方法是冷却 5.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 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 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 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同温下饱和溶液的 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质量分数最大的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 100g+S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等效法) ×100% 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 S纵+100g 技巧引入: 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 规律:(1)点A,B,C,D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线上,线上方,线下方)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2)线上面的点C,D与线上的点B表示的溶液在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等。(线上面的点C,D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用B点来代替) 技巧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已知图2是

三组分系统氯化钠-硫酸钠-水的溶解度图

三组分系统氯化钠-硫酸钠-水的溶解度图表1为氯化钠(A)-硫酸钠(B)-水(C)三组分系统在50℃时的溶解度数据,将数据描绘在等边三角形的坐标图上,则得到图1。 表1 氯化钠(A)-硫酸钠(B)-水(C)在50℃时的溶解度 液相组成固相氯化钠(A)硫酸钠(B)水(C) 0氯化钠 氯化钠 氯化钠+硫酸钠 硫酸钠 硫酸钠 硫酸钠 硫酸钠0硫酸钠

H 2 O(C) NaCl(A) Na 2 SO 4 (B) 90 1000 10 20 3040 50 6070 8090 100 Na 2 SO 4 /% 图1 氯化钠(A )-硫酸钠(B )-水(C )系统50℃溶解度图 图中CbEc 区为氯化钠、硫酸钠在水中的不饱和溶液。在该区内任意一个系统点,相数Ф=1,温度、压力已固定,故f’=C -Ф+0=3-1+0=2,即在该相区内两种盐的组成均可在一定范围内独立改变而不致引起相态及相数的变化。 c 点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CA 边上无硫酸钠),cE 线是水中溶有氯化钠后,硫酸钠在其中的溶解度曲线;同理,bE 线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该线上f’=C -Ф+0=3-2+0=1。这表明,在对氯化钠饱和的溶液中(cE ),若确定氯化钠和硫酸钠两者中的一个组成,则另一个组成将随之而有定值,对于硫酸钠饱和的溶液(bE )亦可如此理解。

E点叫共饱点,即l(E)对氯化钠及硫酸钠都是饱和的。 bEB区是硫酸钠结晶区,设系统点p落在这一区域内,则平衡时分成两相,一相为固体硫酸钠,另一相为对硫酸钠饱和的硫酸钠及氯化钠的水溶液。B(纯硫酸钠)和p 的连结线与硫酸钠溶解度曲线bE的交点q表示与硫酸钠平衡的饱和溶液的组成。按杠杆规则,s(B)的质量/溶液(q)的质量=qp/pB。 同理,cEA是氯化钠结晶区。 位于EAB区域中的系统点是由氯化钠晶体、氯化钾晶体和共饱和溶液l(E)所组成,因而是三相平衡区。由相率,f’=C-Ф+0=3-3+0=0,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每个相的组成都是固定的。

硝酸钾的制备知识讲解

硝酸钾的制备

硝酸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过滤法,着重介绍减压过滤和热过滤。 2.练习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KCl+ NaNO 3=KNO 3 +NaCl 2.当KCl和NaNO 3 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利用Na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差别,高温除去NaCl,滤液冷却得到KNO3。 表2.1.1 四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 H2O)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烧杯 量筒 热过滤漏斗 减压过滤装置 电子天平。 2 试剂 NaNO 3(s)、KCl(s)。 四.操作步骤 操作 现象 解释 称8.5g 硝酸钠、7.5g 氯化 钾 加15mL 水,作记号,加热、搅拌、溶解; 溶解后得 到澄清无 色溶液 由于四种离子组成了四种盐,高温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故要使盐溶解,首先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来考虑加水量。 从化学计量式知产物氯化钠的生成量为5.9g ,加 热至373K 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9.8g/100g H 2O ,需水 15g ,约相当于15mL 。 小火浓缩至原体积的2/3; 有圆粒状白色晶体生成 析出的晶体是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5.9g 。蒸发 浓缩溶液至原体积的2/3时,体系中有水 :15×2/3 = 10mL 。373K 时氯化钠溶解度39.8g /100g 水,10mL 水中 可溶解氯化钠4g ,故析出氯化钠5.9 - 4 = 1.9g 。因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氯化钠的结晶曲线概要

氯化钠的结晶曲线 菁品试题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 10 g; (2)当温度低于30℃ 低于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冬天捞碱”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在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如: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③判断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等.解答:解:(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故答案为:10 (2)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而低于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高于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故答案为:低于30℃(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应主要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钠晶体;故答案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lili老师隐藏解析体验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解题思路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解题思路 1、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在同一温度下进行 2、曲线上的交点,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M 、A 、N 三点相对于甲物质的曲线来讲,M 点表过饱和溶液,即溶液中还有未溶解的溶质;A 点表示饱和溶液;N 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4、结晶方法的选择: ①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 ②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 ③升温结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从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丙) 5、物质提纯方法的选择 想提纯什么物质,就看该物质适用于什么结晶方法。 ① 甲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② 固体甲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提纯固体甲的方法 加水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冷水)、干燥 ③ 乙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提纯乙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④ 固体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甲,提纯固体乙的方法 ●M ●A ●N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洗涤(热水)、干燥 6、甲乙两种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必须是饱和溶液降温才有晶体析出。 7、要比较甲乙两种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必须是等量的饱和溶液才能比较。 8、t3℃时,等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中所含水的量最少(或者说在t3℃时将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甲物质需要的水最少)因为在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溶液能力最强(或者说在等量的水中甲物质溶解的最多) 9、升温或降温后比较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依据公式:S/100g+S ×100% 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大 ①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根据末温下的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发生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 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根据初温下的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虽然发生变化,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按初温下的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现有t1℃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分析:从t1℃升温到t3℃时,甲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根据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来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图可以看出,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从t1℃升温到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降低,还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 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 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 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 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②20℃时,将C 继续恒温蒸发25 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 的固体。 【答案】 (1)Ca(OH)2 KOH K 2CO 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 质量/g 7 14 56 70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第1题图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 (填序号)。 ① 蒸发水 ②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温度 ④ 加入水 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 (填“>”、“<”或“=”)。 【答案】 (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 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1)物质A 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 (2)状态“④”时,物质A (填“部分”或“全部”)溶解。 第3题图 第4题图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 常用的测量工具: 水银温度计: 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沸点是℃,用来测量0--150℃或500℃以内范围的温度,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用它来测量温度,不仅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还可以避免外部远传温度计的误差。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其设计的依据有:利用固体、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的现象;在定容条件下,气体(或蒸汽)的压强因不同温度而变化;热电效应的作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辐射的影响等。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的任一物理属性,只要它随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来标志温度而制成温度计。 第二部分: 实践反思 1、搅拌时不要紧贴试管底。 2、如何界定为结晶,操作人员要是同一个人。 第三部分: 教学指导: 硝酸钾溶液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规律。 2.了解硝酸钾溶解度与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仪器和器材】 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蒸馏水,试管,硝酸钾。 【实验原理】 一定温度下,溶质中一定量溶剂中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我们既可以用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对物质的溶解能力做粗略的定性表述,也可以用溶解度来定量表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剂就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室中测定固体溶解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温度变化法,另一种是蒸发溶剂法。 1.温度变化法(结晶析出法) 温度变化法是固定溶质和溶剂二者的质量,测定制成的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开始析出结晶时的温度,从而计算出所测温度下的溶质的溶解度。 100g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利用此式求得的数值就是2T T 2 1+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 2.蒸发法 蒸发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取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测定蒸发掉水分后析出晶体质量的方法。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和所析出的晶体质量,就可以算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动手实践】 1.温度变化法(结晶析出法) (1)分别准确称取3.5g 、1.5g 、1.5g 、2.0g 、2.5g 硝酸钾,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好标记。(为什么要称5份,每份的质量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做好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3.5g 硝酸钾,并加入蒸馏水; (3)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装置如何设计?如何进行搅拌操作?) (4)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 1; (5)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 2、T 3;(在搅拌过程中,如何保证溶质不减少?) (6)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 、1.5g 、2.0g 、2.5g 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 、 6.5g 、8.5g 和11.0g ),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记录下来;(加入不同份的药品时,是否需要添加水?) (7)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剂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如何选择坐标?绘制图线是什么形状?若是直线,斜率表示的含义?如果是曲线,变化趋势如何?) 2.蒸发法(溶质质量法) (1)准确称量洁净干燥的蒸发皿,记下蒸发皿的质量(1m ),放在干燥器(干燥箱)中备用;(用何种称量器,准确称量蒸发皿?为何要干燥?)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 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 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同温下饱和溶液的 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质量分数最大的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 100S+S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等效法) ×100% 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 S纵+100g 技巧引入: 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 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 规律:(1)点A,B,C,D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线上,线上方,线下方)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2)线上面的点C,D与线上的点B表示的溶液在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等。(线上面的点C,D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用B点来代替) 技巧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已知图2是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2 g的乙物质能完全溶于50 g的水中 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 【答案】B 【解析】A.根据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B.根据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C.根据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D.根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 解:A. 由图可知,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因此20℃时,12 g的乙物质不能完全溶于50 g的水中,故错误; B. 由图可知,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C. 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因为此时溶液不一定饱和,故错误; D. 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是错误的。 点睛: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2.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 B.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30g 100%23.1% 30g+100g ?=,不能得到30%的甲溶

溶解度解题思路

溶解度解题思路

————————————————————————————————作者: ————————————————————————————————日期: ?

溶解度曲线及解题专题指导 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引: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用横坐标表示。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主要从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面去把握。 1. 点: (1)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对 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例如:1.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A物质______ (2)、M点表示在__oC时,A和B和溶解度__ ; 在_oC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 度;在____ oC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 2.图为X和Y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你能看 出关于这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哪些信息?

2. 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KNO); (1)陡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 3 (2)缓升型(少数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NaCl);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例如:如图所示,A、B、C三条曲线分别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2)t1温度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2温度时,和的溶解度相同。 (4)t3温度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 面: (1)曲线下方的平面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2)曲线上方的平面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例如: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 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 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 P点表示M、N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 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t/℃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二、新课学习 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一)溶解度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43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二)溶解度曲线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展示教学挂图: 指导绘图:根据图像,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讨论: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

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2.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三、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优秀教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制定日 期 课型新授课 课题溶解度及 溶解度曲 线 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 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目标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 法目标 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 得到启示,总结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示找出问题, 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 1.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1.有关溶解度曲线与物质之间的联系 2.溶解度曲线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衔接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1)概念: (2)影响因素:、。 2.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考点2: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意义图例 点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Q表示: 线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 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为:、如:M点表示:。 考点3:结晶及其运用 1.结晶的方法及使用范围 结晶方法使用范围举例蒸发结晶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 个人修订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

2.结晶的应用:常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1)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 (2)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 二.考点梳理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称取5.0 g 氯化钾,溶解在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B .称取5.0 g 生石灰,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C .量取5.0 mL 浓盐酸,倒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D .称取5.0 g 碳酸钙,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6.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 3溶液中逐渐加KNO 3。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图示正确的是( ) 7.现有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 (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考点一: 例一: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 氯化钠溶解于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例二: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5℃时100g 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例三: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 >甲>丙 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例四:右图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 学生看课 本 复习 知识点, 教师 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 中,抽查部分同学,了解 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自做知 MnO 2 温度/℃ 甲 乙 丙 40 0 t 1 t 2 t 3 溶解度/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