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合集下载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示了地球表面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形图的判读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要素1.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连接了相同高度的地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密度、间距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山脉的高度和形状等信息。

1.2 水系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宽度和密度,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排水情况、河流的流速和水质等信息。

1.3 地貌特征的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峡谷、高原等。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形状、高度和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进而了解地形的演化过程。

二、地形图的地势分析2.1 高地和低地的判别: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峰和山谷,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高地和低地的位置和范围。

2.2 地形的陡缓程度: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可以反映地形的陡缓程度。

间距较近且线条弯曲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陡峭,而间距较远且线条平缓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平缓。

2.3 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高度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如山脉的高度、峡谷的深度等。

三、地形图的地质解读3.1 地质构造的判别: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形形态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分布。

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断层的位置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如褶皱山脉、断层山脉等。

3.2 地质历史的推测: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中的地壳运动、沉积作用等过程。

3.3 矿产资源的评估:地形图上的地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通过观察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类型和富集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判读方法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方位的判定和比例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方位的判定,对于比例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地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地形图上的高低起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教授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包括等高线、地形符号等的识别和理解,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地形图实物模型进行判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初一地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地形图的判读》。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形图的符号表示方法,能够根据地形图进行简单的地貌判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地图的兴趣,增强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的讲解和实际操作;(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量。

2. 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地形图吗?你们知道地形图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学生思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引入新知(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讲解地形图上常用的符号及其含义,匡助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4. 地形图判读方法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的判读方法,并结合实际地形图进行案例分析。

5. 地形图判读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活动。

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份地形图,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判读,记录地貌特征,然后小组讨论并汇报判读结果。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判读方法的应用,鼓励学生多关注地理环境,培养对地图的兴趣。

7. 课堂作业(5分钟)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地形图,进行判读,并写出判读过程和结果。

作业要求学生用清晰的语言和准确的地理术语进行描述。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一地理课程中,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地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初一地形图判读的教学要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说课。

正文内容:1. 初步认识地形图1.1 介绍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1.2 解释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河流、山脉等1.3 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其基本特点2. 识别地貌要素2.1 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不同的地貌要素,如山地、平原、丘陵等2.2 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注,判断地貌要素的特点和分布2.3 给予学生实例,让他们通过观察地形图,识别出不同的地貌要素3. 理解地形图的高度和坡度3.1 解释等高线的作用和含义3.2 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判断地形的高度和陡峭程度3.3 引导学生通过地形图,了解地形的高低差和坡度的变化规律4. 分析地形图的水系4.1 介绍河流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4.2 解释河流的流向、流量和流域等基本概念4.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分析河流的分布规律和水系的特点5. 探索地形图的地貌演变5.1 介绍地貌演变的概念和原因5.2 解释地貌演变的表现形式,如侵蚀、沉积等5.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分析地貌演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以促进他们对地理地貌的深入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地理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2.2.1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2.2.1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内容。

本节课是地图的阅读这一课的延伸同时也为下一部分第2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打下基础为后续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及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做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图,学会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学生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够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5种地形部位。

(区域认知)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地形的不同部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白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建设,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4.学生能够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地不同部位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五种不同山体部位、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2.能利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处理:沿用了以前改版之前的少量图片以及添加了一系列生活画的图片,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

二、说教法学法说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学习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

但是对于等高线地形图的认知,还不具备完全理解的能力。

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较弱。

说教法在坚持2022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育人为本,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为主,配合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和模型分析法,力求实现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③模型分析法:建立模型更加具体化等高线地形图。

说教学手段选用本节课主要选用教学课件为主,等高线地形图模和导学案来进行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min)出示图片,讲解本节课的目的。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二章《地形图的判读》。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含义,能够正确判读地形图上的各种地貌特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地形图,理解地貌特征与地貌形成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含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地貌特征与地貌形成的关系的理解。

四、说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地形图实物、投影仪、幻灯片、黑板、彩色粉笔。

2. 材料准备:学生教材、练习册、教师讲义。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地形图引起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地形图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考。

2. 展示与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上的各种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河流等。

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包括高程线、等高线、箭头等符号的解读。

3. 实例演练(20分钟)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地形图实例,进行判读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理解地貌形成的原因。

4. 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地形图实物。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判读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并讨论地貌形成的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与思考能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判读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地貌特征与地貌形成的关系。

教师提供一些总结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进行思考。

六、说课后的安排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找更多的地形图实例,进行判读和分析,并撰写简单的地形图判读报告。

3.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本文将针对初一地形图判读进行说课,匡助教师们更好地准备和实施地理课堂教学。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用等高线、符号和颜色等方式表现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

1.2 地形图的作用:地形图可以匡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1.3 地形图的制作:地形图是通过测量和绘制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而制作的。

二、地形图的要素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用来表示地形高度的线条,等高线间的距离表示地形的高差。

2.2 符号的解读:地形图中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现象,匡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

2.3 颜色的解读:地形图中的颜色通常用来表示地形的高度,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区间。

三、地形图的地形特征分析3.1 高山与平原的区分:地形图中高山通常用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平原则是等高线较为稀疏。

3.2 河流与湖泊的识别:地形图中的河流通常呈蛇形,湖泊则是圆形或者椭圆形。

3.3 地形特征的分布规律:地形图中地形特征的分布会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山脉通常呈东西走向。

四、地形图的实际应用4.1 旅游规划:地形图可以匡助规划者了解目的地的地形特征,为旅游路线的规划提供参考。

4.2 地质勘探:地形图可以匡助地质勘探人员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

4.3 灾害防治:地形图可以匡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区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五、地形图教学实践建议5.1 实地考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形图所描述的地形特征。

5.2 地形图绘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地形图,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图阅读能力。

5.3 地形图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图,培养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来识别和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常见符号、地形特征、地形图的应用以及判读技巧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是什么?地形图是一种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通常使用等高线、颜色、符号等方式来表示地形特征。

1.2 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地形图可以匡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为地质勘探、地理研究、农业生产等提供重要参考。

1.3 如何阅读地形图?阅读地形图需要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的含义,以及掌握地形特征的识别方法。

二、地形图的常见符号2.1 等高线是什么?等高线是连接相同海拔高度点的曲线,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密集程度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

2.2 河流和湖泊的表示方式?河流和湖泊通常用蓝色线条表示,河流的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2.3 山脉和山谷的符号是什么?山脉通常用棕色线条表示,山谷则用绿色线条表示,通过符号的密集程度可以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

三、地形特征的识别3.1 如何判断地势高低?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间距越窄、高度变化越大表示地形越陡峭。

3.2 如何识别山脉和山谷?山脉通常为连续的等高线,山谷则为两侧等高线逐渐挨近。

3.3 如何判断河流流向?河流的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通常指向河流的下游方向。

四、地形图的应用4.1 地形图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地形图可以匡助地质勘探人员了解地下地质构造,为矿产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4.2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图可以匡助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周边地形特征,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4.3 地形图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地形图可以匡助旅游规划者了解目的地的地形特征,为旅游路线的规划提供依据。

五、地形图的判读技巧5.1 如何快速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变化可以快速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间距越窄、高度变化越大表示地形越陡峭。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地形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地形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和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如等高线、地形点、地形线等,并能通过这些符号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例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形图上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地形点、地形线等,并通过地图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地形图进行实践练习,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地形图判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课件

4 教学反思
突出特色:
学生制作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体现 学科实践性;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科生活性; 结构式板书与板图有机结合,启迪学生心智。
需要改进:
进一步挖掘活动内容,使学生收获更多。
谢 谢!
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将立体景观图和等高线 地形图联系起来,判读方法靠机械记忆。
2 教学目标制定
2.1 教学目标
(1)读地形剖面示意图,说出“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区别。
(2)读地形景观图片,制作地形模型,绘制其等 高线地形图。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脊、山谷、 陡崖、鞍部、陡坡、缓坡,归纳判读方法。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地表起伏 地图
“支架”
地形模型 多媒体
地形图 的判读
1 教学背景分析
1.3 教学内容分析 宏观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地形、等值线图的起始课; 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为中国地
理、世界地理学习区域地形特征、地形评价及 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等值线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本节课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为今后 学习其他类型等值线图提供方法指导。
主要内容
1
教学背景分析
2
教学目标制定
3
教学过程展示
4
课标解读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主题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判读坡的陡缓。
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陡崖
1 教学背景分析
1.2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课程标准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课程理念
3 教学过程展示
3.2 活动1:绘制地形图 量高度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形图是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图形表示,是地形学和地图学的交叉领域。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通过观察地形图上的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等信息,来获取地表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的能力。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符号解读、地形特征判读、地貌形态判读和地形图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符号、线条和颜色等方式,将地表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表现在地图上的图形表示。

1.2 地形图的制作目的:地形图是为了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为地形学研究和地图制图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1.3 地形图的分类:地形图根据不同的制图目的和比例尺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小比例尺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符号:等高线是地形图上最常见的符号,它连接相同高程的点,通过密集程度和间隔距离表示地形的陡峭程度和地形起伏。

2.2 阴影符号:地形图中的阴影符号用来表示地形的坡度和坡向,阴影的方向和深浅程度可以匡助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坡向。

2.3 水体符号:地形图上的水体符号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特征,匡助判断地表水系的分布和走向。

三、地形特征判读3.1 地势起伏: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隔距离可以判断地形的平整或者陡峭程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大,间隔远的等高线表示地形平整。

3.2 地形类型: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线条可以判断地形的类型,比如山地、平原、丘陵等,匡助了解地表地形特征。

3.3 地形变化:通过比较不同地图区域的地形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变。

四、地貌形态判读4.1 地貌类型:地形图上的地貌类型符号和线条可以匡助判断地貌形态,比如冰川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等,了解地表地貌特征。

4.2 地貌发育:根据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可以判断地貌的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了解地表地貌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4.3 地貌演变:通过比较不同地图时期的地形图可以判断地貌的演变过程和趋势,了解地表地貌的动态变化。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通过图形和符号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

正确判断和解读地形图对于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符号解读、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地理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形图是一种用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坡度等地貌特征,为地理学研究和地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地形图的制作和要素地形图的制作需要采集大量的地形数据,并通过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和绘制。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等高线、斜坡线、河流、湖泊、山脉、山谷等地貌特征。

1.3 地形图的分类和标准地形图可以根据比例尺、内容和用途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常见的地形图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地形图等,每种地形图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目的。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它通过连接相同高度点的曲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变化。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间距、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平缓、山脉和山谷等地貌特征。

2.2 斜坡线的解读斜坡线是地形图中用来表示坡度和坡向的符号,它通过连接相同坡度和坡向的线段来揭示地形的倾斜情况。

通过观察斜坡线的密度、方向和长度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坡向和坡度等地貌特征。

2.3 河流和湖泊的解读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符号可以揭示地表水系的分布和特征。

通过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表水系的大小、流向和河谷的形态等地貌特征。

三、地形图的地貌特征3.1 山脉和山谷的特征地形图中的山脉和山谷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的复杂程度。

通过观察山脉和山谷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连续性和山谷的深浅程度等地貌特征。

3.2 高原和平原的特征地形图中的高原和平原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平坦和起伏程度。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学习中,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初一地形图判读的说课稿。

正文内容: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地面地貌、地势和地物等地理现象的图件,它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

1.2 地形图的特点地形图具有比例尺、图例、等高线、水系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它表示地面高度的变化。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来判断地形的起伏程度。

2.2 河流符号的解读河流符号表示地图上的河流,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河流符号的宽度和形状来判断河流的大小和走向。

2.3 山脉符号的解读山脉符号表示地图上的山脉,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山脉符号的形状和密集程度来判断山脉的高低和陡峭程度。

三、地形图的地貌判读3.1 平原地貌的判读平原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表现为等高线平缓、河流纵横等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平原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3.2 山地地貌的判读山地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表现为等高线密集、山脉连绵等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山地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3.3 河谷地貌的判读河谷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表现为等高线集中、河流纵横等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河谷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四、地形图的地物判读4.1 城市的判读城市在地形图上通常以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城市符号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城市的规模和位置。

4.2 水体的判读水体在地形图上通常以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水体符号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水体的面积和类型。

4.3 道路的判读道路在地形图上通常以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会根据道路符号的宽度和形状来判断道路的等级和走向。

五、地形图的应用5.1 了解地理环境通过判读地形图,学生可以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包括地貌、水系、地物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引言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符号解读、地貌特征、地理环境变化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通过特定的符号和色彩,以平面图的形式表现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的一种地理学图件。

1.2 地形图的制作:地形图是由地形测量和地形测量数据处理而成,制作地形图需要采用测绘仪器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计算和绘制来制作出来。

1.3 地形图的分类:地形图可以根据比例尺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区域地形图、详细地形图等。

二、符号解读:2.1 地势符号:地势符号是地形图中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势高低的符号,常见的有山、丘陵、平原等。

2.2 水系符号:水系符号是地形图中用来表示水系分布和水体特征的符号,常见的有河流、湖泊、水库等。

2.3 人文符号:人文符号是地形图中用来表示人类活动和人类建筑物的符号,常见的有城市、公路、铁路等。

三、地貌特征:3.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起伏较大,高度较高的地貌,常见的有山脉、山峰等。

3.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相对平坦的地貌,常见的有河谷平原、冲积平原等。

3.3 水体地貌:水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由水体形成的地貌,常见的有湖泊、河流等。

四、地理环境变化:4.1 气候变化:地形图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如高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平原地区气温适中、降水较少等。

4.2 植被分布:地形图可以揭示出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植被分布,如山地地区植被丰富,平原地区植被稀疏等。

4.3 土地利用:地形图可以显示出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城市地区建筑物密集,农田分布广泛等。

五、总结:通过对地形图的判读,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专业图件,它通过各种符号和颜色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正确地判读地形图对于理解地球地貌、进行地质勘探和规划地理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符号解读、地形特征解读、地貌演化解读和地理环境规划解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和用途地形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达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的专业图件,它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地理环境规划和地理教育等领域。

1.2 地形图的制作和要素地形图的制作需要获取大量的地理数据,包括高程数据、地貌数据和水文数据等。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地形符号、等高线、河流、湖泊等。

1.3 地形图的尺度和投影地形图的尺度是指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投影则是将地球表面的曲面投射到平面上的一种方法。

二、地形符号解读2.1 地形符号的分类和意义地形符号根据其所表示的地貌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山脉、丘陵、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每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代表的地貌特征。

2.2 地形符号的颜色和形状地形符号的颜色和形状也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绿色表示植被茂密的地区,蓝色表示水域等。

2.3 地形符号的密度和间距地形符号的密度和间距可以反映出地貌特征的密集程度和分布规律,密度大且间距小表示地貌特征较为密集。

三、地形特征解读3.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地貌符号之一,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起伏情况。

3.2 河流和湖泊的解读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符号可以揭示地表水体的分布和流向,通过其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地表水体的大小和水系的发育程度。

3.3 山脉和丘陵的解读山脉和丘陵是地形图中的重要地貌特征,通过其形状、高度和密度可以判断地表地形的起伏和山地的发育程度。

四、地貌演化解读4.1 地貌演化的基本原理地貌演化是地球地表地貌变化的过程,包括地壳运动、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读图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判断和应用,以及根据地形图判断地形特点、坡度和方向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形图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地图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不足,不能准确判断地形特点;2. 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复杂地形图的判读可能会感到困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和判断方法,地形图的应用。

2.教学难点:对复杂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对地形特点、坡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实例、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方法,分析地形图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地形图。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

4.总结提升:学生分享自己的判读心得,教师总结判读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引言地形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工具。

学会判读地形图,对于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内容为“地形图的判读”,我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判读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地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次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地形图的定义与作用地形图的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标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的判读与分析地貌类型的判读与识别高程的判读与运用实际应用与问题解决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图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方法。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作业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点评与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篇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篇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

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

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

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这样安排有利于把问题充分解决。

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学情分析: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

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五种山地形态的关系。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

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时安排为1课时。

今天,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

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学情分析:对于我们学校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走出自己家乡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活动的经验,缺乏对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地貌的概念。

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绘制地形剖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说课重点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制作方法。

三、说课难点地形图的判读和使用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教材《地理知识与技能》2. 工具:投影仪、电子白板、地形图样本、学生练习册、笔、纸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地形图的概念,与学生分享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观察与分析(10分钟)教师将一张地形图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特点和要素,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地形图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3. 地形图要素解读(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地形图上的各个要素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图例、比例尺等。

教师通过举例和实地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4. 地形图判读练习(20分钟)教师将几张不同的地形图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判读地形图上的要素,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调整难度,提供辅助材料和提示。

5. 地形图判读讲解(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判读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误解。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图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如军事、城市规划、旅游等。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制作方法- 山脉- 河流- 湖泊- 海洋- 等高线- 图例- 比例尺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和使用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辨认地形图上的各个要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我们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走出自己家乡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活动的经验,缺乏对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地貌的概念。

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这对七年级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1. 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
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 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
位。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
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说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海拔高度的计算,理解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等地形部位。

尤其是山谷与
山脊的判读,学生极易混淆。

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针对这节课的难点,总感觉以往的讲授法、板
图法、模
型展示法、多媒体演示法都有不尽满意的地方,有书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

“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因此,我采用了:模型配合、动手描绘、分组探究和多媒体演示相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等高线模型上认识山体部位,动手描绘等高线,并探究各地形部位上等高线的特点。

说学法: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视频学习、自主操作、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

其中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做到合理分组和合理分工;教师还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需要对学生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等。

六.说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
对本节课的学习,将它分成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1. 学生自读课本,找出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用幻灯片演示。

2. 如何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采用动画和视频,用动态的效果将等高线地形图展现出来,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

3. 总结补充:同学们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4. 活动1.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各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进
行:
1. 在纸上画出给定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2. 用橡皮泥依照每一条等高线的轮廓,做成厚度相同的平面。

3•将橡皮泥模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拼合在一起。

小组展示,并给以适当的评价,比较哪个组做得更好。

环节二:了解山体的不同部位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哪个部位陡峭,哪个部位较缓,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对应部位,总结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结合实例,请同学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此时,学生会提到山顶,但对其他山体部位就不太清楚了,教师因势利导,并结合幻灯片展示。

学生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别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并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

习题巩固
作业: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己熟悉的某座山的地形图。

总结: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 概念: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
2.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及判读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观看等高线绘制视频、亲手描绘等高线、小组共同探究各山体部位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本节课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在描绘过程中,如果不准确,特别位置的移动,会造成后面同学探究时的困难或错误,所以在描绘过程中,老师要到各小组指导改正。

说课稿
题目地形图的判读_______
学科地理_______________
年级七年级_____________ 章节第一章第四节
姓名任东东______________ 学校草堂初级中学校
日期2016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