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3)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意味着部分决定整体。( )
×
提示: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4) 系统具有有序性,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
√
拓宽教 思考:谈谈恩格斯的这句话涉及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哪些知识。 ______
(3)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的__________。
优化趋向
(4)方法论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 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 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_______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践
“人化”
【概念解释】
(3) 方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_。
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 表现: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 质联系、______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提示: 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部署实施扩大内需必须统筹好多种关系,实现涉及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部署实施扩大内需,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关系。③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部署实施扩大内需,必须立足发展的全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协同高效,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3)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意味着部分决定整体。( )
×
提示: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4) 系统具有有序性,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
√
拓宽教 思考:谈谈恩格斯的这句话涉及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哪些知识。 ______
(3)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的__________。
优化趋向
(4)方法论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 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 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_______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践
“人化”
【概念解释】
(3) 方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_。
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 表现: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 质联系、______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提示: 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部署实施扩大内需必须统筹好多种关系,实现涉及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部署实施扩大内需,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关系。③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部署实施扩大内需,必须立足发展的全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协同高效,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四)同步课件: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5张)

解放思想
结论二: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预见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动员群众、力量转化
提出理想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非子 兼爱非攻 尚贤节用 墨翟
墨家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从经 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百家争鸣的思想繁 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 革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和推广,新的封建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上,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级产生;诸侯国林立,为了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 位,各国国君招贤纳士,运用不同的政治主张使 自己强大起来。而不同阶级和阶层出于各自的利 益需要,于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主张。这就为百 家争鸣奠定了政治基础。
铁器、农具的 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提高 (经济)
私田出现,新兴地主 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 级矛盾尖锐
要求政治改革 (政治)
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 态度,因而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 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鸣。
(文化) 形成思想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结论一: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
优秀成果展示一:
小组成员:陈谨儿,陈柯霓,郭 涵, 张筱媛, 张悦馨,傅若莹,蒋思程,林晓磊
形成年间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形成背景
儒家
春秋
仁义礼智信; 孔子 仁政 孟子 清净无为 道法自然 老子 庄子
春秋礼崩乐坏, 战国诸侯争霸
道家
春秋
春秋寡欲政 治 战国群雄争 霸需要
下层人民生活疾 苦
法家
春秋形成 战国崛起 春秋
结论二: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预见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动员群众、力量转化
提出理想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非子 兼爱非攻 尚贤节用 墨翟
墨家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从经 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百家争鸣的思想繁 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 革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和推广,新的封建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上,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级产生;诸侯国林立,为了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 位,各国国君招贤纳士,运用不同的政治主张使 自己强大起来。而不同阶级和阶层出于各自的利 益需要,于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主张。这就为百 家争鸣奠定了政治基础。
铁器、农具的 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提高 (经济)
私田出现,新兴地主 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 级矛盾尖锐
要求政治改革 (政治)
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 态度,因而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 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鸣。
(文化) 形成思想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结论一: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
优秀成果展示一:
小组成员:陈谨儿,陈柯霓,郭 涵, 张筱媛, 张悦馨,傅若莹,蒋思程,林晓磊
形成年间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形成背景
儒家
春秋
仁义礼智信; 孔子 仁政 孟子 清净无为 道法自然 老子 庄子
春秋礼崩乐坏, 战国诸侯争霸
道家
春秋
春秋寡欲政 治 战国群雄争 霸需要
下层人民生活疾 苦
法家
春秋形成 战国崛起 春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共57张ppt)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辩证 唯物论
世界的本质
唯物 辩证法
世界的状态 对立
形而上学
对立 唯心论
将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
总特征
(基本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联系
构成、引起
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矛盾
根本 动力
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议题1: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
矛 盾
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
的 (2)对立属性——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基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本
属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基 本 属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
性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居安思危;乐极生悲;“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否极泰来;过犹不及;
辩证 唯物论
世界的本质
唯物 辩证法
世界的状态 对立
形而上学
对立 唯心论
将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
总特征
(基本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联系
构成、引起
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矛盾
根本 动力
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议题1: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
矛 盾
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
的 (2)对立属性——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基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本
属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基 本 属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
性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居安思危;乐极生悲;“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否极泰来;过犹不及;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3

一、事物发表展达的“源事物泉本和身动所力固—有”—之矛意盾,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
1.矛盾的含义: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任何一方,构不成矛盾)
没不有能正存确在,。就没有错误;相互依赖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谦虚使人(进你步中,有骄我傲、使我人中落有后你()进步与落
转化。
有条件的
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1.矛盾的含义: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2: 哲学矛盾≠逻辑矛盾;哲学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
“自相矛盾”
例如: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裁缝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
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思考: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3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1.理解发展的实质,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2.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个角度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拥护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3.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 的,准备走曲折的路。4.结合典型事例,明确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知道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 两种状态。5.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思考:电信诈骗是新事物吗?
(1)发展的实质:
2、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A
没有认识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请思考:《笨人吃饼》典故中“笨人”笨在哪里?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认识量变与质变
材料1
材料2
小树一天天长高
大树被砍伐,成为木材
头发一根根脱落
满头黑发变秃头
河堤有了蚁穴和鼠洞
河堤崩溃
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课 哲学概述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课唯物辩证法
1.理解发展的实质,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2.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个角度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拥护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3.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 的,准备走曲折的路。4.结合典型事例,明确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知道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 两种状态。5.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思考:电信诈骗是新事物吗?
(1)发展的实质:
2、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A
没有认识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请思考:《笨人吃饼》典故中“笨人”笨在哪里?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认识量变与质变
材料1
材料2
小树一天天长高
大树被砍伐,成为木材
头发一根根脱落
满头黑发变秃头
河堤有了蚁穴和鼠洞
河堤崩溃
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课 哲学概述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课唯物辩证法
【志鸿优化设计】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必修4,共54张PPT)

2.哲学要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先得老老实实地做好“在
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为此,它必须( )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反映一定社会
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做好“猫头鹰”是为了成为“报晓鸡”,成为社会变革 的先导,意味着哲学应成为真正的哲学。而④可能正确地进行反映, 也可能错误地进行反映,所以哲学如果只做到④,就不能成为“高 鸣报晓的雄鸡”,④不选,①②③均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C。
(3)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 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82021/9/182021/9/189/18/2021 2:09:5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82021/9/182021/9/18Sep-2118-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8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
政治必修四第三课_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兵家
课前热身
哲学智慧横溢的春秋战国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 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帛置牛后,号“牛粪之金”, 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 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 小利失其大利也。——“因小失大”之典故。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下纷争,是一 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但这个时代, 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 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而言,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 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 儒家
孟子 道家 墨家 法家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 孙膑
代表人物 孔子
时代 春秋晚期
主要主张
“仁爱”“有教 无类”“因材施 教”
战国时期 “仁政”“民
春秋晚期 “无为” “逍遥”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战国时期 “法治”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贵”“君轻”
天赋人权
(否定特权) 需法律维护
三权分立
人权
(公民取 代臣民)
法治
(取代人治)
(防止专制)
主权在民
(否定王权)
社会契约
(否定神权)
批判旧制度、社会 弊端、旧思想 在十四——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砸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 使人们的思想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 荣。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 治达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 光。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 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 神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 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件(共37张PPT)(智能推荐版)

但是,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 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 思想能称作是哲学?
理论化、系统化
思想
哲学
形成
正确
正确、深刻反映本质
时代精华
不对
歪曲、表面反映
时代糟粕
结论三: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 神上的精华。
3.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在不同程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 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 的正确反映
D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
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 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 实践经验 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
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是不是所有哲学?) 有的哲学能正确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有的哲学则不能完全 正确地反映或错误地反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地反 映世界,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结论一: ➢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 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 们的思想。
结论二:
➢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小结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 上的精华;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向导,表现 为两个方面。
课堂小结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 升华
(1)哲学是一定社会 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 精神上的反映
思 想(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共34张PPT

史观高度统一起来 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 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的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 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
归纳总结1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一、从哲学的内容来源来看,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一)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二)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二、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一)批判功能: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二)塑造和引导功能:哲学能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 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 量。
B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考点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 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引导功能: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指引 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考点训练:
5、(2016·福建重点高中联考)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
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 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
归纳总结1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一、从哲学的内容来源来看,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一)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二)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二、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一)批判功能: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二)塑造和引导功能:哲学能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 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 量。
B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考点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 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引导功能: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指引 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考点训练:
5、(2016·福建重点高中联考)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
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 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三课小结 课件PPT

6.加强诚信建设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但规范市场秩序 不能只靠加强诚信建设。
7.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1)经济关系市场化,即所有经济活动参加者都通过市场发生联 系。 (2)企业行为自主化,即所有企业都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3)宏观调控间接化,即政府通过调节市场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 营活动。 (4)经济运行法制化,即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律来规 范。 8.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是现 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有宏观调 控,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得更好更强有力。
(2)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①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 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②要既能够区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不同以及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又能够理解三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要既能够 从材料中概括宏观调控的手段,又能根据几种手段的含义和特点对国 家的宏观调控提出具体化建议。 ③经济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 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 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法 律手段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查处、打击等,主要是调整社会经济 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行政 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 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 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
10.如何搞好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国家能够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调控要有预见性、科学性。 (3)宏观调控要遵循价值规律,市场调节是宏观调控的基础。 点拨: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宏观调控。
7.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1)经济关系市场化,即所有经济活动参加者都通过市场发生联 系。 (2)企业行为自主化,即所有企业都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3)宏观调控间接化,即政府通过调节市场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 营活动。 (4)经济运行法制化,即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律来规 范。 8.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是现 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有宏观调 控,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得更好更强有力。
(2)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①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 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②要既能够区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不同以及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又能够理解三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要既能够 从材料中概括宏观调控的手段,又能根据几种手段的含义和特点对国 家的宏观调控提出具体化建议。 ③经济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 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 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法 律手段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查处、打击等,主要是调整社会经济 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行政 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 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 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
10.如何搞好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国家能够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调控要有预见性、科学性。 (3)宏观调控要遵循价值规律,市场调节是宏观调控的基础。 点拨: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3

主观臆造 的联系
“发菜”与“发财”谐音,饭桌上受到人们喜欢。 但“桌上一盘发菜,沙化几亩草地” 。以内蒙古草 原为例,有一段时期,约有190万农牧民进区搂发菜, 他们涉足的2.2亿亩草原中,1.9亿亩已遭严重破坏, 其中6000多万亩重度沙化,失去利用价值,占受破坏 草原的31.6%。
无视事物的联系——受惩罚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课前自学提纲]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方法论要求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 联系的含义
事物与事物之间
(外部联系)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内部联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事物的联系现象。
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对万事万物具体联系共性的抽象与概括。它与 具体事物的联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
⑥胶州湾大桥
⑦沧海桑田的变迁 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探究]联系具有客观性,是否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2.联系的客观性 ⑴原理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⑵方法论要求 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 与周围其他 事物存在着 一定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 整个世界是
部各个部分、一个普遍联
要素是相互 系的有机整
联系的
体
方 法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论
[探究] 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都存在着联系。” 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课-ppt课件

.
◇课堂练习: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 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 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 C
解析:抓住“改造”这一材料核心,它 所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
---------恩格斯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科. 学发展观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马东克思思想主义是必中须国和共我国产具党体人特点运相用结马合克并通 思过列一宁定的主民义族基形式本才原能理实研现。究马和克概思列括宁中主国义的 革伟命大和力量建,设就经在于验它的是结和果各个,是国被家具实体践的证革命明实 了论践原的相关则联系于和的中经。国验革总命结和. 建设--的--毛正泽确东 的理
.
动员群众、力量转化
小结:
1、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 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了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是“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
◇课堂练习: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 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 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 C
解析:抓住“改造”这一材料核心,它 所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
---------恩格斯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科. 学发展观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马东克思思想主义是必中须国和共我国产具党体人特点运相用结马合克并通 思过列一宁定的主民义族基形式本才原能理实研现。究马和克概思列括宁中主国义的 革伟命大和力量建,设就经在于验它的是结和果各个,是国被家具实体践的证革命明实 了论践原的相关则联系于和的中经。国验革总命结和. 建设--的--毛正泽确东 的理
.
动员群众、力量转化
小结:
1、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 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了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是“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共24张PPT)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2019年一轮复习 必修四
1
考纲要求
2
夯实基础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经济 和 政治 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则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华
。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1)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 旧制度和旧思想 的批判,更新人的 观念 ,解放人的 思想 。
12
核心考点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13
核心考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 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22
达标训练
(2016·福建重点高中联考)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 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
B 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 强大思想武器
。
5
核心考点 考点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 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 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
2019年一轮复习 必修四
1
考纲要求
2
夯实基础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经济 和 政治 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则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华
。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1)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 旧制度和旧思想 的批判,更新人的 观念 ,解放人的 思想 。
12
核心考点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13
核心考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 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22
达标训练
(2016·福建重点高中联考)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 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
B 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 强大思想武器
。
5
核心考点 考点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 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 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教学课件(206页)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P58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121
学习任务 1.描述与分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解释与论证: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3.预测与选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思想。 4.辨析与评价:辨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1)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 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整体的功能。 (2)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 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 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3.系统与要素关系原理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 整体。 (3)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从《田忌赛马》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受 到什么启示?
提示: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故事启示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 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 组合。
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 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 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作用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 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 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提示: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 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 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 件为转移。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P58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121
学习任务 1.描述与分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解释与论证: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3.预测与选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思想。 4.辨析与评价:辨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1)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 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整体的功能。 (2)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 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 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3.系统与要素关系原理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 整体。 (3)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从《田忌赛马》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受 到什么启示?
提示: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故事启示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 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 组合。
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 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 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作用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 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 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提示: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 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 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 件为转移。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3课 第1框 精品

误区警示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因此哲学对社会变革 具有促进作用
第一,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揭示了真正的哲学对社会 历史发展的作用。因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 华;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从而推动了社会 的进步,指导了社会的变革。
第二,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真正的哲学”,也并非所有 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不少哲学脱离了时代,为反动统治阶级服 务,如中世纪的封建神学为专制制度服务。它们反对社会发展 和变革,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 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华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充满 了伟大的智慧。从某些个别的结论看,古 希腊哲学包含着错误。比如,有些哲学家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但从当时的时代看来,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充满了光辉,代表了 当时的先进思想。 【思考】 你是如何看待哲学思想的时代性的?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点击进入WORD链接
谢谢观看!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 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动员和掌握Biblioteka 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 量。
(3)从微观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 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 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 极有益的指导。
社会变革的先导
1.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 __批__判____,更新人的__观__念____,解放人的__思__想____。
2.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__前__进__方__向___, 提出社会发展的_理__想__目__标___,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动员群众- ,力量转化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结论一: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
想的批判,
针砭时弊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解放思想
结论二: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预见未来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 未来; 提出理想
➢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结论三: 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精华。(为什么)
1、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
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回顾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国:
百家争鸣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结合课本P16思考: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农具的 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提高
(经济)
私田出现,新兴地主 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 级矛盾尖锐
要求政治改革
(政治)
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 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会变革提出 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 鸣。
《共产党宣言》
义社会的命运和出路。
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 2、自然科学基础 3、理论来源
-
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失败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科- 学发展观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马东克思思想主义是必中须国和共我国产具党体人特点运相用结马合克并通 思过列一宁定的主民义族基形式本才原能理实研现。究马和克概思列括宁中主国义的 革伟命大和力量建,设就经在于验它的是结和果各个,是国被家具实体践的证革命明实 了论践原的相关则联系于和的中经。国验革总命结和. 建设--的--毛正泽确东 的理
卡尔·馬克思
(1818-無-18產83) 階級革命導師 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在欧美先进国家得到迅猛发展。与
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清晰地暴露出来。生产的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不可调和
的矛盾,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大规模和周期性地爆发,加
剧了贫富两极分化,使阶级矛盾更 加尖锐。这就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定胜天” (唯物主义观点)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辩证法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观点)
-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的统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 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我们中学生这代人现在崇尚什么精神, 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人在这个年龄段崇尚 什么精神,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人们的思想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任何一 种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 生活的反映。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的哲学,同样如此。
-
动员群众、力量转化
小结:
1、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 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 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3】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
第三课 第二框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感受
马 克思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1.马克思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影响马克思思想飞跃和成 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2、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得到大发展。 最具代表性: 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
施 莱 登
•能量守 恒与转化
定律
施 旺
•生物进化论
-
达尔文
焦赫
尔
尔
姆
霍
兹
3、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 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 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材料:
我国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王下纷扰, 战乱频繁、兵荒马乱。但是这个时代,却是 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 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而言, 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诞生 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社会主 义社会
西方:文艺复兴 启
蒙运动
中西:
中国: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
材料:
批判旧制度、社会弊端、 旧思想,解放思想
在十四——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砸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 使人们的思想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 荣。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 治达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 光。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 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 神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 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思 想 -(文化)
结论一: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决定
经济、政治
文化
反映 反作用
结论二: 哲学与文化、政治、经济 的关系
-
但是,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 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 思想能称作是哲学?
理论化、系统化后
思想
哲学
形成
正确
正确反映本质
不对
歪曲、错误反映
时代精华
-
时代糟粕
动员群众- ,力量转化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结论一: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
想的批判,
针砭时弊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解放思想
结论二: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预见未来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 未来; 提出理想
➢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结论三: 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精华。(为什么)
1、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
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回顾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国:
百家争鸣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结合课本P16思考: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农具的 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提高
(经济)
私田出现,新兴地主 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 级矛盾尖锐
要求政治改革
(政治)
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 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会变革提出 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 鸣。
《共产党宣言》
义社会的命运和出路。
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 2、自然科学基础 3、理论来源
-
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失败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科- 学发展观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马东克思思想主义是必中须国和共我国产具党体人特点运相用结马合克并通 思过列一宁定的主民义族基形式本才原能理实研现。究马和克概思列括宁中主国义的 革伟命大和力量建,设就经在于验它的是结和果各个,是国被家具实体践的证革命明实 了论践原的相关则联系于和的中经。国验革总命结和. 建设--的--毛正泽确东 的理
卡尔·馬克思
(1818-無-18產83) 階級革命導師 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在欧美先进国家得到迅猛发展。与
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清晰地暴露出来。生产的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不可调和
的矛盾,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大规模和周期性地爆发,加
剧了贫富两极分化,使阶级矛盾更 加尖锐。这就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定胜天” (唯物主义观点)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辩证法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观点)
-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的统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 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我们中学生这代人现在崇尚什么精神, 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人在这个年龄段崇尚 什么精神,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人们的思想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任何一 种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 生活的反映。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的哲学,同样如此。
-
动员群众、力量转化
小结:
1、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 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 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3】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
第三课 第二框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感受
马 克思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1.马克思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影响马克思思想飞跃和成 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2、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得到大发展。 最具代表性: 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
施 莱 登
•能量守 恒与转化
定律
施 旺
•生物进化论
-
达尔文
焦赫
尔
尔
姆
霍
兹
3、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 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 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材料:
我国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王下纷扰, 战乱频繁、兵荒马乱。但是这个时代,却是 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 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而言, 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诞生 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社会主 义社会
西方:文艺复兴 启
蒙运动
中西:
中国: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
材料:
批判旧制度、社会弊端、 旧思想,解放思想
在十四——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砸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 使人们的思想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 荣。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 治达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 光。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 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 神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 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思 想 -(文化)
结论一: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决定
经济、政治
文化
反映 反作用
结论二: 哲学与文化、政治、经济 的关系
-
但是,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 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 思想能称作是哲学?
理论化、系统化后
思想
哲学
形成
正确
正确反映本质
不对
歪曲、错误反映
时代精华
-
时代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