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 作者:
———————————————————————————————— 日期:
ﻩ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8月8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二)低纯收入回报
农民种粮最关心的就是经济效益。当然,种粮纯收入越高,相应地农民的积极性就会越高,然而经调查,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土壤质量,&&村耕地玉米亩产800至900斤,现在玉米收购价格为一元每斤,每亩地打粮食收入800元左右。而随着种子、化肥的价格上涨,种粮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经调查,每亩地需种子7至8斤,单价8元,种子成本约60元;每亩地需化肥一袋,单价约140元,加上人工种地的工钱成本每亩约100元,算下来,农民辛苦一年种地的纯收入每亩仅仅500元左右,这仅仅相当于城市中等收入家庭3至4天的收入,农民种粮纯收入过低可见一斑。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种粮补贴政策(每亩补贴80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其实收效甚微。种粮并不能明显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这又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原因调查及主要问题
(一)高人力物力投入
&&村地处山地,耕地错落、崎岖,种粮收粮无法实现全机械化。种粮的一系列活动均需靠农民自己,这大大限制了农民的自由。初春播种,靠人力拉犁犁地、人工撒种,以5至6个劳动力计算,种一亩地约需2个小时,而每家几乎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这就需要几家人合作完成,而且每家每户的耕地面积不同,这就使得具体劳动时间没有把握,增加了农民的劳动时间。通常农民要连续作业多天,无暇休息。虽然近几年来小型播种机在村子里的普及范围扩大,但仍需过多的劳动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初夏为玉米施肥也靠人工,顶着烈日,农民要躬身为每株玉米苗施肥,增加了难度,更是对农民身体状况的考验。秋收时节农民所花费的时间最多,也是对农民一年来的最大考验。因这一主要原因,农民太过劳累,便逐渐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由于&&村处于东北部,&&铁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人们出行至北京更为方便。此外由于农民种粮的自由被限制及经济效益并不显著等原因,村子里的男劳动力有百分之九十选择了外出打工,打工城市主要为北京等地。据统计,全村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女劳动力也选择了外出打工,每户家庭仅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外出务工人员所得的收入明显多于终年守着土地种粮为生的农民。因此,大批的青壮年尤其是男劳动力流向城市,种粮、收割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女人的肩上,这更加加重了她们的负担,也不免心生怨言。有些人认为种地太辛苦,选择了外出打工,村子里劳动力减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逐渐下降,这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这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产生。
(六)畜牧业、工业、种植业的兴起与发展
调查时间:2011年7月8日---2011年8月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基础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粮的问题,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使国家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种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了解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我于近日&&&村的村民种粮积极性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报告amp;&&地处&&省东北山区,依傍在山脚下,县道及&&铁路贯穿全村。全村共200余户,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及惠农政策的实施,我村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进步。全村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因为育种技术的提高,农民选种有了更多的选择,高产粮种是农民的第一选择。另外,由于玉米收购价格的提高,近十年来农民收入较上世纪90年代有了大幅提升,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村的农业生产正在日益发展,农民的生活正在向更加小康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有一问题也不免让人担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村因依傍山而建,全村约有百分之四十的耕地是山地。相比其他耕地来说,山地地形复杂,土地崎岖不平,山石杂布,这对于种植粮食等经济作物是不适合的,而且产量也明显低于其他耕地类型。有些村民便自动放弃种植那一部分耕地任其荒芜。后来,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对于“退耕还林”的农民来讲,每亩地补贴160元钱,这和种植粮食的纯收入差不多。因此农民纷纷将少部分山地种植杨树或杏树等果树,甚至将一些收成差的一些叫好类型的耕地也种上了树木。几年以后,果树也有了一定收获,这使农民尝到了“退耕还林”政策的甜头,因此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行动也在开展。农民投入到种树的行动中,自然对种粮的积极性就减少了许多。可以说,虽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这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是给了农民一种巨大的安慰。
(四)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
&&村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而春雨是粮食幼苗生长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农民种粮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春雨偏少,比十年前偏少了八成以上,非常不利于植株幼苗的生长及养分的摄取。农民往往等待一场春雨过后,选好时机播种,可春雨的不确定性有时会令农民心急如焚。而夏季雨量也逐年减少,干旱情况日益严重。村子前的河早在七八年前干涸,这给缺水的庄稼又增加了一道伤害。夏季最高气温也有33摄氏度左右,许多作物由于太阳的炙烤导致了叶子枯黄、植株枯死,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冬季降雪量也逐年减少,有时整个冬天竟然看不到一点雪花,这对于土地土壤养分的保留是致命的伤害,对第二年的粮食收成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粮食减产,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作者:
———————————————————————————————— 日期:
ﻩ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8月8日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二)低纯收入回报
农民种粮最关心的就是经济效益。当然,种粮纯收入越高,相应地农民的积极性就会越高,然而经调查,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土壤质量,&&村耕地玉米亩产800至900斤,现在玉米收购价格为一元每斤,每亩地打粮食收入800元左右。而随着种子、化肥的价格上涨,种粮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经调查,每亩地需种子7至8斤,单价8元,种子成本约60元;每亩地需化肥一袋,单价约140元,加上人工种地的工钱成本每亩约100元,算下来,农民辛苦一年种地的纯收入每亩仅仅500元左右,这仅仅相当于城市中等收入家庭3至4天的收入,农民种粮纯收入过低可见一斑。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种粮补贴政策(每亩补贴80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其实收效甚微。种粮并不能明显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这又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原因调查及主要问题
(一)高人力物力投入
&&村地处山地,耕地错落、崎岖,种粮收粮无法实现全机械化。种粮的一系列活动均需靠农民自己,这大大限制了农民的自由。初春播种,靠人力拉犁犁地、人工撒种,以5至6个劳动力计算,种一亩地约需2个小时,而每家几乎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这就需要几家人合作完成,而且每家每户的耕地面积不同,这就使得具体劳动时间没有把握,增加了农民的劳动时间。通常农民要连续作业多天,无暇休息。虽然近几年来小型播种机在村子里的普及范围扩大,但仍需过多的劳动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初夏为玉米施肥也靠人工,顶着烈日,农民要躬身为每株玉米苗施肥,增加了难度,更是对农民身体状况的考验。秋收时节农民所花费的时间最多,也是对农民一年来的最大考验。因这一主要原因,农民太过劳累,便逐渐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由于&&村处于东北部,&&铁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人们出行至北京更为方便。此外由于农民种粮的自由被限制及经济效益并不显著等原因,村子里的男劳动力有百分之九十选择了外出打工,打工城市主要为北京等地。据统计,全村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女劳动力也选择了外出打工,每户家庭仅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外出务工人员所得的收入明显多于终年守着土地种粮为生的农民。因此,大批的青壮年尤其是男劳动力流向城市,种粮、收割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女人的肩上,这更加加重了她们的负担,也不免心生怨言。有些人认为种地太辛苦,选择了外出打工,村子里劳动力减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逐渐下降,这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这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产生。
(六)畜牧业、工业、种植业的兴起与发展
调查时间:2011年7月8日---2011年8月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基础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粮的问题,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使国家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种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了解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我于近日&&&村的村民种粮积极性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报告amp;&&地处&&省东北山区,依傍在山脚下,县道及&&铁路贯穿全村。全村共200余户,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及惠农政策的实施,我村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进步。全村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因为育种技术的提高,农民选种有了更多的选择,高产粮种是农民的第一选择。另外,由于玉米收购价格的提高,近十年来农民收入较上世纪90年代有了大幅提升,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村的农业生产正在日益发展,农民的生活正在向更加小康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有一问题也不免让人担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村因依傍山而建,全村约有百分之四十的耕地是山地。相比其他耕地来说,山地地形复杂,土地崎岖不平,山石杂布,这对于种植粮食等经济作物是不适合的,而且产量也明显低于其他耕地类型。有些村民便自动放弃种植那一部分耕地任其荒芜。后来,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对于“退耕还林”的农民来讲,每亩地补贴160元钱,这和种植粮食的纯收入差不多。因此农民纷纷将少部分山地种植杨树或杏树等果树,甚至将一些收成差的一些叫好类型的耕地也种上了树木。几年以后,果树也有了一定收获,这使农民尝到了“退耕还林”政策的甜头,因此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行动也在开展。农民投入到种树的行动中,自然对种粮的积极性就减少了许多。可以说,虽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这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是给了农民一种巨大的安慰。
(四)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
&&村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而春雨是粮食幼苗生长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农民种粮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春雨偏少,比十年前偏少了八成以上,非常不利于植株幼苗的生长及养分的摄取。农民往往等待一场春雨过后,选好时机播种,可春雨的不确定性有时会令农民心急如焚。而夏季雨量也逐年减少,干旱情况日益严重。村子前的河早在七八年前干涸,这给缺水的庄稼又增加了一道伤害。夏季最高气温也有33摄氏度左右,许多作物由于太阳的炙烤导致了叶子枯黄、植株枯死,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冬季降雪量也逐年减少,有时整个冬天竟然看不到一点雪花,这对于土地土壤养分的保留是致命的伤害,对第二年的粮食收成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粮食减产,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