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人力资源师四级培训大纲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重点探讨工作分析、招聘、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问题。
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从而顺利的通过人力资源师的考试,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分析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
并且,在相应的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中技术能力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的重点难点采取教师讲授的方法,力求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尽可能多联系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同时安排相应的案例分析作业和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员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能力。
日常的面授辅导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学员成绩由两部分构成:结业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其中,平时成绩由平时表现、日常作业和摸底测试组成。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员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方法的状况,评估学员理解重点、难点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1、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教学内容(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教学建议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个理论模块的教学中灵活进行。
第二章、基础知识1、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基础知识。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6,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课程的任务和目的:通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
知识,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1、中国国防: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
规的基本内容。
2、军事思想: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
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3、世界军事: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
4、军事高技术:了解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况,明确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
的影响。
5、高技术战争:了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三、时间分配表
四、有关说明
1、教学方法采取授课、看录像等多种形式。
2、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为主线,
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3、考核方式:考核通过出勤情况、上课态度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2004级)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2004级)《地理思想史》讲义(2月前言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理思想史》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通过对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现状评估、未来预测和运行轨迹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解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基本价值,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和地理研究的基本范式,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2,宗旨和任务:通过地理思想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基本理论体系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解:地理知识的历史,中国和古希腊地理知识的记载;宗教与地理的关系;中国航海探索未知世界的成就:为什么地理发现的概念只适用于欧洲?汪妮、布冯和康德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地理结构的形式和内容;战后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对地理的影响;时代特征和科技革命对现代地理学的要求;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2,理解:地理知识生成的客观基础和中国在地理知识生成领域的贡献;裴休画六面体的学术意义——中国古代区域地理的特点:斯特拉波和托勒密在区域地理学研究中的成就和不足: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沈括、徐霞客对地球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洪堡特和里特地理思想的异同,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家的世界观和科学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地理的关系;地理形成期的特征;比较和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的优缺点以及两者的适当结合;战后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趋势;应用地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渊源;新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3,硕士:地理理论;早期地理作品的特点和对早期地理作品的正确认识;地图在地理知识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古希腊和中国地图的特点;区域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地理学及其评价;游记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为什么说中国是伟大的地理发现的先驱?中国发现美洲的条件和可能性分析:洪堡特和里特的学术特点和贡献:相关科学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洪堡特和里特在前期和后期地理发展的异同;形成期的地理学家及其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地理概念的演变;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和地位;现代地理概念的主要内容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1、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199课程教学内容共18章,计划课时为36小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各大领域(语言、健康、体育、社会、科学)活动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进一步明确各领域教育的特殊意义,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践部分将通过组织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模拟练、评课、说课、创编设计。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68学时,研究时间为一学期。
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实践教学时数(主要是模拟幼儿园日常教学)为32学时。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放置及学时分派: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内理论教实践教总学时学时数学时数第一章幼儿园教1.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6学时4学时2学时育活动的基本理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论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第二章幼儿园教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概10学时6学时4学时育活动设计的基述;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本要素的设计;3.幼儿园教育活动打算的设计;4.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的设计;5.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第三章幼儿园教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10学时6学时4学时育活动的内容与计;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设计;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4.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5.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 1 -第四章组织幼儿1.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6学时园教育活动的技本技能;2.教育技能的综合能运用;3.师适应幼儿园工作的策略42复考试三、考核请求研究本课程,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各大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光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光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

《光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光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
它是研究光的本性、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它是文典学院理科班物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有关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计算方法,掌握光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光学及光学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的发展状况,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三大主要内容,了解光学的发展及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ppt、flash、视频等)、启发式教学,加强演示实验。
组织师生讨论(答疑、辅导、演示实验等)。
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对自学内容,布置讨论及思考题,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传统波动光学时,渗入现代光学内容,沟通他们之间的联系。
注意加强基础,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既重理论也重应用,努力使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光学基本的传统内容有机结合。
通过光学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总学时安排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54,其中课堂教学为48学时,期中考试和机动为6学时。
2 、内容与课时分配第1章光和光的传播(6学时)1.1 光和光学1.2 光的几何光学传播规律1.3 惠更斯原理1.4 费马原理本章的重点是光程的概念、费马原理的表述和惠更斯原理,难点是次波叠加概念的理解。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和讨论思考题:1、为什么透过茂密树叶缝隙投射到地面的阳光形成圆形光斑?你能设想在日偏食的情况下这种光斑的形状会有变化吗?2、惠更斯原理是否适用于空气中的声波?你是否期望声波也服从和光波一样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第2章几何光学成像(9学时)2.1 成像2.2 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2.3 薄透镜2.5 光学仪器本章的重点是共轴球面组傍轴成像、薄透镜成像、光学仪器,难点是薄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
《大教学论》课程标准

《大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大学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探讨的是一种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属专业基础课。
其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
即关于教学的一般性知识,主要涉及教学是什么,教学理论是什么,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教学,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原则。
3、掌握并灵活的运用教学策略,包括教材的处理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4、培养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本质上不仅是一种意向性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探究性的行为。
5、树立教学“科学化”思想。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关于大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分析现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教学概论第一节教学论的逻辑起点一、教学的定义说1、定义分类和分析国内外关于教学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将教学视为一种活动。
《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王策三:“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李秉德:“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第二类:将教学视为一种手段。
斯卡特金:“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
”第三类:将教学视为一种艺术。
夸美纽斯:(J·A·Comenius):“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第四类:将教学视为一个过程。
布鲁纳(J·S·Bruner):“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
《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参考学时:36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的和任务:技术经济学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导论教学内容: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工程师必须掌握技术经济学基本知识,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等。
基本要求:1、掌握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理解工程师承担的使命与本课程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
3、了解项目技术分析的一般程序。
重点难点:1、技术经济活动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2、企业在技术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技术创新教学内容:技术创新概述,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技术创新战略及其选择,技术创新组织形式,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创新政策等。
基本要求:1、了解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理解创新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3、掌握创新的过程模式以及创新战略的选择。
4、理解和掌握创新的组织形式、创新系统的发展、创新政策等重点难点:1、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三)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教学内容:经济效果、现金流量,投资于资产,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税金与税收,销售收入、利润和利润率,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等。
基本要求:1、掌握企业文化形成的一般过程。
2、理解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3、了解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沉没成本及三者区别。
学期教学计划模板5篇

学期教学计划模板5篇学期教学方案模板1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握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能,把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工作,成为合格的老师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学任务: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漂亮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把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力气。
3、教学基本要求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中,应依据幼师专业培育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同学对教学内容全面把握。
融会贯穿,达到培育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连接、协作关系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音乐教学法相协作。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1、教学方法: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
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
在教学中确定要结合同学的实际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同学的舞蹈素养。
同时,依据培育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
提高感性熟识。
2、教学形式:为使每个同学都能达到培育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老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同学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协作。
第一学期(留意软开度的练习)3、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把握舞蹈的基本学问,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把握舞蹈的基本舞步。
动作有确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4、学时支配60学时专业开设:民族民间舞(20) 芭蕾舞基训(20) 中国古典身韵(10) 幼儿舞蹈考级(10)教材(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解放军艺术学院芭蕾舞基训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身韵北京舞蹈学院幼儿舞蹈考级)5、教学内容:一、理论课1、把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进展简史。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