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中民俗文化语言翻译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 “ 尚真” 是这篇小说的一大语言特色, 全文都是以平实、 口 语化语言记录, 运用了大量通俗语言及民谣, 将淳实真挚的语言与地域 淳朴的风俗结合以实现 “至情”。 对译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难题, 要忠 实于原文, 完整准确翻译原文意思, 再现原文文化内涵, 又要实现原文 和译文的风格对等。
原文 4a. 唱完了, 大家还嫌不够, 他就又唱了一个: 姐儿生得漂漂的, 两个奶子翘翘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里有点跳跳的。
原文 2: 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 也有帮。 译文 2a: There were also fractions among the monks , and one must have certain relations with them in order to join .(外研社版) 译文 2b:.However, there were factions among monks and it was not easy to be a monk because of the qualification , which shall be obtained through Guanxi (Guanxi literally means “connections” or “relationships” as it essentially boils down to exchanging flavors ).(杨译) “关系” 算是重人情礼节的中国文化带来的特色词汇了, 虽然在现 代社会 “有关系” 很大程度上伴随着利益交换, 但是在原小说中主人公 明子通过其舅舅去当和尚并未提及利益关系。 译文 2b, 对 “ 关系” 一 词进行音译加注的处理, 并通过增译 “ it was not easy ” 表现了 “ 关系” 的引申意义: 当和尚并不容易。 但其狭义地将 “关系” 的理解为利益交 换并附加上了译者主观评价, 使其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未免有些偏 颇。 译文 2a 直译为 “ have certain relations with ”, 将其模糊化处理似乎 更要恰当。 原文 3: 仁山, 即明子的舅舅, 是当家的。 不叫 “ 方丈”, 也不叫 “住持”, 却叫 “当家的”, 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 的职务。 他屋里摆的是一张帐桌, 桌子上放的是账簿和算盘。 账簿共有 三本。 一本是经帐, 一本是租帐, 一本是债帐。 译文 3a: Renshan, who was Mingzi’ s uncle, managed the temple.It was very reasonable that people also called him “ manager” instead of “ ab- bot”.He alone attended 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others .In his room on a desk lay an abacus and there volumes of account books .In one was recorded the ac - counts for money received for the Buddhist services , in the second the rent , and in the third the debts owed to the nunnery .(外研社版) 译文 3b: It was reasonable to call him “ the monk in charge” instead of “ the head monk” or “abbot”, because he did what the head should do , in- deed.In his room, there was one counter with one abacus and three account books, namely, account book for recurrent expenditure and revenue , account book for rent and account book for debt .(杨译) 首先, 这两段译文对 “方丈” “主持” “ 当家的” 进行了不同的处 理。 根据 枟佛光大辞典枠 做出的解释: “方丈, 一丈四方之室。 又作方
原文 1: 庵, 是因为有一个庵。 庵叫菩提庵, 可是大家叫讹了, 叫 成荸荠庵。 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
译文 1a: As to the word an, that was easy to understand for there was a nunnery in the village , which was originally named Boddha Nunnery .Later it was wrongly called Biqi ( Water Ch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nut ) Nunnery, and even those living within had called it that .( 外研社版)
语言研究 · 237 ·
汪曾祺 枟受戒枠 中民俗文化语言翻译赏析
王雅琳
( 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图分类号: 1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026X (2014) 01 -0000 -02
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汪曾祺, 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地热 爱, 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 洋溢着浓郁的文 化气息。 在创作上他追求回归现实主义, 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在语言上 他则着力强调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 他的小说 枟 受戒枠 , 就体现出以上 特点。 原文句子结构并不复杂, 基本都是短句, 但大量地方性特色语 言, 民俗词汇, 民歌小调及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给翻译增加了不少困 难。
作者简介: 王雅琳, 湖南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 238 · 语言研究
丈室、 丈室。 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 亦称函丈、 正堂、 堂头。 印 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 维摩禅室亦依此制, 遂有方一丈之说; 转而 指住持之居室。 今转申为禅林住持, 或对师父之尊称。” “ ‘住持’ 之语 义为 ‘安住之、 维持之’。 原意指代佛传法、 续佛慧命之人, 后乃被用 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 或长老。 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 又称寺主或院 主。 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 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 ‘ 方丈’, 故 ‘ 方 丈’ 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 因此, 这两个词语实际上都是对寺院 领导者的尊称, 与 “当家的” 寺院的实际管理者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 英汉词义本身存在差异, 英语词义比较灵活, 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宽, 比 较丰富多变, 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比较大, 独立性比较小。 汉语词义比 较严谨, 词的涵义范围比较窄, 比较精确、 固定, 词义的伸缩性和对上 下文的依赖性较小, 独立性较大。 英文中 “ abbot” 一词便可同时表达 “方丈” “主持” 之意, 于是译文 3a 将 “ 当家的” 译为 “ manager” , 将 “ 方丈” “ 住持” 合译为 “ abbot ”。 译文 3b.试图对等地将 “ 方丈” “ 住持” 的区别在译入语中表现出来, 选用了 “the head monk” 和 “ ab- bot”; 两种表达。 而读者不难发现, 这样处理同下文出现矛盾, 既然 “ he did what the head do ” 那么为什么不叫他 “the head monk” 呢? 而对 “经帐” “租账” “债账” 的处理, 两译文都是在理解下文的基础上进行 翻译, 尽管直译意译的程度各不相同, 但都正确再现了原文内容。
首先, 对小说名 “受戒” 的翻译两个译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翻译策 略: 外研社版译文采取了意译法, 将其译为 “ the love story of a young monk”; 杨将采取偏直译的方法将其译为 “ ordination”。 “ 受戒” “ being prohibited into monkhood ” 是佛家文化中出家的一种仪式, “ ordination ” “ 神职授予” 不仅保持了与原文的形式对等还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 背景。 “the love story of a young monk ” 则是在译者对小说内容做出整体 考虑后得到的译文, 摆脱了原文形式的限制却很好的保留了原文风格和 整体意译也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 根据柰达 “ 动态对等” 理论, “ 功能对等” 先于 “ 形式对等”, 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 并 尽可能地把原语表达的意义内容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 。 译文读者的 感受被置于首位, 关键是让他们能清楚了解原文信息内容的意图, 所以 必须尽可能消除异己文化的屏障。 所以外研社英译有其理论基础, 这也 是我更喜欢的版本。 “ 受戒” 在字形上近似于 “ 爱戒”, 外研社版译文 中 “ love story” 与 “a monk” 的和谐统一正好将这一特点体现出来。
译文 1b: And it was named “An” because there was a nunnery , Bodhi Nunnery ( “An” is the equivalence of nunnery in Chinese pronunciation ).
However, people including monks of the nunnery mispronounced it as Biqi Nunnery ( “Biqi” is the equivalence of water chestnut in Chinese pronuncia - tion) .( 杨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人类相同的生活环境, 经历和人类认知的普遍 共性决定了语言间的可译性; 然而中西文化间在政治, 宗教信仰, 价值 观, 文化传统和风土民情间的巨大差异又造成两种语言间的词汇空缺及 两种语言间的可译性限度。 异化与归化则是随着翻译研究的 “ 文化转 向” 才出现的一对新名词。 归化则是将原文中独特的异域文化内容, 化 归为译入语自身明白流畅的表达, 尽量减少译入语读者的陌生感。 然 而, 在理论上, 只讲异化和归化两个极端及其对立是不正确的。 异化归 化的辩证统一才是事实和真理, 也就是异化和归化都有个适度和分寸。 具体从语言角度看, 对中国民俗文化语言的翻译可有以下策略: 1.音 译; 2.音译加注; 3.直译; 4.直译加注 5.意译。 本文将对比赏析汪 曾祺 枟受戒枠 两个英译本 (1.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1 年出版中英 对照版, 译者不详; 2.四川外语学院杨纡凡硕士论文 枟 受戒枠 翻译报 告) 中民俗文化语言的翻译策略。
…… 对于这段颇具风格而又实在欠雅致的民歌, 杨将其句子做了合并处 理意译为: After one song was finished , others were not enjoyable enough , so he sang another one afterwards : the woman was born beautifully with cocked
原文 1 是在对文中一处地名 “庵赵庄” 名字由来做出解释, 译文 b 将 “ 菩提庵” 直译为 “ Bodhi Nunnery ” 并加注解说明在中文中 “ an” 就是 “nunnery” 的意思, 这样有助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小说。 而译文 a 将其译为 “Boddha Nunnery ” “ 佛教庵”, 并未加注解解释 “ an” 的意 思, 这样对于不懂中文和中国文化的读者其实是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个 “ nunnery” 就要叫它 “an” 呢? 对于 “荸荠庵” 的翻译, 两版译文都是 采取了音译加注的翻译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