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
黄生——绛雪(友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2、文中是如何表现黄生与香玉之间至深的爱情
呢?请把你满意的答案展示出来。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一往情深) • 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 往来情感日深,“一日之去,如千里之别”。
• 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洟 tì”,“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泪凝枕 席”。展现他对一往情深的至情。 • 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黄生身 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香玉复生, “款洽一如从前”。
2、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其好处: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 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 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 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3、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其好处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 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 发动群众。
思考: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 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率真开朗。她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相见黄生, 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 见。” 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 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 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矜持庄重。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 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 则妾所不能矣。” 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聊斋志异》
1、思想内容: •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 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 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 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 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2、创作意图: 蒲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 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 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补充材料二:辛酸科举路漫漫,社会黑暗民生苦 康熙年间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继承明科举制度。 蒲松龄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一辈子用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 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19岁成秀才,72岁补为岁贡生, 可谓饱受科举制度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之苦。 蒲松龄生于明末,成长并生活于清初,当时社会急剧动荡。由 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清军的烧杀掳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城 市凋敝,田园荒芜,白骨蔽野,遍地疮痍。在蒲松龄出生前后,他的 家乡山东几乎年年发生水旱蝗灾,以至于“人相食”,有些省区甚 至“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思考:我们从背景资料中可以看出蒲松龄的悲剧其实是由什么 造成的?是他自己吗?蒲松龄少就以文才而出名,但是结果怎 样?并且我们看到他所处的明末清初的社会又是怎样的社会? 科举制度残害人的精神,而社会的黑暗又使民不聊生。这样 的社会中人们渴求“至情”。
作者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这种“生死以之”的坚贞爱情和 友情的力量。 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 的现实。 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 异于生”的愿望。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 ”;花枝摇曳 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 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 花香扑鼻,则“ 香风洋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为何要写“至情”?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 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 《聊斋自志》
• 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 限深情,一时全绽。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 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 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愀然qiǎo
酹地lèi
创痏wěi
助桀为虐jié
相炙zhì
悒悒不乐yì
笃dǔ
斫去zhuï
殉情xùn
不堪复戕qiāng
(四)《香玉》主要内容
一黄姓书生在下清宫附近 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 玉与之相伴,后白牡丹被人偷 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 哭,凭吊时幸有耐冬所化的红 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 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 复生。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 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 砍斫而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 是也相继死去。
补充材料三:封建社会男女感情受到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 战国《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礼记.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 授。……女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 器而食。” 明沈采《千金记》第十一出:“多谢客官。自古道‘男女授受 不亲’,侍奴家放在地下,客官自取。” 思考:封建礼教其实是对这种人间至情的一种限制与压抑,甚 至是一种剿灭。从这个角度理解,蒲松龄抒写“至情”又有什 么更深的意蕴? 对整个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对真情扼杀的一种否 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不满与反抗。
香玉
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高8.5米,干围1.78米,树 龄约700年,是世界少见的大山茶。冬春之际,满树绿叶流翠, 红花芳艳,犹如落了一层绛雪。不远处原有一株白牡丹,高及 屋檐。当年蒲松龄寓居于此,终日与牡丹、山茶相对,遂构思 出《香玉》, 一天晚上他正在看书,忽然觉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 发现窗外一女子的身影一闪而过,起身推门一看,没见着人影, 只有满院香气袭人。这一夜,蒲松龄怎么也睡不着,恍如梦中, 只见上清宫的牡丹仙子和院子里的耐冬仙子来访,求他为他们 立传,于是这株山茶便成了流传至今的花神“绛雪”。其实, 绛为紫色,雪为白色,一紫一白构成奇特景致,因此作者便把 花神称为“绛雪”。而香玉,其实是牡丹的一种,株壮花硕, 为白色,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冰清玉洁,越发显得高洁脱俗。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 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 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 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 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 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 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二)写作背景 •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
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 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像深秋的蝉那样 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 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
四、
• • • • •
1、理清情节
开 端 (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 (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 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 (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 (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1,借助文章最后一段“异史氏”的评价来理解 《香玉》的主要思想?
1、出人意料的结局。其好处: 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 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 《项链》。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出人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 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 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 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 的愚昧性格。 ③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 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 者思考死的原因。
六、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或 者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 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 “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 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
思考: 1、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按照小说的发展顺序, 简要归纳小说主要情节。 2、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同时也是写才子异 类间至情的高手,那么文章是如何表现黄生与香玉之 间至深的爱情的?
遁去dùn 反诘jié 涤荡dí 汍澜wán 污垢gîu 联袂mèi 朝暾tūn 曩昔nǎng 谶语chèn
注:孤愤:韩非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 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 不容于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 慨之情。
“蒲松龄的真实生活”——家徒四壁妇愁贫,一人在外 情孤苦。 一生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为了生计,做了45年的私 塾先生,与妻子儿女长久分离,孤苦无依,再加上他本 人性格耿介,交际范围狭小,所以朋友很少。 诗句:“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衰。” —— 《偶感》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聊斋自志》 思考:从蒲松龄的生活境遇看,他为什么要赞颂“至 情”? 在孤独寂寞中,抒发自己个人对友情、爱情的渴望,对 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
• 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 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 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
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五、开学以来,我们学习小说都要求同学们积累有关的 常识和字词,抓住小说三要素分析鉴赏。此外我们还要 注意小说的结尾。现介绍几种类型的结尾,并分析其作 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 2、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3、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 “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 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 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 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 风”,一时文名颇高。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biàn冕童科”之后, 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落第后 写了有名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 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 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