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大家着重识记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

这一观念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忽视了他们的差异性。

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成绩的追求,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格培养。

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开展问题解决、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实施需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

这一观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文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文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文
人为本的学生观。

作为学生,我们常常被灌输着各种知识,被要求达到各种标准,但很少有人关
注我们作为个体的需求和感受。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

学校和老师应该尊重这些差异,不应该强迫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标准去学习和评价。

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课程。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追求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却被忽视了。

学校和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学校和老师应该不仅关
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一种
尊重和关爱学生的态度。

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教育模式逐渐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需求的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观念。

它强调将学生作为个体来看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把学生作为个体来看待,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长。

它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按照他们的差异性进行教育。

这种观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还包括:1.尊重和关怀学生: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2.公平和平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应该不分种族、性别、经济条件等因素,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3.个性化学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主张将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方法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了解学生:教师应该真正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喜好、兴趣和需求。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2.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样的学习计划可以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3.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将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全国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学生观的考查是一个重点,不仅会考查单选题,也会考查材料分析题。

对学生观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应用是不少同学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两全)1.学生是发展的人(理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遵守或违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中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任何一个,都可以写这一条。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尤其是对后进生能够包容,进行容错教育,相信学生能够变好。

反之亦然。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一般和上一条结合出现,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引导可以变好,不管学生的话可能会变坏。

2.学生是独特的人(理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能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单独或孤立培养学生身上某一个或某几个优秀品质,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让学生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解释)材料应用: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个性。

教师能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并加以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尤其是材料中的后进生,只被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的其他优点。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解释)材料应用: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教师不应该只用自己的视角看待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

材料中体现为教师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材施教。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①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解释)材料应用:材料中教师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法,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不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观以人为本

学生观以人为本

学生观以人为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 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顺序。

例如,在身体发展方面,儿童的骨骼、肌肉等是按照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顺序发展的。

在心理发展上,从感知觉发展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等。

教师要遵循这些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多注重直观教学,符合学生感知觉发展占主导的规律。

-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每个学生都像是一颗蕴含无限能量的种子,即使当前表现不佳,也不能被轻易否定。

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是“笨孩子”,但他后来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去挖掘自身的潜能。

2.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错误。

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就一味地批评指责。

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可能会因为粗心或者对概念理解不透彻而犯错,教师应该把错误当作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知识的掌握到品德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期望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写出结构完整、文采斐然的文章,而是要逐步引导他们从字词的准确运用,到句子的通顺表达,再到篇章结构的构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

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善于表达自己,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但可能在思考深度上更有优势。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

例如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对于那些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 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喜欢绘画,通过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的学生热爱音乐,在旋律中寻找乐趣。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当中主观题的重要考试点,将这部分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就显得特别重要。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记忆口诀:两独一发。

两独为学生是独立的人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一发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接下来具体谈谈对这三点的理解。

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指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体差异性,在这五个规律的掌握中要注意对各个规律的理解以及能够根据题干的描述进行区分选择,要明确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里对于发展潜能的理解主要在于能够认识到学生是会进步会改错的,作为教师要能够看到学生可能的更好的进步空间和发展的可能性;(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一点强调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的,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尽可能的在做到包容的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拥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作为教师要注意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看待,进行完整完善的教育和引导,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强调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相同的学习者,但是在这共性之外还存在着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着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也就是所谓的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进行换位思考,明白学生是不成熟的。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理解这一点时强调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认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导学生时要学会因势利导,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我们现行的素质教育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方式更多的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这一点主要强调的是法律方面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学生享有法律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学校和教师在保护学生权利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等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教育。

教育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指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价值的实现。

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自主学习和创造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同时,还要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和终身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和创新。

此外,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还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教育应该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合作、协商,探索最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纳入教育过程中来,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目标。

综合来说,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促进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思想,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也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者学生家长,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指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积累,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素质。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表现:教师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表现:教师能用发展眼光看待、相信学生。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表现:教师能实施容错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表现: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表现:教师能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表现:教师能换位思考、耐心倾听。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表现:教师能教师指挥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意见。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表现:教师能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表现:教师能认识责任、不侵犯学生权利。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独特的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人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考题再现1.在被问到对于班级学生的印象时,吴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才能,上课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红会跳舞,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小明会弹钢琴…….”吴老师的说法表明他认识到学生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题干中吴老师能够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这践行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个性是不相同的,各有长处、各有特点。

故本题选择B选项。

2.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这违反了( )。

2024 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密卷(B)(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4 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密卷(B)(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4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一、单项选择综合素质考前密卷(B)(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题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其中,学生是发展的人,意味着:(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看到学生有着进步空间和成长潜力。

题干中,在教育教学中,李老师看到了小林的进步空间,相信他可以进步,认识到小林有发展潜能。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情绪等。

题干中提到的学校只注重提高尖子生的教学质量,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地面向每一个学生,背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及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其中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开发出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

题干中,冯老师积极开设新课程,体现了作为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角色。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特征。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需要教育机智,能够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

根据题目表述可知,李老师体现的是创造性。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职权。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的职权。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以学生的中心性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的幸福和成长为宗旨,以全面发展学生个体潜能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要求的学生发展理念。

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内涵的基础。

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要任务。

学校要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基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成分。

实践能力不仅指的是学生对学习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通过探索、试错、实践、研究等学习活动获得的。

三、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学生的责任感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学校要培养学生负责任地完成任务的能力,时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具有比较完善的责任感。

四、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学校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知识,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视野。

学校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内涵,是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校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活动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内涵的基础。

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1.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呀!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呀。

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擅长唱歌,不能因为画画好的唱歌不行,就否定人家嘛!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呢!他们现在可能有不足,但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呀!这就好比小树苗,现在看着柔弱,可未来能长成参天大树呢!怎么能因为他们现在的某些小问题就看不到他们的潜力呢?像班级里那个调皮的孩子,说不定以后会有大出息呢!3. 学生可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呀!就如同埋在地下的宝藏,等待着被挖掘发现。

难道你没见过那些一开始学习不怎么样,后来突然开窍变得很优秀的学生吗?比如那个之前成绩一般,后来爱上阅读后成绩大幅提升的同学。

4. 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哦!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呀,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呀!不能老是强迫他们,得听听他们的心声啊,就像对待朋友一样。

比如选兴趣小组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做主呀!5.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哇!不能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到和重视呢!这就像阳光要洒遍每一个角落,不能只照一处吧。

那个总是默默无闻的学生,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呀!6. 要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啊!有的学生学东西快,有的慢,但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呀!不能急功近利呀。

像有的同学理解数学慢,但他在体育方面很出色呀!7. 学生的需求很重要哇!就像是人饿了要吃饭一样,不能忽视他们的合理需求。

他们需要鼓励,需要支持呀!比如生病时的一句关心,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呢!8. 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成长啊!别老是不放心,要适当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他们就像刚学飞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翔呀!看看那些自己就能把事情做好的学生,多棒!9.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太重要啦!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呀!这是必须的呀!。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个话题真是让人想深入探讨一番啊!咱们常常说,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教育服务的。

这句话简单易懂,却隐藏着很深的哲理。

想想看,学生就像一颗待发芽的种子,得好好滋润才能茁壮成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要知道,学生们在课堂上坐得再端正,心里如果没有热情,那也是白搭。

教育就得像是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让他们自由地生长。

我们不能让他们变成一个个知识的机器,得关注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那究竟什么才算是以人为本呢?其实挺简单的,首先得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安静内敛。

这就好比一盒巧克力,里面的每一颗都是不同的口味。

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不强求统一。

比如说,有的孩子在数学上就是天才,但在语文上可能就不那么给力。

那又何必强迫他们去追求平均呢?相反,应该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继续深耕,找到自己的优势。

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

教育可不是学校一个人的事,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可大了。

就像小鸟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学生也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

要是家长一味地给孩子施压,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温暖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更有自信,他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畅行无阻。

所以,咱们得鼓励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课堂上,互动也是关键。

教学不能是一场单方面的演讲,得让学生参与其中。

想象一下,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下面的学生却一个个打着瞌睡,那得多无聊啊!互动式的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开口说话。

这样,他们才能在实践中领悟知识的真正意义。

要是能用游戏、讨论等有趣的方式来学习,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学习也能变得轻松愉快,谁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与生活结合呢?老师的角色也得改变。

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伙伴和引导者。

想象一下,老师就像一位耐心的园丁,时刻关注着每一株小苗的成长。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是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必考内容。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是高频考点,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更是大家以后为人师者所应该践行的教育理念。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举通过。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与教育内涵1.“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人为本”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是学生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外界把教育强加给学生。

教育者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成长。

②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因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存在。

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多方面的教育应当全面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这就是说以人为本就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③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的需要是所有人、所有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学生的需要。

所以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也不是以一部分学生为本而是以全体学生为本。

(二)现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指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学校教育是现实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或者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关系中进行。

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地开展教育活动并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

这要求教师依据这些规律开展教育活动。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已为科学研究所证实。

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人生上升期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持一种乐观的学生观充分信任学生。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对待学生。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现代学生观强调当今社会单纯的智育或者智育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学生同教育者一样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学生在学习教育者所给予的东西时都是经过他们自己考量以后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学生的学习结果之所以会有所不同正是他们作为主体行动的结果。

(2)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人的主体性根源在于人的主体需求。

人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求。

同样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有学习的需求因而能够把学习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从而使自己成为认识主体。

(3)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人的主体性根本在于人的发展需求。

人因为要发展自己因而要让周围的环境为自己的发展服务。

学生的真正发展一定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3.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1)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人具有生理性、心理性和社会文化性完整的人是这三者的统一。

如果在认识学生的时候仅仅看到学生作为人的某一个方面会产生片面的学生观。

(2)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人的完整性还体现在人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具体构成:人的生理包括了人的生理构造的各个方面;人的心理有认知、情感、个性等各个方面;人的社会文化性涉及社会文化对人所要求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教师在教育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方面内部各部分的全面认识。

4.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1)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并不能以同样的水平来要求。

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人的道德能力、智慧水平、身体技能和审美能力等不可能有一个普遍的统一的标准特别是不可能有一个平均标准。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承认不同人发展的差异性的同时还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不是“千人一面”的人而是有特点的人;完整的人也不是各个方面平均发展的人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也得到很好发展的人。

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最高境界。

(3)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进行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4)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综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一定要仔细学习,体会其中关键内容,这样在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就会答对得分,顺利通过。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道案例分析题,将我们学习的知识巩固一下:1.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

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是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自设作业”吧。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学生感到即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来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副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和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发下午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

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

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

1.【参考答案】王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充分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材料中,王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看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王老师让学生“自设作业”,对学生充满了信心,体现了教师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

其次,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

材料中,王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充分展现学生自己的创造和智慧。

通过“自设作业”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们通过“自设作业”体现出来,王老师能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都能认真的批改,因材施教。

最后,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材料中,王老师能够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通过让学生“自设作业”,并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做到“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现在,相信大家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一定要在考试前及时巩固,不断熟练答题方式和技巧,祝大家考试顺利,成功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