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于弦的直径同课异构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于弦的直径同课异构”评课稿2015年10月21~22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两位老师对九年级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课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听两位老师的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艺术化,这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上分析

两位老师都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郑老师是研究圆的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但只了解它的证明。林老师是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却重在证明圆的对称性。相同之处是:学会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两位老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趣味所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虽然两位老师的设计都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情景引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课堂达标、拓展提升、归纳小结。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两位老师的着重点不同,学生接受水平不一样,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各有春秋。但两位老师都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两位老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合理,脉络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材料理解透彻,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节课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1、林老师从上节课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圆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证明做好准备;郑老师从赵州桥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更喜欢郑老师的激趣引入,不过若能把这点再深入挖掘,体现更多数学人文文化,可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更浓。2、两位老师都强调符号语言的归纳。3、两位对辅助线的作法强调不够。4、两位老师对于“知二推(求)三”都有提出,但都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除垂径定理和推论外的其他的几种关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5、郑老师课堂知识结构充实严谨,只是容量过大,正因为如此,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没有完成教学环节。林老师突出圆对称性和垂径定理概念的证明及其运用上,知识点少,利用变式强化学生对垂径定理的应用,其中有个亮点就是得出“垂径定理三角形”。

四、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整节课中两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1、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2、郑老师更多在学生的组织掌控方面很到位,林老师教态自然,举止得体,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给人

如沐春风之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板书设计郑老师的示范性更强,林老师对学生的规范解题重视不够。

综观两位教师的课,感觉新课改理念在这两位教师的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教学设计合理、高效,引导学生活动方法得当,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今后我要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使自己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