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四节波德莱尔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踏遍人间的道路而不能解脱烦恼时, 诗人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旅行”,死亡是 “安慰”,是“生命的目的”和“唯一的 希望”。这里告诉我们,作为诗人,就应 该“深入渊底”,哪怕地狱天堂,也应该 “到未知世界的底层发现新奇”。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卷奇诗, 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
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 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绽开在地狱 的边缘。
第4部分 《恶之花》9首
诗人深入盛开着恶之花的地方去体验 生活,这地方就是人心灵的最深处,是人 最卑劣的情欲。他在罪恶之国漫游,得到 的是绝望、死亡和对自己沉沦的厌恶。
第5部分 《叛逆》3首
绝望的诗人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对天 主发出反抗的叫喊,指责上帝是个暴君, 许下的诺言也不实现。
第6部分 《死亡》6首
三、《恶之花》的创新精神:
创新之一:创作理念上,正视丑与发现美。
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神秘的, 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 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 尸。他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 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 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 “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 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 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
创新之二:创作方法上,以丑为美、化 丑为美。
以《忧郁之四》为例,诗中出现的意 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 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 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 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 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 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 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 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 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创新之三:创作内容上,展示了个人的 苦闷心理。
浪漫派诗歌表现爱情的失意、精神的 孤独、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层 意识方面仅仅是开始。波德莱尔从更高的 意义上来理解忧郁,他认为忱郁是对现实 生活不满而产生的病态情感,也反映了小 资产阶级青年寻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悲观 绝望的心境,正如诗集初版时的说明和评 论:《恶之花》“在于勾画现代青年的精神 骚动史”,“表现现代青年的激动和忧 愁”。
二、内容简介
《恶之花》是一部诗集,是有逻辑、有结 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恶之花》 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而是 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实际上画出 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共分为“忧 郁与理想”、“巴黎风光”、“酒“、“恶 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 “忧郁与理想”分量最重,占了全书的三分 之二。
第八章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
第四节
波德莱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掌握波德莱尔生平创作及其代表作品 《恶之花》的基本内容及其地位与影响; 2、掌握波德莱尔的通感理论; 3、深入理解《恶之花》的思想价值及艺术 特征。
能力目标:
1、掌握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文本与文 化相结合。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 动,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美、创造诗歌美的能 力。
第三,波德莱尔十分推重想象力的 作用。《恶之花》中充满了丰富的形象、 新奇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他可以把吻比 作“阳光”,显示其热烈,比作“西瓜”, 显示其新鲜;他可以把雨丝比作监狱的铁 窗栅,生动而深刻地烘托出一种阴郁而窒 息的氛围;他也可以把享受暗中的快乐比 作“挤一枚老橙子”,而显得意味无穷。
波德莱尔破除了千百年来的真善美统一论及 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恶,认为恶具有双 重性:邪恶的与特殊的美。恶一方面腐蚀和侵害 人类,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挑战和反抗精神,激励 人们与自身的懒惰和社会的不公作斗争,所以波 德莱尔对恶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惧又向往;生活 在恶中,又力图不让恶所吞噬,用批评的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 视与剖析恶。如果说它是病态之花,邪恶的花, 那是因为它所生长的环境是病态的、邪恶的。
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 艺术技巧 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 的作品,诗作想象奔放,构思精巧,格律 谨严,形式完美,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 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 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 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
B、美学价值:
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 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现代 主义认为,美学上的善恶美丑,与一般世俗 的美丑善恶概念不同。现代主义所谓美与 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 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美地 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恶之花》出色地 完成这样的美学使命。
第2部分 《巴黎风光》 18首
诗人的目光从内心转向外部世界,试 图静观城市的景色,倾听人语的嘈杂,远 离世人的斗争,出污泥而不染。但现实是 丑恶的、悲惨的,只能使人感到震惊和失 望。
第3部分 《酒》 5首
诗人救助于酒,希望用苦难、汗水和 阳光酿成的酒能产生诗,能壮胆,能实现 理想,能给孤独者以希望、青春和生活, 能让情人们在醉意中飞向梦的天堂。然而, 这一切都只能在这“人造天堂”中实现。
从题材上看,《恶之花》歌唱醇酒、 美人,强调官能陶醉,似乎诗人愤世嫉俗, 对现实生活采取厌倦和逃避的态度。 实质上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 世界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态度,他揭露生活 的阴暗面,歌唱丑恶事物。
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的 美学意义。雕刻大师罗丹说过:“一位
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 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 下,丑便化成美了——这是点金术,这是 魔法。” 波德莱尔认为丑中有美。与浪 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 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 美德是人为的。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有的芳香新鲜若儿童的肌肤。 柔和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 ——别的则朽腐、浓郁、涵盖了万物。
像无极无限的东西四散飞扬, 如同龙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 那样歌唱精神和感觉的激昂。
诗中波德莱尔把诗人看作自然界和人之 间的媒介者。波德莱尔区分了两种现实:自 然的,即物质的现实,这只是表面;精神的, 即内在的现实,他认为这是宇宙起源的基因。 通过象征——由自然提供的物质的、具体的 符号,人要不断穿越象征的森林,力图理解 其含义。
第1部分 《忧郁与理想》 86首
诗人耐心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 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 的双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纯洁, 试图在美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美 就像一个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 寻求爱,但一再受到爱情的欺骗;他向天 使祈求欢乐、青春和幸福,企图从烟草和 音乐中得到安慰,但阴森丑恶的幻像和纠 缠人心的愁苦始终笼罩着他,使他的痛苦 有增无减。
夏尔· 皮埃尔· 波德莱尔 (1821年4月9日-1867年 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 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和文艺 批评家。象征派诗歌先驱, 现代派诗歌的鼻祖,代表作 有《恶之花》、散文诗集
《巴黎的忧郁》、文学评论集
《浪漫派艺术》与艺术评论 集《美学珍玩》等。
2、主要创作及影响
1839年 结识巴尔扎克、雨果、戈蒂耶 等作家,并开始给文艺报《海 盗·恶魔》撰稿。 1842年 回巴黎,写出《恶之花》 1845年 出版画评《1845年的沙龙》 1846年 出版画评《1846年的沙龙》 1847年 发表小说《拉·芳法罗》 1848年 翻译爱伦·坡的《磁性启示》
第四,波德菜尔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 手法。对比在艺术上起了突出形象、烘托 意境的作用。除此之外,造成突兀奇异的 感觉,加强诗句的感染力。例如:“污秽 的伟大”,“崇高的卑鄙”,“华美的骷 髅”,“美妙的折磨”,“阴郁的快乐”, “撒旦的风韵”,“令人销魂的鬼脸”, “令人赞叹的女巫”,“噬人的理想”, “可笑的人类”等。
四、波德莱尔的通感理论
波德莱尔认为通感是一种“联想的 魔法”,属于“创作的隐蔽法则”,艺 术家由此能够深入到艺术的更高级的殿 堂。雨果称赞波德莱尔“创造了新的颤 栗”。
应和
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 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 人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用熟识的目光将他注视。
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汇合 在一个混沌深辽的统一体中 广大浩谩好像黑夜连着光明——
《波德莱尔》[法] 萨特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 情诗人》 [德]本雅明
内部研究
《恶之花》电子书下载网址:
http://book.httpcn.com/Html/127/6487439 589.shtml#download
4、解题及问题
《恶之花》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 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花”则 可以理解为善与美,即恶为丑,花为美。
情感目标:
1、熟知象征主义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 的能力。 2、把握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 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方法 外部与内部
钱钟书
《围城》
“如果你吃了一个 鸡蛋感觉味道不错, 那何必要认识下蛋的 那只鸡呢。”
一、生平与创作
1、生平:
五、《恶之花》的价值
A、认识价值:
诗集《恶之花》被誉为颓废派的《圣 经》,象征主义诗歌的冠冕,现代派文学 的先驱。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则折射了 19世纪欧洲被逐出象牙塔和“上流社会” 的艺术家探究艺术、社会现实、腐朽罪恶 和宗教真谛的悲剧性自渎,是腐朽的法兰 西第二帝国时代的土壤上开出的一朵病态 的罂粟。
1852年 发表《爱伦·坡的生平与著作》。 1857年 《恶之花》初版,收诗100首,后被 法院勒令删除6首:《累斯博斯》、 《入地狱的女子》、《首饰》、《忘 川》、《致大喜过望的少妇》、 《吸血鬼的化身》。 1859年 出版《1859年的沙龙》 1860年 出版散文诗集《人造天堂》
六、《恶之花》的艺术特征
首先,他主张运用“艺术包含的一 切手段”,他主要运用的是象征手法。以 具体意象去表现抽象观念,其含义是丰富 的、复杂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为了 捕捉大量的意象,诗人需要发挥想象: “想象是真实的母后。”
其次,他继承了古典诗歌明晰稳健、 音韵优美、格律谨严。《应和》是典型的 象征主义的十四行诗,音韵优美、和谐, 准确表达了“契合”的主题,是其代表作 之一。
(1)、你认为丑与美有关系吗?什么关系? (2)、丑如何为美呢? (3)、生活是有丑与美吗?我们应如何面对?
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的扉页上写给诗 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 之花”,他对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 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正因它本身反映 着作者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 物的强烈向往。
1861年 《恶之花》重版,收诗126首;写 《赤裸的心》 1863年 《小散文诗》初版 1866年 出版散诗集《漂流物》。 1867年 去世。《恶之花》第三版 ,收诗 157首。
波德莱尔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痛苦、反抗 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 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 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散文诗 并非自波德莱尔始,但波德莱尔是第一个自觉 地把它当作一种形式、并使之臻于完美的人。 波德莱尔仅以《恶之花》而成为法国古典诗歌 的最后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 由于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成了后来许多流 派相互争夺的一位精神领袖。
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 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正如 高尔基所说: 他“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 着善良。”《恶之花》是一部对腐朽的资 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控诉,因而也就是 进行反抗的作品,同时也是诗人在那个黑 暗的社会里带着忧郁、孤愤、病态的心理 去追求解脱、追求光明、幸福和理想的失 败的记录。
C、艺术价值:
在艺术上作者在文学史上最早采用了 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 ,其主要手法是 :通 过暗示来识读奥秘;通过具像描绘破译抽 象情思;从联想产生形象。而其象征手法 的理论基础是他自己提出的通感理论。诗 人雨果曾给波德莱尔去信称赞这些诗篇 “像星星一般闪耀在高空”。雨果说: “《恶之花》的作者创作了一个新的寒 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