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悖论

合集下载

论述节约悖论的内容

论述节约悖论的内容

节约悖论:稀缺资源管理的困境导言节约悖论指的是当资源变得稀缺之时,个体或社会常常出现逆向行为,即节约反而导致浪费的现象。

本文将从悖论现象解释、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全面探讨节约悖论的内容。

节约悖论的悖论现象1.1 稀缺资源与节约意识人们普遍有保护有限资源的节约意识,期望通过减少消耗来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使用成本。

然而,当资源变得稀缺时,可观察到的实际行为却常常与该预期背道而驰,这就是节约悖论的悖论现象。

1.2 个体层面的资源行为变化个体在面临资源充裕时,往往会按需求适度消费。

然而,当资源变得稀缺时,个体会出现担忧和焦虑情绪,试图通过节约来规避可能的短缺风险。

这表现为过度紧缩的消费行为,以及对运用和享受资源的抑制。

1.3 社会层面的资源行为变化资源的稀缺性引发了社会层面的竞争和不稳定性。

人们往往会表现出争夺和抢夺资源的行为,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匮乏现象。

此时,社会形成了一种“随大流”的行为模式,个体之间过度追随他人消费和行动,导致资源消耗快速增长,而非减少。

节约悖论的原因分析2.1 心理认知扭曲在面对稀缺资源的情况下,人们容易产生认知和心理的扭曲。

首先,人们往往将资源的稀缺视为自己不够好、不够强大的象征,从而在心理上形成紧缺性的设限。

其次,人们过度关注可能失去的东西,而忽视已拥有的资源,这导致了对节约的过度追求。

2.2 社会规范和竞争压力社会规范和竞争压力也是节约悖论产生的重要原因。

社会环境中对节约的强调,以及流行的奢侈消费观念相互冲突,从而使得个体感到双重压力。

这种压力导致当资源稀缺时,个体选择了相对安全和符合规范的节约行为,以避免被社会否定。

2.3 短期利益优先人们往往更容易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可持续的资源管理。

当资源稀缺时,个体和社会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回报,而往往忽略了对未来资源的需求和规划。

这使得个体和社会陷入了资源再分配和浪费的怪圈。

应对节约悖论的策略与对策3.1 教育与宣传教育和宣传是应对节约悖论的基础和核心。

悖论

悖论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当国民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将会导致更多的国民收入,使整个经济呈现繁荣局面;而当国民降低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下降,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简而言之,就是: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

应该指出,这是因为在收入不成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下的现代社会,是消费制约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

如果不消费或者降低消费就会使资本的运动停滞,随后又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停滞,最终导致生产的停滞。

丰收悖论是经济学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悖论.内容是设想某年大自然对农业格外恩惠,寒冷的冬季冻死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天早早到来,夏季丰沛的雨水使禾苗茁壮成长,阳光灿烂的秋季又使农作物易于收割和运输。

年终,农民琼斯一家高高兴兴围坐在火炉旁计算一年的收入。

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这个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他的邻居以及其他地方的农民也遭遇相同的命运。

这个故事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丰收悖论”。

丰收悖论的主要成因在于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需求弹性:消费者对于粮食这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

粮食收成好,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价格,但粮食价格降低并不会刺激需求有较大增加。

于是,收成好反而使全体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当一种物品需求弹性大于1时,我们说他是富有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会增加;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我们说他具有单位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不变;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就是缺乏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就下降,这就是“丰收悖论”的理论依据。

钻石与水悖论首次由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出,也称作价值悖论。

论述节约悖论的内容

论述节约悖论的内容

论述节约悖论的内容一、引言节约悖论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节约行为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节约悖论的定义、原因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什么是节约悖论1. 定义节约悖论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节约行为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具体来说,当个体或群体采取一种节约行为时,可能会使得其他人采取更加浪费的行为,从而使得总体上资源的使用效率变低。

2. 例子以水资源为例,当一个人或一个家庭采取了节水措施,比如减少洗澡时间、使用低流量淋浴头等等,这样做确实可以减少水的使用量。

但是如果周围邻居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在他们使用过多水资源时,水压不足就会出现问题。

这时候他们就需要更多地使用水来弥补压力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这样一来,虽然个体采取了节约措施,但整体上却浪费了更多的水资源。

三、什么导致了节约悖论1. 社会规范节约悖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规范。

在某些情况下,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受到了社会规范的影响,这些规范可能会导致人们采取浪费资源的行为。

比如说,在某些地方,人们认为“大方”是一种美德,这就会导致他们在使用资源时不太考虑资源的浪费问题。

2.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节约悖论的原因之一。

当个体或群体缺乏关于资源使用情况的准确信息时,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比如说,在一些公共场合,人们无法获得其他人使用资源的信息,这就可能导致他们采取浪费资源的行为。

四、如何解决节约悖论1. 改变社会规范为了解决节约悖论问题,我们需要改变社会规范。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来推动人们形成更加环保、节约的价值观念。

2. 提供准确信息提供准确信息也是解决节约悖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向公众提供准确的资源使用信息,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3. 制定合理的政策政策制定也可以帮助解决节约悖论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奖励等方式来鼓励人们采取节约措施,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更加节约、环保的氛围。

五、结论总之,节约悖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

节俭悖论的概念

节俭悖论的概念

节俭悖论的概念
节俭悖论是指为了节省开支而进行的节俭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支出更多的现象。

具体而言,节俭悖论可以发生在个人、组织或国家等不同层面。

在个人层面,节俭悖论可以表现为一个人为了省钱而购买低价商品,但由于质量不佳导致频繁维修或更换,最终花费的钱可能比购买高质量产品还要多。

此外,个人为了避免花费额外的费用,可能会拒绝购买必要的健康保险或医疗服务,导致在疾病或意外情况下付出更高的费用。

在组织层面,节俭悖论可以体现在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而裁减员工,但这可能导致生产力下降、员工士气低落,甚至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从而导致销售额下降甚至破产。

在国家层面,节俭悖论可以表现为政府为了能够达到财政健康而削减公共开支,但这可能导致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之,节俭悖论强调了在追求节约成本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长期和综合效益,以避免由于节俭行为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60秒经济学节约悖论英语与汉译

60秒经济学节约悖论英语与汉译

Sixty Second Adventures of Econonics:Number 2 The Paradox of Thrift二、节约悖论Much like a child getting his pocket money, one of the biggest economic questions is still whether it’s better to save or spend.就和孩子得到零花钱时的问题一样,经济学最大的问题之一仍然是:把钱存起来好还是花掉好,。

Free marketeer like Hayek and Milton Friedman say that even in diffiuclt times it’s best to be thrifty and save. Banks then channel the saving into investment, in new plants, skills and techniques that let us produce more.自由市场学者,比如哈耶克和密尔顿·弗里德曼主张,哪怕在最艰难的时期,节约并存钱也是最合适的。

银行将人们存入的钱引入投资领域,建立新工厂,培训新技能,研发新技术,让我们生产更多产品,And even if this new technology destroys jobs, wages will drop and businesses hire more people --- so the unemployment falls again. Simple. At least in the long run.虽然新技术毁掉工作机会,但工资会下降,企业就会招募更多人——因而失业率降低。

很简单,至少从长远看,(失业率降低)。

But then a “live-fast-die-young” kind of chap called John Maynard Keynes cheerfully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但是随后,一个“赶着去投胎”类型的家伙,名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满不在乎地指出“从长远看,我们都是死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你知道几个?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你知道几个?

鱼知吾 2019-08-26 20:16:05悖论之一:价值悖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价值很低,奢侈品如钻石的价值却很高,但为什么水的价值比钻石低?价值悖论,也被叫做钻石与水悖论,就是一类典型的自相矛盾的例子,尽管在维持生存的价值上水要高出钻石,但是市场价水却不如钻石。

我们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悖论,当消费量较小时,两者相比水的边际效用要大于钻石,因此两者都缺少的时候,水的价值就更高。

事实上,现在我们对水的消费量往往都比较大,钻石的消费量却远没有那么大。

我们可以天天喝水喝到吐,却不能天天买钻石。

所以,大量水的边际效用小于少量钻石的边际效用。

按照边际效用学派的解释,比较钻石和水的价值并不是比较两者的总价值,而是比较每份单位的价值。

尽管水的总体价值对于人类来说再大也不为过,毕竟水是生存必需品,但是,考虑到全球的水资源足够充沛,水的边际效用也就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另一方面,急需用水的领域一旦被满足,水就被用作不那么紧急的用途,边际效用因此递减。

所以,水的总量增加,水的总体价值就减少。

钻石的情况就不同了,不管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钻石,市场上的钻石始终是少量,一颗钻石的用途比一杯水大得多得多得多。

所以钻石对于人更有价值。

钻石的价格远高于水,消费者愿意,商人也乐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悖论之二:祖父悖论如果你乘坐时光机回到你祖父祖母相遇之前并杀死你的祖父会发生什么?关于时间旅行最有名的悖论是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旅行者》中提出的。

悖论内容如下:时间旅行者回到自己的祖父祖母结婚之前的时空,时间旅行者在该时空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也就是说,时间旅行者自身从未降生过;但是,如果时间旅行者从未降生,也就不能穿越时空回到以前杀死自己的祖父,如此往复。

我们假设时间旅行者的过去和现在存在因果联系,那么扰乱这种因果关系的祖父悖论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也就杜绝了人可以任意操纵命运的可能)但是,有许多假说绕开了这种悖论,比如有人说过去无法改变,祖父一定已经在孙子的谋杀中幸存下来(如前所说);还有种可能是时间旅行者开启/进入了另一条时间线或者平行宇宙什么的,而在这个世界,时间旅行者从未诞生过。

节约悖论(第一组)

节约悖论(第一组)

第一小组
THANKS
周子钰 黎璐 欧阳宁静 陶俊逸
蜜蜂们听了哲人的 话,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迅速贯彻落实, 个个争当节约模范。 但结果出乎预料, 整个蜂群从此迅速 衰败下去,一蹶不 振了。
背景
02
生产过剩 经济萧条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经济周期即生产过 剩问题,节约悖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被归纳出来。凯恩斯的经济萧条策略 就是加大开支刺激需求拉动回升。
PE1=Y1

两种 观点
∆Y
PE2=Y2

PE2
B
· · · · · · 这使均衡收入
减少
收入,产出,Y
PE2=Y2
PE1=Y1
条件限制
03
凯恩斯的国民收 入决定分析,是 在非自愿失业存 在的前提下进行 的短期、静态分 析;
而索洛模型从长期、 动态的角度来看,人 们会将节约下来的钱, 用于投资,以增加生 产能力,从而使经济 趋向更加繁荣。
目录
01 · 引言
02 · 背景与前提假设
03 · 两种观点 04 · 总结
01
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
引言
↑简单介绍↑
0在 《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中提出了 著名的节约悖论, 他引用了一则古老 的寓言:有一窝蜜 蜂原本十分繁荣兴 隆,每只蜜蜂都整 天大吃大喝。后来 一个哲人教导它们 说,不能如此挥霍 浪费,应该厉行节 约。
03两种观点当k0时经济处于稳定状态详情参照课本185页索洛模型03两种观点总结凯恩斯的节约悖论中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消费制约收入消费制约收入是短期的现象而且基于生产能完全满足消费这个条件从长期和客观来看提高国家生产力才是增加国民收入最基本条件04第一小组欧阳宁静陶俊逸

节俭悖论不存在

节俭悖论不存在

节俭悖论不存在节俭悖论是偷换概念的悖论,也是传统经济学逻辑混乱的悖论。

节俭从使用价值的角度看,可以节约资源,是一种美德,可是从价值的角度看,节俭等于广大人民不把自己的使用权交给资本家,使资本家无法获得利润。

节俭悖论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从使用价值角度看,节俭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价值的角度看,节俭等于广大人民不负债、不为资本家提供利润,就是因为广大人民虽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不为资本家提供利润,被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是悖论。

消费包括使用价值的消费和货币支出,传统经济学把使用价值的消费和消费的货币支出混为消费,于是有“节俭悖论”。

消费和消费支出不是同一个东西,消费的是使用价值,支出的是货币。

使用价值一经消费,就退化为环境要素,使用价值消失了。

消费的货币支出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人民不支出货币、不负债,资本家没有利润。

消费的货币支出不会减少货币,只会把人民的货币转移给资本家。

为了欺骗人民,传统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家编造边际消费倾向,说什么人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是纯粹的歪理。

这样的歪理,在宏观经济学里教育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统治阶级输送合格的统治人才,你说,人民怎么会有未来?主流经济学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可是消费增加的速度赶不上收入增加的速度,这个叫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具体说,10,000的收入,消费8,000,100,000的收入,消费20,000,前面的边际消费倾向为80%,后面就减到20%,是不是歪理,当然是。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取决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不考虑政府和进出口),消费取决于收入,这不等于消费取决于消费支出吗?这么循环论证的理论代表主流经济学家的歪理。

节俭悖论不存在,存在的是主流经济理论的悖论。

节俭悖论

节俭悖论

20 节俭悖论古老美德何以成为现代罪恶?这是一个蜜蜂王国的故事。

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本故事出自于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的《蜜蜂的寓言》。

在这个故事中,曼德维尔博士旨在表述自己的一个令世人十分惊骇的观点——“节俭的罪恶,奢糜的贡献”。

这就是让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的“节俭悖论”。

受这个故事的启发,经济学家凯恩斯发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还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在他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中,凯恩斯认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公众节俭,就会降低消费;增加储蓄,社会收入势必减少。

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

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

看起来节俭悖论的确是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理论,因为,人们的普遍观点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

而储蓄又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则国民收入就会减少,储蓄减少,则国民收入就增加。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了: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对个人是件好事,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其实不是,从个人理财角度来说,储蓄也未必就是最好的致富途径。

从前,有一个惜金如命的财主,他把自己的金子埋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面,每隔几天就要挖出来,自我陶醉一番。

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了他的秘密,就把他藏在树下的金子给偷走了,为此,财主痛不欲生。

后来他的邻居们来看他,当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他们就问他:“你从没花过这些金子吗?”“没有,节俭是我们家的传统,我每次只是看看而已。

”他回答。

邻居听了,就哈哈大笑起来,并对他说:“按你这种对待金子的做法,有和没有金子对你来说都是一样啊!如果你还是感到难受的话,就在大树底下再埋一些石头,把它们当作金子收藏起来好了。

节俭的悖论

节俭的悖论
2012-3-13 用知识开启成功之门,用智慧造就 精彩人生。 7
节约悖论的数字推理
• 均衡的国民收入Y*=(C。+I。)/(1-c) 均衡的国民收入Y*=(C +I。)/ Y*=( 。) • 在这一式子中,c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小于1的 在这一式子中, 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小于1 变大时, 1/( 的值变大,国民收入Y*增加; Y*增加 数,当c变大时, 1/(1-c)的值变大,国民收入Y*增加; 变小时,1/( 值变小,国民收入Y*变小。 Y*变小 当c变小时,1/(1-c) 值变小,国民收入Y*变小。 • 这意味着,当国民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 这意味着,当国民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将会 导致更多的国民收入,使整个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导致更多的国民收入,使整个经济呈现繁荣局面;而当国 民降低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下降, 民降低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下降, 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简而言之,就是:挥霍导致繁荣, 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简而言之,就是:挥霍导致繁荣, 节约导致萧条。 节约导致萧条。 • 应该指出, 应该指出,这是因为在收入不成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下的现代社会,是消费制约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 下的现代社会,是消费制约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 如果不消费或者降低消费就会使资本的运动停滞, 如果不消费或者降低消费就会使资本的运动停滞,随后又 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停滞,最终导致生产的停滞。 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停滞,最终导致生产的停滞。
2012-3-13 用知识开启成功之门,用智慧造就 精彩人生。 9
储蓄率继续提升难度大
通过自动机制(失业补助和税负下降)和主动性措施( 通过自动机制(失业补助和税负下降)和主动性措施(削减税 收和其它措施性措施) 收和其它措施性措施),政府在分配机制中的作用使得可支配 收入维持了增长,但这些因素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收入维持了增长,但这些因素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未来收入 增长将严重依赖就业市场的稳定。 增长将严重依赖就业市场的稳定。 • 我们对影响可支配收入几大因素的未来变化预测如下:( :(1 我们对影响可支配收入几大因素的未来变化预测如下:(1) 工资收入近期下降速度会加快,然后在2010年出现疲弱的复苏。 2010年出现疲弱的复苏 工资收入近期下降速度会加快,然后在2010年出现疲弱的复苏。 政府支出的正面作用仍将持续, (2)政府支出的正面作用仍将持续,转移支付将继续快速增 加,失业补助和社保方面的经费在今明两年可能会分别增长 10%和7%。( 。(3 资产回报对可支配收入的拖累作用将逐步消失, 10%和7%。(3)资产回报对可支配收入的拖累作用将逐步消失, 公司分红大幅下降、存款收益因零利率而大幅下降、 公司分红大幅下降、存款收益因零利率而大幅下降、个人经营 企业收入因经济不景气而下降的痛苦调整,将持续整个2009 2009年 企业收入因经济不景气而下降的痛苦调整,将持续整个2009年, 2010年将会减缓。(4)税负会继续保持低位。 2010年将会减缓。(4 税负会继续保持低位。 年将会减缓。( • 通过上述分解法的分析,我们预测2009 2009年全年的居民税前收 通过上述分解法的分析,我们预测2009年全年的居民税前收 入呈现下降,但到2010年会出现中等程度的反弹。 2010年会出现中等程度的反弹 入呈现下降,但到2010年会出现中等程度的反弹。由于税负下 降在起作用,2009和2010两年的可支配收入会继续增长 两年的可支配收入会继续增长, 降在起作用,2009和2010两年的可支配收入会继续增长,尽管 程度很微弱。 程度很微弱。 • 可支配收入的疲弱增长意味着消费不振和储蓄率提升困难。 可支配收入的疲弱增长意味着消费不振和储蓄率提升困难。 我们认为,在收入缓慢增长的背景下,要达到7 8%的目标储蓄 我们认为,在收入缓慢增长的背景下,要达到7-8%的目标储蓄 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 率,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

节约的悖论名词解释

节约的悖论名词解释

节约的悖论名词解释节约是指在使用资源或财务上的谨慎与节制。

它是一种理性行为,旨在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

然而,有时候节约行为会面临一个悖论,这就是“节约的悖论”。

节约的悖论是指在追求节约的同时,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浪费或不划算的结果。

这个悖论源自于人们在面对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时,为了规避可能的损失而采取的过度谨慎。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阐述节约的悖论,揭示其内在机制。

一、经济领域中的节约悖论在经济领域中,节约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财务健康。

然而,过度的节约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个人在追求节约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因为选择某种行为而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当个人过度追求节约,时刻关注价格,往往忽视了其他价值维度,如品质、时间成本等。

这可能导致牺牲了享受生活的机会,降低了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囚徒困境”也是节约悖论的一个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可能会对整体社会利益造成损害。

例如,当人们过度追求低价商品,导致生产商追求低成本和低品质,最终商品质量下降,消费者得不到满意的消费体验。

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节约行为实质上是对自己利益的短期追求,却忽视了整体的长远利益。

此外,节约的悖论还体现在资源配置层面上。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过度的节约可能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例如,某个城市交通拥堵,而一些人因为追求节约,选择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是开车上班。

这导致了道路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增加了交通堵塞的问题。

因此,适当的调整个人节约行为,采取更加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资源的有限性。

二、生活方式中的节约悖论节约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也贯穿于个人的生活方式中。

在日常消费中,同样面临着节约的悖论。

首先,购买廉价且低质量的商品是节约悖论的一个体现。

虽然这些商品价格低廉,但其质量往往不稳定,容易损坏。

因此,在短期内虽然看似节约,但在长期使用中却需要频繁更换,导致总体开支反而增加。

节俭悖论——精选推荐

节俭悖论——精选推荐

节俭悖论节俭悖论的(或悖论的储蓄)是⼀个悖论,经济学,推⼴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尽管它已经表⽰早在1714年在寓⾔的蜜蜂,[1]和类似的情绪⽇期⾄古代。

[2][3]的悖论,如果每个州试图节省更多的钱在多次经济萧条,那么总需求将会下降,将反过来降低总储蓄的⼈⼝因为减少消费和经济增长。

令⼈费解的是,勉强讲,总储蓄可能下降甚⾄当个⼈储蓄试图上升,和,⼀般来说,储蓄增加,可能会伤害经济。

[4]都是⽭盾的⼴义和狭义的索赔在假设的合成谬误,即什么是真正的部件必须真正的整体。

狭窄的索赔透明地反驳了这种假设,和⼴泛的⼀个是通过暗⽰,因为虽然个⼈节俭通常断⾔来对经济有益,节俭悖论认为集体节俭可能对经济产⽣不利的影响。

节俭的悖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组件,并形成了主流经济学的⼀部分⾃1940年代末以来,尽管它是在⼀些⽅⾯的批评。

概述这个论点是,在平衡,总收⼊(因此需求)必须等于总输出,总投资必须等于总储蓄。

假设储蓄上升更快的函数之间的关系,收⼊⽐投资和输出,然后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其他条件不变,将平衡点收⼊等于输出和投资等于储蓄较低的值。

在这种形式它代表⼀个囚徒困境储蓄有利于每个但有害的⼀般⼈⼝。

这是⼀个“悖论”,因为它有违直觉。

谁也不知道节俭悖论会落⼊⼀个合成谬误⽂中⼀个概括了什么是被认为是适⽤于个⼈在经济整体的⼈⼝。

尽管锻炼节俭可能有利于个⼈通过启⽤,个⼈储蓄的“⾬天”,它可能不是有利于整体经济。

这种悖论可以解释为分析的地⽅,和影响,在⼀个经济的储蓄增长。

如果⼀个⼈⼝节省更多的钱(这是边际储蓄倾向增加所有收⼊⽔平),然后对公司总收⼊将会下降。

这种减少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少的⼯资增长,或许裁员。

最终,⼈⼝的总储蓄将会保持不变甚⾄拒绝,因为较低的收⼊和⼀个较弱的经济。

这个悖论是基于命题,提出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许多经济衰退是基于需求。

假设,如果所有的⼈能够拯救他们的钱,储蓄将上升,但有⼀种倾向,宏观经济状况将会下降。

节约悖论及习题

节约悖论及习题

案例:节约悖论“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约的悖论是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它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是短期的。

长期中或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在,节约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是在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短期、静态分析。

另外,还要注意到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总量分析,没有具体分析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他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

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

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

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约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

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

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

当国民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将会导致更多的国民收入,使整个经济呈现繁荣局面;而当国民降低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下降,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简而言之,就是: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节约的悖论”。

“节约的悖论”提出来以后,常常使人迷惑不解。

根据一般人的常识,一个家庭也好,或一个企业也好,或一个国家也好,如果大家都挥霍浪费,很快就会吃光喝光,破产衰亡。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有两句诗说得好: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

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

一.节约悖论理论推导: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I=S,其中S=Y-C-G,C=C。

+cY,I=I。

解之得:均衡的国民收入Y*=(C。

+I。

)/(1-c)在这一式子中,c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小于1的数,当c变大时,国民收入Y*增加;当c变小时,国民收入Y*变小。

二.悖论描述:这意味着,当国民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将会导致更多的国民收入,使整个经济呈现繁荣局面;而当国民降低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下降,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这似乎与传统的勤俭节约造就财富的理念相悖。

三.关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凯恩斯理论所涉及的假设是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萧条状态,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这时,如果国民增加消费,积压的产品就能实现其市场价值,国民收入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国民减少消费,积压产品增加,国民收入数字就会下降。

这就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分析的实际意义所在。

但现实经济并非保持静态不变,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从而使经济趋向更加繁荣。

相反,若只图眼前繁荣,大肆挥霍浪费,则会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经济停滞和崩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般人们强调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四.我的想法:1.我觉得悖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节约概念的混淆:凯恩斯理论中将节约描述为边际消费倾向过小,即可变消费的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过低;而传统美德中的节约是指少在不必要的方面消费,减少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尽量理性消费。

这两种意义上的节约概念显然是不同的,传统意义上的节约并不等同于消费在总收入中占比过低,相反,在传统意义上的节约是要求我们更加理性,更加明智的消费,要求我们进行更有效的投资消费。

例如,减少在食品,服装等等消费占比,而能把更多的钱存下来进行新兴产业方面的投资。

显然这种短期的大比例消费造成的假性经济繁荣的现象远不如长期储蓄适当消费而把之后储蓄所得钱款用于更有效的消费或者投资。

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所谓凯恩斯节约悖论,是指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提出的一个社会增加储蓄的企图,可能导致其实际储蓄数量减少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消费的扩大是提高总需求水平的途径,储蓄的增加则会导致需求不足。

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一味追求节俭只能导致经济更加衰退。

凯恩斯认为,只有两种节俭才是有益于经济增长的,一种是在通货膨胀时期,节俭能够紧缩需求;另一种是在萧条时期,如果节俭支出用于投资,可以扩大需求。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前的正统西方经济学家基本都崇尚节约,认为节约可使资源少用于消费而多用于投资,从而能使厂房、设备等资本存货增加,有助于提供和增加财富。

因此,储蓄行为并不减少整个经济的支出,而会增加收入。

但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面对资本主义出现的严重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相反的论点。

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著作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并非自动均衡的关系,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国家要引导消费倾向,要采取财政措施来刺激消费,而不是节俭和储蓄。

他认为,一个社会增加储蓄的企图,可能会导致实际储蓄数量的减少,导致需求不足,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一味追求节约只能导致经济更加衰退。

他还认为,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对个人来说是坏事,但消费的增加减少了失业,对社会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对个人来说是好事,但消费的减少增加了失业,对社会却是坏事。

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约的悖论是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它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是短期的。

长期中或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在,节约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节俭是传统美德。

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

这启示我们,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前几天在某杂志上看到一篇《节俭的驳论》,其从宏观经济上批判了节俭的消费理念,并肯定了消费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此,我想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谈谈对于一名消费个体节俭的利与弊。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节俭的人,舍得花钱,但也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

许多人认为,省一分便赚一分。

我完全不赞同这个观点。

我认为,持该观点的人没有看到节俭时付出的心理代价以及其衍生成本。

倘若一名大学生在学校里奉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就算他一日三餐仍然吃饱,并没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倘若经济学上的二八理论能运用到这上面来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人的80%的满足感来自于20%的附加物质享受,而剩下的那80%的基本物质消耗只是满足身体需要。

你可以减去一切零食开支从而每天节省5元钱,但是,不管怎样,你这一天你都不会过得很愉快。

时间长了,你会产生命苦的感觉,从而影响你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过来说,倘若你饭后有一块甜点,就算那顿饭不太可口(凭我自身经验大学里的饭都不怎么可口),相信在享受甜点后也不会记得了,嘴里只剩下甜点的美味,潜意识中整顿饭都变好吃了,而实际上只有最后那一口才是好吃的。

阐述节俭饽论

阐述节俭饽论

阐述节俭饽论一、什么是节俭悖论呢节俭悖论啊,简单说就是一种看起来很矛盾的情况。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节俭,比如说吃饭不能浪费粮食,买东西要货比三家,能不花的钱就不花。

这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是一种很正确的美德呀。

就像我们家,爸妈一直都很节俭,每次逛超市都会对比价格,挑最便宜的东西买。

可是呢,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要是大家都拼命节俭,那就有点问题了。

二、节俭悖论在经济中的体现如果所有人都只存钱不花钱,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卖不出去啦。

你想啊,企业生产的东西没人买,它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只能裁员或者倒闭。

企业一倒闭,那员工就没工作了,没工作就更不敢花钱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就像以前有个小镇,大家都很节俭,都不怎么去镇上的商店买东西,结果那些商店慢慢就开不下去了,很多人也因此失业了。

三、节俭悖论的深层次原因这背后的原因呢,其实就是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如果消费不足,经济就很难发展。

而节俭就意味着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可是储蓄太多了,钱就没有在市场里流动起来。

经济就像一个大机器,钱就是润滑油,如果润滑油都不流动了,机器就会运转不畅。

四、如何看待节俭悖论我们不能说节俭就完全不好,节俭在个人层面上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角度来说,也要适度消费。

就像我们自己可以有个小账本,哪些钱是必须要节俭的,比如不必要的奢侈品消费;哪些钱是可以用来支持经济的,比如购买一些性价比高的生活用品或者文化产品。

这样既能保持我们节俭的美德,又能让经济健康发展。

概括性来讲呢,节俭悖论就是提醒我们要在个人节俭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可不能一味地只知道节俭或者只知道消费哦。

节俭的悖论名词解释

节俭的悖论名词解释

节俭的悖论名词解释“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是由凯恩斯推广而流行的一种理论,虽然一直说早在1714年在风靡的寓言,和类似的情绪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理论解释要理解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注意到: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

通俗地讲,就是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萧条状态,市场上有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找不到销路,也就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统计数字中。

显然,如果国民增加消费,积压的产品就能实现其市场价值,从而使统计到的国民收入数字增加;反之,如果国民减少消费,积压产品增加,统计到的国民收入数字就会下降。

这就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分析的实际意义所在。

但现实经济并非保持静态不变,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从而使经济趋向更加繁荣。

相反,若只图眼前繁荣,大肆挥霍浪费,则会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经济停滞和崩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般人们强调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在这里,需要提醒读者注意:千万不要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混为一谈。

一般地,静态分析的结论常常与动态分析的结论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

如静态地来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该商品需求量会增加,但是动态地来看,则有“买涨不买跌”之说,即当一种商品价格动态地随着时间下降时,消费者将持币待购,从而导致市场需求量下降。

再如经济学中著名的“消费函数之谜”实际上也是混淆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结果。

静态地来看,收入越高,其用于消费的比例越低,但动态地来看,在收入随着时间增加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结果消费在收入占的比例并不下降。

经济学:节约的悖论与《蜜蜂的寓言》

经济学:节约的悖论与《蜜蜂的寓言》

经济学:节约的悖论与《蜜蜂的寓言》身边的经济学:节约的悖论与《蜜蜂的寓言》十八世纪初,有一个名叫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书《蜜蜂的寓言》,讲的是一个蜜蜂王国的兴衰史。

最初,这群蜜蜂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整个王国百业昌盛,兴旺发达。

后来他们意识到太浪费了不好,就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整个社会凋敝,最终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私人的罪过,公众的利益”,意思是浪费是“私人的罪过”,但可以刺激经济,成为“公众的利益”。

这部作品在当时被法庭判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但是200多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中受到启发,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政府开支以及净出口(= 出口—进口)等。

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加消费可以刺激经济。

这个结论与《蜜蜂的寓言》一样。

消费的增加是储蓄的减少,传统的观念认为节俭是美德,但这种个人的美德引起的储蓄增加、消费减少却使得经济衰退。

增加消费有悖节俭的美德,但却有利于整体经济繁荣。

这就是“节约的悖论”。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离开了具体条件很难判断出它是正确还是错误。

那么“节约的悖论”在什么前提下是正确的呢?凯恩斯针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不是总供给能力,而是总需求严重不足,导致产品过剩,经济衰退。

只有增加有效需求,即居民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可以使得国民经济恢复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节约的悖论”还是有道理的。

但是这只是短期分析,从长期来看,一个经济的繁荣还取决于投资,增加储蓄可以增加资本积累,从而扩大投资规模,从而使得经济长期繁荣。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节俭。

有许多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会想尽办法存一点钱。

可是,银行的高储蓄率的另一面就是消费减少,导致产品供给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数会增加,而人均收入下降,最后直接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约的悖论是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它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是短期的。

长期中或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在,节约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节俭是传统美德。

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

这启示我们,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前几天在某杂志上看到一篇《节俭的驳论》,其从宏观经济上批判了节俭的消费理念,并肯定了消费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此,我想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谈谈对于一名消费个体节俭的利与弊。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节俭的人,舍得花钱,但也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

许多人认为,省一分便赚一分。

我完全不赞同这个观点。

我认为,持该观点的人没有看到节俭时付出的心理代价以及其衍生成本。

倘若一名大学生在学校里奉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就算他一日三餐仍然吃饱,并没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倘若经济学上的二八理论能运用到这上面来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人的80%的满足感来自于20%的附加物质享受,而剩下的那80%的基本物质消耗只是满足身体需要。

你可以减去一切零食开支从而每天节省5
元钱,但是,不管怎样,你这一天你都不会过得很愉快。

时间长了,你会产生命苦的感觉,从而影响你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过来说,倘若你饭后有一块甜点,就算那顿饭不太可口(凭我自身经验大学里的饭都不怎么可口),相信在享受甜点后也不会记得了,嘴里只剩下甜点的美味,潜意识中整顿饭都变好吃了,而实际上只有最后那一口才是好吃的。

这就像一个人吃花生吃到最后一颗是烂的结果把前面吃的花生都骂成了烂的一样,只是这个例子是它的反面罢了。

酒足饭饱之后,你午觉也睡得更香了,下午学习也更精神了,那堂课你没打瞌睡,认真听了,不也是节省?大学里的每一节课算下来,还是挺贵的,而你常常睡去了,而且这瞌睡还价格不菲!如果上晚自习的时候,你舍得请自己喝一杯奶茶,那你整个晚上都能认真看书而不是在那东想西想。

久而久之,你为了让你自己对得起这种相对优越的生活,你的良心会迫使你作出相应的努力,以保证自己将来有
能力维持这种安逸的生活。

这样,就进入了良性循环,你的生活品质和自身能力就像一对矛盾,在斗争拉扯中不断发展。

另外,你也许会为这种起步所付出的经济代价而感到担忧,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你到底多用了多少钱吧。

首先,你需要回忆一下你在经济课上学到的知识,你应该能想起企业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对,利润最大化,就要求提高销量,同时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价钱不能提得过高,一般都是在成本的基础上按百分之几来提高的,而且这个百分比在普通商品(注意,是普通商品,并非奢侈品)中是差不多的,这便是商家从我们身上赚去的钱。

你担心多用钱,所以买便宜货。

但你是否越来越发现“一分钱一分货”实在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你本想去吃德克士,结果为了省钱,在校门口的小店买了个炸鸡腿,发现这鸡腿又小又难吃,实际上算起来,和德克士价钱差不多。

而且由于德克士的大批量进货,成本还会低些,这间接也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了好处。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你用一样的价钱买的稍微大块的金帝巧克力实际上和那块看起来稍微小点的德芙的重量其实是一样的?对,天下没有便宜的东西,你省下来的钱,总会在别的地方花出去,比如你吃了校门口的那个鸡腿后感觉不饱,又在旁边买了一碗面,结果想来还不如狠下心去买德克士的套餐,现在还正在打折,还会送你一个水杯,而你恰好在回去的路上又因为需要买了一个水杯。

后悔了?但是我相信你下次还会犯这样的错误。

还有就是商家的优惠活动。

实际上,在优惠的时候商家仍然要赚钱,只是赚得要相对少一点而已,所以,商家为了促销而让利在理
论上是成立的。

但是,你要清楚,只有你正需要那些商品时那些优惠才能替你省钱,否则,爱贪小便宜(大多数节俭的人都是这样),看到促销就去血拼,最终受伤的只能是你的钱包。

此外,眼光要放得远一点。

比如你是否在移动公司推出充五十送五十的时候无动于衷,想到手机上还有几十块钱,然后几个月后又在催费短信让你忍无可忍后又去老老实实的缴费?听到那声阴险的“缴费成功”,心里是否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对,几个月前路过移动公司大字横幅的你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因为你在短期之内不会去火星,手机话费是迟早要缴的,不管赠送的话费是分10个月送还是20个月送也好,既然你在那段时间之内都不大可能会甩掉这张卡,你就可以大胆地充,反正电话也是你自己在打,省的也是你自己的钱,移动公司送你的是话费,它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几个数字,而你解放出来的是人民币!
钱要用在刀刃上,可以将某几样东西集成起来。

比如,与其买一个mp4和一个普通手机,再购一个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不如买一个诺基亚N97,这样你只花了一样钱,既得到了你所需要的所有功能,又得到了一款令朋友羡慕的时尚手机,而且看看预算,绝对还有不少盈余!
所以,当一名铁公鸡,一毛不拔,最终的下场只能是被当成废铁卖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