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望月_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望月》教学设计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08《望月》教学设计五21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答)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感知大意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2、交流讨论: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相机解释:小外甥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闪烁光斑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一)感受月色美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望月》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月亮的问题,如“ 你们觉得月亮像什么?”、“你们曾 经在哪里看过最美的月亮?”等,引 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引入课文。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的相关背景和创作 该文的目的。
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望月》的作者和相关背景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和意义。
情感目标
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感受到月亮的美,培养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注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意识。
Hale Waihona Puke 2第二课时:文本解读与内容分 析
介绍适合《望月》主题的互动 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课堂 互动软件等,以增强课堂互动
效果。
参考书目
《中国月亮文化史》
详细阐述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 影响,为理解《望月》主题提供文化 背景。
《唐诗三百首》
选取与月亮相关的唐诗进行解读,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 意义。
《文学理论教程》
从文学理论角度分析《望月》的写作 技巧和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进 行课堂展示。
教学资源
推荐相关书籍、文章、网 站等,为学生提供拓展学 习的素材。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表达对月亮的感受和理解。
作业要求
字数不少于500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体现个人特 色。
04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诗歌《望月》的图片、生字词、教学设计等。
2. 教学道具:月亮图片、月亮挂饰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月亮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征。
(2)引导学生说出与月亮相关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月亮的情感体验。
5.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创作。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将诗歌《望月》背诵给家长听。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完成相关生字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月亮,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月亮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理解诗歌:(1)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诗歌:(1)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表达与创作:(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使用《望月》的韵律和格式。
四、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完成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练习。
3. 写一篇关于月亮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望月》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在作业设计方面,通过朗读和背诵、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练习以及小作文的写作,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望月》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
1.1.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1.1.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背景介绍2.1.1 介绍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1.2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1.3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律。
三、教学内容3.1 教材分析3.1.1 教材内容:选取《望月》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美。
3.1.2 教材处理: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1.3 教学资源: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
4.1.2 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4.1.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5.1.2 古典诗词韵律特点的掌握。
5.1.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5.2 教学重点5.2.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2.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5.2.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由于字数限制,后续章节无法全部呈现,但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思路进行拓展。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投影仪、电脑、显示屏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6.1.2 《望月》全文打印稿,准备给学生们阅读和笔记。
6.1.3 古典音乐或自然环境的音频资料,用于营造氛围。
6.1.4 相关唐诗的图片或画作,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配上轻松的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7.1.2 简要介绍诗人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课文《望月》教案设计范文
《望月》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望月》,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月亮,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月亮景象,讨论月亮的变化和特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或句子。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望月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珍惜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望月》。
(2)运用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或句子。
(3)思考如何珍惜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2. 课后作业:(1)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和特点。
(2)家长协助学生收集与月亮相关的故事或诗歌,进行家庭阅读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月亮主题的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月亮主题的绘画或手工艺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月亮的喜爱。
《望月》教案设计2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提高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创造性地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望月》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诗歌《望月》的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氛围。
(2)简介诗歌《望月》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望月》,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领会作者的意图。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望月》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是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形式。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5. 欣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望月》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可以是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望月》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望月教学教案设计
望月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3)学会使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背诵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2)培养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3)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诗歌意境的理解;(3)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词语的理解;(2)诗歌情感的把握;(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文《望月》;(2)相关月亮的图片或视频;(3)诗歌解析资料。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2)电脑;(3)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月亮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2)引导学生分享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月》;(2)学生自读,理解诗歌内容;(3)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3. 欣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2)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小组分享,互相学习。
4. 背诵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3)小组展示,互相评价。
五、作业布置1. 背诵《望月》;2. 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作文;3. 收集其他有关月亮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望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知识:(1)介绍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2)讲解月亮的神话传说。
教师教“望月”教案分享
本文将分享一份教师制作的“望月”教案,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教师。
本教案主要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旨在加深学生对月亮的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2.认识“望月”这一月相3.学会观察月球的形态和特征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月亮的形态和特征2.月相的变化规律3.“望月”这一月相的特征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问答式教学法3.互动式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教具:月球模型、投影仪、PPT、图片等2.课件:月亮的形态、月相的变化、望月的特征等内容五、教学过程1.引入:“大家看过月亮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探究月亮的形态和特征。
”2.呈现: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态和特征,并让学生口述月球的特点。
3.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和图片,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4.问答: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互动:让学生和同伴一起进行小组互动,尝试互相描述月亮的形态和特征。
6.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复述月相变化规律和“望月”的特征。
七、教学反思1.本次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2.在预习和备课方面,需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具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呈现和解答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和互动。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也能带动班级氛围的积极和融洽。
通过本次教案分享,我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科学教育,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和有意义。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7篇)《望月》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1)师生交流(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1)学生读课文【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3)3—一三小节写了什么呢?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
(教师板书:挑战背诗)(4)14-21小节呢?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
(教师板书:谈论月亮)【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
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6)师生交流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望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古代诗人对于月亮的赞美之情;2.能够背诵《望月》这首古诗;3.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与情感,并能运用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诗歌朗读与解析:教师将诗歌《望月》进行朗读,并解释其中的意象、情感与意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情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
2.背诵与默写: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朗读,并尽量模仿教师的语调与节奏进行背诵。
随后,让学生进行默写,检验他们对于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3.制作诗歌读本:让学生准备一本小本子,将这首诗歌抄写其中,并在旁边进行注释和思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旁边进行涂鸦或创作。
4.诗歌创作: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如何去描绘月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向他人分享他们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代诗歌赞美月亮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于月亮的兴趣和好奇心。
2.朗读与解析(10分钟):教师朗读《望月》这首古诗,并解释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鼓励学生思考诗中的隐喻与比喻,并分析这些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3.学生跟读与朗读(10分钟):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诗歌朗读,并尽量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
随后,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展示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表演与默写(15分钟):选择一些学生进行诗歌的表演,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诗中的形象和情感。
随后,让学生进行诗歌的默写,检验他们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5.制作诗歌读本(15分钟):让学生准备一本小本子,将《望月》的内容抄写到其中,并在旁边进行注释和思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旁边进行涂鸦或创作。
6.诗歌创作(25分钟):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如何去描绘月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向他人分享他们的创作。
7.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拿出自己的诗歌读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的感受和想法。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诗歌《望月》的字词理解和意境感受。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望月》的文本。
3. 相关的背景资料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b. 提问学生对月亮的了解和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2. 诗歌阅读:a. 分配诗歌《望月》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b.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诗歌解析:a. 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b.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4. 朗读和背诵:a.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b.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5. 创作练习:a. 引导学生以望月为主题,进行诗歌或故事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b.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给予鼓励和评价。
a. 回顾诗歌《望月》的主要内容和意境,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b. 强调诗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深入的理解。
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创作出有意义的诗歌或故事。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赏月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月亮的美丽和宁静。
《望月》教学教案
《望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皎洁”、“思念”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望月》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1)诗歌的韵律特点的分析。
(2)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望月》的原文和译文。
(2)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望月》。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月亮的美丽景象,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对月亮的联想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歌《望月》,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歌。
3. 词汇学习:(1)教师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皎洁”、“思念”等。
(2)学生通过举例或组词的方式,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如诗句的排列、韵脚的运用等。
(2)学生通过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模仿创作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注意运用学到的词汇和韵律特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望月》的内容、词汇和韵律特点的理解程度。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望月教案1
《望月》第二课时活动单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学习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活动方案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望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题(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想一想,你平时看见的月亮是怎样的,谁再来读一读)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有月的夜空是那么的宁静而优美,让我们沐浴着它的清辉,一起轻轻的读课题!现在,让我们也加入到这赏月的行列中,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根据活动一要求自学活动一自主学习: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令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2、细读、品味画出的词、句3、想一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合作探讨:1、小组内品读画出的词句2、讨论你想用哪个词形容江上的月光展示交流1、一小组中心汇报,其他组补充。
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生2: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生3:朦胧,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3、用一个词形容这江中的月亮(板书:江中月)4、小组推荐一人为代表读这一段,其他人评议,最后齐读过渡:是啊,月亮是皎洁的,月色是迷人的,如此迷人的月光叫醒了江轮上的一对旅人-------“我”和小外甥,他们来到了甲板上,根据活动二自学活动二:自主学习: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20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2、想一想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应的句子)合作探讨:1、小组合作分角色读或表演2、讨论从文中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借月诉说什么呢?3、在小外甥眼里月是怎样的?展示交流:1、请两组展示对诗部分。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7篇)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7篇)望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
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词美、想像美)。
(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二、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齐读上节课作业要求:读一读课内课外描写月色的美文;听一听关于月色的音乐;找一找描写月色的诗词;画一画文中所描写的月色美景;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月色美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把可在交流社区中展示的内容早日上传)交流展示。
三、自主探究选择你喜欢学习的某一方面或课文所有内容,认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浏览相关资料,完成学习目标。
1、诗词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
(3)与学习伙伴对诗。
2、想象美:(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小外甥的幻想说明了什么?(2)感情地朗读小外甥幻想的句子。
(3)再次欣赏网站中美丽的月色,联系生活,说说你幻想到了什么?四、合作交流学习成果。
1、感受诗句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三回)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五字我也五字)(明知故问、抒发思乡情怀、诗人都在江上赏月)(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
(聪明好学、爱幻想)(3)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望月》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望月》的内容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生字词的掌握和正确运用。
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培养。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月亮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情感态度的反思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望月》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作文本。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阅读和思考。
舒适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你们对月亮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联想?”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或故事,为进入课文学习做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望月》,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询问同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
5.2 评价方式: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上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分享和讨论,给予表扬和指导。
《望月》获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10篇)
《望月》获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10篇)《望月》获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1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围绕望月写了哪些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欣赏古人眼中的月,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写法。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欣赏古人眼中的月,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预习导学:一、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把课文读流利。
家长评价:2.在正确的音或字下面画上横线。
安(详祥) 光(斑班) 呼(做作)白玉盘(tiāo tiǎo)挑战气氛(fēn fèn)吐(tǔ tù)洒3.解释带点的字。
不假思索绘声绘色镀:二、认真阅读资料链接:1.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2. 赵丽宏,1952年生于上海,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著作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诗人、散文家,出版著作70余部,散文、诗和报告文学曾30余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部分作品被选入大学、中学教材。
三、认真阅读书上出现的古诗句,在诗句后写上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四、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句,写几句。
五、思考:课文围绕“望月”写了哪些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望月注意:望月的望上面第三笔是“竖提”。
在你的心目中,月亮是什么样的?学生说。
《望月》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望月》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渗透学法,关注本文特有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营造氛围。
读课题,回忆作者望月所望的三个月亮分别是——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板书)二、品“江中月”,感受月色美。
1、出示第二小节,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一看这是怎样的月色?提出学习要求:及时画下让你心动的词或句子,再细细地品味。
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画--品--摸)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感受月色之美。
初步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
4、师小结学习方法,板书。
配乐朗读。
三、吟“诗中月”,感悟人文美。
1、引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3、出示文中诗句,分角色对诗。
4、学生再次运用“画—品—摸”的学习方法,学习品读诗句5、交流:再次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6、师小结,板书。
(师生对诗)7、学生赛诗。
四、想“心中月”,激发创造美。
1、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指读)2、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说像天的眼睛呢?体会比喻之恰当。
3、指名读,板书:一个童话4、(重新排列文字)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齐读5、学生写眼中的月亮像什么?6、交流,师小结板书。
7、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文章到此结束了,用上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为什么又要用上一个省略号呢?五、总结全文,感受月之魅力。
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你的眼中就会有一个怎样的月!这就是——景语皆情语!这也是今天这堂课我们学到的一个写作本领!六、课后作业:(机动)1、背诵第二自然段。
《望月》教案设计2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望月》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望月》诗意的理解和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诗中意境的感悟和对诗词情感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对《望月》的诗意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境的感悟和对诗词鉴赏的方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月亮为主题,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月亮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望月》诗意:对诗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3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鉴赏古典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中意境的感悟和对诗词鉴赏的方法。
4.5 总结与拓展: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提出对月亮的向往和欣赏,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他们对《望月》诗意的理解和诗词鉴赏的心得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望月》诗意和诗词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望月》诗意和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月亮主题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望月》诗文和相关诗词鉴赏指导书籍。
7.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7.3 网络资源: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月亮、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第八章:教学时间本章内容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于讲解《望月》诗意和诗词鉴赏方法,第二课时用于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望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生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到小外甥和月亮、“我”和小外甥之间美妙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赏月,复习交流
1、链接播放音乐视频——《望月》(课前播放)
/u/vw/8775763
师: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美丽的。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欣赏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回答,复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
……
师:真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2、拓展练习一:
师:你觉得这里的月光像什么?(引导学生从月光的质、色、感觉等方面去想象)生:她像一片银纱从天上飘下来。
生:我觉得月光像一件装饰品……
师:如青纱漫舞,真美。
链接图片,便于学生感受月之美。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 1&word=%D4%C2%C1%C1%CD%BC%C6%AC
(过渡语)师:美,可以用画笔描绘;美,可以用文字叙述;美,也可以用声音来表达。
我们试试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填空朗读)
月亮出来了,____________它的清辉。
月光________在长江里,江面被___ _____,_________江水中,有千点万点____________的光斑在_________。
4、个别读,相机指导。
“洒”、“晶莹闪烁”和“镀”。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
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本环节创设了音乐、画面、语言等情境,寓讲于“听”,寓讲于“读”。
二、赏诗,精讲点拨
(过渡语):正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月色中时,小外甥悄悄的来到了“我”的身边。
请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让你迷惑或感兴趣的字和词。
帮助学生理解“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中的“叫”字。
(“叫”字,表现了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挚爱。
)
1、小外甥要求比赛背诗,他们都吟诵了哪些诗句呢?
指名读。
2、解诗
月,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诗人借月亮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
同学们,你能说说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诉说着什么?(学生说说作者、诗意。
)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说的诗句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俩的不同之处:浅显、易懂;深奥一些。
(2)指导朗读:
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说的诗句也不同。
小外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我”是个长者,应该用什么语气?(稳重、老练、成熟)
让学生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3、为什么文中出现了“…………”一般的省略号不是六个点吗?
(这儿是省略段。
强调读书要注意标点符号。
)
4、师:我相信在同学们心中,还有许许多多写月亮的诗。
谁来读,也可以背诵你心中的诗。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设计意图】对诗的环节很有韵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月景,吟诵着月诗。
月下对诗,意境深远。
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想月,交流反馈
(过渡语):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自学14-20自然段,完成课堂练习。
(1)小外甥把月亮比作______________.
(2)文中“闭上了”指__________,“圆圆地睁大”指___________。
(3)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组交流反馈。
师:小外甥多爱幻想啊,他的话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动作也是那么天真可爱,请同学们大声自由读一读14-20自然段。
同位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2、想一想
在天真活泼的小外甥眼里,月亮是“天的眼睛”。
那么在聪敏好学的你们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指名回答。
3、(师播放轻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
师(伴随音乐朗读):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4、完成课堂练习:
请你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把想到的写下来好吗?
(写好后,小组交流,推荐代表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幻想,让他们去想象,去表达,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体味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萌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
四、读月,拓展延伸
链接:/htm/xiandai/zzq/zzqsw002.htm
《荷塘月色》(节选)
1、师:朱自清眼中、笔下、心中的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说一说。
生:宁静之美、朦胧之美、轻柔之美……
2、浅谈中国的月亮情结。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设计意图】关于月亮文化,我在这节课只是作了大胆的尝试。
因为文中的月景、月诗、想月就是中国月亮文化的缩影。
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文化的热爱。
作业设计:
1、大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自己听。
2、读两篇描写月亮的文章。
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光之美
古诗之美
想象之美
教学反思:
《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
文章中描写的月光、古诗和小外甥的想象是非常美丽的。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纯净而深远的,语言是清新而隽永的。
因此耐心引导学生品读、体味是非常重要。
品读的是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背诗句后所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感悟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大胆的想象——把月亮当作天空的眼睛。
通过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朗读得很动情,能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体味的是文中蕴含的美好意境。
月光下的江景如此美丽,诗句的含义如此深远,外甥的想象如此独特……我采用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让他们感受到小外甥和月亮、“我”和小外甥之间美妙的关系。
不过从教学效果来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还有点难度,也许是他们没有那种生活经验,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吧!我觉得多观察,多读书,是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帮助他们的!
关于月亮文化,我在这节课只是作了大胆的尝试。
因为文中的月景、月诗、想月就是中国月亮文化的缩影。
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