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教案 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案A

教学目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重点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的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作者介绍。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他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释词正音

仰之弥(mí)高、锲(qiè)而不舍、兀(wù)兀穷年、沥(lì)尽、群蚁排衙(yá)、迥(jiǒng)乎不同、气冲斗(dǒu)牛、校(jiào)补。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出自《论语·子罕》,弥,更加。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舍,放下。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沥,滴。

漂白:语出闻一多诗歌《静夜》:“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生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列两旁,称为“排衙”。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校补》:指闻一多著的《楚辞校补》。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警报迭起:这里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接连。

四、整体感知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过渡: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五、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第1、2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六、课堂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今天学习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明天我们就探究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