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篇目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六(下)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六(下)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8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 ,长郊草色绿无涯。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2.斜阳流水推篷坐,。

(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3.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暝”的意思是,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

(2分)7.本诗颔联通过“明月、青松、泉声、泉流”描绘了一幅的“山间月夜图”。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上文选自《》(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齐人固善盗乎?10.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王家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___”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

(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_____)众皆弃去(____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2)众皆弃去(_______)(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_____)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

(_____)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书戴嵩画牛》选段,回答问题。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画龙点睛张僧sēng繇yóu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yú,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字词解释:于:______ 每:______ 即:______ 以为:______ 诞:______因:______ 须臾:______ 破:______ 者:______ 皆:______2陈蕃有大志陈蕃年十五,尝闲处chǔ一室,而庭宇芜wú秽huì。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3 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字词解释:尝:_______ 芜秽:_________候:______ 谓:______ 孺子:______待:______ 处世:______ 扫除:______ 安:______清世:_______ 甚:______3少年志存高远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

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恒炫于众。

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途与少年遇。

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

”少年不应。

富者复曰:“尔随吾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作色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 左右欲殴之,少年瞋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字词解释:昔:______ 甚:______ 伐薪:______ 则:______ 览:______者:______ 衣:______ 锦:______ 恒:______ 于:______左右:______ 罗:______众:______ 尔:______ 如此:______尚:______ 应:______复:______ 吾:______ 逐:______ 者:______ 作色:______ 徒:______ 志存高远:______若等:______ 殴:______ 瞋目:______ 尔辈:______亦:______ 不顾:______ 去:______4迂公修屋有迂yū氏者,世称迂公,性吝lìn啬sè。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作者是宋代的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拊掌大笑。

______ (2)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3)谬矣。

______ (4)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

[4]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拔树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B.低头思故乡(《静夜思》)C.故草木不生D.依然如故[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

[3]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沪教版六年级下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下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

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一)班级姓名学号三八《论语》八则1.《论语》,家经典,由的的弟子编撰,他是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说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知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好5.择其善者而从之6.温故而知新7.欲速则不达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亦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尝寝三九天时不如地利1.课文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

2.文章在文中强调的观点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3.从文章内容来看,巩固国家或成就大事,需要三个条件那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

4.从文章中我们学到了国家、社会、科技,包括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

就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要建立社会。

5.环而攻之而不胜环6.池非不深也池7.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8.委而去之。

委去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以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11.亲戚畔之亲戚畔12.天下顺之。

顺四一《吕氏春秋》两则1.选自由编撰2.刻舟求剑在文中的意思现在比喻3.两则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引婴投江者的荒谬表现在5.楚人找不到宝剑的原因6.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引7.其子岂遽善游哉?遽8.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任悖9.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涉坠10.遽契其舟曰遽契1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惑2008-6-5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二)班级姓名学号四二橘逾淮为枳1.文章选自晏子是时期齐国政治家。

2.从文中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人?。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4.今方来5.为其来也为6.何坐坐7.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8.缚者曷为者也?曷9.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10.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然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

耶1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13.寡人反取焉.病四三螳螂捕蝉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姓名)2.蝉、螳螂、黄雀,此三者在树上的目的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本文讲述的故事后来演为它常常用来比喻:。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

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等到。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A.患记问不若人。

B.书不可不成诵。

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D.用力多者收功远。

[3]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

自古以来,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勤奋读书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读和朗读是两种读书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句子)。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鲲①鹏②之变北冥③有鱼,其名为④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⑤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⑥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⑦。

——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注释)①鳃(kūn);传说中的大鱼。

②鹏:大鸟的名字。

③北冥(míng):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冥,通“溟”,指海。

④为:叫作,移为。

⑤为:变为,成为。

⑥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⑦若垂天之云: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若,好像。

垂,通“陲”,边际。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鹏之背(bēi bèi),不知其几千里也。

[2]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出鲲鹏奇特的形象。

2. 文言文阅读。

杀骆驼破瓮昔①有一人,于瓮②中盛谷。

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①。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①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⑤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①昔:从前;古时候。

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

④用:采纳。

⑤痴:傻、愚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一老人来语之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教汝出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刀斩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杀驼而复破瓮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9-2020年度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 附解析

2019-2020年度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 附解析

2019-2020年度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附解析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试卷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2.孰为汝多知乎?汝──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严峻──4.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见微知著──2、用“察”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小明看书入了迷,根本没有()到妈妈已经走到他的身边。

(2)我们不留心()身边的事物,就写不出好文章。

(3)最近,国家领导人来我市进行了()。

3、我能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

()疾病()知识()信息()文明4、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回忆了过去的往事。

新课第一网B、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看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抓住加点的词语分析句意,然后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的词。

1、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年味变得()了。

2、种树人十几天才来一次——种树人来得()。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日子过得()。

4、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镭提炼得()。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红泥小火炉,。

(《问刘十九》白居易)2.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3.岭下看山似伏涛,。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4.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5. 苇蓬疏薄漏斜阳,。

(《泛吴松江》王禹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这首诗中以动写静的一联是。

(2分)7.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尾联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D.这首诗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0.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2019-2020年度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 含答案

2019-2020年度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 含答案

2019-2020年度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试卷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患措B、突然,狂风和暴雨一齐倾泻下来。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国一项大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序幕。

2、先比一比,再各组两个词语写下来。

框( ) 峻( ) 蝉( ) 债( )眶( ) 竣( ) 婵( ) 绩( )3、看拼音,写词语。

4、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橱震振( )窗()艺 ( )柜 ( ) 奋 ( )颤()慑5、词语模仿秀。

古为今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成千上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愤愤不平: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密密麻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_而射之。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____________的人,能比较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红泥小火炉,。

(《问刘十九》白居易)2.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3.岭下看山似伏涛,。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4.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5. 苇蓬疏薄漏斜阳,。

(《泛吴松江》王禹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这首诗中以动写静的一联是。

(2分)7.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尾联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D.这首诗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0.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红泥小火炉,。

(《问刘十九》白居易)2.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3.岭下看山似伏涛,。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4.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苏轼)5. 苇蓬疏薄漏斜阳,。

(《泛吴松江》王禹偁)(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这首诗中以动写静的一联是。

(2分)7.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尾联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D.这首诗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0.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掩耳盗铃吕不韦撰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亡:_____________ 钟:__________则:__________ 负:_______________锤(chuí):____________ 况(huàng)然:__________遽(jù):_________ 悖(bèi):_______[2]写出句子的意思:范氏之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人闻之,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加点的字:(1)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2)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4)睨之,久而不去(______)(5)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6)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卷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卷

六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一)《论语)八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 加点字翻译。

而: 时: 习: 说: 乐: 愠: 知: 君子: 2. 句子翻译。

(2)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 . 加点字翻译。

之: 为: 知: 2. 句子翻译。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 . 加点字翻译。

者: 好: 乐: 2. 句子翻译。

(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 . 加点字翻译。

师: 择: 从: 2. 句子翻译。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 1 . 加点字翻译。

而: 以 : 2. 句子翻译。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 . 加点字翻译。

凋:2. 句子翻译。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 . 加点字翻译。

欲:达:2. 句子翻译。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 . 加点字翻译。

尝:寝:以:2. 句子翻译。

(9)这八则格言主要谈论的是哪几方面的道理?(10)这八条格言选自《》,是由编撰。

1 . 加点字翻译。

天时 : 地利 :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 夫: 池: 兵: 委: 去: 域: 以: 固国: 威: 畔: 亲戚: 顺: 故: 2. 句子翻译。

(1) (2) (3)(三)《吕氏春秋》两则(1)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3)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4)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 加点字翻译。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列子的本名是_________,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2]填写表格2. 课内阅读。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选自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请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填序号)敏()知()厌()诲()A.满足 B.聪敏 C.同“智”,智慧 D.教诲[3]请你说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句子的句式,填写序号。

A.反问句 B.比喻句 C.疑问句(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________)(3)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3.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弈秋(______)鸿鹄(______)弓缴(______)弗若(______)[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思/援弓/缴而射之[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阅读《天时不如地利》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常“孔孟”并称。

他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著有《孟子》。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实施“仁政”的必要性。

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三、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论据: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进攻“不胜”-------天时不如地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防御“去之”-------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人和”必胜)四、写作特色(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

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

这是为了迎合诸候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五、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

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今义:到……去•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

•3.虚词。

•之代词他亲戚畔之•助词的三里之城•动词到寡助之至•而顺接,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冽•表修饰“着、地”:夫环而攻之逆接,表转折“却、但是”:攻之而不胜2019-2020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篇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翻译下列句子:(1)委而去之(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 从中可以反映孟子_ ______ 的政治思想。

(2)全文论述的中心论点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论战来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3)本文主要的论证是:。

(4)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5)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8)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七巩固练习:解释黑体字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9、池非不深也()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1、以: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②以天下之所顺以:翻译句子: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八、反馈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兵器 B寡助之至至:极点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 D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橘逾淮为枳》一.词语翻译1.晏子将使楚使:()2.臣请缚一人请:()3. 吏二缚一人诣王诣:4. 齐人也,坐盗。

坐:()5. 缚者曷为者也为:()橘生淮南则为橘为:()生于淮北则为枳为:()6.齐人固善盗乎善:()7.其实味不同实:()8. 水土异也异:()9. 入楚则盗入:() 10. 寡人反取病焉病:()11. 何坐何:()二.句子翻译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2.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三.内容理解1.楚王羞辱晏子的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答:---------------------------------------------------------------------2.晏子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是什么?答:--------------------------------------------------------------3.晏子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句结束论辩,说说句中隐含的对齐楚两国的评价。

齐国:--------------------------------------------------------------- 楚国:---------------------------------------------------------------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出了晏子哪些值得人钦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答:---------------------------------------------------------------- 四.常识填空晏子,名,字仲平,时期齐国政治家,以善于著称。

《引婴投江》1、《引婴投江》一文出自,是由时期(人名)组织门客编撰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2)人问其故.()(3)其子岂遽.善游哉()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4、读完上文,你获得怎样的启发?《刻舟求剑》一.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各2.5分)⑴、有过.于江上者过: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⑵、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引:人问其故.故:⑶、此.其父善游此:此其.父善游其:⑷、此其父善.游善:其父虽.善游,虽:⑸、其子岂.遽善游哉?岂:其子岂遽.善游哉?遽:⑹、以此任.物任:亦必.悖矣必:⑺、亦必悖.矣悖:楚人有涉.江者涉:⑻、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坠:遽.契其舟遽:⑼、遽契.其舟契:是.吾剑之所从坠是:⑽、舟止.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11)、求剑若.此若:像不亦惑.乎!惑:糊涂二、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33分)1.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2.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3、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4.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5.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三、写出古文的寓意(12分)《引婴投江》:《刻舟求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