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课程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基本的课程观

(一)关于课程目的

●发扬社会优秀传统,促进人类智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文化习惯,强调严格的智能训练。

●传授社会文化遗产和进行理智、道德训练。

●培养英才。

(二)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选择标准

在课程内容选择、设置上,要素主义者主张以“共同不变的文化要素”为基本原

则要素主义者认为知识就是西乡和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知识的获得过程即真理的发

现与接收过程。因为诊疗历史永恒的,所以知识也是永恒的。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永

恒不变的要素是“知识的基本核心”。驾驭的任务就是使这种文化要素在每一个新生

代中再现出来。

1、主张课程内容应该是“文化要素”

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民族的利益。

●要有长期目标。

●要包含价值标准。

“课程中应包含某种有关集体的价值标准,也就是社会上传统阶级的社会文化价值标准、本国政治、思想界领导人的价值标准,以及西方文明的伟大著作家的价值标准”。——巴格莱

2、强调学科中心和教材的逻辑组织

要素主义热内,学校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若给学生头功未

分化的经验,学生势必自己要对他们加一分化和组织,者将妨碍教育的效能。给学生

提供风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

由若干们学科组成,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这样,每一门学科及其发挥的智

力训练的价值都鞥得到发挥,不致造成活动课程那样相互混淆以致削弱的现象。

●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否则影响效能,强调学

科课程的重要性。

●教材编制问题:关注永恒的知识和价值。

3、不同阶段有不同要素

●小学阶段:阅读、说话、写作、拼音和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和生物科

学、外语。

●中学阶段要把小学阶段的要素加以扩大,如算术变成数学(代数、几何、三角、

微积分),自然科学变成物理化学地质学。

●强调一些要求严格的科目如拉丁语、代数几何等对心智训练有独特的价值,应

必修。

●次一等的要素是美术、音乐和体育。

●30、40年代。巴格莱:

巴格莱代表要素主义者指出“有效的民主要求文化上的共同性”。在教育上这

意味着要是每一代拥有足以代表人来最宝贵的要去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

和理想的共同核心。在巴格莱等要素主义者看来,这些最宝贵的文化要去包括

以下方面:

(1)首先出现在有组织的教育总的内容是记录、计算和度量。

这并不是偶然的,每个文明社会都建立在这些内容之上,一旦失去这些基本要

素,文明将不可避免地崩溃。

(2)人们的直接经验之外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是公认的普及教育要素之一。

(3)文化遗产中还有调查研究、发明和创造力方面的内容。

(4)在初等教育中健康教育是基本的工作,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也有重要的地位。

巴格莱认为,这些文化要素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所认可的的要素一览

表将进一步扩展。

●50、60年代。

50、60年代的要素主义这在美国复兴并迅速占据美国教育主导地位的历史原因

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雄过程中美国的了几、教育暂时落后所致。以史学家贝

斯特为会长的“基础教育委员会”是该时期要素主义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密斯在《基础教育委员会纲领》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标主要有:

(1)教学生如何读、写、算。

(2)传授关于民族遗产和民族文化的事实。

(3)在(1)、(2)的进行过程中,培养智力并激发思考的乐趣。

(4)提供道德判断的环境。

如果缺乏这种环境,教育仅仅是动物式的训练

康南特接受纽约卡基基金会的资助对美国中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于1959年

提出了报告《今日美国中学》。在该报告中康南特提出了课程计划,该课程计划包括两个部分。

●加强中学的基础学科(“新三艺”)。

●高中四年,学生应学习数学、英语、外语四年,科学和社会三年。

●由此可见,50、60年代的要素主义者的课程标准与30、40年代的要素主义者

相比,大大增加了学术性课程的比重,尤其提高了外语、数学、科学(即所谓

“新三艺”)的学术水准。

70年代初期,尤其是在1973年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期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学校里暴力犯罪增多,旷课普遍,公众对政府的疏离感加深,文化气候产生了

浓厚的怀旧情绪。一般认为这是“回到基础学科运动”产生的社会土壤。该运

动代表了70年代美国政治生活的右倾倾向。该运动没有发言人和论坛,也没

有宣布过原则,而是一种自发的实践运动。该运动的课程主张可概括如下

●70年代的要素主义者:

(1)小学阶段强调读写算。

(2)中学阶段集中教授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

(3)取消点缀性课程,如编制、吹笛子、做布娃娃等。

(3)取消选修课,增加必修课;等等。

由此观之,70年代的要素主义与50、60年代的要素主义相比大大降低了课程

的学术型对象和省的种植方面甚至比30、40年代的要素主义还要严重,可以

说是把要素主义课程范式的保守性推向了极端。

80年代以后的要素主义者:1981年成立“国家优质教育委员会”具有明显的要素主义倾向,该委员会在1983年提交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

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对课程内容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报告指出,所有的中学生拿到毕业文凭,必须修下列课程:

(1)英语4年

(2)数学3年

(3)自然科学3年

(4)社会科学3年

(5)计算机科学半年

该报告进一步写道“无论学生再教育上火工作上的目标是什么,新的基础训练知识是离校后的年月中取得成功的基础因此,他们构成现代课程的核心,在这些水平训练上共有的高水平教育,与美术、表演艺术和外语一起,构成我国文化的意向和精神。”

由此看来,80年代以后的要素主义者既吸收了传统要素主义、继承文化遗产、培养优异智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因素,又汲取了进步主义和人本主义倡导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公平理念,从而把要素主义课程范式发展到新的阶段。

(四)接受教学

要素主义者提倡“接受教学”,这不仅是其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的必然轮,而且与其知识中心的课程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要素主义者无一例外的倡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因为教师即知识和真理的占有者,教育的过程即教师通过知识与真理的传递而使学习者的心智能力发展到成人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要素主义把教师放在教育这个大千世界的核心位置。这种教师必须接受过通才教育,具有有关学习领域的广博知识,对儿童心理学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理解,传授事实、知识和理想给年青一代的能力,能正确评价教育的历史——哲学基础,并且忠实于自己的工作——布里克曼

学生则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

学生是一种容器,学校尽量多的往那里灌注传统和客观世界组织起来的内容——布拉梅尔德

2、教育即心智训练的过程

大多数要素主义者赞同智力训练理论,认为优良的教学即通过文化遗产的传递二队学习者的心智和道德进行良好训练的过程。巴格莱重建了智力训练理论。贝斯特的基本观点是:“学校的存在总要教写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

通过文化遗产的传递而训练学生的心智和道德

凡是不重视有训练的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要遵循努力原则,要求严格的学术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