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京派”“海派”的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左翼”“京派”“海派”小说(3课时)

第一节左翼小说

一、蒋光慈的初期革命文学创作

1.“革命+恋爱”题材;革命浪漫蒂克的创作倾向

具有强烈的政治鼓动性,但思想大于艺术,观念大于形象,概念化、公式化较为严重。

2.小说代表作:《少年漂泊者》《短裤党》《田野的风》

二、柔石及其《为奴隶的母亲》

《二月》(1929年)

通过主人公萧涧秋在芙蓉镇的经历,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进行了思考。否定了陶岚的个性解放主义,陶慕侃的人才教育主义,方谋的三民主义等。

《为奴隶的母亲》(1930年)

采用白描手法,以深切客观的写实,表现了一个悲惨的“典妻”故事,塑造了春宝娘这样一个忍辱负重的中国普通农妇形象。表现了她的精神痛苦。

柔石的作品脱离了当时左翼文学的概念化倾向,达到了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三、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1.《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年),塑造了莎菲这一“五四”退潮后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出的伤感、颓唐、自恋自悼的情绪,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助情境下的知识分子的“时代病”的真实写照。作品表现了丁玲强烈的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

2.《水》(1931年)标志着丁玲创作由个性文学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四、“东北作家群”之萧红的创作

1.东北作家群:P108。《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是萧红的主要长篇代表作。

2.《生死场》(1934年),鲁迅支持下出版的“奴隶丛书”之一。

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表现了东北农民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小说体现了萧红对普通、卑贱的最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尤其是女性视角下对女性命运的格外关注。描写了王婆、周月英、金枝等群体女性人格与尊严被漠视,生不如死,或如死般生存的不幸命运。

《生死场》在表现“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闭塞、愚昧、落后的同时,也也了北方人民“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写他们在日本侵略者带来的新灾难面前的反抗。

3.《呼兰河传》(1940年12月)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小说写出了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味。萧红童年回忆的笔调中充满了面对故乡时的情感矛盾,一方面是对家乡人们愚昧、保守生活,家乡旧风俗、旧习惯的鲁迅式的批判,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又对故土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自己曾有的儿时生活充满思念与留恋,从而表现出一种哀婉的牧歌情调。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4.萧红体

是萧红创造的独特文体,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体现出小说文体的散文化特征,她以超常规的稚拙浑朴的语言,突破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以自叙传的叙事方式、散文化的结构和诗化的风格构建出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体现了萧红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才能。

五、讽刺暴露文学作家:张天翼、沙汀、叶紫(P100)

第二节京派小说

一、京派小说(P101)

京派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在活动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中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体。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中沈从文、废名、萧乾、凌叔华、林徽因。他们追求文学的自由与独立,远离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创作上体现为立足文化层面对人性、人生的探讨,和现代抒情写意小说形式。

代表作:

1.废名的散文化小说:长篇《桥》《莫须有先生传》

2.萧乾的《篱下》《矮檐》等。

3.芦焚的《百顺街》

二、废名(语丝社冯文炳)《竹林的故事》等

1.京派鼻祖;湖北黄梅故乡的选材

2.他的小说用冲淡、质朴、优美的笔调描写了尚未被现代社会污染的宗法制农村世界及其具有古朴传统美德的纯净的人物。如《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桃园》中的阿毛等,人物的善良纯真与生活的哀惘与苦涩,都以冲淡之笔加以体现。

3.冯文炳注重情趣和意境的营造,有文体家之称。他的语言简僻凝练,情节简单纯净,善于设置人、景和谐、具有整体画面感的意境。语言跳跃、意识流动,注重人物瞬间的心理意识流动,简洁含蓄中有一种写意的美。体现出诗化和散文化的文体特征,并有一种牧歌情调。

第二节海派小说

一、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

海派小说进入30年代,形成了新感觉派小说流派。这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流派。1932年施蛰存主编的《现代》创刊为标志,主要阵地还有《无轨列车》等。主要代表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

主要特点:1.题材上,多表现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特别是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的描写;2.艺术上,采用西方现代派手法,注重捕捉主观的新奇感觉与印象,挖掘人物深层隐秘心理与潜在意识,情节跳跃性强,语言追求陌生化。

二、代表作

1.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开山之作

2.穆时英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代表作《上海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

3.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将军的头》《梅雨之夕》《春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