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PPT
合集下载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

不畏强权,秉笔直书
3.请结合语境,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晋灵公)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
之,(晋灵公)使鉏麑贼之。(鉏麑)晨 往,(赵盾家)寝门辟矣,(赵盾)盛服 将朝。尚早,(赵盾)坐而假寐。麑退, (鉏麑)叹而言曰:“(赵盾)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 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鉏麑)触 槐而死。
《左传》介绍: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 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 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 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 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 《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 《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 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 和《谷梁传》。
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如下几件事上: ①厚敛以雕墙。(贪婪) 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荒唐) ③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残暴) ④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心胸狭窄) ⑤公嗾夫獒焉。 (狠毒)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读准字音
胹 ér 蹯 fán 寘 zhì 畚 běn 溜 liù 衮 gǔn 阙 quē 鉏麑 Chú ní
饮 yìn 嗾 sǒu 獒 áo 箪 dān 橐 tuó 戟 jǐ 弑 shì 诒 yí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请结合语境,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晋灵公)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
之,(晋灵公)使鉏麑贼之。(鉏麑)晨 往,(赵盾家)寝门辟矣,(赵盾)盛服 将朝。尚早,(赵盾)坐而假寐。麑退, (鉏麑)叹而言曰:“(赵盾)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 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鉏麑)触 槐而死。
《左传》介绍: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 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 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 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 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 《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 《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 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 和《谷梁传》。
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如下几件事上: ①厚敛以雕墙。(贪婪) 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荒唐) ③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残暴) ④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心胸狭窄) ⑤公嗾夫獒焉。 (狠毒)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读准字音
胹 ér 蹯 fán 寘 zhì 畚 běn 溜 liù 衮 gǔn 阙 quē 鉏麑 Chú ní
饮 yìn 嗾 sǒu 獒 áo 箪 dān 橐 tuó 戟 jǐ 弑 shì 诒 yí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晋灵公不君正式版.ppt

晋灵公不君
《左传》
解题
• 晋灵公:名夷皋,公元前620 年至公元前607年在位,晋文 公之孙,襄公之子。
•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 用作动词。
晋灵公不君
1、灵:谥号。《逸周书·谥法》郑樵 《通志》均有记载,谥法是给予谥 号的标准,用一些固定的字,赋予 特定的涵义,用以指称死者的美德、 恶德等。
• 第二。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赵穿是赵 盾的族人,晋灵公的女婿,按照礼法,赵 穿杀死国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赵盾作为 正卿,返回国都后应该立刻声讨赵穿,但 他却没有。
春秋笔法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1、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不隐晦事实真相。
2、一字寓褒贬
讨论:《晋灵公不君》哪些地方体
• 夏桀在任时的最大杰作是发明一种名为 “炮烙”的酷刑,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 面燃烧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 那是不可能不滑下去的,滑下去恰恰跌到 炭火上烧死。当别人在这种酷刑中挣扎悲 号时,他沉浸在巨大的快乐之中
•
• 帝辛(?--约公 元前1046),本名 受德,后世称商 纣王,在位30年。 是商朝最后的一 个君主,都于沫, 改沫邑为
• 高洋把平日经常规劝他的两个弟弟高浚和高涣,囚到 地窖铁笼之中,高洋亲自去看他们,纵声高歌,命二 人相和,二人既惧又悲,唱出歌声,声音颤抖。高洋 听了,不禁流下眼泪,然后提起铁矛,向二人猛刺。 卫士们群矛齐下,两个弟弟用手抓住铁矛挣扎,号哭 震天,不久就被刺成一团肉酱。最后连同铁笼,一齐 烧毁。
• 高洋最后做的一件事是,把北魏帝国元姓皇族,全部 屠杀,婴儿们则抛到空中,用铁矛承接,一一刺穿。
• 朝歌(今淇县)。
• 纣王喜欢饮酒,他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
• 他在宫内竖起像树林一样的木桩,上面挂满烤 熟的、煮熟的、烧熟的肉,饿了就吃,吃了就 玩,没昼没夜。
古代汉语晋灵公不君PPT课件

23
❖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 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 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
24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 補過者鮮矣。
“靡不”是一個雙重否定,是加強性的肯定。“靡”,同 “莫”,都是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誰”講。 “初”,本義為裁衣之始,從衣、從刀會意,後引申為一 切行動的開始。 鮮,少也。本義是一種魚的名稱。尟,《說文·是部》: “尟,是少也。”《周易·繫辭》“是故君子之道鮮矣”, 鄭玄注本正作“尟”,可見“鮮”為“尟”的通假字。 為善,一般人都有一個好的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 生命的最後一刻。
❖ 用像面瓜一样的铜锤(面瓜也是黄色的),击打 头顶,使人脑内伤而死.
5
炮烙
❖ 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 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 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6
7
8
9
10
11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少时 ,好声色、好玩狗,在曲沃专门修筑了狗圈 ,给它穿上绣花衣
19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 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而,表假設的連詞。 入,內是古今字的關係。“內”,也就是“納”, 莫,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人”講。 之,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代趙盾。“莫之繼也”是一 個賓語前置的句式。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 會請先:自稱以名是表示謙敬。“請”在這裏是表謙敬 的副詞,請您允許我。 則,連詞,那麼。子是對聽話人的尊稱。之,活用作第 一人稱。代說話人自己。
之:指示代词,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很少见。 20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 將改之。” 三進,即向前走一步行一次伏地叩拜的大禮,以示 莊重。 溜,通霤,本指房頂瓦溝滴水處,這裏代指屋簷下。 所,特指代詞,與“過”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 構,作知的賓語。所字结构:所字后跟动词。 過,過錯,為名詞,這裏用作動詞,犯過錯。所過, 即犯的過錯。 矣,表報道的句尾語氣詞。
❖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 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 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
24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 補過者鮮矣。
“靡不”是一個雙重否定,是加強性的肯定。“靡”,同 “莫”,都是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誰”講。 “初”,本義為裁衣之始,從衣、從刀會意,後引申為一 切行動的開始。 鮮,少也。本義是一種魚的名稱。尟,《說文·是部》: “尟,是少也。”《周易·繫辭》“是故君子之道鮮矣”, 鄭玄注本正作“尟”,可見“鮮”為“尟”的通假字。 為善,一般人都有一個好的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 生命的最後一刻。
❖ 用像面瓜一样的铜锤(面瓜也是黄色的),击打 头顶,使人脑内伤而死.
5
炮烙
❖ 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 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 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6
7
8
9
10
11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少时 ,好声色、好玩狗,在曲沃专门修筑了狗圈 ,给它穿上绣花衣
19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 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而,表假設的連詞。 入,內是古今字的關係。“內”,也就是“納”, 莫,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人”講。 之,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代趙盾。“莫之繼也”是一 個賓語前置的句式。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 會請先:自稱以名是表示謙敬。“請”在這裏是表謙敬 的副詞,請您允許我。 則,連詞,那麼。子是對聽話人的尊稱。之,活用作第 一人稱。代說話人自己。
之:指示代词,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很少见。 20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 將改之。” 三進,即向前走一步行一次伏地叩拜的大禮,以示 莊重。 溜,通霤,本指房頂瓦溝滴水處,這裏代指屋簷下。 所,特指代詞,與“過”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 構,作知的賓語。所字结构:所字后跟动词。 過,過錯,為名詞,這裏用作動詞,犯過錯。所過, 即犯的過錯。 矣,表報道的句尾語氣詞。
人教版语文选修《晋灵公不君》ppt课件

《左传》介绍: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 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 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 为左丘明 所著。
《左传》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天文、 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 经济、礼俗以及鬼神、灾祥、卜筮之事 无不记载,史料价值非常高。
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 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 名的暴君。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 作为“古之良大夫”,又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来? 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如下几件事上: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 作为“古之良大夫”,又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来? 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以下事情
上可以看出来:(1)“盛服将朝”, “坐而假寐”,“不忘恭敬”。(2) 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多次 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 为一个好的君主。(3)体贴下情。看到 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 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 份丰盛的食品。(4)虽然“为法受恶”, 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熟读全文,试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 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 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2.晋灵公不君,是说晋灵公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屠杀宰夫, 不但知错不改,还暗杀、谋害忠臣,哪 里像个国君呢?
《春秋》中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 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是“郑伯克段于 鄢”,集中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特点。
“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 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 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 打败共叔段。对此,《左传》是这样解释 的:由于段未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就 没用“弟”这一称谓,而由于他们是像两 国君主一样交战,所以郑伯对段的胜利也 就称之为“克”,称“郑伯”不称“庄 公”,则是讥刺他没有尽到教育兄弟之责。 可见《春秋》用笔之精细,《左传》也继 承了这一特点。
古代汉语晋灵公不君课件

晋灵公在位期间,晋国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晋国的君主制度是世袭制,即君主的位置由家族成员继承
晋国的君主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
晋国的君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 郡国并行制等
晋灵公是晋国的君主,继位于公元前620年 晋灵公在位期间,晋国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 晋灵公的统治方式残暴,导致人民不满,最终被赵盾等人推翻 晋灵公的继位与统治对晋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赵盾、士季看到这种情况,劝谏晋灵公,但他不 听。
价格 销
原文: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译文:晋灵公不遵守君主的职责,加重赋税来装饰墙壁。 对比:原文简洁明了,译文详细具体,便于理解。 语用:原文使用文言文,译文使用现代汉语,便于不同读者理解。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灵公的暴虐无道 文化内涵: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社会矛盾和民众苦难 影响:对后世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示:警示后人要尊重人权,反对暴政,追求民主与自由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道德的基本要求,晋灵公不君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 诚信待人:诚信是道德的核心,晋灵公不君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 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晋灵公不君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 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是道德的重要体现,晋灵公不君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
晋灵公不君: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灵公的暴行 原文:《左传》记载,晋灵公不君,暴虐无道,滥杀无辜 原文解析:晋灵公的行为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被视为不君 原文影响:晋灵公的行为引起了晋国臣民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衰落
古代汉语晋灵公不君课件

炮烙
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
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 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少时 ,好声色、好玩狗,在曲沃专门修筑了狗圈 ,给它穿上绣花衣
晋灵公不君
1、灵:谥号。《逸周书· 谥法》郑樵 《通志》均有记载,谥法是给予谥 号的标准,用一些固定的字,赋予 特定的涵义,用以指称死者的美德 、恶德等。 乱而不损曰灵
爵盛行于夏商,西周 时期已经少见,但其得 名是宋代的事情。宋人 好古,在收藏、梳理古 物时,看到这种酒器状 如振翅欲飞的羽雀,遂 取其谐音,命名为爵, 其夏商时期的确切名称 反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
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
战国酒器
莲鹤方壶从1923年出土到现在,已经80多 年了。被誉郭沫若先生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 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而,表假設的連詞。 入,內是古今字的關係。“內”,也就是“納”, 莫,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人”講。 之,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代趙盾。“莫之繼也”是一 個賓語前置的句式。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 會請先:自稱以名是表示謙敬。“請”在這裏是表謙敬 的副詞,請您允許我。 則,連詞,那麼。子是對聽話人的尊稱。之,活用作第 一人稱。代說話人自己。 之:指示代词,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很少见。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 ,從臺上彈 人,而觀其辟丸也 。
君,名詞活用作動詞,行君道。名詞“君”放
在否定副詞“不”之後,故活用作動詞。 以,連詞,表示前一動作是後一動作的目的。 彫,刻畫粉飾之義。後以雕替代。 彈,是彈弓。彈人,兩個名詞連用,構成動賓 關係,因此前一個名詞用作動詞。譯為用彈弓 彈人。 “辟”與“避”為古今字,其,指代詞,指被 彈射之人。
3《晋灵公不君》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拓展探究:“春秋笔法”
晋代杜预解释:一曰微而显(微言大义, 暗含褒贬);二曰志而晦(隐晦);三曰婉 而成章(避讳);四曰尽而不汙,直书其事 (实录)
拓展探究:“春秋笔法”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 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 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 能赞一词。”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的一种记史的方法。
晋灵公不君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虚言纳谏 患谏贼之 伏甲嗾獒 赵盾:直言敢谏、忠诚仁义、古之良大夫 忧心国事 骤谏灵公 恩惠养民 为法受恶 尊重史官
拓展延伸
思辨求新 如何评价董狐直书“赵
盾弑其君”这一记载?请你 谈谈自己的看法。
春秋笔法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能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虚言纳谏 患谏贼之 伏甲嗾獒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教学PPT课件

8、遂自亡也(逃走)
9、宣子未出山而复(返回 )
10、书法不隐(记事的原则 )(隐讳 )
11、我之怀矣,自诒伊戚(遗留)( 忧伤 )
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译文: 你去进谏,如果晋灵公不听的话就没有人能再继续进谏了。 句式: 宾语前置句
2、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符合为君之道
课文解读
士季进谏有什么巧妙之处?对于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1)巧用宽慰加以引导。 (2)妙用《诗经》,增强说服力。 (3)使用双关,弦外有音,委婉而中肯。
说话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课文解读
文中有三个武士很生动,说说你喜欢谁?
课文解读
鉏麑:忠信两全,深明大义 提弥明:智勇双全,忠心护主 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十分孝顺
晋灵公不君
《 左 传 》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直无畏的精神。 ❖3、体会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君臣 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释题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 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
——《论语·颜渊》
讨论评价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师说:
晋灵公不君,无可争辩。赵盾 是否不臣,则见仁见智。历史 就摆在眼前,千秋功罪任君评 说。
春秋笔法 • 以合乎礼法为标准。 • 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 • 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子修订《春秋》的目的:“贬天子,退诸 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史记·太 史公自序》)
❖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拨乱反正,宣扬王道, 维护礼法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编修《春秋》时, 或直书善恶,或暗寓褒贬,后人称这种笔法为 “春秋笔法”。
胹 ér 蹯 fán 寘 zhì 畚 běn
溜 liù
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 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 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 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 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啊!《诗》中 说:
‘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忧伤。’这 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34)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同族。 (35)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 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36)竟:同“境”。贼: 弑君的人,指 赵穿 (37)怀:眷恋。 留下。 伊,此。 (38)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原则.
隐:隐讳,不直写。 (39)恶:指弑君的恶名。
译文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 量征收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 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 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 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 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 (把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 用车载着经过朝廷。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 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5),
文学常识简介
❖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 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 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 可信的史料。
❖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 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 上有名的暴君。
❖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 号宣子。
鉏 麑:舍生取义 提弥明:机智勇敢
忠肝义胆 灵 辄:知恩图报
赵盾
忠于君主 深得民心 知人善任
仁而下士
孔子赞赏董狐的做法,并且在 《春秋》一书中对这件事作了类似的 记载:“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 其君夷皋。”对于以“礼”为评价准 则的“董狐笔”,我们应作怎样的评 价?
1、有可能模糊事实真相,造成不必 要的误解。
2、肯定董狐不畏权贵、坚持原则、 秉笔直书的精神。
5.董狐认为是赵盾弑君。这看起来不公, 但文章结尾为赵盾婉惜说:"为法受恶,惜 也。"这里所说的这个"法"就是儒家的君臣 之道啊!最后,《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 理想的,《左传》号称是解释《春秋》的。 《春秋》说赵盾弑君就是要求一个臣子要" 忠之至",忠到极致才成。也就是说赵盾忠 的还不够,责备他呀!这是名分所在!
衮 gǔn 阙 quē 鉏麑 Chú ní
饮 yìn
嗾 sǒu
獒 áo 箪 dān 橐 tuó 戟 jǐ 弑 shì 诒 yí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 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 以过朝。
①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 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 生活。 ③宰夫:厨师。胹:煮。 熊蹯:熊掌。 ④畚:用蒲草编织的盛物工具。
第五段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4)。宣 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35): “赵盾 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 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36),非子而谁?”宣子曰: “呜呼!《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 伊戚(37)。’其我之谓矣。”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38)。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39)。 惜也,越竟乃免。”
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 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史 书大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失了。流传至 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 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 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 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译文: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 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 “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 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 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 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 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 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 中倒转武器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免于祸难。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 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 答就退走了。赵盾就自己逃走了。
第二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11),公患 之,使鉏麑(12)贼之(13)。晨 往,寝门辟矣(14),盛服将朝 (15)。尚早,坐而假寐(16)。麑 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 之主也(17)。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 如死也!”触槐而死。
(11)骤:多次。 (12)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 (13)贼:刺杀。 (14)辟:开着。 (15)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16)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17)主:主人,靠山。
参考译文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 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士 季说:“如果您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 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 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 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 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 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有始有终。’ 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有始有 终,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诗·大雅·烝民》又说: ‘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 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 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 继之。”三进,及溜(6),而后视之, 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
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善 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7)。’夫如是,则能补过
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岂惟群臣赖之(8)。又曰:‘衮职有 阙,惟仲山甫补之(9)。’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10)。”
译文:晋灵公还是不改过。赵盾多次劝谏,
晋灵公厌烦他,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 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 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 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 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 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 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 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 在槐树上死了。
彬彬孔子也令人害怕
❖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
“孔子成《春秋》而 乱臣贼子惧。”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关于“春秋笔法”
❖ 孔子修订《春秋》的原因: “世道衰微,邪 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确是比较全 面深刻地反映出儒家君臣父子的思想观念。
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 中赵盾这个人物?
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 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 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 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 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 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 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 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 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 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 4.孔子赞赏董狐的做法,并且在《春秋》一书中对这
件事作了类似的记载:“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 其君夷皋。”对于以“礼”为评价准则的“董狐笔”, 我们应作怎样的评价?
❖ 5.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中赵盾这个
人物?
从全文来看,晋灵公“不君”
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厚敛以雕墙 贪婪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荒唐 正
第四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25),舍于翳桑 (26)。见灵辄饿(27),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28),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29)”,未知母之 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30)。”使尽 之,而为之箪食与肉(31),寘诸橐以与 之(32)。既而与为公介(33),倒戟以御公 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 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 则是直书而不隐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 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
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 1.从全文来看,晋灵公“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 2.哪些事情、哪些人物可以反面衬托晋灵公的“不
君”?
❖3.人物形象概括:士季 鉏麑 提弥明 灵 辄 赵盾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面
使妇人载以过朝。残暴
描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述
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公嗾夫獒焉。 寡恩、狡猾
哪些事情、哪些人物可以反面衬托 晋灵公的“不君”?
士季的警示 鉏麑的自杀 赵盾的责备 灵辄的倒戈 赵穿的弑君
反面衬托
人物形象概括:
士 季:聪明善谏 侧面烘托
晋灵公不君
❖ 教学目标 ❖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 2、探究“春秋笔法”的运用特点和文化内涵。 ❖ 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直无畏的精神。
❖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拨乱反正,宣扬王道, 维护礼法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编修《春秋》时, 或直书善恶,或暗寓褒贬,后人称这种笔法为 “春秋笔法”。
胹 ér 蹯 fán 寘 zhì 畚 běn
溜 liù
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 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 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 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 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啊!《诗》中 说:
‘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忧伤。’这 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34)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同族。 (35)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 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36)竟:同“境”。贼: 弑君的人,指 赵穿 (37)怀:眷恋。 留下。 伊,此。 (38)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原则.
隐:隐讳,不直写。 (39)恶:指弑君的恶名。
译文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 量征收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 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 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 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 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 (把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 用车载着经过朝廷。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 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5),
文学常识简介
❖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 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 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 可信的史料。
❖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 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 上有名的暴君。
❖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 号宣子。
鉏 麑:舍生取义 提弥明:机智勇敢
忠肝义胆 灵 辄:知恩图报
赵盾
忠于君主 深得民心 知人善任
仁而下士
孔子赞赏董狐的做法,并且在 《春秋》一书中对这件事作了类似的 记载:“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 其君夷皋。”对于以“礼”为评价准 则的“董狐笔”,我们应作怎样的评 价?
1、有可能模糊事实真相,造成不必 要的误解。
2、肯定董狐不畏权贵、坚持原则、 秉笔直书的精神。
5.董狐认为是赵盾弑君。这看起来不公, 但文章结尾为赵盾婉惜说:"为法受恶,惜 也。"这里所说的这个"法"就是儒家的君臣 之道啊!最后,《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 理想的,《左传》号称是解释《春秋》的。 《春秋》说赵盾弑君就是要求一个臣子要" 忠之至",忠到极致才成。也就是说赵盾忠 的还不够,责备他呀!这是名分所在!
衮 gǔn 阙 quē 鉏麑 Chú ní
饮 yìn
嗾 sǒu
獒 áo 箪 dān 橐 tuó 戟 jǐ 弑 shì 诒 yí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 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 以过朝。
①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 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 生活。 ③宰夫:厨师。胹:煮。 熊蹯:熊掌。 ④畚:用蒲草编织的盛物工具。
第五段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4)。宣 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35): “赵盾 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 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36),非子而谁?”宣子曰: “呜呼!《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 伊戚(37)。’其我之谓矣。”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38)。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39)。 惜也,越竟乃免。”
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 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史 书大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失了。流传至 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 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 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 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译文: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 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 “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 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 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 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 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 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 中倒转武器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免于祸难。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 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 答就退走了。赵盾就自己逃走了。
第二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11),公患 之,使鉏麑(12)贼之(13)。晨 往,寝门辟矣(14),盛服将朝 (15)。尚早,坐而假寐(16)。麑 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 之主也(17)。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 如死也!”触槐而死。
(11)骤:多次。 (12)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 (13)贼:刺杀。 (14)辟:开着。 (15)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16)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17)主:主人,靠山。
参考译文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 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士 季说:“如果您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 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 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 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 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 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有始有终。’ 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有始有 终,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诗·大雅·烝民》又说: ‘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 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 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 继之。”三进,及溜(6),而后视之, 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
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善 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7)。’夫如是,则能补过
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岂惟群臣赖之(8)。又曰:‘衮职有 阙,惟仲山甫补之(9)。’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10)。”
译文:晋灵公还是不改过。赵盾多次劝谏,
晋灵公厌烦他,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 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 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 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 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 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 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 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 在槐树上死了。
彬彬孔子也令人害怕
❖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
“孔子成《春秋》而 乱臣贼子惧。”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关于“春秋笔法”
❖ 孔子修订《春秋》的原因: “世道衰微,邪 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确是比较全 面深刻地反映出儒家君臣父子的思想观念。
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 中赵盾这个人物?
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 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 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 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 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 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 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 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 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 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 4.孔子赞赏董狐的做法,并且在《春秋》一书中对这
件事作了类似的记载:“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 其君夷皋。”对于以“礼”为评价准则的“董狐笔”, 我们应作怎样的评价?
❖ 5.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中赵盾这个
人物?
从全文来看,晋灵公“不君”
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厚敛以雕墙 贪婪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荒唐 正
第四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25),舍于翳桑 (26)。见灵辄饿(27),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28),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29)”,未知母之 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30)。”使尽 之,而为之箪食与肉(31),寘诸橐以与 之(32)。既而与为公介(33),倒戟以御公 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 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 则是直书而不隐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 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
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 1.从全文来看,晋灵公“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 2.哪些事情、哪些人物可以反面衬托晋灵公的“不
君”?
❖3.人物形象概括:士季 鉏麑 提弥明 灵 辄 赵盾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面
使妇人载以过朝。残暴
描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述
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公嗾夫獒焉。 寡恩、狡猾
哪些事情、哪些人物可以反面衬托 晋灵公的“不君”?
士季的警示 鉏麑的自杀 赵盾的责备 灵辄的倒戈 赵穿的弑君
反面衬托
人物形象概括:
士 季:聪明善谏 侧面烘托
晋灵公不君
❖ 教学目标 ❖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 2、探究“春秋笔法”的运用特点和文化内涵。 ❖ 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直无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