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1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课程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本章,学生将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承接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先整体、进而局部认识空间图形,用语言精确地描述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启下——认识清楚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就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大小和位置关系,进行定量计算。柱体、锥体、台体、球体都是简单的几何体,复杂的几何体大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有关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研究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几何体的基础。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体现了数学模型以及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同时,多个几何体具有同样的结构特征,则体现了特殊问题一般化的思想,利用不同的结构特征概括现实世界的物体,体现了分类讨论的基本方法。教学中,通过建立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空间几何体的对应关系,并从细节上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对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柱、锥、台、球的定义,掌握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描述和判断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大量实例,运用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运用图形进行交流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类比方法,逐步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培养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对空间几何体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探索、质疑、讨论感受数学探索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数学角度合理对空间几何体进行分类,准确描述各类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结构特征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空间几何体尤其是棱柱的概念,学会换角度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判断“放倒”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四、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高一实验班学生,他们都是初中阶段的优秀学生,具有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基本功,经过半个学期的高中数学学习,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强,学习兴趣浓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较强的课堂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增强。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空间图形进行直观认识,能在实物和抽象图形以及抽象图形和概念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对柱体、锥体和球有较为深刻的直观认识。细节上,学生已初步明确点、线、面、体等几何对象及其关系,并且能够根据长方体等的平面展开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其实物原型。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来描述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主要用到分类思想和类比方法,从思维的角度考虑,本节课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学生在初中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以直观感知为主,这与本节课的做法基本一致,同时,分类思想和类比方法在初中也有涉及,高中阶段必修1的教材中也有很
多渗透,比如函数学习过程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运用研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思路和手段研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等。
从非智力层面讲,学生在初中有对图形的直观认识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认识结构不断完善,知识不断丰富,学生会更加渴望研究图形的局部性质和细节。结合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图形和建筑,借助实物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本节课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善加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探索数学美、进而学好数学的积极学习心态。当然,受高中阶段数学课时紧、任务重等特点的影响,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较少,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经验不足,需要老师善加引导。
五、教学策略分析
1.启发——探究式教学:遵循“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主体(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再创造行为”的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新知识,新知识均是旧知识的组合”,并在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本节课的教学首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图片和实物模型,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探索和理解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和机构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教学应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确认和巩固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的认识,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按照几何体的不同特征自然分成7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共享资源,分享成果,小组间互相探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六、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一观察你手中的图片在构
成上的特点,请按我们
讨论的标准从其他同学
的图片中找到和你类似
的几何体?试试看。
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运用图形
进行交流,同时,在活动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考虑能否更进一步分
小类研究问题。
观察、思考、分析、归类、总
结,把空间几何体分类多面体和
旋转体两大类。
合理的分类是后续描述概念
的基础,通过活动给学生交
流的机会,同时,也对分类
标准进行强化。
活动小结什么是多面体,什么是
旋转体?
总结分类结果,展示多面体和旋
转体的基本类型。
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思考
进一步的分类标准。
调节课堂学习状态,培养良
好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分类
研究几何体的结构做铺垫。
数学活动二多面体和旋转体可以怎
样进一步进行分类?
我们已经把图中几何体分成了两
大类。请大家再观察,看看围成
这些几何体的平面(在形状和位
置关系上)和曲面(由什么平面图
形旋转得到)又有什么样的不同,
可以怎样进一步分类?试试看,
找到你的“类”,取个名字,分享
你们的共同特征。
观察手中的图片,结合展台的模
型,进一步分析空间几何体在面
的形状、位置以及构成上的特
点,进一步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在分类过程中交流共同特点,形
成共识。
通过几何特征进行分类,一
方面,强化学生运用图形交
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按照
各自不同的特征自热而然的
分组,在分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交流能力、合作意识。
棱柱的结构特征1.找出与图1具有相同
的结构特征的物体,并
描述这些相同的结构特
征。
2.简化为“有两个面互相
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
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平行:可
以吗?
1.结合具体的实物和模型,引导
学生从点、线、面两个角度描述
棱柱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柱”的形
象,观察几何体的基本构造,通
过对基本特征的简化达到对数学
概念的简化。
1.讨论、交流、质疑,描述棱柱
的主要结构特征;
2 .结合老师的启发,描述棱柱的
概念,体会数学概念发展过程和
由繁到简的数学思维模式。
此处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之一,讨论清楚棱柱的相关
概念和结构特征,则棱锥、
棱台可依样画葫芦,借助大
量棱柱模型和反例,让学生
在讨论和质疑中形成对棱柱
的准确认识,并建立基本的
认知框架。
棱柱概念的再认识1.如图,过长方体的一条
棱BC截去长方体的一
角,所得的几何体是不
是棱柱?
2.观察下面的棱柱,共有
多少对平行平面?能作
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
对?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
何判定一个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请学生上台摆放模型,最终得出
结论。
2.引导学生结合棱柱概念,矫正
长方体可能带来的负迁移:即任
何两个互相垂直的面都可以作为
棱柱的底面。明确棱柱的底面是
特定的,强化学生对棱柱概念的
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物模
型,结合对棱柱的只管认识形成
准确认识。
1.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
判定棱柱的标准——概念,进而
通过改变棱柱放置的位置,判断
是否符合棱柱定义的三个条件。
2. 思考、表达、讨论、交流,形
成认知冲突,通过对概念的重新
研读形成正确认识。
3.通过实物模型的演示,发现这
样的几何体其实可以看做是两
个棱柱的组合,因此,不能称之
为棱柱。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
生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
帮助学生树立透过现象看本
质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的哲学观。通过问题3
的探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
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完善过
程,明确认识数学概念的“最
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