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

合集下载

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的来历是什么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在多数音乐课本中可见得此曲。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关于这首乐曲的来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

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现用曲谱选自曹正编、1958年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古筝弹奏法》。

这首乐曲曾被改编多种演奏形式,黎国荃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为小提琴曲。

2.作者简介娄树华(1907—1952) 筝演奏家。

河北玉田人。

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

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

浅谈筝曲《渔舟唱晚》音质教学及艺术处理

浅谈筝曲《渔舟唱晚》音质教学及艺术处理

SONG OF YELLOW RIVER2020/ 08谱例1:在中国现代筝曲中,摇指是十分常见且使用次数较多的一种技巧,其能将细腻的情感、高密度的曲调表达出来,在《渔歌唱晚》中,从7小节到14小节中都应用了大量摇指,其具备了推动和收尾两种不同的功能。

在古筝演奏的时候应当要对重音的把握有所重视,这也就是需要演奏者在推动摇指的时候注意这一点,手指需要根据演奏者的习惯和臂力而逐渐放下,并且以重音为准,逐渐让音调强度减弱,达到一个低点之后并且保持稳定,能够为后面的演奏打好基础,最后才能加强力度。

摇指的收尾必然令乐句结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演奏的过程中应当让其自然而然地减弱,即可摇指的连贯性和颤音、滑音等都应当良好地配合,例如谱2所示:谱例2:(二)慢板艺术处理筝曲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借景抒情,其也擅长于对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

慢板也能突显出作者对故乡和家人的思想,只有通过筝曲“声腔化”的特征才能让演奏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婉转缠绵。

在《渔歌唱晚》中,慢板总体上区分成为四个不同的部分,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一次点名主题、中心的印记。

其使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让演奏者对主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能一层层地推进感情,音乐情绪逐渐从悲哀婉转逐渐成为激昂,最终,在强有力的摇指和刮奏之下完结。

因为慢板本身就是一个主题不断发展和增强的演变趋势,因此在演奏的时候应当对各个乐段、乐句之间的划分和主题之间的层次感有所重视。

第一部分是15小节到18小节,这是音乐的主体,需要通过勾摇、双托等各种技法而诠释乐曲。

15-16小节下行级进,能够让人侵入一种娓娓道来、姗姗来迟的感觉。

17-18小节上行跳进,令乐曲表现出激昂、感动的色彩。

两者结合起来固然能够凸显出《渔歌唱晚》中的哀伤的韵律和婉转的情调。

第二部分是19-22小节,该部分再次应用了下行进上行跳进的旋律走向,将音乐的主题淋漓尽致地强调出来。

而为了表达出渔夫的情调和思想感情,在演奏21小节中的“2”的双托时需要注重于左手连续上滑,该音质一定要十分干净。

古筝渔舟唱晚感受

古筝渔舟唱晚感受

《渔舟唱晚》是一‎首众所周知的优美‎绝伦的乐曲。

他用‎准确的音乐语言勾‎画出波光鳞鳞、白‎帆点点的生动画面‎。

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时刻,渔翁‎荡浆归舟的悠然低‎吟以及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百舟竞‎归的欢乐场境。

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舒缓的‎慢板,旋律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平稳的。

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景象‎:黄昏的湖边,夕‎阳西下,微风拂柳‎,水波轻漾,湖光‎山色连成一片;此‎时人迹未见,渔船‎还未归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安宁‎的无边美景。

‎所以,在演奏第‎一部分时,音色要‎求是优美的、如歌‎的,柔和的。

右手‎落指要稳,出音要‎浓厚而含蓄,每音‎要准确而力度沉稳‎,要给人舒缓而又‎实实在在的感觉;‎表现则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内在,内心‎的感受重于外在的‎表现;很多初学者‎,特别是小朋友们‎演奏这段时,由于‎艺术修养的不足,‎速度不够稳定,因‎为其旋律的优美流‎畅,容易造成速度‎的不自觉的加快,‎这样演奏的效果就‎失去了乐曲的沉稳‎、浓厚、含蓄的韵‎味。

当然就更没有‎第一段安静稳定的‎效果了。

所以无论‎怎样,首先要把速‎度稳定下来,心里‎要有黄昏湖边美好‎恬静的画面。

第一‎部分的左手演奏,‎是乐曲韵味的表现‎,左手的揉按很多‎,一定要准确到位‎,才能起对旋律的‎润饰作用。

我认为‎要先把难点抽出来‎单练,比如第一句‎的2#l 2就需‎要多练才能弹好;‎低音区的滑音,对‎于小孩子也是一大‎难点,要掌握方法‎,左手稳定准确地‎按好每一个滑音,‎才能真正的弹出韵‎味。

第二部‎分是两句用连抹演‎奏的五声音阶的下‎行摸进,旋律要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

弹时手要放松,‎用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滑行,指尖不‎能太过用力抠弦,‎且声音要平稳连贯‎,如行云流水,才‎能达到效果。

‎第三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五声音阶‎摸进。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

《渔⾈唱晚》赏析《渔⾈唱晚》赏析 《渔⾈唱晚》是⼀⾸古曲,在古筝曲⽬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之⼀。

这⾸乐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是⼀部五声⾳阶作品。

这⾸乐曲的⼴泛流传,对中国筝乐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编收集整理了《渔⾈唱晚》赏析,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唱晚》赏析篇1 《渔⾈唱晚》是⼀⾸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影响最⼤的⼀⾸筝独奏曲。

⽐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成。

另⼀种说法是,⼭东古琴家⾦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乐曲《三环套⽇》和《流⽔激⽯》改编⽽成,20世纪30年代,⾦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了筝的“花指”技巧,使⾳乐意境更为鲜明、⽣动,从⽽使这⾸筝曲得以⼴泛流传。

⼀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成。

标题取⾃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有研究表明,此曲⾮娄树华⾸创,⽽是⾦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临清⼀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流⽔激⽯》改编⽽成。

本世纪三⼗年代⾦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以⾦谱为蓝本,作了较⼤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渔⾈唱晚》赏析篇2 《渔⾈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三段),则运⽤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度变化,表现了百⾈竞归的热烈情景。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标题:《古筝曲赏析:渔舟唱晚》
正文: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曲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人,令人陶醉。

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渔村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这首曲子以渔舟为主题,通过筝声的起伏和流转,将渔船在水中缓慢地划行的情景娓娓道来。

曲子的开头,以柔和的琴音勾勒出一幅渔村夜晚的画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随着曲子的进行,音符逐渐加快,仿佛渔船在水面上轻盈地划过。

曲子的中段,曲调高亢起伏,如同海浪翻涌。

这一段营造出了一个动态的场景,仿佛是渔民们在船上热情地歌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海风的阵阵拂过,海鸥的鸣叫声回荡在耳边。

而曲子的尾声,则是渔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海的尽头。

它以悠扬的音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

整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磁性的音色,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境界。

《渔舟唱晚》这首古筝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音色,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优美的享受。

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仿佛置身于渔村的夜晚,与大海相伴,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还是在忧愁的时刻,只需要闭上眼睛,倾听《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我们就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总之,古筝曲《渔舟唱晚》以其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音色,将人们带入一个宁静祥和的境界。

它不仅展现了古筝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我们能够暂时放下繁杂的纷扰,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渔舟唱晚》的音乐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它描绘了渔舟在夕阳下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渔民在水乡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曲子以古
筝为主要乐器,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流畅的音符,展现了中国水乡的
宁静和美丽。

首先,从音乐角度来讲,古筝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感受着渔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的画面。

曲子开头仿佛是远处渔船的
呼唤声,随后古筝音符跳跃起伏,仿佛是渔舟在波浪中摇曳。

整首
曲子在表现渔舟归来的同时,也展现了水乡的宁静和祥和。

音乐中
的起伏、流畅和变化,通过古筝的表现手法,将渔舟唱晚的意境展
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古筝渔舟唱晚的意境也可以引发人们
对水乡生活的遐想。

渔舟归来,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渔民在
船上悠然自得,这样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水乡的宁
静和恬淡。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渔舟
归来的美好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渔民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从文化角度来看,古筝渔舟唱晚也承载着中国水乡文化
的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水乡的诗词歌赋,水乡文化深
厚而独特。

古筝渔舟唱晚正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将中国水乡的生活
场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水乡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古筝渔舟唱晚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渔舟在夕阳
下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
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国水乡文化的诠释和传承,让人们在聆听音乐
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作者:张卉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5期摘要:筝,又称之为古筝,自春秋战国至今,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已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瑰宝。

河南筝曲《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先生谱曲,曹正先生译谱而作,曲子旋律优美,展现了一幅夕阳晚景,渔夫们打渔归来,收获满满而欢喜歌唱的动人篇章,表现了作曲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古筝独奏曲佳作。

本文将从对作品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主要音乐材料分析、特色演奏技巧和其情感表达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多方面的视角来赏析《渔舟唱晚》。

关键词:《渔舟唱晚》材料分析演奏技巧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4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26-03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一)作曲家简介《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先生谱曲,曹正先生译谱而作的。

娄树华(1907-1952),著名的古筝演奏家,他早年曾随着“中国音乐旅行团”到欧洲各国进行演出,演出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不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更将我们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古筝”在国际上得到了重视和赞许。

曹正(1920-1998),中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他可称为中国古筝界的先驱者和领头羊,在古筝界也有“筝王”的称号,他也是第一位将古筝从“民间的传艺”带到艺术院校之中,成为“专业课程”的带头人,使得“古筝”教学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扬。

曹正先生早年时,曾经创办了“熏风筝社”,为古筝的传播奠定了质的基础。

主要代表作有《筝话》《古筝谱》等。

(二)创作背景曹正先生在1936年就拜河南遂平派的楼玉华先生为老师,正式被收入在其门下。

1938-1939年间,楼先生写了这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1941年,曹正正打算离开北平,而他的筝友(韩哲武)自己掏腰包为曹正录制了他的首张唱片,此唱片一共两首古筝独奏曲,分别是《渔舟唱晚》和《高山流水》,而《渔舟唱晚》则是他根据自己的恩师娄先生的作品“译谱”演奏而成的。

晚霞映碧波 渔人载歌归——民族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审美分析

晚霞映碧波 渔人载歌归——民族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审美分析
74 岭南音乐 2016.07 PHASE III
中国的民族声乐一直以来都是源 远流长,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其丰富的曲目,绚丽的风格,复杂 的技巧,细腻的表现而独树一帜,屹立 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其中王志信与刘 麟所作的新创民歌使我国的传统民族 声乐与现代化相统一,他们充分借鉴我 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等表现手法, 又大胆的运用了现代的作曲技巧,
75 岭南音乐
2016.07 PHASE III
音乐研究
DISSERTATING
江天,淅沥沥搅乱了一江春水,扑楞楞 百鸟儿回巢,忽喇喇帆影儿低垂,密匝 匝风摆杨柳,轰隆隆几声惊雷”时,节 奏密集形成了一组生动活泼的快板, 还与前面的舒缓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调 节 了 节 奏 的 形式 变 化,使 内 容 美与形式美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使其民歌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旋 律动听,不仅适应了现在社会的需要, 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欣赏水平,并 为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个性风格的充 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力的推动 了民 族 声乐演 唱 事业 的发 展。其中根 据民族传统器乐曲而改编创作的著名 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是近年来他 们创作的一首优秀的民族艺术歌曲。 这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凝练集中,准 确鲜明,韵律飞扬,层次分明,体现出 独特的音乐美。
由于《渔舟唱晚》的旋律是由筝曲 改编而来,所以它保留了原筝曲的风格 定位,其的旋律优美动听,亲切感人, 舒缓流畅中不乏起伏跌宕的韵律美, 旋律有慢有急对比鲜明,在歌曲的高潮 部分时曲调叠章反复体现出劳动时的 节奏与此起彼和的情景,它与歌词融为 一体,为演唱时把握歌曲的情感起到 了定位的作用,使作品显得摇曳多姿。
以第一句为动机展开而来。在结尾处 作了变化修改并以收拢性的旋律结束 在了主调G宫调上。B段:对比中部,是 全 曲的高 潮 部 分,他 以 新 的主 题 为基 础,与两端的主题形象上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性,但在素材上与呈示部、再现部 有着统一性。歌曲在间奏部分就转入 了G羽调,进入B段歌曲在情绪上出现 了很 大的变化,由慢 变 快 又渐渐 恢 复 平静。B段的结构主要是b+c+d三个部 分,一开始音区比较偏高,而后又跌宕 起伏,在B段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B段 最后结束在了G羽调上,与A段的G宫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C段:再现部,属于简 单再现,是在呈示部的基础上稍加了一 点变化,让歌曲具有终止感,与A段相 同,回到了G宫调上。

渔舟唱晚古筝曲介绍

渔舟唱晚古筝曲介绍

渔舟唱晚古筝曲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首超美的《渔舟唱晚》古筝曲呀!
你想想看,那悠扬的旋律,就像是傍晚时分,江面上一艘小小的渔舟,慢悠悠地飘荡着。

那感觉,就好像你自己就坐在那渔舟上,随着水波轻轻摇晃。

当那古筝的声音响起,就像是江面上洒下了一片金色的阳光,暖暖地包围着你。

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一只小精灵,在你的耳边跳跃,逗得你心里痒痒的。

那旋律时而轻快,就像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吐着泡泡,调皮得很呢!时而又舒缓下来,好似渔舟靠岸了,渔人躺在船上,看着天边的晚霞,享受着那一刻的宁静。

听着《渔舟唱晚》,你会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你就沉浸在那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就好像你进入了一个只属于你和音乐的小天地,没有烦恼,没有压力,只有那无尽的美好。

这曲子真的很神奇啊!它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你说,在你疲惫的时候,听到这样的音乐,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呢?
它就像是一杯香醇的茶,刚开始品尝可能感觉不出来什么特别,但越品就越能感受到那其中的韵味。

你会不知不觉地被它吸引,一遍又一遍地去聆听,去感受。

而且啊,这《渔舟唱晚》古筝曲,不管什么时候听都很合适。

早上起来,放一放,能让你精神一整天;晚上睡觉前听一听,能帮你赶走一天的疲惫,让你做个甜甜的梦。

真的,不骗你!你要是还没听过这首曲子,那可真是太遗憾了!赶紧去听听吧,我保证你会爱上它的!它就是那种能让你一听就忘不了的音乐。

听了它,你就会觉得,哇,原来音乐可以这么美,这么让人陶醉!这就是《渔舟唱晚》古筝曲的魅力呀,就是这么厉害!就是这么让人着迷!。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1.乐曲音乐情境引导
(1)音乐情境感知
《渔舟唱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筝经典名曲,也是古筝学习者必学的一首乐曲。

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取自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

教师完整示范乐曲,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夕阳西下,在美景如画的湖面上,渔民欢娱歌唱、满载而归的情境。

(2)音乐情境音色引导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抒情,古朴典雅。

因此在弹奏时右手的音色要饱满、醇厚,左手的按滑音以及颤音的弹奏要注意按松琴弦速度的控制,体现乐曲古朴的韵味。

2.乐段划分
这首乐曲分为慢板(第1—39小节)、快板(第40—106小节)、尾声(第107—112小节)三个部分。

3.教学顺序
快板(第40—106小节)→尾声(第107—112小节)→慢板(第1—39小节)
注:由于快板部分对演奏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初学的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从快板部分进行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慢速连贯弹奏快板部分的弹奏速度逐步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地进
行练习,这样在慢板基本掌握的同时,快板也达到了一定的速度要求。

4.课时建议
10——12节课,如学生年龄偏小,可延长至13——14课时。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歌曲《渔舟唱晚》是由著名曲作家王志信老师根据同名器乐曲《渔舟唱晚》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

刘麟老师根据音乐创作歌词。

歌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是近年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

歌曲描绘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场景。

依曲填词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丰满,音乐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具体。

古筝曲《渔舟唱晚》可以说是近年来是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根据古曲改编而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画面。

而且器乐曲《渔舟唱晚》被评为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年没有改变过,给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在保留原曲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词曲的二度创作,将音乐形象语言化、具体化、立体化,使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所要传递的景象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二、《渔舟唱晚》的简介词作者刘麟为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担任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职务。

多年来,刘麟曾参与许多中国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作, 在•文华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多次担任评委和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

曲作者王志信为河北乐亭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958年入中央歌舞团工作、曾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曾在第三、四、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评委,并经常为海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讲座。

《渔舟唱晚》原曲是一首古筝曲,作曲家王志信在古筝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音乐进行了新的诠释,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

三、器乐曲与声乐曲《渔舟唱晚》对比分析(一)器乐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著名的古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琴歌《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筝曲《渔舟唱晚》的意境美

筝曲《渔舟唱晚》的意境美

筝曲《渔舟唱晚》的意境美姚亦徐严永福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摘要: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演奏表现力,它的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

传统筝曲蕴含着中 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包含了传统古曲的韵味,传达了古人自然与心灵合一的思想境界,通过情感的沟通映 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美的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 意境 演绎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166-02一、传统文化的意境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 秦地。

作为一种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族乐器,它是中华 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人智慧的结晶。

传 统筝曲侧重于描绘意境,给人一种含蓄、内敛之美,同 时也给人无限的遐想。

从字面上理解,“意”为意象,“境”为境界,所以意境就是到了一定境界的意象表达意境”是文艺作品中 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境界融为一体而形成 的艺术境界屮意境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独创的一个概念, 王昌龄提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 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2]的观点。

清末的王国维则 强调“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 人耳目”叫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感人,与其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和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分不开的。

意境的源头可上追到《庄子》。

《庄子》一书中,不仅 提出了“不精不成,不能动人”的情感命题,而且还较早地使用了虚化“境”的概念。

古“境”字一般是指疆域边 界或乐曲的一段,虚化而用于精神领域。

意境没有实体,它是一种虚幻而又缥缈的精神感 官,是源自心灵的映射。

但它又源于实物,是基于实物 的背景之下通过人的想象发展创造而来,融入个人的 主观色彩在内。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如果要想创作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首先应该把自己的情感深深融入到自己所描写的对象之中,让出自于主体的主观情感变为一种客观化的存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移情无物,托物抒情, 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 于水”的境地,达到情景之间交融,感人至深的境界。

古筝渔舟唱晚赏析

古筝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在多数音乐课本中可见得此曲。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渔舟唱晚》由中国北派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先生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句首的四个字「渔舟唱晚」为标题。

乐曲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以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乐情景。

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份。

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用舒缓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夕阳西下,渔船还在移动,渔人载歌而归,同时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渔舟唱晚音乐分析

渔舟唱晚音乐分析

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学号110022537 姓名刘博雍2012-12-26提纲绪论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二、《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分析(一)第一部分(1到第15小节)(二)第二部分(16到第40小节)(三)第三部分(40到第70小节)三、总结内容摘要筝曲《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古筝演奏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笔者通过文献和音响资料的梳理,针对乐曲的音乐形象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参考各文献对于乐曲曲式段落的不同划分,对乐曲的曲式段落重新划分;然后对乐曲的每个部分和每个乐句作具体的形象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对整首乐曲的音乐形象进行概述。

关键词:渔舟唱晚曲式段落音乐形象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绪论筝曲《渔舟唱晚》由娄树华编曲,曹正编订弹奏指法,其乐曲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由山东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二是说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根据古曲《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三环套日》改编,娄树华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

①虽然乐曲的由来和作者任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筝曲《渔舟唱晚》的艺术价值和流传程度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筝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本文以笔者所看到的几本著作和掌握的音响资料为基础。

选曲教材《音乐分析》中形象分析的参数,结合古筝所特有的演奏手法对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谱例说明原因,有依据地阐述筝曲《渔舟唱晚》所描绘的中国民间渔人愉快地劳动的画面,以帮助欣赏者对它有深一层的了解。

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筝曲《渔舟唱晚》,曲名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描写夜色中渔人载歌而归的情景。

②关于乐曲曲式段落的划分,各参考资料都不一样,笔者在这里将其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小节到第15小节,慢板,4/4拍,旋律优美,节奏舒缓。

第二部分从第16小节到第40小节,节奏由4/4拍变为2/4拍,此段除了出现清角音,使乐曲短暂离调之外,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复试递降”和“回式复降”两种旋律发展手法对旋律进行发展,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

《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

三、演奏技巧
《渔舟唱晚》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音乐表现力。在演奏过程中,需 要注意音色、节奏和强弱的控制。通过灵活运用指法、弹弦力度和指甲触弦位 置等技巧来表现乐曲的韵律和情感。此外,还需要与古筝特有的音色相结合, 使整首曲子听起来更加醇厚、优美。
四、艺术效果
《渔舟唱晚》以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乐曲不仅能够展示中国古筝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主题。通过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使人们在欣赏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感受到傍 晚宁静、美丽的景象以及渔民们朴实的生活情感。
此外,《渔舟唱晚》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力。这首曲 子的节奏变化丰富,需要演奏者根据曲子的情感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 使音乐更加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渔舟唱晚》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韵味的古筝名曲。通过深入了解 其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所表达的美和意 境。
3、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表象训练是一种基于感知和想象的训练方式,可以培 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
三、以《渔舟唱晚》教学为例的 滑音技巧表象训练
《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滑音技巧。以下是以 《渔舟唱晚》教学为例的滑音技巧表象训练方法:
1、曲目分析:在开始训练之前,需要对《渔舟唱晚》这首曲目进行深入的分 析,包括曲目的背景、情感表达、技巧要求等方面。
《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 术处理
01 一、创作背景
目录
02 二、曲式结构
03 三、演奏技巧
04 四、艺术效果
05 参考内容
《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古筝名曲,其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极具代表性。本次 演示将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艺术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 落 于 A徵 调 式 上 , 构成 了一 个 非方 整 型 的复 乐 段 。 细 分 把 整 个 第 一 大 段 的结 构 看 为 a a ’ + b b ’过 渡 句 的形 式 : a为
2 6 1 Y i Sn l 』 p ’ 秘J 趣 n
I M i n S u M i n Y i ・ 民俗民艺l 一
也有“ 筝王” 的称 号 , 他 也 是 第一 位 将 古 筝 从 “ 民 间 的传 艺 ” 带 到艺 术 院 校 之 中 , 成 为“ 专 业课程 ” 的带头 人 , 使得 “ 古
彭 蠡 之滨 ” 。描 写 的 大 意则 是 : 傍晚时分 . 渔船 伴 随着 歌 声 缓 慢 的摇 曳 而来 , 歌 声 响 遍 整个 鄱 阳湖 畔 。楼 玉华 先 生借
优 美, 展 现 了一 幅 夕 阳 晚 景 , 渔 夫们 打 渔 归 来 , 收 获 满 满 而欢 喜 歌 唱 的 动人 篇 章 , 表 现 了作 曲 者 对 美好 生 活 的
热爱与追求 , 是 一 首 不 可 多得 的 古 筝独 奏 曲佳 作 。本 文将 从 对 作 品 的作 曲 家及 创 作 背 景 、 主 要 音 乐材 料 分 析 、
作 有《 筝话》 《 古 筝谱 》 等。
( 二) 创 作 背 景
曹 正先 生 在 1 9 3 6年 就 拜 河南 遂平 派 的楼 玉 华 先 生 为
老师 , 正 式被 收 入 在其 门下 。 1 9 3 8 — 1 9 3 9年 间 , 楼 先 生写 了 这 首 著 名 的古 筝 独 奏 曲《 渔 舟 唱晚 》 。1 9 4 1年 , 曹 正 正打 算
大地成功 , 不 仅 为 祖 国赢 得 了荣 誉 , 更 将 我们 中 国 民族 传 统 乐器 “ 古筝” 在 国际上 得 到 了重视 和 赞许 。 曹 t( 1 9 2 0 — 1 9 9 8 ) , 中 国著 名 的 古 筝演 奏家 、 理论家 、 教 育家 、 他 可 称 为 中 国古 筝 界 的先 驱 者 和 领 头 羊 , 在 古 筝 界
着“ 中国 音乐 旅 行 团” 到 欧 洲各 国进 行 演 出 . 演 出 获得 了极
《 渔舟唱晚》 描 绘 了一 幅夕 阳 西 落 , 乘 渔 舟 晚 唱 的 动 人 美景 , 让 人 浮 想 联 翩 。 此 曲 是 在 一 首 著 名 的古 曲《 归 去 来
辞》 的基 础 上 由楼 先 生 改 编 创 作 的 , 四 字 的 曲 名 则 来 自于 唐代王勃千古绝 唱《 滕王阁序》 中 的—— “ 渔舟 唱晚 , 响 穹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7 ) 1 5 — 0 0 2 6 — 0 3


作 曲家及创 作 背 景
走进 了千家 万 户 , 深 得 人们 的喜爱 。
二、 作 品主 要音 乐 材料 分 析
( 一) 作 曲家 简介 《 渔 舟 唱晚 》 是 由娄树 华 先 生 谱 曲 , 曹 正 先生 译 谱 而 作 的 。娄 树华 ( 1 9 0 7 — 1 9 5 2 ) , 著 名 的古 筝 演 奏 家 , 他 早 年 曾随
1 — 5小 节 . 右手 的第 一 个音 为 八 度抓 , 快 起 慢落 , 厚 而不 虚 ,
带 着我 们 来 一探 这 神秘 而 又深 沉 的美 景 。第 5小 节落 于 双
离开 北 平 , 而他 的筝 友 ( 韩哲武) 自 己 掏 腰 包 为 曹 正 录 制 了
变快 的快 板 , 前 后 两个 乐 段不 仅 在拍 数 上 , 更 在 情绪 、 结构 、
速 度 与力 度 上都 有 着 明显 的对 比和 变化 。
对 于 笔 者 而 言 .觉 得 此 曲 应 细 化 为 3个 乐 段 加 上 一 个
词写曲, 借着 “ 诗意” 抒 写 了一 幅 在一 望 无 际 、 碧 波荡 漾 的 海
面上 , 渔夫 们 打 渔 归 来 , 满 载 而归 , 悠 然 自得 的 随船 歌 唱 的 生 动 画卷 。
筝” 教学 进 一 步 的发 展和 发扬 。曹正 先 生早 年 时 , 曾经创 办
了“ 熏风筝社” , 为古 筝 的传 播 奠定 了质 的基 础 。 主要 代 表
他 的首 张 唱片 , 此 唱 片 一共 两首 古 筝 独 奏 曲 , 分 别是 《 渔 舟
尾 声 。第 一 大 段 是 从 第 1 小 节开 始 , 1 4小 节 结 束 , 最后 的
唱 晚》 和《 高 山流 水 》 , 而《 渔舟 唱 晚》 则 是他 根 据 自己的 恩师
娄 先生 的作 品 “ 译谱” 演 奏 而成 的 。这 首 筝 曲在 唱片 发 表后
《 渔 舟 唱 晚》 是 一 首 变奏 的古 筝 曲 , 其 中包 括 2 / 4 , 3 / 4 , 4 / 4 , 5 / 4拍 , 变 化 的 拍 子 给 曲子 赋 予 了一 种 打破 常 规 的新 颖 与
神秘 。 有 筝 者将 此 大致 分 为前 后 两段 , 前 段 为如 歌 地慢 板 . 音 乐 优美 抒 情 , 景色撩人 , 渔 夫们 把 舟 晚唱 ; 而 后 段 则 为 逐渐
赏析河南筝 曲《 渔舟唱晚》
张卉 吉林 大学
摘要 : 筝, 又 称之 为 古 筝 , 自春 秋 战 国至 今 , 有着2 5 0 0多年 的 悠 久 历 史 . 如 今 已经 是 中 国最 古 老 的 弹 拨 乐 器之


更 是 中华 民 族灿 烂 的 艺术 瑰 宝 。 河 南 筝 曲《 渔舟唱晚》 是 由娄 树 华 先 生谱 曲 , 曹正 先 生译 谱 而作 感 表 达 来 进 行 深 入 的 分 析 和研 究 , 以 多 方 面 的视 角 来 赏析 《 渔舟唱晚》 。 关键词 : 《 渔舟唱晚》 材 料 分 析 演奏 技 巧 情 感 表 达
中 图分 类号 : J 6 4 8 . 3 2
文 献标 识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