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公开课教案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增值税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核算流程3. 能够正确填写和审核应交增值税的相关账务处理凭证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3.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流程4. 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5. 应交增值税的检查和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相关教材2. 教学PPT或投影片3. 计算器、纸笔等学习用品4.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案例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增值税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知识3. 讲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讲解增值税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等方法4. 讲解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流程:讲解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流程、核算要点等知识5. 讲解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讲解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方法、会计分录等知识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操作,教师进行指导7. 案例分析:分析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算方法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应交增值税的核算知识点和账务处理方法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应交增值税的核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增值税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检查其对应交增值税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的掌握。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应交增值税核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介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使用和管理要求。
2. 增值税的税务申报:讲解增值税的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财政与税收教案——增值税
增值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行增值税制度中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把握增值税的类型、计税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举例、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讨论:风华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妆品的工业企业,2006年12月份采购化学原料,价值100000元;本月销售产品获得收入500000元。
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请问该公司应缴纳哪些税种?学生思考:增值税、消费税。
教师点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增值税的相关概念,学会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讲授新课(75分钟)(一)增值税概述教师点拨:通过上例引入增值税的概念:(3)我国的法定增值额:原则上讲就是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取得的销售额剔除为生产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所支付的金额,其余额就是法定增值额。
2.增值税的特点教师点拨:从增值税的概念来看它的特点征税对象——(1)就增值额征税。
(3)收入稳定,适应性强。
纳税人——(2)征收范围广泛。
(4)中性税收,调节功能差。
教师点拨:1.计税原则实际操作上采用的计算方法,即:从事货物销售以及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要根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税款,然后从中扣除上一环节已纳增值税款,其余额为纳税人本环节应纳增值税税款。
——体现按增值因素征税的原则。
2.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作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所以应纳增值税额等于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
这只是增值税计算的基本方法。
从理论上讲,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税法和间接计税法。
(1)直接计税法直接计税法是按照规定直接计算出应税货物或劳务的增值额,然后以此为依据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的一种计税方法。
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直接计税法又因计算法定增值额的方法不同分为“加法”和“减法”两种。
①加法:又称分配法,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期内,将由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那部分新价值的项目,如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和其他增值项目等累加起来,求出增值额,再直接乘以适用税率,即为应纳增值税额。
2章增值税教案
(二)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指会计核算健全且年应税销售额 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四、增值税的税率
(一)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 1.基本税率(17%) 2.低税率(13%)
(1)农产品。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 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和农膜; (5)音像制品; (6)电子出版物; (7)二甲醚; (8)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第 二 章 增 值 税
2. 开具要求
(1)字迹清楚,不得压线、错格; (2)不得涂改。 (3)项目填写齐全,与实际交易相符; (4)票、物相符,票面金额与实际收取的金额相符; (5)各项目内容正确无误; (6)全部联次一次填开,上、下联的内容和金额一致; (7)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 (8)按照规定时限开具专用发票; (9)不得开具伪造的专用发票; (10)不得拆本使用专用发票; (11)不得开具票样与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票样不符的专用发票。
七、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 当期销项税额的计算 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1)销售额的确定 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 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含收取的销项税额。 (2)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
第 二 章 增 值 税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根据规定,凡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第 二 章 增 值 税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货物 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 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含)以下的; (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 (含)以下的。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意义。
2. 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3. 能够正确填写增值税申报表。
教学重点:1.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意义。
2.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3. 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
教学难点:1.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2. 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
教学准备:1. 增值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 增值税计算和会计处理的实例。
3. 增值税申报表的样本。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意义。
2. 强调增值税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内容讲解(35分钟)1. 讲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增值税计算和会计处理的实例。
2. 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和处理。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增值税计算和会计处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提问学生,检查理解情况。
二、新课内容讲解(35分钟)1. 讲解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
2. 讲解增值税申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实例。
2. 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填写。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有关增值税计算和会计处理的作业。
2. 布置有关增值税申报表填写的作业。
七、课后反思(课后)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三、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学生对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意义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能力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增值税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增值税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教具、电脑、投影仪。
2. 学生准备:研究笔记本、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短暂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增值税的概念。
2. 呈现
使用电脑和投影仪,展示增值税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向他们解释增值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 讲解
详细讲解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4. 练
让学生通过课堂练和小组合作练,巩固所学的增值税计算方法和应用。
5. 总结
总结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和小组合作练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增值税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扩展延伸
提供额外习题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增值税计算方法。
增值税教案
增值税教案增值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增值税的定义与基本原理;2. 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与税率;3. 理解增值税的征税方式与纳税人的义务与权益;4. 能够分析增值税对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定义与基本原理: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来计征税费的一种税种。
它是在商品和劳务流通中收取的一种消费税,主要由经营者(纳税人)支付。
增值税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逐级计税,即链式递次按比例抵扣。
增值税的计税方式包括一般计税方法(即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差额按规定税率计税)和简易计税方法(即根据销售金额和预先确定的税率计算税额)。
2.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与税率: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包括一般计税方法与简易计税方法。
一般计税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简易计税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销售金额 ×税率增值税的税率根据不同的货物和劳务进行区分,一般为13%或9%。
例如,一般消费品税率为13%,生活保健品税率为9%。
3. 增值税的征税方式与纳税人的义务与权益:增值税的征税方式主要有一般征税人和简易征税人两种。
一般征税人是指纳税人应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进行计税,需要进行增值税的进销项发票的开具和认证,并按期汇缴增值税税款。
简易征税人是指纳税人可以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进行计算增值税,并按月适用简易征税政策,不需要进行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和认证,但需要按期申报和汇缴简易征税额。
4. 增值税对经济的影响:增值税作为一种消费税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增值税的存在会提高商品和劳务价格,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负担,但对企业而言却可以通过进项税额的抵扣,减少纳税额,从而减少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另外,增值税还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因为按照增值税计税时,企业可以根据技术含量的高低进行税率的选择和产品定价。
增值税的征税还可以提高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教学课件第6章增值税
送(8),即向外部移送——视同销售计算销项 税;
▪ 2.购买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4)、集体福 利和个人消费(5),本单位内部使用——不得 抵扣进项税;已抵扣的,作进项税转出处理。
案例2—4、5、6
▪ 4、下列各项中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应当计算销项税额的有( )。 A.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B.将购买的货物投入生产 C.将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D.将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 (3)总分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之间移送 货物用于销售的,移送当天发生增值税纳 税义务。
▪ 甲地总机构 ▪
货物
移送
பைடு நூலகம்
乙地分支机构
▪ 销项-进项
销项-进项
▪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 税应税项目。
▪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 利或个人消费。
▪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 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3)应用举例:
①建材商店既销售建材,又从事装饰、装修业务;
②酒店提供就餐和住宿服务,又设商场销售货物.
(4)新增:一般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 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 合计
【教学难点】混合销售行为的界定;视同销售行 为的判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和进项税额 的确定;免、抵、退的计算方法。
本章考情分析
▪ 本章是《税法》考试的重点税种之一,是税法教材 重点难点最多的一章,是注册会计师执业中必须 学习与掌握的一个税种。在以往的税法考试中, 本章各种题型均会出现,特别是计算题、综合题, 既可能单独出题(只计算增值税),也可与其他 税种结合出题(增值税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分数一般在15分左右。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核算流程。
3. 能够正确填写和处理应交增值税的相关会计凭证。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3. 应交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4.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使用。
5. 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和缴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应交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实例。
3. 实践操作法:模拟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使用。
4. 小组讨论法:讨论增值税纳税申报和缴纳的流程。
四、教学准备:1. 增值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 增值税会计核算实例和凭证。
3. 增值税专用发票样本和模拟操作材料。
4.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缴纳相关资料。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讲解应交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4. 第四课时:模拟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使用。
5. 第五课时:讨论增值税纳税申报和缴纳的流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增值税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应交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模拟操作:检查学生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和使用的熟练程度。
4.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于增值税纳税申报和缴纳流程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应交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流程。
2. 难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使用,增值税纳税申报和缴纳的流程。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增值税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应交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凭证,让学生理解应交增值税的核算过程。
4. 模拟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加深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增值税纳税申报和缴纳的流程,分享经验。
增值税(教案)
第二章增值税第一节增值税概述一、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
从计税原理而言,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所以称之谓“增值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是指:1.销售货物的起运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内;2.提供的应税劳务发生在境内。
二、增值税的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三、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一)直接计算法:加法减法(扣额法)(二)间接计算法四、增值税的作用:1)较好地体现了税负公平的原则2)具有内在的、主动的调节功能,对经济的适应性强3)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4)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5)有利于加强税收管理第二节增值税的纳税人一、纳税人的基本规定(一)一般规定1.纳税义务人:增值税纳税人为销售或进口应税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单位租赁或者承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者承包人为纳税人。
2.扣缴义务人:境外的机构或个人在境内销售应税劳务而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人的,以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一般纳税人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货物和应货劳务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其计税方法是当期销项税额减当期进项税额;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得抵扣进项税,其应纳税额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即销售额乘以征收率。
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增值税纳税人为销售或进口应税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为了严格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又依据纳税人的经营规模和核算水平,将其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1.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①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②除本条第一款第①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增值税的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
3. 能够正确填写和审核增值税相关报表。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增值税的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
3.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使用。
4. 增值税的申报和缴纳。
5. 增值税的检查和审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核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和报表填写。
3. 模拟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增值税的申报和缴纳。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增值税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核算原则的PPT。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讲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和报表填写。
3. 模拟操作材料:准备一份增值税申报和缴纳的模拟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讲解增值税的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和报表填写。
4. 模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增值税的申报和缴纳。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评价学生对增值税的核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作业和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增值税核算相关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模拟操作表现:评价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增值税申报和缴纳的准确性。
4. 考试与测验:通过期末考试或单元测验,评估学生对增值税核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拓展与深化1. 增值税政策更新: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政策,及时更新教案内容,确保教学的时效性。
2. 实际案例研究:引入更多行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中增值税核算的实际情况。
税法第二版李晓红着增值税法教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3页
增值税概述 P45 ValueAddedTax(VAT)
税 法 • 法国是最早实行增值税国家。
• 我国自1979年试点, 至1994年形成了现 行增值税征收体系
• 19T93a年x12a月t1i3o日n, 国L务a院w颁s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自1994年 1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行
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5.国务院及其它相关部门要求其它货品。
税法
第3章 增值税法第38页
第4节 增值税税率
一、增值税税率普通要求
(三)零税率: 适合用于出口货品 这意味着不但在货品报关出口时不征税,并且还 要将该出口货品在报关出口前各经营环节所承担 增值税予以所有退还。
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 • (二)在现行增值税17%原则税率和13%
低税率基础上, 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第6页
新课导入
•风华公司是一家生产高档化妆品工业
资料
税 法 公司, 12月份采购化学原料, 价值
10000元;本月销售产品取得收入
50000元。
Taxation Laws 提问: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思考:该公司应缴 纳哪些税种?
税法 2.法定增值额=理论
第3章 增值税法第11页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三、增值税特点
(一)流转税普通特点 1.以流转额为征税对象 2.流转税易于转嫁 3.税收分派累退性对资源配备不会产生扭曲性 4.税收征管便利
税法
第3章 增值税法第12页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增值税》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增值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增值税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 掌握计算增值税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X单元的《增值税》内容。
内容包括:增值税的定义和作用、如何计算增值税、增值税的运用等。
三、教学准备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3. 计算器。
4. 黑板和粉笔。
5. 相关教学课件和练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增值税的概念和作用。
2.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增值税。
3. 讲解计算方法:使用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如何计算增值税,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分组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解答练题。
5. 展示和讨论答案: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讨论和纠错。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增值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场景,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实际案例。
7. 练巩固:布置相关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
五、课堂互动方式1. 提问和回答。
2. 小组讨论和展示。
3. 师生互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互动情况。
2. 学生在小组练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增值税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增值税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拓宽他们的视野。
2. 提供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增值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增值税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增值税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增值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使学生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税率和征收范围;(3)使学生了解增值税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增值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税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2)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概述1.1 增值税的概念1.2 增值税的特点1.3 增值税的作用2.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2.1 销售额的计算2.2 购进额的计算2.3 应纳税额的计算3. 增值税的税率3.1 增值税的税率种类3.2 税率的选择与运用4.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4.1 征收范围的概念4.2 征收范围的具体内容5. 增值税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5.1 增值税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5.2 增值税在税收体系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税率、征收范围等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增值税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增值税申报、缴纳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值税的征收过程。
5. 互动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税收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增值税学习的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税率、征收范围等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增值税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角色扮演:模拟增值税申报、缴纳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值税的征收过程。
增值税思政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增值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我国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值税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增值税教学不仅是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案例以增值税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增值税的基本概念、税制结构、征收管理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税收法治意识。
3. 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及意义2. 增值税的税制结构3.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4. 增值税改革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增值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增值税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增值税征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增值税的概念。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与增值税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探讨增值税在其中的作用。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围绕增值税改革与发展、税收法治等话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增值税征收过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增值税征收的全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增值税教学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在税收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不足。
三、思政元素融入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解增值税在我国税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法治教育:强调税收法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
3. 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企业依法纳税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应交增值税教案
《应交增值税》教案——《财务会计》第四章第一节中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增值税的概念、特点、纳税人种类及税率2、技能目标:①正确计算应交增值税,②会正确进行账务处理【教学重点】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教学难点】1、账务处理时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正确使用2、应交增值税的计算【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教学用具】达标测评卷一张【教学过程】[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时,对增值税有了初步了解;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性质、结构也有初步了解;对购入材料、销售产品时的进项、销项会正确进行账务处理。
[引入新课]:我们都知道,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更是每一个企业的义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应交的增值税称为国税,如你作为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月底时企业到底应依法向国家交纳多少增值税?怎样正确进行账务处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应交增值税的概述P1181、概念:是指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增值额计算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问):是否所有的企业都应交纳增值税?(答):否。
对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和个人。
2、特点:价外税,按环节征收;按增值额计税;重视专用发票的使用。
3、纳税人的分类:小规模纳税人二、应交增值税的核算(一)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分离)基本税率:17% 适用于大部分企业1、税率低税率:13% 适用于生活必需品,文化用品及支农产品企业零税率:0% 适用于出口货物2、计算:应交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①销售产品,材料等②视同销售:a、自产的产品用于工程、对外投资、集体福利、对外捐赠等b、材料用于对外捐赠、对外投资例:(1)企业将一批自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成本为6,000元,同类产品的售价为10,000元。
则销项税额=10,000×17%=1,700元练习:(1)企业将一批生产用原材料用于对外捐赠,该批材料的成本为5,000元,同类材料的市场价为8,000元,问:销项税额为多少?(8000×17%=1360元)(2)进项税额:①购买材料、接受劳务供应等发生注意:a、农产品按10%扣除进项税b、运费可按要求比例扣除进项税c、购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时,增值税不能作为进项税额(计入成本)例(2):企业购入免税农产品一批,买价为5,000元。
增值税教案模板
增值税教案模板第1篇:增值税教案教案——PPT教学增值税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使用教材税法备课时间11月授课时间11月25授课专业会计授课班级13会计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税法为会计专业必修课程。
本教材属“十二五”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适应现代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需求,浅显易懂。
学情分析面对的学生多数为初中毕业生,目前学习了一年的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会计这门学科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且也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但是考虑到多数情况,他们属于好动,活跃型,所以教学需结合动手操作的内容来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增值税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的确定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学习能够提高一些税务筹划能力3、态度与情感目标:一定程度上认识合理避税不同于逃税重点阐述商业折扣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以旧换新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还本销售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难点折扣销售、销售折扣以及销售折让的区别教法与学法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教材、笔记本、笔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备课本、PPT.教学过程:清点人数二、上课礼仪,组织教学三、回顾复习(2-3分钟)上节课我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1、销项税额的计算公式2、一般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四、导入新课(2-3分钟)同学们喜欢淘宝吗?双十一的时候淘宝网站有何不同?——促销活动五、新课教学(25分钟)1、采取折扣方式销售定义: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如购买10件,销售价格折扣10%;购买20件折扣20%等)。
税务处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例:甲销售100件空调给乙,单价2000元,由于数量较大,给予乙5%的折扣额。
答案: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开在两张发票思考:商店促销除了采取折扣销售外,还有没别的销售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会计1班是升学本科班,经过近3年的学习,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能结合专业理论课积极思考,动手能力强,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上学期停课一学期,加之学生对计算题有一定畏难情绪,缺乏对知识的拓展能力和迁移能力,这为本课教学又提出了挑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增值税计算中3中特殊情形的处理
教学方法
对比学习法,归纳类比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PPT、计算案例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问题情境
(3分钟)
1,引入
二、复习知识点(33分钟)
2,视同销售(8分钟)
3,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8分钟)
4,两个知识点对比学习(9分钟)
5,价外费用(8分钟)
三、课堂小结
(3分钟)
5.完成高考真题
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案例
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能对本课复习起到引领和铺垫作用
通过幻灯片颜色的对比区分知识关键点,直观形象。
通过提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建立知识的连贯性和内在对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处,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这个难点的化解和掌握
专业学科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班级
16会1
授课教师
赵子银
课题内容
增值税计算过程中几种特殊情形的处理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财经法规》是会计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中职会计专业三大基础专业课之一。在在专业理论200分中,占60---65的分值。增值税的计算是高职对口考试三道计算题必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增值税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好本课对于学生掌握增值税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先认定销项税还是进项税的问题,再解决如何处理)
2.3将“视同销售”中第④的前半段改为“外购”将如何处理呢?
2.4展示PPT---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关键点
2.5教师举例说明非正常损失的处理。
2.6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在书本习题中如何解决
2.7归纳总结:视同销售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两个知识点
2.8复习课学习方法的启发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将法规理论转化为解决企业纳税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总结归纳,化难为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视同销售”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在计算题中的对比运用
教学难点
区分“视同销售”行为和“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设计思路
本复习课结合2019对口高职复习指导(考试大纲),对增值税计算中重难点问题进行归纳和对比学习,以计算题为引导,通过设问、知识回顾、关键点巩固、知识类比、顺口溜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增值税的计算。
四、作业布置
(1分钟)
学生回答该案例的增值税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背诵“视同销售行为”
背诵结束之后,师生共同背诵视同销售行为
理解“对内”和“对外”
学生完成该问题的理解,要求说出属于视同销售中的哪一点
学生思考
对比学习视同销售中的第④点
学生回答书本及练习题中出现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情况(重点说明符合哪条法规)
5分钟时间计算
1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展示
区别运费在两个环节上不同的计算方法
2分钟学生独自计算完成,并抽取学生进行结果展示
2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案例5的计算
1.1,引入计算题案例
1.2,视同销售行为有哪些呢?
1.3共同完成对“视同销售行为”的背诵。
2.1 视同销售中常考的两个知识点(易混淆点)
2.2案例2分析
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化难为易
学生练习展示,对学生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掌握并加以解决
将理论问题转化为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案例加以说明营改增对价外费用的影响,更加形象具体
板书设计
1,视同销售
2,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3,价外费用在购进和销售环节的处理
1分钟记住顺口溜
2.9例题3综合练习
学生练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指导
对上台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
(1)解题步骤的规范
(2)解题方法的指导
(3)结果进行评价
3.1价外费用在购销环节的处理
3.2案例4的计算
3.3知识延展—营改增对价外费用的影响
着重强调对营改增在购进环节中运费的处理
3.4案例5计算增值税
4.总结本节课的3个特殊情形的增值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