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

合集下载

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护理

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护理

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护理作者:李莲花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10期肩袖为包绕于肩关节周围的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总称,肩袖损伤指此四块肌肉损伤[1, 2]。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具有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并可进行早期肩关节功能训练等优点。

我们对在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20例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 6月—2015 年 4月住院的 20例患者,均经术前根据临床症状、详细体格检查及肩关节x线和CT、MRI确诊为肩袖损伤。

其中男 12例,女 8例;年龄 45—69岁,中位数57 岁。

住院天数为7—14天.中位数为10天。

左侧11例,右侧9例。

2 护理2. 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因疾病因素导致患者长期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他们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但不了解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因此,常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为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及锻炼。

2.1.2训练单手大小便因术后患者一侧上肢固定。

且伤口有引流,大小便很不方便,需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单手大小便,指导患者术后合理膳食,防止便秘。

2.1.3术前准备(1)查看相关血化验单: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肾功、血糖、肝病四项、艾滋病、梅毒、血型等,并再查看心电图、胸片、以排除手术禁忌证。

通知患者术前 12h 禁食6h禁饮水,以免术中及术后呕吐导致误吸或窒息。

术前 1d 手术野皮肤准备范围以患侧肩关节为中心上、下各 20 cm,剃除腋毛及修剪指甲;做头孢药物敏感试验,术前 30min 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日晨测生命体征如有发热,血压过高或女性月经来潮等,应暂停手术.(2)手术当日核对腕带信息;术前取下患者饰品、义齿、眼镜等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带好病志及手术相关的片子、术中用药、贵重材料等,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演示文稿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演示文稿
选择恰当的工作鞘管 通常使用5.5mm,7.0mm和8.5mm的鞘管,同
时带有螺纹,这样可以防止滑脱。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有效的穿透软组织进行缝线穿梭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 关节镜下直视下,在关节腔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来进行
手术操作。(部分如下)
1) 缝线抓钳和组织抓钳 2)滑动剪线器 3)推结器 4)Bankart 挫
肩袖损伤会引起肩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向上臂 或颈部放射,肩外展或伴有内旋和外旋时疼痛加重。压痛 肩峰下的深部,以肱骨大结节处压痛最为明显。
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常常痛醒,患者很难向病侧侧卧。 过顶时疼痛。
症状及体征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
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
肩袖肌腱是由冈山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 组成的板状联合肌腱结构,上述肌腱均止于肱骨大结节和 小结节,形成袖口,故称为肩袖。
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上臂和旋转肩关 节。
肩袖是肩关节活动中的解剖弱点,转肩时它不仅要保护关 节的稳定,同时承担着转肩动力的重任,再加上它与肩峰 紧贴,容易受到挤压和摩擦,使肩袖肌腱、韧带和滑囊发 生微细损伤和劳损。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 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 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 个月者,肩关节活动 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抬
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
6. 5. 关节盂 6.腋下袋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Nhomakorabea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结 合术后系统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 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训练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将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于 康复训练中,以提高患者的训练效果和依从性 。
06
03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法,而术后康复训练对 于其疗效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 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
研究目的
观察和分析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训 练的疗效。
探讨康复训练对肩袖愈合、疼痛缓解及功能恢 复的影响。
为肩袖损伤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 法。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
1
关节镜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肩袖损伤。
2
在关节镜下,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肩袖损伤的 情况,并进行精确的修补手术。
3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具有恢复快、疼痛轻 、出血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 方法之一。
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应用
康复训练是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之 一。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设计
实验组接受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肩胛骨训练、肩袖肌力训练、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照组仅接受常规 物理治疗。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肩袖损伤情况(如损伤部位、程 度等)、手术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及康复训练前后肩关节功能评 分等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 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幻灯片课件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幻灯片课件
24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有效的穿透软组织进行缝线穿梭
肩关节手术
25

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 关节镜下直视下,在关节腔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来进行手术操作。 (部分如下)


1) 缝线抓钳和组织抓钳
2)滑动剪线器 3)推结器

肩关节手术 4)Bankart 挫
26

选择合适的过线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定 时。
肩袖断裂多指冈上肌肌腱断裂
10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主要是于肩关节反复旋转或超常范围
的运动,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 受到反复牵扯,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 不断的摩擦及挤压所致。
11
肩袖损伤会引起肩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向上臂或颈部放射, 肩外展或伴有内旋和外旋时疼痛加重。压痛肩峰下的深部,以肱骨大 结节处压痛最为明显。 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常常痛醒,患者很难向病侧侧卧。过顶时疼痛。
21
肩关节镜手术

A:后侧入路
B:前侧入路
C:前上外侧入路 D:Port of Wilmington 入路


E:后外侧入路
F:5点钟入路
22
肩关节体外标记
23
选择恰当的工作鞘管
通常使用5.5mm,7.0mm和8.5mm的 鞘管,同时带有螺纹,这样可以防止滑 脱。
肩关节手术

15

工作平台和工作站一套

关节镜摄像线光纤刨刀汽化仪 水管一套
肩关节镜备物
16
阑尾包 关节镜附加一套 肩关节镜附加12件 史塞克电钻和电池 30度关节镜

缝合铆钉
17手术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活
×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 动度、肩关节外旋活动度、肩关节内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 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肩肘 外科学》[3] 中关于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者;所有患者均经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临床疗效, 参照《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肩肘外科学》[3] 中的判定标准。 其中疼痛基本消失,并且肩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
术中出血量 (mL)
术后引流量 (mL)
对照组
28
试验组
28
t值
P值
90.12±9.57 89.36±10.01
0.290 > 0.05
10.44±2.63 5.11±1.45 9.391 < 0.05
79.54±5.32 42.03±3.56
31.007 < 0.05
55.39±7.14 20.22±4.85
用于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峰下滑囊;冲洗切口,观察肩袖损伤患者的肩袖类型、撕 改善预后 [2]。本文重点探讨了开放式肩袖修复术与关节镜下 裂状况等,再松解其肩关节;置入 3 枚肩袖锚钉,每一枚
肩袖修复术用于肩袖损伤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肩袖锚钉的间隔距离为 50 mm 左右,再进行缝合,置入
复术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较大,会引发 70 ~ 90 mm 切口,充分暴露喙突;观察肩袖损伤患者的喙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肩袖损伤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肩部疾病,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肩袖损伤会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治疗肩袖损伤的过程中,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那么,这两种技术在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技术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肩袖损伤的相关知识。

肩袖是由肩袖肌腱组成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旋转肌。

它们负责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而肩袖损伤是指这些肌腱的部分或全部断裂,通常是由于慢性损伤或外伤引起的。

老年人由于肌肉和肌腱的退行性变化,更容易出现肩袖损伤,尤其是有肩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于肩袖损伤的治疗,手术干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而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手术方法。

肩关节镜下单排修复技术是指在肩关节镜下使用穿刺器械将损伤的肩袖肌腱重新缝合起来,通常使用锚钉将肌腱固定在肩胛骨上。

而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是将肌腱通过双排锚钉的方式连接在肩胛骨上,形成一个“桥”状结构,从而增加了肌腱对力量的承受能力,提高了修复的稳固性。

两种手术技术在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呢?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些研究显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在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时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有研究表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能够显著减少肩袖肌腱的再断裂率,提高修复的稳固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单排修复技术在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在手术过程中,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需要使用更多的锚钉和穿刺器械,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的康复过程也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而单排修复技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的康复过程相对较为轻松。

真正的临床效果还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

1扁袖 损伤 症 状
( 1 ) 肩袖挫伤的治疗 。 休息 、 三角 巾悬 吊、 制动2 ~3 周, 以消除肿 对疼痛剧烈者可采用1 %利多卡因加皮质激素做肩峰下滑 肩袖损伤属于骨科疾病 , 在青壮年、 运动员 、 体力劳动者身上较 胀以止痛 。 疼痛缓解之后即开始做肩关节功能康复训 容 易 发生 。 症 状 表 现 为 以 下几 点 : ( 1 ) 疼 痛 与压 痛 。 常见 部 位 是 肩 前方 囊或盂 肱关节腔 内注射 。 练 ( 2 ) 肩袖断裂急性期。 仰 卧位 , 上肢零位牵 引, 即于上肢处于外展 痛, 位于三 角肌 前方及外侧 。 急性期疼痛剧烈 , 呈持续性 ; 慢性期呈 及前上举各 1 5 5 。 做皮肤牵 引, 持续时间3 周 。 牵引的同时做床旁物理 自发性钝痛 。 在 肩部 活动 后或增 加负荷后症状加 重。 被动外旋肩关 2 周后 , 每天间断解除牵引2 ~3 次, 做肩 、 肘部功能练习 , 防止 节也使疼痛加重 。 夜 间症状加重, 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 或肩 治疗 , 关节僵硬 。 峰下间隙部位 。 ( 2 ) 功能障碍。 肩袖大型 断裂者 , 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 能 均受限。 外展 与前举范 围均小于4 5 。 , 但被 动活动范 围无 明显受 4肩 关节 镜 下 治疗 肩 袖损 伤 限。 ( 3 ) 肌肉萎缩 。 病 史超过3 周 以上者 , 肩周肌 肉有 不同程度的萎 缩, 4 . 1术前 准备 以三角肌 、 冈上 肌及 冈下肌较常见 。 ( 4 ) 关节继发性挛缩 。 病程超过3 ( 1 ) 病患访视 : 护士术前一 天到病区查 阅病历 , 咨询床位 , 了解患 个月者 , 肩关节活动范 围有程度 不同的受 限, 以外展 、 外旋及上举受 者心态与病情 。 通过访视 , 对患者生理 、 心理进行评估 , 积极 寻求解 限较 明 显 。 决方法 , 通过 沟通促进 患者对 医生 的信任及对手术过程 的了解 , 从 2 肩袖 损伤 病 因 而积极配合 手术和护理 , 为手术后康复打下 良好的基础 。 ( 2 ) 无菌处 此手术为一类切 口手术 , 因此严格要求无菌 , 条件允 许应尽量安 医学上对肩袖损伤 的病 因有血运学说, 退变学说 , 撞击学说及创 理 : 0 0 级洁净室进行手术, 并尽可能安排在第一 台手术, 减少接台。 伤学 说 四种 主 要论 点 。 我个 人 更 倾 向于 创伤 学说 , 同时创 伤学 说 目前 排在1 3 ) 专科器械和物 品准备: 将常规器 械送往供应室高压灭菌 。 电钻 、 镜 也成为公认最广泛 的肩袖损伤的原 因。 根据调查在 中年患者 中发现, ( 光源线 、 摄像导线及导线等采用低温等离子和环氧乙烷灭菌 。 准 发生盂肱关节前脱位者, 在复位之后患肩依然不能外展 , 其肩袖损伤 头、 备无菌等渗冲洗 液约2 0 0 0 0 ml 。 在术前1 天检查所有仪器 的性能 , 确 的发生率为1 0 0 %, 而腋神经损伤 占7 . 8 %, 在老年人 中, 未引起骨折或 脱位 的外伤也可引起肩袖撕裂, 任何移位 的大结节骨折都存在肩袖 保 仪器 正常运行。 4 . 2手 术过 程 撕脱性骨折 。 创伤可根据致伤暴力大小 而分为重度暴力创伤与反复 严格核对患者 , 确认无误后接入指定手术 间, 将关节镜安置在 的微小创伤, 后者在肩袖损伤中 比前者更重要 , 日常生活活动或运动 患肢对侧位置 , 备好吸引器 。 于 下肢侧建立一条静脉通路 , 保证手术 中的反 复微 小损 伤造成肌腱 内肌纤维 的微断裂( mi c r o t e a r ) 。 插管完成后 , 患者取沙滩椅体位 , 使患肢悬空 , 健侧上肢 自 创伤学的暴力作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 在此, 我介绍 以下四点: 中输液。 以棉 垫绷带轻 固定于患侧腿 部床沿。 用棉垫将 头 ( 1 ) 上臂受暴力直接牵 拉, 致冈上肌腱损伤 。 ( 2 ) 上臂受外力作用突然 然屈肘置于腹部 , 患侧手术床肩板撤离 , 使患侧肩部悬空 。 下肢 曲膝 , 极度 内收 , 使 冈上肌腱受到过度牵 拉。 ( 3 ) 腋部在关节盂下方受到 自 和下颌部固定 , 脚下放挡脚 板 以防身体 下滑 。 将关节 镜的光源 、 摄像 、 图像采集 系 下 向上的对冲性损伤 , 使 冈上肌腱受到相对牵拉 , 并在喙肩穹下受 吸引器、 止血仪安置在患者健侧 , 将C 臂x线机、 冲洗 装置安置于 到冲击而致伤。 ( 4 ) 来 自肩部外上方的直接暴力对肱骨上端产生向下 统 、 患者患侧 , 地盘 吸引器放在 患肢 下。 正确连接各类仪器 、 高频 电刀 、 的冲击力 , 使肩袖受到牵拉而发生损伤 。 线缆 、 光导 纤维、 吸引器等 , 并打开 电源检查是否 正常运行调节刨 3肩袖损伤治疗方法 削转速为每分钟4 0 0 0  ̄左右 , 建立两路Y型灌注 管接上 四袋无菌 等 3 . 1饮 食 疗 法 渗冲洗液 , 确保 关节镜视野清 晰, 保持 灌注 液通畅无 阻。 手术开 始 肩袖损伤患者宜食蛋 白成分 高、 质地柔软 、 流质性食物 ; 忌食 辛 后 , 器械护士提供小尖 刀, 协助医生插入镜鞘 , 置入 关节镜 。 术 中观 辣、 刺激性、 生冷食物 。 具体饮食方式如表1 和表2 所示 。 察患者生命体征 , 输液是否通畅。 认真观察手术进程 , 及时 陕速供应 3 . 2物 理 疗 法 台上所需物 品; 观察灌注管及吸 引器是否通畅 , 灌注液不足 时及 时 更换 , 使 关节腔处于充胀状态 , 保持术野清晰 。 表 1 肩袖损伤患者宜食食 物列表

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护理

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护理
2 结果
本 组 28例 肩 袖 损 伤 患 者 全 部 获 得 随 访 , 随访 时 间 l0~40个月 ,平均 (15.8-4-9.4)个 月。所有 患者手术过程 顺利 ,
作者 单位 :310012浙 江 省立 同德 医院
术 中及术后均未 见神经损 伤 、感染等并 发症出现 。UCLA评 分 术前 (13.6±3.2)分 ,末次随访 时 (33.4±4.1)分 ,较 术 前有 显著改善 (P<0.05 o疗 效评定 :优 6例 、良 12例 、可 8例 、差 2例 ,总有效率 92.9%。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8例 ,男 10例 ,女 18例 ;年龄 22~65岁 , 平 均 (31.5±15.8)岁 。损伤 部位 :左侧 11例 、有侧 17例 , 均为单 侧 ,均有 外伤 史。临 床表 现为 肩关 节疼 痛 ,其 中持 续 疼 痛 9例 、间歇 性 疼 痛 19例 ,均 有 夜 间 痛 ,伴有 不 同 程度 的外展 、上举 活动 受限 ,其 中外 展 <90。 15例 ,外 展 90~120。 13例 。肩 周肌 肉萎缩 者 16例。病 程 4d~3年 ,平 均 (5.1±3.2)个月 。所 有病 例均接受详细 问诊 、体 格检查 、 肩关节正斜位 x线及 MRI检查 确诊为肩袖损伤 【 。 1.2 治 疗方 法 所 有患 者均采 用全 身麻 醉 ,侧卧位 ,患侧 在上 ,肩外 展 30。 ,前 屈 l5~20o ,牵 引重量 3~5kg。采 取 控制性 降压 ,将 收缩压控 制在 95~100mmHg。关节灌注液 为 生理盐水 。肩关节镜 常规 后入路 ,根据手术需要在前外侧 或 外侧附加入路 。首先检查 盂肱 关节 ,观察肩袖关节面 、关节 软骨 以及肱二头 肌长头腱处损伤情况 。常规行肩 峰下 间隙减 压术 。经后侧及外侧人路观察肩袖撕裂形状 、肌腱 回缩程度 。 充分松解肌腱表 面的粘连 ,刨削肌腱断端 ,然后 以磨钻 去除 大结节处骨皮质 至骨面均匀渗血 ,根据肩袖 不同的撕 裂形 态 选 择 不 同 的修 补 方法 以锚 钉缝 合 固 定 4l 5j。 1.3 疗效 观察 应 用美 国加州大 学 UCLA(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肩关 节功能评 分 对临床疗效进行评 价 。该评分 系统总分为 35分 ,从疼痛 (10分 )、功能 (10分 )、 前屈活动度 (5分 )、前屈力量 (5分 )及患 者满 意度 (5分 ), 共 5方 面进 行 评 估 。34~35分 为 优 ,28—33分 为 良,2l 27 分 为 可 ,<20分 为 差 。 总 有 效 率 (% )= (优 + 良 +可 )/总 数 ×100%。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

对照组给予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肩袖损伤修补效果、肩袖损伤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肩袖损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的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肩袖损伤愈合,减轻疼痛,改善活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ie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 In control group,open surgery was us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was adopted. The effect of of rotator cuff repair,the healing time of rotator cuff injury,shoulder function,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p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ospital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incision length and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rotator cuff injur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great difference in shoulder function,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r pain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the shoulder function,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ing of rotator cuff injuries,relieve pain,improve mobility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nd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Patient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Application value肩袖是由在肱骨大结节的小圆肌、冈下肌、冈上肌及在肩胛下肌附着的腱性组织组成,在肱骨头附近包裹,因其形状与袖口相似而命名[1]。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手术配合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手术配合

护士进修杂志年月第卷第期的扭曲而造成医源性损伤同时还要避免腋窝、乳房、外生殖器的受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麻醉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如果出血过多且血压下降应立即加快输液速度加快血容量并随时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

准确估计术中出血量及时备血、输血以保持病人的体液平衡。

术中使用控制性降压时巡回护士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是在改变手术体位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中应准备好大量止血纱布、生物蛋白胶、显微外科器械、无损伤线、血管夹以免意外发生。

熟悉操作步骤准备好颈前后路所有常规器械和配套的特殊器械。

器械护士应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具备非常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并具有应对术中出现紧急情况的配合能力精神高度集中及时提供特殊手术器械使手术者得心应手。

手术过程比较复杂所用器械种类繁多术中应铺置两个无菌器械台常规器械和特殊器械分别放置。

严格无菌操作和无瘤技术该手术无菌要求非常严格手术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时问长术中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手术野周围的无菌状态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保持室内安静、有序。

随时注意手术台上医生手套完好情况一旦术中出现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保持无菌器械台及手术区域整洁、干净。

特别是更换体位时器械台上覆盖无菌单远离手术床防止尘埃微粒飞扬污染杜绝感染的发生。

清除病椎肿瘤时预先准备一个大弯盘倒入适量生理盐水内置一块纱布及传递各种方向的刮勺和椎板咬骨钳以彻底清除肿瘤。

所有接触肿瘤的器械均存放入弯盘内防止污染未接触用物。

用于收集肿瘤标本的纱布要妥善保管。

在彻底清除肿瘤后撤离存放肿瘤污染器械的弯盘和标本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伤口更换所有术者的手套。

手术野及托盘上重新铺置无菌巾。

参考文献付岚李俊李虹等社会支持系统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口中华护理杂志—尹学军谢卫农司家英脊柱手术时俯卧位致患者左眼失明一例中华麻醉学杂志施建党王自立赵浩宁等俯卧位脊柱手术后失明例报告宁夏医学杂志—收稿日期一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手术配合刘鹏徐月仙程晓冬于海波北京医院手术室北京关键词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配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随着电子和光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领域中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微创关节镜下诊断』支治疗已经广泛受到各界的重视关节镜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的临床体会

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的临床体会

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的临床体会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手术方法,我在临床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1. 准确确定肩袖损伤的位置和大小非常重要。

在手术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如磁共振成像和X线检查,以确定肩袖损伤的位置和大小。

只有准确确定了损伤的位置和大小,才能更好地选择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案。

2. 充分掌握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

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需要大量的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

手术前应该充分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和操作规范,并在手术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3. 注意术后康复和护理。

手术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和护理。

术后应避免剧烈的活动和劳累,遵从医生的医嘱,在康复期间进行必要的医学监护和康复治疗,以恢复肩袖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是一项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的手术,只有经过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结合专业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恢复,才能使手术效果最大化。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PPT课件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PPT课件

肩袖损伤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组成
肩袖损伤又称肩关节撞击综合症 肩峰下撞击是撞击综合症最常见的类型 肩袖断裂多指冈上肌肌腱断裂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主要是于肩关节反复旋转或超常范围
的运动,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 受到反复牵扯,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 不断的摩擦及挤压所致。
——但是能达到感兴趣部位,直线性而又毫
无阻挡的路径,这是不常见。
手术医生使用有角度的关节镜(30度及70
度),通过旋转关节镜,但又不改变关节镜位置,
成倍增加视野
肩关节镜手术
入路
入路位置不当会使整个关节镜手术的操作过程碰到 很多的障碍。
常用入路:后侧入路,前侧入路,5点钟位入路, 前上外侧入路,Port of Wilmington入路和后外侧 入路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 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 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 个月者,肩关节 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 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
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
选择恰当的工作鞘管 通常使用5.5mm,7.0mm和8.5mm的鞘管,同
时带有螺纹,这样可以防止滑脱。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有效的穿透软组织进行缝线穿梭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 关节镜下直视下,在关节腔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来进
行手术操作。(部分如下)
1) 缝线抓钳和组织抓钳 2)滑动剪线器 3)推结器 4)Bankart 挫
肌前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 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 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分析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分析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1-31T05:45:28.69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0期作者:史培霖[导读] 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史培霖成都京东方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例。

两组均开展肩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围术期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临床护理配合。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后1个月、6个月的UCLA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差异明显(P<0.05)。

结论: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临床护理肩袖损伤较为常见,是导致肩痛的主要原因,主要与退行性病变、过度使用、外伤等引起的肌肉萎缩、肩部力量薄弱有关[1]。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及理念的发展,肩关节镜下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式,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皮肤瘢痕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在围手术期,为确保手术效果,还需要开展科学的、针对性护理,促使其术后早期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因此,本文将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6~71岁,平均(47.68±4.96)岁。

对照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7~72岁,平均(47.88±4.7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过线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
定时。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
定时。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
肩袖损伤会引起肩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向上臂 或颈部放射,肩外展或伴有内旋和外旋时疼痛加重。压痛 肩峰下的深部,以肱骨大结节处压痛最为明显。
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常常痛醒,患者很难向病侧侧卧。 过顶时疼痛。
症状及体征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
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
关节镜摄像线光纤刨刀汽 化仪水管一套
阑尾包 关节镜附加一套 肩关节镜附加12件 史塞克电钻和电池 30度关节镜
缝合铆钉
肩关节镜体位
沙滩椅位
肩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手术和切开手术的主要区别
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手术视野 任何手术,出血都会妨碍观察。 肩关节镜手术,一根微小的毛细血管可能会使视野血红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 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 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 个月者,肩关节活动 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抬
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屈上举 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 (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 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
肩袖损伤是指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创伤性炎症病 变,此伤在体操、投掷、排球、乒乓球、举重、游泳运动 中较为多见。
一片。 这根血管流入肩关节内的血液是病人的血压、关
节内或肩峰下压力和液体流速平衡的结果。 获得清晰的视野:
假设无特殊医学禁忌证,主张收缩压维持在 <=100mmHg 适应病人的收缩压,关节镜泵的压力维持在 60mmHg,正常的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
肩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 使用笔直的0度镜头可能在关节镜手术中更容易操
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 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 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症状及体征
1.临床表现 (3)功能障碍:肩袖大型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能
均受限。外展与前举范围均小于45°。但被动活动范围无 明显受限。
肩袖损伤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组成
肩袖损伤又称肩关节撞击综合症 肩峰下撞击是撞击综合症最常见的类型 肩袖断裂多指冈上肌肌腱断裂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主要是于肩关节反复旋转或超常范围
的运动,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 受到反复牵扯,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 不断的摩擦及挤压所致。
选择恰当的工作鞘管 通常使用5.5mm,7.0mm和8.5mm的鞘管,同
时带有螺纹,这样可以防止滑脱。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有效的穿透软组织进行缝线穿梭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 关节镜下直视下,在关节腔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来进行
手术操作。(部分如下)
1) 缝线抓钳和组织抓钳 2)滑动剪线器 3)推结器 4)Bankart 挫
肩袖肌腱是由冈山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 组成的板状联合肌腱结构,上述肌腱均止于肱骨大结节和 小结节,形成袖口,故称为肩袖。
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上臂和旋转肩关 节。
肩袖是肩关节活动中的解剖弱点,转肩时它不仅要保护关 节的稳定,同时承担着转肩动力的重任,再加上它与肩峰 紧贴,容易受到挤压和摩擦,使肩袖肌腱、韧带和滑囊发 生微细损伤和劳损。
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
(2)撞击试验(impingement test):向下压
迫肩峰,同时被动上举患臂,如在肩峰下间隙出
现疼痛或伴有上举不能时为阳性。
(3) 盂肱关节内摩擦音:即盂肱关节在主动
运动或被动活动中出现摩擦声或轧砾音,常由肩
袖断端的瘢痕组织引起。
肩关节镜备物
工作平台和工作站一套
首先建立后侧入路后,建立其他入路 皮肤切口前用腰穿针确定适当的进入角度 交换棒在定位针的旁边向下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换棒上套上鞘管
肩关节镜手术
A:后侧入路 B:前侧入路 C:前上外侧入路 D:Port of Wilmington 入路 E:后外侧入路 F:5点钟入路
肩关节体外标记
肩关节手术
作 ——但是能达到感兴趣部位,直线性而又毫无阻
挡的路径,这是不常见。 手术医生使用有角度的关节镜(30度及70度),
通过旋转关节镜,但又不改变关节镜位置,成倍增 加视野
肩关节镜手术
入路
入路位置不当会使整个关节镜手术的操作过程碰到 很多的障碍。
常用入路:后侧入路,前侧入路,5点钟位入路, 前上外侧入路,Port of Wilmington入路和后外侧入 路
优选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
肩关节由六个关节组成:肩肱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 胸锁关节、喙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
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 运动。
盂唇和盂肱韧带
1.
1.盂唇 2. 盂肱上韧带 3. 盂肱中韧带 4.盂肱中韧带
7
2.
3. 6
4. 5.
6. 5. 关节盂 6.腋下袋
解剖生理
肩袖是由附着在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 附着在肩胛下肌的腱性组织所构成,包裹于肱骨头附近。 因形状酷似袖口,故得名。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着支撑、 稳定、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正常支点的作用。
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 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 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 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 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