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答案:B
例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 同与______三个阶段。
例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答案: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 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例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 _。 答案:态度的情感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 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不是先天禀赋)
帮助中小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的有 效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与奖惩等。
一、有效的说服
对于低年级,理解能力有限,只提供正面论据;
对于高年级学生,没有相反观点时,只呈现正面观 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2、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3、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4、逐步提高要求
例2: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中学生处在 道德发展的(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答案:B
二、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动荡,到高中趋向成熟。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在态度学习的研究方面,美国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 论非常闻名。班杜拉认为,个人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 而获得一定的态度的。

2015陕西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015陕西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015陕西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2.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答案】B。

解析: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答案】D。

解析:根据认同的概念,选D。

4.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5.“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6.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答案】A。

解析: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B.集体主义C.义务感D.责任感E.事业感【答案】ABCDE。

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2.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

A.低年级学生B.高年级学生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答案】AC。

解析:在选项BDE中,应当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态度定势E.同伴群体【答案】ACE。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第十章-态度和品德的形成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第十章-态度和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学习态度的实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态度。

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态度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这些倾向性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

如某教师虽然对调皮的学生有排斥、回避的倾向,但不一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二)态度的结构态度的结构比较复杂,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品德这一定义时,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第二,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第三,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虽然品德离不开道德,但是品德与道德也是有区别的。

具体表现为:第一,二者的来源不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来源是社会需要;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其来源是个体需要。

第二,二者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是对社会关系的理性反映,品德是对个体道德需要与道德要求的关系反映。

第三,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

道德一经确立就会以文字、传统、舆论等形式进行表现,品德则是以个人信念、理想、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等方式进行表现。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十章__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十章__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

A.心理特征 B.认知结构 C.倾向性 D.价值体系2.态度的()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3.()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4.()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5.()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道德 B.品德 C.价值观 D.情感6.品德反映了人的(),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A.本质属性 B.社会特性 C.价值 D.情感7.品德具有相对的()。

A.可变性 B.稳定性 C.个人倾向性 D.独特性8.品德是在()的控制下。

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A.道德观念 B.个人动机 C.价值观 D.情感9.品德与道德都受()的制约。

A.年龄 B.教育水平 C.社会发展规律 D.智力10.品德则是()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1.道德是( )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2.( )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道德抉择。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3.( )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4.( )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简述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主要内容

简述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主要内容

简述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主要内容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在这些阶段中,个体通过逐步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自己的态度和品德。

本文将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进行详细阐述这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儿童期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常会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儿童时期是个体认识和理解自我和社会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家庭和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儿童学习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主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至关重要。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儿童学习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中,老师是儿童的另一位老师,他们在学校的教育中,会对儿童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态度。

此外,社会文化传统也对儿童的道德养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儿童期,个体通过模仿和听话的方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自己的态度和品德。

青少年期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

他们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更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同龄人、社会媒体和社会文化传统。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同龄人对青少年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主要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态度和品德。

社会媒体也是青少年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社会媒体上,青少年会接触到各种信息,一些积极的信息能够促进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一些消极的信息则会对青少年的态度和品德产生负面的影响。

除了同龄人和社会媒体,社会文化传统也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通过学习社会文化传统来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自己的态度和品德。

成年期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第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9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9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价值澄清过程:三个部分七个子过程
1.选择
自由地选择 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 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
2.赞赏
喜爱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 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3.行动
按这一选择行事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一、社会学习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班杜 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后又将该理论发 展为一个全面的人格理论,称为社会认知 论。该理论可以较全面地解释人的社会行 为的学习。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12.04],美国心理 学家,生于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曼达尔镇。他是新行为 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一)社会学习理论简介
班杜拉摒弃了心理动力学和心理特质论的内因决定论和 传统行为主义的外因决定论的人格理论模式,对三者之 间的关系提出了更为辩证和完善的三方互动决定论。
2.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3.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道德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 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 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实例: 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还 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 10倍于成本的价值2000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 钱,但总共才凑得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妻子危在旦夕, 请他便宜一些售药或允许迟一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 了这种药,正是要用它来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闯进该药店为妻子 偷了药。 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因茨 倘若被捕,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 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内化(信奉):内化是指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 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比顺从深 入一层,主要表现是一致、接受和主动。
品德的内化过程(冯忠良P420)
依从 认同 信奉
LORE
三、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大众传媒等 学校与集体 家庭 同伴 自身的智力水平
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这是值得更 深探究的问题,其中也有与暴力文化相关联的部分。 现代影视作品在不断追求血腥场面极端真实、极其 刺激的同时,也使暴力虚拟化了,使人们产生了再 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如今孩子们 喜欢玩的电子游戏更夸大了这一点。现在的电子游 戏一般内容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在游戏中 可以尽情使用暴力,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 的受害者。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 从行为后果考虑问题:不能偷,抓住会坐牢。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是否对自己有利:应该偷,药剂师坏,不便宜。
2、习俗水平(9-15岁)
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 合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按照“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求得比人的赞许。应该偷, 否则妻子会死,别人会骂他没良心。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2.联系: (1)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 论和道德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个人的品德及其行为表现 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
2、品德的构成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对于行动准则 的善恶及其意
义的认识
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 的,对人的到的需要 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
的一种内心体验
二、科尔伯格(Kohlberg)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两难故事法
根据道德两难问题研究得到如下阶段: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1.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江南博哥)A.故事对偶法B.直接询问法C.行动观察法D.调查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问题不能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间接故事法。

因为直接询问儿童本人为什么做出某种行为往往会遭到拒绝回答或得不到如实的答案。

而儿童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后让他们评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谁好、谁不好或谁更不好,虽然它不干儿童本人的事,却能依据投射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水平。

因此故事对偶法适用于研究儿童道德问题。

[单选题]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单选题]3.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单选题]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B.想像C.行为D.伦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单选题]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形成道德品质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使之能依靠信念来坚持下去。

[单选题]6.以下不是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包含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和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②习俗水平(包含阶段C“好孩子”定向和阶段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③后习俗水平(包含阶段E社会契约定向和阶段F道德和良心定向)[单选题]7.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一般过程 (一)依从:包括从众、服从两种。 (二)认同:主动接受他人影响,态度
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三)内化: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思想、
观点和信念等。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前面“影响人格发展
的因素”已讲过)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直接影响道德判断水平)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主要掌握: 1、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为研究内容。 2、结论: (1)10岁以前:他律阶段 ——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
断为他律道德。 (2)10岁以后:自律阶段 ——依据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断为自
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研究内容:道德判断(道德评价)。 2、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 3、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
第六章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
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心理状态。
理解时应注意:
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
它是一种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的准备状 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同能力不同。
段”理论。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注意:此内容可以出简答题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名词解释1.品德2.道德3.前习俗水平4.道德情感5.意义障碍4.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认同B.模仿C.从众D.内化5.(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A.意向B.品德C.态度D.观念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表现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7.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化分为( )。

A.顺从、认同和内化B.顺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D.认同和内化8.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意志B.道德行为C.道德信念D.道德情感9.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1O.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认识11.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12.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A.组织B.反应C.接受D.性格化1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17.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无规则水平18.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态度是学习的结果。
A
8
(二)态度的构成: 一般来说态度包括以下的三个成分:
1、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
态度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各成分之间关系的影响。
要了解一个学生的态度可以分别考察态度的三个成分也可 以同时考察这三个成分。
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两个成分,这一点
对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5 三 后习俗道德期
(20岁以上)
6
社会法制取向 普遍伦理取向
了解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 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 范是可以改变的。
2、举例说明态度与品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用实例说明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品 德培养的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在 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A
6
前面我们讨论了______和______的学习。 本章将要讨论_____的学习。 根据统计,我国教育学将情感领域的学习 称为_____,而加涅则称为______。 本章先从心理学角度来阐明___与___的性质 及其关系,然后介绍几种有关品德发展与品 德学习的理论及其教育含义,最后根据班杜 拉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说明态度和品德学习的 过程和条件。
2
避罚服从取向 相对功力取向
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 权威,旨在逃避惩罚。 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 断行为的好坏。
3 二 习俗道德期
(10~20岁)
4
寻求认可取向 遵守法规取向
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 就认为是对的。 遵守社会法规,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 是不能改变的。
1、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涉及的范畴有别 找一到两节关于品德的经文。5分钟时间。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精讲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精讲三

2、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
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
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B )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3、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A. 身体健康
B. 生理无残疾
C. 心理健康
D. 身心健康
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B )。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和结构、小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理解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阶段理论;理解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 本过程。 3、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 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学生李亦看到自己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
8、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_使_奖__励_数_量_与__良_好行为数量相适应 。 9、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_对__学_习__不_感__兴_趣、 _讨__厌__学__习___。 10、学习困难的学生指感官和___智__力_____正常而 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11、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 以及__家__庭______、___环__境_____的影响有密切关 系。 12、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 为常见的一种以_注__意__力__缺__陷_和_活__动__过__度___为主 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B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4、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C )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像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有一个名叫亨利的男孩,一天,他妈妈外出了, 他想从橱柜里拿些果酱吃。他站在一把椅子上, 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够不着, 当他试着去取果酱时,碰倒了一只杯子,杯子落 在地上摔碎了。
问题:1、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个孩子的问题更严重?为什么?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对偶故事
一个名叫约翰的男孩在他自己房间里,有人叫他 去吃饭,他便走向餐厅。在餐厅门背后有一把椅 子,椅子上放着一个托盘,盘子里有15只杯子。 约翰不知道门背后放着东西,他推开门,门撞到 了托盘,15只杯子全都撞碎了。
意向

倾向
显 行
偏好

问:“ 你们这一代知识分 子一九四九年为何没有离 开内地?”
杨绛: “很奇怪, 现在的 人连这一点都不能理解。 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杨绛(1911-2016 )
二、品德的概念及心理成分 •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
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 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 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 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 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 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三)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 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 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 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7.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6岁B.7岁C.8岁D.9岁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10.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有( )。

A.义务感B.责任感C.事业感D.自尊感E.集体主义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3.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A.接受B.注意C.评价D.组织E.性格化4.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相对功利水平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

A.自我中心阶段B.相对功利阶段C.权威阶段9.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

A.盲目性B.被动性C.不稳定D.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10.下列哪些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

A.权威B.民主C.放纵D.信任E.容忍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_________和准则的总和。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A.能力B.态度C.道德D.情绪()2. 态度的核心成份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3.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 ______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5.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__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7.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的道德情感A.自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9.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_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从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11. _____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的人的影响。

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_____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3.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尔纳D.巴甫洛夫()14.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5.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6.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______形成时期A.情感B.意志C.个性D.伦理()17. ______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A.自觉B.想象C.伦理D.主观()18.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_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9.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______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0.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______A.动荡性B.平稳性C.过渡性D.适应性()二、填空题21. 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物的态度。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_____的反应倾向。

A : 持久性与稳定性B : 稳定性与短暂性C : 一致性与短暂性D : 持久性与一致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单选题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A :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 :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C :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 :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3、简答题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外部条件: (1) 家庭教养方式; (2) 社会风气; (3)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 认知失调; (2) 态度定势; (3) 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填空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

参考答案: 内化5、单选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

A : 品德B : 态度C : 意向D : 个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6、单选题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_____A : 比较不稳定的B :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 : 时稳时变的D : 比较稳定的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1)提出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 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 1、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 伦理的道德情感B 想象的道德情感C 直觉的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单选题]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单选题] 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道德认识B 道德信念C 道德情感D 道德意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单选题] 4、()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 能力B 性格C 态度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单选题]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

它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人们坚持某种道德义务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单选题] 6、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 知识经验B 观念和信念C 道德认识D 道德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单选题] 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 品德B 态度C 意向D 技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态度。

[单选题] 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
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定义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注意:
第一,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如讨厌捣乱的学生。

第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任务;如学生爱护公物。

第三,通过学习形成的,非天生。

态度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

2、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对人或物的认识。

如喜欢美女,某门课程
情感成分(核心成分):伴随认知产生的情感成分。

如对美女、课程的喜爱行为成分:行为的倾向。

见到美女会朝美女靠近,对喜欢的课程不断的学习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品德的实质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区分道德和品德:
道德是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指社会道德规范如法律、行为准则和学生守则。

品德是一个人内心的品质,是一个人心理方面的特诊,是心理学研究对象。

2、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品德结构的核心
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情感如对忠臣的崇拜,对佞臣的讨厌
道德意志能否坚持、抵御诱惑
道德行为与道德有关的行为衡量道德品质的标志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客观、简答)※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对偶故事法
阶段:
无律水平(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5岁以前
他律水平(权威阶段):5-8岁,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不关心动机如打碎15个杯子的错误严重,打碎一个杯子的错误不严重
自律水平:9-11岁
可逆阶段(平等阶段):一定程度的自律
规则是共同约定的,可修改;考虑到行为动机进行评判
如见到老人认为大家平等,没必要让座。

公正阶段:自律
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更多从动机判断行为
更多考虑老人的特殊,认为让座是平等的。

口诀:前权可公(钱权可攻)
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前)
第一,服从与惩罚阶段。

判断事情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否受到惩罚。

第二,相对功利(寻求快乐)定向阶段。

判断事情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否对自己有好处。

2、习俗水平(9-20岁)
第一,好孩子的定向阶段。

衡量标准:做某事是否得到大众认可。

认可是好的,不认可是坏的。

第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衡量标准:是否合乎法律和规范。

合乎法律是合适的,违背法律是不合适的。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第一,社会契约阶段。

法律与道德规范可以改变。

第二,普遍伦理阶段。

以正义、公平等标准进行思考,行为自律。

已经完全超越法律。

口诀:服利可法约理(福利可发约礼)
年龄划分:
大部分9岁以下处于前习俗水平
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一般到20岁以后,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品德发展关键期:9岁(小学三年级)、初二年级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多选题)
1、家庭教养方式民主、信任、容忍的家庭教养方式,小孩的态度和品德发展的好。

2、社会风气(社会)老人跌倒,大人不敢扶,也影响到孩子。

3、同伴群体(学校)平时交往对象都是互帮互助,有正确价值观,会受到正向的影响。

(二)内部条件(
客观题)
1、认知失调指个人的观点和他人、社会观点不一致。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克服方式: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者忽略他人观点。

2、态度定势过去经验,影响对其他相似情境的态度。

如家中对老人的尊重会影响对其他老人的态度。

3、道德认识水平在已有的道德判断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
客观题)
1、依从
从众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跟随他人行动。

如人云亦云、随大流。

服从个体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作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二者区别:
从众是自愿做出的,没人要求
服从有直接要求,要么是上级要求的,要么是具体的法律法规。

如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系安全带
2、认同
定义: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

如现在想成为老师,就会以老师的规范要求自己。

特崇拜明星,就模仿明星。

特点: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3、内化
定义: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把认同的变为自己的习惯。

如随心所欲不逾矩
特点: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坚定性。

(二)品德的培养方式(
简答)※
1、有效的说服。

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

包括: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或者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逐步抬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榜样的观察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

3、利用群体约定。

创立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如果都是积极向上的,个人也是同样的状态。

4、价值辨析。

如老人跌倒扶不扶,可以和学生辩论,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通过价值辨析,形成清晰认识。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口诀:杨硕约架被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