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参考:德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工作参考:德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工作参考:德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工作参考:德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险体系的诞生地,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健全稳定的社保体系,为德国民众提供了较高的福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财政的负担越来越重,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德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正在探寻解困之道。

一、基本情况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产业工人的剧增,德国民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顺应民众期待,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确定了德国社会保险的发展方向。此后,铁血宰相俾斯麦大力推行建立广泛、统一和强制性的社保体制,颁布三部涉及工人和部分职员的义务保险法,先后于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创立了疾病保险、事故保险、养老保险三项法定保险制度。这就是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的法律文件。

二战以后,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得到恢复和重建,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作为基本原则理念被写入德《基本法》。此后,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展、调整和改革。1957年,德对养老保险进行了彻底改革,颁布了《农民老年救济法》,将农民养老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养老金的筹资方式由基金积累式改为现收现付式,养老金随平均工资的增长而相应提高,确定了养老保险费率根据个人毛工资进行计算的原则,并设立了分摊款项标准。1971年,工伤事故保险范围扩大,学徒工也被包括在

内。1975年,德将各种社会法规汇总,颁布《社会法典》(SGB),该法典是当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从1995年起,德设立法定护理保险并纳入《社会法典》。至此,德国全面建成了种类丰富、体系完备、法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使德国成为一个享有较高福利的国家。

目前,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个支柱”组成:一是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事故保险、护理保险等五个法定险种。二是社会赔偿体系,包括军人抚恤金、暴力事件受害者抚恤金等。三是社会促进救助体系,包括失业、年老、儿童等救助服务以及住房补贴等。在这三个支柱中,法定社会保险体系是主体,另外两个是一种基本保障。德国的养老保险属于法定义务保险,所有雇员都应参加,但法官、公务员等群体例外,有独立制度,适用《联邦公务员社会保险法》。目前,德国养老保险缴费比率为职工毛收入的18.7%,由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每年7月1日根据投保人收入变化情况调整养老金。医疗保险方面,所有雇员、大学生以及退休人员均应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目前,德国有90%以上人口参加了法定的医疗保险。德国的医保支出包括生育方面的内容,如孕期救济金、生育补贴以及父母在孩子教育期间休假时的免费保险等。目前医保交费率为14.6%,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失业保险是强制性保险,所有被雇佣的就业人员,如工人,职员和培训人员都应参加的保险。但公务员、服兵役者或者65岁以上人员不需参加。失业保险费率为3%,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护理保险也属于强制性保险。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参保费率为2.35%,雇主和雇员各承担50%,其中规定没有小孩的职工,要多缴0.25%。工伤事故保险是由雇主全额承担保费的强制性保险。保费率为雇员月毛工资的1%至5%不等,依各行业发生事故的风险概率不同而各异。

二、主要特点

德国的社保体系同我国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是现收现付的模式。德国社会保险实行的是现收现付机制,即不搞基金积累,以收定支。这个模式一旦确立,形成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就相对固化,即使在经济发展好的时期也难以改变。现在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更难进行基金积累了。作为现收现付的体系,社保收费与支入要追求当年的预算平衡,收略大于支,一般保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积累率。同时,非常重视精算平衡和代际公平问题,社保部门每年要提交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发展报告,部长亲自负责。

二是全国统筹的联邦责任。德国的社保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护理等各个险种都是全国统筹,全国各地享受的社保待遇都是基本相同。由于全国统筹,在社会保障方面,联邦负主要责任,当社保资金收不抵支时,主要由联邦财政进行补贴,地方财政没有补贴义务。基本做到政策由联邦制定、经费由联邦负责筹措、待遇由联邦委托相关机构统一发放。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保证全国在社保体系上的统一,便于人员的跨地区流动、居住和就业,缺点是加重联邦财政负担。

三是护理保险是重要险种。建立护理保险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就建立了法定护理保险,目前已是社保中的重要险种,有200多万人享受护理保险。护理保险实行部分补贴原则,只是满足部分护理成本费用。保险金额与护理需求程度相关,护理方式有家中护理金、住院护理金以及在护理机构的护理金。目前德国在护理保险上面临的挑战,除了护理保险费用居高不下外,还存在护理人员严重短缺问题,一些州鼓励外来移民、难民从事护理工作,出台特殊政策,在居留权上放宽限制。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第一节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日期:2006-12-23 11:57:20作者:于淑萍点击:134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曾对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世人称为楷模。在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专门职业人才。本文通过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培训考察,以亲历之所见所闻,浅论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所感、所想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双师型就业准入专门职业人才 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中国职业教育中、高级管理干部考察团的欧洲之行,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考察。我们飞越欧亚大陆,行程达数万公里,尽管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终究是亲历其境,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教育概况 德累斯顿(Dresden),位于德国(Germany)东北部的易北河流域,现有人口近50万,是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德累斯顿历史上曾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二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东、西德统一后正式修复重建,正不断发展变化。德累斯顿现在是德国人口最为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萨克森州首府。 德国国土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尚不及我国云南省大,人口8200余万,还没有我们四川省多,但德国的工业高度发达,国民生产总值雄冠欧洲之首,仅次于美、日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人均GDP达2万欧元。德国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的废墟上创造出如此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究其根源何在?明确而肯定的一个答案就是教育!尤其是被大部分德国人所推崇的、一度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车轮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绝大多数的人群是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找到工作的。自5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其中,1969年8月,联邦政府通过的《职业教育法》,对各级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考试制度等作了原则性规定,是德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法令。《职业教育法》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德国法律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规范了就业、转岗、再就业、提岗、提职都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大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没有继续读书的十八岁以下青年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育,青年们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进入职业生涯,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已成为德国国民的共识和行为规范。在德国,无论是国家制度、社会舆论、还是家庭与个人,对于职业技术教育都是推崇的,事实上,推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已成为德意志的国家精神和日耳曼的民族骄傲。 二、职教特色 从当前国际范围来看,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莫过于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远远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发达的职业教育无疑是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那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能十分精致而有效地成功运作呢?究其庐山真面目,确有以下几大具体特色: 1、德国的职教是以“双元制”模式为其典型特色的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培养相结合,是分别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地点,由两个施教主体和两个管理机构分别进行又相互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这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特点。 “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他们既是工厂的徒工,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每周在工厂、企业培训三天半至四天,进行实际岗位操作的训练,主要是掌握“怎么做”的问题;学生每周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天至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在国际上别具一格,即在职业学校(Berufsschule)学习理论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德国宪法规定,凡18岁前不上其他学校的青年必须就读职业学校。大约一半的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企业的实习培训期(也称“学徒期”)平均为3年。企业与国家共同分摊培训费用:企业向学徒支付报酬,国家承担职业学校经费。学徒在这三年中除了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外,还必须每周去职业学校上1至2天课。除一般课程外,学校还设置了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培训条例规定,不论学习何种职业,培训结业时必须进行考试,考试制度十分严格,由工商业或手工业联合会的委员主持进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有雇主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的教师。目前有大约50万家企业以及公共机关和自由职业者向年轻人提供培训,有80%以上的培训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大型企业都自办职业学校,其毕业生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企业还能得到国家财政补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了手工业者和专业工人的高技能。[1]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继续接受高级别职业教育的机会,甚至有机会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职业专科学校

(Berufsfachschule)是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学习期限1至3年。高级专科学校(Fachoberschule)是更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招收实科中学(Realschule)的毕业生。高级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进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深造。应用科学大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校扩张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德国特征的学校,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在德国,如今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就读于应用科学大学,它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它的学制比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短。[2]专业课程组织紧凑缩短了平均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快进入职场。此外,它与实际工作联系更为紧密。 原则上,德国不允许任何一个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青年正式就业。为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德国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德国经济能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德国职业教育报告》中指出,“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使企业能够结合实际、更有目的性地培养未来员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年轻人的录用率,使他们的就业更有保障。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三月德国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是7.6%,为欧洲同期最低。2012年德国境内共签订了551 272份培训合同,相比起2011年减少了3.2%,而企业里培训岗位的空

丹麦综合能源服务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丹麦综合能源服务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能源产业肩负着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推动环境保护等新使命。在此背景下,传统能源系统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亟需改变。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成为我国落实“能源消费高效化,能源供应多元化,能源技术低碳化,能源体制市场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已践行综合能源实践探索的国家/区域中,丹麦的发展经验独具特色,且对我国有较强的参考作用。首先,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丹麦是世界公认的风电大国,而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风电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在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方面,两国都对风能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中国未来的综合能源系统也必将和丹麦面临同样的难题,即如何将波动性大的风能集成到综合能源系统中,并实现对风能稳定和高效地利用。 其次,在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的建设方面,丹麦在政府层面由丹麦能源署(Danish Energy Agency)负责制定和推动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而在企业层面则是由丹麦国家电网公司(Energinet)承担建设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任务。这一点与我国情况类似,两国都是在政府的政策文件指导下,由大型国有能源企业负责在前期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发展。在有关综合能源服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参考丹麦政府的成功经验,而丹麦国家电网公司在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以及制定相关商业策略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国有能源企业,特别是电网公司借鉴。 能源转型催生综合能源服务 丹麦的能源转型 丹麦的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丹麦的能源自给率不到2%,且超过90%的能源供应依赖于进口石油。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受其单一的能源结构影响,丹麦的经济受到了剧烈冲击,丹麦政府因此意识到了能源自给自足的重要性,以保障能源供应为首要目标开启了第一次能源转型。到本世纪初,随着对北海油气田的大力开发以及增加煤炭的使用,丹麦的能源自

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概论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也是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学科,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这就是我们社会工作概论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前提。那们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社会工作概论。 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我们带着这种疑惑,开始我们今天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的学习。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大问题: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有三个基本的前提 社会工作的三个前提: 1、人是重要的;强调人是一个核心问题 2、人遇到了源于人际互动的个人、家庭、社区的问题; 3、有办法缓解问题并让人们的生活更美满。 那么从这三个前提来看,社会工作他是源于人在社会生活当中遇到了相关的困难或者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办法来缓解人们的这些困境或问题,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满幸福,所以从这三个前提当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确一点,社会工作可能包含着对人们遇到困难时的一种帮助,换句话讲社会工作就是帮助人的一种工作,但是这个定义应该说是非常简单的,那么社会工作所指的这种帮助人和一般的那种帮助人有没有区别,应该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说明社会工作这种帮助人有其自身的一种特征,与普通的帮助人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讲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科学的帮助人的工作,那么这样就与一般的帮助人的工作区分开了。 我们现在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含义,实质上就是一种用专业的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人解决问题和摆脱困境的工作,那么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界定的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社会工作的界定。(二)社会工作界定 社会工作源于西方,特别是欧洲,他在每个国家称呼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称作社会工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公共福利、公共救助、社会安全等这样一些称法。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学者他们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来界定社会工作。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教育的国家之一,教师教育制度十分完善。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和行政管理的精干性等方面与外国相比,德国具有最高档次的教师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向教师教育全面转轨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和解读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具有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德国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 德国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修业阶段、实习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修业阶段 修业阶段,即大学的理论学习阶段,重在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1)课程设置。德国师范生在修业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必须学习两门执教学科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论,同时必须学习包括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其中教育科学要占总课时的25%。 卡塞尔大学规定,拟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学生要学习两门学科,且两者须为相近学科。该校师范生所学的教育类课程主

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欧洲教育史、课程开发论、教学论、执教学科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等,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哲学等。 (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期,为期5-8周。教育见习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看老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批改作业,如何管理学生等,了解学校教育运行的全过程,不上讲台讲课(德国有关法律规定,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后才能上课)。 师范生达到相应条件后,可申请参加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主要由毕业论文、120分钟的书面考试、80分钟的口试(试讲)、短期见习等四方面构成。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转入第二阶段学习,同时取得国家见习公务员资格。 2、实习阶段 教育实习阶段,重在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执教能力。第一次考试合格取得实习教师资格者,方能进入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学习,这类机构统称为研修班。 1990年以前,教育实习时间各州不尽相同。最短16个月,最长2.5年,一般为1.5年。从1990年开始,联邦政府根据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决定规定各州教师实习阶段期限统一 为2年。第一年为引导和试教阶段。从实习开始4周以后,才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教。通常上午见习或试教,下午在研修

各种社会工作的特点

方案设计: 社会工作的通用模式 通用模式可能是个案方案,也可以是小组方案或者社区方案,请根据问题的提示来运用通用模式。 案例1:答案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张##,反映的是()问题。本案中的案主是##。通过和##的会谈,以及##会谈、了解到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进行了会谈,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进入接案阶段。 ⑴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或####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⑵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帮助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的问题属于()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进行会谈,决定采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来共同解决问题。

⑶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一起设定个案辅导(小组辅导或社区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的(),为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进行相关工作(根据案例的内容来写)。其一,();其二,();其三,()(这几个方面根据问题来确定)。与此同时,对案主的相关人进行必要的辅导(具体内容问题来设定)。 ⑷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的负面情绪,处理好相关问题;其二,处理案主的相关人的问题;其三,改善案主环境,(比如经济、家庭生活、就业等问题)。 ⑸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找相关人(根据内容来写)了解个案。此外,根据情况发展程度,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即将结束。 ⑹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一起回顾个案辅导(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社会工作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相关问题。 个案工作的方案设计 案例1: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按照个案服务工作方案。 答案要点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第一步,说明该案例反应的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比如上面说的是打工子女的问题,而不是说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该问题的成因。成因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微观的角度:个人、交往群体、学校或单位、社区环境、政策;二是从宏观的社会背景,这些一般和社会变迁、现代化、工业化有关,比如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流动儿童),独生子女等。 第三步,说明此类人群的需要 2、方案的设计 本案中的案主是##。通过和##的会谈,以及##会谈、了解到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拜访案主,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⑴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⑵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帮助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在(),来源于()。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来源于()。此外,(相关人)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⑶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的(),为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其二,();其三,()(这几个方面根据问题来确定)。与此同时,对案主的相关人进行必要的辅导(具体内容问题来设定)。 ⑷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

社会工作概念教案资料

社会工作概念

名解 1.社会工作:一种以助人为宗旨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 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群体、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2.社会个案工作: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 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服务,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和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去福利。 它与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并列,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服务方法之一。 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专业伦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从 事社会服务的人员。 4.社会团体工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感到有整体意识,且将会维持一段时间;互 相影响;有明确规范或规则;有一套角色。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 5.社区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对象;以预防和 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和与信心,协助其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6.社会行政:广义的社会行政是指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工作 机构的领导和管理。 7.社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 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选择 1.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权利和选择等)、助 人活动 2.社会工作的对象? ?基本对象:由于生理、心理或个人无法抵御社会、自然原因而陷入生活极度困难的群 体。 ?从个人都社区 ?扩大的对象:社会全体成员 3.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群体、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 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社会工作是复杂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及群体的活动,与一般助人活动相比,它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性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助人活动,扶老携幼、济贫助弱、救人于水火、助人成好事,都属于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而是专业的、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以帮助社会上极度困难和比较困难的群体为主,决定了这种助人活动的艰巨性,而国家和社会对这种活动的较高要求使其走向职业化。显然,社会工作与一般的做好事、志愿服务有所不同。在性质上,它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于有困难群体的、以利他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注重专业价值 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所谓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自己的责任,以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为自己的理想。社会工作强调平等之爱,要帮助所有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社会工作以帮助人为快乐,以帮助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它的所有活动中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它有崇高的理念,同时又脚踏实地、忘我地进行工作。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社会工作所必须的。 强调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人的活动。所谓专业方法是指本职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帮助人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造成好人办坏事。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服务,常常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要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这是一些经过人们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它通过教育和培训传递给新入这一行的人们,并通过实践不断得到发展。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特点。 注重实践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李露 摘要: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在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它也被认为是促进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更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它的形成于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启示 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总类众多,其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行业协会领导下的学徒制。这时的学徒制是只有行业的师傅才有资格教育、培训学徒。之后,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个别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有300多个封建邦国使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开始颁布这种强迫教育法令。而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期,比英国、法国要早一个世纪。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此后,在德国的各个城市许多人开始创办这类的实科中学。它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职业教育性质。这类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摆脱了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逐渐开始适应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容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其社会地位比较低,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快德国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18世纪,德国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的教育上突出的表现在泛爱主义和洪堡改革。 19 世纪初,为了传授给学徒们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创办了以职业为导向的新兴学校。与传统对小规模工艺生产的职业训练相比,针对产业的系统化职业培训始于20 世纪20 年代。20世纪60 年代后,当舒尔茨“人力资本论”风靡世界,给带来了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剧变时,这种“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生产性事业”的理论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在此期间,德国联邦政府于1968 年召开了11 个州的州长会议,就改革德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做出全面细致的研讨,最终各州长之间达成《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的协定》。该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创办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现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是在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培训法》之后,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培训规章条例,企业的培训员出现,并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形成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5860574.html,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 作者:朱震宇 来源:《中国市场》2010年第13期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 现有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最后对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启示进行 了探索,以此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展政策;借鉴;启示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3-0076-03 1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在目前的国内市场还没有成熟,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国家。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快速发展,2007年全球太阳能新装容量达2826MWp,其中德国约占47%,西班牙约占23%,日本约占8%,美国约占8%。2007年,在太阳能光电产业链中有大量的投 资集中到新产能的提升上。除此之外,太阳能光电企业在2007年间的贷款融资金额增长了近100亿美元,使得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增至5.5GW,其中,按地区排名西班牙名列首位,德国第二。2008年,全球太阳能安装总量已累计达15GW,西班牙新装量为2.5GW, 约占2008年新增安装量的一半。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德国、西班牙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扶持力度有所降低,但其他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却在逐年加大。日本政府2008年11月发布了“太阳能发电普及行动计划”,确定太阳能发电量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2005年的40倍,并在3~5年后将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2009年还专门安排30亿日元的补助金,专项鼓励太阳能蓄电池的技术开发。2008年9月1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揽子减税计划,其中将光伏行业的减税政策(ITC)续延2~6年。 2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分析 2.1 美国的光伏产业政策

什么是社会工作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首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至今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即成为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的方法。我国也有社会工作的概念,但人们对专业社会工作比较陌生。因此,我们先说明社会工作的概念,然后说明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 1、社会工作的概念 自英美等国走上现代化道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回应这些问题,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一个世纪以来,社会工作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成为一种国际性职业。 这里所说的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social一词的基本含义是“社会的”或“社会性的”,它与营利的、经济的、利己的含义相对应。这样,社会工作就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活动。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同、历史渊源不同,所以对这类活动有不尽相同的称呼。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social service(社会服务)或social welfare service(社会福利服务)。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者把social work这一类的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事业。 尽管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概念有些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指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被称为社会工作者。这样,社会工作(social work)就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指的是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也指的是一个学科。 为了阐述和理解上的方便,我们尝试对社会工作给出一个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定义,我们需要区分清楚以下几点: (1)社会工作不同于日常行善。日常行善是人们出于怜悯之心帮忙有困难者的自发性行为,它是一种体现行善者自身价值的个体行为,俗称善举。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日常行善活动一般以行善者的主观善心为中心,而社会工作则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它有一套明确的理论指导,是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2)社会工作不同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定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3)社会工作不同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一般作狭义理解。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 (4)社会工作不同于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7小题.每题1.0分,共27.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 )。 A.公益活动 B.实践活动 C.行政活动 D.慈善活动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活动。 第2题 某地区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 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 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 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上述案例中,受灾群众不习惯新的居住生活,因而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以促进其尽快融入正常生活之中。

第3题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曾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全球调查,请各国提供社会工作的定义,各国的表述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工作的( )。 A.多样性 B.多变性 C.复杂性 D.社会性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IFSW)曾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全球调查,请各国提供社会工作的定义,各国的表述还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说明它与各国、各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及文化有密切联系。 第4题 ( )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A.系统 B.正功能 C.功能 D.负功能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功能是一个与系统相联系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形成的体系。功能则是指在某个系统中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概要地说,功能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第5题 小军由于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家人对其十分担心,劝其戒毒。小军自己也希望戒掉毒瘾,过正常人的生活,可每次都半途而废。家人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危及小军的生命,故向有关机构寻求帮助。最后,当地的戒毒所帮他戒掉了毒瘾。这说明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 比较 要:德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有“单元制”和“双元制”两种体制,前者如同我国的师傅带徒弟,是不经过职业学校学习而直接工作的体制,由于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缺乏、失去深造机会等,几乎被淘汰。因此,德国现在基本上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可以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最为广泛的

是“双元制”。以机械专业为例,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是两个部门分开管理的。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课程,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主管部门是教育部。而实习操作是由培训机构掌管,主管部门是工商会,考试也是由工商会统一组织,因此两个部门没有太多的关联,只是管理上的“双元”。 学生一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周三天在培训机构学习技术技能,两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理论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个培训机构中学习技能。因为学习技

能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而小组里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学校。因此,一个班的学生有可能被分到10个培训机构中实习培训。并且其中三天技能学习和两天理论学习是穿插进行的,不同的人学习理论和培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非统一学习理论后再统一培训。这是学习上的“双元”。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教学制度,但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闻名,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整体比较落后呢?让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优劣就一目了然了。 我国的职业教育最早是技校教

育,采取的是前苏联模式,后来经过调整,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即中技(中职)学制三年,在学校既学习理论知识,又进行实习培训,既有自己的理论教学教室,又有自己的实习培训场所,一般是半学期实习,半学期学习理论。到三年级的最后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一制度与德国的制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生能整体而系统地上好理论课。在我国理论课是统一教学,不像德国,学生三天在培训机构实习培训,两天在学校上课,感觉比较凌

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社会工作是复杂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及群体的活动,与一般助人活动相比,它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性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助人活动,扶老携幼、济贫助弱、救人于水火、助人成好事,都属于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而是专业的、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以帮助社会上极度困难和比较困难的群体为主,决定了这种助人活动的艰巨性,而国家和社会对这种活动的较高要求使其走向职业化。显然,社会工作与一般的做好事、志愿服务有所不同。在性质上,它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于有困难群体的、以利他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注重专业价值 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所谓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自己的责任,以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为自己的理想。社会工作强调平等之爱,要帮助所有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社会工作以帮助人为快乐,以帮助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它的所有活动中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它有崇高的理念,同时又脚踏实地、忘我地进行工作。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社会工作所必须的。 强调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人的活动。所谓专业方法是指本职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帮助人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造成好人办坏事。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服务,常常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要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这是一些经过人们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它通过教育和培训传递给新入这一行的人们,并通过实践不断得到发展。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特点。 注重实践

丹麦能源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丹麦能源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5月10-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代表团一行17人对丹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访问。期间,代表团走访了丹麦外交部、能源局和部分企业,与丹麦政府联合举办了中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研讨会,参加了中丹能源企业家论坛,对丹麦能源政策和技术进行了考察学习。丹麦能源发展及政策将对我国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丹麦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47万,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585亿美元,人均GDP为4.7万美元,是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丹麦几乎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大的河流,土地面积相对狭小,但开辟了一条通过技术创新立国的成功途径。丹麦传统上在农牧机械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在新能源技术,特别是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及能源效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丹麦是能源净进口国,1972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500多万吨油当量,石油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石油约1400多万吨,包括电力进口在内,其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95%。自1974开始,丹麦率先实施开发和节约并重的能源方针,大力开发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积极开发本土的风能和生物质能,大力提倡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到2005年,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以能源消费零增长,保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了4倍多,1990年与2005年相比,GDP增长了75%,能源消费增长几乎为零。通过大力开发本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丹麦成为欧盟25个国家中三个石油净出口国(英国、挪威)之一。能源自给率达到了156%,其中石油自给率接近250%。 由于丹麦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近30年来能源消费所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没有增加,还下降了30%。丹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大力开发优质资源,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引导能源消费方式及结构调整 1972年,丹麦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在能源消费比例中高达93%,并全部依靠进口。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丹麦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2005年石油生产量达到了1800多万吨,天然气产量折合910万吨油当量。特别是在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利用价格低廉的煤炭、天然气替代石油。丹麦率先征收了能源税和碳税,鼓励发展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现在丹麦实行能源税和碳税合一,对车用汽油、工业用煤炭分别课以601美元和235美元/每吨的能源税),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到2005年,丹麦的石油消费减少了近1000万吨,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不到42%,相对应的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则从不到1%,分别上升到22.76%、19.53%

不同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相关知识

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层面、类型、特点 定义:以儿童为工作和服务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层面:1. 微观:根据儿童个体本身的需要而开展的个案辅导工作。 2. 中层:以满足儿童需要为中心,针对儿童家庭,或有相同问题同伴开展的小组工作。 3. 宏观:以满足儿童需要为中心,针对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社会工作,或针对政策改变开展的调查研究、 宣传倡导等社会工作。 类型:1. 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对象是全体儿童及其家庭,尤其是家庭监护状况良好的家庭。 容:(1)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个别化咨询辅导。 (2)为儿童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3)为准妈妈提供咨询以及协助办理新生儿户籍登记服务。 目的:支持父母履行教养职责,以满足儿童成长需要。 2. 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对象是父母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家庭。 容:(1)为经济困难家庭连接资源,为儿童提供经济补助。 (2)为时间和精力不足服务提供托育服务。 (3)为新生儿及其父母提供健康育儿资讯和技能培训服务。 目的:通过弥补父母亲职能力不足,改善父母亲职状况,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3. 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对象是亲职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 容:(1)家庭收养(2)家庭寄养(3)机构养育或教养 目的:通过替代儿童的父母履行亲职职责,使儿童回归家庭环境,健康成长。 4. 儿童保护服务:对象是遭受到人为伤害,包括虐待、忽视、剥削、暴力伤害的儿童及其家庭。 容:伤害预防和伤害应对服务。 特点:(一)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儿童权益的保护和实现 (二)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围 (三)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四)兼顾了专业理想和本土化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