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7化学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

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专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一、化学与环境1.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与雾霾(1)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

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3.酸雨(1)定义:指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2)我国酸雨的分布: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四大酸雨区。

(3)酸雨类型:「湿沉降」与「干沉降」(4)、我国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气体所致。

(5)、酸雨的危害①受酸雨刺激,易导致红眼症和支气管炎。

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

吃下这些动物对人类的产生严重影响。

②酸性粒子也会沉积在建筑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蚀和文化资产的破坏。

③硫酸随着降雨落到地球而造成严重损害,土壤中的养分也会流失,因此树木会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钙和镁的流失而枯死,阻碍叶子的气孔进行光合作用,破坏森林,减产农业。

高考化学-传统文化专题

高考化学-传统文化专题

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2.《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对此段话的说明中肯定错误的是( )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B.绿矾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C.“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D.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4.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 B.Ca(OH)2C.SiO2D.Al2O35.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中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B.渗析C.蒸馏D.干馏6.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7.《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及传统文化(解析版)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及传统文化(解析版)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化学与CSTSE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第7题一般考查化学与C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一般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

全国卷年份题号考点分布化学与传统文化科技成果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化学与科学技术材料化学与能源环境健康乙卷2021 7 碳中和、碳达标I 2020 7 消毒剂2019 7 陶瓷文明硅酸盐材料2018 7 废旧电池金属回收2017 7《本草衍义》(第8题考操作)合成纤维II 2020 7 《梦溪笔谈》2019 7 “春蚕到…”高分子材料2018 7纯碱、漂白粉Al(OH)3、钡餐雾霾的形成机理(第8题)2017 7 糖、维生素、蛋白质、Se甲卷2021 7食品添加剂、废旧电池、含磷洗涤剂、天然气III 2020 7 《千里江山图》考物质2019 7 活性炭碘酒铝合金、高纯硅2018 7 灭火器疫苗水性漆电化学保护2017 7 PM2.5、绿色化学、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试题导图】【解题程序】STSE解题四“步”曲【思维模型】1.(2021年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C。

【2021高考化学微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1高考化学微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

化学与传统文化1.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D.“墨滴无声人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仅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诗句中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丝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B.李白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紫烟”是指碘升华的现象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互萁,豆在釜中泣”,其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胆矾能溶于水B.胆矾受热不分解C.“熬之则成胆矾”包含蒸发浓缩、结晶D.胆矾溶液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4.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在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贯穿始终。

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正确的是()5.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B.我国的瓷器驰名世界,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其主要原料为黏土C.《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无机物“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HNO3D.《新修本草》中关于“青钒”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赤色固体可能是Fe3O46.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明矾在天然水中生成胶体,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B.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C.《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发D.《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金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7.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对制取彩色金(主要成分为SnS2)的过程有如下叙述:“雄黄(As4S4)十两,末之,锡三两,销中合....入坩埚中,....以盖合之。

高中化学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化学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化学与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传统文化中。

教学内容:1. 介绍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和影响。

2. 进行化学实验,例如传统染色实验、传统陶瓷制作实验等。

3. 分析和讨论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有关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4.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有关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资料和视频。

3. 传统文化制品,如陶瓷、唐装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

2.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和文化作品,展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探究化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2. 扩大化学实验的范围,探索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验。

3.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化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021-2024年山东新高考化学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1-2024年山东新高考化学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1-2024年山东新高考化学真题考点分布汇总2024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1单选题化学与传统文化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单选题食品添加剂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3单选题化学用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4单选题共价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5单选题物质性质与用途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6单选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7单选题有机物结构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8单选题有机化学基础(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9单选题分子结构与性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0单选题水溶液离子平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1不定项选择题生物大分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2不定项选择题实验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3不定项选择题电化学原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4不定项选择题物质性质的探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5不定项选择题化学平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6非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表、晶胞计算、杂化轨道理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7非选择题有机推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8非选择题化工流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9非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0非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分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023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1单选题化学与传统文化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单选题试剂的使用及配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3单选题分子的极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4单选题实验操作(实验安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5单选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键长、性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6单选题物质的检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7单选题有机化学基础(官能团、氢键、性质、顺反异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8单选题化学实验(滴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9单选题化学实验(滴定计算)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0单选题化学实验(滴定误差)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1不定项选择题电化学原理(原电池原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2不定项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红外光谱、共面、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3不定项选择题电离平衡与流程图(流程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4不定项选择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5不定项选择题水解平衡图像(流程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6非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电子排布式、晶胞计算、价层电子理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7非选择题化工流程(流程分析、图像分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418非选择题化学实验(物质的制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9非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合成路线)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20非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分析;反应速率方程的计算)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022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1单选题化学与传统文化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单选题药品保存方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3单选题原子结构(中子数、同位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4单选题高分子化合物(缩聚和加聚反应)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5单选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熔点比较、极性、杂化方式、配位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56单选题实验操作(酸碱滴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7单选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手性碳、顺反异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8单选题化学实验(仪器、计算、性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9单选题实验流程(流程分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0单选题化学反应历程(图像分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1不定项选择题实验操作(试剂的选择)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2不定项选择题工艺流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3不定项选择题电化学原理(原电池原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4不定项选择题难溶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像分析、计算)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5不定项选择题晶胞计算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6非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电子排布式、配位数、价层电子理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6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7非选择题化工流程(流程分析、图像分析、计算、方程式书写)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8非选择题化学实验(氯化亚铁的制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9非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合成路线)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20非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图表分析;焓变、Kp、产率计算)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021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1单选题化学与环境(碳中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单选题物质的用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73单选题常见仪器的使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4单选题元素周期律(半径、非金属性、电离能)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5单选题实验操作(现象推结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6单选题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计算、元素推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7单选题实验操作(蔗糖水解)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8单选题工艺流程(含硫化合物的制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9单选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极性分子、空间结构、杂化方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0单选题电化学原理(新型燃料电池)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1不定项选择题实验操作(仪器、试剂的选择)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2不定项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手性碳、顺反异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3不定项选择题实验制备(流程分析、氧化还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8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4不定项选择题化学反应历程(图像分析、活化能与焓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5不定项选择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6非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电负性、空间构型、杂化方式、坐标、晶胞距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7非选择题化工流程(流程分析、方程式书写、电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8非选择题化学实验(钨化合物的制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9非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合成路线)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20非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图表分析、平衡常数的计算)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910。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

化学与文化(古文)一一.考物的成分1.我国清代《本草目拾》中叙无机物335 种,其中“ 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五金⋯⋯其水甚,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 里的“ 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水2.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卷七《金石》中指出:有硇水者,剪塊投之,旋而水。

其中的“硇水”指A.醋酸B.酸C.硝酸D.硫酸3.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汞的描述:“⋯⋯得火,不埃,将欲制之,黄芽根。

”里的“黄芽”是指A.金B.硫黄C.黄D.黄4.中国有五千年的史和文化。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来精,“碱”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能促蚕表的胶蛋白水解而除去,使色白、感柔、色光亮。

种“碱”可能是A.胆B.火碱C.食D.草木灰5 .春秋末期国的工官《考工》中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 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帛。

种液体能洗帛主要是因其中含有A.氧化B.碳酸C.氧化D.次酸6.据《易》:“ 中有火”,“上火下”。

,指湖泊池沼。

“ 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象的描述。

里“M气体”是指A.甲B.一氧化碳C.乙D.气7.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了中材粉的制作方法:“取煅作叶如笏或,平面磨令光,以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埋之一百日,上衣生,成矣。

”中材粉是指A.粉B.醋酸C.冰醋酸D.食8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中有用毒的,黑即中毒,但代化学表明只能出砒霜的毒性,下列物也能使黑的是A. Na2 S B. NaI C. NaBr D. NaCl9.《天工开物》中:人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枲、麻、、葛,属禽与昆虫者裘褐、。

各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葛”和“裘褐、”分属于A.素、油脂B.糖、油脂C.素、蛋白D.糖、蛋白10.“硫二两,硝二两,兜三半。

右末,拌匀”。

段中国古代丹家“伏火方”的被是黑火配方的形。

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STSE 传统文化 化学用语(解析版)

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STSE 传统文化 化学用语(解析版)
C.K3[Fe(CN)6]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K++Fe2++[Fe(CN)6]3-=KFe[Fe(CN)6]↓
D.TiCl4加入水中:TiCl4+(x+2)H2O=TiO2·xH2O↓+4H++4Cl-
【答案】B
【解析】A.碱性锌锰电池放电时正极得到电子生成MnO(OH),电极方程式为MnO2+H2O+e-=MnO(OH)+OH-,A正确;
D.Fe2O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正确;
故答案选C。
考点四化学用语
5.(2023·辽宁卷)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BeCl2的空间结构:V形B.P4中的共价键类型:非极性键
C.基态N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3d10D.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A.BeCl2的中心原子为Be,根据VSEPR模型可以计算,BeCl2中不含有孤电子对,因此BeCl2为直线型分子,A错误;
B.铅酸电池在充电时阳极失电子,其电极式为:PbSO4-2e-+2H2O=PbO2+4H++SO ,B错误;
C.K3[Fe(CN)6]用来鉴别Fe2+生成滕氏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K++Fe2++[Fe(CN)6]3-=KFe[Fe(CN)6]↓,C正确;
D.TiCl4容易与水反应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iCl4+(x+2)H2O=TiO2·xH2O↓+4H++4Cl-,D正确;
A.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淀粉是一种单糖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带答案)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带答案)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习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

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

根据“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才的重大使命。

各学科在试题中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教育部考试中心)。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本草经集注》中写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硝石”指的是(b)A.Na2SO4B.KNO3C.Ca(NO3)2D.KIO3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c)A.萃取B.渗析C.蒸馏D.干馏3(2016•济宁一模)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A)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4.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5、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b)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6、1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考试大纲要求1、认识化学科学及其重大成果对人类发展的作用;2、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3、认识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意义。

三年考点分析1、常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性质与用途;2、典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明年高考预测近年高考有关STSE试题主要考查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大气治理、生活常识等,旨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原理的积累应用;并注意正确理解常见的化学概念。

选材热点有:1、安全与健康:①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如碘、钙、硒等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②重金属对人体危害,如铅、铊、汞等;③食品添加剂,如新药物合成,新制物质或已有物质的新用途开发利用等。

2、环境保护:①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②最新开发的绿色材料在环保中的作用等。

3、新材料,新能源:①新型的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②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化学史、诺贝尔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

试题解析策略与陷阱规避题目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旨在要求学生要学以致用,复习时多留心生活中与化学原理有关的知识。

STSE解题四“步”曲第一步:读题(1)逐字逐句读,挖掘关键字,排除无效信息,找到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并作标记。

(2)分析题目给出的新信息所考查的内容,对于新信息中所提供的物质要从性质与应用的角度分析。

第二步:联题(1)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

(2)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知识块”和“化学性质”,找准提取信息(知识、性质、用途)的方向。

第三步:析题(1)思维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回归平时学习中。

(2)回顾解同类题易犯的错误,易漏知识等。

第四步:解题(1)解题要抓住题目要求和关键词,如“不正确”与“正确”;“一定”与“可能”等易看错内容。

(2)熟记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重要应用及典型化工流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化学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化学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化学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案信息: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1节课
主题:传统文化与化学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和故事。

2.掌握传统文化与化学的关系,明白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
1.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介绍。

2.传统文化中化学相关的故事分享。

3.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及启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讲解: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中化学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元素,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总结:总结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及启示,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

五、作业布置:
1.整理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和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分析其中蕴含的化学意义。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化学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
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化学与传统文化

化学与传统文化

化学与传统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物质是各种文化现象的载体,物质与文化有着密切的。

同时,化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等密切相关。

化学与文化的表现在其研究对象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而物质是各种文化现象的载体,是人类创造一切文化的基础。

从人类社会的文化角度来看,人类的各种文化活动都离不开物质。

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使用各种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合成、分离等,从而获得各种物质资源。

这些物质资源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

例如,食品的制作需要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原理,建筑业需要了解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加工方法,医疗保健需要了解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等等。

因此,化学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现象的基础。

化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例如,古代人们利用火进行烤制、冶炼等生产活动,而火的利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使用各种化学产品,如化妆品、洗涤剂、药物等等。

这些化学产品的使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

化学也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技术的支持,而化学技术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化学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

化学不仅是一种自然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提供了支持,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化学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与文化的,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越来注重化学学科以概念为核心的考查,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试题有机地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计在2023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点为住处源辐射相关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或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2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及化学、材料、能源等领域。

下列相关理解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于制造载人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成分为SiB.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C.飞船船体覆盖的耐高温陶瓷材料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运载火箭加注的液氢燃料是高能清洁燃料5.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物理化学科学家联合突破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向大海要水要资源又有新进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H2O、D2O和T2O互为同位素C.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可缓解海水酸化D.实验室电解水常加入少量稀盐酸增强导电性6.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中科院金属所钛合金氢泵涡轮、高温合金管材和锻件、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此次梦天实验舱任务中,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B.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是因为纯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原子后原子层之间相对滑动变得困难C.铝合金硬度大,耐强酸、强碱,是常见的航天材料D.我国研制的超级钢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考点7 传统文化(必刷题)-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考点必刷题含答案

考点7 传统文化(必刷题)-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考点必刷题含答案

考点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

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4.(2015课标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答案】B【解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

答案选B。

二、应试对策:传统文化试题选取的是古代文献中的资料,解题时要注意读懂题意,从化学的角度解读其中的关键字词,判断物质的种类或发生的变化或物质的分离方法。

例1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C.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O3D.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答案】B例2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萃取B. 干馏C. 升华D. 蒸馏【答案】D【解析】“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可见,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为蒸馏。

答案选D。

例3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造纸的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就是用“蜃”溶于水制得的。

“蜃”的主要成分是A. CaOB. Ca(OH)2C. CaCO3D. Na2CO3【答案】A【解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这种灰称为“蜃”。

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在高温下分解得到生石灰,所以“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A正确,本题选A。

【高考化学】天呐,化学竟然与传统文化素材有这么多合集

【高考化学】天呐,化学竟然与传统文化素材有这么多合集

天呐,化学竟然与传统文化素材有这么多合集首先呢,恭喜大家都返校上课了,最近看到一位有才的网友做的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和大家分享一下,轻松一刻!一月离校五月回,声音未改视力衰。

同学相见不相识,惊闻胖子你是谁?有没有同感?好啦,言归正传,来说说化学吧。

你是不是也觉得在化学试题中却常见到古文献、诗歌?你是不是在做题的时候会感叹,中华文化好厉害啊,前辈们早就知道了那么多化学知识。

但同时是不是又觉得:好难啊,这是顺便也考了语文文言文翻译吧!调研君也是这样想的,来,来,和调研君一起来看看在往年高考和平常模拟考试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吧!1.《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说明】由“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知,将液体通过加热转化为气体,最终冷凝为液体的过程,即蒸馏。

2.《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说明】文中对硝酸钾的提取涉及溶解、蒸发浓缩、结晶。

“扫取以水淋汁”是把收集的硝酸钾固体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煎炼而成”是通过蒸发浓缩、结晶,最终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固体。

3.《本草纲目》“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浣衣发面,甚获利也”。

【说明】衣服上油污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水解呈碱性,可以用草木灰的水溶液洗衣服。

4.《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说明】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C化合价升高,S化合价降低,KNO3中N的化合价降低,KNO3作氧化剂,体现了KNO3的氧化性。

5.《本草纲目》中记载:“其黄黑者名鸡屎矾(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

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

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原味 指引方向}
1.〖2015全国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2.〖2017全国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一路追寻 让梦飞翔}
3.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

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
A .氧化钙
B .碳酸钾
C .氢氧化钾
D .次氯酸钠4.《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 2SO 4·10H 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对此段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①绿矾又称胆矾,化学式为CuSO 4·5H 2O
②绿矾的分解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③“色赤”物质可能是铜单质 
④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A .①③B .②④C .②③ D .①④
5.我国清代《博物新编》一书中提到,磺强水制法:以铅作一密炉,炉底贮以清水,焚硝磺于炉中,使硝磺之气重坠入水,然后将水再行蒸炼,一如蒸酒甑油之法,务使水汽尽行升散,则所存者磺强水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硝磺之气”为氮的氧化物
B .“磺强水”为硫酸溶液
C .“蒸炼”即蒸发操作
D .常温下,浓“磺强水”
可以用铁质容器贮存第
(01)
期学号 姓名
〖题型1〗 化学与传统文化命题人:孙向东 校对人:孙琳娜 日期:3.23
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对精制蜡过程有如下记载:“……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重结晶
7.《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A.加热B.结晶C.蒸发D.过滤
8.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详细记载了古法制纸工艺。

步骤可分为五步,“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

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
骤是()
A.煮楻足火B.荡料入帘C.覆帘压纸D.透火焙干
9.东汉著名的炼丹理论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提出:“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已知胡粉主要成分是2PbCO3·Pb(O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胡粉中的Pb显+4价
B.这里的“火”中含有炭
C.此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在元素周期表中铅与碳都位于第ⅥA族
10.《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

藏器曰: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

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

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取收晒干货之。

后者的反应原理为()
A.析氢腐蚀B.吸氧腐蚀C.化学腐蚀D.置换反应
11.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对制取彩色金(主要成分为SnS2)的过程有如下叙述:“雄黄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坩埚中,火之……以盖合之。

密固,入风炉吹之。

令锅同火色,寒之。

开,黄色似金”。

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nS2可溶于硝酸
B.制取彩色金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真金与彩色金
D.该过程也可以在空气中进行
12.中华诗句华丽优美且富含哲理,古人常将化学知识融入诗句中。

以下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13.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C.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
B.“锡中杂铅太多,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说明铅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锡
C.“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蔗糖变白的原因是吸附作用
D.“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15.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
A《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B 《泉州府志》:
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
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
白糖
C 《天工开物》:
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
祸不可测。

性质不稳定,撞击易爆炸
D 《本草纲目》:
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
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

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