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俄国文学对郁达夫“零余者”形象塑造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俄国文学对郁达夫“零余者”形象塑造的影响

摘要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显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创作观。本文拟从俄国文学入手来论述其对郁达夫小说创作中“零余者”形象塑造的影响。

关键词郁达夫外国文学小说创作

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1913 年赴日留学,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33 年移居杭州后,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和诗词。郁达夫通晓日、英、德三门外语,共创作了各类文学作品40余部,1945年9月殉难于南洋(被日本宪兵杀害于印尼苏门答腊)。郁达夫和鲁迅、郭沫若一样,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代文学巨匠,其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创作受到了俄国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前期小说中,“零余者”形象占绝大多数。诸如《沉沦》中的“他”、《南迁》中的“伊人”、《茫茫夜》、《秋柳》中的“于质夫”、《茑萝行》中的“我”等等。郁达夫的这些“零余者”形象的塑造受到了19 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影响。

19 世纪的俄国文坛描写“多余人”形象的作品,诸如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等。这些小说主人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不满于俄国社会的现状;他们才气

横溢,也不乏远大理想,渴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是贵族阶级的劣根性又使他们意志薄弱,毅力缺乏,于是理想终于变成幻想,终其一生。在这些作品中,很难说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塑造受到哪一位作家的影响,但他对屠格涅夫作品的偏爱却是十分肯定的。早在1912年,郁达夫留学日本时,他就比较早地接触了俄国文学,阅读了屠格涅夫的小说《初恋》和《春潮》,屠格涅夫的这两本小说不仅是郁达夫最早读到的外国文学作品,而且,正是这两部小说,激发了郁达夫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开启了他通向世界文学的门扉。郁达夫曾说:“我的开始读小说,开始想写小说,受的完全是这一位相貌柔和、眼睛有点忧郁,绕腮胡长得满满的北国巨人的影响。”郁达夫曾经反复阅读屠格涅夫发表于1850年的小说《多余人日记》,并且觉得“象嚼橄榄,愈嚼愈有味”。后来,他索性将它译成中文,以《零余者的日记》为题发表。于是,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变成了中国文学中的“零余者”。郁达夫从切身的生活遭遇中强烈地感觉到,生活在一个如此黑暗残酷的时代,自己的处境,如同屠格涅夫笔下所描写的多余人。对“多余人”形象的这种强烈的认同感和精神共鸣,促使郁达夫在写作富于自叙传色彩的作品时,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笔下的主人公都纳入到“零余者” ( 即“多余人”) 家族中去了。

与此同时,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也为郁达夫塑造“零余者”形象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范例。郁达夫小说如《秋柳》、《蜃楼》、《瓢儿和尚》等明显可以看出受《多余人日记》的影响。《多

余人日记》的主人公朱尔卡都林曾悲叹自己:“我还不是一个多余的人么?”《秋柳》中的主人公也同样自怜自爱:“我这样还不是一个畸零无用的人么?”《蜃楼》的主人公陈逸群也像朱尔卡都林一样发出无限感慨:“空,空,空,人生万事,终究是一个空! ”《瓢儿和尚》的主人公在失去了所爱的姑娘之后,更是直截了当地将自己比做朱尔卡都林:“我的失意懊丧,正如杜葛纳夫在《一个零余者的日记》里所写的那个主人公一样。”

但值得注意的是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虽和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一样,都是青年知识分子,他们都曾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在当时的社会里都属于“先知先觉”者但又有别于屠格涅夫笔下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形象。郁达夫小说所塑造的零余者形象有着自身的特点: 这一类人物有着愤世嫉俗

而又多愁善感的气质和性格,这些气质和性格使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却缺乏勇气;渴望祖国富强,却报国无门;同情受苦人,却无能为力;憎恶压迫者,却未作积极斗争;洁身自好,却追求性刺激;不甘沉沦,却不能自拔。他们是“五四”时期彷徨歧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被挤出社会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因此郁达夫小说塑造的“零余者”有别于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零余者”是时代的受害者,社会是造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零余者身上体现了特殊环境造就的特殊性格,融合了时代精神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双重效应。

参考文献:

[1]郁达夫:郁达夫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12.

[2]陈子善王自立编《郁达夫研究资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

[3]华爱芳:从“零余者”形象看郁达夫作品的创作特色,怀化学院学报,第27卷第8期2008年8月

[4]徐勇:浅析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1 期2010年1月

[5]陆建民:郁达夫创作中的比较文学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第7卷第5期2007年9月

作者简介:

白念文,江苏徐州空军学院后勤指挥系,助教;

吴萍,江苏徐州空军学院后勤指挥系,讲师;

徐加新,江苏徐州空军学院后勤指挥系,助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