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学与问》说课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学与问》
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学与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谈谈今天的设计。

解读文本,说教材
遵循理念,说教法
说课流程培养能力,说学法
潜心设计,说程序
凝练教学,说板书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并用“金钥匙”和“铺路石”的比喻,形象地阐释出“问”的重要性,再通过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承上启下,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来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的同时,号召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中外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善于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解决问题,这样使说理更加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会生字词,读懂课文。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弄清文中主要阐述的问题,并展开积极地探究、热烈的讨论。

2、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来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二、遵循理念,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本课教学的着力点。

因此,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由扶到放,自主合作
以读代讲,读中促悟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用读悟法,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文章内容,通过读、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潜心设计,说程序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学”、“问”二字,学生谈理解。

2、在“学”、“问”二字中加上“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3、学生依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和智力的核心,它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

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质疑的过程中,激起他们了解文章内容的渴望,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疑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已明白的问题以及还有哪些疑问,由小组代表总结汇报。

【设计意图:合作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

通过再次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出一个核心问题: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研读课文,亮出观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明确作者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四)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会更明白“问”为什么会这么重要。

交流课前搜集的哥白尼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伟大成就。

哥白尼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哥白尼小时候是怎样问,怎样学的呢?从他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在交流感悟中明白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感悟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得以加深,人格得以深化。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从中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去解读文本,是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的。

】(五)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作为小学生,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2、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曾向谁请教过。

理解“能者为师”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文字,并透过语言文字,有侧重地体味文章意蕴。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名言作为礼物赠给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与教师成了地位平等的朋友,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为师生间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另外,用“礼物”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也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5、通过变换人称的朗读,进一步理解“能者为师”这个道理。

(六)以读代讲,学思结合
1、潜心读文,思考:沈括遇到了哪些疑问?又是如何解决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文中
的主人公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加深了对人物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自读自悟,学思结合,理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这句话,感受沈括带给我们的启示。

(七)释疑升华,总结全文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感悟学与问之间的联系。

2、介绍说理性文章的写法。

作者通过列举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来阐述学与问之间的关系,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用陶行知的小诗《问到底》总结全文。

(八)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设计意图: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热情。

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凝练教学,说板书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能清晰地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

凝练、巧妙地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对板书作了如下设计:勤学好问
23、学与问(?)学习的主人
观察思考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更是一种审美体验。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文章的同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作为小语工作者,这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