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
这使得原子整体上是电中性的,因为质子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相互抵消。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量子力学描述。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可以解释电子在原子中的行为。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不能只沿着特定的轨道运动,而是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
能级是原子中电子能量的离散值。
每个能级都有一个最大容纳的电子数。
最内层最接近原子核的能级容纳最多的电子数为2,其次是8,以此类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元素的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比较稳定。
原子中的电子可以通过吸收或放出特定能量的光子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
当电子吸收能量时,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当电子释放能量时,跃迁到较低的能级。
这解释了为什么原子能够吸收和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即光谱现象。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在分子中,原子通过成键共享电子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存在多种类型的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键,它涉及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具体取决于共享的电子数。
共价键形成后,形成的分子在空间中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状。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
正离子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而负离子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
离子键是离子晶体的基础,如氯化钠(NaCl)。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原子是以海绵状排列,它们的外层电子被共享,并围绕整个金属结构中的正离子运动。
这解释了金属的特殊性质,如导电性和可塑性。
总结起来,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能级。
分子是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性质至关重要。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从原子和分子的组成以及结构的角度来探讨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1.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都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2. 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的基本粒子,质量很小。
电子围绕原子核以轨道运动,形成电子云。
电子云的轨道可以分为不同能级,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二、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包括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化学键的类型和角度。
1. 原子排列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和性质。
不同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三键等,共享的电子越多,化学键越强。
-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存在于正负离子化合物中。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键的特点是电子自由移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三、原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原子和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吸引力,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瞬时或短时极化而产生的。
范德华力对于非极性分子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分子的状态、相变和溶解度等性质。
2.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是由于分子中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吸引作用形成的。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间相互作用是来自带电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排斥力。
离子间相互作用决定了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也影响了溶液的电导性和溶解度等。
分子与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分子与原子及原子的结构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讨论分子和原子之前,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由三种亚原子粒子组成,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聚集在原子的中心,形成了原子核,而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而电子具有负电荷。
原子内部的质子数目和电子数目是相等的,因此原子整体呈现出电中性。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较大,约为1.67×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约为9.11×10^-31千克。
原子的大小通常以原子半径来衡量,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原子核外层电子的分布有关。
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壳层中运动,每个壳层都有其特定的能级。
原子外层的电子接近原子核,原子半径较小,而原子外层电子远离原子核,原子半径较大。
原子分为不同的元素,元素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
质子数也叫做元素的原子序数,用符号Z表示,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属性。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当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结构。
分子内部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力实现。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如氧气(O₂)或氮气(N₂),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如水(H₂O)或二氧化碳(CO₂)。
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分子式来表示。
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数量,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₂O,表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分子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分子模型来表示。
分子模型是通过球和棒等形状的模型来展示分子内原子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
总之,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通过形成化学键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分子。
分子可以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也可以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通过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分子的形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量子物理学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量子物理学原子和分子的结构量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它揭示了原子和分子的奇妙结构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并解释其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构建单元,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的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能量级中存在,这些能级被称为电子壳层。
电子壳层由能量不同的电子轨道组成,分别表示为K、L、M、N 等。
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K壳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 壳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电子填充壳层的规则遵循"能级最低、容量最大"的原则。
在原子核周围的不同轨道中,电子以波粒二象性展现出粒子特性和波动特性。
量子力学方程描述了电子的波函数,它用于计算电子在不同轨道的概率分布。
原子的结构还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带中性。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质量数等。
二、原子间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和化合物。
在传统的描述中,化学键被理解为共用、脱质子和离子键等几种类型。
然而,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轨道叠加和电子配对。
共用键是由两个原子的轨道重叠和电子共享形成的,它们共享的电子使得原子之间形成更为稳定的结构。
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
一个原子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给另一个原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这种电子转移导致形成离子结晶。
三、分子的结构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的结构取决于化学键的类型和原子的排列方式。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我们可以通过分子轨道理论来描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代表了电子在整个分子中的分布。
分子轨道理论提供了对分子键长、键角和分子能级等性质的定量解释。
通过计算和实验技术,我们可以获得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密度分布。
四、量子力学的应用量子物理学的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型,更是实际应用的基础。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
二、元素与原子序数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可以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元素周期表。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但物理性质有所差异。
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四、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合,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
五、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六、离子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成的。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离子化合物相比较差的导电性。
七、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计量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比。
八、摩尔与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1摩尔物质包含的基本单位数量。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摩尔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累加得到。
九、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描述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应用:共振光谱学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可用 于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以及检测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成分和性质。
发展:共振光谱学经历了从经典到量子的发展过程,量子力学为共振光谱学 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分子结构和性质。
共价分子的形状
直线型:如CO2、CS2等
三角锥形:如NH3、PCl3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平面三角形:如BF3、BCl3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三角双锥形:如SF6等
分子极性
定义:分子中正 负电荷中心不重 合,导致分子表 现出极性
影响因素:原子 的电负性、成键 方式、分子的空 间构型等
极性分类:永久 极性、偶极矩、 诱导极性等
离子键
定义: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 形成条件:通常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 特点:离子键的强度通常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离子电荷成正比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离子键的强弱决定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金属键
定义: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特点:金属键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影响因素:金属原子的半径、电子密度和金属的电子构型等 实例:金属单质和合金中的化学键
吸收光谱
定义:物质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产 生光谱线
应用:研究物质组成、鉴定元素和 化合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类型: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 谱
原理:利用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差 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共振光谱
定义:共振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测量分子吸收 或发射的电磁辐射来分析分子结构和性质。
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以下是化学中的关于分子和原子的一些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电荷中性。
3.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二、原子量和摩尔质量
1.原子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amu)。
2.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三、化学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2.离子键: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3.金属键:金属原子间通过电子云形成的化学键。
四、分子结构
1.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分子的几何构型可以影响其化学性质。
五、化学式和分子式
1.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2.分子式是化合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简化表示,不涉及具体的化学键结构。
六、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2.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七、分子的反应
1.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化学物质。
2.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八、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受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影响,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如反应活性、稳定性等)。
原子与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与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原子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组成与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与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原子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可以由核外电子的排布来描述。
每个原子都有一个能容纳固定数量电子的壳层结构,其中最外层的壳层被称为价层。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价壳层上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决定。
例如,氢原子的结构是一个质子构成的核,围绕着核的是一个电子。
3. 原子间的结合原子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享来形成化学键,从而形成分子或晶体。
共价键是指原子间共享电子,离子键是指一个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另一个原子接受这些电子。
二、分子的组成与结构1. 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结合而成的结构单元。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例如,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2. 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行为。
分子内部的原子排布方式对分子的稳定性、形状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二氧化碳分子中,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形成直线排布,而甲烷分子的四个氢原子则围绕一个碳原子呈四面体排布。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影响着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
三、原子与分子组成结构的意义1. 物质性质的差异不同原子和分子的组合方式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多样性。
例如,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形成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可塑性的金属晶体;离子化合物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
2. 化学反应的发生原子和分子组成结构的改变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结构以及性质对于了解物质的本质、化学反应以及材料科学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介绍原子与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来探讨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原子的结构与性质1.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以及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聚集在原子的中心,形成了原子核,而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外层。
1.2 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的结构模型可以追溯到希腊时代的“质点模型”,但最为广泛接受的原子结构是由尼尔斯·玻尔提出的“波尔模型”。
波尔模型认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的轨道是固定的,且电子能量是量子化的。
这个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等实验现象,并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1.3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主要通过其原子核和电子的特性来决定。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而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电荷性质。
不同原子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不同,因此原子的质量也不同。
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运动轨道也不同,这导致了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2.1 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共用或共享电子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在分子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结构。
2.2 分子结构的确定分子结构的确定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技术如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科学家可以决定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空间排列。
这对于了解分子的性质和功能至关重要。
2.3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主要由其组成原子和化学键的特性所决定。
分子的大小、形状、化学键的类型等都会影响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与其所在的化学物质有关,不同的分子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三、原子与分子的应用3.1 化学反应原子与分子是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会被打破和形成,从而导致物质的转化。
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

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物质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物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实体。
而所有物质都由基本单元——分子和原子组成。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指具有独立存在能力的最小化学单位,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1.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没有电荷的中子构成。
质子数量不同的元素即为不同的元素,如氧气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因此它属于氧元素。
2.电子云电子云由一种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它们绕着原子核运动。
根据波尔理论,电子存在于离核不同距离的不同电子层上。
在一个原子中,最外层电子的位移决定了这个原子的化学性质。
二、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之一。
正因为分子的共价键结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间的电子分布决定。
1.共价键通常情况下,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分子。
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共价键。
分子中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形成的几何形状称为分子的空间结构。
2.极性分子的极性与它的电子密度相关。
电子密度越大的区域,就越可能出现负电荷,电子密度小的区域则出现正电荷。
如果分子中电子分布不均匀,分子极性就会产生。
举个例子,水分子就是极性分子,因为氧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较高,水分子中氧原子负电性较强,而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因此形成了水分子分子极性。
三、物质性质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变化的性质,比如:密度、颜色、硬度和熔点等等。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组成结构的改变,包括化学反应和能量相互转化等过程。
分子和原子结构直接影响分子之间的互相关系和物质的化学性质。
结论分子和原子结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则环绕原子核运动,同时分子的性质又由原子间的电子分布掌控。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征,才能更好地掌握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在实践应用中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它们。
初中物理核能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初中物理核能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核能是指原子核中储存的能量。
在物理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性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是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而保持稳定的。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体积。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性子不带电荷,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
电子以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电子的质量和质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电子的数量和质子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中性。
二、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的,它们分别存在于原子核的质子子壳和中子子壳中。
质子具有正电荷,而中性子不带电荷。
质子子壳和中子子壳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原子核。
原子核的结构可以由核子的排列组成。
核子是指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它们以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原子核。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原子核结构,这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原子核的结构可以通过核素符号来表示,核素符号由元素符号和质子数、中子数组成。
三、原子的稳定性原子的稳定性与核子的排列和核力的平衡有关。
在原子核中,质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很大,但是核内却能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原子核中的核力能够抵抗质子之间的排斥力,使得原子核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子和质子的比例,以及核子的总数。
在大部分情况下,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的比例是接近1:1的。
这是由于中子的存在能够增加原子核内部的力量,使其更加稳定。
原子核的总数也会影响到其稳定性,过多或过少的核子都会导致原子核的不稳定,进而发生放射性衰变。
四、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互连接。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它使得原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分子结构。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原子与分子结构

原子与分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化学反应的参与者,并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更大的结构。
原子与分子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性质的变化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原子与分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这也决定了原子的化学元素。
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电荷是中性的。
原子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
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特性。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逐渐增加。
通过原子光谱发现,原子内存在不同的能级。
一些电子直接存在基态(最低能级),其他电子存在于激发态(能级较高)。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特定能量的光子。
二、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
存在多种分子间的化学键,其中最常见的是共价键。
共价键形成时,原子中的电子会共享,以达到最稳定状态。
当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它们可以形成不同的分子结构。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反应。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取决于原子间的电子共享程度。
例如,氢气(H2)是由两个氢原子通过一个单键结合而成。
此外,还存在离子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引起的吸引力而形成的,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共享电子形成的。
三、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1. X射线衍射:通过洛伦兹维恩方程解析物质对X射线的衍射图案,可以确定晶体结构的参数。
2. 质谱法:通过测量原子或分子在质谱仪中的离子分析质量-电荷比,可以推断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3. 光谱学: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关于原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物理学中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物理学中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微观物理学研究的是原子、分子等微观结构的性质和规律,而其中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研究,则是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向。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整个宇宙中存在数量最多的物质。
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是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
最初,人们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微粒,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的结构开始逐渐被揭示出来。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Rutherford进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央,而原子的外层则由电子云所组成。
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原子结构研究的进程,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期,量子力学的诞生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带来了一次革命性变革。
量子力学揭示出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构成和运动规律,并对原子的性质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原子结构被进一步细化和解释。
电子的能级、轨道、自旋等概念得以初步建立;同时,量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被不断推陈出新,为后来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参考。
二、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石。
分子结构的研究,是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支撑。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对分子结构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的重要课题。
在物理学的框架下,分子结构的研究主要借助于光谱学和计算化学等手段。
光谱学是研究物质光谱的学科,主要通过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等过程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不同的分子会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响应,因此可以利用光谱学手段来研究分子内部的结构和化学键的情况。
计算化学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分子的结构、物理性质、电子结构等进行研究。
传统的计算化学方法主要是基于量子力学的计算方法,它可以模拟分子内部的原子核、电子等微观结构,并对分子的化学键、电子云、能量等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
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

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在物理学中,原子和分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在核外的电子壳层中。
原子的性质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元素。
不同元素有不同数量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因此具有不同的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
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的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原子序数是指一个原子的质子的数量。
这些性质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表的排列。
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化合物。
分子的结构取决于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键的类型。
共价键是形成分子的最常见的化学键,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来实现。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通常见于离子晶体中。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
分子的性质由其组成的原子和键的类型决定。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着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和溶解度。
分子的极性也会影响化学性质,如溶解性和反应性。
三、原子与分子的应用原子和分子的研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和速率,指导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在材料科学中,研究原子与分子的排列和交互作用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如强度、导电性和磁性。
在生物学领域,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揭示生命活动的机制,为药物设计和治疗疾病提供基础。
此外,原子与分子的作用也可以应用在能源领域。
例如,太阳能电池利用光子的能量使得电子从原子中释放出来,从而产生电流。
核能技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电力。
这些应用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结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是探索物质世界的重要概念。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的图表分析

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
定义:离子键是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形成过程:电子转移导致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形成,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产生离子键 特点:离子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实例:食盐、碱土金属的氧化物等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金属键的形成:金属原子通过电子共享形成金属键,使金属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 金属键的性质:金属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影响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金属键的强度:金属键的强度取决于金属原子的半径和电子密度。 金属键的应用:金属键是金属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和合金的制备。
汇报人:XX
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分子结构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分子结构决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分子结构影响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分子结构影响化学反应的方向和产物
图表展示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分子结构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 图表可以清晰地展示分子结构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图表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07
原子和分子结构的实际应用
化学合成与分子设计
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进行化学合成,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制备 通过分子设计,优化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的功能性和稳定性 分子设计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如靶向药物、治疗药物等 化学合成与分子设计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如污染物治理、环境监测等
材料科学中的分子结构应用
06
原子和分子在物质中的表现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等。 原子和分子的化学键合方式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等。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领域中,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基元,由原子核和周围的电子组成。
分子是两个或更多原子之间的化学结合。
在理解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过程中,化学键的概念也非常重要。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力,它们将原子结合成分子。
本文将探讨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及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的结构原子通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称为核子。
电子则环绕原子核。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被称为原子质量,表示为质子数。
例如,碳原子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其质量为12。
原子的电子结构也是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化学反应和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的互动方式。
原子中的电子会分布在不同的能量层(壳)中。
第一层最靠近原子核,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相对宽敞一些,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和更高的层也是如此。
电子在不同的层中的数量和位置决定了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常表现为化学公式。
例如,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化学公式为H2。
同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化学公式为H2O。
分子的结构有两种基本类型:线性和非线性。
线性分子的原子排列方式是直线型的,如氧气分子(O2)和二氯甲烷分子(CCl2=CCl2)。
非线性分子的原子排列方式不是直线型,如水分子(H2O)和二氧化碳分子(CO2)。
化学键化学键指的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将原子结合成分子。
有三种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离子之间的电静力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在遇到其它离子时,电静力会将它们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简单的化学结合。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共用一对电子来实现的。
共价键分为两种类型:单键和多键。
单键由一个电子对共用形成,而多键则由两个或更多电子对共用形成。
金属键是在金属元素中发生的。
在金属元素中,每个原子通过与邻近原子的电子进行共用来形成化学键。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以及它们的性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
根据现代原子理论,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
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的中心,占据极小的空间,但却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能级离原子核越远,所含的电子能量越高。
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根据所谓的奥尔布规则,电子首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能级。
二、原子性质原子的性质由其组成元素的特性决定。
原子的最基本性质之一是原子量,它等于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原子的质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
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表示。
原子半径是从原子核到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原子半径的大小随着元素在原子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加。
原子还具有化学性质,包括元素间的化学反应。
原子通过与其他原子或分子进行化学键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复杂的物质。
另外,原子的稳定性也是其重要性质之一。
原子通过填充能级和达到稳定外层电子结构来获得稳定性。
对于大多数元素来说,稳定的外层电子结构一般是满的或与满电子壳相似。
三、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的化学物质。
原子之间的结合可以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来实现。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原子的最常见的键类型。
分子的结构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
分子的几何结构对于分子的性质和反应至关重要。
不同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同的分子性质。
四、分子性质分子的性质由构成分子的原子和键的特性决定。
分子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分子的熔点、沸点、密度和溶解性。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结构对于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原子和分子的组成、结构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介绍。
一、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则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
质子具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核壳结构模型来描述,即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以不同的能级分布在核外层。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且能级与电子的能量有关,电子越靠近核心能量越低。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原理,电子在能级上填充时候遵循一定的规则。
二、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参与者。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或不同的原子组成,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进行化学键的形成。
根据分子中原子的位置和化学键的角度,分子的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等。
分子的结构对于分子的性质和反应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结构可以带来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重要概念1.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量是指一个原子的质量,分子量是指一个分子的质量。
原子量和分子量可以通过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它们是衡量物质质量的重要参考。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分子中起着连接原子的作用。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它们的性质和强度不同。
3. 离子与离子化合物: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时,形成离子。
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4. 共价与共价化合物: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共用的电子对在化学键的两个原子之间进行共享。
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如水(H2O)。
5. 功能团:功能团指的是分子中带有特定化学性质和功能的部分,常常作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合物命名中的基础单位,如羟基(OH)、酮基(C=O)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作者: 日期: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一种)微粒。
3、分子的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可分三种情形: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b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高中学习4、分子理论的应用: (1)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牝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2)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2、原子的性质⑴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4注意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答不一定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 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 很小但所占质量 很大,电子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
7、 原子的分类:以核电荷数 (质子数)为标准可分为 1 0 0多类原子及100种元素。
8、 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才有原子的相对质量。
国际上以碳12原子(原子核内有6 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 /1 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可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 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知识点三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是因为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金属单质(如:Fe 、C U、Al 、Hg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6、原子的构成:非金属固态单质(如 :C 、P 、S 、S i ) (氦、氖、氩、氟、氙、氡\ 质子(带正电荷)>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厂 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相对原子量~质子数 +种子数,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2、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导最多容纳 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 8个电子(最外层为第一层时,只能容纳2个电子)。
核外电子总是从最内层开始依次向外排布。
补充:电子的排布的一般规律: 1、各层电子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 2n 2; 2、最外层不超过 8个; 3、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 2个。
3.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①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密切的关系, 加密切。
金属兀素:(从内到外依次用 K 、L 、MN P 、Q 来表示电子层) Na 农示谨i 电子层上的电子ft*表示电子层 *敬示原子核内有!】个质了• •表示钠除子 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更 般最外层电子数<4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 ( H e 为2)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不易得失电子,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为8 (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知识点四离子及离子的形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2 .分类及形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1)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 E :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2)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 ,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 1时,应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 a +、Cl 、Mg f+'O 2。
4.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 数字的意义:3M g 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 I 表示3个镁离子 ② 符号的意义:3Mg 表示3个镁离子 5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区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V 电子数粒子电性别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号用兀素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质量、体积都很小 ;在不停运动;有间隙规律: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分子和原子、离子课堂习题精练,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_____ —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 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发生改变的粒子是例如:稀有气体、金属等。
6、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的符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分子是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子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 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8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 ,图中“•”和“o”6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1) 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极其微小的粒子如 等构成,水是由—构成的, 氧气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 .构成的,如水分了是由构成的。
,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子间的,新产生的粒子是发生改变.;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5. 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例如:水、二氧化碳、蔗糖,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 )物质的分子间有 为它们分子间的3、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所以_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1 )水在百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 (2)水受热变成水蒸汽,体积变大,说明(3)糖水通过滤纸,说明 ;(4 )湿衣服晒一会儿会变干,说明;(5)可将大量氧气圧入钢瓶中,说明;(6)很多物质在氧气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有的物质在氧气中不反应,说;(7)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 X 1021个分子,说明7、原子是 __________(注意:氢原子由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 ________ ___ 构成)三种微粒构成,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0 • 0 0*0QD CDQD ODF 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O 坯原于O 肮廉于 0 原子申宦分子氧分子 二?I 化確命于衣令于鲂砌召确窃觀窃1 (核内无中子),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核内有8个中子),则一个水1 4、写出下列式子中数字“ 3”的含义。
3Cu3Fe 2二、选择题:(有些为多选)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3 )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有:反应前后 发生了变化;是: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9、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具有—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10、最外层具有.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_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容易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个,氦为—.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 1、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右上角的数字表表示。
例如:2M g2 +■表示1 2、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属于同种元素的为13、•已知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分子含有的质子数是个,中子数为 .个,电子数为 个。
3H 2OFe 3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 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 .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A.分子大、原子小A .混合物有固定组成B.混合物中各成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B .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 铁矿石磨成粉末4 .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A. 相同的质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B.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 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 .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6.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8.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B .分子是可分的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混合而成的,所以是混合物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 10.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B. 新鲜空气、硫粉C. 氧气、优质矿泉水1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2. 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B.不同的质量C .相同的化学性质D .不同的化学性质A .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A.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 .分子很小A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B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A.海水、雨水 D .氧化镁、氧气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粒子B.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6.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17.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19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