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重大创伤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模式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模式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学校、学生及家长合作,为学生提供心理、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服务。
这种模式在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持续增多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学生的心理、行
为和情感是影响其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学生工作主要由校
内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但由于学生问题的日益复杂和繁难,单一的
学校工作人员往往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引入社会工作者可
以增强学校学生工作的力量和有效性。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学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与服务。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职业规划、志愿者
培训等服务。
他们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还积极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社会工作者在学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包括:1.帮助学生处
理心理情绪和学业烦恼;2.组织社会力量,拓宽学生的社会资源;3.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增强儿童教育能力;4.参与学生社团
建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锻炼应对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模式拓宽了学校学生工作
的渠道和途径,增强了学生的辅导和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学校
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试论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危机介入模式的应用
试论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危机介入模式的应用摘要: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理念与内容,现今在我国进入初步发展状态。
学校学生年龄尚幼,心理及思想上比较单纯,遭遇危机后更容易不知所措,自尊及自信遭受极大打击,会对自身成长、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所以,学校社会工作者需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科学服务,从多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合社会,准确应对各项危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危机介入模式现今在社会工作中广泛应用,从危机理论、干预原则等看出,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应用危机介入模式,无疑可及时明确危机类型,针对性地采用有效干预模式,有效解决各个危机。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危机介入模式;危机类型;专业科学服务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基于社会工作原则,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以及技术,解决在家庭、社区、学校间存在的均会对学生身心健康、未来发展造成影响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供针对性、专业性干预的一种服务[1]。
学校社会工作实施期间始终秉承着“助人自助”这一理念,主张应用情景化、多途径、多资源服务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自行自尊,更好地进行自我成长及自我发展[2]。
学校社会工作这教育期间必须妥善扮演好自己的决策--为学生、家长、监护人提供服务,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更好地实现、达到人生目标。
实际工作期间,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积极应用专业科学、专业技术进行服务、干预,保证干预活动始终在政策及策略范围中。
部分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积极调查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产生的一系列危机,积极针对危机进行干预,最大程度上消除危机对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一·危机介入模式1.1危机界定国内外对“危机”有多种解读,但有关危机介入模式的“危机”解读,人们更认可美国罗森塔尔的解释,“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行为准则架构及基本价值构成的严重威胁,在不确定性及时间压力极高的别惊吓必须及时作出有效决策的事件[3]。
“危机”是指个体正常生活工作期间,突然发生意外事件,并受到意外事件影响或破坏,继而导致身心混乱情境产生,最终导致失衡现象发生。
学生重大创伤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学生重大创伤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显现出来。
校园暴力作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国内各地屡有发生。
短短2个月时间内,国内就发生七起校园砍杀事件,因此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关键词学生校园暴力学校社会工作一、研究背景短短近2个月的时间,国内就发生了七起校园砍杀事件: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砍伤儿童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
4月30日上午,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4月29日,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29日7时13分,昆明市寻甸县羊街镇人43岁的颜兴富,持刀砍伤13岁学生周某。
4月28日,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4月12日,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3月23日,南平郑民生杀8名小学生。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阐述校园血案之后,学校社会工作对重大创伤后的介入及提出应对策略,来尽量抚平社会伤口,同时促进学校安全相关规定的制定与实施,预防校外人员对校内学生的暴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基本概念界定(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是指施暴者为了伤害别人,或为了获得一定利益而故意或者情绪不受控制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之间的施暴行为,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家长或学生对教师的暴力行为。
(二)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于学校,目的在协助学校,使之成为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并使学生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四、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发生(一)施暴人的特征。
1.早年生活经验。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儿童时期是人格塑造最重要的区段,根据其早年生活经验,个体会逐渐形成调节自我需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会伴随个体走过一生。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学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介入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学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介入一、服务案例背景介绍:案主张三(化名),女,14岁,就读某初中。
案主比较瘦弱,给人一种纤弱无力感。
案主情绪不稳定,害怕与人交往,在生活中没有好朋友,时常无故哭泣,失眠已经是常态,妄想去伤害给自己带来烦恼的人。
案主父母虽然还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但是其父亲已离家两年,不再和案主家庭有所联系。
案主母亲患职业性耳聋,思维略显迟钝。
案主的生活起居由其母亲和奶奶共同照顾,其母亲每天工作要到晚上十点,案主奶奶思想传统保守,对案主一味谴责甚至是谩骂。
案主曾有过自我伤害经历,导致身体受伤,在家休养一年。
案主爷爷常常用语言攻击案主,如你怎么还不去死,活着丢人之类的话打击案主。
二、分析预估:(一)服务问题:1.案主家庭成员错误认知。
案主一年前晚上,在自家二楼发生高坠后,案主的监护人以及家人对此事采取保密隐瞒的措施,只是对案主的外伤进行了治疗,并没有采取心理上介入。
案家认为该事件丢人,特别是其爷爷,更是直接对其言语攻击,案家不能正视案主心理健康问题,导致案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从而形成了较大的潜在危机。
2.案主发展性需要受到限制。
开学后,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案主长期失眠、焦虑,自我效能感低,而且不能很好融入新环境,学习和朋辈关系交往都受到了阻碍,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了案主的发展。
3.案主自伤意念较强。
案主自述自己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活着太累,妈妈偷看自己手机,不尊重自己,爷爷喝完酒总是骂自己,奶奶也总是唠叨……案主在社工面前反复吐露想结束生命。
(二)案主的需求:1.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进行紧急心理疏导,降低案主自我伤害的风险。
4.改变案主监护人的错误认知,正视案主心理存在的问题。
5.需要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来改善其严重心理困境,重新获得正向积极的人生观念。
三、计划目标:(一)理论基础: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急状态而开展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
因生活情境的突变而引发的危机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危机,指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危机事件的出现,开始运用习惯的问题解决机制解决面临的生活困难。
社会工作干预校园危机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干预校园危机案例分析社会工作干预校园危机案例分析由青少年冲突引起的校园危机事件中,社会工作者该如何介入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干预校园危机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两名男生在寝室因小矛盾口角,进而动手,其中一名男生随手用水果刀划向对方,造成对方腮腺处支动脉破裂。
这是嘉兴J 中职学校于2014 年2 月28 日发生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而当事件尚未明朗时,网络媒体上早已有现场图片转发、跟帖,诸如“中职生捅刀子杀人了”“职校生为抢女生而斗殴”“寝室窝里斗血流成河”之类的谣传。
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师生们陆续出现愧疚、自责、焦虑、无助等情绪和行为反应;许多学生面对传闻不知所措、无法静心学习,个别目击事件的学生难以入睡或有梦魇;一些家长也打电话问责;有些班主任对学生工作充满了疑虑和恐慌。
深度了解·及时评估·建立关系预估是有效干预的前提。
如前所述,此次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学校师生有很大冲击力,但师生们是否会出现心理障碍、应该有什么样的援助,需要社工从事件的严重程度、师生心理发展水平、个体自我的心理弹性、自我修复的能力以及外在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在最初与师生联系、接触的过程中,社工做倾听者和陪伴者,而不是记者和引导者,避免过度唤起涉事师生及家长反复体验创伤和负面情绪, 并谨慎地对学生及其家属表达关注与关怀,以民间公益力量的形象去建立关系,给那些在困境中的师生以情感支持。
特别是以客观中立的观念,既关注在医院抢救的学生,又关心在派出所里拘留的学生;既关心目击事件受惊吓的学生,又关注为事件奔波守候的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心理压力,还关注那些传播不实消息者的心理动机。
社工的诚意终于得到师生们的回应,一些学生主动向社工反映情况,许多班主任也将班级中情绪易激惹的学生转介给社工。
澄清事实·整理感受·心理疏导在第二天晚自修时间,校长通过校园广播,向学生发布事件通告及注意事项,也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布置一系列工作。
学校创伤干预实施方案
学校创伤干预实施方案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在学校中,孩子们也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创伤,如欺凌、家庭问题、学业压力等,这些创伤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创伤干预实施方案,及时有效地帮助那些受到创伤影响的学生,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首先,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伤干预团队,这个团队应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教师、校医等多个专业人士,他们应该接受相关的创伤干预培训,具备处理学生创伤事件的能力和经验。
在学校内部,也应当建立一个创伤干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学校的创伤干预工作。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创伤干预机制。
一旦发现学生受到创伤影响,学校应该立即启动相应的干预机制,及时进行评估和介入。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匿名举报系统,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举报可能存在的创伤事件,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
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机制,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创伤事件,提高应对能力。
此外,学校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创伤干预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伤事件,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包括心理咨询、社会支持、家庭辅导等多种形式。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咨询课程,邀请专业人士为受创伤影响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共同应对创伤事件的影响。
最后,学校需要建立创伤干预效果评估机制。
干预结束后,学校应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干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干预方案。
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学校创伤干预实施方案的建立对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创伤干预团队和机制,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并定期进行干预效果评估,以帮助受创伤影响的学生尽快恢复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7.doc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7《社会工作》2007年第7期下半月SOCIALWORK社会工作[作者简介]学生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的转型期,学生工作在应对大学生问题时更显得不可替代。
但是在解决诸如大学生网瘾、大众传媒的负效应等社会性问题时就有点力不从心。
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校社会工作概述(一)学校社会工作的产生学校社会工作是依据社会工作的原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解决存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间可能会引发及影响学生问题和干预效果的专业服务(顾东辉,2005)。
20世纪初(1906~1907)在社会改良趋势的影响下,学校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地区。
最初是由校外的私立福利机构或市政单位工作人员担任访问教师,以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彼此合作,使学校能够尽到照顾学生整体福利的责任,逐渐得到学校董事会的认可。
1913年罗切斯特城的学校率先建立访问教师制度,随后各地的学校纷纷效仿。
1930年至1960年学校社会工作正式成为学校中的一个独立单位。
我国台湾早在1960年就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在1970年代,我国台湾就在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和低智能儿童学校)设立学校社会工作者(范明林,2005)。
我国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开始由非政府福利组织推行,经过大约30年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基本实现了一校一社工。
我国大陆的学校社会工作最早出现在20世纪早期,主要由基督教青年会(YMCA)在一些中学建立的青年会组织,协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是学生,但也包括家庭、学校教职工和社区。
具体而言,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应该包括:其一,有各种困难或问题的在校学生,通过学校社工提供的专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
2、社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社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职 业规划、困难帮扶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协助高校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此 外,社工还可以与高校教师、辅导员等共同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提 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果。
3、高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
3、高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
为了实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可以采取高校与社会工作 机构合作模式。高校可以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场地、设施和一定的经费支持,同 时社会工作机构可以派遣专业的社工入驻高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 合作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校与社会工作机构的互利共赢。
2、社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 用
三、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的优势
三、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的优势
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学校社会工 作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学生服务。其 次,学校社会工作能够通过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个人 和人际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的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和责任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 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越来越 多的挑战。例如,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校园欺凌、学业压力等问题不断涌现。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些复杂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管理 模式。
二、可行性分析
1、学生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1、学生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校园 安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挑战,如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就 业压力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学生的 问题,提高管理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学习竞争的加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出发,介绍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为学校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些优质中学中,学生们为了进入名牌大学而经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社交关系的复杂性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业、家庭和社交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咨询、支持和指导等服务,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些能力将有助于中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合理的人生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学生容易迷失在各种诱惑面前。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一对一咨询、小组辅导、家访和工作坊等。
1.一对一咨询一对一咨询是学校社会工作中最常见的介入模式之一。
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这种模式适合比较内向或不愿意与他人分享问题的中学生。
2.小组辅导小组辅导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社会工作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支持个体康复与心理恢复的实践
社会工作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支持个体康复与心理恢复的实践一、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由于遭受暴力事件、灾难或战争等创伤性事件所引发。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关注人类福祉和社会正义的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健康并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支持个体康复和心理恢复方面的实践。
二、个体康复的社会工作实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个体康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评估需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应该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了解他们的创伤经历、现有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环境等。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提供咨询与支持:社会工作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咨询与支持服务。
他们可以通过面谈、电话或在线咨询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宣泄的机会。
此外,社会工作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
3. 连接资源:社会工作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连接各种资源,以支持其康复过程。
这可能包括提供相关治疗服务的推荐、引导患者参加康复支持小组或与其他患者进行互助交流。
通过搭建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人员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环境。
三、心理恢复的社会工作实践在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恢复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实践:1. 心理教育: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心理教育,帮助他们理解PTSD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并增强对康复的信心。
2. 应对策略培训: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培训患者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策略。
这可能包括情绪管理技巧、放松训练和应对负面思维的方法等。
通过培训,患者可以学会有效地应对PTSD症状,减轻其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3. 促进社交参与:社会工作人员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社交参与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孤立感,并增加社会支持的力量。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一、引言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维持心理平衡的状态,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然而,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也经常出现。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不可或缺。
本文将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主要采用的模式包括: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心理支持模式和教育培训模式。
1.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社会工作干预模式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与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个体的精神卫生,主要包括评估、策划和实施三个步骤。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其次,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法。
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
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个体的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同时,也需要重视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提供家庭支持,使得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2.心理支持模式心理支持模式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倾诉的机会。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情感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听课、听课评估、家访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在心理支持模式中,也可以组织情绪管理、压力调适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
心理支持模式的特点在于重视情感倾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问题和焦虑倾诉出来。
同时,也加强了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种模式注重预防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教师合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和技巧。
灾后教育重建过程中初中生发展状况研究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析
灾后教育重建过程中初中生发展状况研究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析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天灾或意外事故的发生,学校的建筑设施、教育设备、师生毁伤等损失常常是巨大的,特别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挽回。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重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针对初中生在灾后重建中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仍需要探索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灾后初中生的发展状况,并提供适宜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旨在为教育重建提供借鉴和指导。
2.初中生灾后发展状况:在灾后教育重建中,初中生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如情感创伤、学习退步、家庭困境等。
这些困难常常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体地,(1)情感创伤方面: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和残酷性,初中生很容易陷入情感困境,如焦虑、抑郁、自卑、痛苦等。
影响他们日后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2)学习退步方面:灾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无法专心学习,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再次退学的可能性增加。
(3)家庭困境方面:灾后初中生在家庭中可能经历了亲人的失去、财产的损失等情境,这些可能给他们留下一段时间的记忆阴影,家庭困境也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3.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灾后学生面临的种种问题提供帮助的重要手段,具体路径参考如下:(1)建立情感支持体系: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当建立灾后初中生的情感支持体系,通过开展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活动,帮助初中生应对困难和挑战,重建自信。
(2)开展学习辅导:学校应当加强学习辅导,提供更好的培训和资源,鼓励初中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
(3)发挥家庭支持作用: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圆桌会议、聚会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加强家庭支持,协助初中生更好地应对困境。
4. 结论灾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需要得到重视,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可以有效地缓解和解决灾后初中生遭遇的各种问题。
社会工作在心理创伤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在心理创伤中的作用心理创伤是指由于遭受外界刺激或经历不幸事件而导致人的心灵受创的一种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创伤,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虐待、丧失亲人等。
这些心理创伤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社会工作在这个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心理创伤中的作用。
一、心理创伤评估与干预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心理创伤的个体时,首要任务是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创伤事件的性质和影响、个体的应对能力、家庭和社交支持系统等方面。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者能够了解个体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基于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以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创伤。
干预方式包括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个体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宣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引导个体进行认知重构,帮助他们重新评估创伤事件,并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
二、社会资源的介入社会工作在心理创伤中还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
心理创伤往往伴随着身体和社会功能的下降,个体可能存在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经济困难等。
社会工作者可以发现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就业机会、住房援助、经济救助等,为心理创伤个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社会工作者与社会资源的整合还包括了建立社会网络。
心理创伤个体常常感到孤立和失去归属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有关活动、推动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个体建立社交关系,扩大社会网络。
这样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恢复自信,提高应对创伤的能力。
三、促进社区支持社会工作者在心理创伤中还扮演着促进社区支持的角色。
社区支持是指社区成员通过提供各种支持和资源,为心理创伤个体提供帮助与关怀。
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动社区力量,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心理创伤个体提供陪伴、关怀和支持,使他们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加强社区的心理建设和宣传教育。
震灾后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的社会工作介入
震灾后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的社会工作介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西南地区,发生了汶川、九寨沟等多次大地震。
震灾给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和心理带来了重大损失和伤害,尤其是灾区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
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帮助灾区小学生尽快摆脱心理阴影,恢复良好的学习状态,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以四川省九寨沟地震灾区为工作基础,以九寨沟县J小学灾后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灾后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评估学生在灾后的情感交流、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地震灾害的心理阴影对学生注意力状态、情绪状态、动机状态等学习状态问题的影响及原因。
结合学校环境、小学生家庭和本人的具体情况,对灾后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学习状态调整的工作目标、方法等进行了探索。
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和个案工作方法等社会工作方法,组建小学生学习调整恢复抗逆力小组,重点对学生进行震后心理调整和危机干预,增强学生个体的抗逆力;依据社会支持理论,开展以构建学生学习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学习为目标的小组活动,为学生链接社会资源,解决学生学习社会支持不足、学校社会工作力量短缺等问题,为灾后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提供有效帮助,进而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健康成长。
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性
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性【摘要】学校社会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等。
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的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建设和完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加强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发展,提高社会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将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论文旨在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为高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高校学生,介入,必要性,意义,影响,实践,发展,重要性,建设,完善,水平,实效性,融合发展1. 引言1.1 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学校社会工作是指一种专门致力于通过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促进学校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服务工作。
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解决个人和现实问题,激发其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学校社会工作的内涵包括: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资源的对接与协调;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档案,跟踪关爱学生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是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行为和生活中的困难,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
它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2 高校学生面临的问题高校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情感困扰、就业压力、心理问题等。
在高校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应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竞争压力,同时还要处理人际关系、情感困扰、家庭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社会工作者介入高校学生分析
社会工作者介入高校学生分析社会工作者介入高校学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学校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相比我国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优越性。
那么,下文是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介入高校学生社会工作者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学校社会工作概述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1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正是遵循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协调各种资源,发挥学生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专业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在国外发展由来已久。
早在20世纪初的美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访问教师服务计划”,目的就是服务于当地儿童,紧实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体系。
其中香港目前已经实现了“一校一社工”的目标。
而在我国大陆地区,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正在进行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中。
各项服务内容还不够完善,但是也有很多高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比如,山东工商学院成立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首开社工专业教师和学生服务于高校学生的先河。
其他高校,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等都开设不同形式的小组,如“新生成长适应小组”,服务于高校学生。
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不同的层面促进了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但是,高校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社工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少学校在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依赖于社会工作的力量。
在我看来,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和方法包括了社会工作者直接介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工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社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社工工作的策略与方法等几个方面。
首先,社工介入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面对面的情景服务,也就是通过咨询和谈心的方式,让社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压力和各种不良情绪。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因此社工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在与学生进行谈心、开展咨询活动和传递正向情感方面下功夫。
其次,社工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社工需要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以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除了定期开展联合教育培训之外,合作的核心是社工能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协商和合作,让学校和学生能够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方面,社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社工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和互动基础之后,社工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沟通。
例如,社工可以通过传统的面对面心理咨询方式来沟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开展作业辅导和线上情感交流等服务。
此外,社工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方式,如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与学生保持联系,跟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最后,社工工作的策略与方法也是关键。
从社工介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社工应该关注学校的组织治理,利用教育和学术手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充分协助,并开展相关的社区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针对中学生的特殊情况,社工可以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例如使用问诊表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课堂辅导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积极的心理健康信息、开展心理治疗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细、专业化的服务。
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探究
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探究作者:张雪莹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6期【摘要】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刺痛人心,其恶性影响也不容忽视。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大学生行为问题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前沿阵地。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进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个案和小组,以及对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既可以弥补现有学校干预机制专业性的不足,又可以有效的干预危机,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或减轻已发生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社会工作一、问题的提出2013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某大二男生在寝室上吊身亡;2014年3月,厦门南洋学院一女生跳楼身亡;2014年4月,中山大学一学生在宿舍内自尽……近年来此类新闻接连不断被爆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
大学生是社会、学校花费很多资源和精力培养的、未来国家建设方面的人才,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却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据有关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
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处在学生角色和职业人角色转换关键期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未来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冲击和压力,容易因大学生活不如期待,产生心理落差,滋生抑郁、焦虑的情绪。
情绪困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累积,再遇上负能量事件作为导火索,有的大学生就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自杀,作为一种常见不理智行为,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打击、对周围人群造成心理阴影、造成国家的人才损失和资源浪费,还会起到不良示范作用,使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降低,甚至诱发模仿性自杀。
社会工作主张“助人自助”,能够运用专业方法发掘案主潜能,使其回归正常生活。
它作为一种干预自杀危机的新视角,正逐渐获得关注,但具体的介入方法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建立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高校环境的重要影响性分析社会学家认为“人在情境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个人问题与其所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重大创伤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显现出来。
校园暴力作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国内各地屡有发生。
短短2个月时间内,国内就发生七起校园砍杀事件,因此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关键词学生校园暴力学校社会工作
一、研究背景
短短近2个月的时间,国内就发生了七起校园砍杀事件: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砍伤儿童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
4月30日上午,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4月29日,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29日7时13分,昆明市寻甸县羊街镇人43岁的颜兴富,持刀砍伤13岁学生周某。
4月28日,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4月12日,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3月23日,南平郑民生杀8名小学生。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阐述校园血案之后,学校社会工作对重大创伤后的介入及提出应对策略,来尽量抚平社会伤口,同时促进学校安全相关规定的制定与实施,预防校外人员对校内学生的暴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基本概念界定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是指施暴者为了伤害别人,或为了获得一定利益而故意或者情绪不受控制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之间的施暴行为,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家长或学生对
教师的暴力行为。
(二)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于学校,目的在协助学校,使之成为教与学的良
好环境,并使学生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四、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发生
(一)施暴人的特征。
1.早年生活经验。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儿童时期是人格塑造最重要的区段,根据其
早年生活经验,个体会逐渐形成调节自我需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会伴随个体走过一生。
这七个凶徒其童年和少年期正处于文革中或文革结束后不久。
10年文革造就的教育停滞、打斗成风、社会畸形、人性扭曲等对他们儿童期产生了不良影响。
凶徒受早期生活经验的影响,没有调节好自我需要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将魔掌伸向了没有抵抗力的孩子们。
2.壮年期生活不得志。
凶徒都是在生命的壮年期处在无业状态,失业、病休等等,已成为
弱势群体的一员。
而中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加之贫富分化的巨大反差,使得这类人群做出极端举措。
(二)暴力发生原因。
1.学生年龄低,社会反响大。
南平事件凶徒郑民生说:“选择校园下手,是因为学生没有抵抗力,可以多杀一些。
”可见,暴力发生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这一弱势群体,没有抵抗力,容易“得手”。
而孩子对一个家庭非常重要,失去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如果对学生施暴会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反响。
2.校园管理不当。
校园安全隐患令人惊心,有的学校门禁形同虚设,陌生人可以自
由进入,更有的学校连保安人员也没有。
而且校园门卫大多年老体弱,基本都在50岁以上,如果发生暴力事件,第一时间不能有效制止犯罪的实施,就给了犯罪人员可乘之机,对没有抵抗力的儿童学生
进行犯罪。
3.社会因素。
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贪惩腐不力,贫富分化扩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而校园血案发生后,网络上不时出现“为何不去杀贪官?”此类言论,这是阶层走向分化甚至趋于对立在某种程度上的现实反应。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较为薄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
如果弱势群体在合法权益受
到侵害后,得不到适当的补偿,但不能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消除后顾
之忧,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情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暴力发生危害。
一是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校园暴力不仅直接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由于受到校园暴力影响,有些学生产生恐慌心理,上课不能集中精力,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不能完成正常学业。
二是家长工作生活受到影响。
由于担心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许多家长纷纷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既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
理负担,又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生活。
三是校园正常秩序受到破坏。
校园本是教书育人,学生学习的场所,但由于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学校不得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四是社会稳定受到影响。
此次连续的六起校园暴力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让公民认识到事件本身的时候也开始质疑社会的一些弊端,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了社会稳定。
五、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一)初级预防系统。
教授预防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行为的生活技能课程。
课程包括:认知暴力,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暴力,暴力表现形式,暴力预知表象等;安全教育,遇到暴力发生时应该怎么办,重视培养个体独立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尽快从施暴者手中逃脱。
(二)二级预防系统。
二级预防指在暴力行为发生前,及时发现隐患和苗头,通过干预将其消除在萌芽中。
通常暴力事件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而实际上在暴力事件发生之前常常会有一些征兆。
此次七起校园血案部分是有征兆的。
如南平郑民生在施暴前情绪不稳定,精神恍惚,周围小学生称其为“疯子”;广西合浦男子医生诊断其为反应性精神病;雷州教师有精神衰弱病史,患严重精神衰弱,正处于病休期等等。
有研究表明,以下一些表现可能是校园暴力发生的早期信号:1.过去有攻击行为史;2.情绪不稳定,抑郁;3.无法控制愤怒情绪,对小事反应异常强烈;4.有精神病史等等。
(三)三级防御系统。
1.接案。
当暴力事件发生后,得到报案,校园暴力干预小组(预先成立的)应立即做到高度重视,若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应立即通知学校保卫处,派专人到事发现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若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接案人员一定要耐心倾听报案者的陈述,通过报案者陈述内容,大概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向报案者提供心理关怀和保密承诺。
2.制定干预方案。
首先针对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事件当事人开展个案访谈。
由于当事人直接面对暴力,由于重大创伤后容易引起ptsd症状,心理负担很大,通过个案方法适当的引导当事人从暴力事件中反应过来。
在
解决困难时,应结合社会工作真谛“助人自助”,引导当事人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增强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
具体个案访谈应该做到以下几步:
(1)建立关系、疏导情绪、初步评估。
了解案主的求助意愿,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角色,建立其专业关系。
收集案主资料包括个人资料(基本资料,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价值观、能力)和环境资料(家庭环境、延伸的环境系统、交互作用)。
(2)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直接目标:一般是案主急需解决的。
此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当首先解决案主重大创伤后的心理反应,舒缓案主情绪,控制恐惧,让案主感觉到现在是安全的,温暖的。
中间目标:协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从魔掌从逃生,是自己的幸运,觉得自己很棒,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并且引导家属与案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方式,走到正常的轨道上。
终极目标:使案主能够自我认识、自我促进、接纳事件,接纳自己,培养案主正确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服务计划的实施。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当按照以上的工作计划,并且结合案主的实际情况促进服务计划的实施。
(4)结案与检讨评估。
结案时应当处理好离别情绪,并进行个案的评估。
但个案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与案主完全脱离,学校社会工作者在结案后应有一定的跟进计划,以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
其次对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事件的间接受害者进行治疗。
包括有受害者亲属,暴力事件目击者,暴力事件处理者等等。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针对以上间接受害者进行个案访谈,减少心理压力。
学校社会
工作者也可以运用小组的工作方法,将“一类人”聚集起来开展小组工作,工作者引导组员情绪的释放,心理的缓解,成长的互助,能
力的提升。
最后,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学校、社区、家庭相互理解信赖,建立良好关系。
对受害者来说,社区应给予积极关怀,让受害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社会充满希望。
对受害者家庭来说,社区是具有归属感的,是家庭赖以生存的地方,可以在社区中开展
生命教育活动,防暴力活动,让社区居民融合到一起,增强家庭的抗挫能力,提升家庭的积极功能。
对于潜在施暴者来说,社区通过档案管理了解潜在施暴者,做到未雨绸缪,平时多沟通,积极了解其情绪,生活状况,如果有不良表现应当及时制止,防止暴力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2]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4]刘梦主.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5]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