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皮肤病.ppt

合集下载

遗传过敏性皮炎诊断与治疗PPT

遗传过敏性皮炎诊断与治疗PPT

实验室检查:进行过敏原检 测、免疫学检测等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 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 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随访观察:定期随访患者病 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病史:询问患 者是否有家族史、 过敏史等
临床表现:观察皮 肤症状,如红斑、 丘疹、水疱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 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等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洁皮肤,避免使 用刺激性护肤品
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产品,保持皮肤 湿润
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 防晒霜保护皮肤
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如海鲜、坚果等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皮肤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皮肤问题
避免过敏食物: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等
增加营养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增强免疫力
情绪调节:学 会情绪调节方 法,如深呼吸、 冥想、瑜伽等, 帮助患者缓解
情绪压力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等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汇报人:
避免过度诊断,导致误诊
注意区分遗传过敏性皮炎与 其他皮肤病
避免忽视患者生活环境和饮 食习惯的影响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介绍PPT培训课件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介绍PPT培训课件

基因突变分析
03
针对已发现的基因突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突变类型、位置及
其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为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04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局部护理和外用药物治疗
温和清洁与保湿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保湿剂,避免皮肤刺激和干燥。
外用抗生素和激素
局部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短期使用激素以减轻炎症。
伤口护理
VS
防控策略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定期更换 敷料,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
营养支持治疗重要性
营养状况
患者因皮肤破损导致水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丢失,易出现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治疗
通过饮食调整、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等方式,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
心理干预和康复辅导
心理问题
患者因长期受病痛折磨,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服务,解释 疾病的遗传方式和风险,帮助患 者及其家庭了解疾病的本质和遗 传规律。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 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面对疾病。
家庭护理技巧培训
皮肤护理
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摩 擦和挤压患处、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护肤品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 、调整药物剂量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营养不良等,及时采取预防 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去除表皮层,促进新皮肤生成,改善症状。
手指和脚趾分离术
对于严重影响手指或脚趾功能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分离术 以改善生活质量。

遗 传 性 皮 肤 病ppt课件

遗 传 性 皮 肤 病ppt课件
常 • 近亲结婚发病率大 • 双亲亲属有患者; • 疾病严重,常有智力障碍,生命短促。
-
7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常见疾病
• 板层状鱼鳞病
皮肤松垂症
• 早老症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 结节性硬化症
皮肤弹力过度
• 白化病
着色性干皮病
• 弹性假黄瘤
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 掌跖角化伴牙周病综合征
-
8
性连锁遗传
生发病。
-
3
遗传病的分类:
• 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 染色体病
-
4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70%皮肤病属此类遗传 遗传特点:
• 患者的双亲之一是患者 • 代代发病
隔代发病 外显率不足100%,外显不全 突变
• 发病与性别无关 • 子代发病率为50%
-
5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常见疾病
• 常显型鱼鳞病 家慢良
遗传性皮肤病
华山医院皮肤科 杨勤萍
-
1
遗传病概念:
• 先天性和后天性: • 家族性和散发性; • 子代与亲代表现一致为遗传病。
目前认为:由遗传物质基础引起发病,按一 定方式进行上下代之间传递引起的疾病称 遗传性疾病。
-
2
遗传病特点:
• 家族性:子代与亲代之间发病有一 定比例关系;
• 垂直传播,而不是水平传播 • 双胞胎中,同卵双生发病>异卵双
-
10
X-连锁显性遗传
• 子代1/2发病 • 代代发病 • 父亲发病,只传给女儿 • 女性多,症状轻,男性多半在宫内死亡 例:色素失禁症
-
11
Y连锁遗传
• 父→子→孙 • 女性不发病,也不是携带者

遗传性皮肤病诊断与治疗PPT

遗传性皮肤病诊断与治疗PPT
能力
提供社交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 系,增强自信

保持皮肤 清洁:定 期洗澡, 使用温和 的沐浴露 和护肤品
避免刺激 性物质: 避免使用 刺激性化 妆品和清 洁用品
防晒:使 用防晒霜, 避免长时 间暴露在 阳光下
饮食调理: 多吃富含 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 食物,避 免辛辣、 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保持 充足的睡 眠,避免 过度劳累 和紧张
药物副作用: 可能出现皮肤 过敏、红肿、 瘙痒等不良反

药物剂量:根 据病情和个体 差异,合理调
整药物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与其他药 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药物停用:在 医生指导下停 用,避免突然 停药导致病情
反弹
Part Six
光疗:利用紫外线照射皮肤,改善皮肤状况 冷疗:使用冰袋或冷敷贴,缓解皮肤炎症和红肿 热疗:使用热水浴或热敷贴,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新陈代谢 压力疗法:使用压力袜或压力带,减轻静脉曲张和淋巴水肿
皮肤活检:通过皮肤活检确 定皮肤病的病理特征
排除其他皮肤病:排除其他 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皮肤病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Part Three
病史询问:了解家族史、 发病年龄、症状等
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病变、 形态、颜色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皮肤活 检、基因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遗传性皮肤病:由基因突变或遗传因素引起的皮肤病
分类:根据基因突变或遗传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和多基因遗传 性皮肤病
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皮肤病,如白化病、鱼鳞病等

遗传性皮肤病

遗传性皮肤病

➢ 板层状鱼鳞病
皮肤松垂症
➢ 早老症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 结节性硬化症
皮肤弹力过度
➢ 白化病
着色性干皮病
➢ 弹性假黄瘤
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 掌跖角化伴牙周病综合征
12
性连锁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 ➢ 患者多数为男性; ➢ 如果是女性,父亲一定是患者 ➢ 患者的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 交叉遗传 父亲发病→女儿携带
➢ 多发性皮脂囊肿 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1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特点:
➢ 患者的双亲不是患者,但一定是携带者;
➢ 不是代代发病
➢ 发病与性别无关
➢ 两个携带者结婚,子代1/4患者,1/2携带者,1/4 正常
➢ 近亲结疾病严重,常有智力障碍,生命短促。
1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常见疾病
四、诊断要点:
➢ (-)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vulgaris):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
➢ 1.好发部位:四肢伸侧及躯干下部尤其 小腿伸侧为主。
➢ 2.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 中央固着,周边游离,皮肤干燥。
➢ 3.生后数月出现皮损,2岁时皮损可达 高峰,冬重夏轻。
➢ 4.病程不一致,部分患者皮损随年龄而 逐渐减轻。可伴发异位皮炎、湿疹、哮 喘等症,治疗反应:好。
19
多基因遗传病常见疾病
➢ 红斑狼疮 ➢ 脂溢性皮炎 ➢ 银屑病 ➢ 寻常痤疮 ➢ 斑秃 ➢ AD ➢ 多毛病
20
鱼鳞病
鱼鳞病(ichthyosis)
➢ 显性遗传性寻常性鱼鳞病 ➢ 性联锁遗传鱼鳞病 ➢ 显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 隐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 迂回线状鱼鳞病 ➢ 胎儿鱼鳞病 ➢ 火棉胶婴儿

遗传性皮肤病

遗传性皮肤病

遗传性皮肤病
32/40
单纯型皮损轻,最为表浅,愈后普通不留 瘢痕,皮损仅见于肢端及四肢关节伸侧。
营养不良型皮损多较重,出生后即出现皮 损。水疱位置较深,愈合遗留显著瘢痕。 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包含粘膜,肢端 最为严重,瘢痕可使指趾间皮肤粘连,指 骨萎缩,口咽部粘膜溃破、结疤可致吞咽 困难。
交界型罕见。广泛水疱、糜烂。大多数在 2岁内死亡。
遗传性皮肤病
15/40
诊疗与判别诊疗
依据发病年纪、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普 通能够明确诊疗。
应与取得性鱼鳞病判别,如:淋巴瘤、麻 风、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
遗传性皮肤病
16/40
治疗
鱼鳞病是终生存在遗传性角化异常疾病 当前尚无根治疗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对基因突变位
遗传性皮肤病
4/40
病因和发病机制
寻常型鱼鳞病 基因定位于1q21
性联隐性鱼鳞病 类固醇硫酸酯酶(STS)
先天性非大疱性 TGM1基因,12-R脂氧合酶, 鱼鳞病样红皮病
板层状鱼鳞病 与谷胺酰胺转移酶1(TGM1)
先天性大疱性鱼 与角蛋白1和角蛋白10相关 鳞病样红皮病
遗传性皮肤病
5/40
临床表现
遗传性皮肤病
27/40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临床表现
遗传性皮肤病
28/40
组织病理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
1角层增厚,角化不良; 1角质层显著增厚,角质
栓向下延伸; 2颗粒层和棘层增厚; 2颗粒层增厚,棘层轻度
3真皮浅层轻度炎症细 增厚
胞浸润
3真皮乳头水肿,小血管
4汗腺和汗管萎缩
扩张
遗传性皮肤病

遗 传 性 皮 肤 病 讲课76页PPT

遗 传 性 皮 肤 病 讲课76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遗 传 性 皮 肤 病 讲课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皮肤性病学—遗传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遗传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
第二十三章 遗传性皮肤病
第一节 鱼鳞病 第二节 毛周角化病 第三节 掌跖角化病 第四节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第五节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第一节 鱼鳞病
鱼鳞病(ichthyosis)是一组常见的角化异常性遗传
性皮肤病。临床以上皮肤上出现片状似鱼鳞样的粘着性鳞 屑为其特点。 临床类型:寻常型鱼鳞病
全身疗法:对重患者可内服依曲替酯,0.5mg/kg·d。 其他疗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对基因突变位点或
缺失基因的确定,将有可能采用基因治疗。
患者掌跖的皮纹明显,可伴过度角化,秋冬季节发生皲 裂。有的患者伴毛囊角化,在后背、上臂及股伸侧见有针尖 大小与毛囊一致的角化性丘疹。通常无自觉症状。
治疗
鱼鳞病是终生存在遗传性角化异常疾病,目前尚无根治 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局部疗法: ①增加皮肤水合作用及保持皮肤柔润的制剂;
②外用角质松解剂如6%水杨酸软膏,或含6%水 杨酸及0.05%维A酸软膏。
性联鱼鳞病 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板层状鱼鳞病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临床表现
寻常性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本病自幼年发病。患 者皮肤深褐色菱形或多角性鳞屑,鳞屑中 央固着,边缘游离,如鱼鳞状。皮损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 及躯干下部为著,小腿伸侧最为著名。四肢屈侧的皱折部位 如肘窝、腋下、腘窝则不累及。

遗传性皮肤病

遗传性皮肤病
诱因:摩擦、细菌及酵母菌某些病毒感染 等。
临床表现
多在10-30岁发病。 好发于颈侧、项部、腋窝和腹股沟,少见
于肛周、乳房下、肘窝和躯干。 粘膜损害少见,主要累及口腔、喉、食管、
外阴及阴道。 皮疹为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水疱,常表
现为一个部位多发性水疱,疱壁易破,糜 烂和结痂。
可向周围扩展,边缘为水疱结痂,中央色 沉或颗粒状赘生,局部湿润。
治疗
1.外用药:选用尿素霜、维A酸霜、3%-5% 水杨酸软膏等。
2.严重者可内服维生素A。
掌跖角化病
掌跖角化病是一组以掌跖部弥漫性或局限 性角化过度为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
1.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婴儿期发病,也 可迟至儿童期。初始为局灶性病变,6-12月 后渐渐变为掌跖弥漫性皮损。 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坚硬角化斑块,呈黄色, 蜡样外观,掌跖可单独或同时受累。可伴 多汗,甲板增厚浑浊。
典型表现为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 鳞屑,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如鱼鳞 状;臀部及四肢伸侧可见毛囊角化性丘疹, 掌跖可见线状皲裂和掌纹加深。一般无自 觉症状。
2.性联隐形鱼鳞病
临床少见。婴儿期发病,仅见于男性,女 性为携带者,一般不发病。表现与寻常型 类似,但较后者重,鳞屑大而显著,呈黄 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掌跖无角化过 度。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可伴有隐睾及 角膜点状浑浊。
5.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出生时即有皮肤潮红、湿润和表皮剥脱, 受到轻度摩擦后即出现薄壁松弛水疱或大 疱。一般数日后红斑消退,出现广泛鳞屑 及局限性角化性疣状丘疹,呈豪猪样外观。 常因继发感染而发臭,或引起败血症和水 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培训演示ppt课件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培训演示ppt课件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搔抓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保湿剂。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和化学 物质,减少紫外线暴露等。
营养支持
提供均衡的饮食,补充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维持良好的 营养状态。
心理关怀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 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处理方法探讨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发病机制不明确
目前对于遗传性大泡性表皮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
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当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且效果不佳,亟待研发新的治疗 方法。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不足
对于携带相关基因突变的家庭,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普及程度不 够,需要加强相关宣传和服务。
的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皮肤大面积破损可导致体液丧 失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 、高钾血症等,进而影响生理 功能。
营养不良
长期皮肤病变和渗出可导致蛋 白质、热量等营养素的丧失, 引发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
心理压力
疾病带来的疼痛、瘙痒以及外 貌改变等,可对患者造成心理
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建议
05
患者心理支持与社会关怀
心理支持重要性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 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压力,提高生 活质量。
促进患者积极面对
疾病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积极 地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提 高治疗效果。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

对于遗传性大泡性表皮松解症患 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心 理支持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 的心理问题,防止病情进一步恶 化。

遗传性皮肤病--精品医学课件

遗传性皮肤病--精品医学课件
出生时即出现严重的皮肤黏膜脆弱和胃幽门梗 阻,可因严重的皮肤病变死亡。 新生儿存活下来,水疱可消失,然而可出现尿 道永久性疤痕,并伴输尿管-膀胱结合部狭窄。 致病基因为ITGB4, ITGA6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
• DEB一般出生时即发病,皮损常泛发,表现为水疱、糜烂、 结痂、萎缩性瘢痕、粟丘疹、甲营养不良;
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EBS的临床亚型
• Weber-Cockayne型(EBS-WC型,手足复发型,AD); • Koebner型(EBS-K型,泛发型,AD); • Dowling-Meara型(EBS-DM型,疱疹样型,AD); • 斑纹状色素沉着性EBS(EBS-MP, AD ); • 表浅性EBS(EBSS, AD ); • Ogna型(EBS- Ogna型, AD); • 肌营养不良型(EBS-MD, AR ); • Kalin综合征(伴毛发、牙齿发育异常的局限性EBS,AR); • Mendes da Costa型 (X连锁隐性遗传性泛发性EBS, XR)
ATP2C1突变
文献报道了146多例HHD家系和散发病例有关ATP2C1 基因突变的研 究,包括一系列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位点改变、移码突变等。 大部分基因突变均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形成,由此造成其编码的蛋白 质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突变分布于整个基因组,无突变热点区,缺乏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 关性。
良性泛发性萎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常隐; 尼氏征阴性; 出生时发病; 泛发性水疱,伴瘢痕、萎缩; 甲营养不良或缺陷; 乳牙或恒牙的釉质缺陷和萎缩性 秃发为特征; 致病基因为COL17A1、LAMB3。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查房PPT课件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查房PPT课件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完善的护理记录 家属心理支持和沟通
注意事项
多学科协作 家庭售后护理教育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小儿遗传性大 疱性表皮松解
症护理查房 PPT课件
目录 介绍 查房内容 护理干预 护理重点 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 松解症? 症状和临床表现
介绍
诊断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疾病特点和护理要点
查房内容
查房内容
一般情况观察 皮肤和黏膜查体
查房内容
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查体
外周血象、电解质、肝肾功能、营养支 持维生素补充护理干预护理干预
皮肤和黏膜护理 呼吸道护理
护理干预
消化道护理 泌尿生殖系统护理
护理重点
护理重点
涂擦药膏及更换敷料 定期更换体位以保持皮肤干燥
护理重点
必要时适时采用清创和抗感染措施 加强呼吸道护理,避免感染
护理重点
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 注意口腔护理,并防止龋齿和 口角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青春期多见; 以掌跖部散发角化性丘疹为特征。皮损多
数呈圆形或卵圆形,黄色,直径2-10mm 的坚硬角质丘疹,散在分面或群集成片状 及线状; 角化性丘疹脱落后呈现火山口样小凹陷; 不伴手足多汗。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临床表现
遗因病和多基 因病。单基因病指单一基因突变引 起的疾病,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许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的致病基因 已定位。
1.单基因病:根据其致病基因所 在的染色体及致病基因性质不同, 将其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性连锁遗传 病。
2.多基因遗传病:指疾病发生涉 及一个以上基因,不符合孟德尔遗 传规律。如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 疮、白癜风和斑秃等。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一 般可以明确诊断。
应与获得性鱼鳞病鉴别,如:淋巴瘤、麻 风、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疗
鱼鳞病是终生存在的遗传性角化异常疾病 目前尚无根治疗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对基因突变
位点或缺失基因的确定,将有可能采用基 因治疗。
根据与毛孔一致的角化性丘疹,毛囊口有 角栓,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无明显的自 觉症状可诊断。
维生素A缺乏症、小棘苔藓相鉴别。
治疗
本病无需治疗或作对症治疗。 局部可用尿素霜、维甲酸等,症状较
重可外用激素制剂,对症状严重者可 口服维生素A,维A酸治疗。
第三节 掌跖角化病
是一组以掌跖部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 过度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
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如鱼鳞状。皮损对称 分布,以皮肤伸侧及躯干下部较明显,尤以小腿 伸侧最为显著。 冬重夏轻,幼年发病,常无自觉症状,皮损随年 龄增长而减轻。
寻 常 型 鱼 鳞 病
2.性联隐性鱼鳞病
本病较少见,系性联隐性遗传,致病基因 在X染色体上,故仅见于男性。
在生后或婴儿期发病。 皮损与寻常性鱼鳞病相似,但皮损重。 皮肤干燥粗糙,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
组织病理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
1角层增厚,角化不良; 1角质层明显增厚,角质
栓向下延伸; 2颗粒层和棘层增厚; 2颗粒层增厚,棘层轻度
3真皮浅层轻度炎症细 增厚
胞浸润
3真皮乳头水肿,小血管
4汗腺和汗管萎缩
扩张
治疗
避免创伤,避用肥皂。平时应常用润肤剂, 防止皲裂。
主要为局部对症治疗,可用20%尿素霜、 0.1%一0.3%维A酸霜、或10%水杨酸 软膏等封包,将角质层浸软后,用机械方 式除去增厚角质,可减轻症状,亦可继之 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封包进一步减轻角化 过度。
性 联 隐 性 鱼 鳞 病
3.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生后有泛发性的损害,有的为全身铠甲样厚层鳞甲,
生后即脱落,成为泛发性潮红及鳞屑。受到轻微创伤 或摩擦后,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薄壁松弛性 水疱,易破溃成糜烂面。 红斑及水疱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代之以角化过度 性鳞屑,在躯干及四肢屈侧的皱折部位尤为突出。 掌跖常伴角化过度。
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
皮损遍布全身,以四肢伸侧及躯干下部为重, 胫前尤为明显。
与寻常性鱼鳞病不同,本病特点是腋窝、及 肘窝等皱拆部亦受累,面部及颈侧亦常受累。
掌跖则无角化过度。可伴隐睾,角膜可有点 状浑浊。
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女性为携带者, 一般不发病,有时仅见于前臂及小腿出现薄 的小片鳞屑。
先天性非大疱性 TGM1基因,12-R脂氧合酶, 鱼鳞病样红皮病 板层状鱼鳞病 与谷胺酰胺转移酶1(TGM1)
先天性大疱性鱼 与角蛋白1和角蛋白10有关 鳞病样红皮病
临床表现
1.寻常型鱼鳞病: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 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粗糙,有细碎的糠样鳞屑,
又称干皮症。 典型改变是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
板 层 状 鱼 鳞 病
组织病理
寻常型鱼鳞病表现为明显的角化过度,颗 粒层正常或稍增厚,棘层轻度增厚。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表现为表皮 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内含大小不等的 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及棘层上部细胞有 网状空泡化,可松解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 疱,真皮浅层有少许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常见于青少年,随年龄增长而改善。 皮损为针尖到粟粒大小与毛孔一致的坚硬
丘疹,不融合,顶端有淡褐色角质栓,内 含卷曲的毛发,可无红斑或有明显红斑, 皮疹数目较多,分布对称。 好发于臂、股外侧和臀部,受累部位有粗 糙感。 冬季加重,夏季减轻。 无自觉症状,亦可伴轻度瘙痒。
诊断与鉴别诊断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与角蛋白1(KR T1)和角蛋白9(KRT9)基因 突变有关;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基因定位于8q2 4和15q22-q24,但致病基 因不明确;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在婴儿期发病; 掌跖部弥漫性损害,坚硬角化斑块,呈
黄色蜡样外观; 境界清楚,损害一般不扩散至手足背面。 可伴有掌跖多汗,甲板增厚混浊。
治疗
(一)局部治疗 以温和、保湿、轻度剥脱为 原则。
1.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10%-20%尿素霜,封 包。
2.维A酸的外用,与糖皮质激素软膏间歇联 合应用。
3.钙泊三醇软膏。 (二)系统治疗 对症状较重及严重类型可口
服维A酸。
第二节 毛周角化病
毛周角化病:又称毛发苔鲜或毛发角化 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 病。
第一节 鱼鳞病
定义:是一组以皮肤干燥伴片层鱼鳞状黏 着性鳞屑为特征的角化异常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类型:寻常型鱼鳞病;性联隐性鱼鳞 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板 层状鱼鳞病;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 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寻常型鱼鳞病 基因定位于1q21
性联隐性鱼鳞病 类固醇硫酸酯酶(STS)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出生时就有皮疹,全身皮肤均发红,有细 碎的鳞悄,随着年龄增长减轻,至青春期 趋向好转。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4.板层状鱼鳞病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出生时就有皮疹,表现为黄棕色四方形鳞
屑(板层状),遍及整个体表,似铠甲状, 引起眼睑及唇外翻。 以肢体屈侧和外阴处明显。 掌趾伴角化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