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唐庄第一中心小学

对一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考试常常挂红灯,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而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本文通过常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观察与交流,结合人们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研究,就研究对象何文强与其他同学学习差异的对比、个人的特点、以及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探究其心理世界,并对研究对象何文强的矫治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一、提出背景

1.现状剖析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经常遇到一些智力、身体发育正常,但在学习上却感到非常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下面简称“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所有的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8%-12%。他们最令老师头疼,也是很让家长烦心的,由学习成绩差又附带一些行为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又受到同学的轻视和忽略。

大学四年通过家教和见、实习,我接触了很多的数学学困生,接触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学生大部分生理上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智力上也不存在缺陷,学习之外的事他们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上,他们大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没有建立起成功的信念,更多的是失败的打击,并且因此而受到压抑,产生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应该说是每位老师都不想看到的,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改变,可在大多情况下失去了改变他们的信心,而放任不管他们。其实转变学困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从整个教学管理的倾向性分配和策略上,一个教师不可能把精力完全放在学困生身上,对于整个班级来说,他们还只是弱势群体,很多教师选择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整个教育理念和课程要求上看,每个学生都应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我们不应该放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而放弃了他。对于教师放弃了学困生,自己本身也许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而作为学困生被放弃了无疑是将其和整个班级体割裂,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不应该放弃学困生,也绝不能放弃。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先生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应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国内外对学困生的研究

(1)西方教育家对学困生的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最早的是1896年西方摩根的研究,摩根主要是从神经学、医学角度从事研究,这种神经学模式后来被心理学模式取代。到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心理学的发展,更多的教育和心理学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来,中心问题主要集中于语言落后的模式及其改变。到70-80年代,更多的研究者注意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方面的研究,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行为模式同其社会特征之间的联系。其中角色理论和归因理论以及派生的控制点理论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往往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自尊水平降低,自我概念更为消极,因此主张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归因训练,从而开发他们的内部动力系统。

角色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是整个动力系统乃至人格角色偏差造成的,本身无法通过自我调整而改变,这就需要教育者的特定帮助——改变他们的社会角色,从而改变其整个行为的动力系统。

西方在矫治学困生模式方面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大概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把学困生单独编班,编班进行专门矫治;第二个阶段在专门矫治为主的同时,让这些孩子们回归正常学校;目前更多的是主张学困生回归学校,定期到专门矫治机构进行矫治。

(2)前苏联教育家对学困生的研究

前苏联有关学困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西方相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更多的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与教育自身的不足有关,因此较为集中的是研究教育自身的改进;第二,强调在不按学习程度分班的集体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困生的水平。

前苏联的教育家们把学困生的特点归结为:①思维发展中存在缺陷;②基本的学习技能存在缺陷;③实际知识存在缺陷。他们主张应使学困生从学习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形成学习机制。

(3)我国对学困生的研究

我国对学困生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内才逐步关注的,特别是新课标之后,提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学困生才得到相应的重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也要求学校教育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学校教育要使学生获得数学技能,而不仅仅只是成绩的高低,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的需要。相对而言,我国还没建立起完整的矫正系统,还是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开拓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矫治学困生的理论和实践。

二、“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往往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喜好来定义数学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类

(1)根据结果定义,认为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

(2)根据特征定义,认为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水平的学生。另一种则认为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理解能力较差,反应缓慢的学生。

(3)根据形成原因定义,认为数学学困生是指由于特殊神经功能失调而导致数学学习功能失调的学生。另一种认为数学学困生是指由于能力发展上的不平衡而导致的数学学习失败。

我们把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称为数学学困生,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潜能发挥之间存在着差距而导致学业的暂时“落伍”,不能适应常态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

三、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典型抽样)

利用实习机会,我在所在的实习学校数学老师杨老师的帮助下有选择的观察选择,选取了平时成绩较差,上课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的状况及准确率不高的何文强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条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