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处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处理办法

一、定义:化疗后体温≥38℃并持续1h以上并且中性粒细胞<500/m或中性粒细胞<1000/mL,但是预计在48h内将<500/mL。

二、诊断:

(一)确定是否存在感染: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输液情况,以及过敏史,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

(二)确定感染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胸片、腹部B超等确定感染的部位。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尽可能得到感染部位的阳性病原体结果,在使用抗菌素之前进行血培养+药敏试验或可疑感染灶分泌物、排泄物的细菌和真菌培养+药敏。在治疗过程中可多次培养,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三、治疗

(一)G-CSF单药或与GM-CSF联合治疗,每天检测血常规,直至WBC升至4000/mL以上停药。

(二)积极处理感染源,如有导管感染者需拔除导管。

(三)积极抗感染治疗:

1.应尽早、静脉、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尚未报告时可先给予经验性治疗。以头孢3代、4代、广谱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首选,视感染情况可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或糖肽类抗生素。

2.起始治疗3~5天后退热而且病原体明确者,可以改用不良反应最小、价廉但抗菌谱适当的药物;如果细菌培养阴性,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

3.治疗3~5天后仍有持续性发热,病情恶化应调整更换抗生素,并考虑到真菌感染,特别是慢性系统性念珠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和病毒性感染的可能。如果估计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还要持续5~7天,则加用抗真菌药。

四、注意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并给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房间紫外线消毒、必要时入层流病房。避免侵入性操作。

五、必要时给予对症、营养支持、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等处理。

六、积极处理合并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