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方法构建肝细胞自噬模型 朱学敏

合集下载

4.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7]
孙广涛,陈皓,邱伟华.自噬在肝癌中的 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中华实验外 科杂志,2010,27:679-680.
You M,Matsumoto M,Pacold CM,et a1. The role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of ethanol in the liver.Gas—
一、细胞自噬的定义及过程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 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它可以调节 细胞内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降解,降 解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根据底物进 入溶酶体途径的不同可以将自噬分为3 种类型:微自噬、巨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 的自噬。在微自噬形成中,溶酶体膜自 身变形,包裹吞噬底物进行降解加工。 巨自噬的形成与微自噬不同,其底物被 非溶酶体来源的双层膜结构包裹,即自 噬泡,然后由自噬泡将其携带到溶酶体
[81
in the action
troenterology,2004,127:1798—1808.
[9]
Aplin A,Jasionowski T,Tutfle DL,el a1. Cytoskeletal elements
are
required of
for the
formation
466.
and
maturation
中降解加工,是真核生物细胞代谢过程
中的主要方式胆-。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 噬中,底物选择性的结合于溶酶体膜表
DOI:10.3760/cma+j.issn.1001舶30.2012.
10.08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 172326、3087251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10ZRl419400)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 通信作者:邱伟华,Email:drqwh2003@ya—

细胞器应激反应与自噬及铁死亡参与氯化钴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

细胞器应激反应与自噬及铁死亡参与氯化钴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

◇基础研究◇摘要目的:综合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研究化学性低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 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与细胞器应激反应及自噬性死亡(自噬)和铁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 )中获取CoCl 2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19226,采用R 语言分析数据,探讨CoCl 2处理与细胞器应激反应(高尔基体应激、内质网应激)及两种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自噬性死亡)间的关系。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 )和CoCl 2诱导的体外缺氧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DCFH-DA 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缺氧关键分子HIF-1α、高尔基体应激标志物GM130与p115、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与CHOP 、自噬标志物LC3-II /LC3-I 与Beclin1以及铁死亡标志物GPx4与xCT 的表达水平,并观察给予相应的处理剂来诱导或抑制细胞器应激反应或细胞死亡对CoCl 2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

结果:对GSE119226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分析,结果显示CoCl 2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细胞器功能与应激反应、自噬和铁死亡相关基因有明显影响,其中内质网应激、内质网蛋白加工、高尔基体对质膜蛋白转运的调控、自噬/自噬性死亡、铁离子调节与铁死亡等是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培养的正常对照rVSMC 相比,CoCl 2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与活性氧水平升高。

CoCl 2处理后,rVSMC 中反映高尔基体应激发生的高尔基体结构蛋白GM130与p115的表达水平降低,反映内质网应激发生的标志分子GRP78与CHOP 升高;同时CoCl 2也使细胞自噬标志物LC3-II /LC3-I 与Beclin1水平降低,提示自噬水平降低,而铁死亡标志物GPx4与xCT 的表达水平降低则提示细胞发生铁死亡。

自噬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1㊀210002㊀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全军肝病中心2㊀通讯作者,E⁃mail:leep2002@163.com571100㊀海南海口㊀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王华强,李㊀平1,2㊀㊀ʌ摘㊀要ɔ㊀自噬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㊂自噬对肝细胞癌的发生㊁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通过维持肝脏稳态清除癌细胞,又能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增殖㊂目前研究发现针对肝细胞癌治疗的传统化疗药物㊁分子靶向药物㊁RNA干扰和天然药物等均与自噬关系密切㊂大部分情况下抑制自噬可增强药物抗肝癌的活性,也有药物可直接激活自噬依赖性性癌细胞死亡㊂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现状,就自噬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自噬调控肝细胞癌治疗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肝细胞癌;㊀自噬;㊀机制;㊀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 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0460(2021)01⁃0089⁃05Researchprogressofautophagyinthe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㊀㊀WANGHuaqiang,LIPing.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HainanModernWomenandChildrenHospital,Haikou5711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Ping,E⁃mail:leep2002@163.com㊀㊀ʌAbstractɔ㊀Autophagyisaprocessinwhichcellsuselysosomestodegradetheirdamagedorganellesandmacromoleculesunderthecontrolofautophagy⁃relatedgenes.Autophagyhasadualeffecto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Itcannotonlymaintainthesteadystateoftheliverbyeliminatecancercells,butalsopromotetheproliferationofcancercellsinthetumormicroenvironment.Thecurrentresearchfoundthattraditionalchemotherapydrugs,moleculartargeteddrugs,RNAinterferenceandnaturaldrugsforthe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arecloselyrelatedtoautophagy.Inmostcases,inhibitionofautophagycanenhancetheactivityofdrugsagainstlivercancer,andsomedrugscandirectlyactivatingautophagy⁃dependentcancercelldeath.Inthisarticle,wewillreviewtherelationshipbetweenautophagyand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theroleofautophagyinregulatingthe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ordertoprovidenewideasforthe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㊀㊀ʌKeyWordsɔ㊀Hepatocellularcarcinoma;㊀Autophagy;㊀Mechanism;㊀Therapy㊀㊀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第6位㊂肝癌以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为主,尽管近年HCC的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但5年生存率仅为18%,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1]㊂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可以对HCC产生促进或抑制的双向调节,调控自噬可影响HCC的治疗㊂本文总结了自噬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近年自噬调控HCC治疗的相关研究,通过全面了解自噬在HCC中的作用,以期为HC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㊂1㊀自噬对HCC发生发展的双向影响1 1㊀自噬与肿瘤发生相关㊀自噬又称Ⅱ型细胞死亡,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将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2]㊂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促进和抑制双面作用㊂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噬是一种抵抗癌变的途径,自噬可以控制炎症反应㊁清除损伤坏死的细胞器㊁降低细胞内压力㊁稳定细胞基因组㊁阻止癌细胞恶变,并可以通过介导细胞凋亡和免疫反应清除癌变细胞㊂另一方面,细胞一旦发生癌变,自噬反而会扮演促进肿瘤的角色,自噬可维持肿瘤细胞稳定,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及能量,增强肿瘤细胞放化疗抗性等[3]㊂这种双重作用说明了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复杂性,深入了解自噬的调控作用,对于探索肿瘤发生机制并开拓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㊂1 2㊀细胞自噬抑制HCC㊀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肝脏的代谢稳态,一旦自噬缺陷可导致肝脏肿瘤发生㊂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gene,ATG)参与自噬的调控,其中ATG5和ATG7在肝脏高表达,Atg5-/-和Atg7-/-基因敲除的小鼠会发生肝脏肿瘤,通过对Atg5flox/flox杂合小鼠的肝脏肿瘤分析发现,肿瘤源自于那些Atg5自噬基因缺失的肝细胞[4]㊂Be⁃clin1基因是酵母ATG6的同系物,是哺乳动物参与自噬的特异性基因,在HCC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且Beclin1的表达与HCC病理分级呈负相关[5]㊂自噬抑制HCC还表现为增强自噬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㊂Yu等[6]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可通过抑制AKT信号而激活自噬,在体外实验中表现为HepG2㊁Hep3B㊁Huh⁃7和SMMC⁃77214种肝癌细胞的增殖均被显著抑制;而在动物实验中,随着自噬的增强,裸鼠肝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出现明显下降㊂1 3㊀细胞自噬促进HCC㊀自噬是细胞的一种应激反应和生存机制,其可能更有助于HCC细胞能适应外界的一系列应激压力,从而增强HCC细胞的增殖㊁转移能力和对治疗的抵抗㊂自噬和HCC发生相关,研究发现二乙基亚硝胺可诱导小鼠发生HCC,但在自噬受损小鼠中却无法发生HCC,只能诱导出良性肿瘤[7]㊂自噬还在HCC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㊂在肝癌病程的进展中,自噬体的重要标志分子LC3⁃Ⅱ的表达水平不断增加,而同时高表达LC3⁃Ⅱ和自噬起始分子ULK1的患者具有较差的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8]㊂对于自噬的促癌作用,有研究认为自噬调节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非常早期的事件,并且仅针对最具侵袭性的肝细胞亚群具有特异性㊂他们使用自噬诱导剂胺碘酮可显著促进肝脏癌前病变细胞的增殖能力,而使用自噬抑制剂氯喹可显著抑制肝脏癌前病变细胞的生长[9]㊂关于自噬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有研究认为可能和自噬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上调HCC细胞中的致癌基因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表达有关[10]㊂2㊀自噬与HCC治疗2 1㊀常规化疗药物㊀化疗是HCC系统治疗方案之一,通过直接杀伤和诱导凋亡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但HCC经过多次化疗后,治疗效果往往会出现下降,而这一现象和化疗药物上调肿瘤细胞的自噬有关㊂Du等[11]发现奥沙利铂在抑制HCC细胞增殖的同时也上调了HCC细胞的自噬,当联合使用ATG7siRNA干扰或氯喹预处理抑制HCC自噬后,奥沙利铂诱导的HCC细胞凋亡活性可分别上升23%和9%,而单独使用ATG7siRNA干扰或氯喹预处理却不能诱导HCC的凋亡㊂Guo等[12]的研究发现,顺铂和5⁃氟尿嘧啶(5⁃FU)在SMMC⁃7721㊁Hep3B和HepG23种不同HCC细胞系中均可增加自噬小体的形成,使用3⁃甲基腺嘌呤(3⁃MA)或siRNA抑制自噬后可明显增强顺铂和5⁃FU的化疗效果;在动物实验中,联合自噬抑制剂组较单用顺铂组的裸鼠肝脏肿瘤平均重量减少了28 57%,体积减小33 4%㊂Tong等[13]研究发现培美曲塞耐药也与自噬有关,抑制自噬相关MEK/ERK信号通路可增强培美曲塞对HCC细胞的化学毒性㊂有研究发现,在自噬诱导HCC对表柔比星产生化学耐药性的过程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通过上调ATG4B活性促进HCC自噬,加入RNAi干扰HSF1后可抑制HCC细胞自噬,增强表柔比星的化疗效果[14]㊂这些研究均表明自噬可诱导HCC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干扰自噬是增强HCC化疗敏感性的潜在方法㊂2 2㊀靶向小分子㊀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靶向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诱导HCC自噬从而导致耐药,抑制自噬活性可增强靶向药物抗HCC的作用㊂索拉非尼是首个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HCC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㊂关于索拉非尼诱导自噬耐药的机制已有一系列研究,通过调控相应通路抑制自噬活性可增强索拉非尼的靶向效果㊂Liu等[15]认为索拉非尼耐药和细胞内质网应激引起的自噬有关,通过siRNA干扰凋亡抑制蛋白cFLIP后可降低内质网应激,减少HCC细胞自噬,逆转索拉非尼的耐药性㊂Lu等[16]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细胞表面分子CD24的高表达和索拉非尼耐药密切相关,他们利用shRNA干扰CD24表达后,可激活mTOR/AKT信号通路而抑制HCC自噬,提高索拉非尼的敏感性㊂Turcios等[17]合成了2,5⁃二氯⁃N⁃(2⁃甲基⁃4⁃硝基苯基)苯磺酰胺(别名FH535),利用FH535及其衍生物(FH535⁃N)均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HCC细胞自噬,进而增强索拉非尼对HCC细胞的靶向抑制作用㊂除了使用RNA干扰和合成化合物阻滞自噬外,国内学者发现[18]中药单体20(S)⁃人参皂苷(Rg3)也可调控自噬增加靶向药物的作用,他们发现索拉非尼联合Rg3后LC3⁃Ⅱ水平明显上调,而不同浓度(0 5μg/ml㊁1μg/ml和2μg/ml)索拉非尼联合Rg3对Hep3B细胞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协同增强作用,他们认为Rg3可增加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CC细胞自噬活性来实现的㊂也有一些研究与这些报道相反,他们认为增强自噬可诱导HCC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增强靶向药物的效果㊂AZD4547是一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在索拉非尼耐药HCC细胞中,AZD4547联合索拉非尼可增加LC3㊁Beclin1蛋白水平,降低p62蛋白水平,通过增强自噬水平促进耐药HCC发生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19]㊂瑞戈非尼是继索拉非尼后另一个多靶点TKI药物,除了直接诱导HCC细胞凋亡外,还可以通过抑制mTOR/AKT信号,促使HCC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20]㊂增强自噬促进HCC细胞死亡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这些研究中的自噬活性更强,将肿瘤细胞保护性自噬转变为诱导细胞死亡的途径㊂2 3㊀非编码RNA㊀非编码RNA(ncRNA)与自噬关系密切,其中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HCC中经常失调,近年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㊂大部分报道认为miRNA通过抑制自噬具有抗肿瘤活性㊂Fu等[21]研究发现,miR⁃30a靶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mRNA的3 ⁃UTR抑制其翻译,通过下调自噬抑制HC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他们还通过对52例HCC患者的研究发现,miR⁃30a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与微血管转移㊁肿瘤复发呈负相关,miR⁃30a低表达患者具有更差的生存期㊂Ou等[22]发现miR⁃490⁃3p在HCC组织中低表达,其过表达可靶向ATG7下调癌细胞自噬,从而抑制HCC细胞增殖㊁延迟细胞周期并促进细胞凋亡㊂Jin等[23]发现阿霉素诱导的HCC细胞自噬降低了miR⁃26水平,而miR⁃26通过靶向自噬蛋白ULK1下调自噬,可抑制HCC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动物实验表明,miR⁃26或阿霉素均可降低裸鼠移植肝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当miR⁃26与阿霉素联合使用时,miR⁃26可进一步增强HCC对阿霉素的治疗敏感性㊂Ren等[24]研究发现跨膜蛋白166(EVA1A)通过上调自噬促进HCC对奥沙利铂耐药,而miR⁃125b可与EVA1AmRNA的3 ⁃UTR结合,通过下调EVA1A的翻译抑制自噬活性,提高了HCC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㊂也有一些研究有不同结论,他们认为miRNA抑制自噬后反而起促癌作用㊂Yang等[25]研究发现,miR⁃181a可以通过靶向ATG5抑制HCC的自噬,导致HCC细胞凋亡减少,当使用miR⁃181a⁃sponge干扰后,HCC肿瘤的体积和重量明显下降㊂Zhuang等[26]研究也发现,甘氨酸脱羧酶(GLDC)是miR⁃30d⁃5p的靶标,miR⁃30d⁃5p可下调GLDC活性,减少细胞自噬反而促进HCC的增殖,干扰miR⁃30d⁃5p可抑制HCC进的展㊂LncRNA激活自噬后在HCC中同样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大部分研究认为lLncRNA会增强自噬促进HCC发展㊂LncRNAHULC是第一个在肝癌中鉴定的lncR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㊂研究表明lncRNAHULC可通过下调miR15a来增加自噬相关基因p62㊁LC3和Becline⁃1的表达,激活自噬促进肝癌细胞增殖[27]㊂LncRNAHOTAIR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反式作用的lncRNA,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且与不良预后相关㊂在肝癌中,lncRNAHOTAIR可通过增加ATG3和ATG7表达来激活自噬,进而促进HCC细胞增殖[28]㊂另有一些lncRNA,如PVT1㊁HAGLROS等均可通过靶向miRNA而促进自噬,参与HCC细胞增殖[29⁃30]㊂也有一些研究认为lncRNA虽然增强自噬活性,但可诱导HCC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㊂Chen等[31]研究发现lncRNAPTENP1调控抑癌基因PTEN,过表达的PTENP1可与miRNA17㊁miRNA19b和miRNA20A相互作用,抑制PI3K/Akt致癌信号途径,引发HCC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㊂Cui等[32]报道lncRNAH19在不同肿瘤中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致癌或抑癌的生物学功能,在肝癌中可激活HCC细胞中的PI3K⁃Akt⁃mTOR途径,增加自噬,诱导缺氧/复氧损伤,促使肝癌细胞死亡㊂2 4㊀天然药物㊀已发现多种天然药物可调节自噬,大部分天然药物抗HCC的机制是直接诱导HCC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性死亡㊂黄当归醇(xanthoangelol,XGA)来自中药当归,可通过诱导自噬发挥抗HCC转移的作用,该自噬是由AMPK/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介导,因此使用3⁃MA抑制自噬后反而拮抗XAG的抗肿瘤作用[33]㊂槐耳颗粒是证据等级较高的可用于肝癌辅助治疗的药物,槐耳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通路诱导自噬有关,自噬抑制剂3⁃MA可减少槐耳处理组的自噬,降低槐耳抗肿瘤活性[34]㊂石蒜碱(Ly⁃corine,LCC)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其诱导HCC细胞自噬性死亡和舌癌耐药相关基因(TCRP1)表达下调有关,而TCRP1可以降低Akt的磷酸化水平并抑制Akt/mTOR通路,因此LCC可能是通过抑制TCRP1/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自噬性死亡[35]㊂另有研究报道小檗碱㊁大蒜素㊁苦参碱㊁甘草次酸㊁蜜环菌素㊁甘草甜素㊁β⁃桧木醇㊁没食子鞣质这些天然植物来源的药物,均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而具有抗HCC作用[36⁃37]㊂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部分天然药物的抗HCC作用是通过抑制自噬活性而产生的㊂一种新型姜黄素衍生物WZ35在胃癌细胞中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WZ35同样具有抗HCC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YAP介导的自噬活性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38]㊂另一方面,在抑制自噬后,部分天然药物的抗HCC作用进一步增强㊂来自蟾蜍毒液的蟾蜍灵可抑制HCC的增殖并促进凋亡,使用自噬抑制剂3⁃MA或氯喹后,可进一步增强蟾蜍灵的抗HCC作用[39]㊂棉酚是一种黄色多酚羟基双萘醛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凋亡表现出抗HCC的活性㊂由于棉酚诱导的自噬可以保护HCC细胞免受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的影响,因此棉酚和自噬抑制剂的联用可显著增强抗HCC作用[40]㊂近年报道芹菜素㊁甘草查尔酮A和18β⁃甘草次酸等天然药物都具有抗HCC作用,但同时因诱导自噬而产生耐药,联合使用自噬抑制剂后,可明显提高抗HCC治疗效果[41⁃43]㊂2 5㊀其他治疗㊀其他抗HCC的治疗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抑制自噬增强抗肿瘤活性,或者直接增强自噬诱导HCC细胞死亡㊂Liu等[44]报道,全长肿瘤抑素的活性片段T7肽在抗肿瘤过程中可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激活,联合自噬抑制剂3⁃MA可显著增强T7肽的抗HCC作用㊂Xu等[45]研究发现,HCC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这与残留癌细胞通过HIF⁃1α/BNIP3途径激活自噬有关,他们针对BNIP3设计靶向抑制剂来下调自噬后,可有效阻止残留HC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㊂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增强自噬可发生自噬相关细胞死亡,Li等[46]报道IL⁃37除了抗炎细胞因子外,还具有抗HCC作用,其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调细胞自噬活性,诱导HCC发生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㊂Huang等[47]报道阿司匹林也具有抗肿瘤作用,可通过激活JNK㊁AMPK和GSK⁃3等信号通路上调ULK1㊁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活性,诱导HCC细胞发生自噬相关死亡㊂3㊀小结与展望传统观念认为自噬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及能量,自噬是促癌因素,抑制自噬可增强药物抗肿瘤的活性㊂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自噬也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㊂自噬在HCC中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通过维持细胞稳态清除癌细胞,又能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的存活㊂随着对自噬的认识不断深入,针对HCC治疗的传统化疗药物㊁分子靶向药物㊁RNA干扰和天然药物等均发现与自噬关系密切㊂了解HCC不同阶段自噬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是一个挑战,这种深入研究将更有助于抗HCC的治疗㊂参考文献[1]㊀VillanuevaA.HepatocellularCarcinoma[J].NEnglJMed,2019,380(15):1450-1462.[2]㊀LevineB,KroemerG.Biologicalfunctionsofautophagygenes:Adiseaseperspective[J].Cell,2019,176(1⁃2):11-42.[3]㊀陈品珍,杨丁丁,陈兴宇,等.自噬基因Beclin1对乳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9,24(1):87-91.[4]㊀YangH,NiHM,DingWX.Emergingplayersinautophagydefi⁃ciency⁃inducedliverinjuryandtumorigenesis[J].GeneExpr,2019,19(3):229-234.[5]㊀SunH,YuJ,WenZ,etal.DecreasedexpressionofBeclin⁃1in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J].JBUON,2019,24(2):634-641.[6]㊀YuM,ZengM,PanZ,etal.Discoveryofnovelakt1inhibitorinducesautophagyassociateddeath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EurJMedChem,2020,189:112076.[7]㊀TianY,KuoCF,SirD,etal.Autophagyinhibitsoxidativestressandtumorsuppressorstoexertitsdualeffectonhepatocarcino⁃genesis[J].CellDeathDiffer,2015,22(6):1025-1034.[8]㊀WuDH,WangTT,RuanDY,etal.CombinationofULK1andLC3Bimproveprognosisassess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J].BiomedPharmacother,2018,97:195-202.[9]㊀KowalikMA,PerraA,Ledda⁃ColumbanoGM,etal.Inductionofautophagypromotesthegrowthofearlypreneoplasticratlivernodules[J].Oncotarget,2016,7(5):5788-5799.[10]㊀FanQ,YangL,ZhangX,etal.AutophagypromotesmetastasisandglycolysisbyupregulatingMCT1expressionandWnt/β⁃cate⁃ninsignalingpathwayactivation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JExpClinCancerRes,2018,37(1):9.[11]㊀DuH,YangW,ChenL,etal.Roleofautophagyinresistancetooxaliplatin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OncolRep,2012,27(1):143-150.[12]㊀GuoXL,LiD,HuF,etal.Targetingautophagypotentiateschemotherapy⁃inducedapoptosisandproliferationinhibitioninhepatocarcinomacells[J].CancerLett,2012,320(2):171-179.[13]㊀TongY,HuangH,PanH.InhibitionofMEK/ERKactivationattenuatesautophagyandpotentiatespemetrexed⁃inducedactivityagainstHepG2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15,456(1):86-91.[14]㊀ZhangN,WuY,LyuX,etal.HSF1upregulatesATG4Bex⁃pressionandenhancesepirubicin⁃inducedprotectiveautophagy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CancerLett,2017,409:81-90.[15]㊀LiuD,FanY,LiJ,etal.InhibitionofcFLIPovercomesac⁃quiredresistancetosorafenibviareducingERstress⁃relatedauto⁃phagy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OncolRep,2018,40(4):2206-2214.[16]㊀LuS,YaoY,XuG,etal.CD24regulatessorafenibresistanceviaactivatingautophagy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CellDeathDis,2018,9(6):646.[17]㊀TurciosL,ChaconE,GarciaC,etal.AutophagicfluxmodulationbyWnt/β⁃cateninpathwayinhibition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OL].PLoSOne,2019[2020⁃07⁃2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794613/.[18]㊀郑㊀侠,华海清,杨爱珍,等.20(S)⁃人参皂苷Rg3对肝癌细胞自噬介导的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4):297-303.[19]㊀冯㊀云,亢君君,方宗平,等.AZD4547促进自噬并促进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的死亡[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35(4):339-343.[20]㊀HanR,LiS.Regorafenibdelaystheprolifera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byinducingautophagy[J].Pharmazie,2018,73(4):218-222.[21]㊀FuXT,ShiYH,ZhouJ,etal.MicroRNA⁃30asuppressesauto⁃phagy⁃mediatedanoikisresistanceandmetastasi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CancerLett,2018,412:108-117.[22]㊀OuY,HeJ,LiuY.MiR⁃490⁃3pinhibitsautophagyviatargetingATG7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IUBMBLife,2018,70(6):468-478.[23]㊀JinF,WangY,LiM,etal.MiR⁃26enhanceschemosensitivityandpromotesapoptosi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throughinhibitingautophagy[J/OL].CellDeathDis,2017[2020-07-1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794613/.[24]㊀RenWW,LiDD,ChenX,etal.MicroRNA⁃125breversesox⁃aliplatinresistance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bynegativelyreg⁃ulatingEVA1Amediatedautophagy[J].CellDeathDis,2018,9(5):547.[25]㊀YangJ,HeY,ZhaiN,etal.MicroRNA⁃181ainhibitsautophagybytargetingAtg5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FrontBiosci(LandmarkEd),2018,23:388-396.[26]㊀ZhuangH,WuF,WeiW,etal.GlycinedecarboxylaseinducesautophagyandisdownregulatedbymiRNA⁃30d⁃5p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CellDeathDis,2019,10(3):192.[27]㊀崔大炜,邢育柏,金宏远,等.肝癌高表达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自噬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48(11):970-974.[28]㊀YangL,ZhangX,LiH,etal.ThelongnoncodingRNAHO⁃TAIRactivatesautophagybyupregulatingATG3andATG7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MolBiosyst,2016,12(8):2605-2612.[29]㊀YangL,PengX,JinH,etal.Longnon⁃codingRNAPVT1pro⁃motesautophagyasceRNAtotargetATG3byspongingmicroRNA⁃365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Gene,2019,697:94-102.[30]㊀WeiH,HuJ,PuJ,etal.LongnoncodingRNAHAGLROSpro⁃motescellproliferation,inhibitsapoptosisandenhancesautophagyviaregulatingmiR⁃5095/ATG12axi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IntImmunopharmacol,2019,73:72-80.[31]㊀ChenCL,TsengYW,WuJC,etal.Suppress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bybaculovirus⁃mediatedexpressionoflongnon⁃codingRNAPTENP1andMicroRNAregulation[J].Biomaterials,2015,44:71-81.[32]㊀CuiC,LiZ,WuD.Thelongnon⁃codingRNAH19induceshy⁃poxia/reoxygenationinjurybyup⁃regulatingautophagyinthehep⁃atomacarcinomacells[J].BiolRes,2019,52(1):32.[33]㊀YangX,XieJ,LiuX,etal.Autophagyinductionbyxanthoan⁃gelolexhibitsanti⁃metastaticactivitie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CellBiochemFunct,2019,37(3):128-138.[34]㊀黎文信,王喜城,向美焕,等.槐耳通过诱导自噬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与迁移[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9,8(2):169-174.[35]㊀YuH,QiuY,PangX,etal.LycorinePromotesAutophagyandApoptosisviaTCRP1/Akt/mTORAxisInactivationi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MolCancerTher,2017,16(12):2711-2723.[36]㊀李㊀霄,张㊀玄,张卓超,等.甘草甜素体外诱导肝癌细胞MHCC97⁃H自噬性死亡的实验[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2):116-121.[37]㊀KwonHY,KimJH,KimB,etal.RegulationofSIRT1/AMPKaxisiscriticallyinvolvedingallotannin⁃inducedsenescenceandimpairedautophagyleadingtocelldeath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ArchToxicol,2018,92(1):241-257.[38]㊀WangL,ZhuZ,HanL,etal.Acurcuminderivative,WZ35,suppresseshepatocellularcancercellgrowthviadownregulatingYAP⁃mediatedautophagy[J].FoodFunct,2019,10(6):3748-3757.[39]㊀ShengX,ZhuP,QinJ,etal.Thebiologicalroleofautophagyinregulatingandcontrollingtheproliferationoflivercancercellsin⁃ducedbybufalin[J].OncolRep,2018,39(6):2931-2941.[40]㊀ZhangG,WangZ,ChenW,etal.Dualeffectsofgossypolo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via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andautophagy[J].IntJBiochemCellBiol,2019,113:48-57.[41]㊀YangJ,PiC,WangG.InhibitionofPI3K/Akt/mTORpathwaybyapigenininducesapoptosisandautophagy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BiomedPharmacother,2018,103:699-707.[42]㊀NiuQ,ZhaoW,WangJ,etal.LicAinducesautophagythroughULK1/Atg13andROSpathwayi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IntJMolMed,2018,41(5):2601-2608.[43]㊀ChenJ,ZhangZQ,SongJ,etal.18β⁃Glycyrrhetinic⁃acid⁃medi⁃atedunfoldedproteinresponseinducesautophagyandapoptosi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SciRep,2018,8(1):9365.[44]㊀LiuF,WangF,DongX,etal.T7peptidecytotoxicityi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ismediatedbysuppressionofauto⁃phagy[J].IntJMolMed,2019,44(2):523-534.[45]㊀XuWL,WangSH,SunWB,etal.Insufficientradiofrequencyablation⁃inducedautophagycontributestotherapidprogressionofresidualhepatocellularcarcinomathroughtheHIF⁃1α/BNIP3signalingpathway[J].BMBRep,2019,52(4):277-282.[46]㊀LiTT,ZhuD,MouT,etal.IL⁃37inducesautophagy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byinhibitingthePI3K/AKT/mTORpathway[J].MolImmunol,2017,87:132-140.[47]㊀HuangZ,FangW,LiuW,etal.AspirininducesBeclin⁃1⁃de⁃pendentautophagyof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J].EurJPharmacol,2018,823:58-64.收稿日期:2020-04-01;㊀修回日期:2020-08-24。

雷帕霉素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活性抑制细胞增殖

雷帕霉素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活性抑制细胞增殖

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21:54:0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65.R.20240410.1009.008雷帕霉素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活性抑制细胞增殖王雅雯,程亚楠,杨 宾,苏碧昊,徐 普2024-02-29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60194);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ZDYF2022SHFZ119);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821RC727、821RC725)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口腔中心·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口腔综合科,海口 570208作者简介:王雅雯,女,硕士研究生;徐 普,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hnxupu@163.com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自噬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使用雷帕霉素(Rapa)处理HU VECs,Western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 clin1和unc 51样激酶1(ULK1)的表达,透射电镜(TEM)检测自噬小体,丹酰尸胺染色(MDC)检测自噬荧光;CCK 8法和EdU法检测自噬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血管形成实验检测成管能力。

结果 Rapa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LC3、Beclin1和ULK1表达增强,实验组绿色自噬荧光表达强于对照组,TEM可见自噬小体;CCK 8和EdU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自噬活化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成管能力降低。

结论 在一定时间内,Rapa上调HUVECs自噬活性抑制细胞增殖。

关键词 雷帕霉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自噬活性;自噬蛋白;细胞增殖中图分类号 R783 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24)04-0605-06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4.04.008 骨重建中新生血管生成主要涉及以内皮细胞为主的血管再生,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再生的主要参与者,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是骨再生的重要促进因素[1-2]。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垂盆草保护急性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垂盆草保护急性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垂盆草保护急性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李玉巍【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24(44)5【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垂盆草保护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成分及潜在的功能机制。

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预测垂盆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

800μl的四氯化碳(CCl4)处理肝细胞HepaRG 2 h,构建肝细胞损伤模型;10μmol/L异鼠李素或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激活剂SR0987处理HepaRG细胞,再CCl4溶液培养2 h。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损伤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Western印迹检测IL-17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分析垂盆草得到5种主要活性成分,302个靶基因;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分析肝损伤得到398个靶基因,与有效成分靶基因取交集,共有177个靶基因。

通过对靶基因的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发现,IL-17信号通路富集率和差异均最高。

体外细胞实验表明,成功构建CCl4诱导HepaRG细胞模型,模型细胞ALT、AST、LDH、MDH含量均显著升高,增殖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IL-17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异鼠李素处理后,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得到抑制。

SR0987处理后明显减弱异鼠李素的作用。

结论垂盆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异鼠李素通过抑制IL-17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肝保护作用。

【总页数】6页(P1057-1062)【作者】李玉巍【作者单位】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基于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艾纳香对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2.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高原低氧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凉膈散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4.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5.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白虎汤治疗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通过将细胞内部的无用或异常蛋白、细胞器和受损DNA,通过形成膜囊结构并将这些物质运输至溶酶体内部被降解的过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稳态,抵抗各种细胞内外压力的影响,从而维持细胞的健康。

本文主要讨论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一、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主要组成及调控机制细胞自噬途径是由特定的基因编码的分子机器来实现的。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被分为两类,一类是ATG(Autophagy-related genes),包括ATG1-ATG14和ATG16L1,这些蛋白质参与了自噬小体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另一类是UBQLN-1,这些蛋白质与ATG相互作用,调节自噬小体的降解过程。

在肝脏中,有多种信号通路可以调控细胞自噬途径的启动和执行。

例如,糖原水解酶PACBS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来启动细胞自噬途径;高脂饮食和肝癌细胞中的STAT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细胞自噬途径;而HSL蛋白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来调节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执行。

二、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在肝病的作用(一)脂肪肝病脂肪肝病是由于肝脏脂肪吸收过多,并且不能及时代谢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在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脂肪肝病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启动和执行被抑制。

相对应的,细胞自噬抑制体mTOR的活性却被增强。

通过抑制mTOR活性,可以通过激活肝脏细胞自噬途径来改善脂肪肝病患者的症状。

(二)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在肝脏受到损伤后,活性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化,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紊乱,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患者的细胞自噬途径被抑制,而导致异常蛋白留存在肝脏细胞中,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和纤维化。

通过激活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症状。

柯里拉京调控AMPK-自噬信号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柯里拉京调控AMPK-自噬信号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12:19: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0825.1006.038◇肝脏药理学◇柯里拉京调控AMPK-自噬信号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汪晶莹1,杜宏梅2,陈 明2,曹 辉1,童 宁1,叶明灯1,俞 斐1[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学部,江苏南京 210037;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2]doi:10.12360/CPB202305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9-1725-06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43 2;R344;R345 57;R392;R575 5摘要:目的 探究柯里拉京通过调控AMPK-自噬信号对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其中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小鼠于8周龄开始给予高脂高果糖饮食饲养4周,柯里拉京给药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柯里拉京20mg·kg-1,隔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

造模和给药结束后小鼠处死并记录其肝质量,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生化指标,Westernblot检测肝脏自噬和p AMPK水平。

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肝质量增加,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肝脏中出现了大量的脂肪空泡和严重的脂质沉积并有轻度的胶原纤维增生,肝脏中TG水平明显升高,柯里拉京干预后小鼠肝质量降低,肝脏病理改变得到明显改善,TG水平降低;Western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肝脏中Atg7和Atg5等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AMPK水平也明显降低,柯里拉京干预后明显升高p AMPK,并上调自噬水平。

自噬研究指南第四版

自噬研究指南第四版

自噬研究指南第四版第四版自噬研究指南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重要代谢过程,它可以清除垃圾蛋白质、细胞器以及损坏DNA等,以维持细胞的功能和稳态。

近年来,对自噬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深入理解该过程的机制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 自噬的检测方法自噬的监测是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下观察自噬体形成、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质水解活性等。

此外,近年来流行的指示性信号分子GFP-LC3和mCherry-GFP-LC3转染技术,也为自噬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便利。

2. 自噬的调控自噬的调控涉及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包括mTOR通路、AMPK通路等。

研究表明,mTOR是一个关键的负调控分子,mTOR被抑制时,可以激活自噬的启动,并调控自噬的不同阶段。

此外,AMPK的激活也可以促进自噬的发生。

此外,一些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和ATP等也可以参与自噬的调控。

3. 自噬与相关疾病自噬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神经变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了解自噬的异常调控在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例如,通过调节自噬的发生和抑制特定信号通路,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4. 自噬的药物研发自噬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已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开发针对自噬过程的药物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目前已有许多潜在的抑制剂和激活剂被发现,这些药物可用于疾病的治疗。

然而,目前对自噬的药物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优化药物的特性和疗效。

综上所述,随着对自噬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自噬机制和调控方式的理解不断增加。

继续推动自噬研究,对于揭示细胞的代谢调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指南能为研究者提供有关自噬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法的参考,并助力推动自噬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黄兰蔚 综述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黄兰蔚 综述
[ 9 ] [ 8 ] [ 7 ]
1 7 ] 究发现 [ , 必须有自噬活性激活 H S C , 使用非特异性自噬活性
抑制剂可抑制 H S C产生胶原, 但不影响其细胞活力或存活。 激活的 H S C能大量增殖并产生胶原纤维, 故能量需求大大增 加, 也须通过自噬产生能量以维持能量稳态, 从H B V患者肝脏 S C , 也同样发现其自噬表达上调, 抑制自噬在纤维 分离的人 H 化进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相反地, 有报道自噬诱导剂卡马西平 对遗传性疾病 α 1抗胰蛋白酶 ( 1-A T )缺陷所致的肝纤维 α 1-A T缺陷小鼠肝细胞 α 1抗胰 化具有明显疗效, 能够减轻 α
目及 H B V感染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成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细胞, 说明 H B V基因组转染细胞后, 促进了细胞自噬的发生。蛋白印迹 B V转染细胞后, L C 3 脂酰化水平增强, 进一步说明了 H B V 检测 H 转染细胞后增强了细胞的自噬。近几年研究发现, H B V感染后可
黄兰蔚, 等.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A b s t r a c t : R e c e n t s t u d i e s h a v e f o u n dm o r ea n dm o r e e v i d e n c e t h a t a u t o p h a g y p l a y s 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p r o g r e s s i o no f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4 . 0 2 . 0 2 2 收稿日期: 2 0 1 3- 0 5- 0 2 ; 修回日期: 2 0 1 3- 0 5- 2 1 。 作者简介: 黄兰蔚 ( 1 9 8 0 - ), 女,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肝病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徐列明, 电子信箱: x u l i e m i n g @1 2 6 . c o m 。

细胞自噬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细胞自噬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3细胞自噬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代倩兰,刘绍能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53摘要:自噬是指真核细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在溶酶体中被降解及其降解产物被重新利用的过程,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预自噬也许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总结了自噬的过程、功能及在肝纤维化中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自噬对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也启示未来需要找到干预自噬更加可靠、确定的机制和靶点,进而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自噬;肝硬化;肝星状细胞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6-1440-05RoleofautophagyinliverfibrosisDAIQianlan,LIUShaoneng.(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Abstract:Autophagyreferstotheprocessinwhichorganellesandproteinsineukaryocytesaredegradedinlysosomesandtheirdegradationproductsarereused,anditplaysanimportantroleincell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ndhomeostasis.Inrecentyears,theroleofautoph agyinliverfibrosishasattractedmoreandmoreattention,andinterventionofautophagymaybecomeanewmethodforthetreatmentofliverfibrosis.Thisarticlesummarizestheprocessandfunctionofautophagyanditsroleinliverfibrosis.Thesedatarevealthecomplexmechanismofactionofautophagyinliverfibrosisandpointouttheneedtofindmorereliableanddefinitemechanismsandtargetsforautophagyinterven tioninthefuture,soastoprovidenewwaysforthetreatmentofliverfibrosis.Keywords:Autophagy;LiverCirrhosis;HepaticStellateCell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6.046收稿日期:2020-11-23;修回日期:2020-1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832)作者简介:代倩兰(1991—),女,主要从事肝纤维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通信作者:刘绍能,liushaoneng@126.com 自噬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潘萌,史晓燕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通信作者:史晓燕,*****************(ORCID: 0009-0007-8350-0826)摘要:线粒体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乏或受到外界刺激时,通过对受损线粒体的特异性清除,来维持线粒体功能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选择性自噬。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等多种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线粒体自噬调控肝脏相关疾病的具体机制进行总结,进一步阐述了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潜在治疗靶点,以期为肝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肝疾病;线粒体自噬;病理过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704073);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22SF-225)Role of mitophag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iver-related diseasesPAN Meng, SHI Xiaoyan.(Basic Medical Academy,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Shaanxi 71204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SHI Xiaoyan,*****************(ORCID: 0009-0007-8350-0826)Abstract:Mitophagy is a type of selective autophagy during which cells specifically remove damaged mitochondria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deficiency or external stimulation and thus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cellular homeostasi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ysfunction of mitophag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various liver-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rug-related liver injury,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mitophagy in regulating liver-related diseases and further elaborates on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mitophagy in liver-related diseases,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Key words:Liver Diseases; Mitophagy; Pathologic Processe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81704073);General Projects of Key R & D Progr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2022SF-225)肝脏作为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血浆蛋白质合成、糖异生和糖原储存、胆固醇代谢和胆汁酸合成以及药物代谢和解毒等[1]。

基于“肝病实脾”理论探讨逍遥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基于“肝病实脾”理论探讨逍遥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基于“肝病实脾”理论探讨逍遥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铁死亡的影响胡哲君;汤穆浛;张锐;金泓;严伦;何鸿志;曾凤兰;周志鹏【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24(45)2【摘要】目的:基于“肝病实脾”理论探讨逍遥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逍遥散组、水飞蓟宾葡甲胺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SD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玉米油设为对照组,以逍遥散、水飞蓟宾葡甲胺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各组大鼠肝指数并以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纤维化,比较其肝胶原容积分数(CVF);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比较其肝组织α-SMA阳性表达;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改变。

分离培养上述各组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以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HSC铁死亡指标:铁含量、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HSC铁死亡标志蛋白[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环加氧酶2(PTGS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拟杆菌目丰度、HSC铁含量、MDA水平、ACSL4与PTGS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AST与ALT水平、肝指数、肝CVF、肝组织α-SMA阳性比、ACE指数、梭菌目丰度、HSC中GSH水平与GPX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组、水飞蓟宾葡甲胺组大鼠拟杆菌目丰度、HSC铁含量、MDA水平、ACSL4与PTGS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血清AST与ALT水平、肝指数、肝CVF、肝组织α-SMA阳性比、ACE指数、梭菌目丰度、HSC中GSH水平与GPX4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逍遥散组相比,水飞蓟宾葡甲胺组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脏器之一,其细胞数量众多,功能复杂。

由于长期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肝脏细胞很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此时,细胞自噬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自噬的概念细胞自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器或细胞成分,并将其在细胞溶酶体内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细胞自噬可分为微自噬、宏自噬及受体介导的自噬等几种类型。

其中,微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成分,将其包裹成自噬体并把它们降解成营养物姜再利用的过程。

宏自噬则是指细胞通过吞噬长膜结构(如高尔基体、线粒体等)产生、成熟、吞噬自身的自噬体,然后通过运输与溶酶体融合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而受体介导的自噬是由一类叫钙调蛋白素的细胞膜蛋白作为配体与目标正在崩解的细胞成分进行结合,随后形成受体介导自噬小体进入到细胞内进行降解的过程。

二、细胞自噬的过程细胞自噬过程可分为自噬发生前、自噬体形成、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和自噬体-内吞体的脱离四个阶段。

(1)自噬发生前自噬发生前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内酵母物质紊乱,进而导致肝细胞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如氧化应激。

这样会导致大量自由基的产生,造成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致使自噬相关蛋白被激活,从而进入到自噬体形成阶段。

(2)自噬体形成细胞自噬体形成包括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

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各种类的蛋白质依次参与其中,直到最终形成酵素能够降解的完整小体。

自噬体形成发生时,高尔基体直接与溶酶体相连,从而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自噬体的合成。

(3)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形成的自噬体顺着微管型结构向细胞质形成的自噬小胞移动。

这时,自噬体会把它吞噬到自噬小胞内、变成自吞体。

此时,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时期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选择素的分子,来判断哪些内吞体会被保持下去进一步降解,哪些内吞体则会被通过外流排出。

肝纤维化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小琪;时洪波;马列清;陈煜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5(24)B11
【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常见结果,进展至肝硬化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细胞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代谢过程,通过细胞内的膜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小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降解其所包裹内容物,其降解产物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可供细胞物质能量循环。

该文对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2页(P360-361)
【关键词】自噬;肝纤维化;肝病
【作者】王小琪;时洪波;马列清;陈煜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肾科,北京10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3.2;R657.31
【相关文献】
1.自噬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国菊;彭雷
2.肝脏细胞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陈柳;李敏;王晓萍;强磊
3.肝脏细胞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陈柳;李敏;王晓萍;强磊
4.肝脏细胞自噬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J], 张喆;朱锐;秦仁杰
5.肝纤维化与线粒体自噬miR-135a/FOXO1/PINK1调节轴的研究进展 [J], 庞秋琳;王振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细胞自噬过程的调节机制

肝细胞自噬过程的调节机制

肝细胞自噬过程的调节机制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其功能十分重要,其中肝细胞的自噬现象是影响肝脏健康的一个重要机制。

自噬是指细胞自身寻找营养物质的过程,在细胞内形成的负于膜结构(自噬体)分解并利用已损坏、陈旧或不需要的细胞器、蛋白质及其它细胞成分,这种过程有助于细胞对环境变化做出科学反应和细胞增殖。

近些年来,关于肝细胞自噬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日益深入,有助于进一步建立健康肝脏维护的策略。

自噬是一种定向无助能力的过程,自噬体在细胞中从起初形态到完整形态反映了整个过程。

目前已发现七个类别的自噬相关基因(ATG),ATG1、ATG13、ATG17、ATG 101是启动自噬的关键基因,已知这些基因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肝脏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自噬是由载体膜的扩张、吞噬到破裂释放的多个步骤构成,这些步骤其中涉及很多的信号通路如mTOR、AMPK、PI3K/AKT等,这些信号通路在自噬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mTOR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在肝脏内的自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mTOR又称为黏多糖和蛋白质激酶靶点,被广泛认为是吞噬体形成和进程的抑制剂,孟德尔松发现抑制mTOR可以显著提高自噬的水平。

目前已知某些细胞因子、传导通路的的激活都能促进mTOR被激活进入细胞核中,从而抑制自噬的水平。

研究发现体内由于饥饿、糖代谢失调等原因而引起的mTOR信号通路失活,能够促进肝细胞自噬的实现。

除了mTOR,AMPK信号通路于自噬调控中也十分重要,AMPK是人体中的重要代谢调控分子,它在多个细胞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能量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合成等。

肝细胞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可以通过AMPK来协同自噬过程,起到一定的保护角色。

目前针对 AMPK 的研究显示,它参与了自噬的几个主要节约环节如自噬体融合、初级加工等;当AMPK被激活时,具有促进自噬、稳定酶的观察。

PI3K/AKT信号通路也在肝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Eca109细胞中自噬模型的建立

Eca109细胞中自噬模型的建立

第37卷第6期 2016年12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Medicine Edition)Vol. 37 No. 6Dec. 2016 Ecal09细胞中自噬模型的建立李晓苗\刘伊宁\来旻婷1,吉别克•瓦提别克1,美昍吾尔提•达吾列提汗1,沙亚哈提•别尔克哈之\王海峰2,李颖\李惠武3,李卉4(新疆医科大学1.基础医学院;2.附属肿瘤医院;3.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4.中心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目的:在食管鳞癌细胞Ecal09中建立自噬模型.方法: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将PmC heny-GFP-LC3质粒转染进人Ecal09细胞,mcheny为红色荧光蛋白,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可示踪自噬体形成.加人浓度为50mnol/L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建立自噬模型.采用电镜观察雷帕霉素诱导后细胞中自噬小体的产生,激光共聚焦显 微镜观察自噬发展的阶段,并对发生自唆行为的细胞进行计数.结果:雷帕霉素诱导后可见明显的自噬小体,激光 共聚焦采图可见自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 < 〇. 05 ).结论:1.在Ecal09细胞中通过加人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成功构 建细胞自噬模型;2.细胞自唆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肿瘤细胞自噬活动的现象和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关键词]食管鳞癌;Ecal09细胞;自噬;雷帕霉素[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 -9965(2016)06 -0492 -05doi : 10.11778/j. jdxb. 2016.06.009Ecal09 autophagy in the cell modelLI Xiaomiao1, LIU Yining1, LAI Wenting1, Jibieke Watibieke1, Meiliwuerti Dawulietihan1, Shayahati Bieerkehazhi1, WANG Hai feng2 , LI Ying1, LI Huiwu3, LI Hui4(1. Basic Medicine School,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2.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tird Affilliated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sity;3. Cancer Prevention and Resacher Institute, the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4. Central Laborato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Abstract] Aim;To construct an autophagy model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ancer cell line Ecal09.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cell culture method, the pmcherry-GFP-LC3 plasmidwas trans­fected into Ecal09 cell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autophagy that induced with rapamycin (rapamycin,RAPA) can be predicted by representative fluorescent images of Ecal09 cell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thpmcherry-GFP-LC3. Using the methods of electron microscope to show the autophagosome in cells, andthe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to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autophagy. Results:apparently, RA­PA could induce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the count of visible autophagosomes in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via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P < 0. 05 ) . Conclusion; autophagy model induced with RAPA hasbeen established in the Ecal09 cells, which will be important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f the molecular reg­ulatory mechanism in the stage of autophagy-lysosome formation in tumor cells.[Key word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Ecal09 cells; autophagy; rapamycin[收稿日期]2016 -09 -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l66〇459)[作者简介]李晓苗(1992-),女,研究方向:细胞自噬通信作者:李卉,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食管癌分子发病机制,E-mail: huihui922@第6期李晓苗,等:Eca109细胞中自噬模型的建立493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利用溶酶体 对细胞器及蛋白质进行降解的生物学过程[1],广泛 存在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细胞内[2],是维持细胞内环 境自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由溶酶体介导的降 解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或者细胞器的代谢过程.M 1962年,Aashford和Porten通过电子显微镜在人的 肝细胞中观察到了自噬现象.1993年Tsukada14-5」在酵母菌中发现了自噬的相关基因,细胞自噬研究 才有了新的进展.自噬根据功能和进入溶酶体途径 可分为3种:分子伴侣介导(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CMA)的自幢、巨自幢(macroautophagy )和微自噬(microautophagy).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 细胞自噬主要调控机制包括:(1)自噬相关基因 ATG(autophagy related,ATG) ;(2)哺乳动物西罗莫 司祀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3 )鱗酸腺音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4)PI3K通路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RTK) ;(5) p53 通路.细胞 自噬可维持能量代谢,应对应激改变,参与细胞胞质 重建和维持细胞稳态W,可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清除体内无用或病理改变的细胞过程.细胞自噬模 型是研究细胞自噬分子机制和药物作用机理的一种 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将pmcheiry-GFP-LC3质粒转 染食管鳞癌细胞EC al09细胞,再以自噬激活剂雷帕 霉素(mpamycin,RAPA)诱导,建立自噬模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E cal09细胞、DMEM高糖培养基、胎牛血清购 自四季青公司;青链霉素混合液购自Solarbio公司;OPTI-MEM购自gibco公司;电转杯购自BIO-RAD 公司;pmcheiry-GFP-LC3过表达载体购自权阳生物 公司;L B培养基、氨苄青霉素购自上海生工公司;雷 帕霉素购自Sigma公司;共聚焦培养皿购自NEST 公司.1.2细胞培养和基因转染将装有ECa l09细胞的冻存管从液氮罐中取出,立即套上薄膜手套放入37 T水浴锅中,直至完全融 化为液体,离心5 m in,转速1 000 r/m in.离心后弃 去上清液,冻存管中加入1 m L的DMEM高糖培养 基(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混合 液)将细胞悬浮起来,将细胞悬液移入25 cm2的细 胞培养瓶中,再向培养瓶中加入3 m L培养基,培养 瓶置于体积分数为5%的C02、37°C的培养箱内过 夜培养.每天换液,2〜3d传代1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电转染.将消化后的细胞分别用PBS,0Pti-MEM悬浮离心,制成Opti-MEM细胞悬液(细胞个 数为3 x l05/mL),加人电转杯中,并在电转杯中加 入7 jjig的pmcheiry-GFP-LC3质粒进行转染(转染 条件:270 V,550 f l,900F).转染后置于体积分数为 5%的C02、37 °C的培养箱内培养,6h后换液,以浓 度为50 nmol/L的雷帕霉素处理细胞,于体积分数 为5%的C02、37 °C的培养箱培养24 h.13电镜观察取转染后24 h细胞,消化,离心.弃上清,沿管 壁徐徐加入体积分数为2.5%的戊二醛固定2 h.磷 酸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10 min,体积分数为1%锇 酸固定,乙醇系列脱水,Epon 812环氧树脂包埋. LKB-2188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双氧铀及柠檬酸 铅双重电子染色.JEOL1230型透射电镜观察、摄片.1.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mcheiry-GFP-LC3可同时表达红色、绿色荧光. 细胞经pmC heny-GFP-LC3转染后,取RAPA诱导的 Ecal09细胞和未经RAPA诱导的对照组细胞,在 400倍视野下进行观察,并分别计数表达红色、绿色 荧光的细胞数目,表达荧光细胞内荧光颗粒的数目,含有荧光颗粒的细胞数目进行计数.2实验结果2.1食管鳞癌细胞Ecal09自噬模型的建立和鉴定自噬研究过程中,通过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自 噬体的双层膜或单层膜结构,更直观地说明自噬的 诱导.电子透射电镜技术是检测自噬诱导的“金标 准”W•用透射电镜分别以3万倍、4万倍视野下观 察未经雷帕霉素诱导的对照组自噬小体及加人雷帕 霉素激活自噬的自噬诱导组自噬小体(图1).可见 经诱导后细胞中的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左,x30000 翁,x40000图1对照组自噬体,自噬诱导组自噬体Fig. 1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 of Ecal09 cells Autophago­some of Ecal09 cells in control group (left, X 30000).Autophagosome of Eca 109 cells in rapamycin inducedgroup (left,x 40000 )494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第37卷2.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激光共聚焦图片(图2)可见诱导组荧光细胞数 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照组、诱导组分别取4个高倍 视野对荧光细胞数,荧光颗粒数,含有荧光颗粒的细胞数计数(表1).可发现诱导组绿色、红色荧光细胞 数,荧光颗粒数,含有荧光颗粒的细胞数大于正常对照组<〇. 05).证明在Ecal 09细胞中已经建立自 噬模型.A1 :转染了 mcherry-GFP-LC3质粒的对照绀敁小绿色炎光;A2:转染了 mcheny-GFP-LC3质粒的对照组显示红色炎光;A3:转染了 mcherry-GFP-LC3质粒的对照纟丨以承红绿荧光稃加;B1 :转染了 mCherry-GFP-LC3质粒的诱导绀绿色荧光;转染了 mCherry-GFP-LC3质粒的B2:诱导组红色荧 光;B3 :转染了 mC herry-GFP-LC3质粒的诱导组红绿突光叠加A l. Representative fluorescent images of Ecal09 cell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th mcherry-GFP-LC3 without treatment, which has been shown green fluore- sescence. A2. Representative fluorescent images of Eqal09 cell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th mcherry-GFP-LC3 without treatment, which has been shown red fluoresescenc©* A3, fluoresescence image colocalization of mcherry-GFP-LC3 without treatment. Bl. Representative fluorescent images of Ecal09 cell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th mcherry-GFP-LC3 induced with rapamycin, which has been shown green fluoresescence. B2. Representative fluorescent images of Ecal09 cell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th mcherry-GFP-LC3 induced with rapamycin, which has been shown red fluoresescence. B3. fluoresescence im­age colocalization of mcherry-GFP-LC3 with rapamycintreatment.图2激光共聚焦图片(x400)Fig. 2 fluoresescence images by confocal microscope ( x400)表1对照组和诱导组荧光细胞,荧光颗粒,含有荧光颗粒的细胞数目比较Table 1 The number comparisons of fluorescence cells, fluorescence particals and cells contained fluorescence particles be­tween the groups of control and induction组别荧光细胞数均数U荧光颗粒数均数2)含有荧光颗粒的细胞数均数3)71绿色红色绿色红色绿色红色对照组410.253.500.25 6.75 2.4%64.3%诱导组417.2520.2512.5050.2523.2%40.7%1) /h 绿也X 光的细胞中,对炎光细胞数进行计数统计,对照组$ = 2. 981,诱导组s = 4. 272.对照绀诱导组比较,i = 2. 686,尸=0. 036;在红色 突光的细胞中,对突光细胞数进行计数统计,对照组s =2. 982,诱导组s =3. 775.诱导绀对照绀4诱1^组比较,i =7. 771,尸=0;2) 在含有绿色荧光颗粒的绿也炎光细胞中,对荧光颗粒进行I 卜数统计,对照组s = 〇. 5,诱导组s = 7. 141,对照组与诱导组比较j = 3. 422, P =0.014;在含有红色荧光颗粒的红色費光细胞中,对荧光颗粒进行1丨•数统汁,对照到U = 8. 342,诱咩组s = 14. 728诱咩绀照飢4诱啐绀比较,i =5. 14,P=0.02.3) 在含有绿色突光颗粒的绿色突光细胞中,对禽打突光颗粒的突光细胞数计数统计,对照组s =0. 5.诱导组s =0. 817.对照组与诱导组比较, ^7. 833,P =0;/i K /红也荧光颗粒的红笆炎光细胞屮,对禽打红也荧光颗粒的红笆荧光细胞进行计数统计对照组s = 1. 893.诱导组= 2. 217诱导飢对照组与诱异组比较,《=4. 116,P =0. 06.第6期李晓苗,等:Ecal09细胞中自噬模型的建立495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进行f检 验,P< 0.05,有统计学差异.3讨论细胞自嗟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重要的生命现 象,广泛参与到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肿瘤细胞中 存在着自嗟的改变.自嗟可以清除细胞器避免氧自 由基蓄积发生突变[9].在人类乳腺癌、卵巢癌中,Be-clin-1基因缺失比例较高[1°].Marino等™研究发现,敲除ATG4的小鼠其纤维肉瘤的发生率比野生 型小鼠明显增高,且发生的时间也提前.自嗟又有减 少DNA损伤,保持基因组完整的功能.在永生化鼠 肾上皮细胞中自嗟活性降低可致细胞DNA损伤,基 因扩增,提高肿瘤的发生率[12].在肿瘤形成的最初 阶段,若自嗟功能缺陷,会导致受损细胞积累、毒性 蛋白积聚、活性氧产生、代谢平衡破坏,引起基因组 损伤和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癌变[13].在肿瘤形成后,肿瘤细胞的生长需要自嗟提供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 质和能量进行增殖.而且在血管形成之前,肿瘤细胞 通常需要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生存,自嗟可以在缺 氧环境下吞嗟损伤的线粒体,维持肿瘤细胞存活[14].有研究者使用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转染人肝癌 细胞,可上调细胞自嗟的水平,提示自嗟在病毒感染 所致的肝癌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5].目前,已经 从酵母中鉴定出多种与自嗟相关的特异性基因,并 统一命名为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 t g).他们编码的蛋白在自噬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 重要作用[16].在自噬的诱导阶段,经典的诱导途径 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革E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与 UNC-51 样酶(UNC-51 like kinase 1,ULK1)复合物之间的作用来实现的.自嗟 得以诱导后,由mVpS34复合物Atg4-VpS34复合物 Atgl4-Vps15-mVps34启动膜泡的成核反应,并使自 嗟蛋白Atg21、Atg24结合到膜上,形成前自嗟体(pre-autophagosomal structure,PAS)[17].自嗟前体形 成后,膜泡扩张并将底物包绕,形成自嗟体.自嗟体 形成涉及2种泛素化系统,分别是Atgl2-Atg5和 LC3-II(酵母Atg8的同系物)-磷脂酰乙醇胺(沖〇8-phatidylethanolamine,PE)复合系统.在自嗟体成熟 降解阶段,自嗟体通过微管骨架运输到溶酶体,其外 膜与溶酶体融合,内容物被水解酶降解.但该阶段的 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范涛等[18]将PAsGreen2-N l-LC3质粒应用转染 技术将该质粒导入大鼠肺泡巨嗟细胞(NR8383),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可对活细胞内自嗟过 程进行有效动态检测.加入雷帕霉素有效诱导自嗟,经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 证实成功构建了肺泡巨嗟细胞自嗟模型.本研究通 过在Ecal09食管鳞癌细胞中加入雷帕霉素建立自 嗟模型,建立pmC herry-GFP-LC3稳定表达细胞株动 态检测细胞内的自嗟过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可发现诱导组绿色、红色荧光细胞数,荧光颗 粒数,含有荧光颗粒的细胞数大于正常对照组(P< 0.05),表明雷帕霉素诱导自嗟有效,在Ecal09细胞 中建立了自嗟模型.Ecal09细胞中自嗟模型的建 立,这将为研究溶酶体与自嗟体融合阶段的发生、发 展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平台.[参考文献][1] LEVINE B, KLIONSKY A D J. Development by self-di­gestion [ J ].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Mgg, 1973 ,125(3) :241 -250.[2] KOURTIS N, TAVERNARAKIS N. Autophagy and celldeath in model organisms [ J ].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2009, 16(1) :21 -30.[3] HE X H, HE J, OUYANG D Y. Advanc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autophagy with inflammatory response [ J ] Journalof Jinan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 Medicine Edi­tion) ,2013, 34(2) :125 -128.[4] KLIONSKY D J. Autophagy:from phenomenology to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in less than a decade [ J ]. Nature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07, 8(11): 931 -937.[5] NAKATOGAWA H, SUZUKI K, KAMADA Y, et al.Dynamics and diversity in autophagy mechanisms :lessonsfrom yeast[ J ].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09, 10(7) :458 -467.[6] MIZUSHIMA N, LEVINE B, CUERVO A M, et al. Au­tophagy fights disease through cellular self-digestion [ J ].Nature, 2008, 451(7182) :1069 -1075.[7]陈兰芳,肖亮,杨军平.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 32(2) :157 -163.CHEN L F,XIA0 L, YANG J P. Molecular mechanismsand functions of autophagy [ J ].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2014,32(2) :157 -163.[8] KLIONSKY D J, ABDALLA F C, ABELIOVICH H, et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says formonitoring autophagy[ J]. Autophagy, 2012, 8(4) :445-544.[9]魏星,李文星.自噬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 9(13) : 2564 -2568.496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第37卷WEI X,LI W X. Related research advance of autophagy[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 ( Electronic Edition),2015,9(13) :2564 -2568.[10] MIZUSHIMA N, LEVINE B, CUERVO A M, et al. Au­tophagy fights disease through cellular self-digestion [ J ].Nature, 2008, 451(7182) :1069 -1075.[11] MARINO G,SALVADOR-MONTOLIU N,FUEYO A,etal. Tissue-specific autophagy alterations an increased tu-morigenesis in mice deficient in AtS4C/autophagin-3[ J].J Biol Chem,2007,282(25) : 18573 - 18583.[12] MATHWE R,KONGARA S,BEAUDOIN B,et al. Autoph­agy suppresses tumor progression by limiting chromosomalinstability [J]. Genes Dev ,2007,21 ( 11 ): 1367 - 1381. [13] CHEN N, KARANTZAWADSWORTH V. Role and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in cancer[ 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09, 1793(9) :1516 -1523.[14] HONSCHEID P, DATTA K, MUDERS M H. Autoph­agy :detection,regulation and its role in cancer and ther­apy response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2014, 90(8) :628 -635.[15]王鹏,王志伟,钱海鑫,等.自噬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诱导的人肝癌细胞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44) :3556 -3558.(上接第491页)[4]孙玮,傅士龙.卵巢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 39(3) :243 -246.SUN W,FU S L. The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s of ovari­an carcinoma [ J ]. J Int Obstet Gynecol, 2012,39 ( 3 ):243 -246.[5]宋悦,沈铿.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分子的构建及其致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 :846 -851.SONG Y,SHEN K. Construction of autocatalytic caspase-3 and its effects of inducing apoptosis in human ovariancarcinoma [ J ].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7,42(12) :846 -851.WANG P, WANG Z W, QIAN H X, et al. Role of auto­phagy in HepG-2 cells induced by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J ].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2013 , 93(44) :3556 -3558.[16]钱帅伟,罗艳蕊,漆正堂,等.细胞自噬的分子学调控机制及其运动训练的调控作用[J].体育科学,2012, 32(1) :64 -71.QIAN S W, LUO Y R, QI Z T, et al. The molecularmechanism of autophagy and exercise-related molecularregulatory role [ J ]. China Sport Science, 2012,32 ( 1 ) : 64-71.[17] HE C,KLIONSKY D J. Regulation mechanism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of autophagy [ J ]. Genetics,2009,43(43) :67 -93.[18]范涛,刘天叔,汪巍,等.动态检测肺泡巨噬细胞自噬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 32(8) :1810 -1813.FAN T, LIU T S, WANG W,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cell model for dynamically detecting process of autophagyin alveolar macrophages [ J ].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2015 , 32(8) :1810-1813.[责任编辑:刘蔚绥][6] CONNOLLY DC. Animal models of ovarian cancer[J].Cancer Treat Res,2009,149(25) :353 -391.[7] AGARWAL A,COVIC L,SEVIGNY L M,et al. Targetinga metalloproteasePARl signaling system with cell-pene­trating pepducins inhibits angiogenesis, ascites, and pro­gression of ovarian cancer[ J ]. Mol Cancer Ther,2008,7(9) :2746 -2757.[8] KILLION J J, RADINSKY R,FIDLER I J. Orthotop ic-models are necessary to p redict therapy of transp lantabletumors in m ice[J]. Cancer Metastasis Rev, 1999,17(3):279 -284.[责任编辑:陈咏梅]。

自噬在肝脏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受MAPK通路调节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肝脏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受MAPK通路调节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肝脏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受MAPK通路调节的研究进展姜娜;平键;徐列明【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年(卷),期】2016(032)005【摘要】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程序,在肝脏的营养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肝细胞自噬,可保护细胞应对外界不良刺激,但若自噬过度,可以引起肝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细胞,自噬可为其活化提供能量,但也可能导致其死亡.简述了自噬与肝细胞、HSC的关系;介绍了近年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与自噬的关系,提出了深入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自噬与调节通路间的关系,可为研发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新靶标的观点.【总页数】4页(P1009-1012)【作者】姜娜;平键;徐列明【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肝病虚损),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自噬在肝癌中的双面性作用及自噬调节剂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单钰莹;陆才德2.自噬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及中药有效成分对肝脏自噬的作用分析 [J], 高正睿; 吴之涛; 龚永福; 杨克泽; 马金慧; 魏玉杰3.自噬/苄氯素1调节因子1在自噬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尚画雨;付玉;马穰桂;夏志4.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自噬的作用及宿主自噬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J], 王永;姜岩5.线粒体自噬在干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J], 谢丹;李婧媛;裴琴;万雪;叶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大鼠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体外大鼠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体外大鼠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杨雁;陈敏珠
【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34)6
【摘要】目的建立体外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实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利用四氯化碳(CCl4)和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检测ALT、AST、MDA、GSHpx等指标和采用MTT比色法.结果 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的最适损伤浓度和损伤时间为:8 mmol.L-1,6 h;H2O2体外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的最适损伤浓度和损伤时间为0.6 mmol.L-1,1 h.结论利用最适损伤浓度的CCl4和H2O2分别与大鼠肝细胞共培养最适损伤时间,可建立两种理想的体外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
【总页数】5页(P467-471)
【作者】杨雁;陈敏珠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合肥,2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2;R575
【相关文献】
1.体外大鼠肝细胞中毒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J], 彭志刚;雷姚攀
2.大鼠肝细胞分离及体外损伤模型建立 [J], 张金卷;杜智;李涛;王毅军;聂福华;卢诚军;宋继昌
3.宫内发育迟缓致大鼠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体外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J], 张金;邢燕;王新利;关育红;张慧
4.过氧化氢体外诱导细粒棘球绦虫囊泡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J], 文丽梅;巩月红;吕国栋;张嘉伟;王建华
5.加味茵陈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 [J], 张金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
设置温度为 37 ħ ,CO2 浓度为 5% 、O2 浓度为 0. 3% 来提供缺氧环境,使用无血清 DMEM 培养细胞来诱导饥饿,将其分为低氧饥饿 6 、12 、18 和 24 h 4 个时间组。 用 Western Blot 检测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时间点实验组的 Beclin - 1 、 Atg5 以及 LC3 蛋白表达水平的变 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各组 Beclin - 1 mRNA、Atg5 mRNA 的表达;转染 LC3 质粒后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细胞发生 自噬的情况。 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 LSD -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 饥饿处理 6 h 组的 Beclin - 1 、Atg5 及 LC3 的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低氧饥饿 6 h 组较其他各组的 Beclin - 1 mRNA 和 Atg5 mRNA 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且其增高最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 0. 05 ) ;低氧饥饿组自噬小体数量均高于 正常对照组,其中低氧饥饿 6 h 组的自噬小体数量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 0. 05 ) 。 饿可以诱导 7702 细胞发生自噬,并且在低氧饥饿 6 h 时,细胞发生自噬最为明显。 ㊀ 通过物理方法构建的低氧饥 结 论 ㊀ 低氧 结 果
自 噬 是 真 核 细 胞 用 于 清 除 细 胞 内 聚 物 以 及 损 伤 [ 细 胞 器 而 维 持 细 胞 稳 态 平 衡 的 一 种 蛋 白 降 解 途 径]。 细 胞 自 噬 包 括 方 式 , 即 巨 自 噬 、 微 自 噬 以 及 伴 侣 3种 [ ], 分 子 介 导 的 自 噬 通 常 提 及 的 自 噬 泛 指 巨 自 噬 , 本 研 究 中 均 是 指 巨 自 噬 。通 常 自 噬 在 受 到 氧 化 应 激 、 营
ZHU Xuemin MENG Qinghua.
Abstract Objective㊀ To establish the autophagy model of normal human liver cell line 7702 induced by hypoxia and starvation and to lay
㊀ ㊀
1 2
. 物 朱 学 敏 , 等 理 方 法 构 建 肝 细 胞 自 噬 模 型
1567
[ ], 养 不 足 、 损 伤 等 刺 激 信 号 时 被 触 发 由 游 离 双 层 膜 将 细 胞 液 或 者 受 损 的 细 胞 器 包 裹 起 来 形 成 自 噬 体 , 并 与 溶 酶 体 结 合 形 成 自 噬 溶 酶 体 , 把 内 容 物 降 解 为 核 苷 酸 、 氨 基 酸 以 及 游 离 脂 肪 酸 , 然 后 合 成 三 磷 酸 腺 苷 和 新 的 大 分 子 , 从 而 维 持 细 胞 自 稳 态 的 过 程 。细 胞 自 噬 是 生 物 体 中 相 当 保 守 而 且 非 常 重 要 的 代 谢 途 径 , 可 以 作 为 细 胞 保 持 稳 态 的 管 家 机 制 , 调 控 过 氧 化 酶 体 、 线 粒 [ ] 体 及 内 质 网 的 不 断 更 新 , 调 控 脂 质 内 稳 态 及 代 谢, 此 外 还 能 清 除 细 胞 质 内 受 损 的 细 胞 器 和 代 谢 产 物 , 进 行 亚 细 胞 水 平 的 重 构 , 从 而 保 护 受 损 细 胞 。许 多 研 究 已 表 明 细 胞 自 噬 对 维 持 细 胞 生 存 以 及 细 胞 生 物 学 功 能 来 说 十 分 关 键 , 另 外 , 细 胞 自 噬 与 机 体 的 多 种 生 理 和 病 理 [ ] 过 程 密 切 相 关。目 前 普 遍 采 用 电 镜 、 免 疫 荧 光 、 蛋 白 质 印 迹 等 方 法 检 测 自 噬 体 及 其 标 志 蛋 白 。参 与 自 噬 调 ULK 复 PI3K 复 Atg12 - Atg5 合 物 、 合 物 、 控 的 复 合 物 有 白 复 合 物 及 合 物 等 , 其 中 - Atg16 蛋 Atg8( LC ) - PE 复 涉 及 多 种 自 噬 标 志 性 分 子 ,而 通 常 将 Atg5、 Atg7、 作 为 自 噬 观 察 指 标 。本 研 究 通 过 低 氧 Beclin - 1、 LC 等 饥 饿 的 物 理 方 法 来 构 建 肝 细 胞 自 噬 模 型 , 为 进 一 步 研 究 细 胞 自 噬 对 肝 衰 竭 的 影 响 奠 定 实 验 基 础 。 料 与 方 法 1㊀ 材 料 与 试 剂 1. 1㊀ 材 ㊀ 正 7702 细 常 人 肝 细 胞 株 ( 胞 株 ) 和 GFP - LC 质 DMEM 培 粒 由 北 京 市 肝 病 研 究 所 提 供 ; 养 基 HyClone, 美 国 ) ; 胎 牛 血 清 ( 四 季 青 ) ; 青 霉 素 、 链 霉 素 双 ( 抗 ( 北 京 索 莱 宝 公 司 ) ; 体 ( Beclin - 1、 Atg5 抗 Cell - Signa ling 公 司 , 美 国 ) ; 体 ( 司 , 美 国 ) ; 羊 抗 兔 LC 抗 Sigma 公 体 根 过 氧 化 物 酶 ( 北 京 中 山 公 司 ) ; IgG 抗 -辣 PVDF 膜 ( 司 , 美 国 ) ; 转 录 试 剂 盒 、 Millipore 公 RT - 9PCR 反 Takara 宝 生 物 工 程 ( 大 连 )有 限 公 司 ] ; SYBR[ Trizol ( Invitrogen 公 司 , 美 国 ) ;Beclin - 1、 物 [ 生 工 生 物 工 程 ( 上 海 ) Atg5 引 有 限 公 司 ] ; 司 , 美 国 ) ; 质 粒 大 提 取 试 剂 盒 PEI ( Sigma 公 ( 康 为 世 纪 公 司 ) 。 1. 2㊀ 方 法 用 胞 培 养 皿 , 应 用 含 胞 培 养 1. 2. 1㊀ 7702 细 ㊀ 使 10 cm 细 有 牛 血 清 、 霉 素 和 霉 素 10% 胎 100 μg / ml 青 100 μg / ml 链 的 高 糖 养 液 , 在 培 养 箱 中 培 DMEM 培 37 ħ 、 5% CO 的 养 , 每 代 。 24 28 h 传 1次 粒 转 染 (使 用 板 进 行 转 染 ) 1. 2. 2㊀ GFP - LC 质 24 孔 ( 转 染 前 , 将 细 胞 接 种 于 含 抗 生 素 的 1) 1日 500 μl 不 培 养 基 中 , 使 其 在 转 染 时 长 至 30% 50% 融 2) 合 。( 血 清 50 μl 无 转 染 液 制 备 , 每 孔 细 胞 用 量 如 下 : ①用


( Department of Severe Liver Disease, Beijing You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 ,and an O ( )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autophagy on liver function. Methods㊀ The 7702 cells were selected and incubated with 95% air and 5% CO2 at a temperature of 37 ħ normal control group . The Binder three - gas incubator was used with a temperature of 37 ħ a CO2 concentration of 5%
1566
32 卷 8期 2016 年 8月 ㊀ J Clin Hepatol, Vol. 32 No. 8, Aug. 2016 临 床 肝 胆 病 杂 志 第 第
ÿ6}~ *+ $ÔÕ ,-. »
100069 )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佑 安 医 院 重 症 肝 病 科 ,北 京
used to induce starvation. Thes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6 - 12 - 18 - to measur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eclin 1 Atg5 and LC3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RT - qPCR was used to
关 键 词 : 肝疾病; 自噬; 模型, 生物学 中 图 分 类 号 : 献 标 志 码 : R575㊀ ㊀ ㊀ 文 A㊀
㊀ ㊀
文 章 编 号 : 1001 - 5256 ( 08 )- 1566 - 05
Hepatocyte autophagy model established by physical method
, , ,and 24 - hour hypoxia - starvation groups. Western blot was used , measur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Beclin 1 and Atg5 in each group,and after transfection of LC plasmid,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was used to observe autophagy in each group.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continuous data between groups,and th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test was used for further comparison between any two groups;the chi - 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cate gorical data between groups. Results㊀ The 6 - hour hypoxia - starvation groups had higher protein expression of Beclin 1 ,Atg5 ,and LC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or other treated groups. Compared with all the other groups,the 6 - hour hypoxia - starvatio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RNA expression of Beclin 1 and Atg5 , as well 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creases i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Beclin 1 and Atg5 ( all P < 0. 05 ) . The hypoxia - starvation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numbers of autophagosomes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6 - hour hypoxia - starvation group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autophagosomes ( all P < 0. 05 ) . Conclusion㊀ Hypoxia and starvation which is the most remarkable at 6 hours of hypoxia and star established by physical methods can successfully induce hepatocyte autopha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