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择题百题精炼(05)(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总复习历史选择题百题精炼(05)(教师版)
明清时期的政治文明
1.(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答案】C
【解析】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ABD说法与此解析相反,因此错误。故选C 2.(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主要反映()
①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②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③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④军机处的设置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亲臣重臣”体现了①选项的含义(保密),题干中“设在皇宫内”体现了②选项的含义(便于宣召),题干中“行走”二字体现了(临时差遣)选项的含义,因此④意思不符,③选项中的“按才德”并没有在题干中有所体现,所以选A。
3.(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
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A. “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D. 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答案】C
【解析】审题注意“政治因素”,排除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专制集权制度的体现,故选C。
4.(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5.(2013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D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7.(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平民和贫寒家庭到进士身份的变化可以看到科举制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材料不能反映选官制度的实质,也不能看到门第观念的扭转,同样也不能完全实现公平。
8.(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明
9.(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考查了清末和民国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清朝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居民迁居、经商,故B项表述语史实不符。
10.(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材料主要介绍了人口增长的相关对农业、商业、社会稳定的影响,而没有涉及对农商的政策。
12.(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材料从商品种类和交通运输两个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但是不存在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也没有雇佣关系。
13.(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