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田 会 议
《古田会议决议》的践行机制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启示
位 、 想政 治 教 育 内容 的科 学性 、 育 方 法 的 灵 活 性 扣 针 对 性 以及 强 调 教 育 者 自身素 质 提 高的 重 要 性 , 思 教 而在 实 践 中 实现 了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知 行 统 一 , 立 了 良好 的践 行 机 制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重 在 建设 , 出发 点和 建 其 归宿 点 在 于把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体 系转 化 为人 民 的价 值认 同和 自觉 追 求 。《 田会 议 决议 》 的 践行 机 制 对 大 学 古
程 ,外化 过程 是提 高个 体外 显行 为的实 践价值 的
过 程 , 论 的力量最 终要 在实 践 中表 现 出来 。 理 内化 是 外化 的基础 和前 提 , 化是 内化 的外显 和表 现 , 外 通过 内化 与外化 , 实现被 教育者知 、 的高度统 一 。 行 ( )党和军 队建设 的迫 切需 要— —《 田会 一 古 议 决议》 践行 的强大 内驱 力 要 实现 受 教 育者 对 思想 理 论 的认 知 和认 同 ,
式是 内化 的催化 剂 ; 思想理论 的认 同和信念是 理 对 论 内化 的恒 久力量 。各 个要 素在教 育者 的教育 活
动 中相互 作用 , 现 由“ 实 社会要 我这 样做 ” “ 要 向 我 这 样做 ” 的转 变 , 成思 想 的内化机 制 。外化是 将 形 个 体 品德 意 识 转 化 为 行 为 表 现 和 行 为 习 惯 的 过
人 的行 为 的指 向或引 导上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践行
机 制是 指通 过 内化 和外 化两 个过 程 ,实现被 教育
者 的知 、 统一 。 行 内化是 指人 们在 思想 政治教 育过 程 中 , 社会 发 展要 求 的思 想 、 念 、 范 纳入 自 将 观 规 己 的态 度体 系 , 为 自己意识 体 系有机 组成部 分 。 成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基础回顾
一、废井田,开阡陌 中 国 古 代 的 土 地 制 度
(井田制) 土地制度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经营方式
三、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
(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井田制)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 有制,为什么这种制 度到了商周时期会遭 到破坏?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知识运用:
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制度 B.西周是井田制的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 2.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C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是在( D )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能力提升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土 地 制 度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私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 奴隶社会有 地所有制——井田制 化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Βιβλιοθήκη (2)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特点一
特点三
特点二
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私有土地)
C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租佃方式最早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 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 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 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古田会议决议》中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现实启示
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六期︵总第九十二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关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乎高校的高质量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出台《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关注心理疏导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古田会议决议》对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我们应当从党的经典文献中汲取智慧,有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疏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古田会议决议》形成前红军党内的思想心理状况1929年红四军入闽后,红军党内逐渐暴露出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军事行动频繁,红四军在几次战斗中失利,导致红军党内出现思想混乱、情绪低迷的状况,党中央注意到士兵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决定及时肃清不正确思想,对士兵们进行心理疏通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认知并落实在行动上。
(一)红军队伍成分复杂红军队伍成分复杂,,导致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1928年12月,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发动新的“围剿”。
为摆脱困境,1929年1月,在召开前委、特委、军委及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之后,红四军主力转向赣南,于3月、5月和10月三次入闽。
随着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胜利进军,红军队伍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思想和作风上的问题。
红军中的很多骨干力量是来自于旧式军队,还有大量的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再加上当时处于游击战环境,红军队伍各处分散,不便集中管理,导致旧军队中的一些作风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冒头,充斥在红军党内,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个人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重点总结1、古代公文文种:(1)誓:是出兵征伐时(交战前)宣布的誓师动员令。
(2)令:上古时期,只有国君对大臣的言辞称令,到秦代,把皇后、太子对下属的文稿称为令,汉代,诸侯王下达的文稿称为令,再以后,天子诸臣都可使用。
(3)制书:是皇帝颁布的有关制度方面的文书。
制书与诏的区别:“诏”也是一种公文文种,它是一种指令性的文书,凡皇帝颁布不属于重大制度的文书都用诏,诏的分量不如制,但是诏比制用途广泛。
(4)告谕:古代公文名称,用于发布命令,使人知晓,明确。
区别玺书与上书:玺书属于下行文,上书属于上行文,是大臣给皇帝、诸侯王的奏疏(5)疏:古代公文名称,是古代大臣上给帝王论政事、提意见的文书。
也称“奏疏”,由汉文帝开始(6)议:古代公文文种,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必集群臣于朝廷之上议论,往来辩驳。
以此来确定处理事情的事宜、方案叫“议”。
(7)檄:古代公文文种。
檄本是军用公文,但也通用于政治。
(8)教:是上级官僚对下级或百姓的一种告谕性文书。
(9)表:是古代公文文种,大臣写给国君的上行文。
是大臣表示对国君的忠诚、希望、陈说政治的诉求与愿望,其内容往往是议论和叙事,有时也带有抒情。
(10)封事:奏疏的一种,涉及机密之事,用囊密封呈进。
故曰封事。
(11)札子:公文名称,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称榜子,宋人称札子,凡百官上殿奏事或官吏向长官进言议事通常用札子。
(12)敕:古代公文文种,属于下行文,主要起到使人警饬,不敢怠慢的作用。
2、古代公文基本常识:(1)《尚书》是第一部公文总集。
(2)《秦誓》有别于《汤誓》,后者乃出兵前的动员令,这是“誓告群臣之词”,有述往戎来之作用。
(3)谥法:古时贵族死后,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种制度称为“谥法”。
(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本文在章法上,发端即表明看法,提出了全篇的总观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表现方法,开公文“片言居要”写法的先河。
(5)汉定礼仪,则有四品:章、表、奏、议。
宋史纪事本末营田之议译文
宋史纪事本末营田之议译文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
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难当大任):“安石好学而泥(拘泥)古(古训),故议论迂阔(迂腐空阔,不切实际),若使(假如)为政,必多所更变。
”译文:熙宁二年二月庚子日,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最初,宋神宗想要起用王安石,曾公亮大力推荐他,唐介(则)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王安石喜爱学习却拘泥古法,不知变通,所以(他的)见解不切实际,如果让(他)处理政事,一定会有很多改变。
”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担任宰相)?”固对曰:“安石文(文章)行(道德修养)甚高,处(安置在)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器度),安石狷狭少容(眼界短浅,心胸狭小),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译文:宋神宗问侍读孙固说:“王安石能不能做宰相?”孙固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够胜任侍从或献纳之职。
宰相要有(宰相的)气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
(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都是合适的人选。
”帝不以为然,竟(最终)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了解)卿,以(认为)卿但(只)知经术(经典理论),不晓(知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治理天下的理论)正所以经世务(社会上的事务)。
”帝曰:“卿所设施(措置,筹划),以何为先?”安石对曰:“末世风俗(社会风气),贤者不得行道(实践自己的主张或所学),不肖者(品行不端的人)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推行礼仪),贵者得行无礼(任意胡来)。
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帝深纳(赞同)之。
译文:宋神宗不认为(唐介和孙固的话)是对的,最终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对他说:“人们都不(真正)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治理天下的理论,不明白(如何处理)社会上的事务。
”王安石回答说:“治理天下的理论正是用来处理社会上的事务的。
”宋神宗说:“你所筹划的治国方案,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王安石回答说:“一个朝代的末期的社会风气,(是)贤良的人不能够实践道德、正义,品行不端的人(反而)有机会不行仁义,地位卑下的人不能够推行礼义,显贵的人(却)能够任意胡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6.16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22·石家庄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道:“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
”可见家猪对供应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白家猪对供应肥料的意义,与解决温饱问题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供应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进展,故B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加固训练】《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头留意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夫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选B。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提高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2.(2022·南昌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选C。
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定的联系,故A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肯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故C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肯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缘由,故D错误。
《古田会议决议》对增强新时期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启示
境 . 员的构成相对 比较 混杂 。 民和 小资产 阶级 在党组 织 中 人 农
占有 很 大 比 例 。 且 在 战 斗 补 员 中 还 充 斥 了 大 批 来 自旧 军 阀 的 并 俘 虏 。 就 使 得 极 端 民 主 化 、 观 主 义 、 人 主 义等 非 无 产 阶 级 这 主 个 思想 大 量 地 反 映 到 党 和 红 军 中来 。 为 此 。 议 根 据 部 队 人 员 成 决
治教育不妨借 鉴军事训练 的做法 , 针对各军 兵种 以及军 官和士 兵 的不同要求 。 制各 自的思想 政 治教育训 练大 纲 , 出台与 编 并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可 以 说 。 便 在 国 际 国 内形 势 已 发 生 深 刻 变 化 即 的今 天 , 这部 诞 生 于 革 命 战 争 年 代 的 经 典 文 献 对 当 前 如 何 增 强
方法 。与此 同时 , 决议》 《 还对一些 教育方法 的运用提 出了具体 要求 , 对上政 治课要 求分 成普通 、 如 特别 、 干部 三个班 。 教授 在
分的不 同 , 分别规定 了适合党 内教育 、 士兵政 治训 练 、 年士兵 青 特种 教育的政治教育材料 。 如今随着社会 发展 和军队改革 的不
断 深 入 。 队思 想 政 治 教 育对 象 的 特 征 较 革 命 战争 时 期 已发 生 部
了很 大变化 。 主要表现为 两个 方面 : 一是官 兵的文化程度 、 活 生
出多元多变的局 面。 各种 非无产 阶级 意识形态对 官兵思想 的影 响在逐步加深 。 尽管《 决议 > 中制定 的一些教育 内容与上述 变化
已不 褶 适 应 , 决 议 注 重 区 分 层 次 , 但 区分 重 点 . 据 不 同 的教 育 根 对 象 制 定 相 应 教 育 内 容 的做 法 却 依 然 适 用 。对 此 , 者 认 为 政 笔
古田会议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思想政 治工作 是 我党 的显著 特色 和优 良传统 , 也是 我党 体现 先进 性 、 断 发展 壮 大 、 不 从胜 利 走 向 胜 利 的重要 因素 。古 田会议 奠定 了我 党 、 军思 想 我 政 治工作 的基础并 使思 想政 治工 作成 为我党 、 军 我 的传家法宝 。19 9 9年 6月 , 锦涛 同志在参 观古 田 胡 会 议 纪念 馆 时指 出 :我 们要 继 承 和发 扬古 田会议 “ 精神 , 充分 发挥思 想政 治工作 这个 优 良传统 和政 治 优势, 确保 党 的政治 任务 的顺利 完成 。”l 党的思 I l 我 想 政治工作 之所 以取得 巨大 的成效 , 由于我 党开 是
式。 根据士 兵 的政 治觉悟 和文化程 度 , 因人施 教 。 上
政 治课 分为普通 、 特别 、 干部 三班 。 个别 谈话也 分八
作者 简介 : 杨玉凤( 9 9 - )女 , 建龙岩人 , 16 _ , 福 副教授 , 浙江 大学法学硕士 , 主要研 究方向: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 思想 政治教育。
持实 事求是 。二是开展 批评 和 自我 批评 。三是进 行 宣传鼓 动 。决议 指 出 : 红军 的宣 传工 作, 红军 的 “ 是
话 通 俗 、 话 明 白 、 话 有趣 味 、 说 说 以姿势 助说 话 、 后 次复 习前次 概念 、 有提纲 、 要 干部 班要 用讨论 式 。 其 他还有早晚点名、 体讲话 、 集 个别 谈 话 、 革 命 故 讲
了加强 。
一
《 田会 议 决议 》 士兵 政 治训 练 问题 》 对 古 中《 针
红 军 士兵 的政 治 训练 , 提 出 了上 政治 课 、 晚 点 则 早
名等 7项 . 并进 一步对 这些 方法作 了说 明。在个 别
古文法律案例(3篇)
第1篇唐太宗贞观年间,河南洛阳府有一富户李氏,世代居住于此,家族繁衍,家道昌盛。
李氏家族拥有田地数百亩,其中一亩位于城北郊,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乃家族祖业。
一日,李氏家族因一亩田地与邻居王氏家族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下,遂诉至洛阳府。
洛阳府尹闻讯,立即派遣判官前往调查。
判官经过一番勘察,发现此案确有蹊跷。
原来,李氏家族与王氏家族自祖辈以来便有土地相邻,两家世代友好,不曾有过争执。
然而,近日王氏家族突然声称李氏家族所占田地为其祖辈所有,要求收回。
李氏家族坚称此田地为家族祖业,不可夺。
双方各执一词,判官难以决断。
判官遂回府向洛阳府尹汇报,府尹闻言,认为此案牵涉两家百年世家,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民间纷争。
于是,府尹亲自审理此案,并派专员调取两家族谱、土地契据等证据。
经查,李氏家族族谱记载,李氏祖先于唐高祖武德年间从外地迁至洛阳,购置此田地作为家族产业。
王氏家族族谱记载,王氏祖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从外地迁至洛阳,购置邻地。
两家族谱均无关于此田地归属的记载。
随后,判官调取了李氏家族的田地契据,发现契据上盖有唐高祖武德年间的官印,证实此田地确为李氏家族祖业。
然而,王氏家族也提供了邻地的契据,契据上盖有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官印,证实其家族确实在贞观年间购置了邻地。
府尹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此案的关键在于两家族谱和契据的时间先后。
于是,府尹派专员前往唐高祖武德年间和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以确定两家族谱和契据的真实性。
经过一番努力,专员从档案馆找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和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官方记录。
根据官方记录,李氏家族在武德年间确实购置了此田地,而王氏家族在贞观年间购置的邻地与李氏家族的田地并无交集。
府尹得到这一重要信息后,立即传唤李氏家族和王氏家族,当众宣读官方记录。
王氏家族听后,无言以对,只得承认李氏家族对此田地拥有合法所有权。
然而,王氏家族仍然不愿放弃,声称李氏家族在购置此田地时并未支付足够的代价,要求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赔偿。
唐代文学史
二、“四唐”说旳演化历史
➢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最早对唐诗旳演变做历史论述旳是唐代末年 旳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他在《与王驾评诗书》 中,对唐诗发展各个阶段旳代表诗人都作出了简短 旳评价,勾勒了唐诗盛衰变化发展旳基本面貌。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五体”辩:唐初、盛唐、大历、元和、晚唐
➢ 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 顽若愚,似骄似激。院止三 迳,堂唯四壁。不知节制, 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 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 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 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空。
王绩《醉乡记》
➢ 醉之乡,不知去中国其几千里,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 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朔寒署;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清, 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渐渐。与鸟 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 而沓然丧其天下,觉得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 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 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 失路而道夭,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阶级 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 氏之职,司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槽 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 爱道者亦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十数人等,并游于醉乡, 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觉得酒仙云。嗟呼,醉乡氏之俗,其 古华胥氏之国乎?其何以淳寂也如是。今余将游焉,故为之记。
永徽之时,虞(世南)、魏(征)诸公,稍离旧习,王、杨、
卢、骆,因加漂亮,刘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 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72篇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目录文言文(32篇) (3)一、必修(10篇) (3)1、《论语》 (3)2、《劝学》(《荀子》) (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4)5、《师说》(韩愈) (5)6、《阿房宫赋》(杜牧) (6)7、《六国论》(苏洵) (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7)9、《赤壁赋》(苏轼) (8)10、《项脊轩志》(归有光) (9)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1)3、过秦论(上)(贾谊) (11)4、《礼运》(《礼记》) (12)5、《陈情表》(李密) (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5)9、《石钟山记》(苏轼) (15)10、《登泰山记》(姚鼐) (16)三、选修(12篇) (17)1、《老子》 (17)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8)3、《大学》(《礼记》) (19)4、《孟子》 (19)5、《逍遥游》(《庄子》) (19)6、《谏逐客书》(李斯) (20)7、《兰亭集序》(王羲之) (21)8、《滕王阁序》(王勃) (21)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3)古代文论选段 (24)诗词曲(40 首) (25)1、《静女》(《诗经》) (25)2、《无衣》(《诗经》) (25)3、《离骚》(屈原) (26)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26)5、《短歌行》(曹操) (26)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27)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27)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8)9、《山居秋暝》(王维) (28)10、《蜀道难》(李白) (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9)12、《将进酒》(李白) (30)13、《燕歌行》(高适) (30)14、《蜀相》(杜甫) (31)15、《客至》(杜甫) (31)16、《登高》(杜甫) (31)17、《登岳阳楼》(杜甫) (32)18、《琵琶行》(白居易) (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 (33)20、《菩萨蛮》(温庭筠) (33)21、《锦瑟》(李商隐) (33)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4)23、《望海潮》(柳永) (34)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4)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34)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5)27、《登快阁》(黄庭坚) (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5)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5)30、《声声慢》(李清照) (36)31、《书愤》(陆游) (36)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6)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7)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 (38)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38)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田会议决议》对增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的启示
、
增 强思 想 政 治 建设 的科 学 性 , 须 强化 政治 基 础 , 必
在 讲政 治 中体 现 科 学 < 田会 议 决 议 > 对 红 军 中普 遍 存 在 的 “ 事 好 , 古 针 军 政 治 自然 会 好 , 事 不 好 , 治 也 不 会 好 ” 军 政 的单 纯 军 事 观 点 , 明确 规定 :军 事 只是 完 成 政 治 任 务 的工 具 之 一 ”“ 军 是 “ ,红
科 学性 , 必须 强 化政 治基 础 , 讲 政 治 中体 现 科 学 ; 须 紧 贴部 队 实 际 , 讲 实效 中体 现 科 学 ; 须 倡 导 群 众 路 线 , 讲 方 法 中体 现 科 在 必 在 必 在
[ 键词 】 < 田会 议 决议 》 军 队思 想 政 治建 设 关 古
科学性
启 示
威、 听从 党 中央 指 挥 的坚 定 性 和 自觉 性 。
二 、 强 思 想 政 治 建 设 的 科 学 性 。 须 紧贴 部 队 实 际 . 增 必 在 讲 实效 中体 现 科 学
命
古 田会议系统分析 了红军党 内存 在的单纯军事观点 、
学化 ” 要求 。这 是从 科 学 性 的角 度 规 范 我军 思 想 政 治 建 的 设 的初 步探 索 。 世 纪 新 阶段 。 照 军委 胡 锦 涛 主 席 “ 持 新 按 坚 以 中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体 系 为指 导 , 力 增 强 思 想 政 治 着
济的深刻变革 ,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 会思想空前活跃 , 社
一
个 执行 革 命 的 政治 任 务 的武 装 集 团 ” .红 军 各 级 党 组 织
必 须 “ 教 育 上 提 高党 内的政 治 水 平 ” 。= 田会 议 决 议》 从 等 《 古 还 把 进 行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党 的路 线 教 育 以 纠 正 各 种 错 误 思
古田会议精神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
高 昂激情 ,散发着实 事求 是理性思 维的智慧光芒 , 成为激励中 国革命不断走 向胜利 的精神力量 。 大学
生是 十分 宝贵的人 才资源, 是实现科教兴 国战略和
人才 强国战 略的力 量之源 。《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 》 中
明确指出 :学校教 育要坚持育人 为本 、德育为先 , “ 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 , 把思想政 治教育摆在 首
20 年 1 09 2月 第2 7卷 第 6 期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D c mb r 2 0 e e e O 9 Vo .7 No6 1 2 .
J 0URNAL O ONGY F L AN UNI RS VE IY I
古 田会议精 神 对 大学 生思政 教 育 的指 导作 用
收 稿 日期 :0 9 0 —_ 2 0— 7 0 2
建 党建 军的原则 ,有效 地解 决 了 中国革命 道路 问 题、 无产 阶级政 党 的 自身建 设问题 、 旧军 队的历 新
作者简介 : 邹冠秀(94 16 ~
6
)女 , 东大埔人, , 广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 田会议 决议》 古 是调查研 究 、 系实际 的结果 , 联 是 党内集 体智慧 的结晶 。 田会议精神体现 了中国共 古 产党领 导主体的历史责任感 和清 醒的 自我意识 。 由 于有清 醒的 自我意识 和主 动精 神 , 毛泽东 等人运用
马克思 主义 的历史 唯物主义 和辩 证唯物 主义 原理 。 分析党 内存 在的各种 错误并 确立 了思想上 政 治上
的兴旺发达和 国家 的长治久安 , 系到我 国全 面建 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管仲改革实行 “相地而衰征”,鲁国在公元前594年 实行“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是使土地 私有制合法化。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 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条令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 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 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 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二、土地兼并问题
读材料看现状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
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
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
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土地兼并 自耕农破产
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 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D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对比变化看趋势
从地主“私属”——到国家“编户齐民”
秦汉以来﹐佃农一直是世家大族的私 属。直至唐朝﹐佃种大地主庄田的农民仍 多“王役不供﹐簿籍不挂”。赵宋立国后 ﹐把客户登录簿籍﹐从而成了封建国家的 编户齐民﹐他们的户籍权得到了承认﹐同 别的编户齐民有了平等的关系。
五礼通考卷四十二
五礼通考卷四十二卷四十二<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二社稷礼记祭法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注大夫以下谓下至庶人也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郊特牲曰惟为社事单出里疏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者大夫以下谓包士庶成羣聚而居其羣众满百家以上得立社为众特置故曰置社大夫至庶人等共在一处也大夫北面之臣不得自专土地故不得特立社社以为民故与民居百家以上则可以立社知百家者诗颂云百室盈止杀时犉牡故曰百家言以上者不限多少故郑驳异义引州长职曰以嵗时祭祀州社是二千五百家为社也虽云百家以上惟治民大夫乃得立社故郑驳异义云有国及治民之大夫乃有社稷是也此大夫所主立社稷则田主是也故郑驳异义引大司徒职云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注云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后土则社神田正则稷神其义已具郊特牲疏马氏晞孟曰社者土神而有生物之功故王诸侯大夫立社皆所以教民美报而有反本复始之意也王谓之王社诸侯有君之道谓之国社谓之侯社至于大夫以下皆北面之臣则谓之置社】【张子曰社土神也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若谓大夫长于防里之间与百姓居者立社则大夫与百姓同事于社稷似非其类也恐是士大夫以下各以其辈类立社天子诸侯皆有自为立社士大夫不敢自各为社则恐结辈类以为社共事之然士大夫方社之日当从其君以礼社则所事于置社者或以子弟家老行事也今贵而至天子贱而至农夫皆知礼社独士大夫之家不预社事是不知身之所从来殊无戴天履地之报古者丘乘共粢盛恐十里之中立一社也】白虎通大夫有民其有社稷者亦为报功也礼祭法曰大夫成羣立社曰置在月令曰择元日命民社论语曰季路使子羔为费宰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蔡邕独断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以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陈氏礼书大夫以下其社之大者则二千五百家为之周礼所谓州社是也其小则二十五家亦为之左传所谓书社千社是也左传昭二十五年齐侯致千社于鲁哀十五年齐人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杜氏注二十五家为一社郑氏谓百家以上共立一社若今时里社此以汉制明古也周礼六乡之内族祭酺党祭禜虽百家以上亦不祭社特州然后祭之者党族非不祭也姑以别社禜酺之等差耳礼曰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竭作唯社丘乘供粢盛则牢醴亦在所共皇氏曰大夫以下无借田祭社则丘乘之民共之其説是也左传有清丘之社月令仲春命民社先儒以为自秦以下民始得立社然礼言大夫以下则民社不始于秦周礼地官州长若以嵗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疏此云嵗时谓嵗之二时春秋耳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者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故云祭祀州社也凡读法皆因节会以聚民今既祭因聚民而读法】凡州之大祭祀涖其事【注大祭祀谓州社稷也涖临也疏言大祭祀谓州社稷者以上文云嵗时祭祀州社此经又因言州之大祭祀故知还是上文州社也知有稷者以其天子诸侯三社皆稷对之党祭禜族祭酺故此特言州社也】闾胥凡春秋之祭祀聚众庶【注祭祀谓州社党禜族酺也疏知祭祀谓州社党禜族酺者以其乡党之内所以祭祀无过此三者而已】【郑司农曰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闾】【丘氏濬曰此一州之祭也后世命郡县祭社本此】右州社周礼天官内宰凡建国佐后立市祭之以隂礼【注市朝者君所以建国也建国者必面朝后市王立朝而后立市隂阳相成之义郑司农云佐后立市者始立市后立之也祭之以隂礼者市中之社先后所立社也隂礼妇人之祭礼疏王者建国非定一所随世而迁谓若自契至汤八迁太王迁岐文王迁丰武王迁镐成王营洛皆是建国故云凡以该之云建国者必面朝后市乃冬官匠人文云王立朝者即三朝皆王立之也而后立市者即此文是也祭之以隂礼者市乃先后所立故以隂礼为市之社亦先后所立社也】右市社礼记郊特牲唯为社事单出里【注单出里皆徃祭社于都鄙二十五家为里疏社事祭社是也单尽也里居也社既为国之本故若祭社则合里之家并出故云单出里也此唯每家出一人不人人出也】春秋昭二十五年左传请致千社孔疏礼有里社故特牲称惟为社事单出里以二十五家为里故知二十五家为社也右里社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注出军必先有事于社及迁庙而以其主行社主曰军社迁主曰祖春秋传曰军行祓社衅鼔祝奉以从曾子问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书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疏郑知有司是大祝者见大祝职云大师设军社故也郑知王出军必先有事于社及迁庙而以其主行者见泰誓及王制将出军皆云类于上帝宜于社又曾子问云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故知也云社主曰军社者以其载社在于军中故以军社言之】大祝大师设军社【注郑司农説设军社以春秋传曰所谓君以师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者也疏设军社者此则据社在军中故云设军社司农引春秋传者定四年左氏传案彼祝鮀云君以军行者师则军也故尚书云大巡六师诗云六师及之皆以师名军引之者证社在军谓之军社之事】【郑氏锷曰古者大帅则先有事于社与庙然后载社主与迁庙之主以行不用命戮于社故载社主将以行戮用命赏于祖故载庙之主将以行赏小宗伯掌社稷宗庙之礼宜载以行乃言立者盖社本不在军因用师始立之立者出于一时之故庙主为尊载之以行不敢忽也故言奉奉以言其肃钦之至帅有司者盖帅太祝也】【郝氏敬曰军社以齐车载社主与迁庙主于军中赏功告祖戮罪告社】夏官量人营军社之所里【注军社社主在军者里居也疏在军不用命戮于社故将社之石主而行所居有步数故职在量人】秋官大司冦大军旅涖戮于社右军社春秋定公六年左氏传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庄公二十有三年夏公如齐观社【注齐国祭社搜军实故公徃观之】国语鲁语严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徃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今齐社而徃观旅非先王之训也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命焉臣不闻诸侯之相会祀也祀又不法【韦注举动也土发春分也周语曰土乃脉发社者助时祈福为农始也旅众也上帝上天也受命助祭受政命也事职事也不法谓观民】春秋闵公二年左氏传间于两社为公室辅【注两社周社亳社两社间朝廷执政所在疏为羣姓立社在库门内之西自为立者在借田之中其亡国之社谷梁传云以为庙屏戒或在庙或在库门内之东则亳社在东也故左传云间于两社为公室辅鲁之外朝在库门之内东有亳社西有国社朝廷执政之处故云间于两社】哀十五年左氏传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注二十五家为一社籍书而致之】昭二十五年左氏传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注二十五家为社千社二万五千家欲以给公】右社名周礼地官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注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诗人谓之田祖所宜木谓若松柏栗也若以松为社者则名松社之野以别方面】【薛氏季宣曰言社则稷在其中曰各云者为邦国都鄙设耳】【王氏安石曰各以其野所宜木则新甿欲有所植不谋而知其土壤所宜公上欲有所敛不视而知其木所出】【郑氏锷曰国之所以有立者有社稷也农之所以祈报者有先农也故坛壝不可以不设田主不可以不树】【订义王氏曰立之田主使鬼神有所依附民心有所归向此先王系人心处】春官小宗伯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丘氏濬曰社之主树以木出师则不可载以行意者当时坛壝之上则树以木而又以石为主如丧之车然遇有征行则奉之以车而行乎后世遂因之不用木而用石也不然则是临行旋为之故曰有司立军社谓之立者前故未有也春秋襄二十五年左氏传郑子产伐陈入之陈侯免拥社以待于朝【注免丧服拥社抱社主示服】论语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朱注三代之社不同者古者立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蔡氏清曰既曰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为主则夏后氏以松未必举天下之诸侯社皆以松也殷人以柏亦未必举天下之诸侯社皆以柏也周人以栗亦未必举天下之诸侯社皆以栗也宰我此对甚疎下句尤凿纵使告以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亦未得立社之本意集注姑且就其言之谬而正之耳未暇深论也陈氏祥道曰后世宋有禖社丰有枌榆社先儒谓诸侯社皆立树以为主以象其神大夫以下但各以地之所宜木立之于义或然】白虎通社稷所以有树何尊而识之使民人望见师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故周官曰司社而树之各以土地所生尚书曰大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附论诸家社主用石用木不同春官小宗伯帅有司而立军社郑注社之主盖用石为之贾疏案许慎云今山阳俗祠有石主彼虽施于神祠要有石主主类其社其社既以土为坛石是土之类故郑注社主盖以石为之无正文故云盖以疑之也夏官量人贾疏在军不用命戮于社故将社之石主而行陈氏礼书周礼小宗伯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春秋传曰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郑氏曰社之主盖用石为之唐神龙中议立社主韦叔夏等引吕氏春秋及郑?议以为社主用石又后魏天平中大社石主迁于社宫是社主用石矣又检旧社主长二尺五寸方一尺七寸在礼无文案韩诗外传云天子大社方五丈诸侯半之盖以五是土数故坛方五丈其社主凖五数长五尺凖隂之二数方二尺剡其上以象物生方其下以体地体埋其半以根在土中而本末均也盖石地类也先儒谓社主石为之其长不过尺五寸其短以寸计之唐之时旧主一尺六寸方一尺七寸盖有所传然也而议者谓宜长五尺方二尺埋其半于土中此臆论也古者天子诸侯有载社之礼而陈侯尝拥社以见郑子展果埋其半则不可迎而载果石长五尺方二尺则不可取而拥朱子语録问古者各树其所宜木以为社不知以木造主还便以树为主朱子曰看古人意思只以树为社主使神依焉如今人説神树之类以木名社如栎社枌榆之类问社主平时藏何处曰但以所宜木为主如今世俗之神木然非是将木来作主也答许慎之曰古人立木于社使民知所存着知社之神必有所司则国君所以守社稷其严乎邱光庭兼明书社所以依神表域也各随其地所宜而树之宰我谓欲使人畏敬战栗失其义也程氏迥曰古者以木为主今也以石为主非古也蕙田案社主用石本周礼郑注之説非有明证夫军行载社主陈侯拥社主皆非石主所宜且己埋其半于土中如何复载之拥之也朱子虽云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然语録又云非是将木来作主则又非以木为主也是石主木主两皆无据不如古之树木以依神者为当而临祭则用后世木主可耳论社有主稷无主朱子答社坛説曰旧法社有主而稷无主不晓其意恐不可以己意增添其言坛上之南方非坛之中也盖神位坐南向北而祭器设于神位之北故此石主当坛上南陛之上若在坛中央即无设祭处矣蕙田案石是土类故古有社主用石之説毕竟无所凭据故疏及礼书皆疑之况稷是谷神推其气类不宜用石而用木明矣然木主不可以露设徃徃祭毕藏之瞻其坛者遂谓社有主稷无主耳非真稷无主也明制祭日设社稷两木主于坛上祭毕贮之库中仍设社石主稷坛中防露其末又似社有二主矣以义揆之或如古制平日坛内树木依神以为社主临祭则设两木主祭毕供之神库师行载之以设军社或亦礼以义起者乎右社木社主礼记郊特牲唯为社田国人毕作【疏唯为社田国人毕作者田猎也毕尽也作行也既人人得社福故若祭社先为社猎则国中之人皆尽行无得住家也】【马氏晞孟曰古者唯田与追胥竭作唯为社事单出里此近于家出一人也国人毕作此所谓竭作而其余无羡也唯为社田国人毕作人不爱其力也】【周氏谞曰社田毕作欲其皆晓于战阵也】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歴其卒伍而君亲誓社以习军旅左之右之坐之起之以观其习变也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贪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注凡出火以火出建辰之月火始出焚谓焚莱也简歴谓算具陈列之也君亲誓社誓吏士以习军旅既而遂田以祭社也言祭社则此是仲春之礼也仲春以火田田止火然后献禽至季春火出而民乃用火今云季春出火乃亲誓社记者误也社或为省流犹行也行行田也盐读为艶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艶之观其用命否也谓禽为利者凡田大兽公之小禽私之失伍而获犹为犯命是求服其志不贪其得也疏此一节论仲春祭社之前田猎取禽以祭社获福之事祭社既用仲春焚当在仲春记者以季春民始出火遂悮以天子诸侯用焚为季春也焚谓焚烧除治宿草出火谓出陶冶之火案春秋火出为夏三月故左氏昭六年郑人铸刑书火未出而用火故晋士文伯讥之若田猎之火则昆虫蛰后得火田以至仲春也既焚之后简选车马及兵赋器械之属歴其百人之卒五人之伍君亲誓此士众以习军旅既而遂田以所得之禽兽因以祭故云亲誓社或左或右或坐或起戒勅之以习军旅君亲自观于习武变动之事教阵讫而行田礼驱禽于阵前以示士卒示流示之禽也利则禽也驱禽示之而歆艶之以小禽之利也于此之时观其士卒犯命与不犯军命者求欲服其士卒之志使进退依礼不欲贪其犯命苟得于禽言失伍得禽不免罚也其所为得礼故战则克胜祭则受福】【方氏慤曰田猎之礼周官则行之于仲月而与此异邠诗月令则行之于季月而与此同此之所言亦泛记异代耳】右社田君亲誓社诗周颂载芟序曰春借田而祈社稷也【笺借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借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借田疏载芟诗者春借田而祈社稷之乐歌也谓周公成王太平之时王者于春时亲耕借田以劝农业又祈求社稷使民获其年丰嵗稔诗人述其丰熟之事而为此歌焉经陈下民乐治田业收获?多酿为酒醴用以祭祀是由王者耕借田祈社稷劝之使然故序本其多获所由言其作颂之意经则主説年丰故其言不及借社所以经序有异也月令孟春天子躬耕帝借仲春择元日命民社大司马仲春教振旅遂以搜田献禽以祭社然则天子祈社亦以仲春与耕借异月而连言之者虽则异月俱在春时故以春总之祭法曰王为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此二社皆应以春社之但此为百姓祈祭文当主于大社其稷与社共祭亦当为大社社稷焉】良耜序曰秋报社稷也【疏良耜诗者秋报社稷之乐歌也谓周公成王太平之时年谷丰稔以为由社稷之所祐故于秋物既成王者乃祭社稷之神以报生长之功诗人述其事而作此歌焉经之所陈其末四句是报祭社稷之事妇子宁止以上言其耕种多获以明报祭所由亦是执之事也经言百室盈止妇子宁止乃是?功毕入当十月之后而得言秋报者作者先陈人事使毕然后言其报祭其实报祭在秋宁止在冬也】【黄氏度曰良耜言杀时犉牡者则专主祭社稷而言也】丰年序曰秋冬报也【疏天地社稷之神虽则常祭谓之祈报朱子传此秋冬报赛田事之乐歌盖祀田祖先农方社之属也】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大割祠于公社【注此蜡祭也大割杀羣牲割之也疏谓大割牲以祠公社以上公配祭故云公社皇氏云社是报功故云大割】【方氏慤曰公社亲而不尊在致味以祭之故曰大割】明堂位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注省读为狝狝秋田名也春田祭社秋田祀祊】【方氏慤曰社与省春与秋皆有之其所异者春社以祈为主秋社以报为主春省以耕为主秋省以敛为主耳此于社言春以该秋于省言秋以该春其实一也】【山堂考索载芟载柞其耕泽泽此春祈社稷之诗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此秋报社稷之诗也夫庐居族处非土不生枵腹张颐非谷不食知土谷之不容一日废则社稷之祭如之何其废之是故人臣有平土之功则取以配社如共工氏之子龙高阳氏之子黎是也有播谷之功取以配稷如烈山氏之子柱厉山氏之子农是也古人崇重之意如何如祭之以春官卜之以肆师择之以元日重蒇事也行之于新邑祷之于枌榆正之于洛阳示尊敬也其不崇重之意又为何如盖自不立官稷而社稷之礼始废不建州社而祀社之礼始坏一废于汉之中世再坏于唐之建州况复有载芟良耜之遗意乎吁此张文琮所以有何观之叹然而社用羊豕稷用黍稷用黍稷又奚为不用犊祭盖用犊乃祭地之礼社稷虽地之属而非地犹五帝为天之尊神而非天也社安得不用羊豕稷安得不用黍稷乎吾于此又知社稷为土谷之正神实非人为之也】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神其农业也祀社日用甲疏后土者五官之后土即社神也与左传僖十五年云君履后土者别也但句龙为配社之神又为后土之官也云祀社日用甲者解经元日也案郊特牲云祀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召诰戊午乃社于新邑用戊者周公告营洛邑位成非常祭也】【方氏慤曰祭法曰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则民固有社矣然非天子命之无敢专祭焉故择元日而命之也且社土也方春土发生之时择元日而祭之亦祈其土之利无不善而已郊特牲言社日用甲则此言元日盖甲日也社日用甲则得其善矣故谓之元日焉凡祭社而稷必从之此止言命民社者特举重以见轻耳】丘光庭兼明书社日或问曰月令云择元日命民社注云元日近春分前后戊日郊特牲云日用甲日之始也与今注月令不同何也答曰召诰云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则是今注月令取召诰为义也不取郊特牲为义者以社祭土土畏木甲属木故不用甲也用戊者戊属土也召诰周书则周人不用甲也郊特牲云甲者当是异代之礼也稷日或问曰祭稷不别与社同日者何也答曰以百谷生于土戊属土故可与社同日而祭也【应氏镛曰元日祈于上帝所以祀天也元日命民社所以祀地也干始坤生事之如一不容有异心也故祈帝祀社皆曰元日而亲耕则曰元辰而已载芟之诗曰春借田而祈社稷则借田固以祈社稷矣而此复曰命民社者盖借田之祈王所自为之王社也命民社者王为羣姓所立之大社也同于为社而先后则有等差因事以为教也】【丘氏濬曰此一里之祭也后世命民主里社本此然郊特牲祭社用甲日而召诰用戊日戊者土之气也因土气以祭社神当用上戊为是况所谓元者非但训善也亦有首始之义谨考官歴春秋二社皆在仲月臣窃以为官府祭社宜用仲月上戊而里民所祭者当用官歴所定社日为宜又徃徃见有司祭社偶遇春秋二仲月之上旬戊在丁后必先释奠而后祭社吁岂所谓上戊哉亦岂古人所以秩祭祀之意哉盖秩之为言次序之谓也周礼肆师以嵗时序其祭祀正谓此尔况社稷大祀先师中祀自当循其次序】郊特牲日用甲用日之始也【注国中之神莫贵于社故日用甲也疏社是国中之贵神甲是旬日之初始故用之也社之祭一嵗有三仲春命民社一也诗曰以社以方谓秋祭二也孟冬云大割祠于公社是三也】【方氏慤曰社必用日之始何也盖阳始于甲而物生隂极于辛而物成地虽以隂而成物然始地事者存乎阳故社用甲以原其始焉天虽以阳而生物然终天功者存乎隂故郊用辛以要其终焉夫独隂不生独阳不成天地相须之义也故圣人制礼以致其义焉】【马氏晞孟曰日用甲用日之始则郊用辛用日之成也以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则郊宜用甲社宜用辛天虽主于生物亦有以成之则天之道所以明地虽主于成物亦有以生之则地之道所以神盖郊所以明天道故用辛社所以神地道故用甲曲礼曰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郊者外事也社者内事也而此言郊用辛日之柔社用甲日之刚者説者以为郊社至尊之祭不可同于内外此説得之又曰凡日始于甲物成于辛日始于甲而社用之者地以形成物而肇地事者气也气自甲而始故用是以社物成于辛而郊用之者天以气始物而终天事者形也形至辛而成故用是以郊天地相合万物资焉故曰郊以明天道社以神地道万物资气于天故郊于孟春资生于地故社于仲春】【应氏镛曰郊用辛干位也气之藏也超乎物无为之尊天之道也社用甲震方也物之生也役于干有用而劳土之象也】【周氏谞曰甲者阳中之阳也社用甲而不用乙欲其以阳召隂也辛者隂中之隂也郊用辛而不用庚欲其以隂召阳也以甲为用日之始则误矣】祭统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周礼地官封人令社稷之职【注将祭之时令诸侯有职事于社稷者也郊特牲曰惟为社事单出里惟为社田国人毕作惟为社丘乘供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疏春秋祭社皆有职事令之者使各依职司而行故须令之也】【郑氏锷曰诸侯当守社稷之职又虑其废而不祀封人则令之使无敢废职如是则其国之民亦为社事而单出里为社田而竭作为社祭而共粢盛亦不敢失其职】【郝氏敬曰社稷之职谓典守坛壝之人皆封人令之】右社稷祈报正祭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通考案书曰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是天子用太牢也】【方氏慤曰牢者圈也以能有所畜故所畜之牲皆曰牢也太牢具牛羊。
四时田园杂兴—搜狗百科
四时田园杂兴—搜狗百科名段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简析】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已收录北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鉴赏】《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乡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本篇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图景。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
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名段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略述
教学参考栏目主持人/王伶\历史简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略述〇满振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年高考中涉及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试题较多,也反映了其重要性,因此笔者试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主要的发展脉络按照时间加以梳理。
一、 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共有,一起使用。
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逐渐变为统治者奴隶主所有,西周时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管理者,因此周天子就有权将土地和依附于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层层分封,形成大小不一的采邑,由各级奴隶主贵族组织农民进行耕种。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国家的田是有限度的,主 要集中在一些都邑周围比较肥沃的地方,这些良田 按一定的方向分成方正相连的田,田间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和沟渠,从形状上看来像“井”字,因此被称为井田制。
农民在井田中进行集体耕作,有官员“田峻”负责监督,各级奴隶主贵族也会亲自到田间指挥。
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国有,贵族所封的田地不经过王室允许是不得随意买卖转让的。
除了不可转让的“公田”外,也存在少量未垦辟的不征贡税的田地,被称为“私田”。
二、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大批田地得到开垦。
由于这些开垦的私田不在征税范围之列,奴隶主贵族积极开垦私田,出现“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场景,统治者之间争夺田地的事件日起,井田制也随之日趋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事实上的承认。
公元前594年,鲁国颁布“初税亩”法令,宣布 对公私田一律按亩征税,公田与私田的差别不复存在,私田的合法性正式得到承认。
公元前356年商 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用法令形式废除了井田制,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下来。
三、 魏晋时期的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土地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土地国有、地主所有和农民所有。
地主阶级利用其特权进行土地兼并,渐渐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从而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集训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2
文言文阅读(2)[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楯、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
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
”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
昔者吾先君献公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
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
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无弊也。
”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
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
简子未可以速去楯橹也。
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以爱亲也。
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
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
好利恶害,夫人之全部也。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③。
长行徇上④,数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用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
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
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
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
”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
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
”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
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①〔献公〕即晋献公。
古代集议的基本形式
古代集议的基本形式在古代社会,由于缺乏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传媒平台,人们通过集议的方式来共同商讨和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民主参与和决策的目的。
古代集议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宴会论坛、村社会议和朝廷议事等。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古代集议形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宴会论坛宴会论坛是一种古代集议形式,通过宴会的形式来开展讨论与决策。
在古代社会,举办宴会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也是统治者与臣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
在宴会中,人们可以自由交流观点,提出建议,以协商解决问题。
宴会论坛通常由统治者或重要领导人主持,与会者包括政府官员、学者学士、商人和社会领袖等。
他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发表见解,并共同制定决策。
宴会论坛既是一种集群思维的体现,也是一种拉近统治者与民众距离的方式。
二、村社会议村社会议是一种基本的古代集议形式,以村庄或社区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决策。
在古代社会中,村社会议是村庄民众参与村务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调解纠纷、制定规章制度的平台。
村社会议通常由村长或村民代表主持,所有村民都有权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会议中,人们可以提出提案、指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协商来达成共识。
村社会议的基本原则是以民主为核心,追求全民参与、平等讨论的理念,以便更好地解决群众的问题和需求。
三、朝廷议事朝廷议事是古代王朝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用于国家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在朝廷议事中,君主与重要官员一同参与,通过正式会议的形式来制定政策和法律。
朝廷议事通常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比如宣布议事事项、提出意见、进行讨论和投票表决等。
各位官员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朝政问题提出建议,最终投票决策。
这种形式的集议强调分权制衡和君臣互动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治理。
总之,古代集议的基本形式包括宴会论坛、村社会议和朝廷议事等,它们是古代社会中集体讨论和决策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些形式,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交流观点,并共同制定决策,以实现民主参与和决策的目的。
古代集议形式不仅是社会民众发声的方式,也是统治者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著名的古田会议。
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中共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会议简介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油画《古田会议》(图1)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泉整训为古田会议奠定基础新泉是连城南部的重镇。
境内山峦重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勤劳淳朴。
旧社会广大人民在地主豪绅的压迫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里举行了着名的连南十三乡工农武装暴动,建立了农会、赤色武装和连城县第一个红色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腹地。
1929年,朱、毛率领红四军在新泉进行三次重要活动:一、五月下旬与闽西暴动领导人傅柏翠、曾省吾在庙前孔清祠研究部署攻打龙岩城,五月二十三日攻克龙岩歼陈国辉部300多人。
二、红四军二克龙岩后在新泉休整,将闽西红军扩编为第四纵队,佯装返回江西,吸引在广东参加蒋桂战争的陈匪主力撤回龙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回马枪三克龙岩,除陈国辉带亲信潜逃外,歼敌2000多人。
三、1929年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在新泉整训。
新泉整训从12月3日开始,到20日结束,毛、朱、陈三人都住在"望云草室".朱德同志抓军队整训、陈毅抓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同志集中精力搞调查研究,召开各纵队领导人和连队支部书记及士兵座谈会、农民座谈会。
与会人员都能毫无顾忌地发言,揭发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士兵座谈会上提到一个叫陈铁民的副大队长三天两头打骂士兵,士兵给他起外号叫"铁匠",有的士兵经受不了打骂只好开小差回家。
毛泽东同志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启发教育,并和同志们一起分析这些错误思想作风的根源和危害性,研究纠正和解决的办法。
红四军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党的各项任务的贯彻执行,为解决此问题,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进行了争论,都没有解决好,为何在新泉调查中与会代表能畅所欲言,理顺各种关系,看来有以下因素:一、前委主要领导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九月来信》精神。
"来信"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党指挥枪、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的意见。
陈毅、朱德对九月来信的精神取得了共识。
他们积极支持毛泽东回前委主持工作。
在整训期间他们分工合作,全军上下出现紧张热烈团结和谐的气氛,激发了调查会的代表们畅所欲言。
二、严明的纪律,体现人民军队的良好作风。
前委根据新泉的民俗情况,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基础上,增加"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条。
事情虽小而影响良好,使群众看到红军的严明纪律,密切了军民关系,妇女剪发上夜校、支援红军的给养,为红军送军鞋、洗衣服,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红军得以发展壮大。
三、优美的环境,让红军得以很好地休整。
萧克将军回忆说:新泉的大榕树须长叶茂,好像保护根据地的一尊大神,使我们感到植根于沃土上的林木永远发达旺盛,给人们精神上的信赖与支撑;新泉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激活了一些战士抑压的心灵;新泉的温泉使战士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泡在温泉里嘻嘻哈哈无所不谈,洗去了长期征战的疲劳。
浴罢,战士们躺在沙滩上望繁星,好像回到家乡人民温暖的怀抱中,体会到搞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也进一步认识到建议人民军队的内涵。
通过10多天的调查,毛泽东在收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在望云草室的煤油灯下,分门别类地梳理,定出纲目,起草召开红四军党的"九大"的决议草案,好像在黑夜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勾画出建设人民军队的蓝图,为"九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12月22日全体指战员向古田进发。
会议背景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
随后,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
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
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红四军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内在创建根据地、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
因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
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
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简要议程主持会议的是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红四军各级党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妇女代表等120多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并作了多次讲话;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
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认真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
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前委,遵照中央的指示,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书记,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罗荣桓、谭震林等11人为委员,杨岳彬等三人为候补委员的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
会议经过1929年12月28日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大会由陈毅主持。
出席会议的代表100多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会议期间,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并作了多次讲话;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
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认真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
[3]大会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三万余字的八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十一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会议所通过的决议案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
这个规定,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决议案阐明了军队同党的关系,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军事不要服从政治,或者以军事来指挥政治的单纯军事观点。
决议案着重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办法。
决议案在着重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并且提出了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等要求。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共产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内容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农村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和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会议结果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编入了《毛泽东选集》。
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会议决议产生经过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于1928年5月4日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召开成立大会,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又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
由于部队主要成分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从旧军队起义的官兵,在赣南、闽西作战中,俘虏兵成分又大量增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滋长。
6月下旬,红四军召开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各级领导干部对如何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认识不一致。
会后,被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陈毅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军事会议期间,向中共中央和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汇报了红四军两年来建军、作战的经验和认识不一致的问题。
中共中央和周恩来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建军、作战的正确意见,指出红四军全体官兵应该维护毛泽东、朱德的领导,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仍应由毛泽东担任,并在1929年9月28日写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明了红军的任务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