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112滑轮FLASH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12滑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1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简单机械》的112节“滑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能正确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概念、分类、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实用价值。
讲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新课导入:介绍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
(1)概念:滑轮是一种用来提升重物或改变力的方向的简单机械。
(2)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3)原理: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滑轮的例题,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题: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系统,提升重物的效率是多少?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练习:使用滑轮模型和绳子,提升不同重量的钩码,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效果。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的概念、分类、原理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滑轮的概念、分类(2)滑轮的原理(3)滑轮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
(2)举例说明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计算题: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系统,提升重物的效率是多少?2. 答案:(1)滑轮是一种用来提升重物或改变力的方向的简单机械。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轮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112节,主要介绍滑轮的工作原理、分类、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实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的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实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如绳子、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介绍滑轮的实质,引导学生理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2)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2节水轮2. 内容:(1)滑轮的实质(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实质。
(2)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某工人使用一个动滑轮,提升质量为100kg的物体,若滑轮的效率为80%,求工人所做的功。
2. 答案:(1)滑轮的实质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定滑轮位置固定,不随物体移动;动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工人所做的功为:W = mgh × η = 100kg × 9.8m/s²× 10m × 0.8 ≈ 784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11.2 滑轮4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 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 点就跳起来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 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 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继续思考:
1.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 们组合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2、通过几种简单机械的学习,你认 为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三:滑轮组的特点 小组讨论:
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 方案画出来。并组装滑轮组,测量F与G,以及h 与s.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内容。
具体包括滑轮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应用。
我们将详细探讨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滑轮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工作原理和滑轮组计算。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测力计。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相应滑轮、绳子、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滑轮应用场景,如吊车吊起货物,引发学生对滑轮兴趣。
2. 讲解滑轮定义和分类,通过对比定滑轮和动滑轮实物,使学生解它们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滑轮工作原理,并计算滑轮组中力大小。
5. 小组讨论:针对滑轮在实际中应用,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定义和分类2. 滑轮工作原理定滑轮: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动滑轮:力大小减半,方向不变。
3. 滑轮组计算滑轮组中力大小关系:F1/F2 = n(n为承担物重绳子股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定义和分类。
(2)阐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3)某滑轮组中有4根绳子承担物重,若每根绳子承受力为10N,求物重。
2. 答案:(1)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动滑轮:力大小减半,方向不变。
(3)物重为4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工作原理掌握程度较高,但对滑轮组计算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滑轮应用,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并思考如何优化滑轮设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设计(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2课《滑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1. 滑轮的基本概念;2.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3.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计算;4. 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掌握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学会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省力比的理解与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如吊车、电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等,结合滑轮模型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讲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举例说明滑轮组的省力比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解答与指导。
5. 动手实践: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滑轮模型,观察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与省力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3. 滑轮组的省力比计算公式。
4. 实际应用中的滑轮例子。
七、作业设计a.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b. 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2. 答案:省力比分别为2和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了解滑轮在工程、运输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3)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轮的内容,具体包括水轮的原理、分类、效率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
教材涉及章节为第112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轮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其基本概念。
2. 学会计算水轮的效率,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轮的原理、分类和效率计算。
难点:水轮效率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轮模型、实验器材(如计时器、电子秤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水轮模型,让学生观察水轮在流水作用下的旋转,引导学生思考水轮的工作原理。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轮的原理和分类,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2)讲解水轮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解析。
3.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不同情况下水轮的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水轮的转速、力矩等数据,计算水轮的效率。
5. 结果讨论6. 知识拓展介绍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水轮的原理和分类2. 水轮效率计算公式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水轮的效率。
(2)思考题:简述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2)思考题答案:水轮的优点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便于维护等;不足有:效率较低、受水流速度影响较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轮的原理和效率计算掌握情况,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水轮的效率,了解现代水轮技术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轮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实验操作过程中数据测量的准确性3. 知识拓展: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4. 作业设计中思考题的答案完整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水轮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1. 功率的计算:P = F × v,其中 F 为作用力,v 为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12滑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1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简单机械》的112节,内容主要涉及滑轮的原理与分类、滑轮组的特点以及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原理,掌握滑轮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对物理与生活联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滑轮组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重点:滑轮的原理、分类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滑轮组、绳子、测力计、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发现滑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a. 滑轮原理:介绍滑轮的基本原理,解释滑轮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b. 滑轮分类:讲解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滑轮组的构成和作用。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滑轮组中力的大小和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滑轮组中力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a. 滑轮原理:力的方向和大小改变b. 滑轮分类: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c. 滑轮组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滑轮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b. 计算给定滑轮组中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a. 滑轮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应用于升降货物、吊车等。
b. 力的大小和方向计算:根据滑轮组的构成和力的合成原理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滑轮原理和分类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滑轮装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精品教案设计112滑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精品教案设计11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简单机械》的112节“滑轮”。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构造及使用;滑轮的机械优势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和机械优势。
难点:滑轮组的构造及使用,以及如何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测量工具、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如吊车、升国旗等,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b.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c. 滑轮组的构造及使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滑轮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滑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探究滑轮的机械优势。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 滑轮组的构造及使用。
4. 滑轮的机械优势及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b. 计算、分析滑轮的机械优势。
c. 举例说明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工作原理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b. 滑轮的机械优势等于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
计算公式为:机械优势 = 承担重物的力 / 施加的力。
c. 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吊车、升国旗、电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解题方法是否掌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滑轮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滑轮组的计算;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组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滑轮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滑轮组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
学具:滑轮组计算练习题、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滑轮模型,让学生思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升国旗等。
2. 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3. 举例讲解滑轮组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掌握滑轮组计算公式。
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滑轮组的使用,其他学生进行计算。
5. 随堂练习:发放滑轮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3. 滑轮组计算公式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滑轮组计算题。
(1)一个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提升重物时,绳子自由端拉力为F,重物重量为G,求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2)已知滑轮组机械优势为4,重物重量为200N,求绳子自由端拉力。
2. 答案:(1)机械优势 = 重物重量 / 绳子自由端拉力 = G / F(2)绳子自由端拉力 = 重物重量 / 机械优势 = 200N / 4 = 5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在滑轮组计算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了解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海、建筑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章节为第34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进行简单机械运动的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以及滑轮的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电子秤。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绳子、钩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滑轮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工作的呢?”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通过实例演示滑轮组的使用,使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滑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计算题:一个动滑轮,提升100N的物体,若滑轮半径为0.2m,求所需力的大小。
2. 答案:(2)所需力的大小为5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指导。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二节“滑轮”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滑轮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使用。
我们将详细解析教材中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滑轮在实际应用中优势。
二、教学目标1. 解滑轮定义、分类及原理;2. 学会使用滑轮进行力合成与分解;3. 掌握滑轮组使用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分类、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滑轮组使用及其力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绳子、测力计、演示用滑轮组;2.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绳子、测力计、滑轮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更省力方法提起重物,从而引出滑轮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滑轮定义、分类及原理,让学生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区别。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同一重物,观察力变化;b. 使用测力计测量滑轮组拉力,验证力合成与分解。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滑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定义、分类及原理;2. 滑轮组使用方法;3. 力合成与分解在滑轮中应用;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b. 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计算所需力大小;c. 分析生活中应用滑轮实例,说明其优势。
2. 答案:a. 定滑轮原理:力方向改变,力大小不变;动滑轮原理:力大小减半,力方向改变;b. 根据滑轮组原理,计算所需力大小;c. 例如:吊车、电梯等,通过滑轮应用,实现省力、高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是否掌握滑轮分类、原理及使用方法,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2. 拓展延伸:探讨滑轮在生活中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课件新版教科版
13-00-00-0N-N
=
3.3(股)
绳子的股数必须是整数,因此需要4股
动滑轮个数N动=
组装原则: 奇动偶定
答 案 :
n=4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 受200N 的拉力,现在要 用它提起重800N 的物体, 应该怎么办?(每只动滑 轮重约100N )
F
G物
5、用受力分析法解水平滑轮组问题
地面上一物体重 100牛顿,当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时,
F
f
如下图所示:某人体重600N,他想坐在吊篮 里用滑轮组匀速把自己拉上去,已知吊篮和 动滑轮共重240N,则他用的拉力为( A ) A.280N B.420N C.600N D.240N
人受到的支持力为 N= 320 N 。
F 不考虑摩擦,将动滑轮反着拉:
F=____2__G S绳=__1_/2___h物 G V绳=__1_/2___V物
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 60牛,则拉力 F= 20牛。
F
F F 3F= f
f F= f /3
? 如图,物体重是100N,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是30N, (忽略绳子和滑轮的重量和摩擦 力)则拉力的大小为( )N,如拉力移动 了6m,则物体移动了( )m,如物体以 0.1m/s速度移动,则拉力移动的速度是( )m/s。
fm
F =5 N
f=__2_.5_N__
1、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 2、特点: 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 F
F F
F
?
1 4
?G物
?
G动?
S ? 4h
F
?
1 5
?G物
?
G动?
S ? 5h
F F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精品教案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滑轮分类和特点,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计算方法。
涉及章节内容为112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滑轮分类、特点及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滑轮组进行力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滑轮分类、特点及工作原理,滑轮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动滑轮工作原理,滑轮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绳子、重物、尺子、弹簧测力计。
2.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绳子、重物、尺子、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滑轮例子,如升国旗、吊车吊重物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作用。
2. 知识讲解:a. 讲解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及特点。
b. 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使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c. 讲解滑轮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滑轮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分类及特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3. 滑轮组计算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b. 计算给定滑轮组力大小。
c. 分析生活中使用滑轮实例,说明滑轮优点。
2. 答案:a. 定滑轮:改变力方向;动滑轮:减小所需力。
b. 根据滑轮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数据进行计算。
c. 结合实际例子,阐述滑轮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滑轮组计算方法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查阅关于滑轮在其他领域应用,如航海、航空等,提高学生知识面。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滑轮内容。
具体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概念、分类和原理,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和实际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滑轮现象,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2)讲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计算简单滑轮的力的大小。
(2)分析滑轮组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随堂练习:(1)判断滑轮的类型。
(2)计算给定滑轮组的力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
2.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滑轮组力的大小和方向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定义及分类。
(2)简述滑轮的原理。
a. 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b. 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2. 答案:(1)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或多个轮子和与之相连的绳索组成。
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2)滑轮的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计算:a. 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F1 = F2。
b. 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F1 =2F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应用?哪些环节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1)了解滑轮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
《11.2滑轮》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了解滑轮组3.了解简单的机械的一些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绕绳子方式。
教师:我们法相主要有以上图两种方式。
如果用两种情况下的滑轮组将重物为G 的物体匀速提升一段距离h,若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是多大了?绳子移动的距离又是多少了?教师:第一个图中,因为动滑轮和物体一起提升,所以我们将滑轮和重物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该整体受到竖直向下的的力动物G G +,由于有两段绳子作用在动滑轮上,且他们同属于一根绳子,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因此滑轮受到两倍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当匀速拉动物体上升时,物体受力平衡我们可知道:2动物G G F +=当物体上升的距离为h 时,每段绳子都要上升h 的距离,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h 2s =学生展示展示自己的绕绳子方式。
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能力GF G1.如图所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杠杆,缺点是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省力,优点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3.如图所示,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G=80 N,摩擦力f=20 N, 则F1=________N,F2=________N。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课件1(新版)教科版
s = nh
F
F
G
6 段绳子承担 F =(1/6)G
G
7 段绳子承担
F =(1/7)G
18 段绳子承担 F =(1/18)G
F
例: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a)若动滑轮重 G轮 不计,拉力
F
是多少?
F
=
1 5
G物
G轮 F
(b)若动滑轮重 G轮 不能忽略,那么
图中的拉力 F 应等于多少?
F
=
1 5
F
G
F
F
G
G
2 段绳子承担 2 段绳子承担 3 段绳子承担
F =(1/2)G F =(1/2)G F =(1/3)G
小结
拉力 F 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n 有
关。动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
的几分之一即:
F
=
1 n
G
拉力 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是物体上升变力的方 向,又需要省更多的 力,单独使用定滑轮 或动滑轮都无法满足 我们的需要。在实际 应用中,人们常常把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讨论交流:滑轮的组合
图中分别是两种形式滑轮的组合。和你 的同学一起分析,这样的组合各有什么特点。
思考
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 方案画出来。
(G物+G轮)
G物
1.如图所示,物体重100N,在
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
等于_10_0 _N。(不计摩擦)
F
改变拉力F的方向,力F的大小
将 不变 。(不变、变大、变
小)
2.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 ___b___ 可省一半 力,图 __c____ 最费力,图 __a____ 和图 ___d___ 用力大 小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1-15
练习八
程跃要提起重800N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力只 有300N.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用滑 轮组提起这个重物。已知每个滑轮重20N,程 跃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中 _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
(选填“a”、“b” 或“c”)。请在所 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
练习四
2、如下图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水桶,已 知桶及水共重250N,如要把水桶提高2m 人需要用多大力?绳自由端应移动多大距 离?(不计动滑轮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
练习五
如下图所示,在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
况下,要将重物G用动滑轮匀速提起,拉
力F为( )
A.G
B.G/2
C.2G
D.不能确定
滑轮组装配:
)
力 ,但不能改变( )的方向。
3、如图所示,三个力的大小关系 是( )
A、F1最大 B、 F2最大
C、 F3最大 D、一样大
F3
F2 F1
练习二
使用定滑轮时,沿竖直方向向下拉,跟沿斜的方向向下 拉,所用拉力的大小 不变 ,这是因为它的力臂 相等 。
如图所示,已知悬挂物体的重量为10N,拉A
物体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求细绳对A
动力 / 阻力 1:1 1:2
动力距离 / 阻力距离 1:1 2:1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
O
滑轮实际上还是杠杆的模型。
胖子和 瘦子
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拉
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优点是可以 省一半力。如果即要省力又要能 改变拉力的方向,我们应该怎么 办呢?
三.滑轮组
滑轮组的绕法
F=
1 3
G
F=
1 3
G
F=
分析: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G0=0.4N 此时F= 12(G+G0)
· L1
O
L2
L1 =2L2
1.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 倍的杠杆
2.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但费一倍的距离,不改变力的方 向.
3. S=2h,F=G/2.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 动滑轮
改变方向 是 否
物体的拉力 10N 。
A
如右图所示,人的重量为500N,忽 略滑轮、绳、木板的重量,系统保持静 止,则人拉绳的力大小为: 125N 。
T1 T2
T2 T3
F
图1-10′
练习三
1、某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 楼 下 700N 的 重 物 拉 上 来 , 绳 子 能 承 受 的 最 大 拉 力 是 300N , 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 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 轮重及摩擦不计)?
F1·R=F2·r
F1 F2
=
r R
动力作用在轮上,轮轴
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动力作用在轴上,轮轴 又将起到什么作用?
轮轴实质可看做是一个可 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rR
F1 F2
其他的简单机械还有:
斜面
F
7F段绳子承担
6段绳子承担 F=(1/7) G
F=(1/6G)G
G
F 18段绳子承 担F=(1/18)G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滑轮
轮 轴
定滑轮
动滑轮
一.定滑轮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钩码所受的
数
重力G/N
1
2
2
2
3
2
4
3
5
4
绳子末端 拉动的方向
水平
斜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2
2 2 3 4
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 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1
1
竖直装配F= n G物或F= n(G物+G′)
水平装配:F=
1 n
f摩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移 动距离S’的关系:S=nS′
练习六
右图,重为30 N的物体B在水平拉 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力计示数为6 N,若不计摩擦, F= N,物体B受到地面的阻力= N。
练习七
如图6-1-15所示,滑轮重、绳重、摩擦力均忽略 不计,利用两个滑轮提升同一重物,哪种组合最
L2
O
O
F2
F1
L1=L2
F2
L1=L2
1.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 等臂杠杆
但定滑轮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2.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s=h,F=G.
二.动滑轮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数
钩码所受 的重力
G/N
施力的 弹簧测力计 方向 的示数F/NFBiblioteka 12竖直向上
• 动滑轮: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 但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组: F= —n1 G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 道数)
练习一
1、滑轮在使用时,根据(
)是否移动,可分为
( )滑轮和( )滑轮。
2、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杠杆,使用时
(
)力,可以改变(
)的方向;动滑轮的实
质是一个(
)的杠杆,使用时可以(
练习九
一辆汽车陷入泥泞之中,请你根据图中装置,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最小的力将它拉出来, 试画出滑轮组的绕法。已知车重6×104N, 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1/4,如果不计滑轮重、 绳重及摩擦,则需要的拉力至少多大?
三. 轮轴 和 斜面
车把、方向盘、螺丝刀、扳手、卷扬机等
轮轴杠杆示意图
轮轴和斜面
1
2
3
竖直向上
1.5
3
4
竖直向上
2
G
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但不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F=
1 2
G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数
钩码所受 的重力
G/N
1
2
施力的 弹簧测力计 方向 的示数F/N
竖直向上
1.2
2
3
竖直向上
1.7
3
4
竖直向上
2.2
F G0
G
思考:上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由 于误差造成的吗?
1 4
G
F=
1 5
G
实验结果:
拉力F的大小与承担物体总重的 绳子段数n有关。
物体的总重有几段绳子承担, 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1 n
G
练习
根据图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法
口诀:“奇动 偶定”,即奇数 段绳子就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偶数段绳子就从定滑轮开始 绕线。
小结
• 定滑轮:等臂杠杆,不省力,能改 变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