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ppt

合集下载

2024年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PPT班会课件

2024年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PPT班会课件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 困扰。
在线心理援助平台
推荐可靠的在线心理援助平台,方便同学们随时 寻求帮助。
心理援助热线
提供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同学们提供及时的 情感支持。
2024/3/23
21
同学间互助互爱,共同度过难关
建立互助小组
鼓励同学们自发组织互助小组,分享防疫知识、心理调适方法等, 相互支持,共克时艰。
3
新型冠状病毒特性与传播途径
2024/3/23
新型冠状病毒特性
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病毒包膜、 基质蛋白和刺突蛋白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 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
2024/3/23
8
勤洗手与消毒技巧
洗手时机
在接触公共物品、打喷嚏、咳嗽 、准备食物等前后均应彻底洗手

2024/3/23
洗手方法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按照七步洗手 法彻底清洗双手,每个步骤至少搓 洗15秒。
消毒技巧
在无法洗手时,可使用含有至少 6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 毒。注意保持手部干燥,避免长时 间湿润导致细菌滋生。
关爱特殊群体
关注身体不适、心理脆弱的同学,主动提供帮助和关怀,让他们感 受到集体的温暖。
线上交流活动
组织线上交流活动,如线上运动会、文艺表演等,丰富同学们的居家 生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2024/3/23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重点
2024/3/2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培训PPT模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培训PPT模板

重科学 听官宣 不信谣 不传谣
如何有效防治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科学应对 群防群控 战胜疫情
误区三:吃大蒜可以杀灭病毒
既往研究提示大蒜“提取物”有杀菌疗效,但是得 吃多少大蒜才能达到“提取物”的含量呢?而且 “杀菌”不等于“杀病毒”,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 数据证明大蒜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效果,所以不要指
重科学 听官宣 不信谣 不传谣
什么是新肺炎
什么是新肺炎
What is the new pneumonia
科学应对 群防群控 战胜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 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 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如何有效防治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01
民众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区。暂不 需要护目镜,口罩即可防护。
科学应对 群防群控 战胜疫情
02
无论居家还是工作,定期室内通风。即 便是在北方,在冬季也建议短时间的开
窗通风。
03
出现发热或咳嗽症状时,一定要戴口罩。 戴好口罩,既是对自己的防护,也是对 其他人的保护。
望它能杀灭病毒啦。
重科学 听官宣 不信谣 不传谣
误区四:服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主要是作用于细菌,对病毒无效,并非抗病 毒治疗首选药物。除非病毒感染后合并有细菌感染, 才可适当使用抗生素。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素反
而容易造成耐药现象。
新型冠状病毒培训PPT
4、双手指相扣,互搓 不传谣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 另一个手掌心旋转搓擦,

冠状病毒感染科普讲座PPT课件

冠状病毒感染科普讲座PPT课件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锻炼,提高免 疫力。
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抵 抗病毒。
如果感染了冠状病毒该怎么办 ?
如果感染了冠状病毒该怎么办?
自我隔离
如出现症状,应立即进行自我隔离,避免传 染他人。
隔离期通常为10天,但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
如果感染了冠状病毒该怎么办?
冠状病毒感染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冠状病毒? 2. 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 3. 如何预防冠状病毒感染? 4. 如果感染了冠状病毒该怎么办? 5. 冠状病毒疫情的未来
什么是冠状病毒?
什么是冠状病毒?
定义
冠状病毒是一类能引起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感染的 病毒。
这种病毒以其表面冠状突起而得名,属于RNA病 毒的一种。
就医咨询
及早就医,尤其是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联系 医生。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复诊和进行必要的检 测。
如果感染了冠状病毒该怎么办?
心理支持
感染后可能会感到焦虑或恐慌,寻求心理支 持很重要。
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或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
冠状病毒疫情的未来
冠状病毒疫情的未来
疫情走势
疫情的发展取决于疫苗接种率、变种病毒的出现 及公众响应措施。
关注官方信息,保持警惕,有助于及时应对疫情 变化。
冠状病毒疫情的未来 公共卫生政策
各国将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政策,以应对未来可能 出现的疫情。
政策的执行和公众的配合至关重要。
冠状病毒疫情的未来 科学研究
科学家们将持续研究冠状病毒,以寻求更有效的 治疗和疫苗。
公众应关注科研进展,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谢谢观看
什么是冠状病毒? 种类

新冠肺炎课堂PPT

新冠肺炎课堂PPT
11
实施正确的感染预防 与控制措施
12
疫情期间麻醉管理
所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按无症状感染者防护 养成良好习惯,做好环境保护,既保护患者,也保护 自己 疑似或确诊的产妇首选剖宫产,尽量回避阴式产 尽量选择椎管内麻醉,口罩下鼻导管吸氧 如果选则全麻,尽量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避免喉镜明视插管,可选用喉罩或视频喉镜,眼睛远 离患者气道 全麻诱导前充分吸氧3分钟,阿片类药物待肌肉松弛 后再用,避免呛咳,小潮气量辅助通气。 麻醉维持期间氧流量尽量低0.5-1L,避免产生过多气 溶胶 人工鼻的应用 没有明确吸痰指征不需吸痰,如需吸痰在肌肉松弛状 态下吸 术毕待病人自然清醒,充分镇静下拔管,避免呛咳, 气管端连接滤器,小剂量泵注瑞芬太尼,气管内滴注 利多卡因,或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都可降低呛咳发生 率。 如麻醉疑似或确诊患者,麻醉机需消毒。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标准预防+3种隔离贯穿诊疗全过程 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严格手卫生。做好一二三
级防护。科学救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
17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8
1
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 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 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2
病例特点: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 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 凝血功能障碍。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原创课件新冠疫情(共18张PPT)

原创课件新冠疫情(共18张PPT)

How a virus works?
What are the symptoms?
• Common symptoms include a runny nose, cough, sore throat, possibly a headache and maybe a fever, which can last for a couple of days.
A brief introduction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hort for NCP, is a newly-found disease caused by novel coronavirus(新型冠状病毒). The_o__u_t_b_r_e_a_k_ (爆发) of the disease started in Wuhan, one of the central Chinese cities. Up to now, it has _s_p_r_e__a_d___(传播) to 24 countries and more than 70000 people have been _c_o__n_f_ir_m__e_d_ (确认) to have been__in__fe_c__te_d____ (感染) with it.
10 封锁 11 确诊 12 疫苗 13 防护装备 14 防护眼镜 15 医用口罩 16 N95 口罩
10 lockdown 11 confirm 12 vaccine 13 protective gear 14 protective goggles 15 surgical Face masks 16 N95 respirators
Test 2
1 新的 2 传染 3 爆发 4 医疗物资 5 医疗人员 6 阻止 7 接触 8 新型冠状病毒战 9 戴医用口罩 10 献一份力

《新型冠状病毒-课件》

《新型冠状病毒-课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喉咙疼痛和呼吸困难。 传染机制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飞沫和接触患者的眼、鼻和口腔。
疫情数据与趋势分析
全球新冠病毒的疫情数据呈上升趋势,已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趋 势分析显示传播速度可能会继续加快,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对抗病毒的措施与防护指南
为了对抗新冠病毒,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防护指南。这包括维持良好 的个人卫生习惯、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避免政府纷纷采取各种举措来应对新冠病毒的传播。这包括封锁城市、限制 人员流动、加强医疗资源和设备,以及推广大规模疫苗接种。
总结与展望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场全球挑战,但我们必须保持乐观和合作,共同努力应对 这一疫情。通过遵守防护措施,我们可以减缓病毒传播速度并最终战胜它。
新型冠状病毒-课件
新型冠状病毒,也被称为COVID-19,是一种新出现的呼吸道疾病。它起源于 中国湖北省,现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病毒起源与传播途径
这种冠状病毒最初传播给人类的源头是野生动物,主要是由华南海鲜市场的 野生动物市场传播而出。人类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群中的飞沫传 播感染。
病毒症状与传染机制

新型肺炎ppt课件

新型肺炎ppt课件
疫苗使用情况
疫苗的批量生产和分发需要一定时间。在疫苗正式投入使用 之前,疫情防控工作仍需继续加强,以遏制病毒传播。此外 ,疫苗接种也需要一定比例的人群接种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 效果,因此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
国际合作
疫情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加强了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分享疫情信息、防控经验和资源,共同开展科研和临床试验,加速疫苗研发和推广。
医疗系统改革
疫情暴露了医疗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床位紧张、医护人员短缺、防疫措施不 完善等。这些问题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并改革医疗系统,以提升应对公 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05 新型肺炎的未来展望
疫苗研发及使用情况
疫苗研发
目前,多家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全力研发针对新型冠状 病毒的疫苗。疫苗研发进展顺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并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获得初步结果。如果疫苗研发成功, 将为全球公共卫生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做好家庭卫生
家庭成员应避免共享毛巾 、杯子等个人物品,并定 期清洗和消毒家居物品表 面。
政府防控措施
加强疫情监测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隔离确诊患者。
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
确保有足够的医疗设施、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来应对疫情。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压力和 焦虑。
支持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采 用支持治疗的方法,如使用呼 吸机辅助呼吸、加强营养等。
疫苗接种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新型肺炎疫 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和重
症病例的发生。
03 新型肺炎的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冠状病毒感染病人的护理PPT

冠状病毒感染病人的护理PPT
这些人群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护理需更加细 致。
谁需要护理? 确诊病人
所有确诊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均需专业护理 。
及时检测和确诊对于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谁需要护理? 密切接触者
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也需要观察和护 理。
应定期检测,防止潜在传播。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症状出现时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进行护理和监测。
如何进行护理? 隔离措施
病人需在指定区域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遵循医院的隔离标准,确保安全。
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应对焦虑与恐惧。
心理健康同样影响病人的康复进程。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病情监测
定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症状变化。
通过数据收集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患者反馈
定期与病人沟通,收集他们的感受与需求。
病人的反馈对优化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康复评估
通过康复评估工具,判定病人恢复情况。
评估结果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护理方案。
谢谢观看
什么是冠状病毒感染?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空气气溶 胶传播。
了解传播方式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什么是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促等。
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症状变化,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 关注。
早期干预可以降低重症风险。
何时进行护理?
确诊后
确诊后应立即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根据病情变化实时调整。

冠状病毒感染科普宣传PPT

冠状病毒感染科普宣传PPT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加强针 。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居家隔离
确诊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居家隔离,避免与 他人接触。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监测身体状况。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症状管理
可根据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如低热可服用退烧药 ,咳嗽可使用止咳药物。
如症状加重,应及时联系医生。
冠状病毒的名称源于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冠 状形态。
什么是冠状病毒感染?
传播途径
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气溶 胶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 沫可以传播病毒。
空气流动和空间密闭程度都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效 率。
什么是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
感染冠状病毒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 吸急促、乏力、肌肉或关节疼痛、喉咙痛等。
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有效的 防护措施。
使用酒精消毒液或肥皂水清洁双手,至少持 续20秒。
如何预防感染?
公共卫生措施
在公共场所保持通风,避免拥挤的地方,尽 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引,参与社区防控接种COVID-19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保护个人及他人的健康。
冠状病毒感染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冠状病毒感染?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感染? 5.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什么是冠状病毒感染?
什么是冠状病毒感染?
定义
冠状病毒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感染 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 COVID-19疫情的病原体。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心理健康
感染后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慌,建议与家人沟通 或寻求心理支持。

2024版(精选)疫情预防知识ppt课件

2024版(精选)疫情预防知识ppt课件
(精选)疫情预防知识 ppt课件
目录
• 疫情概述与现状 • 个人防护措施 • 家庭及办公环境防护 • 公共场所安全防护 • 学校及教育机构防控策略 • 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指南 • 总结与展望
01疫情概述与现状源自新型冠状病毒简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一种由冠状病毒 01 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于2019年底在中国武汉首次爆发,随后迅 02 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传染性、高隐蔽性和一定的 03 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全球及国内疫情形势
01 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反 复爆发的情况。
02 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保 持高度警惕,防止疫情反弹。
06
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指南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方案制定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记录员工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 况和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
定期开展健康监测
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呼吸 道症状排查等健康监测工作。
加强个人防护
要求员工佩戴口罩、勤洗手、保 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消毒和通风要求
定期消毒
对办公区域、会议室、食堂等公 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
保持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至 少1米以上的距离,降低 飞沫传播风险。
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 接触眼口鼻等个人防护措 施要到位。
04
公共场所安全防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
佩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 口罩,并确保口罩紧密贴合面部。
避免触摸面部
在外出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 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调整教学计划

新冠状病毒(最新PPT)-新冠状病毒ptt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冠状病毒(最新PPT)-新冠状病毒ptt精选全文完整版
2024/10/15
病毒的核酸检测:RT-PCR
•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具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验室分子检测能 力,并于9月29日开始,向各地疾控机构发放检测试剂。
• 如果各地出现疑似病例,都可以快速的完成疑似病例的检测。
2024/10/15
临床诊断
• 疑似病例 • 确诊病例
2024/10/15
疑似病例
• 未做尸检,也未留存合适的标本以供实验室检测
2024/10/15
2例患者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两例病例标本的检测机构
o 荷兰的伊拉兹马斯大学医学中心 o 英国的卫生防护署
➢ 两例病例经实验室确认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两株病毒一个250bp的PCR片段同源性达99.5%
o 英国:和蝙蝠冠状病毒有80%的同源性 o 与SARS-CoV-tor2相应区段的同源性为73.6% o 与香港Bat-CoV相应区段的同源性为98%
2024/10/15
人类冠状病毒感染
➢人类冠状病毒感染一般表现为上呼吸感染和/或消化道 症状
➢冠 状 病 毒 引 起 新 生 儿 、 婴 幼 儿 、 儿 童 和 老 年 人 的 下 呼 吸道疾病和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流感样疾病、慢性支 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冠状病毒分布于全球。在温带气候地区,冠状病毒的 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秋季和春季会略有升高
病理改变:湿肺
正常肺
2024/10/15
ARDS肺
肺微血管充血、出血、微血栓、肺间质和肺泡内有蛋白质水肿液及炎性细胞 浸润
2024/10/15
SARS患者的肺组织切片和小白鼠的切片
2024/10/15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实验室检查

【2024版】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培训PPT

【2024版】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培训PPT
AR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甚至危 及生命。目前尚无法确定有无轻症患者。 ◆影像学表现。 ◎发生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片状影像,合并ARDS者片状影响广泛, 进展迅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一般总数不高。 (2)血生化检查: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 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 酶、肌酐等可能会升高。 ◆病原学相关检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 体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疑似病例。 ◎患者符合 1、临床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以用其他病原感染解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体温》38.C 、 咳嗽;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肾功能改变等。 2、流行病学史:在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有旅游居住史;发病 前10天内与疑似或确诊发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确诊病例。 ◎满足疑似病例标准,且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病毒和细菌等所致的肺炎、肾功能损害进行鉴别,也要与特殊的 非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病)进行鉴别。
◆发热门(急)诊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
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
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
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 人防护等措施。在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 带外科口罩,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 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 后应当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急)诊时, 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的病区(房)。 医务人员的防护。 ◎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 并按照指定路线由医务人员指导和引导进 入病区。

2024版新冠状病毒最新讲义ppt

2024版新冠状病毒最新讲义ppt

05
公共卫生体系应对与挑战
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分析
公共卫生体系构成
01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响应、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等多个方
面。
当前存在的问题
02
如资源分配不均、基层能力薄弱、人才短缺等。
新冠病毒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冲击
03
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短板和
不足。
应对策略制定及执行情况
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相关知识,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接种条件;接 种时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遵守接种现场秩序;接种后应留观 3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不同人群接种建议
重点人群
医务人员、老年人、儿童、 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应优先 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般人群
根据疫苗供应情况和自身 需求,按照当地卫生部门 的安排有序接种。
特殊人群
对疫苗成分过敏、患有严 重疾病或处于疾病急性期 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 决定是否接种。
免疫效果评估方法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接种者血液中的抗体水 平,评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临床试验
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观察疫 苗接种后的感染率、重症率等指
标,评估疫苗的保护效果。
真实世界研究
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观察疫苗接 种后的实际效果,包括减少感染、 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等方面。
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康复效果。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 会,恢复社会功能。
04
疫苗接种与免疫策略
疫苗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
接种程序
根据疫苗类型不同,接种程序也有所差异,一般包括基础免疫 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需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完成接种。

最新新冠肺炎ppt课件

最新新冠肺炎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VS
有效性评估
疫苗的有效性是衡量其防控疫情效果的关 键指标,包括保护率、保护持续时间和免 疫记忆等。
05
新冠病毒对社会和 经济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社交隔离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实施严格的社交隔离措施,对社交活动 、聚会、旅游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和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疫情期间,人们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
应对疫情的策略和措施
01
02
03
04
社交隔离措施
实施严格的社交隔离措施,限 制人员流动和聚集,以减缓疫
情传播。
心理健康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公 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信息传播管理
加强对有关疫情的信息传播的 管理和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和
谣言。
经济刺激措施
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如财政刺 激、贷款、税收减免等,以支
危害
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感染 后可引起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肺炎、重症甚至死亡。此外,新型冠状病毒还可能引起其 他并发症,如心脏和肾脏损伤等。
病毒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 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等。此外,加强室内通风、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也有助于预 防病毒的传播。
支持治疗
如氧气疗法、机械通气等,可以支 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症状。
康复患者的经验和建议
休息和营养
康复期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 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
复。
定期检查
康复期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核酸检 测和血清抗体检测,以确保已经

新冠知识讲解PPT课件

新冠知识讲解PPT课件
第3页/共26页
什么是冠状病毒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WHO已 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 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还有6种。 其中4种致病性较低,另外两种是我们熟 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第4页/共26页
什么是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 冠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是SARS近亲,但 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 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恐慌。
第14页/共26页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第一步
双手掌心相对摩擦
第二步
双手掌心向下相叠,十指交叉,摩擦 指缝和手背;双手位置交换
第三步
十指相握,相对摩擦指尖 和甲沟
第15页/共26页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第四步
一只手握对侧手拇指摩擦, 再交换
第五步
弯曲手指关节,让指尖合拢后在 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然后换边。
如果去人员密集的公众场合,应佩戴医用外科口 罩。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佩戴N95等医用防 护口罩。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类型的口罩,防 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建议4小时更 换一次,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第19页/共26页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3 避免食源性感染
(1)保持清洁,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洗手。 (2)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
第六步
一只手摩擦对侧手腕, 再交换
第16页/共26页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 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 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 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 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2024版年度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ppt课件

ppt课件•疫情防控背景与形势•校园环境卫生与消毒•学生健康监测与异常情况处理•个人防护措施宣传教育目•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实施•师生心理健康关怀与支持录01疫情防控背景与形势病原体传播途径潜伏期临床表现新冠病毒基本特点01020304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发热、干咳、乏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国内外疫情发展概况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中国疫情总体可控,局部地区仍有聚集性疫情发生学校疫情多地出现校园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学校疫情防控事关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责任重大中小学校防控重要性防控策略与原则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原则科学精准、及时有效,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分类指导、动态调整,最小单元、最大效能02校园环境卫生与消毒010204校园环境整治要求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

定期开展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

加强校园内公共场所、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卫生管理。

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将卫生情况纳入班级、宿舍等考核内容。

0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在寒冷季节,也要保证学生宿舍的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

对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等方式进行空气流通。

定期对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

01020304教室、宿舍等场所通风换气对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比例进行稀释,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消毒前应做好清洁工作,去除表面污渍和有机物。

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消毒剂对皮肤、眼睛等造成刺激和伤害。

公共区域消毒操作流程校园内应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学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型冠状病毒》课件

《型冠状病毒》课件
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流感鉴别
流感通常伴随鼻塞、流涕等症状,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较少出现这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热症状更严重,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更明显。
与普通感冒鉴别
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较轻,病程较短,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较重,病程较长 ,且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03 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与控 制
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措施
勤洗手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时,应正确佩戴口罩,并定期更 换。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 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 毒液。
避免接触眼、鼻和口
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 巴,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后。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前 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至少1米 的安全距离。
信息公开与宣传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普及防控知识,提高 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 力。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疫苗研发进展
目前已有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 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疫
苗已获得紧急使用批准。
疫苗接种策略
各国根据疫苗的供应情况,制 定了不同的接种策略,包括优 先接种人群、接种年龄段等。
疫苗接种效果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已上 市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预防 感染和发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保 护效果。
4倍及以上升高。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 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 状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 状病毒高度同源;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和IgG抗体阳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PPT模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PPT模板

诊疗方案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 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 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 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 性发病。
同时符合 以下2条
(1)发热; (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 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
诊疗方案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 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 病毒核酸阳性;
n C o05 V 鉴别诊断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诊/疗/方/案
鉴别诊断
诊疗方案
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 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 此外,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 肺炎等鉴别。
目录
CONTENTS
01 病原学 Etiology
05
鉴别诊断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02
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break
06 治疗 Treatment
03
病例定义
Case definition
07
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
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 疾病,预防械通气2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 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或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早期识别和诊治建议PPT课件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早期识别和诊治建议PPT课件
儿童重症病例的出现
虽然儿童感染COVID-19后重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但仍有一部分儿童会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 命。
早期识别和诊治的重要性
早期识别儿童COVID-19重症病例,及时采取有 效治疗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目的和任务
提供早期识别指南
加强防控措施
本建议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儿童 COVID-19重症早期识别的参考依据 ,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潜在的重症患儿 。
胸部CT
肺部炎症渗出性病变更为清晰, 可呈现多发小斑片影、间质改变 等。
04
诊治建议及、乏力 、呼吸急促等典型症状,同时注 意非典型表现如腹泻、呕吐、头
痛等。
实验室检测
及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合血清 学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或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 病变,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新型诊疗技术开发
关注新型诊疗技术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如基因测序 、蛋白质组学等,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疫苗效果评估与改进
持续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儿童中的接种效果,评估疫苗的保护 率和持续时间,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提高公众意识,共同抗击疫情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多渠道加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宣 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防护意识。
精神状态
精神萎靡、嗜睡、 烦躁不安等。
其他症状
呕吐、腹泻、肌肉 酸痛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01
02
03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反 应蛋白升高。
生化检查
肝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 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
病原学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 性。

新冠疫情防控宣教主题PPT

新冠疫情防控宣教主题PPT

症状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 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四版〕?,局部患 者起病病症轻微,可无发 热。重型、危重型患者病 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 明显发热。
典型病症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 要表现;
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病 症少见;
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 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 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概述
流行病学
2021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 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潜伏期 一般为3~7天,最短的潜伏期为一天发病, 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 性。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 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人群普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 性疾病;
主要是由2021新型冠状病毒〔2021-nC成为 危重症患者。
病因
根本病因
冠状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既往感染人的冠状 病毒有6种,即HCoV-229E、HCoV-OC43、SARSrCoV、HCoV-NL63、HCoV-HKU1和MERSr-CoV。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2021-nCoV〕
新型冠状病毒〔2021-nCoV〕感染所致肺炎 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 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正确佩戴口罩加强防护 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可致死亡
1、概述 3、病症 5、治疗
2、病因 4、就医 6、预后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就医
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或
其他体液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 实验室传播 实验人员在处理含SARS-CoV标本时未采取适
当的安全措施或恰当的操作规程,造成实验室感染 其他 患者腹泻物中的病毒经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系统和排气
M- 膜糖蛋白 出芽 包膜形成
HE - 血凝素-酯酶
磷蛋白N: 功能不清
新型冠状病毒
包括SARS病毒和最近发生的新型病毒; 与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异同之处: 形态相似; 结构相似; 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不足50%; 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约为75%;
新冠状病毒
发病地点:沙特、卡塔尔; 发病人数:两人;一人死亡,一人危殆; 病原体:尚未明确; 传播途径:尚未明确,无人间传播证据; 临床表现:高热、畏寒、流感样症状、急性呼吸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病程初期到中期WBC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常 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
–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均减少, 尤以CD4+亚群减低明显。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SARS-CoV侵入人体后,在细胞内繁殖,入血引起
短暂病毒血症 SARS-CoV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 SARS-CoV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
原因
病理改变
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脾、淋巴结); 双肺可见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 早期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 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 脾、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 肝、肾、心、胃肠道和肾上腺实质细胞可见退行性
变和坏死。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6d,常见为3~6d 初期
-急起,畏寒、发热,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稽 留热,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 、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无上呼吸道卡 他症状
-3~7d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胸痛 ,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 。
临床表现
极期
– 10~14d达到高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 – 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渗出、多器官
对乙醚、氯仿、甲醛、紫外线等敏感
传染源
急性期SARS患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
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 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
“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 果子狸、貉、蝙蝠、蛇等动物可能是SARS-CoV 的
Lee N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4 Nhomakorabea 临床表现
轻型:临床症状轻,病程短 重型:病情重,进展快,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病情似较成人轻
并发症
肺部继发感染 肺间质改变 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 胸膜病变 心肌病变 骨质缺血性改变
系统造成环境污染,可能引起局部流行
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儿童和老人较少见 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
群 病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是一种中和抗
体,可持续1年以上 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地区分布特点表明
远距离传播,而不是沿陆地交通蔓延远程传播 – 通过飞机、火车等,传染源可迅速流动
任何地区都可能出现疫情 –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职业构成
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中 – 医务人员996例,约占18.8%,居第一位 – 其他主要职业依次为离退人员(10.44%)、工人 (8.95%),公务人员(8.85%)、家务及待业人员 (8.46%)、学生(8.21%)
聚集性发病
医院内暴发多见 –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 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 – 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 – 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 • 救护车、ICU、病房、X光室成为高危环境 • 加强个人防护十分重要 • 通风尤其重要
衰竭、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基础病40-50%); – 易发生继发感染 ;
恢复期
– 病程2~3周后,发热渐退,症状减轻乃至消失; – 肺部炎症吸收和恢复则较慢;
46岁男性患 者胸片变化 疾病初期
Lee N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4
46岁男性患 者胸片变化 病情加剧
SARS概述
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 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为特 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
病原学
SARS-Co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 电镜下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周围有鼓锤状冠
状突起,突起之间的间歇较宽,病毒外形呈日冕状
SARS病毒的抵抗力
SARS-CoV 对外界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 他人类冠状病毒
在干燥塑料表面可活4d,尿液中至少1d,腹 泻病人粪便中至少4d以上
对温度敏感,在-80℃保存稳定性佳,4℃可存 活21d,37℃可存活4d,56℃ 90min或75℃ 30min可使病毒灭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冠状病毒
因病毒形态似日冕而得名; 引起普通感冒的常见病原体; 分为两型:上呼吸道型、肠道型; 上呼吸道型为飞沫传播; 肠道型为粪口传播; 典型症状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
肠型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图 冠状病毒结构
S -棘状糖蛋白 - 受体结合 - 细胞融合 - 主要抗原
迫综合征、MODS;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不高, 影像学:肺内片状阴影,可迅速增加。
新冠状病毒与SARS
病原学:核苷酸相似度70~80%; 传染源可能不同; 传播途径可能不同; 临床表现相似:可导致严重急性下呼吸
道感染、呼吸衰竭、多器官损害; 影像学表现相似; 发病机制可能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