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视角全面理解俄狄浦斯情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大视角全面理解俄狄浦斯情结

引言

俄狄浦斯情结,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构,即个体自身,所爱的客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恨,及恐惧等等冲突矛盾的情绪。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中文语境有时也有说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虽然这不够精确。

1910年,弗洛伊德在对精神分析所作的五次演讲中,首次将俄狄浦斯情结作为“神经症的核心情结”提出。

之后,克莱因在英国开展了客体关系理论工作,鉴于儿童精神分析的观察和个人理解,强调俄狄浦斯情结发生在一周岁内,并将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石解释为好客体和坏客体的整合所造成的。这导致了客体关系学派和古典精神分析激烈地争论。

1981年,忠实于弗洛伊德早期环境创伤论的科胡特,再次对俄狄浦斯情结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承认俄狄浦斯情结的确存在,并且是构成冲突性神经症核心情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俄狄浦斯情结其实是父母对于儿童同理失败的结果。

阿奢世王情结是由日本的精神分析分析家小泽平作(Heisaku Kozawa)提出,他应用了流传在东方的古代传说,来对应解释于西方社会的俄狄浦斯情结。之后,小此木齐吾(Keigo Okongi)、河合隼

雄(Hayao Kawai)对此也作了讨论。但这在西方人占有主导地位的精神分析界,很少为精神分析界所注意。

人类学家对俄狄浦斯情结也曾有各种讨论,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在相对西方文化的异文化田野工作背景下,质疑俄狄浦斯情结具有全球普遍化的观点,但有学者回应道,田野工作的经验只说明俄狄浦斯情结表现的差异,而对于俄狄浦斯情结三角结构的叙述上并没有动摇,这引申更广泛的讨论,来促进俄狄浦斯情结的认识广度。例如中国云南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制度下,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存在的。

本文试图简介索福克勒斯的古代文本、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视角、以克莱因为代表的客体关系学派、以科胡特为代表的自体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最后再比较阿奢世王情结和人类学田野工作的部分资料,作为来自异文化的补充观点以扩展视野。主要目的是协助读者对于同一概念的不同解释获得理解。

一、索福克勒斯:古代的《俄狄浦斯王》文本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伟大悲剧之一,作为西方文明的组成部分,流传于西方社会。

俄狄浦斯王贤明地统治了底比斯城十五年,底比斯的人民安居乐业。

不幸的是,有一天,瘟疫开始在底比斯城流行,许多人死去。

爱民的俄狄浦斯王为了消灭这场瘟疫,就前往神庙预言所询问预言家,关于这场瘟疫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以挽救底比斯的居民。

神庙的预言家告诉俄狄浦斯王,这场瘟疫的原因是因为城邦隐藏一个罪人,所以奥林匹斯诸神降灾难给底比斯城。

俄狄浦斯王急于追问这个罪人是谁?

先知却说道,“你不是最善于猜谜吗?”

这一语双关,因为俄狄浦斯王的确是一位善于猜谜的人。在他到达底比斯城之前,妖魔司芬克斯——人面狮身怪正用一个谜语肆意伤人,“什么动物早晨四肢走路,中午两肢走路,下午三肢走路?”

俄狄浦斯轻松解答了谜语,“那就是人。”

司芬克斯羞愧难挡,跳崖自尽。

但先知的那些话使俄狄浦斯王难以平静,他急于解除底比斯城的瘟疫,于是坚持追查存在于底比斯城的那个罪人是谁?

……

真相在不久后慢慢呈现了。

俄狄浦斯原来出生在底比斯城,他的父亲就是底比斯国王拉依俄斯,因为自己年轻流亡时曾经鸡奸自己恩人儿子的罪恶,而被人诅咒,他将很久没有孩子,而如果他有孩子,这个孩子终有一天会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自己的母亲为妻。

这些行为在当时伦理观念已经形成的古希腊,将是一种罪恶。国王拉依俄斯恐惧这些后果。所以在王子出生时,国王拉依俄斯用铁丝穿通了婴儿的脚,将他交给一位牧羊人。让牧羊人把王子扔在荒山野地任其死去。

但好心的牧羊人不忍心这样作,于是把婴儿交给了科林斯的国王

抚养,因为婴儿的脚被铁丝穿通脚肿着,因此国王夫妇就根据“肿脚”意思的古希腊语,为婴儿起名为“俄狄浦斯”。俄狄浦斯就这样存活下来。

岁月更替,俄狄浦斯终于长大成人。

一次他在特耳菲神庙知道对他命运的预言,说他将要杀父娶母,因为他深爱自己的父母,为了逃避这些命运,所以痛苦地选择了远离科林斯而到处流浪。

但命运却在这时和他开了很大的玩笑。在流亡的路途中,与一位有众随从的坐车老人相遇,双方由于摩擦而发生争执,接着是生死搏斗。俄狄浦斯以他的神力杀死了对手,而实际上这位被俄狄浦斯杀死的坐车老人,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底比斯国王拉依俄斯。

但命运到此还没有放弃可怜的俄狄浦斯,而是将他引诱到底比斯城下,然后他又通过智慧解除了之前说起的司芬克斯之灾。

威胁城市的司芬克斯之灾被解除后,由于当时底比斯的国王拉依俄斯失踪了,所以俄狄浦斯被民众选为底比斯的国王。

然后根据古代习俗,俄狄浦斯聚了前国王之妻,也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

当所有这些终于大白于天下时,俄狄浦斯发现原来引起底比斯灾难的罪恶,就是自己杀死了亲生父亲,又聚了亲生母亲为妻。

痛不欲生的他哭诉道:“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

悲痛之下,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底比斯城,流放自己终生行乞,以洗赎自己的罪孽。

索福克勒斯的伟大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描述了这一故事,剧中的背景歌队对俄狄浦斯唱道:“你的感觉和你的命运同样可怜,但愿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个人。”

二.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即弗洛伊德取自悲剧《俄狄浦斯王》,作为书面正式文本出现在1910年的著作中,但这一概念的实际运用还要在更早的精神分析实践中。弗洛伊德在十九世纪末的自我分析探索中,认识到自己父母与自己关系的情结——即对母亲的爱恋与对于父亲嫉妒之间的冲突,在1897年写给早期挚友费利士的信中,就说道,“人们可以理解俄底浦斯王的吸引力”。弗洛伊德及古典精神分析家,在精神分析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总结中,认为儿童在三到五岁的早期成长——相对晚于口欲和肛欲二期的性蕾期——过程中,与父母的爱恨冲突会形成的最基础的人际关系,这一基础的人际关系,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

这一基本关系是三角结构的,就是父亲母亲孩子。这个三角关系的互动会产生各种平衡和冲突。这些平衡和冲突,包括感恩、嫉妒和内疚等具体情感。相对平衡的发展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将来的人际关系,而这一三角结构的失衡会为孩子的个性发展缺陷和未来人际交往关系埋下祸根。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情结视为神经症的核心情结。

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阐述是,男孩投注对自己母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