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4dbd2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3.png)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定义和分类2. 翻译的基本原则3. 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翻译的定义和分类,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提供翻译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讨论:分组讨论翻译实践案例,分享翻译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成果,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翻译实践案例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进行课堂讲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翻译案例,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模拟翻译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翻译心得和经验。
4.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翻译方法和技巧。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进度。
3. 实践环节: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翻译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复习与测评: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复习和测评,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ddafaa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f.png)
2018年14期总第402期ENGLISH ON CAMPUS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文/黄梦菲【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在下,语言已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所服务。
翻译对于传播人类文化知识,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亦与日俱增,翻译工作难度也大大提升。
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由翻译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构成。
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对翻译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翻译实践又时刻检验着翻译理论的现实可行性,两者是一种“互助互补互彰”的关系。
本文就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和两者的结合方式展开论述,来探讨如何出色的完成翻译工作。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结合【作者简介】黄梦菲(1992- ),女,汉族,河南许昌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理论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因此,人们对于翻译的界定也千差万别、困难重重。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翻译的解释,也大致说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符合和视频等等。
翻译既可以指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者;也可以指翻译的行为与过程,即翻译行为;还可以指翻译活动的结果,即译文。
“翻译”一词集三种含义与一身,主体、行为与结果交叉在一起,更增加了对翻译的含义以及对其所要进行的研究的难度。
1.翻译理论相关内容。
翻译理论主要来源于,译者从以往自身的翻译经验,以及对进行过的翻译工作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而进行的深入思考,从而总结出的一些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翻译工作主要针对对象是受政经模式、文化思想、风俗习惯差异而影响的不同语言,所以这就要求译者,语言语法构成、词汇、句法分析烂熟于心,此外,还要有丰富的百科知识,熟知历史、经济、政治、文化、风俗,并对当下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有了解,以此来丰富和拓展译者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迷茫而无从下手,从而译出原作的风格与语言,而在这过程中翻译理论也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课件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2841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1.png)
02 翻译技巧与实践
CHAPTER
理解与表达
理解
准确把握原文含义,包括词汇、语法 、语境等,是翻译的基础。
表达
将理解后的信息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 ,要求准确、流畅、符合目标语言习 惯。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词句、结构进行翻译,保留原文形式和意义。
意译
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传达原文意义为主,更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03 翻译教学策略与方法
CHAPTER
翻译教学目标的设定
提高学生翻译技能
01
通过系统的翻译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提高翻译水平。
培养跨文化意识
02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的
能力。
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03
强调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
04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CHAPTER
文学翻译案例
总结词
注重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VS
详细描述
文学翻译案例主要涉及诗歌、小说、戏剧 等文学作品,强调语言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的传递。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关注原文的 艺术风格、修辞手法和情感色彩,力求在 译文中保留原作的艺术魅力。
商务翻译案例
总结词
注重专业性和准确性
采用传统的讲授、练习和讨论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翻 译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翻译案例,让学生了 解实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 方法。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翻 译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 精神。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 平台、智能翻译软件等,提高教学效 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概述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b9aba10029bd64783e2c6a.png)
• 优秀译作
– 《简爱》、《傲慢与偏见》、《爱玛》、《德伯家的 苔丝》、《名利场》等文学著作译本; – 《中国翻译》等杂志刊登的优秀英译汉、汉译英文章; – 译林出版社《英语美文50篇》、青岛出版社《名作精 译》;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汉英对照);
• 翻译教材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概述翻译理论与实践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翻译理论与实践pdf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描述
•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 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由英译汉和汉译 英两大课程模块组成。本课程在一定的翻译原 则指导和理论指引下,注重学生英/汉、汉/英 双向翻译训练和技巧积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 力。
•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读、写”带“译”,以“译”促 “读、写。 2、注重汉英比较。 3、组织翻译学习活动,重视优秀译作的 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翻译大赛。
– 参考文献
•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 王秉钦.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 吕俊. 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6 • 冯庆华. 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6. • 方梦之.译学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 孙迎春.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 • • • 国际译联 中国译协网/ 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网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翻译技能提升与国家文化交流的促进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翻译技能提升与国家文化交流的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26fc4e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9.png)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翻译技能提升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翻译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提高翻译质量:掌握正确 的翻译方法,提高翻译的
准确性和流畅性
提升个人素质:翻译技能 培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语
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翻译,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增强思政教育:在翻译过 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 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优秀案例的推广方式
制作宣传海报和 宣传册,在校园 内外进行张贴和 发放
利用社交媒体、 微信公众号等网 络平台进行宣传 推广
组织专题讲座、 研讨会等形式, 邀请专家学者进 行分享交流
与其他高校、教 育机构等进行合 作,共同推广优 秀案例
优秀案例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推广优秀案例,教师可以借鉴和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从而 提高教学质量。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 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 政元素融入翻译理论与实 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家
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丰富 的课程资源,如翻译软件、 翻译实践平台等,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增强文化自信:思政教育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 和传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
化,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国际视野:思政教育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培养
国际视野。
提升国家形象:思政教育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展示 本国的文化魅力和国家形
象,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文化交流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践案例
(最新整理)《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
![(最新整理)《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351380db52ea551810a687e6.png)
(完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的全部内容。
闽江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1、 Bell, Roger. T。
1991, 200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 London:Longman Group UK Lt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 Benjamin, W。
1993。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A]。
In: L。
Venuti ed. 2000. The TranslationStudies Reader[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3、 Davis, K. 2004。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 Hatim, Basil and Mason, Ian. 1990, 2001。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London:Longman Group UK Lt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5e9f3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7d.png)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基础,它提供了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依据。
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实践证明,它可以为翻译理论提供实践证据,从而检验和完善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一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翻译理论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而翻译实践又可以为翻译理论提供实践证据,从而促进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翻译理论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而翻译实践又可以为翻译理论提供实践证据,从而使翻译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
三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持。
翻译理论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而翻译实践又可以为翻译理论提供实践证据,从而使翻译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
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广告翻译
![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广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5efdd084254b35eefd3454.png)
摘要随着经济的充分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同益明显,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对广告翻译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是,尽管人们已经对广告翻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然而我国对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广告翻译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广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输入国消费者的心理、信仰等产生直接的冲击,从而影响商品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和销量。
中英语言和文化中的差异决定了广告翻译是一项非常灵活而复杂的工作,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这样的概念:译文的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言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
这一理论正好符合了广告翻泽的特点,即译文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劝说功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功能对等理论应该是指导广告翻译的最佳理论。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论证功能对等是指导广告翻译的最佳理论原则之一,在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上,着重讨论如何处理广告翻泽中所涉及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另外还结合实例提出常见的翻译策略。
第一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的一般理论,接着详细阐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广告的基本知识,以及广告本身所涵盖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因素,为后一章节的广告翻译作了铺垫。
第三章作者首先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广告翻译的可行性,通过分卡厅、探讨,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非常适合于广告翻泽。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广告译文之于原文在文体,内容以及形式上的总体要求。
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说明了目前广告翻译的主要策略。
在第四章中,作者首先说明了广告翻译应当达到两个层次的对等,即语言层次的对等和文化层次的对等。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最贴切的自然等值,作者在具体分析典型的广告翻译实例基础上,提出了归化转换的翻译策略。
最后一章中,作者对全文予以归纳、概述,并指出了文章不足之处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功能对等,广告翻译,翻译策略VIAbstractsWith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end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advertising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modem society,as a result,there is an increasingly higher requirement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However,despite the fact that people have taken a great dealof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the Chinese theoreticalresearch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till far fail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advertising translation has not yet been fully developed.Advertising is a cross—languag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having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beliefs of the importers,and thereby affecting the share and sales of commodities in the target market.Because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s a very flexible and complex task.In SO many translation theories,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puts forward such a concept:the reaction ofthe receptor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This theor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that is,the target text should have the same persuasion function as the original text.From this perspective,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should be a best guiding theory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While pointing out through analysis that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s one of the best guiding principles for advertising translation,this thesis focuse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volved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besides in the end,common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a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examples.Chapter One firs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and then elaborates on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hapter Two includ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advertising and advertisement,as well as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SO as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latter chapters.In the third Chapter,firstly,,thefeasibility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s fullyVIIelaborated th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and based on this,the writ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for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n style,form and content.Chapter Four shows the current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In thischapter,the author states at the outset that the advertisements should be translated totwo levels of equivalence,that is,the language level and the cultural level.Under the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the author proposes strategies of adaptation based on specific examples of typical advertising translation.The final chapter outlines and summarizes the wholetext,wher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inadequacy of the thesis and the direction offurther study.Keywords:functional equivalence,advertising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troductionAs China is deepening its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especially after joining WTO,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develop rapidly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vertisements grow vigorously.There is a strong need for efficient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Thus the amount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keeps increasing.As a specialized and important area of translation,advertising translation has its own features and rules,which deserve an int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We all know that a successful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Can influence the customers imperceptibly but enormously,and it can arouse people’S interests in buying the products and bring about profit for a company.While on the other hand,afailed advertisement will not only cause economic losses but also directly influence the image of a company even a country.Incommensurate to its ever growing importance,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till remains an under explored field as a branch inthe 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the study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especially that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in accordance with its need.Until now,no sys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is issue has been sufficiently conducted.There ar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apers making a summary ofthe experience achieved from th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practice,among which the majority is published in college journals instead of Chinese key joumals.Many of thearticles are descriptive rather than analytical,dealing with specific aspects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such as translation of rhetoric,slang,brands and slogans,andaesthetic properties and SO forth.This thesis,adopt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specific techniques,it tends to focus on the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In general,it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Chapter One firs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and then presents Nida’S functionalequivalence theory,its development,content and essence.In chapter Two,basic knowledge of advertising has been discussed in great detail,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vertising,definition of advertising and advertisement,classificationof advertising,purposes and functions of advertising,and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which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namely,lexically, syntactically and rhetorically.Based on the first two chapters,it is thus safe to draw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therefore in the third chapter,the writer firstelaborates on the feasibility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th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and th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Nida’S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 writ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for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n style,form and content.Chapter Fou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hesis,which shows the current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Since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proposes that translation shall be target languageoriented and target culture oriented,strategies of adaptation are definitely reasonableand unavoidable.In this chapter,a number of examples are quo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The conclusionsummarizes the whole thesis,and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inadequacy of the essay and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study.2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Any factu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need a systematic theory as the backup.With regard to the field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the author will first of allreview briefly the notion of equivalence and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as the guiding theory in dealing with advertising translation.1.1 Notion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The first significant statement on translation was made by Cicero(1 06BC-43)in the first century BC,proposing“not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but to translate sensefor sense”.Since then,translation theories have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The term‘‘equivalence’’first appeared in J.R.Firth’s writing when he stated that‘‘theSO—called translation equivalents between two languages are never really equivalent’’(Firth,1 957).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and the linguistic-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est,“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has been anessenti al issue not only in translation theory over the last 2000 years,but also inmodern translation studies”(Wilss,200 1:1 34).“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arepresentation of a text in one language by a representation of an equivalent text in asecond language”(Meetham&Hudson,1 969:7 1 3).The main goal of translation is toestablish a particular typ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The nature of correspondence has been referred to as“faithfulness’’or ‘‘fidelity'’,or more predominantly,to the notion of“equivalence”.Therefore,equivalence is a central concept in the translation theory.But to gain a ful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isonly ideal for all translators.Since“there are,properly speaking,no such things asidentical equivalents”(Belloc,1 93 1:37),one must try to find the closest possibl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Generally,Studies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could becategoriz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1)referential or denotative equivalence wher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words supposedly refer to the same thing in the real world;2)connotative equivalence wher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words trigger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ons in the minds of native speakers of thetwo languages;3)quantitative—scheme equivalence where relationships of lexical equivalence,in particular in the area of terminology,are distincted as one-to —oneequivalence,one—to-many equivalence,one—to-part-of-one equivalence or nil equivalence;4)text—normative equivalence wher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words are used in the same similar contexts in their respective languages;5)textual equivalence wher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information flows are similar and the cohesive roles of source language and devices in their respective textsare more or less the same;6)cultural equivalence wher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cultural information are commonly shared by their respective readers.These six categories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mentioned above can be regarded as equivalence in different degrees,with regard to different levels of presentation and atdifferent ranks.However,such classification seems uncontrollable.According to Eugene Nida,equivalence can be generally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of which one is formal equivalence and the other is functional。
汉英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
![汉英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502d90c7f1922791688e8ea.png)
汉英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了对外宣传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汉语新闻被翻译成英语。
在这个过程中,有成绩,也有不足。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新闻翻译,尤其是汉语新闻翻译的特点、原则,系统介绍了汉语新闻的标题、导语和正文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标签:汉语新闻特点和原则翻译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空前提高,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都能看到中国元素,听到中国声音。
相对世界强国来说,我们的对外传播力度、强度、精准度都难以与之相比。
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外介绍自己。
[1]如果有一批新闻业务精通,英语应用娴熟,国际视野开阔的新闻写作者或翻译高手,我国的对外传播就能顺利开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扭转我国目前在国际舞台上的被动局面,树立在国际上的形象。
一、对外传播及特点对外传播是通过中国人自主创办或与外国人合办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以境外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对外新闻报道有以下3个特点[2]:1.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对象是能够阅读和听懂英语的外国人,其目的是让外国人熟悉和了解中国新闻事件,明白中国的观点,创造有利于中国的舆论环境,并帮助树立有利中国国际形象。
2.采用西方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
根据他们的实际接受水平,以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新闻创作。
3.传播效果应该以国家为主导。
树立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应以国家为主导,符合党和国家的内外政策。
二、新闻特点和翻译特征新闻具有时效性、显著性、重要性、地理相邻性、矛盾性、冲突性、独特性和人情味的特色,具备权威、精确、时事价值、即时性、简洁和特定框架格式的特点。
其中刘教授对“新闻翻译”做出如下定义:“新闻翻译就是运用目的语表达原语新闻,因此目的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原语报道中的新闻信息,而且和原语读者拥有近乎相同的感受。
”[3]新闻翻译有4个特征:1.新闻报道强调高效性和集中性,翻译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2.新闻翻译文本应该体现新闻体,倒金字塔形,译文应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3.新闻翻译多采用全译、选译和编译的形式;4.新闻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仔细谨慎,认真核对原语信息,及时完成校对工作。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套)精品PPT课件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套)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a565e477232f60dccca187.png)
导学——课程要求
Tests: 60% There will be only one test: a final. But there may also be
Main Language points: 1. Comparative studies of language family 2. Comparative studies of word buildi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yllable
Exercise
5
第三章:词语的翻译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词义的多样性 (引申、褒贬);并掌握词语翻译的选词技巧。
教学内容: 1. 词义的选择 2. 词义的引申 3. 词义的褒贬 4. 翻译练习
6
第四章:句子翻译技巧(上)
一、教学目的:要求熟练理解句子的翻译技 巧,从而在英汉翻译时做到通顺、准确。
教学内容: 1. 翻译的定义、分类 2. 翻译的标准 3. 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校对 4. 中、西译史
练习
4
第二章:英汉语言现象对比
Teaching aims: to learn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word forming and vocabulary so as to translate them accurately.
二、教学过程:
1. 增译法 2. 省译法 3. 词类转换 4. 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 5. 翻译练习1、2、3、4
7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下)
一、教学目的:要求熟练理解句子的翻译技 巧,从而在汉英翻译时做到通顺、准确。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语翻译探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语翻译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aef7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1.png)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语翻译探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广告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推广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广告语,作为广告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在跨国营销中,广告语的英汉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拓展的成败。
因此,如何在保持原广告语义和风格的实现英汉广告语的等效传达,成为了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广告语翻译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为提升广告语翻译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强调翻译过程中应追求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对应。
这一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义、文体和文化差异,通过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自然表达。
在广告语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有助于确保译文在传达原广告意图、激发消费者情感共鸣和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与原广告保持高度一致。
本文首先将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在广告语翻译中的适用性。
随后,通过对英汉广告语翻译实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实现英汉广告语的等效传达。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总结英汉广告语翻译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以期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翻译质量。
本文将对未来英汉广告语翻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理论,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该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应仅仅追求文字表面的对应,而应追求两种语言之间在功能上的对等。
这意味着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尽可能相同。
功能对等理论分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层面。
形式对等侧重于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而动态对等则更加注重译文的表达方式和接受者的反应,强调译文应自然流畅,易于理解,能够传达原文的意图和风格。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广告翻译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广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350bdf33d4b14e852468ce.png)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广告翻译摘要:广告是一种特殊语言,有其自身的特征,翻译广告时必须充分考虑它的语言特征。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教授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反应”和“内容重于形式”两个因素,为翻译广告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几个广告翻译实例对此加以论证。
关键词:奈达;功能对等;广告;翻译一、奈达的“对等理论”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
其翻译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翻译研究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动态对等“动态对等”最早出现在奈达于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初探》中,书中还提出了“形式对等”。
动态对等指的是遵循“效果对等的原则”,不以译语和源语信息的完全等同为目标,追求和原语信息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翻译,它要求译语与源语在信息的实质上相同,用一种符合译语习惯的方式表达源语信息。
奈达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还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所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
(二)功能对等为了强调“功能”的概念,并避免有些人对“动态”的误解,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一书中,在“动态对等”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并将其分为“最低层次对等”(minimal equivalence)和“最高层次对等”(maximum equivalence)。
奈达认为,最低层次对等是指“目的语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最高层次对等是指“目的语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2001:87)。
“功能对等”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
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反应相似,才是奈达所关注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件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9de7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a.png)
语言中蕴含的情感色彩是语用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需要关注原文的情感色彩,并在译文中进行适 当的表达,以实现语用意义的完整传递。
语用等效与翻译策略
语用等效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语用等效原则,确保译文在目 标语言中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效果,包括语言功能、语用意 义和修辞效果等方面。
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结词
遵循法律文件的严谨性
详细描述
商务合同的翻译实践需遵循法律文件的严谨性。译者应仔 细核对原文,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疏忽而 产生的法律风险。同时,在遇到法律术语时,译者应进行 深入研究,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新闻报道的翻译实践
总结词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
详细描述
新闻报道的翻译实践要求时效性极强,因为新闻报道需要 及时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快速准确 地完成翻译工作,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不受影响。
为实现语用等效,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 策略,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以准确传达原文的 语用意义。
语用等效的评价
评价译文是否达到语用等效,需要考虑译文在目标语言中 的可接受度、表达的自然度以及读者反馈等因素,以确保 翻译质量。
05
翻译中的语言规范与风 格
语言规范与翻译
语言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 达习惯,以确保译文准确、流畅。
VS
异化
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 和文化特色,让译文读者了解不同文化。
增译与减译
增译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增加一些词语或短语,以使译文更加完整、流畅 。
减译
在翻译过程中,删减原文中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或短语,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李克兴(2010)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李克兴(2010)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2743c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d.p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2011-2012COURSE OUTLINECOURSE CODE/TITLE: TRAN6107 Mass Media TranslationDESCRIPTIONThis course gives students intensive training in translating a wide variety of print and non-print media texts selected from newspapers, magazines,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 Special attention will be given to news coverage, editorials, features, profiles, press releases, advertisements, and film scripts.TOPICS COVERED●Linguistic features of media texts●The principles of mass media translation●Th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various media texts in newspapers, magazines, websites, etc. LEARNING OUTCOMESAfter tak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dia texts●know the principles of mass media translation●apply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solve various problems in mass media translation LEARNING ACTIVITIESLecture & Tutorial Others:Hours per week2 hours 15 minutesHours per weekASSESSMENT SCHEMETask nature Weight●Class participation ●Written assignments ●Group presentation ●End-of-term test 10% 30% 20% 40%LEARNING RESOURCES FOR STUDENTS●Delabastita, Dirk (1995). “Translation and Mass Communication”, in Chan, Sin-wai & DavidE. Pollard (eds.), An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639-650.●Ho, Wai Kit (1995). “Media Translation”, in Chan, Sin-wai & David E. Pollard (eds.), An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651-657.●Rattu, K. K. (2000). Translation through Media in New Millennium. Jaipur: SurabhiPublications.●李克興(2010)。
“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论思辨与实践
![“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论思辨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1274a3c0b4c2e3f57276346.png)
嫌 。而 在讨 论具 体 的翻译 实践 时 又重 蹈 旧辙 , 能 未 摆脱传 统 的思辨 观 和 方 法 论 , 能 自觉 运用 这种 新 未
思辨论 于 自己的翻译 思维 与 形式 重现 过程 中。本文
试 图从理 论 思辨对 实用 翻译 的“ 心路 历程 ” 的理 论指
译 文具 有可 读性 和可 接受性 , 到语 际 连贯 , 达 与译 语 接 受者 的交 际情 境 连 贯一 致 , 译 语接 受 者接 受理 让 解 。第 三 是 忠 实 原 则 ( d ly rl o ne t ta i i f e t ue r i r e ul t- x m e ,即译 文 忠 实 于 原 文 , 忠 实 程度 和采 取 何 种 l) 但 形式 取决 于 翻译 的 目的和译 者 对 原文 的理解 。
感触 发 的思 辨方法论 为 “ 理性 化 ” 自觉 行 为 , “ 的 用 目
和 文化学 、 播 学研 究 的范 畴 。其 传 播 途 径 和接 受 传 群 体 的客观 现象 充分说 明了广告 文体 的翻译大 大 超 出 了传统译 论 意义 上 的语 言 学 和 文 学 意义 上 的 “ 信 与不 信” “ 与 不美 ” 范畴 。有关 广告 语 翻译 的研 、美 的
理 论上 的 突破 和哲学思 辨 似乎 总是 具有 柬之 高 阁之
1 翻译 的 目的论 与广告 文体 翻译 翻译 目的论 有 三 条基 本规 则 : 一是 目的 规则 第 (kpsrl) soo e 。该 规 则 指 翻译 应 能 在 译 语 情 境 和 文 u 化中, 按译 语接 受 者 期 待 的方 式 发 生 作 用 。决 定 翻
杨 琪 包 通 法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d2e0c0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1.png)
1翻译理论的争议及意义1.1翻译理论争议概述翻译需求和行为的出现,完全是为了满足不同语言体系人群的交流,由此“翻译”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两种语言在含义表达上的“对等”,这也是翻译实践的最终目的。
相应地,翻译理论是人们通过对翻译实践的总结、分析、归纳、思考等,最终汇总成具有指导意义或约束能力的机制[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以来总结出的真理,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理论。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始终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导致人们产生理论与实践是“指导关系”的错误认知。
有的学者的认知概念过于纯粹化,将理论与实践理解为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使得理论与实践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从某种程度上造成翻译活动重实践轻理论,甚至认为翻译理论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错误认知。
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之间的矛盾冲突,远远高于它们内在的统一性,究其原因,可归结于作用对象本身处于复杂的文明背景,同时翻译主体层面对统一翻译对象的认知,也存在千差万别,如果排除掉复杂的干扰因素(主要是文化因素),那么翻译理论就成了单纯地梳理关系,意义已经不大。
从宏观层面来讲,翻译理论是人们对于翻译这一具体实践的理性认知,并通过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观点和理念,包含了一般性的结论和对于翻译实践的具体意见和建议[2]。
翻译理论重在对于翻译领域的基础知识研究,更加关注翻译用语的深层理解和逻辑运用。
从微观层面来讲,翻译理论针对的是具体的语境和场景,涉及到不同的翻译目的,面对的是不同的受众对象,因此翻译活动必须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应对方式。
1.2翻译理论存在的意义翻译理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认知和启发的意义。
翻译理论是一种总结归纳,是对于不同的翻译所涉现象及情况规律进行描述总结,将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元素抽象为受众所能认知的语言符号及语音语调的过程。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翻译实践是脱离翻译理论进行的,即便持有“翻译无理论说”的翻译者,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它侧重于翻译者的主体意识,即以自我为中心的翻译形态[3]。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dad6169ddccda38376baf92.png)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摘要: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同时它又反作用并修饰这种特定的环境。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本文通过将目的论、文化差异和广告翻译实践结合,为广告翻译策略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目的论,广告,翻译一、关于目的论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ie)最初是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是功能派的核心理论之一(张美芳, 2005)。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活动是根据翻译目的使目标文本与源文本之间保持一定联系,使交流越过文化障碍得以通畅进行。
目的论确定了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首要原则是目的法则(skopos ru le),它指的是翻译应在译语情景和译语文化中,按译文接受者所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目的论与传统对等理论不同的是:目的论强调从宏观层面分析文本的翻译及目标文本在其文化中的功能。
二、广告语言的特征和翻译原则(一)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是英国的一名作家,他主张文学作品的语言应该具有”最高程度的优雅和给人以想象余地的含蓄。
”然而,广告是一种实用的文体,它不同于文学翻译,广告语言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含蓄,同时广告语言手段的选择受制于广告语言创意独特的交际任务,因而也就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广告语体风格呈现出既简洁明了,又含蓄深沉的富有感染力的基本特点。
广告语言美主要体现在用词美、构句美、声韵美、简洁美、修辞美等方面。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广告语言最能体现莎士比亚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语言越是简练,韵味越浓,表现力更强。
如下面一则广告:the offspring of spring 这是皮瑞尔矿泉水广告。
”春天、泉水”构成双关,语境极其优美。
试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试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5e0288c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f.png)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试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盼【摘要】“翻译理论与实践”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要获得完美的翻译效果,必须要运用翻译理论来决定采用的翻译实践类型,通过翻译实践来完成译作,要厘清两者的关系并进行有机的结合。
本文介绍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关系 结合方式一、前言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它是不同语言、文化和社会关系的交流,翻译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如果认为精通了一门外语再借助于字典和工具书就可以翻译,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
要做出具有专业水平和质量的译文,必须要深入的研究原语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熟悉两种语言是最基本的,语言是有灵魂和生命的,要通过语言表达的信息来了解其所反映的文化,这样才能深刻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人们通过本民族的文化理解方式来理解周围的信息,原文的作者和读者一般来说文化背景是相似的,读者会通过词汇表达意思的理解来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译者根据自己的语言理解和文化前景进行翻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原文信息,所以纽马克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翻译者要精通两种语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来了解两个语种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找到一个契合点,才能让译者更客观的读懂原作,可以准确的把握原文的文化信息并进行传播,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缺一不可。
二、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1.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度呈现出百家争鸣、学派林业的局面,通过进行翻译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最初研究的是原文与译文,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了对译文的读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者的心理活动等深层次的研究,通过翻译理论的日渐系统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理论的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纽马克对翻译领域的各派系翻译理论进行了部结,在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时融合了文体、话语分析、格语法、功能语法以及跨文化交际等理论内容,非常全面的论述了翻译理论、翻译教学和翻译技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b0b61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6.png)
结论
总的来说,翻译理论源于多个领域,包括传统文化、宗教、语言等。这些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基于对翻译实践的总结和反思。翻译理论在各个领域的翻译 实践中都有所应用,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翻译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 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翻译理论 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也会为翻译实践带来更多的指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理论为指导,开展翻译实践。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以相关理论为指 导,对原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原文的语义、文化背景和修辞特点等方面的内 容,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转换。
2、结合多种理论,制定翻译策略。针对不同的翻译实践,译者可以结合多种 相关理论,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等,以实现最佳 的翻译效果。
2、学科交叉结合原则。翻译教材编写应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语言学、 文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翻译涉及的各种因素和技巧。
3、可持续发展原则。翻译教材应考虑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不仅涵盖基本的 翻译理论和技巧,还应翻译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 变化的翻译市场需求。
理论的争议
尽管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一、翻译理论是否应该语言本身,还是应该文化、社会、政治等因 素;二、翻译理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即是否适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三、 翻译理论是否应该注重译者的主观感受,还是应该注重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程 度。这些争议促使人们对翻译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推动翻译理 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理论分析
翻译理论是对翻译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反映了翻译的规律和本质,为翻译实 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翻译理论包括语言学、文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及翻译技巧、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理论知识对翻译实践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好目标语言的表达 特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b2b8206fab069dc51220144.png)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者:夏甜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31期【摘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是人类心中始终不灭的明灯。
改革开放、一带一路,世界各国人民正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沟通与协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翻译理论与实践正是保证这种沟通与协作关系持续下去之桥梁。
本文将结合翻译理论的内容,阐述与剖析其与实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理论;实践;关系【作者简介】夏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我国翻译起于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那个时期的翻译可理解为“直译”,更形象的可理解为“死译”,直到支谦突破“直译”的界限,将文学艺术融入翻译当中,再到后来的鸠摩罗什才慢慢开始提倡“意译”。
五四运动后,我国的翻译学掀开了新的篇章,从此踏上了现代翻译的漫长征程,人们逐渐开始注重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
翻译理论在我国学者们和爱好者们无数次碰壁与日夜探究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教学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翻译活动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与交流的基本工具,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它更加重要的地位与使命。
翻译活动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沟通发展,互动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在我国仍然缺乏高度统一且被大众所认可的翻译理论体系译学,有些专家、学者一味讲究翻译的深度、全度,忽视了现代翻译的目的和意义。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高水平的翻译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让目标语读者像听到、看到母语般的译文,获得源语表达者真正想阐述的目的和信息才是翻译最终的意义所在。
这一切需要翻译理论、技巧以及方法的支持与约束,也需要实践活动提供的“养分”,使翻译内容变得饱满、贴切,使其成为连接源语者与读者、听者之间的纽带。
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主导关系。
辞海一书里对翻译理论给予的解释是:翻译理论出现的一个主要意义就是其可以对人们自身行为进行指导。
理论是概念以及原理上的主要体系;是相对系统化的理性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广告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系统的重要成分,正展示出它的热情能源和它的说服力,每一个生产者都想利用这种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出售其产品。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商业的国际化以后,英语广告已经逐步成为一件为企业促进出口和发展海外市场的主要工具。
相应地,大量的外国广告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信息来源。
作为一种应用语言,中、英文广告己经逐步形成了语言的特殊样式和它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因此.它不仅有经济上的价值,而且有研究和欣赏的价值。
一、广告翻译语言的简洁性
广告翻译语言的简洁性包括用词和句子结构。
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广告翻译应当遵循简洁的原则,以使读者容易识别和记忆。
(一)、广告翻译中词汇的简洁性
1.广告翻译中的修饰语。
中文广告总是使用修饰语加强声音、展示产品的特征。
但是,英文广告则使用简单词或者使用口头词,绝大部分主—谓词组能被用英文译成形容词方式。
例如,这部打字机真是价廉物美。
译为:The typewriter is indeed cheep and fine 。
2.中文广告的四字短语。
中文广告有许多四字短语以形成平行和重叠,他们的使用将使句子变得简短和有一种美的享受。
例如,金杯牌汽床垫工艺先进,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款式繁多,舒适大方,携带方便。
译为: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of the “Golden Cup” brand air-filled bed cushions is advanced with novel structure ,beautiful shape and various patterns. They are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to carry。
(二)、广告翻译的句子结构特征
1.英语翻译中文时使用松散句,中文翻译成英语时使用逻辑性语句。
中文广告常常使用松散句,但是它有更多的信息,当把它译成英语的时候,句子应该有逻辑性。
例如,广州标致是一个具有高质量标准的中法合资企业,广州标致生产的505SW8具有法国风格的流线型外型。
乘坐舒适,质量可靠,发动机强劲有力,配有五档变速箱,技术先进,操纵方便。
译为:The 505SW8 is manufactured by Guangzhou Peuge automobile ,a sino – French Joint Venture with the highest quality requirements . Power comfort and quality are the marks of the 505SW8 . It’s powerful engine fitted with a five –speed gearbox , the elegance of it’s French styling combined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full equipment offer a great driving experience 。
2.中文广告中有公式性语言.中文广告有许多公式性语言,当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应当考虑整体的措辞。
例如,该厂能生产大衣、西装、时装、衬衣、毛衣等不同类型服装的上千个花色品种纽扣,产品规格齐全,品种繁多,造型新颖。
译为:The factory can produce various new types of buttons in thousands of different designs for coats , suits , fashions , shirts and sweaters。
二、广告翻译语言像音乐一杆动听
通常,乐感用在诗歌中,但是在广告中,无论是中文广告还是英语广告,音乐价值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节奏
这则广告翻译就具有鲜明的节奏感:Pepsi Cole hits sports , Twelve full ounces , that’s a lot , Twelve as much for a nickel , too , Pepsi Cole is the drink for you 。
译为:百事可乐味道好,足足12盎量不少,五元钱买24盎,百事可乐供您享。
我们可以看出,译成汉语时使用了相同的节奏形式,即A、AB、B,这种翻译也很协调,节奏非常关丽。
(二)、押韵
下面这个例子,展示出广告翻译中是如何押韵的。
Tomorrow Technology At Your Touch(Smith Coma Typewriter)。
译为:明日科技,您手可及(史密斯柯罗纳牌打字机)。
三、广告翻译中经常使用修辞手法
广告的目的是要为消费者介绍一些好产品或好的服务,并且刺激他们的采购欲望。
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修辞法都能用在广告翻译中,以影响未来消费者。
修辞是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一种文字运用手法,也是使文字表达的内容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效手段。
(一)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看做有生命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使用它的目的是要赋予商品以人性化的感情及特征,这样就能引起消费者的采购欲望。
例如,She works while you rest。
译为:(洗衣机)她工作,(主人)你休息。
(二)反复
反复是一种把这样的词或者同样的多组词连续不断或者不断反复使用,以强调一些内容的修辞手法。
反复常常在广告中使用,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添加旋律的优美性,取得让人容易记忆的目的。
在商业广告中有很多种类的反复,如词的重复、从句的重复及句子重复。
例如松下电器的广告,Less space .Less noise . Less expense 。
译为:少空间,少嗓音,少费用。
(三)明喻和暗喻
明喻是一种通过把一个东西和另一个东西做比较而使读者容易理解的修辞手法,经常使用“像”这个字。
暗喻则在句中没有“像”这个字。
在广告中使用明喻和暗喻使被广告的商品有生动、鲜明的形象,使语言具有生命力。
明喻和暗喻是一种能快速交流并且更容易使人理解的方法,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因此,广告翻译者应当常常使用它们。
例如,Featherwater : Light as a feather。
译为:法泽瓦特眼镜——轻如鸿毛。
(四)套译
套译是借用译入语中某些固定结构框架来传达原文意思的修辞手法。
利用套译人们便会在脑海里考虑该广告套用了哪句名言,这种做法一定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例如,一家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告词为“百闻不如一尝”,套用了,“百闻不如一见”。
英文译做“Tasting is believing”,套用了英语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 ”。
(五)夸张
夸张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某样东西描绘的使之听起来与实际相比显得更大或更小、更糟或更好等的修辞方法。
在广告中使用夸张法能够加强商品特征描述,并且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We ‘ r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 where you ‘ d never expect . In a pie 。
翻译为:在您意想不到的地方,我们珍藏了满园的蔬菜一一就是在那小小的馅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