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笔记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8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8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魏书生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但始终也没能真正去读一些关于他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的著作。
前段时间去书店看到了魏书生写的专著,顺便买了本,这几天也一直在翻阅,从中我发现书中他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别实实在在的,在他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
粗略拜读了以后,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
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同时也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思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一昧的盲目付出并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回报,照本宣科换来的只是下面学生晕晕欲睡的结果。
如何让学生重视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这门学科?可能比备课教学更为重要。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精辟地归纳为:一句话;两本书;三个魅力;四字精髓;五点启示;六步教学法;七个一分钟。
全面且简洁明了地涵概了魏书生的基本教育思想。
其中的“三个魅力”让我的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魏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催化自己发奋图强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经历勉励着取经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这种解放才使魏书生有能力有勇气去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出来的奇迹。
做为一个师者,不能用狭隘的人与人之间权与利争夺禁锢自己的聪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自己的心灵主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发扬光大自己内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将生命付于教育事业,真正地做到燃烧的蜡烛,在发光发热中不断思考、学习与进步,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这些天,我看了很多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书籍,一些调查统计数据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
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
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
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学生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
所以,教师要常带学生走出学生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
大自然、大社会为学生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
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
从尊重学生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学校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2在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德国美术教育》一书,感觉获益良多,有不少值得我去反思的东西。
本书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
德国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使人深受启发,总结一下,大概有四点主要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
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
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对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教育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有人说,教育是培养品德和价值观;还有人说,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去教育他们。
比如,对于性格活泼、善于表达的学生,可以多鼓励他们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而对于性格内向、善于思考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比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教育过程中,评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片面。
现在,我们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设置也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课程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5000字(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一、教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理论体系和观念。
在教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教学观念、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几个阶段。
传统教学观念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注重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关系;认知教学理论则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和发现性学习。
二、重要教学理论与实践1.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他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一理论强调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2. 维思基教学理论维思基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教师在这一理论中起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洛克教学理论洛克教学理论是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合作,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动机。
2.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个的项目或实践任务来促使学生学习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 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转移到课外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课堂时间用来进行讨论、实践等互动活动。
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学习笔记:教育教学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通过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和形成的。
2. 学习方式:灌输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知识的外在反应。
3. 教育策略: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通过奖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4. 评价方法:基于学习结果的评价,注重考试成绩和表现的客观性。
二、认知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通过主动的思维和理解过程来实现的。
2. 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内在构建和个体的思维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学习策略。
3. 教育策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理解和能力的评价。
三、社会情感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的产物。
2. 学习方式:强调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注重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 教育策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评价方法:评价个体的表现同时也注重团队合作的表现,重视对学生社交与全面发展的评价。
四、构建主义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2. 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强调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个人经验的重要性。
3. 教育策略:设置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4. 评价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术成果的评价,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五、综合教育理论1. 核心观点:教育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 教育策略: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引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4. 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个性特点,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
中学教师理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教育理念篇1.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摘抄自《教育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摘抄自《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摘抄自《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二、教学方法篇1. 情境教学法摘抄自《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合作学习法摘抄自《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探究式教学法摘抄自《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评价篇1.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摘抄自《教育评价》教育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理论笔记1000字(一)
教育理论笔记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教育作为塑造未来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学的重要支柱,不仅指导着教育实践,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本文将探讨几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并分析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外部刺激的驱动下产生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来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正向激励来塑造学生的行为,注重实践和反馈。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理论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了实践和积极的学习动力。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和思考来构建知识结构。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认知框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理论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认知理论影响着教学的设计和评估方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建构知识和认知。
教育的目的在于创造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促进了教育的合作性和社会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文化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文化理论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和文化传承。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社会文化理论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教育,这两个字听起来挺严肃正经的,但是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是一门大学问。
最近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理论,那感受啊,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突然找到了几盏明灯。
我先来说说其中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这理论说啊,人可不是只有一种聪明的方式,而是有好多种呢!像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我表妹的经历。
表妹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家里人都挺着急,觉得这孩子咋这么不开窍呢。
可表妹画画特别棒,画啥像啥,而且还能自己编出有趣的小故事来配画。
当时大家都没太在意,觉得画画好又不能当饭吃,学习成绩好才是关键。
但后来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后,我突然意识到,表妹在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方面其实很有天赋啊!只是我们一直用单一的标准——数学成绩去衡量她的聪明程度,完全忽略了她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于是,家里人开始鼓励表妹多画画,还给她报了绘画班。
没想到,表妹在绘画班如鱼得水,自信心也越来越足。
慢慢地,她在学校里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就连以前头疼的数学,因为有了自信,成绩也开始慢慢提高了。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我们不能只用一种尺子去衡量他们。
就像花园里的花朵,有的早开,有的晚开,有的颜色鲜艳,有的香气扑鼻,每一朵都有自己的美丽之处。
还有一个教育理论也很有意思,叫建构主义。
说的是知识不是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我想起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事儿。
一开始,我爸在后面扶着,边扶边给我讲怎么保持平衡,怎么蹬脚踏板。
可我就是掌握不好,老是摔跟头。
后来我爸累得不行,就放手让我自己琢磨。
我就坐在那辆自行车上,歪歪扭扭地试着,摔了不知道多少次。
慢慢地,我好像突然就找到了那种感觉,能自己控制住车子了。
其实,这就是我自己在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中,建构起了关于骑自行车的知识和技能。
这让我明白,学习真的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和建构的过程。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____笔记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把教育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代表人: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社会)起源说:具体观点如下1、人类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至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随机性)狭义教育: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特点有三: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有专业的教育者;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实现。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二)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要素(一)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总和)(二)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总之,教育者、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就是三者的互相对立并互为中介运动和发展的。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一)古代教育其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实质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师教育理论笔记
教师教育理论笔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事业,而教师则是这一事业的核心推动者。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教师教育理论的重要见解。
首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个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当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依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节奏。
有些学生擅长通过听觉学习,而有些则更倾向于视觉或动手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比如,对于那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我们要有耐心,给予更多的解释和示范;对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拓展性的知识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潜力。
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手段。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情感连接。
教师在运用技术时,要注重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过度依赖,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在学术上有造诣,更能够在情感上与学生建立深厚的联系,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引路人。
课堂管理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有序、积极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并且要公正、一致地执行。
同时,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合作精神。
当出现问题时,要以教育和引导为主,而不是简单的惩罚。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方面,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成绩。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笔记(一)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理论则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和理论支撑。
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理论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几种主要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传统教育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塑造学生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削弱特定的行为。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者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都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
在教学实践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重复训练和奖惩机制,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削弱错误行为,以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然而,行为主义理论过于强调外部的行为表现,忽视了个体内在的认知过程。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理解,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
著名的认知主义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都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
在教学实践中,认知主义理论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认知主义理论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情感主义理论情感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是认知和行为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主义理论提倡关怀教育和整体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在教学实践中,情感主义理论提倡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师生关系的建立。
情感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个体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著名的构建主义学者维奇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因扎各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都是构建主义理论的代表。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主义理论倡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一门科学。
2. 认知发展理论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重要的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
3.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奖励机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二部分:教育教学方法1. 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教师角色与教学管理1.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2. 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同时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评价与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进不足,激励学生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总结: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教师提供了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1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本人受益颇深,其中有关教学媒体那一节,印象非常深化。
教学媒体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的进步教学效率。
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展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老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惯用书。
有关教与学的理念局部是更为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老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展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理念需要终身学习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需要进展终身的学习,作为老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敏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老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理论;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____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理论没有获得理论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
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详细的教学中去,由理论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理论中提炼出合适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老师,首先是一个擅长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根底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理论,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展每一位学生。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5000字左右(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一、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的基本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中通过构建和调整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认知结构,注重知识的组织和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社会情境理论社会情境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的产品,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进行。
教师应该创设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情境,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感智慧。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2. 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的理念。
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短视频、设计在线课堂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全面、多样化,注重对学生发展潜力和特长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 反馈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
反馈应该具体、清晰、具有建设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五、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教育教学将进一步数字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发展,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将更多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教育理论读书笔记篇1教育理论读书笔记:理解学习本质,探索教育改革在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之后,我对学习本质和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我有关学习与教学的理论框架,还启发了我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首先,书中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
作者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更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
这种观点使我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书中对学习结果的描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认为,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观点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
此外,书中还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提出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
这些策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最后,书中还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教育改革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有效性、创新性等方面。
这种观点使我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提供了我对学习本质和教学策略的深入理解,并启发了我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篇2教育理论读书笔记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教育理论:研究与设计》的书,该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理论的研究与设计。
这本书的主题是教育理论,它强调了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理论如何影响教育政策和实践。
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研究与设计》的作者是两位在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
他们不仅深入研究了教育理论,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西方现代教学理论(一)杜威的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过程杜威批判传统学校,认为传统学校的重点“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教科书以及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2.关于教学方法杜威所力倡的思维被称为“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这种思维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二)布鲁纳(Jerome Bruner)——结构课程理论1.关于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要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在今后一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11]并解释说,“基本的”就是一个观念具有广泛而有力的适应性,“结构”就是指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之间的相互联系。
2.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
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发现学习并不要求学生去探索新知,创造科学成果,而是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探究式学习。
布鲁纳是从学科结构出发提出发现学习的,他认为学科结构与发现学习有必然的联系,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必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组建。
(三)布卢姆的教学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理论1. 关于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意和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
其中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简到繁的梯度。
2. 关于掌握学习第一,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就能完成任何学习课题,并非只有能力强的人才有完成高级学习课题的潜力;第二,在现实中出现的学习达成度的差异,是由于该生所需的学习时间量与实际耗费的学习时间量的差异所致。
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第一,认知的前提能力(cognitive entry behavior),即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的能力程度;第二,情感的前提特性(affective entry characteristics),即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第三,教学的质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即教师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把教育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代表人: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社会)起源说:具体观点如下1、人类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至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随机性)狭义教育: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特点有三: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有专业的教育者;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实现。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二)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要素(一)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总和)(二)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总之,教育者、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就是三者的互相对立并互为中介运动和发展的。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一)古代教育其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实质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四)20世纪后的教育科学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教育在各国受到空前的重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特别是高等教育更是突飞猛进。
另一方面,生存力发展,人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法国的保罗·郎格朗提出。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五、学习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这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学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系统,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划,如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习教育制度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这种教育形式又称为制度化教育1、前制度化教育这一界阶段是形式化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话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形态趋于定型的标志是教育实体的出现。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前制度化教育,为制度化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的新阶段。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推崇“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和伊里奇是其代表人。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各国的教育制度呈现出的一些共同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的汇编。
教育学可以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万为教育的发展和改变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教育方针正常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
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一、历史上的教学思想(一)中国古代1、孔子与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其教学思想强调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强调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先秦教育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道家:核心思想是“无为”,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还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
3、战国后期的教育《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中提出“化民成俗,其比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师严然后道尊”“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后有居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邋等”(循序渐进)4、汉代教育(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分三步即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文艺复兴后的教育思想: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二、教育学与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一)教育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同时又是一步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
它首先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其次是说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法则;做好是说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强调宗教就。
夸从理论上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育经验,研究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上提出的新问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2、卢梭代表作《爱弥儿》,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才是好的教育,这是其自然主义思想。
另外还有康德,康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在大学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3、裴斯泰洛奇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德育、智育和体育的一体化。
4、洛克英国哲学家,主张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包括白板说和绅士教育两个方面。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面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其另一部代表作是《教育学讲授纲要》。
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的理论基础。
其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在教学上,他强调教学必须唤起学生心中已有的概念;认为多方面的教育应该是统一而完整的;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主张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
强调教法和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试图把“民主”和“科学试验方法”“进化论”等联系起来,探讨他们的教育意义。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上最重要的事件(二)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三)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第三节教育学的价值及学习意义一、教育学价值(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三)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二、学习的意义1、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2、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三)生产力水平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二)人力资源理论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二)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三)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二)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三)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四节教育与文化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二)教育和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二、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三、学生文化(一)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二)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第五节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一、教育与人口:教育与人口数量、质量、结构二、教育与环境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一)概念: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