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原因分析及对策-雍秀伟
4例造口皮肤粘膜分离的护理
3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的护理分析报告肠造口手术是结、直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国外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0%~60.0%,国内文献报告为16.3%~53.8%,平均20.8%[1]。
造口本身已使患者生活不便,再加上造口术的并发症,更会增加患者痛苦,其生活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指肠造口处肠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
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们治疗护理了3例造口皮肤粘膜分离的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10年10月有3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的患者。
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6.7岁,均为女性。
其中结肠癌2例,结肠癌伴肠梗阻1例。
3例患者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白蛋白在16.5g/L-24.7g/L。
1.2手术方法:3例患者中,1例行结肠癌根治加乙状结肠造口术,2例行结肠癌根治加回肠造口术。
1.3造口皮肤粘膜分离的情况:病例1,女,71岁,住院号:488762,分离范围5-7点钟位置,1.5cm×1.0cm;病例2,女,45岁,住院号:412885,分离范围6-9点钟位置,1.0cm×1.0cm。
病例1、2均为红色组织。
病例3,女,84岁,住院号:493735,分离范围1-4点钟和7-12点钟位置,其中1-4点钟位置2.0cm×2.0cm,7-12点钟位置2.0cm×1.5cm,75﹪黄色组织,25﹪红色组织。
同时伴有造口旁减张缝合处2.0cm×2.0cm×3.0cm的溃疡,100﹪黄色组织。
3例患者出现时间均在术后4-7天。
2 护理:2.1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愈合很快。
在护理中,加强与患者沟通,树立患者治愈的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2肠外营养(PN)护理:(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3例患者术后均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PN)。
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叶建红;李红;徐丹;吴金晶【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年(卷),期】2024(23)5【摘要】目的探究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的492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临床症状分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组和非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肠造口术后患者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110例,发生率为22.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24.0kg/m^(2)(OR=2.132)、腹压≥25 mmHg(OR=1.571)、造口黏膜缝线脱落(OR=10.851)、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OR=4.197)、回肠造口(OR=2.076)、血红蛋白<90 g/L(OR=1.637)、白蛋白<28 g/L(OR=3.206)的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的风险大(P<0.05)。
结论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较高。
超重、腹压升高、造口黏膜缝线脱落、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回肠造口、贫血和营养不良为肠造口术后患者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
【总页数】5页(P7-11)【作者】叶建红;李红;徐丹;吴金晶【作者单位】丽水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相关文献】1.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回缩坏死、皮肤黏膜分离、感染并造口旁肠瘘患者护理体会2.用藻酸盐敷料对接受肠造口手术后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3.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肠造口患者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造口周围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指导
肠造□周围并发症的预防与康复指导何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皮肤黏膜分离包括浅层分离或深层分离、部分分离或完全分离;完全深层分离时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
常见原因有造口黏膜缺血坏死、缝线脱落、脂肪液化、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
皮肤黏膜分离常发生在术后7日内,一般发生在术后48h。
一旦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分离处的伤口将会影响造口袋的粘贴。
如果造口袋粘贴不牢,粪水渗漏污染伤口及造口周围皮肤,不仅影响伤口愈合,还会刺激皮肤,增加患者心理与经济负担。
如何预防和处理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为预防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应常规在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或第6日更换造口袋,密切观察造口情况,及时发现有无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出现。
处理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之前,首先应评估造□皮肤黏膜分离的大小、深度、颜色,是否有潜行及潜行的深度、范围,创面渗液的量、颜色、气味。
对伤口的评估采用时钟法,头部为O点方向,脚为6点方向,用专用的伤口测量尺测量伤口面积及深度。
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进行伤口处理。
对于浅层皮肤黏膜分离,用生理盐水清洗,0.5%活力碘消毒,创面局部使用造口护肤粉或溃疡贴,或取适当大小藻酸盐敷料覆盖创面,外层涂抹防漏膏,也可覆盖水胶体或薄泡沫敷料,最后粘贴造口袋。
对于深层皮肤黏膜分离,如果伤口有感染,则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0.5%活力碘消毒,使用藻酸盐银离子填充,感染控制后改用藻酸盐敷料填充,再粘贴裁剪好的凸面底盘并套造口袋,并配套使用造口腰带。
早期每2日更换一次造口底盘,感染控制后,皮肤黏膜分离处全部呈红色肉芽组织时,可3~4日更换一次造口底盘,直至创面愈合。
粘贴造口袋时注意造口袋底板必须将伤口全部覆盖,防止粪水污染伤口,必要时使用防漏膏。
伤口愈合后应评估造口有无狭窄,及时进行处理,适时扩张造口。
个案-1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1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关键词】造口皮肤黏膜护理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1],多发生在术后1-3周[2]。
临床表现为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3],可导致造口袋黏贴困难、黏贴不牢;患者有不安情绪,增加患者痛苦;手术切口与造口较近,增加感染的危险[4];愈合后由于瘢痕收缩会导致造口狭窄[5],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再次手术方能解决[6]。
因此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治疗及护理是否正确有效,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感染、促进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1 临床资料患者陈某,男,32岁,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
2014年6月17日在全麻下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患者及家属不接受造口,要求保肛。
术后第三天持续高热,腹腔引流浑浊,双侧双套管持续冲洗,B超示盆腔少量积液,6月26日行剖腹探查术见吻合口瘘,行乙状结肠造口术+冲洗引流术,7月13日更换造口袋时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2护理2.1护理评估2.1.1全身评估:患者食欲差,体重指数19.38,精神萎,情绪焦虑,腹腔感染,持续高热,腹部伤口有少量渗液,造口排便排气,造口内有少量黄色稀便排出;病理报告:(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侵及外膜外,癌组织侵犯神经,前壁与精囊腺及部分前列腺均有浸润;白蛋白36.1g/L,血红蛋白97g/L,WBC 12.1*10^9/L,C-反应蛋白14.0mg/L。
2.1.2造口评估:正常的肠造口应当是微凸、红色、有光泽的, 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 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 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同。
该患者肠造口为圆形, 直径 3cm, 颜色深红、有光泽,略高于皮肤 1cm。
在肠造口 7 点到 12 点方向, 有一2.0× 1.0× 0.6cm的伤口,大于75%的红色肉芽组织,小于25%的黄色坏死组织,周围皮肤完整。
从评估可知, 该患者的肠造口血供正常,肠造口黏膜与皮肤有部分相连, 但由于伤口分离范围广, 有肠造口回缩的危险。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案例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案例
我有个朋友,咱们就叫他老王吧。
老王前一阵做了个肠造口手术,本来术后恢复得还算顺利呢,可没想到出了个小插曲,就是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这事儿。
那天啊,老王感觉造口周围有点不对劲,不像之前那样平平顺顺的。
他低头一看,吓了一跳,造口的皮肤和黏膜居然分开了一小段,就像本来紧紧挨在一起的两个小伙伴突然闹别扭拉开了距离一样。
老王当时就有点慌了,这啥情况啊?他赶紧给护士打电话。
护士到了之后,一边查看一边跟老王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他前几天活动稍微有点多了,或者是造口周围的排泄物刺激的。
护士的话就像给老王吃了颗定心丸,虽然情况有点糟,但知道原因就好像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就是处理这个分离的情况啦。
护士就像一个超级细心的工匠一样,先用生理盐水小心翼翼地把造口周围清理干净。
那动作轻柔得呀,就怕弄疼了老王。
然后呢,用一种特殊的敷料轻轻地覆盖在分离的部位。
护士还跟老王说:“这就像是给受伤的地方搭个小帐篷,让它能安安静静地愈合。
”
在这之后啊,老王可就小心多了。
他每天都按照护士教的方法护理造口,不敢有丝毫懈怠。
以前还想着偷偷懒,不那么严格地遵循护理步骤,现在可不敢了。
他就像守护宝藏一样守护着自己的造口,每次换敷料的时候都特别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老王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地方就慢慢愈合了。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战斗,虽然中间有点波折,但在医护人员的帮助和老王自己的努力下,最终还是胜利了。
现在老王逢人就说,这造口护理可真是个细致活儿,一点都不能马虎,不过只要认真对待,就算出了点小问题也能解决得妥妥当当的。
4例结肠造口并发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
4例结肠造口并发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和总结了4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
通过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创面换药和造口护理方案,促进了创面愈合,保证了造口袋的有效粘贴,同时也有助于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
标签:肠造口术;护理;皮肤黏膜分离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达40%[1]。
皮肤黏膜分离是常见并发症中的一种,系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2]。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
远期常出现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袋粘贴困难进而出现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病人痛苦不堪。
现将我科2013年8月~2014年9月4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41~60岁,其中2例在手术后一周内,发现较早,皮肤黏膜分离范围为造口周围周长的1/4 ~1/2,1例在手术8~10d 内发现,其分离范围小于造口周围周长的1/8,另1例在手术10~16d内发现,肠造口周长约1/4;创面达2cm;有潜行达1cm。
2护理措施2.1肠造口及伤口护理2.1.2材料准备一件式造口袋1只,溃疡粉1支,防漏膏1支,藻酸盐敷料1片,康乐保溃疡贴l张。
2.1.3伤口处理程序现已证实,等渗盐水是最安全的冲洗伤口清洁液[3],因此,伤口冲洗要用等渗盐水。
表浅溃疡的伤口用等渗盐水棉球清洗;分离间隙深的伤口需要充分冲洗、预防感染。
操作技巧:用30ml注射器接头皮针管,把头皮针管的金属针头部分剪去,冲洗液常用等渗盐水。
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观察创面大小及渗出情况。
再用溃疡粉填塞分离处创面。
溃疡粉能吸收少量渗液,促进肉芽生长,填充伤口腔隙,防止塌陷。
将藻酸盐棉片松松填入肠黏膜与皮肤分离的伤口内。
用造口测量尺测量造口大小,根据肠黏膜皮肤分离处的形状,把康乐保溃疡贴修剪出弧形开口,撕去背衬纸,贴在藻酸盐敷料之上层敷料。
造口并发症皮肤黏膜分离
造口并发症皮肤黏膜分离-造口护理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使之形成不同程度的伤口。
根据分离的环周范围分为部分分离和完全分离,根据分离的解剖深度分为浅层分离和深层分离。
皮肤黏膜分离属于肠造口术后的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
发生原因1. 造口局部缺血坏死是皮肤黏膜分离的最主要因素。
2. 造口黏膜缝线脱落,或使用吻合器缝合,张力过大而自行脱落等。
3. 造口形成时皮肤开口过大导致造口张力过大。
4. 造口周围脓肿感染较为少见。
5. 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致组织愈合不良等。
好利斯特护理评估1.伤口评估评估分离的范围、大小、深度、渗液量、基底组织情况及有无潜行。
2. 造口评估造口的颜色、大小、高度;有无支架管;造口与切口的相对位置;排泄物的性状:有无造口平齐、凹陷或回缩。
3.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评估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如皮肤形态松弛或紧实,干燥脆弱,皮肤温度等,可综合使用DET等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4. 全身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水平、心理精神状况,以及患者的状况等。
好利斯特护理措施1. 局部伤口处理1)部分分离/完全分离且浅层分离:根据创面情况可使用造口护肤粉喷洒局部或选择合适的吸收性敷料,创造湿性愈合环境,外层敷料可选用泡沫敷料或水胶体予以渗液管理。
1)部分分离且深层分离:根据伤口处理的TIME原则,去除创面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可以完整取出的吸收性敷料,如藻酸盐敷料充填伤口;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菌敷料。
外层敷料可选用泡沫敷料或水胶体予以渗液管理。
2)完全分离且深层分离:向医生汇报或转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2. 选择合适造口产品及附件产品。
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符合造口特点的造口袋,造口袋需具备保护造口周围皮肤、防止排泄物渗漏的功能,且需要便于患者自我护理,易于操作。
处理创面之后可选用防漏膏、防漏条、防漏贴环、水胶体敷料等保护及封闭伤口环境。
一例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案例分享PPT
结合患者直肠癌术后病史,排除 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分离。
鉴别诊断
造口旁疝
01
造口旁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时可还纳。
造口周围感染
02
造口周围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等症状,但无皮肤黏膜分离
。
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分离
03
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
检查进行鉴别。
03
皮肤黏膜分离的原因分析
术后感染
感染是导致皮肤黏膜分离的常见原因之一。术后感染可能由 手术过程中的细菌污染、术后护理不当或免疫力低下引起。 感染会导致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受损,引发炎症和组织坏死, 进而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预防和护理:术后应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 造口袋,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以预防感染。若发 生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04
治疗过程与效果
治疗方式选择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的皮肤黏膜分离,可以 选择保守治疗,如保持局部清洁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皮肤黏膜分离,可能 需要手术治疗,如重新缝合、植 皮等。
治疗过程
清洁伤口
首先对伤口进行彻底清 洁,去除坏死组织和分
泌物。
抗菌处理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并根据需要进行抗真
预防和护理:在使用造口器材前,患 者应先进行过敏测试,确保不会发生 过敏反应。若发生过敏症状,应及时 停用相关器材,并就医处理。
其他原因
其他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分离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等。这些因素可能削弱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和皮肤黏膜分离的风险。
预防和护理: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护理和监测。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皮肤黏膜分离的风 险。同时,针对个体情况,医生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指南解读
患者状态评估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 造口评分表:是对PSCs和造口狭窄、造口脱垂、造口旁疝、造口回缩、造口黏膜与皮 肤分离进行描述,并有相应的护理指导。
PSCs被分为表皮发红伴疼痛、表皮破溃、破溃面积≤底盘50%,破溃面积>底盘50%、 破溃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或组织增生5种表现,分别赋值1分、分数相加为总分。
患者状态评估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 CPS工具:包含皮肤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①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被分为 轻度和重度,分别用“+”“++”来表示。②皮肤发红和皮肤增生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的皮肤发红(E+)指造口周围皮肤出现面积<1cmx2cm的丘疹样或黄斑样病变, 伴/不伴面积<1cmx1cm的水疱或小破损。 重度的皮肤发红(E++)指造口周围皮肤上红斑面积≥1cmx2cm,皮肤破损的面积 ≥1cmx1cm。 轻度的皮肤增生(P+)指紧靠造口的皮肤上出现2~3mm高的疣状 小结节; 重度的皮肤增生(P++)指紧靠造口的皮肤上出现高5~10mm的小 结节。
患者状态评估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 SCORI工具:对造口观察指数工具改编而来。并添加了对PSCs严重程度的描述、该工 具将造口周围皮肤分为正常和存在PSCs两类。
正常的造口周围皮肤指与正常的腹部皮肤没有区别。 PSCs包括过敏、溃疡、红斑、浸渍/侵蚀和刺激。严重程度被分为从轻度到重度5个级 别。
造口并发症表现及处理
造口黏膜出血: 表现:造口黏膜处,出现血迹,有出血点。 处理:轻度出血用纱布轻轻按压止血,使用皮肤保护粉保护,重度出血及时就医。 造口旁疝: 表现:正常造口周围隆起大包块。 处理: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如提举重物,用力咳嗽等,有腹痛腹胀及时就医。 造口回缩: 表现:造口回缩低于皮肤表面,周围皮肤易受排泄物浸渍。 处理:使用凸面底盘造口袋,用皮肤保护粉保护周围皮肤,使用防漏膏,必要时去医 院就诊。
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指南解读护理课件
02
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黏膜 与腹壁皮肤的连接分离,是肠造 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分类
根据分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分离 和不完全性分离,根据病因可分 为自发性分离和继发性分离。
发病机制与原因
发病机制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病机制较为 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手术 操作、腹压增加、肠造口底盘粘贴过 紧等。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定义与分类
详细解释了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的定义、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特点 ,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诊断
标准。
临床表现与诊断
介绍了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 表现、诊断方法和步骤,帮助护理 人员准确判断病情。
治疗原则与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了不同的 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 指点。
详细描述
介绍了一个早期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案例,通过及时干预和正确护理,成功避免了病情恶化。强调了早期 发现和及时处理的重要性。
案例二:复杂病例的处理与护理难点解析
总结词
多学科合作、个性化护理
详细描述
介绍了一个复杂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例的处理过程,涉及多学科合作和个性化护理方案。强调了处 理复杂病例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感染预防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 燥,定期更换造口护理用 品,避免感染产生。
出血处理
若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 采取压迫止血措施,并及 时就医。
皮肤黏膜分离处理
对于皮肤黏膜分离的情况 ,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 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产生 。
05
典型案例分享与分析
案例一:早期发现与成功治疗的经验教训
一例重度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一例重度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标签: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皮肤黏膜分离是其中较常见的并发症,系指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常发生于造口手术后早期[1]。
一旦发生,分离处的创面将会影响造口袋底板的粘贴,粪水泄漏污染创面及造口周围皮肤,不仅影响创面愈合,还会导致皮肤损伤,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创伤。
2014年3月6日—3月25日,我院胃肠外科成功护理了一例重度结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81岁,因“感上腹部嘈杂不适并有嗳气反酸,无明显腹痛,后解柏油样便二次,总量约100克”入院,入院后直肠指检,截石位3点位置距肛缘约3cm处可扪及一约直径2.5cm大小的肿块,腹部CT检查示直肠占位病例、直肠局部管壁增厚,结肠镜报告示直肠癌。
2014-02-18在全麻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病理提示:直肠中分化腺癌。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糖尿病病史半年,平时不规则服用降压、降糖药。
术后患者因创伤刺激等因素,血糖控制不佳,且病人较固执,害怕进食过多导致粪便过多,固进食较少。
患者主刀口及会阴部伤口愈合良好,无渗出,3月4日出院。
3月6日即术后第16天,患者前来造口门诊求治,诉造口处渗液不止,造口袋难以粘贴、疼痛,揭开造口底盘,发现造口黏膜與皮肤分离,环绕肠管一周,创面宽1.8cm,深约2cm,50%黄色组织,50%红色组织,中等量渗液,造口周围皮肤正常。
血常规示白蛋白:33 g/L、葡萄糖:14.08 mmol/l。
病人家属已掌握造口袋的更换方法,对造口护理、康复知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知识部分缺乏。
2 护理2.1 控制血糖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予胰岛素注射,请糖尿病专科护士会诊,制订了针对此病人的糖尿病饮食,并给予饮食及相关知识宣教。
患者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控制在6.0 mmol/l左右。
2.2 伤口护理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护理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可以减少瘢痕形成,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预防与护理的证据总结
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预防与护理的证据总结1.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总结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预防与护理的最新证据。
肠造口患者由于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容易导致皮肤黏膜分离,这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肠造口患者的皮肤黏膜分离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档首先介绍了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定义、原因和相关症状,以便读者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文详细阐述了预防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的措施。
本文还讨论了如何识别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早期症状,以及在发现分离迹象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预防与护理的最佳实践指南,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1.1 研究背景肠造口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在患者的腹部创建一个开口,以便于肠道排泄物的引流。
肠造口术后常常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皮肤黏膜分离(Peristomal Skin and Mucosal Separation,简称PMS)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皮肤黏膜分离可能导致伤口疼痛、出血、感染风险增加,并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
对于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关于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预防和护理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的研究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实证分析,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套科学、有效且易于操作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指南。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减少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整体治疗成本。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肠造口护理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研究进展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研究进展肠造口手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1],肠造口术虽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0%~60.0%[2],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3],其中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手术后并发症之一,系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内。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后形成的开放性的伤口可浅可深,通常到达皮下层。
黏膜皮肤分离后粪便收集困难,造口排出的粪便污染伤口,使之成为棘手的难愈性感染伤口。
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在近期发生造口回缩,在远期将有可能造成造口狭窄,严重者如过度狭窄甚至会影响排便,需二次手术才能解决问题,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促进伤口愈合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现将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原因造成皮肤黏膜分离的原因[5]有:(1)张力过大/坏死,如外科手术会导致血供破坏,继发肠系膜张力过大,危及造口周围血供等,均可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2)造口缝线脱落,如缝合肠造口黏膜与皮肤的可吸收肠线比较细滑,若打结不牢或者缝线断裂使得缝线脱落也会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3)感染,如粪便污染引起的感染和溃疡形成可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4)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这类状况有可能导致伤口难愈合,形成黏膜皮肤分离。
(5)造口术前定位不佳,造口在位置差,位置不佳,如位于脐旁左腰线皱褶处,造口周围皮肤凹凸不平,在黏膜造口用品时,过度拉伸皮肤造成缝线张力过大可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6)腹压过高,如肥胖、用力咳嗽导致的皮肤黏膜缝线处牵张力增大可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7)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良,如某些病人术后造口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组织坏死,可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8)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术前放疗,这些情况均可导致皮肤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造口黏膜分离并留有开放性的创面。
肠造口患者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肠造口患者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总结68例肠造口患者的常见的心理问题、造口皮肤问题、造口袋的使用问题、饮食问题。
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了造口者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肠造口常见问题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68 例、男 42 例,女26 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 58岁,横结肠造口16 例,乙状结肠造口52 例。
其中永久性造口56例,暂时造口12例。
2常见问题2.1心理问题2.1.1原因分析(1)手术前:对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表示怀疑,害怕手术而紧张和焦虑甚至充满极度的恐惧。
对手术后的恢复没有信心,对将来的生活没有把握,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2)手术后:造口者第一次见到肠造口上外露的肠粘膜时会感到害怕、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有反常言行。
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和住院环境,还有经济上的压力等等问题会有焦躁的行为表现。
认为自己是残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对恢复原来的生活缺乏信心甚至悲观厌世,因为害怕被人厌恶或歧视而封闭自己,始终把自己当作病人,凡事都依赖别人,出现退行性行为。
2.1.2 护理对策(1)手术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讲述医院的环境及治疗方法,说明手术的重要性。
使他们认识到肠造口手术只是排泄物由原来的肛门转移至下腹部,对人体消化功能没有很大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正确使用造口器材及护理技术还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2)手术后:术后患者首次见到腹壁上的肠粘膜时,会产生害怕、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的心理变化。
可出现排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比皮肤的完整性及生理的影响更重要。
此时及时心理疏导也更加有效。
护士应热情、周到地关心病人。
介绍肠造口的一般情况和护理方法,教会患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倾听,理解患者所表述的内容,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表现出对患者的关注和尊重,让患者的情感得以宣泄,使焦虑烦躁感消失,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结肠癌造口回缩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结肠癌造口回缩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造口黏膜分离是指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皮肤愈合不良,使创伤所致的皮肤黏膜分离,是结肠造口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1 w后。
从长期来看,它往往出现造口回缩、狭窄、使口袋和粘贴难以出现,患粪水性皮炎[1]。
现将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结肠癌造口回缩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54例的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4例,36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39~80岁,38例术后1 w内出现,皮肤及黏膜分离范围为造口周长一半,16例为1 w后出现。
分离范围小于1/4造口周长。
2护理措施2.1造口护理2.1.1伤口探查采用时钟法定位,用沾生理盐水的棉签由浅入深轻轻探查分离处潜行伤口的深度。
2.1.2清创皮肤粘膜分离处有脓性分泌物及少量坏死组织,先后給予双氧水清洗,再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然后干棉球拭干。
有坏死组织存在,进行保守的锐器清创。
2.1.3伤口敷料产品的动态选择使用藻酸盐敷料-藻酸盐填充条填塞潜行处,既可以吸收渗液,又可以自溶性清创。
再用护肤粉洒在造口周围皮肤,皮肤皮炎处外用透明贴。
根据分泌物的情况,每2~3 d更换一次。
2.1.4隔离防护使用防漏膏遮盖皮肤黏膜分离处,隔离粪水对分离处组织的污染。
常规使用造口粉和保护膜,加强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保护。
2.1.5造口袋的选择与粘贴造口回缩后易造成排泄物滞积于造口凹陷处,不利于排泄物排出。
也增加了皮肤黏膜分离处浸泡在粪水中的机会,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选用14294型凸面底盘及腰带,采用凸面底板加压于造口周围皮肤,能抬高造口基底部,使黏膜被动抬高,使造口乳头部膨出,有效地处理造口回缩,并保护皮肤不受排泄物的刺激。
准确测量、裁剪造口底盘,底盘圈形状大小宜大于造口0.5~1 mm,注意粘贴前将造口周围皮肤撑平,使得造口黏膜能完全暴露于造口底盘开孔处。
腰带的松紧度要适宜,稍偏紧而不影响腹式呼吸。
2.2心理护理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患者尚未完全适应,容易产生抗拒、悲观、依赖、甚至绝望的心理[2]。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原因分析及护理
3 3 3 血液灌流结束后 动脉穿刺点 用无 菌纱布按压 3 r n后 .. 0i a
弹力绷带包扎 6— h 密切观察会身有无 出血现象 8, ,
34 心理 护理 .
服毒患 者存在不 同原因 所致的心理 障碍 , 我
32 1 治疗时选择桡动脉 、 动脉 、 脉及外周 大静 脉穿 .. 足背 股静
患者 , 增强其对生活 的信心 。帮助家属 _解患 者心 理 , 予更 『 给
多关爱 , 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 承新投入社会。
4 讨 论
322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 、 搏 、 .. 脉 呼吸 、 压 、 志 、 血 神 瞳孔 、 面色
的变化 。 发现 异常及 时处理 。重度 中毒患者 多伴 有 昏迷 、 克 、 休
保 一 过大。 危及造口周围血供, 导致黏膜皮肤分离。 ②感染 : 由于粪 伤 口界 面稳定 。佩戴造 口袋 收集粪 便 。 持密 封避 免渗漏 ,
1 临 床 资 料
离处彻底 冲洗干净 , 干 , 擦 必要时 机械 清除坏死 组织 。渗 液较 多时 叮用海藻类敷 料或 亲水性 粉剂填 塞。分离较深 H渗 液较 少 的创 面用康惠尔溃疡糊填塞效果较好 。 因其具有保持 伤 口湿 润, 促进 肉芽生长 , 阻止创 面塌 陷的作 用。填 塞创 面后 予 半透
刺. 建立血管 通路 。密切观察灌流 器 、 管路 、 肝素泵运 转是 否正 常. 及时排除故障。昏迷患 者在 意识 转清过程 中会 出现躁 动不 安, 此时应 防止穿刺针移位 、 管路 滑脱 等。必要 时上约束带 。
们应采取 温和的态度 , 对患者表示 同情 和理 。
3 3 预防并发症 .
g建立临时血管通 路 , , 血流 量保持 在 10—10 / i , 5 8 m] n 血液 灌 m
肠造口粘膜分离的处理
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
皮肤红肿、疼痛
分离处皮肤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出现皮肤 糜烂、溃疡。
影响生活质量
肠造口粘膜分离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影 响生活质量。
02 肠造口粘膜分离的诊断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是否有腹痛、腹泻、 血便等症状,以及肠造口处是
出现腹痛、腹泻、血便 等症状,肠造口处有异
常分泌物或出血。
实验室检查异常
血液常规检查、粪便常 规检查和生化检查结果
异常。
影像学检查结果
内镜检查发现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发现肠道结构和粘膜异
常。
肠镜检查发现肠粘膜病 变,如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溃疡等。
鉴别诊断
其他肠道疾病
肠造口粘膜分离需与其他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相鉴别。
全身性疾病
肠造口粘膜分离可能与其他全身性疾病有关,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需进行鉴别诊断。
03 肠造口粘膜分离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01
02
03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 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 和预防感染。
饮食调整
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 物和饮料,增加水分摄入, 保持大便通畅。
局部护理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 燥,定期更换造口袋,避 免过度用力擦拭。
发生原因
01
02
03
04
手术操作不当
手术时肠造口位置选择不当、 缝合过紧等导致粘膜缺血坏死
。
肠造口张力过大
肠蠕动恢复后,造口承受的张 力过大,易引起粘膜缺血坏死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原因分析及对策-雍秀伟
YONG Xiuwei (Liaoning Province Tumor Hospital,Shenyang 110042,Liaoning,China)
Key words:colostomy;mucocutaneous separation;nursing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并发症之 一 [1],是指造口和相连接的皮肤、肌肉之出现愈合 不良导致造口完全或部分分离,皮肤黏膜分离后形 成开放性的伤口。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一旦发 生,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创面愈合,还会导致皮肤损 伤,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创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6 月发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18 例,通过分析原因及改进护理措施,效果明显,现 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6 Jun .,201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6.091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原因分析及对策
雍秀伟
(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2)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导致 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缝合处分离,相当于一个 手术切口的裂开。是造口术后早期的力过 大,危及造口周围血供,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2.2 造口缝线脱落
肠造口黏膜缝线固定不牢而脱落,主要是缝合 肠造口黏膜与皮肤的可吸收肠线比较细滑,若打结 不牢,或缝线断裂,使得缝线脱落而致。 2.3 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会对病人身体、心理、经济带来负担,影响 病人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因此,术后认真观察,正 确评估,找出并发症的原因给予积极的处理,必要时 与医生合作,以更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加快病人康 复。有资料表明有造口治疗师进行术前评价,设计 皮肤上造口的位置以及向病人提供宣教有助于减少 不良后果 [5]。造口康复治疗亦是提高造口人士生活 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 1 ] 姚晓,谢玲女 .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的护理 [ J ] . 护理与
Burch 等 [6] 治疗师(ET)能提前意识到一些有可 能发生的状况,对患者教育的方法虽简单但十分有 效,在造口并发症预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 院造口治疗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联系 方式,如造口咨询电话、E-mail,博客以及发放科室 联系卡等,方便患者咨询。 8 结果
经上述处理 18 例造皮肤黏膜分离的病人经过 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天数为 14~28 d,并且对造口相关知识掌握很好。 9 小结
Key words:colostomy;mucocutaneous separation;nursing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并发症之 一 [1],是指造口和相连接的皮肤、肌肉之出现愈合 不良导致造口完全或部分分离,皮肤黏膜分离后形 成开放性的伤口。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一旦发 生,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创面愈合,还会导致皮肤损 伤,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创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6 月发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18 例,通过分析原因及改进护理措施,效果明显,现 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851. [ 4 ] 路潜,郭蕾蕾,王静 . 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 J ] .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 9 ) :648. [ 5 ] 胡爱玲,张美芬,陈妙霞,等 . 结肠造口病人的适应与自我护理
能力相关性研究 [ J ] . 护理研究,2009,23 ( 34 ) :3132-3133. [ 6 ] Burch J,Sica J .Common peristomal skin problems and potential
由于粪便污染引起的感染和溃疡形成导致皮 肤黏膜分离。
2.4 营养情况 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导致伤口难愈合,形成
黏膜皮肤分离。 2.5 造口位置
造口结构差,位置不佳,有的造口位于脐旁左 腰线皱褶处,造口周围皮肤凸凹不平,在黏贴造口用 品时,过度拉伸皮肤造成缝线张力过大而致。 2.6 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良
自我护理有助于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 高生活质量。如果患者能自我护理造口,他的自尊 得以维持 [4]。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注重提高患者 自我护理的能力,最好让其在出院前就能掌握自己 更换造口袋与底盘的技巧,减轻患者对出院及出院 后日常生活的顾虑;另一方面,患者照顾自己也减 轻了对家属的依赖,有利于尽早回归到造口术前的 社会生活。胡爱玲等 [5] 研究发现,自我护理技能与 肠造口患者的适应水平呈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自 我护理技能提高适应水平。我院通过录像、造口手 册、示范操作、讲解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有关选择造 口袋、更换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饮食、活动、 旅游、性生活等相关知识,增强日后自理的信心。另 外,鼓励患者参加造口人阳光之家活动,与他人交流 康复和自我护理的经验。 7 定期复查,告诉病人造口治疗师、医生的联系方 式
treatment options[ J ] .Br J Nurs,2008,17 ( 17 ) :4-8. [ 7 ] Marvin.Corman. 结肠与直肠外科学 [ M ] .4 版 . 吕存山,主译 . 北
有的病人术后造口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组 织坏死,造成皮肤黏膜分离。 2.7 腹压过高
由于病人术后咳嗽咳痰,造成腹压过高,皮肤 黏膜缝线处牵张力增大而致。 2.8 年龄因素
病人的年龄及营养状态也影响造口的愈合。 2.9 基础疾病及药物应用
糖尿病或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导致肠造口黏 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留下 一个开放性的伤口 [2]。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造口处伤口换药时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黏 膜分离伤口,再清洗造口周围皮肤,最后清洗造口。 选择适当大小的敷料填充,是伤口创面与周围皮肤 尽量保持相平,上面再贴上透明贴,透明贴大小、形 状根据需要剪用,与造口连接处剪成圆形,透明贴至 少要大于分离伤口四周 2~3 cm,才利于固定在皮肤 上,贴上透明贴后根据需要可加用防漏条或防漏膏。 在此基础上再贴造口袋。 4.3 造口周围皮肤护理
注意全身营养状况和贫血的纠正,做好病人全 身评估,除了评估创面和肠造口,还评估患者的营养 状况、血糖水平等,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纠正贫血及 低蛋白血症,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不能进食者,给 予中心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早期进食者,进全 流食,我科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能全力。指导进
250
食富含优质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 物,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促进创面愈合。对伴 有糖尿病者,定期监测血糖,限制糖类摄入,以麦片、 豆腐等取代,加强饮食干预,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对于回肠造口患者,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蔬菜、水 果,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以减少粪水对创面的污 染。 6 指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肠造口评估 内容包 括:肠造口 的颜色、大小、 水肿程度、高度、有无支架管;造口与切口的相对位 置;排泄物的性质;有无造口凹陷。本组肠造口颜 色均红润,直径 2~6 cm,高于皮肤 0~3 cm。其中有 1 例带支架管的襻式造口,2 例横结肠造口位于切 口上,6 例皮肤黏膜分离处创面位于近切口侧,距离 0.5~2.0 cm;7 例平脐造口,3 例伴有肠造口凹陷。7 例肠造口排泄物为稀薄水样便,呈糊状者 11 例,大 便均未成形。 4.2 造口护理
在手术恢复的初期,患者大便不成形,稀便,特 别回肠造口的排泄物较稀、量多。而且回肠造口排 泄物腐蚀性强。采用 3M 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在造 口周围皮肤上,在造口周围皮肤上形成保护层,再选 择凸面底板和减压环,将两件式造口袋与之相连,及 时倾倒排泄物,2~3 d 更换造口袋。使用凸面底板后, 造口乳头部突出,黏膜抬高,周围皮肤下压后,黏膜 高出皮肤。可将造口回缩或与创面相平易造成排泄 物聚积与造口凹陷处的排泄物排出,也减少了皮肤 黏膜分离处浸泡在粪水中的机会,有利于伤口愈合。 如果造口黏膜高出皮肤 2 cm 以上,应用可塑底板, 有利于保护造口周围皮肤。 5 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机体状态
康复,2010,9 ( 7 ) :596-597. [ 2 ] 陈锦 . 肠造口恢复期的并发症及处理 [ J ] .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
志,2002,8 ( 4 ) :217-218. [ 3 ] 陈竹君 . 论康复护理模式问题 [ J ] . 中国康复,1992,7 ( 4 ) :
收稿日期:2014-11-08 作者简介:雍秀伟(1969-),女,辽宁沈阳人,主管护师,学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1 7 卷
度,是否有潜行及潜行的深度;创面渗液颜色、气味 及量;创面基底肉芽颜色。本组中,创面分离范围最 大的为肠造口 3/4 周,最小的为肠造口周长的 1/8;分 离 1~2 cm 5例,分离 0.5~1 cm 6例,分离 1/2 2例,分离 1/4 1例,分离 1/3 4例;创面最深达 6 cm,最浅 0.5 cm; 3例有潜行,最深 6 cm,最浅 1 cm。本组中有 4例,创 面渗液呈黄色、浑浊、有异味,提示有感染存在。 3.2.2 伤口处理 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伤口创面后 探测伤口的深度,确定伤口没有与腹腔相通后用外 科清创术清除部分松动的坏死组织,如伤口深,坏死 组织多可先用藻酸盐敷料或者亲水性纤维填充,有 感染者可用银离子敷料填充,上面再贴上透明贴,涂 上防漏膏后贴上透明一件式排放型造口袋,视渗液 情况 1~3 d 换药 1 次;本组 3 例伤口深的患者 1 例 3 周 愈合,2例2 周愈合;发生造口回缩 1 例,未发生造口 狭窄。如伤口浅、渗液少的伤口可用溃疡粉,涂上防 漏膏后贴上透明一件式排放型造口袋(造口袋裁剪 注意与造口边缘平齐),视渗透情况 1~5 d 换药 1 次。 4 造口护理对策 4.1 肠造口评估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导致 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缝合处分离,相当于一个 手术切口的裂开。是造口术后早期的并发症。 2.1 张力 / 坏死
外科手术会导致血供破坏,继发肠系膜张力过 大,危及造口周围血供,导致皮肤黏膜分离。 2.2 造口缝线脱落
肠造口黏膜缝线固定不牢而脱落,主要是缝合 肠造口黏膜与皮肤的可吸收肠线比较细滑,若打结 不牢,或缝线断裂,使得缝线脱落而致。 2.3 感染
雍秀伟
(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2)
摘 要:对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原因及相应处置对策作了分析和总结。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促进了创面愈合,同时也有助于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提高了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 2015) 06- 0249- 0 2
Analysis of Causes of Skin Mucous Membrane Separation After Colostomy and Countermeasures
YONG Xiuwei (Liaoning Province Tumor Hospital,Shenyang 110042,Liaoning,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