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重点
(四)人工呼吸(B)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借外力推动肺、膈肌或胸 廓的活动,使气体进入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 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借助术者用力吹气的力量,把气体吹入患者肺泡, 使肺间歇性膨胀,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 减轻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口对鼻人工呼吸
1、将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及裤带, 挖出口中污物、假牙及呕吐物等。
2、按仰面抬颈法、仰面举颏法、托下颌法等方法 开放气道。
13
仰面抬颈法:患者平卧,救护者一手抬起患者颈 部,另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按压患者前额,使其 头后仰,颈部抬起。
仰面举颏法:患者平卧,救护者一手置于患者前 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以使其头后仰,另一手的手 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的下方,将颏部向前抬 起,使病人牙齿几乎闭合。
个主要环节。完整的CPCR包括基础生命支持
(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及延续
生命支持(PLS)三部分。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争 取在4~5min抢救。
10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 目的: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
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临床死亡时间:指心跳、呼吸停止,机体完全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一)
教学目标: 了解心搏骤停的原因。 熟悉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基础、胸外心脏按压的
原理。 掌握心搏骤停的概念、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定方法,畅通气道的方法, 人工呼吸、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及 注意事项。
1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节 心搏骤停
重点
一、概念 心搏骤停: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
4
4、电击、雷击或溺水 5、麻醉和手术意外
呼吸道处理不当、麻醉剂量过大、肌松药使用不 当、低温麻醉温度过低、心脏手术。 6、某些诊断性操作如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等。 (三)导致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肌收缩力减弱 冠脉灌注不足 心输出量降低 心律失常 这些环节相互影响,相互转换,而导致心搏骤停。
5
三、类型
重点
根据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
(一)心室颤动(室颤)
占心搏骤停患者的72%~80%。
心室肌发生不规则、快速、不协调的颤动。
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 形态不一、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为每分钟 200~400次。
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严重心肌缺血,也可 见于外科心脏手术后。复苏成功率最高。
托下颌法:患者平卧,救护者用两手同时将左右 下颌角托起,一面使其头后仰,一面将下颌骨前 移。
怀疑患者头、颈部创伤,采取托下颌法。
14
3、将口咽部异物彻底清除 一手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抓住患者的舌和下颌,
另一手食指伸入患者口腔深处直至舌根部,掏 出异物。 有条件者,用指套或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分 泌物。
定意识丧失。 ③同时手触摸喉结再滑向一侧颈动脉搏动点,若
颈动脉搏动也消失,即可判定心搏骤停。 观察有无头颈部外伤,对伤者尽量避免移动, 以防脊髓进一步损伤。
12
(二)患者体位 将患者头、肩和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同步翻转成 仰卧位,双臂置于躯干两侧,身下垫硬木板。
(三)畅通气道(A) 人工呼吸的首要步骤是开放气道。
动脉发育异常,如主动脉瓣狭窄。
3
(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1、呼吸停止 气管异物、烧伤或烟雾吸入,溺水和窒息 巴比妥类等药物过量、头部外伤 2、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重失调 严重血钾过高、过低 血钠和血钙过低、过高 酸中毒 3、药物中毒或过敏 洋地黄类、喹尼丁 苯妥英钠、氨茶碱、氯化钙、利多卡因 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剂
适用于口周外伤或张口困难者。
术者深吸气后以口唇紧密封住患者鼻孔周围,用 力吹气,同时将患者颏部上推,使上下唇合拢, 呼气时放开。
16
3、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患者仰卧,松开衣领、裤带。 开放气道,用压前额那只手的拇指、食指捏紧患者
波。 多见于麻醉意外、外科手术及其他疾病导致缺氧、
酸中毒、休克等。
8
四、临床表现
重点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2、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 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五、诊断
重点
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
有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此两种 征象存在,心搏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
9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1958年Petersafer创立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Kouwenhoven创立并倡导“不开胸心脏
按压术”,开创了以胸外心脏按压为基础的心
肺复苏术。
重点
心肺脑复苏(CPCR)包括心、肺、脑复苏3
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猝死: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
的病人,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 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2
二、原因 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 (一)心源性心搏骤停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急性心肌梗死 2、心肌病变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原发性心肌病 3、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瘤破裂,夹层动脉瘤,主
缺血,但尚存心肺复苏及脑复苏机会的一段时 间,通常约需4分钟。 步骤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畅通呼吸 道(A)、人工呼吸(B)、建立有效循环 (C)和转运等环节。
11
(一)判断心搏、呼吸骤停 ①有无自主呼吸,将耳部贴近患者口鼻,听有无
呼气声,感觉有无气流,看有无胸廓起伏。 ②有无意识,轻拍并呼叫病人,若无反应即可判
6
(二)心电-机械分离 占心搏骤停患者的10%。 心肌仍有生物电活动,出现断续、缓慢、微弱、
不完整的“收缩”情况。 心电图上出现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频率在20~30次/分。 多见于严重心肌损伤的结果,如左心衰竭终期表
现,也可见于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等。
7
(三)心脏停搏 又称心室静止,占心搏骤停患者的18%。 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 心电图上无房室激动波出现,呈一直线或偶见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