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沉降观测方案共35页

合集下载

最新新建铁路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最新新建铁路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1.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起点位于山南地区加查县冷达乡,经陇南乡、仲达镇、沿S306省道前行,于林芝地区朗镇终止。

线路穿越雅鲁藏布峡谷地带,四跨雅鲁藏布江。

起讫里程为D3K230+703~DK263+844.62,正线长度32.23km;其中隧道7座16.613km,占正线长度51.5%;桥梁10座9616.1延长米,占正线长度29.9%;路基5919.37m/12段,其中区间路基4719.37m/11段,站场路基1200m/1段(冲康站) 占正线长度18.4%;涵洞337.5横延米/21座,其中盖板涵98.4横延米/3座,框架涵239.1横延米/18座;车站2座(热当车站、冲康车站),DK33+500~DK437+100段永临结合工程。

1.2线路主要技术标准拉林铁路主要技术标准表2.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7.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隧道施工设计相关文件;8.客运专线铁路观测评估技术手册;9.《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9]141号);10.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关于做好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通知。

3. 沉降观测的要求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3.2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高铁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沉降观测方案

➢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变形监 测网。
➢ 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现行全球卫星 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1 高铁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沉降变形测量一般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 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隧道沉降布设形势: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 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 3m处
3 高铁沉降测量点的点位布置要求
3.5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 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 测示意图如图3.6所示:
图3.6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测量方法
高铁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测量方法
➢1 高铁沉降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 高铁沉降测量监测网技术要求 ➢3 高铁沉降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 高铁沉降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 高铁连续梁的线性监测
高铁沉降变形测量
➢ 1、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隧 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 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根据沉降速率适当增加复测次 数,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
沉降变形点的监测频率应根据最新的沉降测量规 范实施
3 高铁沉降测量点的点位布置要求
➢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
1
的稳定位置。
650 2
300
新增水准点标石及标心与CPI、CPII相同。埋石 在现场浇灌,挖坑后底部要夯实,先浇灌底部, 待基本凝固后再用模板浇灌上部,并插入不锈钢 标心,保持标心垂直和半球露出混凝土(约1~2 厘米)。每个水准点埋设后,绘制点之记图。在 水准点标石埋石中应对部分标石的坑位、标石浇 灌进行照相记录。影像文件名与水准点号对应。 标石编号用字模压制,字头朝前进方向,即朝上 海方向,并用红油漆填写字体。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关于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概述本管段起讫里程为DK ,线路总长公里。

管区内主要构造物有:大桥,全长m;隧道,全长m。

路基段,合计路基总长m;框架涵座;小桥座。

为满足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保证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质量,依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及设计单位的相关技术交底,根据工程特点,制定本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并在以后的施工中加以实施。

二、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1.铁道部有关规定。

三、组织机构为顺利完成沉降变形观测任务,保证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质量,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沉降观测组,在其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任务量和责任划分,拟成立二个专门负责沉降观测的测量班,每班设班长一人,测工三人。

沉降观测组的组织机构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沉降一班、沉降二班四、主要仪器设备根据本工区任务量和沉降观测的需要,除特定的电子元件外,十五工区项目部拟配备的用于沉降变形观测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五、技术要求1.按照相关的测量规范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交底,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2.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3.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六、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评估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3)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14)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 (14)3.2主要设备配备 (14)四、沉降观测频次 (14)五、技术方案的实施 (15)5.1沉降监测网布设 (15)5.2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16)5.3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7)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7)七、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1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1.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4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5JGJ/T 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1.6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7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8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规定: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m,地势乎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见表1:表1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3 / 18总计需要设置651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工程测量规范中垂直位移监测网二等),沉降观测的观测精度为W±1mm,读数取位至0.01mm,仪器选择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DS03精度的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套电子水准仪配编码水准尺。

路基两侧边桩位移观测等级为建筑变形测量二级。

沉降观测测点的设置见图1:13 /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肩观测桩路基观测桩路基观测桩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12人组成,组长1人,副组长2人。

京沪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京沪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京沪高铁桥梁墩台和车站站场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K733+997~DK781+871)一、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十工区承建的京沪高速铁路DK733+997~DK781+883段,全长47.3公里,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的东部,管段主要工程项目为濉河特大桥20.9km(上海端)、宿州高铁东站(含车站路基、新河大桥、站台等工程),车站长1.8km、淮河特大桥(北京端)24.5km。

梁型多为24m、32m预制、架设简支箱梁,共计预制架设简支箱梁1383孔,1孔25.28米非标准现浇梁。

另有5联支架现浇连续梁和3联悬灌梁,1联大型钢构桥。

预制轨道板4.1万块,铺设轨道板2万块,徐州至枣庄铺轨2×156km。

二、测区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十工区DK733+997—DK781+883段的地理位置为:北纬33°27′~ 33°53′、东经 117°13′~ 117°17′,地处安徽省宿州市的东部,测区大致呈西北—东西走向,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较为方便。

线路位于黄淮河冲积平原,地层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的粉土、黏土、粉砂、砂岩、灰岩等。

测区跨越了两个投影带,分别是:1.中央子午线:117°00′00″投影面大地高:30米2.中央子午线:117°30′00″投影面大地高:30米三、测量依据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3、监理工程师已批复的CPI、CPII复测成果及加密点测量成果。

四、执行主要技术标准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京沪高速铁路TJ-Ⅳ标段精测网技术交底报告》;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四、观测目的和范围根据设计图纸,濉河和淮河特大桥桥墩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值,宿州高铁东站站场路基有14个月的预压沉降期,因为只有在桥墩和路基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上部工程轨道板的安装和铺轨工作,因此沉降观测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大桥桥墩和站场路基的具体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

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适用范围 (1)二作业准备 (1)2.1 沉降观测断面及点的设计原则 (1)2.2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及元件布设说明 (2)2.2.1 一般路堤观测桩设置 (2)2.2.2 松软土路堤观测桩设置 (5)2.2.3路涵过渡段观测桩设置 (9)2.2.4路堑地段观测桩设置 (11)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12)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 (12)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13)2.3.3 工点沉降断面点的布置 (18)三技术要求 (20)3.1 沉降变形监测 (20)3.1.1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20)3.1.2 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20)3.2变形监测基准网 (21)3.2.1水平位移监测 (21)3.2.2 垂直位移监测网 (22)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3)五施工要求 (24)5.2 观测测量精度及频度 (25)5.2.1 观测精度 (25)5.2.2 观测阶段 (25)5.2.3 观测频度 (26)5.3 沉降观测要求 (26)5.4 原件保护要求 (27)5.5 观测资料分析 (28)六劳动组织 (29)6.1 劳动力组织方式 (29)6.2 施工人员配置 (29)七材料要求 (29)7.1 一般要求 (29)7.2 观测桩的规格与埋设 (29)八设备机具配置及操作要求 (30)8.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30)8.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30)8.3 具体操作要求 (30)九质量控制及检验 (32)9.1 质量控制 (32)9.2 质量检验 (33)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34)10.2 环保要求 (34)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工程XXX段路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

二作业准备2.1 沉降观测断面及点的设计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1、编制依据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1.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1.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1.4《新建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河北段)SZ-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1.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1.8《新建铁路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石郑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1.9《PCC型横剖面沉降测试仪》1.10《PCC型数字式横剖面沉降测量仪使用说明书》1.11《水压式横剖数据管理系统3.0版使用说明书》1.12路基和桥梁设计文件及以往施工经验等2、工程概况本管段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冲洪积平原以及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在40~80m之间,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

线路长31318米,其中路基六段全长8696米,正线五段路基6466米,南西联线一段路基2230米,本段路基为CFG桩复合地基,路基本体为A、B组填料,基底层为A、B组填料改良,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

桥梁六座:1).石家庄跨京广铁路特大桥(K288+856-K292+320)、2)张掖村跨青银高速公路特大桥(DK292+811.78~DK301+558.7)、3)殷村特大桥(DK303+401.28~DK305+681.66)、4)北程村特大桥(K306+580-308+420)、5)杜村槐河特大桥(DK310+557.5~DK318+627.24)、6)南西联线南西上跨京广铁路特大桥(DK2+940- DK7+263.498)。

3、施工准备情况3.1水准网已复测完成,水准加密测量已完成;3.2变形监测网已建立完善。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1、编制依据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1.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1.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1.4《新建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河北段)SZ-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1.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1.8《新建铁路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石郑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1.9《PCC型横剖面沉降测试仪》1.10《PCC型数字式横剖面沉降测量仪使用说明书》1.11《水压式横剖数据管理系统3.0版使用说明书》1.12路基和桥梁设计文件及以往施工经验等2、工程概况本管段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冲洪积平原以及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在40~80m之间,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

线路长31318米,其中路基六段全长8696米,正线五段路基6466米,南西联线一段路基2230米,本段路基为CFG桩复合地基,路基本体为A、B组填料,基底层为A、B组填料改良,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

桥梁六座:1).石家庄跨京广铁路特大桥(K288+856-K292+320)、2)张掖村跨青银高速公路特大桥(DK292+811.78~DK301+558.7)、3)殷村特大桥(DK303+401.28~DK305+681.66)、4)北程村特大桥(K306+580-308+420)、5)杜村槐河特大桥(DK310+557.5~DK318+627.24)、6)南西联线南西上跨京广铁路特大桥(DK2+940- DK7+263.498)。

3、施工准备情况3.1水准网已复测完成,水准加密测量已完成;3.2变形监测网已建立完善。

某高速铁路桥梁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某高速铁路桥梁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TJ-4标段DK781+833—DK832+348段桥梁沉降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局集团京沪高速铁路项目部2008年7月目录1、编制依据............................................................................................................................ - 3 -2、工程概况............................................................................................................................ - 3 -3、沉降观测的意义 .............................................................................................................. - 4 -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 - 4 -5、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 - 4 -5.1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 4 -5.2职责分工..................................................................................................... - 5 -6、沉降变形的等级和技术要求........................................................................................ - 6 -6.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6 -6.2沉降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 7 -7、沉降观测网设计 .............................................................................................................. - 7 -7.1沉降观测网的建立..................................................................................... - 7 -7.2基准网的建立............................................................................................. - 7 -7.3变形监测工作的实施............................................................................... - 11 -8、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 13 -8.1承台观测标的布置................................................................................... - 14 -8.2墩身观测标的布置................................................................................... - 14 -9、沉降观测的实施 ............................................................................................................ - 15 -9.1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控制标准................................................................... - 16 -9.2对沉降观测值的修正............................................................................... - 17 -9.3沉降观测的人员组成及测量资质........................................................... - 17 -9.4沉降观测的仪器设备............................................................................... - 19 -9.5沉降观测的频率....................................................................................... - 19 -9.6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 - 20 -10、沉降观测的资料整理 ................................................................................................ - 21 -11、沉降观测的评估 ......................................................................................................... - 21 -11.1评估方法................................................................................................. - 21 -11.2评估判定标准......................................................................................... - 22 -12、本方案执行的主要标准............................................................................................ - 23 -13、附件 ................................................................................................................................ - 24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 24 - 沉降观测基准网计算成果表 ......................................................................... - 25 -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 ............................................................................. - 26 - 绘测资质证书 ................................................................................................. - 27 -京沪高速铁路TJ-4标段中铁***局管段桥梁沉降监测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铁建设[2007]183号《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设计图纸及文件。

最新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最新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最新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01.1 施工规范、标准 01.2设计文件 01.3相关文件 02、工程概况 02.1线路概况 02.2主要技术标准 (3)2.3工程特点 (3)3、工程重难点分析 (4)4、沉降变形观测 (6)4.1工艺流程 (7)4.2施工准备 (8)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8) (9) (10)4.3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12)及点的设置 (12)及点的设置 (16)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30)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32)4.4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35) (35) (37) (40)观测要求及频次 (42) (42)4.5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 (44) (44) (45) (47)4.6 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47)5、观测点元件的保护 (48)6、沉降观测设备和人员组织 (49)6.1沉降观测设备 (49)6.2人员组织分工及职责 (49)相关人员资质证书和仪器设备检定证书见附件。

(50)6.3测量人员岗位职责 (50)7、其他保证措施 (51)7.1仪器管理 (51)7.2监控量测内业工作技术要求 (53)7.3资料分析过程及质量控制制度 (53)7.4监控量测审核和审定制度 (53)7.5质量控制制度和检查措施 (54)7.6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56)7.7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57)7.8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 (57)7.9安全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 (57)7.10监控量测信息报送与反馈制度 (58)8、安全保证制度 (58)9、附件 (60)9.1测量主要人员资质证书 (60)9.2仪器设备检定证书 (60)1、编制依据1.1 施工规范、标准(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2-2009)(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8)《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9) 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施工测量分册》1.2设计文件(1)《个别路基设计图》(第一册)(2)《个别路基设计图》(第十三册)(3)新香坊北站路基横断面图(4)桥涵变形观测及观测标安装图(哈牡桥通-Ⅴ-02)1.3相关文件(1)新建XXX至XXX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15-015;(2)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3)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57297647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57297647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57297647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目录总则 (3)一、适用范围 (3)二、工作依据 (3)三、工程概况 (3)第一章组织管理 (4)工作程序 (4)第二章测量要求 (5)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5)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5)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7)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8)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9)第三章桥梁工程沉降观测专业要求 (9)(一)一般规定 (9)(二)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10)(三)梁体变形观测 (12)(五)观测水准路线 (13)(六)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4)(七)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15)(八)沉降评估 (17)第四章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18)一、数据传输流程 (18)(一)准备阶段: (18)(二)测量阶段 (19)(三)评估阶段 (20)二、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20)(一)文件格式 (20)(二)文件管理规定 (20)(三)文件命名规则 (21)三、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22)(一)观测点编号 (22)(二)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23)(三)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23)(四)附表录入要求: (24)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26)附件二:附表 (29)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29)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30)附表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31)附表4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32)附表5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33)附表6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34)附表7 沉降设计值表 (35)总则1、为规范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信江特大桥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细则。

2、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应综合考虑信江特大桥桩基、承台、墩身、梁部沉降变形关系,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目录总则 ................................................ ................................................... ............... 3 一、适用范围 ................................................ (3)二、工作依据 ................................................ (3)三、工程概况 ................................................ (4)第一章组织管理 ................................................ ............................................ 4 工作程序 ................................................ ................................................... .... 4 第二章测量要求 ................................................ ............................................ 5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 5 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5)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 7 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 7 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 .................... 8 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 .................... 9 第三章桥梁工程沉降观测专业要求 ................................................ .. (10)一般规定........................................................................................ 10 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 ......................... 10 梁体变形观测 ................................................ ................................ 12 观测水准路线 ................................................ ................................ 13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 14 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 ...................... 15 沉降评估................................................. ....................................... 17 第四章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 ................... 19 一、数据传输流程 ................................................ ....................................... 19 准备阶段: .............................................. ...................................... 19 测量阶....................................... 19 评估阶段................................................. ....................................... 20 二、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 . (20)1文件格式................................................. ....................................... 20 文件管理规定 ................................................ ................................ 21 文件命名规则 ................................................ ................................ 22 三、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 ............................ 23 观测点编号 ................................................ .................................... 23 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 24 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 ........... 24 附表录入要求: .............................................. ............................... 26 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28)附件二:附表 ................................................ .............................................. 32 附表 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 32 附表 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 34 附表 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 ............... 36 附表 4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 ............. 37 附表 5 桥梁墩沉降观测记录表 ................................................ .... 39 附表 6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 40 附表7 沉降设计值表 ................................................ .. (41)2总则1、为规范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信江特大桥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细则。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计划方案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计划方案

高铁线下项目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为指导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离线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了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施工后沉降预测。

,以评估无砟轨道的铺设条件,从而确定无砟轨道铺设的合理时间,保证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离线工程的沉降变形。

评标应综合考虑沿线各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价数据必须通过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获得,必须真实可靠,充分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价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

要加强“零观测”(即初值)的过程控制。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价。

二、工作基础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价技术导则》(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 06]189号);3、《国家一、二级水准仪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 83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导则》(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程》(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导则》(铁建设函[2005]754号);10、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一份;11、铁道部有关规定。

第二章组织管理一、职责分工高铁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一)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价的领导和协调,并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客专(××至××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客运专线公司二〇××年×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工作依据 (1)第二章组织管理 (3)一、职责分工 (3)(一)建设单位 (3)(二)施工单位 (3)(三)监理单位 (4)(四)设计单位 (4)(五)咨询单位 (5)(六)评估单位 (5)二、工作程序 (5)(一)施工单位 (5)(二)监理单位 (6)(三)设计单位 (6)(四)咨询单位 (7)(五)评估单位 (7)(六)建设单位 (7)第三章通用要求 (9)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9)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9)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1)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1)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12)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14)第四章专业要求 (15)一、路基工程 (15)(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15)(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24)(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26)(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27)二、桥涵工程 (28)(一)一般规定 (28)(二)桥涵变形控制标准 (28)(三)变形观测方案 (29)(四)观测资料要求 (39)(五)沉降评估 (40)(六)其他 (43)三、隧道工程 (43)(一)一般规定 (43)(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44)(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4)(四)观测精度 (45)(五)沉降观测频度 (45)(六)沉降评估 (45)四、综合评估 (47)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48)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50)附件三:各单位责任人名单 (52)附件四:附表 (53)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53)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54)附表3 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55)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59)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60)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61)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62)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63)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64)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65)附表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66)附表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67)附表13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68)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 (69)附表15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70)附表16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71)附表17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72)附表18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73)附表19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74)附表20 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75)附表21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76)第一章总则为指导××客专(××至××段)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方案。

京沪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观测措施

京沪高铁路基和桥梁沉降观测措施

京沪高铁桥梁墩台和车站站场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K733+997~DK781+871)一、工程简况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十工区承建的京沪高速铁路DK733+997~DK781+883段,全长47.3公里,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的东部,管段主要工程工程为濉河特大桥20.9km<上海端)、宿州高铁东站<含车站路基、新河大桥、站台等工程),车站长 1.8km、淮河特大桥<北京端)24.5km。

梁型多为24m、32m预制、架设简支箱梁,共计预制架设简支箱梁1383孔,1孔25.28M非标准现浇梁。

另有5联支架现浇连续梁和3联悬灌梁,1联大型钢构桥。

预制轨道板4.1万块,铺设轨道板2万块,徐州至枣庄铺轨2×156km。

二、测区简况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十工区DK733+997—DK781+883段的地理位置为:北纬33°27′~33°53′、东经117°13′~117°17′,地处安徽省宿州市的东部,测区大致呈西北—东西走向,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较为方便。

线路位于黄淮河冲积平原,地层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的粉土、黏土、粉砂、砂岩、灰岩等。

测区跨越了两个投影带,分别是:1.中央子午线:117°00′00″投影面大地高:30M2.中央子午线:117°30′00″投影面大地高:30M三、测量依据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3、监理工程师已批复的CPI、CPII复测成果及加密点测量成果。

四、执行主要技术标准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京沪高速铁路TJ-Ⅳ标段精测网技术交底报告》;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四、观测目的和范围根据设计图纸,濉河和淮河特大桥桥墩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值,宿州高铁东站站场路基有14个月的预压沉降期,因为只有在桥墩和路基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上部工程轨道板的安装和铺轨工作,因此沉降观测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大桥桥墩和站场路基的具体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