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则_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 译: (5)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译:
课后练习 (2009 年卷) 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 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 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 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新序〉二则》教学案
相关资料 作者及《新序》
本文选自《新序•杂事卷七》。作者向(约前 77~前 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省沛 县)人,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
向受到儒家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 为安。所以《新序》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期人物的善德懿行,希望善行能感动上天。例如记 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叔敖看见双头蛇然后又把他杀死埋掉,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后来他的母亲 告诉他“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结果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升为楚令,得到很好的声誉。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 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 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每怀愧 耻耶? 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於窟下。然 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
课堂练习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 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 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 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 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 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新序》是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现存 10 卷。
课文理解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写作以什么为线索?
文章以“剑”为线索,以“许剑”、“赠剑”、“挂剑”为中心,记述了吴公子季扎信守自 己心的诺言,不欺骗他人,不欺骗自己良心的感人故事。
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有人认为徐国之君并未出言相求,且在
他死后,更无人提及,而季子还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简直不可思议,你如何看待?
“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的主题。 季扎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剑的羡慕眼神,于是,他在心中许下了赠送宝 剑给徐君的诺言。 古人崇尚“无息”、“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的为人原则,所以,即使 徐君已死,季扎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为由,坚持“脱剑致 之嗣君”,徐君的继位人也是一位诚实的君子,“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最终,季子“以 剑带徐君墓树而去”,表现出廉者的诚信。 据说这也让孔子非常感动。尽管几千年后我们再读这个故事好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 是因为我们蒙蔽了自己的心,每一个人都有向上的、光明的心。延陵季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有 着非常深远的文化影响。白在诗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 心。”杜甫、黄庭坚对他也是非常佩服。
A.子罕非无宝也 ,所宝者异也 。
B.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宋人有得玉者
D.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5. 翻译下列句子。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译; (2)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译: (3)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 译:
1. 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 “
”通“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然.,吾心许之矣。 (

(2)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

(3)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

(4)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 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 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 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 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 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 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 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 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3.《宋人有得玉者》一文的主题是什么?又是如何表达的?
“廉洁”是《宋人有得玉者》一文的主题。 子罕在他人献玉时,不以物质的“玉”为宝,而是以精神的“不贪为宝”,显示了子罕 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文章写了三种人的选择:“儿子取好玩的搏黍”、“鄙人取实用 的百金”,而“贤者必取至言”。前两者的“同”是人之常情,都是在行为中显示人们的价值 取向。而“贤者必取至言”则是与子罕相呼应的“异”的选择,选择合乎道德准则的至理名 言,是谦谦君子的选择,是“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孟子》)的君子风。只有这样 廉洁的人,才能真正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1)带宝剑以过.徐君 (

(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
(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
(4)徐人嘉.而歌之曰 (

) )
(5)献诸.司城子罕 ( (6)鄙.人.必取百金矣 ( (7)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
) )

4. 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